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Android 系統電腦不到 2000 台幣!Remix Mini 將在台發售” 與新的 9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Android 系統電腦不到 2000 台幣!Remix Mini 將在台發售

Posted: 16 Nov 2015 03:40 AM PST

P_20151116_151659 (1)▲今日來台發表 Remix Mini 的兩位創辦人 Ben 與 David

來自香港曾在 Kickstarter 募得 164 萬美金的 Remix Mini 今日登台舉行發表會。Remix Mini 是一款基於 Android 系統開發的個人電腦,並搭載了重新針對 Windows 使用習慣撰寫介面的 Remix OS,能讓使用者在類 Windows 的無痛環境下就能操作。其體積約只有手掌大小,價格將不超過 2000 元台幣。

來自香港的兩位創辦人今天親臨台北現場,並號稱 Remix Mini 是世界第一款真正的 Android PC。與許多單純搭載 Android 的裝置不同,重新針對 PC 使用體驗開發的 Remix OS 可以真正支援多重視窗操作,我們所熟悉的 Alt+Tab、Ctrl+C 等 Windows 式快捷鍵也都完整再現,只要搭配 Android 支援 Office 的 APP 立即就能當作文書機使用。此外拖曳式檔案管理、滑鼠右鍵等 Windows 功能也都忠實呈現。

remix mini-26▲Remix Mini 主機就跟手掌一樣大,但功能一應俱全

創辦人高恒表示,對普通的 PC 使用者而言,回到家用電腦不外乎就是上網遊覽、看影片、玩遊戲、上 FB 或聊天,頂多文書處理等輕度使用,無論是 Windows 或 Mac 系統電腦都需要一定的硬體設備才能運行,但 Android 提供了輕量化的可能性,同時已經有成熟的 app 應用生態圈。Remix Mini 的理念就是在最簡化的條件下,讓使用者能以最小的體積、輕鬆的價格使用電腦。

外接遊戲手把 (1)▲ 現場能體驗 Remix Mini 的文書處理與遊戲能力

由於團隊總共三個創辦人都有在 Google 工作的經驗,對他們來說,打造一款基於 Android 的產品門檻自然要比其他團隊低得許多。他們之所以會將台灣作為海外首發對象,也是基於台灣與香港同為繁體中文的市場,將相當期待台灣用戶們的體驗回饋。另外由於他們就是 Google 出身,加上隨著 Google 也推出 Pixel C,對 Android 在 PC 應用上的態度逐漸開放, 在 Remix Mini 承諾不會發展自己 API 的前提下與 Google 的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這次 Remix Mini 將在台推出 1.2 GHz 四核 cortex A53 處理器,記憶體 2G 的版本,並可支援 H.265 4K 硬體解碼,WIFI、乙太與藍牙 4.0 也一應俱全。現場也展示出觸控遊戲、文件處理、影片播放與手把遊戲等四台不同應用的 Remix Mini 試用機,讓人見識 Remix Mini 小卻完整的功能體驗。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謝震武搭擋 Yahoo 奇摩新聞,推出政論節目「Live 做伙共」!

Posted: 16 Nov 2015 02:43 AM PST

IMG_8338

▲ 左起為網路公益家沈芯菱、南投縣集集鎮長陳紀衡、Yahoo 奇摩媒體傳播事業群副總邱瀅憓、電視節目主持人謝震武、青年創業家馬永欣。

總統立委大選決戰倒數 60 天,全台各地的媒體紛紛打造大選專區,進入備戰狀態,致力提供讀者最新、多元且完整的選情資訊和分析,而 Yahoo 奇摩亦在此時推出跨裝置 Yahoo 奇摩新聞大選平台,整輯各家媒體的選舉新聞,並開設即時開票區、Live 節目,邀請總統及立委候選人上節目,與年輕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平台上線至今一個多月,造訪人數已達 500 萬。

全台「茫投族」恐達 450 萬人

Yahoo 奇摩媒體傳播事業群副總邱瀅憓表示,這個由 Yahoo 奇摩第一次推出的平台,主要提供年輕族群一個關注大選的管道、一個發聲平台,平台也聚焦年輕人最關心的五大議題,包括薪水低落、高房價、貧富差距、健保浪費、國民年金改革。

IMG_8322

▲ 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調查報告顯示,有超過六成台灣人恐成茫投族,且僅有 13% 會特別花時間研究要選誰。

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在 10 月 16 日至 20 日,針對 1000 名民眾進行的網路問卷調查發現,有超過 60% 的民眾不太清楚有哪些候選人、有 67% 不太清楚候選人主要政見和訴求、有 63% 不太了解候選人政績表現或專業,而全台這些將近 450 萬,對候選人、政見與訴求不清楚的「茫投族」,最大的困擾就包括難以獲得有關選舉的充足資訊。

Yahoo 奇摩開線上政論節目,邀參選人和青年溝通

為此,Yahoo 奇摩大選平台特別匯集 50 家媒體合作夥伴、上百位專欄作家,致力提供最中立、多元的選舉資訊。其中,在「Live 做伙共」中,更特別邀請謝震武主持,在每周一集 一小時的節目中,讓候選人談一談民眾當前最重視的政策議題。目前已上過節目的候選人像是立委參選人蘇巧慧、李彥秀等。

而平台的另一亮點「立委做什麼」,內容除了有互動資料庫,考驗選民對參選人的瞭解程度,平台也羅列出前十大立委排行榜,像是營利事業捐贈收入最多者、持有股票金額最多者、競選宣傳支出最多者等,成為選民另類檢視考核參選人的指標,話題性十足。

年輕世代最關注議題為「薪水低落」

在 Yahoo 奇摩今天公佈、由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所做,整體調查在 95% 信心水準下、樣本抽樣誤差在正負 3.10% 的《Yahoo 奇摩2016 選民認知大調查》調查報告中,其他值得關注的數據還包括:

  • 61% 民眾關心本次選舉、62% 認為這次選舉對自己未來有影響
  • 71% 表示會去投票、23% 還沒決定、6% 不會
  • 50% 還沒決定要投給哪位總統候選人、69% 還沒決定要投給哪位立委候選人
  • 選舉資訊來源,看電視者有 81%、網路 66%、報紙 40%、親朋好友 39%、選舉公報 39%
  • 在網路資訊來源中,83% 來自網站新聞、40% 來自社群討論、32% 專家專欄/文章/評論、22% 來自候選人官網/粉絲頁
  • 在首投族當中,73% 認為這次選舉對自己未來影響更甚(較整體值高 11%)、66% 會花時間研究選誰(較整體值高 13%)、81% 把網路當成首要選舉資訊來源,與電視等高(較整體值高 15%)
  • 以 20 至 29 歲的年輕世代來說,76% 把網路當作主要選舉資訊來源(較整體值高 10%)、68% 認為最需要的是客觀中立的選舉資訊、80%+ 最關注的議題是薪水低落(較整體值高 5%)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香港不收費,但台灣要收的原因竟是司機要求!? —— 專訪 GoGoVan 共同創辦人 Steven Lam

Posted: 16 Nov 2015 02:13 AM PST

20151103_115455▲GoGoVan 共同創辦人兼 CEO,Steven Lam

戴著復古圓框眼鏡,講話速度飛快,有條理,交替講著流利的英語和普通話,他是 GoGoVan 共同創辦人兼 CEO Steven Lam。GoGoVan 去年登陸台灣,和其他地區策略不同,主打機車送貨,更在 2015 年 6 月獲得千萬美金投資,目前全球據點包括香港、新加坡、韓國、中國,約有超過 70,000 位司機加盟。如今成績斐然的公司,當年竟是從 2 萬港幣(約 8 -- 10 萬台幣)開始的。

Inside 這次前進香港,專訪 GoGoVan 共同創辦人 Steven Lam ,看看這間黃藍大貨車背後的公司,究竟是怎麼看東南亞的貨運產業,網路又能怎麼改變這個充滿老舊傳統的行業。

工廠改建辦公大樓

9GAG 一樣,GoGoVan 的辦公室位於新成立的辦公大樓,現在香港這類大樓多是由舊工廠改裝的,內部空間寬敞,少隔間,租金較便宜,從這裡也感受出香港製造外移,服務業取而代之的現象。

走進一樓挑高大廳,一旁是接待櫃台,旁邊標示著每層樓對應的辦公室,裝潢也很新,不經 Steven 提醒還看不出來以前曾是工廠,唯獨內外皆有電梯,兩邊還有玻璃門相隔,回想起來格局是有些奇怪,原先以為氣派的挑高,其實是工廠原本的屋頂。

Steven 回顧 GoGoVan 發展初期,是由 7、8 個人擠在一個小攤子工作,幾乎背貼著背,每到夏天非常悶熱,後來員工增加到 30 人,也搬到了稍微大一點的辦公室,但由於人手擴張了,還是顯得侷促,最後才搬到這新的,充滿 GoGoVan 標誌性黃藍裝潢的辦公室,而全球員工不包括司機也達到了 300 多人。20151103_115527

電話叫車的限制

Steven 以前經營便當盒廣告公司 BoxAd ,在便當盒上刊登廣告並提供給各餐廳,每天早上就要送到大街小巷的餐廳裡,而且爸爸是裝修工人,兩者都常常需要貨運服務。每一天都要花掉 5 到 10 通電話的時間,打遍各家貨運中心,或打給熟識的司機找車,中小企業通常都沒有長期合作約,每天都要浪費很多時間。

在 GoGoVan 出現之前,其實不管是香港還是台灣,都要打電話叫貨車,就像計程車一樣,客戶先連絡車行,再分配給寄在車行底下的司機。因為無線電設備管制,一台貨車通常只能掛一間車行的設備,而且調度中心的服務態度不佳,又經常打遍十多家調度中心叫不到車。

BoxAd 時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開始用 WhatsApp 群組,但初期有上限 20 人,還是要分成很多個群組,短時間切換不同群組常造成一團混亂,於是便著手開發網路貨運叫車平台。

而在擴張時,更發現東南亞的貨運公司型態都很相像,也都有類似的問題,各國法規對載貨的限制和載客比起來其實不多,大致上跟著以前貨運業的法規走就可以了。20151103_115615

台灣用機車滿足小型、機動的特色需求

Steven 還分享了台灣的購物和物流觀察,因為台灣機車多,要找到機車貨運很容易,又台灣範圍比香港大,貨車密度較低,還有台灣人網路購物習慣一次買一點點,單筆貨量很少,所以試著從機車開始。不過以後 GoGoVan 還是會提供貨車,由於台灣整體貨運需求很大,也已經有很多不同的小型貨運公司,但都非常傳統,管理流程也很舊,他們現在想要改變並整合這些流程,提供一個更方便的平台。GoGoVan 的好處就是隨時可以追蹤司機位置,也可以用即時訊息聯絡,app 內付費,整合金流,甚至未來也許可以用行動裝置簽收,把流程全都整合在一起。Steven 有很多服務是從與當地司機交流得到的寶貴回饋而來。

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

聊到各國偏愛的交通工具,Steven 回想到就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商學院的辛苦日子,那個時候半工半讀,白天上完課,晚上還要開車送外賣,每天開 7、8 個小時,一路到晚上 10 點、11 點,回去還要做功課,上課都昏昏欲睡「怎麼暈過去的都不知道,」Steven 笑談那段日子,回想起來既辛苦又充實,是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

2010 年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畢業後,回到香港成立了便當盒廣告公司,做得不錯,2013 成立了 GoGoVan 以後才把重心放到了 GoGoVan 上面。「便當盒真的太辛苦了,」Steven 說,他們以前都要一大早把貨送到各餐廳,下午回到公司還要在便當盒手工貼上廣告,非常忙碌,雖然很快就達到損益平衡,但是非常消耗勞力,規模化也有困難。當 GoGoVan 冒出來以後,他們發現這是一個更好的商業模式,便把 BoxAd 收了,全心開發 GoGoVan。「我們拿了兩萬港幣(約 8 -- 10 萬台幣)就創業(GoGoVan)了,」Steven 說道。20151103_115413

台灣提供貨物險

Steven 表示,雖然在台灣,一般人只要下載司機專用 app 就可以申請成為司機,不過管理起來跟營業貨車沒有太大的不同,因為是載貨而非載人,法規面沒什麼大問題,人身安全方面主要依賴車主自己本身的保險,運送的貨品 GoGoVan 則有提供保險。

Inside 之前也有報導台灣機車載客的團隊 LetsRide,談到這個,Steven 表示他們目前沒有考慮載人,相較印尼機車載客非常普及,台灣多數還是偏好使用汽車計程車,並不覺得這個市場有足夠的需求。

GoGoVan 還有提供跑腿服務,一開始實行屬於台灣獨家功能,初期其實單做快遞服務,不過有很多客戶有類似的需求產生,一開始可能是找他們送文件,後來還有人要送愛妻便當,趕著送東西去機場等等,「就像我們在 startup 經常說的,『Listen to the customer』。」顧客時常提出一些很實用的意見,而他們也會在評估後納入新功能,現在新加坡、台灣、韓國都漸漸開始有跑腿服務。

先穩固目前新開發的市場

未來一年,「先將服務做好,沒有想要擴展,現在已經夠多了。」Steven 說,「一步一步來,我們現在已經在 4 個國家,8 個城市提供服務,現在就是先把功能做好,並且去傾聽用戶的需求。」香港從 2013 年 7 月就開始,經營的比較久,訂單也最穩固,新加坡剛過一年,其他地方的服務開始都不到一年。而目前海外的擴張,Steven 表示主要是依賴直覺加上緊密的市場調查,來決定前進哪一個市場。20151103_115545

各地文化的不同

GoGoVan 的服務在香港是免費的,不抽成也不收手續費,運費全數歸司機,採取不求盈利先擴展市佔的策略,但到了台灣,很多司機回饋希望他們收錢,「所以我說台灣人特別好,其他地方完全沒聽過這種要求。」Steven 說。不過其實是台灣的司機質疑「免費的最貴」,有詐騙或想搜集個資等疑慮,所以他們就開始收取費用。

韓國則是很重視輩分,要注意很多禮儀,不像台灣人一樣隨性,在各地談生意,Steven 學到了很多不同的文化。

還有一點,台灣人常提出真心的建議,其他地方大多還是專注在自己生意賺不賺錢。比如在香港,司機會激動地「要求」一定要改善功能,否則會妨礙到他們賺錢。台灣司機則會對服務懷著感恩的心情,提供建議,如果大家可以一起開心賺錢最好。

香港的司機特別熱愛賺錢,新加坡和臺灣比較像,司機還是會希望能妥善規劃休息時間。韓國人則是工作壓力大,不一定像香港人盯著錢,但天天都想著工作。澳洲方面則是剛剛起步,而且人力及各項成本較高,還在準備當中。

雖然說香港司機是賺錢第一,還是會出手幫忙他們的生意,大部分人對 GoGoVan 的印象就是經典的藍黃大卡車,但 Steven 表示並不是每一台車都會貼上貼紙,他們也沒有強制,因為司機並非被綁在 GoGoVan 。不過有的司機已經完全靠 GoGoVan 接單,便自告奮勇幫忙貼上車身標誌以達廣告之效。

20151103_115652

擴張先於盈利

香港客戶中小企業比起來更多,新加坡、台灣、韓國則大部分都是大一點的企業客戶,而不論在哪裡,企業客戶都多於私人需求。通常大企業才會簽約長期合作。

就像眾多的新創公司一樣,目前 GoGoVan 除了前面提到台灣的特例,以及固定合作的簽約企業以外,基本上沒有收費,以攻下市佔為主要目標。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TK 專欄】別被上門的創投沖昏頭!給出股份前請先做好「盡職調查」

Posted: 16 Nov 2015 01:01 AM PST

電影 Gone Girl 劇照

作者 TK Chen,目前任職美國矽谷創投 Quest Venture Partner 擔任 Asia Community Partner 一職。又稱「創業甘道夫」,本身創業失敗過三次,期望藉由自己的血淚經驗可以協助更多台灣創業家。目前轉戰創投單位,但仍堅持提醒自己,要用創業家的心態去做任何一件事情。

自從分享了上一篇募資要注意的小觀念文章後,發現有幫助到一些團隊,去重新思考自己的募資計劃,小弟相當感動,因此今天想要再深入一點分享一個重點,就是如何判斷正在談的這個創投是不是一個適合自己的創投。

前言:你可以分手你的另一半,但你真的很難甩掉你的投資人

人家常說找創業合夥人就像找結婚對象一樣,其實找投資人也是。一開始可能因為意亂情迷(缺錢)而約會(投資會議),因為不了解(沒做功課)而相愛(越來越多很開心的投資會議)、進而結婚(簽合約拿投資)、然後失身(給出股份),但很快發現⋯⋯等等! 她怎麼跟我當初想的不一樣,然後因為了解而想分開,試著還給彼此自由,這是我的溫柔。

但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事情沒有這麼簡單,通常會有以下情況:

  • 你的公司經營有起色時:回到婚姻關係例子,原則上婚姻無法單方面說離婚就離婚,要雙方同意;不只如此,婚姻有時還可以以「一方無法履行夫妻間義務」的方式跟法官訴請離婚,但投資關係沒有,一定要投資人自己想離開,才會離開,你幾乎無法單方面請他離開。但投資人在你經營得有起色的情況下,巴著你都來不及了,根本不會自己離開。就算你講的很白要投資人離開,他可能還會要一筆巨大的贍養費(開天價賣股份),不只無力支付這筆贍養費,還可能進而成為你下一輪募資的路障,不容小覷。
  • 你的公司經營普普時:如果你運氣好,公司經營不善 (真的,有個不好的夥伴,公司不要經營起來反而比較輕鬆),不用擔心這糟糕投資人的問題,那還比較簡單,就專心處理收起公司的程序,以免有未來不確定的衍生問題。但由於公司要收起來,投資人原則上會有優先清算的權利,所以很有可能是投資人拿一部份回來,而你啥都沒有.... 氣啊! 被糟糕的投資人搞到沒辦法專心衝刺事業而倒閉,還要給他們先拿回他們的錢,天理何在!?
  • 你才不管公司經營怎樣,超不爽的要閃人了:如果你決定像出家人一樣放下了,不玩了,也有可能因為當初簽的Vesting Schedule而必須放棄掉一些或大部份的股份,導致你失去了不曾擁有的東西,讓自己虧大了。如果你打算偷偷開另一家公司重新來過,很抱歉那也不太ok,因為通常投資合約中會規定你不能這樣做,所以一旦你偷開另一家公司,是違約的,很容易產生後續賠償問題。

看到這邊,是不是覺得怎麼看都像是在腳上寫一個慘字?更慘的是,投資人有不少保護條款或手法(反稀釋條款、優先認購權、否決權...等)可以跟你綁在一起且不會被稀釋掉太多趴數,所以在簽約之前盡職調查(DD,Due Diligence)你的投資人就相當重要,粗心不得。

所以,如何DD投資人?

底下建議幾點新創團隊可以好好檢視投資人的部分:

態度

態度我個人喜歡擺第一。就像前面說的,投資人就是合夥人,你能不能跟這個創投開心合作是相當重要的。再者,沒有創投,團隊還是可以活得好好的;沒有團隊,創投必死無疑。所以創投需要團隊比團隊需要創投多太多了。當發現創投有以下幾個態度上的問題時,就要特別小心,建議是塊陶:

  • 高高在上,一付團隊請跪著來見我、我跟你開會就是皇上點燈你的態度
  • 合約上很多東西都不准談,一切依照創投開的條件走
  • 一直批評你的東西很爛,但卻沒提出任何他的想法
  • 不喜歡團隊到處去打聽創投的消息、也不願意提供該基金相關資訊

若有以上情形,不是作賊心虛就是身上有屎,不得掉以輕心啊,包大人。

能提供的協助及後面的LP

跟我之前提到的類似,一個基金後面一定會有投資人,也就是俗稱的LP (Limited Partners,想歪的去罰站)。創業家們真的必須要了解,其實滿大部份的時候,重點是在這些LPs,所以一定要瞭解該基金後面的LPs是哪些企業、主要LP又是誰、這些LPs擅長的領域是什麼、能提供什麼幫助。會參與投資一個基金的LP們,原則上就是希望藉由該基金去多瞭解新創產業、多瞭解這個領域正在發生什麼好吃新奇又好玩的東西,以便自己的企業可以多加利用、合作,所以除了LPs會直接跟該基金的走向有關之外,還有一個大重點就是被投資的創業團隊們要了解之後會如何跟這些LPs合作。假設你做的是廣告聯播相關服務,你一直跟一個後面是紡織大企業當主要LPs投資的基金來談,就算該基金的GP是你喜歡的人,也不是這麼建議去拿該基金的錢,因為實質上的幫助會比較有限。

另一個點推薦給大家觀察是否是一個好創投。那就是不管有沒有投資你,那個創投應該都要可以無條件的幫忙引薦不錯的創業團隊給後面的LPs,或甚至在他們關係網絡裡可以幫得上忙的的企業。一個創投其實是相當重視自己的名譽(reputaiton),為了吸引好案子上來,都很樂意幫忙團隊,不管有沒有投資該團隊。所以若是一個創投講自己多強、認識多少企業,但卻一副不願意引薦、我又沒投資你幹嘛分享我的資源,那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警訊。

基金本身的資訊

這點就跟我前一篇文章講的一樣,可參考上一篇文章的中間部分,要知道該基金的大小、投資產業別 (或是這創投團隊的背景資料,是否有在該產業的產業知識)、基金生命週期、目前基金生命的時間點、剩餘資金、以及他們上一個投資的案子是什麼時候。

問問之前被投資的團隊

這個我覺得無法強調更多了。強烈建議團隊們一定要去問問已經被該基金投資的團隊們,去了解他們的想法和經驗如何,尋求一些第一手的建議。不過不要誤會,不是說有團隊說不好就不應該去拿該基金的錢,而是要去知道說這個團隊不喜歡的點,是否也是會困擾著你的點;一樣,這個團隊喜歡的點,是不是你會在乎的。總之,就是像白安唱的「我只想在乎我只在乎的」,就對啦。建議可以去了解有獲得哪些非金錢的幫助,因為這才是早期創投(early stage VC)的價值所在。所以,在跟創投開會時,可以請該創投引薦一兩個他們投資的團隊創辦人,去聊聊分享經驗。如果遇到一個創投不太願意提供這樣的聯繫管道,那也是一個警訊,小心耶~

最後建議團隊們可以去了解該基金的審核投資流程,且與你對談的這個創投代表是否有投資決定權,藉此知道大概還要抓多久時間,以免一直空等或設定錯誤的期待。

同場加映:被VC拒絕了,怎麼辦?

很多時候VC會做一些事情讓團隊們很傷心,第一個是開會不請喝咖啡(好吧,這是我個人會很傷心),第二是提出一個比你預期還低的價格,第三就是拒絕投資你。

第二點其實不用太難過,因為會提出一個價格就代表有興趣投資,而本來買賣兩邊就是會有不同的預期價格,可以繼續用各種手段談判以獲得兩邊都接受的價格,算是happy problem。

第三點的話,才是大家最常遇到的狀況。當被一個創投拒絕投資時,我的建議是不要黯黯淚含光的就這樣消失於人海中,從此不相往來。因為創投其實有太多非團隊/產品因素考量的點去決定要不要投資,不只是單純的這個東西未來會不會成功。很多時候往往是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因此建議是可以進一步問創投放棄這一個輪的投資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主因不是這麼因為這個產品或團隊,而你也喜歡這個創投的話,其實可以持續讓這個創投知道你的近況、新的產品發展、突然接到一筆大訂單...等,如此以來,當該創投有新的基金,或是下一輪比較接近他們投資的大小時...等創投方面的情況改變,接下來要發生的事,就簡單多了。

結論

找早期創投(early stage VC)的重要性就跟找創辦人一樣,能不能相處的開心、有沒有實質上的幫助、是不是有心想要跟你一起把這事業做大,是很有可能會決定公司能不能發展到下一個階段的關鍵因素。所以好好的去了解這個創投,是一定要做的功課。若沒有選好早期的投資人,真的會像蛋黃哥說的:「ㄚ好累~~~喔」、「不想上班~~~~~」。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從Dropbox、Square 和 Snapchat 降低估值看未來獨角獸的發展趨勢

Posted: 15 Nov 2015 12:55 AM PST

unicorn1.jpgheading

本文刊於 zerohedge《Unicorns Dropping Like Flies: First Dropbox; Then Square; Now Fidelity Cuts Snapchat Valuation By 25%》,36氪翻譯

最先衰落的是Dropbox。

兩星期前, Dropbox 在最近最後一次融資時收到了來自其投資者的警告,它將無法以正常估值上市。 Dropbox 去年的估值從 40 億美元上升達到 100 億美元。這一警告給矽谷周圍無數個一躍而起的獨角獸公司敲響了警鐘。

緊接著衰落的是 Jack Dorsey 的另一家公司: Square。

在 Dropbox 收到投資者警告後,第二大 「私人」(譯者註,相對於上市的公司來說) 科技公司才意識到這個科技泡沫有多大,這個公司就是今年早期時候提交招股說明書的 Square(Jack Dorsey 的另一家公司)。它在說明書中提到,在 IPO 中每股普通股價格將定在 11 美元至 13 美元間。假設它將提供 3.229 億普通股,每股定價為中間點 12 美元,這就意味著該公司將有 39 億美元估值。但問題是,在最後一輪融資中,根據ReCode 報導,Square 估值高達 60 億美元。

現在,輪到 Snapchat 。它在最具價值的私有科技創業公司中排名第四。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 Snapchat 最引人注目的投資者降低了對它的估值,這再次加劇了對私人科技公司估值飆升的質疑。根據投資研究機構 Morningstar 的資料顯示, Fidelity(富達投資)是唯一一個連續四年為 Snapchat 投資的基金,但卻在第三季度將其估值降低了 25% 。在六月底時,它每股價值 30.72 美元,但到 9 月底估值下降時,每股僅 22.91 美元。

現在還不清楚為什麼 Fidelity 要降 低 Snapchat 的估值,當下 Snapchat 仍然在尋找一個可持續的獲利模式。

同樣還不清楚 Snapchat 其他投資者,譬如風險投資巨頭 Benchmark 和 Kleiner Perkins 是否會跟隨 Fidelity 的步伐;也不清楚類似阿里巴巴、騰訊和 Yahoo 等科技公司是否意識到如今不僅是未上市的科技公司有泡沫的問題,而是這個泡沫已經開始破裂了。

一個更大的問題是,在未來也許各種獨角獸公司會陷入一種接二連三被降級,以致於我們不再叫它們為獨角獸公司而是給他們來個諧音,叫 zerocorn(根本沒有角)公司的狀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過去 3 年,風投們拼死控制局面,並希望大盤可以忽略矽谷過度興奮成長態勢,到現在,這種單方面的期望要結束了。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很多頭腦發熱的投資者在過去幾輪的投資中,都被抬高了至少 25% 到 35% 的估值,而每個人都急於把燙手的山芋傳給更大更有錢的傻子。

他們是否能成功還有待觀察,同時我們也需要驗證那些上百億級別估值的公司資本來源從哪裡來,這些燒錢的公司終將會離開慷慨的風險投資們。如果第二次科技泡沫發生後,這些公司是否能自己產生現金流來養活自己?這都是問題。

我們知道的是:獨角獸公司裡很多公司會碰到問題。來自華爾街日報的這張圖表也證明了這一點:

unicorns_1_0

這裡有很多優秀的公司,如果將美國獨角獸的估值都合在一起是 4860 億美元,但他們的聯合利潤是多少?

竟然是 0。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處境艱難的 App 開發者們如何自救

Posted: 14 Nov 2015 11:20 PM PST

7910370882_eeaed9b952_k        (photo by Jason Howie )

文章來自:Medium《Mobile App Developers are Suffering》,TECH2IPO 編譯

「因為這個行業太飽和了,障礙太多而且難以從中獲利。相比之下研發網頁就容易的多。」

這是我朋友的公司不再研發原生 App 的原因——在網頁端創業簡單得多。怎麼會這樣呢?基於瀏覽器的網頁端生態系統已經存在了 20 多年,而 App 系統卻僅存世 5-6 年。可以肯定的說,這並不是因為網站數量少於 App 。

我的腦海中浮現出「飽和」這兩個字。如果你還記得高中化學,你應該知道飽和是一種不再溶解新物質的狀態。比如,你一邊攪拌一邊不停往水里加鹽,直到溶液飽和。如果你繼續向水中加鹽,無論你如何大力又快速地攪拌,這些鹽都會沉到杯底。因為在其中某個時刻,水中已經溶解了足夠的鹽。

為什麼手機 App 已經趨於飽和時,手機網頁仍可持續吸納新的網站?對於這種現象,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呢?

行動 APP 的開發環境究竟有多糟糕?

我們在 Branch 上建立了一個 App 深度連結標準,這些 App 開發者們有著相當的助益。每天有五億人通過 Branch 網路轉到上千個應用。

我對 iOS 應用商店裡排名前 1000 的非遊戲類應用按照相對流量排名,從這張圖可以看出結果非常令人震驚。

FlCsQNSmjDwGiN282WrxOlv6gkrE

我們可以發現,排名第十的 Skype 和排名第一的 Facebook 相比差異懸殊。而排名第 1000 的 Pixable 只佔 Fa​​cebook 的 0.2%。

在過去的四周時間裡, 45000 個新 App 向 Apple Store 提交了申請。可以說,它們邁入前 1000 的可能性幾乎為 0 ;即使它們擠進了前 1000 ,那麼一點的造訪量根本不可能幫助它們獲得任何成功。

想要獲利就更加艱難,因為這些 App 還要支付租金以及營運成本。 Active 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排名前 20 的 APP 僅佔 APP 總量的 0.005% ,卻賺走了 60% 的利潤。

這種關係在數學上被稱為冪律,冪律能夠描述二八定律(80% 的價​​值掌握在20% 的人手裡)。更直白地說,冪律能解釋為什麼 App 系統的價值都集中在一小部分 App 上。

App 系統非常符合冪律分佈,整個系統的下載量和含金量集中於排名在前的少數 App 。而且與 80/20 的比例不同。 0.01% 的應用掌握著超過 99% 的價值。我們可以叫它應用商店 99/0.01 定律。

早在 2008 年,手機應用程式的數量就已達到 1000 。這時候應用商店已經飽和。

困境之源:新出現的 App 難以被用戶發現

Fjjs4fh6770wzy1Q_ywtVLC2Zp1x

為什麼應用程序生態系統的冪律如此殘酷?為什麼用戶訪問量如此集中?我們看看行動產品消費者是怎樣決定是否採納一個 App 的。

你只能找到你已經知道的那些 App

首先,使用 App 的第一步就是讓用戶要發現潛在的新應用,這是開發人員目前為止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問題。目前主要的解決方法有兩個:

  1. 付費促銷,這個方法已經被 Facebook 掌控;
  2. 應用商店。然而,最大的問題是這兩種方式只適用於已經廣為人知的 APP 。

付費促銷對於大部分應用而言難以維持,因為近幾個月的時間裡安裝的費用已經漲到了 4.14 美元。能夠負擔如此巨額費用的 App 屈指可數。這意味著付費促銷只適用於少數獲利高的 App,對大多數 APP 而言是不可能的。

第二種方法是應用商店的結構和佈局。除非你知道你要找的 App 的名字,否則搜尋功能就是雞肋,因此尋找新上架 App 只有兩條出路:主頁和排名表。主頁是為一些特殊 App 保留的,比如和 Apple、Google 有關的 APP ,還有一些則是對不為大眾所知但是非常值得推薦的 APP 集中推薦。

Fggbl9kbueHo3udl3_IgPeBwlar0

排行榜是冪律最大的推手,因為它會使排名在前的應用越來越受歡迎。一旦你進入總體排名前六或者分類排名前六,那麼你將永遠存活在 App 生態系統中。排行榜會不停地將你推送給新用戶,因為新用戶獲取新應用的基本方法就是排行榜,在不斷循環往復中你就會保持領先定位。從左圖中可以看到排名最前的六個App 中有四個是家喻戶曉的應用,另外兩個是遊戲。所以要擠進榜單簡直是難上加難。

一些投機的經銷商甚至花錢「刷榜」——在海外購買虛假的下載量,只要很短的時間就能讓你的 App 登上分類排名榜的前列。一旦登榜,你就不再需要「刷榜」了,因為你的 App 就會永遠位於頂端。這不是個令人不齒的方法,但是從某些方面說明了目前 App 的生存狀況。

用戶為什麼不下載你的 App?

雖然有人發現了你的 App ,還是會有許多因素會導致你的 App 無法被採用,例如安裝和配置 App 的步驟。

應用商店的界面非常小,但是卻直接關係到用戶是否會下載安裝你的 APP 。打開界面,你就能看到位於中間靠上部分的用戶評分。據不完全調查結果,那些有精力對大部分 App 評論和打分的人對於 App 來說並不算是見多識廣。除非你經常管理評論,否則你的 App 很可能是 2 星或者 3 星。沒有什麼比低分更要命的。

其次,如果你已經使出渾身解數得到了 4 星評價,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利用標題、截圖和描述來吸引用戶下載。因為這不是動態可變的,你必須得做出最吸引人的界面。為了吸引眼球,很多開發者絞盡腦汁,比如大寫每一個字母或者高亮度顯示。

寶貴的存儲空間

最後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是用戶是否願意將他們寶貴的儲存空間讓給你的 App 。每個人的手機儲存空間有限,如果你的 App 需要佔用很多存儲空間,許用戶連裝都裝不上。

雪上加霜的是手機製造商還會利用手機儲存空間來賺取額外利潤。固態硬盤的容量成長非常迅速,在電腦市場已經達到 TB 等級,但是 iPhone 的標準配備還是和幾年前一樣的 16 GB。蘋果在手機儲存空間上賺了不少錢。如果你的手機要升級到 64 GB,每 GB​​ 你得花費 2 美元,而市場上的固態硬盤的價格是每 GB 0.4 美元。

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用戶不得不在他們心愛的照片集和新的 App 之間做一個取捨。

FuJI9taEZFCulzKAkmFgW4IbZw3y

打破 APP 的冪律

由於目前的狀況,越來越多的開發人員離開 App 市場另尋沃土。我們能否解決這個問題呢?

更優化的發現 App 的途徑

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發掘 APP 。

我提出一個與 Hacker News 以及 Reddit 相似的算法計算應用商店的排行榜。用這個方法,隨著 App 存在的時間變長,它的排名會逐漸下降。一旦 App 更新了,那麼它的存在時間也會相應更新。同時 App 的下載​​量也決定了它的排名高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廣為人知的 App 下載量會相應減少,它將逐漸退出榜單。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相對而言總採用量少的 App 能夠出現在排行榜上,當它們被介紹給新的用戶時就會獲得更多的下載量。如此一來,那些永遠都沒有辦法出現在排行榜上的 App 才有出頭的日子。

App 記憶體清理與手機儲存空間的釋放

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是獲取途徑。

隨著 App 數量的不斷增加, App 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用戶真正關心的是這款 App 的內容而不是花哨的外表。我們需要獲取原生 App 的新方法,需要 APP 與 APP 之間流暢轉換,需要打破 APP 使用的障礙。

我們看看網頁端 App 是怎麼做的。你在網頁上獲取感興趣的內容的這個過程是完全無縫的。一個用戶一天可能要訪問30 到40 個網頁,每一次鏈接過程在眨眼間完成。網頁 APP 的訪問很便捷,因為這個系統設計要應對的就是臨時訪問和瀏覽。

如果安卓和蘋果系統也採用與瀏覽器相似的訪問方法會怎樣?一旦用戶表現出獲取某App 的「意圖」,它就會立即下載並且打開這個App,而不需要訪問應用商店。如果這款APP 近日被打入冷宮,那麼操作系統就會自動清理相關的文件,為新的App 騰出空間。

「意圖」的定義是多樣的。例如,用戶在推特上點擊了一個 App 連結——目前來說這個鏈接將會打開應用商店。點擊鏈接可能是用戶「意圖」的表現方式,這個App 應該開始自動下載,並且彈出內容,如果技術允許整個過程只用幾秒鐘。

要強調的一點是,需要從瀏覽器的授權域獲得授權後才能下載App。這是App 開發階段的審批過程的一部分,可以確保應用程序的質量同時防止App 詐騙行為。如果用戶點擊了授權域的某個鏈接,下載進度就會全屏顯示在屏幕上,直到下載完成並顯示其內容。這和網頁早期基於flash 的應用非常相似。

必須要做的事情

最後,App 的命運掌握在研發平台的手中,因為平台決定了整個實施的過程,比如 App 是如何被發現、排名的。開發人員已經做了大量努力,作為用戶我們必須做的就是說出我們的憂慮,推動 App 發展。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那麼 App 的市場就會停滯不前,開發人員們不得不轉向別的開發平台。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社群網站的力量:巴黎槍擊爆炸事件後,#PortOuverte 成為 Twitter 熱門關鍵字

Posted: 14 Nov 2015 05:36 AM PST

tower

(Photo Credit: bud ellison -- from the street)

從早上到現在,巴黎槍擊​​、爆炸事件帶來的噩耗一次次讓人痛心。當地時間週五(11月13日)晚,巴黎法蘭西體育場、巴塔克蘭劇院以及共和國廣場等多地遭遇恐怖襲擊,截至目前死亡人數已超過150 人。

每一次災難發生,社群媒體都能其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一次也不例外。除了 ​​各種祈禱、哀痛,在Twitter上,巴黎民眾自發推起 #PorteOuverte 的關鍵字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Facebook的“Safety Check”也再次扮演了為親人朋友報平安的功能。

0

“PorteOuverte”是法語“開著的門”的意思,安全在家的巴黎市民可以透過發Twitter 告知自己的住址並加上#PorteOuverte 以為他人提供避場所。襲擊事件發生後,巴黎部分地區的交通陷入癱瘓,大量市民無法回家。無家可歸的人也可以在Twitter 上搜尋這個標籤,進而找到離自己最近的避難場所。

35.pic

Facebook的“ Safety Check ”,這個在尼泊爾地震中上線的工具則可以讓用戶即時在上面報平安,同時人們也可以通過“Safety Check”了解朋友或家人是否安全。在“Safety Check”裡點擊“mark safe”,你的Facebook好友就能收到你的安全訊息。即使自己手機壞了或無法網,也能讓身邊其他人幫忙標註。另外,想要了解朋友是否安全的用戶也可在“Safety Check”裡搜尋以確認他們的安全情況。

在恐怖襲擊發生時,儘管有媒體的即時報導和通知提醒,但有時候他們最關心的人的消息卻無法從媒體獲知。此時,Facebook、Twitter這樣的社群媒體就顯得更重要了。

WIRED的文章稱:看完新聞,我們知道很多人都不OK,但我們更想知道特定的人OK 不OK,Facebook 的“Safety Check”,Twitter,Instagram 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更多,同時也能更準確及時地提供幫助。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色情網站Pornhub流量大幅下滑,原因是遊戲大作『異塵餘生4』單日狂賣230億台幣!?

Posted: 13 Nov 2015 10:41 PM PST

fallout

(Image Credit: 遊戲內截圖)

本週史詩級的遊戲鉅作『異塵餘生 4』(Fallout 4)問市,開發商Bethesda已經宣佈在發售首天就已經出貨突破 1200萬套,營業額達到7億5千萬美金,所引起的效應不僅是國外有體貼的醫生事先寫好請假條,讓全球有需要的人可以請病假,知名的康納脫口秀更是在節目上花了七分多鐘玩這款遊戲。

除此之外,這款更讓許多人的行為產生變化,作為全球最大色情影音網之一的 Pornhub ,告訴  GamesBeat 的編輯說,在『異塵餘生 4』在上週稍早上市後,他們的流量下跌了 10%,在 11/10 流量在早上五點開始下滑  (也就是人們已經下載完並開始安裝遊戲),這不尋常的流量下滑一直到下午三點後才稍微正常,而在下午六點之後這些玩家們又消失了。

pornhub-insights-fallout-4-general-gamer-traffic (1)

(Image Credit: PornHub)

Pornhub副總Corey Price表示:『我們不能說對於在玩家打遊戲時,網站流量下滑感到意外,根據資料來看,有大量的人潮在下班或下課後決定進入廢土(wasteland,意指遊戲內核子大戰後的美國大陸) 冒險。』根據數位發行平台Steam的資料,『異塵餘生 4』這款遊戲的最高同時上線人數曾經達到 40萬人,而非高峰時間也維持在 35 萬人左右。

你不禁也會聯想到(還是只有我們這樣想),這麼多的異塵餘生迷應該有些人會花些時間在 Pornhub。儘管少了這麼多流量,Pornhub 表示非常能夠理解:『這款遊戲有著這麼多粉絲,我們很難責備玩家只記得玩 Pip-Boy (遊戲內的智慧攜帶裝置,以前我會解釋為 PDA ) 而忘了我們,我們也會做一樣的事。』

這也不代表玩家們就不會回來了,Pornhub 在 11/10 的深夜 11 點後又回到流量的高峰, GamesBeat 的編輯下了這樣的註解 -- 『避護所的居民還是需要逃離聯邦一下的』 。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為什麼沒有賣掉公司?創業中得到的經驗無價

Posted: 13 Nov 2015 07:58 PM PST

5006113680_4bdaa0c9ef_b(photo by marc falardeau)

本文刊自 joel.is《The top reason we haven’t sold our startup》,36氪編譯

在 Buffer ,我們很幸運從創業開始到現在收到了大量準備收購 Buffer 的收購報價。但當我和別人提到這一點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個關鍵問題就是:「你當時為什麼決定不賣公司?」

最早收到收購 Buffer 邀約是在我們創業初期,當時我們其實很輕鬆地拒絕了,因為我們想看看如果我們繼續發展會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從很多方面上講,我們沒有接受收購邀約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希望能在我們選擇的路上繼續前行發展。

如果繼續堅持下去,我們會學到更多嗎?

在我們第一次拒絕之後,我注意到發生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們學習到了很多關於公司成長全新的知識和經驗。例如,在第一次拒絕被收購之後,我們很快地建立了 Buffer 的價值文化,致力於打造一個分佈式團隊,同時我對自己重新定位發現我需要學會如何放權給員工。這些都是無價的商業和生活經驗。學習解僱人並不容易,但我仍然感謝能有這樣的經歷。

這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如果你賣掉你的公司,這意味著你將犧牲即將到來的經驗和教訓。當然,作為新公司的一部分,你會學到很多寶貴有價值的東西。不過對我來說,我已經在我的腦海裡構建了一個藍圖,但如果賣掉公司,我可能就需要重新思考我什麼時候會再有同樣的機會可以去大展拳腳。

你什麼時候可以回到相同的水準再次學習?

如果你創業兩年後發現公司有一定的吸引力,然後你賣掉了你的公司。你想沒想過你什麼時候可以再花兩年的時候建立一個創業公司?什麼時候你才可能學到在創業公司三年裡就能學到的經驗?我認為經歷一個完整週期然後賣掉公司是有價值的,在我看來,這樣的經歷或許可以讓未來我的公司能夠更快地增長。不過目前來講我們仍然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會去做這件事。另外,你可能需要為收購方工作好幾年。對我來講,在這種情況下,我希望只為收購方工作一到兩年,之後可能花費一年的時間找到一個能夠契合市場需求的好想法,接下來我可能需要兩年才會達到與之前相同的階段。

所以,總而言之,如果我賣掉了我只有兩歲的公司,我可能需要5年才能再次經歷這樣的事,到第三年才能得到相同的創業經驗和教訓。但在我們的生命中沒有多少個5年可以去等待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歷。

我們同樣再次拒絕了第二次收購邀約。當時,我們公司增加了約為 15 個人,我們開始感覺到 Buffer 不僅僅是一個產品,它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實際的公司。同樣,這個過程也伴隨著很多經驗和教訓,像是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有著更多人和真正重要的文化的公司。而且有趣的是,最近一次的收購邀約我們依舊沒有答應,當時我們發現自己其實在一個神奇的旅行之中,我們可以消除階層制度和管理制度的限制,接受自我管理,努力創造一個真正充實且以信任和自由為基礎的工作場所,讓每個人都能在他們所熱愛的環境中工作,創造價值。

專注於學習和經驗,而不僅僅是錢。

我們會有很多錢也會變得很貧窮,但經驗和學習才是我定義的真正的財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每次在決定是否賣掉公司的時候都會構建一個經驗和學習週期表,我們要權衡賣掉公司是否比利用一個創業公司學習各種經驗和教訓更有價值。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我們並沒有賣掉我們的公司。

我們的顧問 Hiten Shah 經常在和我們討論這個主題的時候會問我們可能是最簡單也是最有用的問題,即「你達到你的目標了嗎?沒有?那就不要賣。」

有時候創業者可能感覺到累了,慢慢地他們會缺少最開始時的動力和熱情。這個時候賣掉公司也許會有意義。

我們目前依舊沒有達到我們的目標,我們很期待看到這個公司未來會有什麼樣的發展,我相信無論是會成功還是失敗,我們都會很興奮。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沒有網路 DNA,未來必被泡沫吞沒!」— AppWorks 程九如專訪(下)

Posted: 13 Nov 2015 02:45 AM PST

nice2

簡介:程九如目前為 AppWorks 的合夥人,於 1999 年創辦 Webs-TV.com,是當年網路業泡沫化中,少數真正獲利的「.com」公司。並擔任過台灣Wired》總編輯與天空傳媒 Yam 策略長兼營運長,目前仍身兼多個網路公司的董事職位,是國內知名的網路創業導師。

延續上篇討論大環境的問題,程九如認為 2015 年的現在反而是台灣網路與科技業的另一波契機。在美國、中國甚至日本想要積極擴張東南亞市場時,台灣無論在人才能力或是地理位置都是絕佳的戰略點。尤其東南亞國家近年來的經濟成長速度,已為他們帶來良好的人口紅利,並讓東南亞年輕族群對數位裝置與服務的需求逐年攀增。

而東南亞平均來說有 70% 的資源掌握在 30% 華人的手裡,其中有大量的品牌、實體通路等等,但他們缺乏網路化能力。程九如表示,中國在進入東南亞市場相對來說是不利的,不只本身的網路生態系雖龐大但較為封閉,造成出口困難;東南亞華商相對來說也比較信任台灣人,技術也普遍優良。加上美國多找台灣留學生作為前進東南亞的人才,若能排除金融、法令面的困難,其實台灣相當有機會成為未來的亞太網創中心。

法令:比照生技發展條例就行!

那麼在法令面,大環境該怎麼改變呢?程九如認為台灣網路業要興盛,其實完全不用靠政府的錢補助或獎勵,只要比照《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並取讓網路業能更容易 IPO 就可以了生技發展條例的最大特色在於生技產業股東有許多的減免或抵減稅額,將能活絡投資金額。網路產業跟生技產業同屬高報酬高風險的產業,所依賴的資金是投資而非銀行貸款。不過比起生技產業,網路業業績、流量與營運狀況由於可以完整數位記錄,有更透明的特性。

資本市場:讓金管會改變思維

目前金管會的精力放在護盤、在協助的都是傳統產業。由於傳產量體大,不護盤會影響股市波動;另外創業者目前在台灣環境下,由於資本三原則、面額設計 10 元等前提,讓他們的報酬空間不如國外豐厚。金管會過去是被動、管制式的觀看資本市場,但其實網路業與新創公司是需要有前瞻性的開放環境。只要能開放民間資金更方便在網路業與新創產業流動,就能足以改善目前現況。

人才:不是來搶工作,而是創造工作機會

過去不管是政府或是傳統產業,對待人才都作為「人力」去考量。或許以照傳產思維,開放一個國外勞動力就意味佔據台灣人一個工作機會,但在網路業與新創而言並非如此。尤其是網路業並非過去高污染產業,會對台灣環境造成明顯的傷害。網路業與新創人才進入,其實是會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同時引進國際人才進來也是最好的國際化方式,無論成功與否,都能讓台灣業者獲得相關經驗。目前這方面因為通過「創業家簽證」已見一些曙光,不過程九如期望未來能有更主動性的積極吸引人才作為。

網路並非與傳統產業對立,而是共同打拼的夥伴

關於未來,程九如預測接下來 3~5 年內會發生一波「網路泡沫化」。這裡並不是指像當初 2000 年網路業本身發生泡沫,而是無論軟體、品牌、製造業、通路、行銷,甚至是政黨,未來如果無法在網路上找到位置與價值並提供資訊或服務,將會面臨被全世界遺棄的處境。尤其在台灣,網路人才高度集中在大台北地區;因此讓網路人才散布到全台是接下來的當務之急。網路業並不會與傳統產業對立,相反的,未來每個產業都應該具有網路化的能力。尤其傳統產業加速網路化能更擺脫品牌與通路的箝制,在最短時間了解脈動,並直接接觸消費者與市場。

在程九如眼中,台灣現在正站在一躍成長與逐漸衰退的十字路口上,而網路就是帶我們走向正確那一端的答案。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