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此篇正解】Google 與 Facebook 的合作,關鍵在於「從網頁導向 app」” 與新的 9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此篇正解】Google 與 Facebook 的合作,關鍵在於「從網頁導向 app」

Posted: 17 Nov 2015 09:42 AM PST

001Facebook與Google進一步合作,共同提升行動裝置使用流量。

本文原刊於 urAD〈Facebook攜手Google,到底目的是什麼?〉。

Facebook為了導入Google上的流量,多年前就開放Google搜尋引擎進入它滿是使用者資訊的秘密花園。最早從2007年開始,Facebook就讓Google及其它搜尋引擎檢索部分資訊,當有人搜尋的時候,搜尋引擎可以讀取這些頁面,並顯示在搜尋結果上。現在,這二大網路巨人又將進一步合作,在Facebook手機app中加入Google App Indexing,以確保這樣的流量能繼續在行動裝置上成長。

透過這樣的檢索機制(indexing),Facebook與Google可以獲得雙贏的局面:

Google可以提供更多的搜尋結果滿足使用者需求,Facebook則可以免費從Google導入流量。Facebook也開放愈來愈多的內容給Google,例如,在2011年讓搜尋引擎可以找到用戶的評論與回覆。二大網路巨擘昨天進一步以Google App Indexing合作,雖然不代表能搜尋到更多的Facebook內容,但可以提供Google使用者更好的行動裝置體驗。

002今後Android使用者的Google行動版搜尋結果會直接導向Facebook app,而不是網頁

App Indexing會讓搜尋結果導向app,而不是網頁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Facebook將在星期五開放Google App Indexing。今後使用者的Google行動版搜尋結果會直接導向Facebook app,而不是網頁。Facebook方面,加入Google App Indexing後,當使用者在使用Google搜尋到公開的Facebook內容時,點選連結後,將會透過Android版Facebook App開啟這些內容。不過這只包括Facebook本來就開放給Google的內容,例如:公開的個人檔案、粉絲專頁、公開的社團與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Google App Indexing無法搜尋到Facebook上公開的個人狀態更新與貼文,反而是Google的一般搜尋可以,當你在手機上用Google搜尋到個人狀態更新或是公開貼文時,點進去並不會打開Facebook應用程式,仍舊會連結到網頁版的Facebook。

Facebook這次並沒有開放任何新的內容給Google,所有的東西都是之前就可以搜尋到的。也就是說,華爾街日報及某些媒體以下的內容不全然正確:「在此之前,Google 無法對 Facebook app 內的公開訊息進行抓取,因此使用者也難以透過 Google 找到 Facebook 的資訊。」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App上面並不會有原本Google就無法抓取的公開訊息;相對地,App上面的訊息都是從網站上拉過來的。舉例來說,Yelp、TripAdvisor 及 Facebook這些網路媒體,Google十分暸解他們App裡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跟網頁版的內容一模一樣。換句話說,新的Google App Indexing檢索會讓使用Google搜尋的人更方便,在手機上可以直接打開應用程式,容易閱讀;而不是會在App版上神奇地找到網頁版上沒有的秘密訊息。

不過根據國外媒體engadget實際測試,發現目前這項功能只是暫時部分性地區開放,而且在這次合作中,Facebook 僅會提供設定為「公開」的貼文,如果用戶原本就設定為不公開的私密活動或社團,在Google一樣搜尋不到。所以對於隱私權問題感到憂慮的使用者,不必太擔心這部分的問題。

從Google與Facebook這次的加強合作案,可以看出他們對於行動裝置的重視。使用者在手機上連結到專屬的App,要比使用網頁瀏覽器容易。在這個人人皆有行動裝置的時代中,如何有效地把流量導向你的App應用程式,讓手機用戶有更好的體驗,是行銷人員值得思考的問題。

資料來源:searchengineland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給新手爸媽,你的 Baby 比你更需要穿戴式裝置的監控保護

Posted: 17 Nov 2015 04:53 AM PST

2561252071_0af988f93f_b(photo by peasap)

使用英特爾® EDISON 與 UBIDOTS 開發智慧嬰兒監控系統 Pooja Baraska r, 2015年9月27日 Share

英特爾  Edison 夠微小到可以適合穿戴式裝置。它提供了語言以及編程環境,給開發者很大的彈性,並且整合了無線網路與藍芽,使得它成為穿戴式裝置的理想典範。現今市場上為了不同的目的有很多的穿戴裝置,為何我們不做一個給嬰兒呢?

越來越多小家庭沒有人可以引導新手父母有關新生兒的事情,他們總是擔心其小嬰兒的健康、體溫、環境等等。嬰兒需要 24 小時被關注,可是當父母親都在工作的情況下並不太可能,有些時候他們必須做很多家事,而且睡眠時也是父母親需要智慧嬰兒監控系統的其中一種情況,這可以幫助他們持續追蹤嬰兒的健康,並且在有任何不尋常的事情發生時通知他們。

我們的智慧嬰兒監控將可以

  • 監控嬰兒正在睡覺或玩耍
  • 一但嬰兒正在哭泣時可以通知父母
  • 監控嬰兒的體溫
  • 若注意到不正常的體溫可以立即的警示
  • 視覺化的展現資料
  • 資料可以從任何地方來監控

需求

WP_20150926_006

英特爾 Edison 模組
Arduino 的 Edison 擴充板
類比麥克風
溫度感測器
16*2 LCD 螢幕
電源供應器
USB線
一些跳線

類比麥克風是一個簡單的聲音感測器,可以偵測環境周遭的聲音強度。在這個專案裡我使用Grove Base Shield中的Grove 感測器。我們將使用英特爾XDK物聯網版本在Node.js 中編寫程式。

相互連結

  1. 將您的 Edison 接上電源並且透過 USB 線接到您的 PC
  2. 開機將會需要 15-20 秒,在此之後開始堆疊 Grove Base Shield
  3. 連接聲音感測器到類比腳位 A0
  4. 連接溫度感測器到 A1
  5. 連接 LCD 螢幕到其中一個 I2C 接口

編寫程式

  1. 開啟英特爾 XDK 物聯網版本,如果它尚未安裝在您的PC,可以從 https://software.intel.com/en-us/iot/downloads下載
  2. 如果您已經用 Flash Lite 工具燒錄您的 Edison 那麼 Node.Js 則已經安裝在您的板子上了
  3. 連接 IDE 到您的 Edison 板子。它將問您的使用者名稱與密碼,預設的使用者名稱是root並且沒有密碼

4

選取一個空白的 Node.Js 範本並且開啟一個新專案

XDK

編寫類比麥克風的程式

螢幕截圖 2015-11-17 20.18.47

編寫溫度感測器的程式

螢幕截圖 2015-11-17 20.20.01

傳送資料到雲端

螢幕截圖 2015-11-17 20.24.33

這裡我使用 Ubidots 做為物聯網的雲端,使用 Ubidots 我們可以以一個有效率的方式視覺化資料。它支援廣泛的裝置,並且可以觸發某些行動,例如傳送郵件和訊息。它也提供我們所選擇語言大量的 API 以加速我們的開發。因此我選擇了它的 Node.Js 程式庫來跟我的 Edison 互動。

設置 Ubidots

1. 登入您的 Ubidots 帳號或您可以在這 http://ubidots.com/ 開啟一個新的
2. 選擇  “Sources” 標籤並且按下 “Add Data Source” 以便開啟一個新的資料來源。這裡我已經加入我的 Edison。

5

6

一但資料來源被新增,我們必須把它加上變數。在這個專案我們將傳送感測器與溫度的資料,所以我們將新增兩個變數。

7

在變數的地方按下按鈕並且拷貝變數帳號。貼在您的程式碼中

9

選擇My Profile->API Keys。從這得到您的API Key。

Apikey

在您的儀表板加上一個您所選的widget,根據您的需求來視覺化這資料

cloud

我為聲音感測器選擇了儀表和一個圖形給溫度感測器。看著聲音的儀表您可以輕易的判斷聲音的強度和您嬰兒的行為,並且藉由溫度圖形您可以評估突然的溫度變化

WP_20150926_017

編譯,上傳並在Edison執行您的應用程式。您將在偵錯控制台看到感測器的值,如果一切順利您會注意到資料被送往Ubidots雲端。瀏覽Ubidots儀表板,您會看到所有的資料從我們widgets中的感測器中傳送。在這我也開啟一些警示,如果音量超過某種程度 (意謂嬰兒正在哭泣)一個警示將會利用簡訊傳送到我們的手機。

WP_20150926_031

 

WP_20150926_036

 

wp_ss_20150927_0003

 

wp_ss_20150927_0001

凡是牽涉到嬰兒,無論如何永遠都是不足夠的,我將會用某些進階的材料,以及使用更精確的感測器和更好的警示,我將在下一個部分來做分享。

 

更多精選文章.....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復活的 ZALORA 將推「12.12 網購狂熱」,同東京著衣揮軍東南亞

Posted: 17 Nov 2015 03:14 AM PST

zalora1▲ZALORA 台灣營運總監 Giulio Xiloyannis

ZALORA 今天舉行「12.12 網購狂熱」之發表會,將聯同國泰世華、friDay、東京著衣,以及台灣虎航、威航與威秀影城等台灣廠商與品牌,在 12 月 12 日與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共八個國家一起舉行網購節,要讓東南亞消費者能在歡慶氣氛中享受國際高階時裝與優質服務的消費享受。

ZALORA 是國際時尚電商集團 Global Fashion Group (GFG) 的旗下一員,並且是德國三兄弟 Rocket Internet 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之前曾在 2012 年進軍台灣卻在 1 年內閃退。今年重回台灣市場一改過去的作風,目前營運模式是以推出自有品牌+國際其他品牌為主 (自有品牌銷售比佔三成左右),並引進 TOP SHOP 與其他新進歐美品牌,目前已進入包涵台灣在內東南亞八個國家。 ZALORA 2012 年至今已連續推出四年之「12.12 網購狂熱」,立志打造專屬東南亞的黑色星期五/網購星期一。

台灣營運總監 Giulio Xiloyannis 表示,由於台灣電子商務市場普及度相當高,時尚網購也相當興盛,並且有不少品牌跳下來作個別的購物網站,在他們眼裡是高度競爭市場。但 ZALORA  重返台灣的策略反而是針對平價快速時尚 (Fast Fashion) ,引進國外知名但未進入的品牌在台銷售。

此外,為一掃過去外界對其「不夠在地化」的疑慮,這次 ZALORA 12.12 網購狂熱」還聯合其他眾多國內外產業廠商「打群架」,共同推出優惠,像是金融有國泰世華、台新銀行,以及航空的台灣虎航、威航,以及同是電商平台 friDay 甚至到新興的網路服務 foodpanda、Uber 都含括在內。其中國內知名網路服飾「東京著衣」也一同聯合旗下子品牌一同加入這波購物節熱潮。

zalora2▲ZALORA 與東京著衣、Happy Go 等合作夥伴宣告雙十二即將來臨

這次「12.12 網購狂熱」闡明了 ZALORA 在台灣捲土重來的決心。提到過往退出台灣市場的經驗,Giulio Xiloyannis 表示台灣消費者有鞋類需求偏高、喜歡經超商取貨退換貨,以及喜歡貨到付款等特性,ZALORA 將會積極針對這些需求,優化在台的服務。

除了體驗升級以外,ZALORA 將會加強跟當地廠商連結,將銷售至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力道;像這次就選擇東京著衣作為再次落腳台灣的重要夥伴。東京著衣營運長陳孝強表示,未來也將藉由 ZALORA 進軍東南亞。不過作為市場的進入者,選擇目標族群與調性更低價的東京著衣合作是否與本身快速時尚的品牌印象有所衝突呢?換言之,ZALORA 要怎麼帶領東京著衣,與其他快速時尚的國際性品牌於同一個平台在東南亞市場闖蕩?又究竟 ZALORA 是否能在台灣再度站穩腳步呢?或許就看這次雙十二購物節的表現了。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為什麼舉辦14年的『金網獎』變成獎項停辦,暫不維運?

Posted: 17 Nov 2015 03:12 AM PST

111

 

由經濟部委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舉辦的「金網獎」,去年邁入第 14 年,但今年宣佈停辦!斗大的「獎項停辦,暫不維運!」字眼,大剌剌得出現在活動官網,就連過往金網獎的介紹、得獎名單都遍尋不著,到底發生什麼事?

自 2001 年起舉辦的「金網獎」,主要是政府為了協助企業進行全面性的電子商務經營檢視,以金網獎來表揚傑出的經營策略,引導企業在網路經濟的發展中找到明確的定位。而由於其伴隨台灣的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多年,主軸也從 E 化、網路通路經營,轉而邁向行動、雲端與國際化發展等階段,完整見證了一段台灣消費模式轉變和商務應用發展的歷史。近幾年得獎的名單中不乏知名的網路服務(或個人獎),包含 PinkoiKKBOX活動通AdLocus愛料理等。

透過電話採訪,Inside 從相關政府官員得到關於金網獎停辦的回應是,有鑒於有愈來愈多類似的獎項開辦,並考量電商、線上零售業者在跨境電商的強烈需求,以及政府資源運用側重層面的轉變等因素,故而未將其列入今年度的規劃中。至於未來有沒有可能再續辦?有消息指出並不排除續辦,只是也得找到適合的接棒對象。

據了解,每年政府單位都會召開年度會議,就政策方向進行通盤檢討。而在近幾次由行政院所召開的電商指導小組會議上,因政府著重關注的層面以及網購業者實際需求有所轉變,遂決定將資源轉為投注在對內鼓勵商業生產力 4.0、網路聯合行銷;對外,則依照業者從事跨境電商的需求,像是在「快搜台灣」入口網站上,增加英日語介面,甚至進一步輔導業者前進東南亞,或赴大陸落地經營等。

舉例來說,有一台灣美妝業者就在經濟部的輔導下,嘗試在馬來西亞、菲律賓結合當地業者,架設平台試水溫,目前這家公司已在兩地都有設有平台和公司,今年營業額上看新台幣 1 億元。

在網路行銷部分,經濟部商業司在今年 12 月 1 日至 25 日已串連網購平台業者,邀集多家線上零售商提供優惠折扣,刺激買氣。根據聯合新聞網 16 日的報導指出,有政府官員對於這項活動的看法是,「這回的網購節可視為台灣發展電商階段性成果展示。」

而關於金網獎今年停辦的事宜,其實從前年開始,資策會就已和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中華民國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等組織進行溝通,此外他們也曾個別詢問相關較大的電商業者了解業界對此事件的需求與看法。

除了金網獎,台灣目前其他類似的獎項還包括,同樣由經濟部商業司主辦、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創研所執行的新創網路服務發表平台 IDEAS Show、緣起於 2003 年,為鼓勵各界運用自由軟體相關技術開發新產品或應用,推廣 Linux 系統 Open Source 創新研發的競賽平台金企鵝獎、在 1999 年成立的金手指網路廣告獎

如果大家還有想到其他網路產業的知名獎項,也歡迎分享在下方留言。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超商可以賣酒,為什麼網路不能?法規陳舊 16 年未改

Posted: 17 Nov 2015 01:05 AM PST

6457591837_a40e38f711_z(Photo Credit: Jing

聯合新聞財經網提到,行政院宣布本週起將緊盯部會推動電子商務發展,並公布 12 月 1 日為台灣網購節,將招集網路購物業者共同舉辦為期 25 天的購物活動,促進電子商務發展。

不過由於酒類電子商務商機可觀,每每政院提到促進電子商務,業者要求開放販售酒類的要求便沒停過,今年 4 月行政院才就此問題與業者進行討論。目前,在德國、英國,和亞洲的中國及日本多國開放已久的酒類網路販賣,政府卻始終以難以判斷購買者年齡為理由,遲遲無法開放。

英國酒吧及販酒商店在 11 點便打烊了,但在台灣,每間便利商店都能購買酒類,而且 24 小時隨手可得,酒的實體販售管道反而比其他國家易得。

liquor(Photo Credit:  Matteo Paciotti)

法律限制

該不該開放在網路上購買酒類,一直是台灣酒類愛好者爭論不休的議題,除了酒商以外,也時常有一般民眾將手邊酒類上網販售,或是自行發起團購而誤觸法規。

其中主要的限制在於,酒類若以郵購等方式販賣,無法辨識購買者之年齡,故菸酒管理法第 30 條規定「酒之販賣,不得以自動販賣機、郵購、電子購物或其他無法辨識購買者年齡等方式為之」。而違反上述規定,以郵購、網路購物等無法辨識購買者年齡之方式販售酒品者,根據菸酒管理法第 57 條可處新臺幣 1 萬元以上 5 萬元以下罰鍰。

不能線上購酒

相關業者表示,目前網路上能做到的,最多就是揭露酒類資訊及價目,且必須加註「未滿 18 歲不得飲酒」等警語。和其他電子商務商品項目最關鍵的不同在於,不能透過網路付款,販售行為不能發生在網路上,消費者得另外聯絡廠商,並另外列印刷卡單或至 ATM 匯款,並於後續取貨收件時,再度確認收件人身份及簽名。酒類電子商務的每一步都到位了,就是卡在付款。

amazon wine store▲ Amazon Wine Store

修改法規或付款前驗證身份

對於相關業者而言,若能取消付款前必須驗證購買人成年與否的限制,是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前述幾個開放網路購酒的國家,也是付款前不需驗證,在取貨時出示身分證件即可,美國則是各州規定不盡相同。

若政府開放線上販售,但堅持付款前必須驗證身份,業者可以配合的,就是線上酒類商店於會員註冊時要求上傳身分證件影本等措施,但這樣一來可能會引起消費者個資外洩等疑慮,對推動酒類電子商務的助力較弱。

法規本身可追溯到 88 年

現今的菸酒管理法 30 條(原為 31 條 ,103 年條文搬移)「酒之販賣,不得以自動販賣機、郵購、電子購物或其他無法辨識購買者年齡等方式為之。」這一段原文,最早在民國 88 年 6 月 4 日便出現條文中,至今 16 年,在網路日新月異,網路購物已成為生活日常的現代,的確該考慮重新檢討一下此條例。

而允許網路販賣酒類也並非毫無管制,目前各電商業者變通的「收貨時確認證件」,其實與超商購買時檢驗證件效果相同,只是因為網路購物的發展,造成購買流程變成類似郵購般的「付款」與「取貨」分離,而需要兩次身份驗證,不過如今網購涵蓋的地區規模和便利性,遠遠大於當時的郵購,驗證年齡等技術性問題也是能夠解決的。

行政院蔡玉玲政委也與今年 4 月提到,將請國庫署參考國外網購或郵購方式,比如限經許可物流商配送、包裝加註警語、交貨時核對身分證件等措施,並再與業者及公民團體討論。

PChome Online 董事長詹宏志也曾於 2014 年 9 月,在《誤國者的天堂 與公務員打交道的若干回憶(之二)》中表示:

「最近幾年網路業者一再希望網路上「限制賣酒」的規定能夠開放,這個議題在各種會議裡討論多次,甚至到了總統府由馬總統親自主持的電子商務座談都提及此事,財政部一方面要求業者與行政院科技顧問小組共同研擬網路上「身分認證」的方式(聽起來好像是技術問題解決就會開放),一面卻又回覆行政院「網路賣酒暫不開放」。

我對網路上賣酒本來並無一定的意見,雖然看到國際上其他國家在網路上賣酒訊息豐富、選擇多元清晰的種種優點(如英國),但我只覺得任何政府部門都不應該做成「特定通路」不能賣酒的「歧視」結論,超商可以賣酒(或非處方用藥),網路卻不能,這種「家長型決定」的政府本來不是現代政府所應為,財政部卻一再跳進這個坑洞,在我看起來,和昔日反對電子發票的愚蠢是非常相似,只是這一次,我們連找到一位半小時下決定的林全部長都不可得⋯⋯」

綜合以上所述,不禁讓人好奇,爭議多時的電子商務酒類管制,究竟今年會不會開放,或者到了明年此時仍在討論中呢?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遠離鄉民,前進歐洲!Gogoro 宣布 2016 夏季進軍荷蘭阿姆斯特丹

Posted: 17 Nov 2015 12:57 AM PST

Screen Shot 2015-11-17 at 4.56.06 PM照片來源:Gogoro

台灣新創電動機車品牌 Gogoro 即將進軍歐洲!根據 The Verge 報導,Gogoro 將於 2016 年夏季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海外第一家體驗店,由於 Gogoro 的設計本來就符合歐洲監管標準,因此荷蘭人將能搶先試乘這台原汁原味的台灣電動摩托車。

上週 Gogoro 才宣布獲得國發基金、尹衍樑、Panasonic 等聯手投資 42.7 億台幣,馬上大動作在義大利米蘭國際機車展宣布前進歐洲。如果阿姆斯特丹表現亮眼,鑑於歐洲摩托車的普及程度,Gogoro 的國際佈局備受期待,在新聞稿中,Gogoro 表示,預計於下半年陸續進駐更多歐洲城市,將台灣的綠能創新科技帶往世界各地。

率先進軍荷蘭的原因,在於採用高效且潔淨的都市能源上,阿姆斯特丹領先全球,近日更發起了一個由市民、政府、民間企業以及學術機構共組而成的「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體驗實驗室」計畫(Amsterdam Smart City Experience Lab)。這將是一個把阿姆斯特丹打造成智慧城市的先驅計畫,而 Gogoro 也受邀參與這個大型計畫,將佈建 Gogoro 能源網路, GoStation® 電池交換站與 Smartscooter™ 智慧雙輪,分享如何利用創新科技,改善都會能源使用方式打造智慧城市。

由於必須部署電池交換站,Gogoro 需以城市為單位進行拓展。目前 Gogoro 於北臺灣共有 10 個實體門市(包含 8 個銷售據點與 7 個維修服務中心)以及 89 個 GoStation® 電池交換站,在 10 月初 Gogoro 宣佈推出新品、並降價至 6.2 萬起跳後,殺入平價機車市場, 10 月單月掛牌數達到 680 輛,目前累積掛牌近 1,700 台,也讓 Gogoro 在台北市整體機車市場(包含汽油機車與電動機車)市佔率一舉衝上第四名。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從興致勃勃到卡關連連,為什麼學寫網頁比你想像的困難?

Posted: 17 Nov 2015 12:00 AM PST

17315216959_322aa23723_zphoto credit: Sebastiaan ter Burg

本文作者為交通大學資工系學生 Heron Yang,原文刊登於作者部落格,Inside 獲授權轉載。讀者也可參考先前他所分享的美國電腦科學頂尖大學 CMU 交換心得

作者簡介:"Create Something People Want" --- 是我的信念,於是致力於軟體開發、網頁與網路程式設計、原型發想、文章撰寫與攝影,很歡迎人找我討論想法與合作。喜歡極簡與咖啡。

前言

算一算大概是第十個身邊朋友告訴我想學習網頁,但仍沒有成功自己寫出什麼。這件事情進入一個需要靜下來思考怎麼回事的狀況,而我下了一個從我自身經驗上得到的結論:「大家把寫網頁想的太簡單了」。

學寫網頁的現況

很多人都會有學習寫網頁的這個想法,與想法後續的實現是如何的呢?

想寫網頁的原因

網頁是現代人每天都在用東西,甚至超過一天超過數個小時,而偶爾我們會點到一些設計非常動人的網頁、看到朋友分享自己弄的網頁、又或是看到某機構或教材宣傳著學寫網頁有多容易,上述這些時候都可能讓一個人開始想學網頁。

開始想方法

接著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方式

  • 網路上找資料
  • 書店買書
  • 找課來上
  • 問會寫網頁的朋友

這時,若有不錯的寫程式背景的人,或本來就善於學習各種新知識的人,任何方法都能帶領著他最終寫出一些成品。然而,對於這塊陌生的人,其中「網路上找資料」其實是把事情搞的很複雜的開始,因為有太多相關資料,如Google回覆我的第一個連結是Mobile01的討論串,雖說資訊豐富,但反而像是資料爆炸的受害者。

然後,卡住

一樣,那些自學能力超強的人可能這時已經寫出幾個成品。而有心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人,可能還在選擇要看哪本書、要用哪個工具、在研究朋友講的到底是什麼意思。時間漸漸過去之後,「最近比較忙」、「我有看一點前面的東西,後來沒時間」之類的話就跑出來了,同時也代表學網頁這件事情並沒有像想像那樣。

我經歷的情況

2011年夏天,在Stanford我修了「Client-Side Internet Technologies」這一門課,也是我開始寫網頁的起點,兩個月的時間,從基本的版面設計、客戶端程式設計到遠端資料呼叫等都學得頗扎實。2015年春天,在CMU我修了Web Application跟Advanced Web Design兩門與網頁相關的課,做出來的成品有Bug KillerTmate。至今我架設過的網頁應當超過30個。

於是,很多朋友會跟我說他們想學網頁,因為網頁在多數人的認知中是比較簡單的,我也盡我所能的提供我能幫助的地方,包含:

上Google或Product Hunt找好的網頁教學平台分享

若想自己寫Code的人,我則會分享W3CSchool的連結配合上Bootstrap的範例;而不想的人我則分享WordPress或甚至Blogger跟Tumblr。在我自己的經驗上,除非有特殊的版面或功能要求,不然既有的工具如WordPress等是最好的選擇。

自己寫學習綱要,包含學習內容、相關連結、範例等

對,我針對朋友願意花的時間,會列出一些步驟,如認識第一週HTML的標籤、第二週瞭解DOM架構等。然而我發現,若是有心的人其實不需要這樣的幫助,而這樣的幫助對於興趣不夠大但覺得網頁是簡單的人,也是沒有幫助的,因為最終仍是很難一步步走完。

在社團教寫網頁

2015年夏天,我在高中社團教學弟妹寫網頁,當時的教材在這個連結裡,因為是連續五天的Workshop,原本的Syllabus裡想要介紹到後端Node.js,然而實際上就只有教了HTML/CSS + JS,其中細節也被我略過很多。可見我也低估了學習網頁的難度。

困難點

說了這麼多,所以困難點到底是什麼?我覺得是以下幾點:

低估寫一個網頁需要的能力

「寫網頁很簡單啦,按一按就好」這句話不知道是否各位也常常聽到,我認為半對半錯。透過既有工具,確實按幾下就是一個網頁,而我會定義這是第一級的層次,其實就如同部落格,或你現在在閱讀的這個網頁。第二層次則是可以套用既有模板而做變化的人,如使用Bootstrap或Semantic UI等。第三層是可以全部自行設計的人。而針對需求會採用或混搭不同層次的做法。

如第一層次的東西來說,到WordPress.com上建立一個網頁、選自己喜歡的模板並不難。但是要開始套用套件,或是想要有修改設計時變是卡關的開始。

低估寫一個網頁需要的成本

要做一個有個人設計的網頁並運行他其實是有成本的,然而在很多數的人認知中似乎自動忽略這件事情。假設是一個靜態網頁,可用Github Pages,但是使用者需要如何使用Git,變回到「低估寫一個網頁需要的能力」的問題;如若是用學校空間、透過FTP上傳,那表示是學校在付營運成本;又或是線上各種架站服務,免費的其實都有各種問題與限制,使用者想像中想要架設的網站往往不是免費的。總而言之,要維持一個網頁持續運作是需要花錢的。

高估自己的動力

「想學一個東西」與「必須把一個東西學好」之間的分別對於包含我在內的很多人都常常會遇到分辨上的困難,如同前文描述的,開始學寫網頁時候,會有過量的資料出現在面前,不知道怎麼取捨。同時,也不知道自己要做的東西確實是長哪樣的,出現有點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所以,我很常建議想學網頁的朋友先畫一張草圖(其實就類似正規的網頁開發流程中的Mockup圖),然後刪減上面的東西後,我幫忙選可以使用的工具。然後再一起評估需要花的時間後訂下學習過程中的milestone。

結語

從最早觀察到這個問題至現在,我持續想要解決或改善這個問題,然後讓大家最終都可以如願以償的學習到想學的技能,同時我更相信越多人的加入,可以讓網頁開發這件事情變得更豐富有趣。

最重要的部分是,上述的困難點都源自於學習者的「高估」或「低估」,於是藉由這個文章讓人更認識到一些現實層面會遇到的困難,同時我相信這也是解決問題的開端。此外整篇文章主要針對想學網站但不得其門而入的人,若本就是善於學習這種技能的人也許就不適用了。

對了,曾經我聽過一句話,要完成一件事情:我們需要一個計劃(Plan),還有永遠不夠用的時間限制(Not Enough Time),共勉。

延伸閱讀: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數字科技宣佈投資O2O服務潔客幫,擴張垂直領域版圖!

Posted: 16 Nov 2015 11:13 PM PST

12208520_1646432472291816_1435526214366055353_n

今年 6 月 25 日數字科技董事會做了一項重要決議,將投資線上家政清潔媒合平台的新創團隊潔客幫。而這項消息,終於在今天獲得正式確認,數字科技宣佈投資潔客幫。

潔客幫由林文康、陳衍光、黃貝蓉於 2014 年 10 月共同創辦,現旗下有 140 位服務人員,成立至今服務超過 3000 戶家庭,全台家政清潔市場規模則有 160 億。其成立原因主要是為了解決民眾過往在傳統居家清潔服務上遇到的三大痛點,包括尋找清潔人員耗時、服務時數僵化,以及到府服務的清潔人員的背景和專業度。

而此次出手投資的上櫃網路平台服務商數字科技,成立於 2007 年,旗下擁有 8591 寶物交易網、591 房屋交易網、8891 汽車交易網、101 原創 T 恤、101 名品會、518 人力銀行,以及跨足海外所成立的香港 591 房屋交易平台等多個網站。

數字科技在新聞稿內表示:「潔客幫以便利、專業、實惠為主要特色,結合網路、數據分析與家政專業技術為一體的O2O居家清潔服務公司,利用網路LBS與數據配對等技術,讓消費者快速下單預約配對,提供經嚴格篩選與面試的專業服務人員居家清潔服務,並且按照消費者實際需求,統一價格標準,提供彈性鐘點時數計價。「591房屋交易網」網站業務,除原本刊登業務外,還提供「591裝潢設計」及「搬家」等業務,如今再加上「潔客幫」,已成功打造換屋搬家一條龍式網路平台服務架構。  」

數字科技的這筆投資,除了讓人隱約感受到他們和中國多家網路企業近年熱衷於 O2O 市場投資的步調相似,甚至也展現出其欲透過投資不同垂直領域,藉此進行企業版圖擴張的野心。

自今年年初以來,58 同城擴展垂直領域的步伐加快,轉型 O2O 的意圖也愈加明顯。目前 58 同城著重的投資領域包括服務類型的「美到家」、「點到按摩」等;汽車類型的「e 代駕」、「呱呱洗車」、「駕校一點通」等;房屋裝修租賃類型的「土巴兔」、「安居客」;招聘類型的「魅力 91」、「中華英才網」等。

58 同城執行長姚勁波今年更曾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誇口,他們還計畫在生活服務領域投資 100 家 O2O 創業公司,致力打造「58 趕集」生態系統。

數字科技的這一步棋走得別有意圖、下得別有用心,你是否也感受到了?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Bistro 貓臉辨識餵食器出貨一延再延,創辦人致歉:嚴重低估硬體設計難度與成本

Posted: 16 Nov 2015 10:27 PM PST

indiegogo20140603

去年中引發貓奴轟動的「Bistro 貓臉辨識智慧餵食器」,在 Indiegogo 募得 24 多萬美金(以當時匯率換算約 733 萬台幣),許多愛貓者對這台神奇的餵食機器引頸企盼。但原訂今年 2 月出貨,卻遲遲沒有消息,從九月以來就音訊全無,讓國內外 1400 多名消費者失望不已。

三大錯誤致困境

今天推出 Bistro(現已更名為 CatFi)的 CatFi 公司創辦人宋牧奇,總算於官方 Facebook 中發表聲明,除了對參與募資的贊助者致歉,也說明導致 CatFi 「難產」的三大困境,最大的錯誤莫過於「硬體設計難度超乎預期」,坦言對硬體製造不熟悉,單件硬體成本(BOM Cost)高達 150 元美金,與內外部合作夥伴在溝通上進退失據。另外嚴重低估開發成本,相較募資金額多出 5 倍的高昂成本難以負荷,而且花了太多時間尋找資金來源,未能即時回應贊助者。

「開發成本嚴重低估」

儘管已做出了幾個版本的實動模型(working model),然而歷經了無數次與製造商的討論,我們才認清整個CatFi的開發成本(NRE)需要至少120萬美金,也就是3600萬新台幣,足足是當初群眾募資所募金額的五倍之多,而這還不包含軟體開發與營運的人力成本。

「花時間在尋找資金來源,而沒有提早跟所有贊助者溝通」

更糟的是,我們太過於樂觀,總覺得可以很快找到支撐團隊繼續營運的資金來源,但現實卻不如預期。為了彌補錯估成本的資金缺口,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在找投資人募資,而沒有提早與所有的贊助者與支持者溝通;一直默默地做,卻忘了如果能早一點說,其實有許多人可以幫忙。

「硬體設計難度及成本超越想像」

此外,最大的錯誤,是我們對硬體設計製造的不熟悉,完全低估了製造CatFi的難度,也走了許多產品設計開發的冤枉路,導致CatFi的單件硬體成本(BOM Cost)高達150元美金,也讓我們在與外部合作伙伴的溝通上進退失據。

將繼續開發 CatFi

宋牧奇表示,「我們的驕傲與缺乏經驗重重地打了自己一巴掌」,但仍將負起責任,努力與可能的金主接洽,最好的情況是能有資金馳援以繼續開發 CatFi,但若在短期內無法找到製造與資金方案,也會討論相應的退款措施。不過宋牧奇並未指出明確的時間表。

Inside 去年 Bistro 上線 Indiegogo 的報導,即已指出硬體創新的巨大風險。台灣於 Kickstarter 上締造破紀錄募資金額的 Flux 3D 列印機也因開發艱難而一再遞延出貨時間引來贊助者抱怨。這次 CatFi 的案例恐怕將再次挫敗人們對群眾募資的信心,該怎麼準確衡量想像與現實的落差,若真不幸延遲出貨又該怎麼維繫與消費者的關係,考驗每一個硬體創新團隊。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玩 Minecraft 學程式!微軟與 code.org 合作推出寓教於樂教學版

Posted: 16 Nov 2015 08:59 PM PST

minecrafthourofcode

玩遊戲學程式!微軟去年 25 億美金買下的 Minecraft,最近與非營利程式推廣組織 code.org 合作推出教學版 Minecraft 遊戲,寓教於樂,大人小孩、男生女生都適宜,使用者進入遊戲畫面後,可以選擇扮演 Steve 或 Alex,利用堆疊組合程式式積木在 Minecraft 的世界裡面探險,完成剃羊毛或修剪樹木等 14 個目標任務。

Minecraft 是與 code.org 今年邁入第三屆的程式推廣活動「Hour of Code」聯手,而除了 Minecraft 之外,也有星際大戰、冰雪奇緣等熱門電影可供選擇。運用這些有趣親和的電影引導人們進入程式世界,code.org 費盡苦心。

對微軟來說,這次的合作長遠上來說也可能帶來商業利益,微軟會在其辦公室與展示店舉辦教學活動,並贈送 Windows Store 禮品卡給組織教學活動的老師。如果微軟能夠吸引更多老師重回 Windows 生態圈的懷抱,挑戰 Google Chromebook 在教室中的地位也是指日可待。倘若學童因此習慣或愛上微軟,未來微軟前途當然更不可限量。

Minecraft 一直是賦予玩家高度創造性的遊戲,甚至曾經有人用 Minecraft 做了一個 1KB 硬碟,還有一名 9 歲的小孩用 Minecraft 自學 JAVA,澳洲政府也用 Minecraft 來舉行國家公園設計競賽。

至今光在 Xbox 360,所有 Minecraft 玩家總計就耗費了 199,722 年沉浸在這款遊戲。如果能吸引到一部分玩家轉而學寫程式,也可能會是一個了不起的紀錄了。躍躍欲試的你,馬上就來練功吧!

延伸閱讀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