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愛情公寓「交友結婚成效調查」結果大公開,使用者結婚機率 5%” 與新的 2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愛情公寓「交友結婚成效調查」結果大公開,使用者結婚機率 5%

Posted: 16 Nov 2012 03:23 AM PST

今年 5 月 29 日登錄興櫃的尚凡資訊,旗下愛情公寓開站至今 9 年,他們最近與資策會合作,結合行政院主計處的人口調查資料,共同發表了一份報告(有效樣本數 10612 份),指出會員在愛情公寓找到結婚對象的機率逼近 5%(4.7%)。事實上,創辦人之一舒雨凡自己就是在愛情公寓覓得佳偶。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數據:

  • 每 5 位會員就有 1 位找到交往對象。
  • 會員在愛情公寓找到結婚對象的機率逼近 5%(4.7%),相當於每 21 位會員就有一位找到結婚對象。
  • 以前一項數據作為估計,過去 9 年台灣結婚對數約有 6.71% 來自愛情公寓。
  • 約有 37% 的會員會與網友見面。
  • 主要使用者分布在 21 至 35 歲之間,佔總樣本數 60%。
  • 整體男性與女性會員比例為 1.6:1。
  • 北部是主要市場,南部次之,接著是中部。
  • 台北市與新北市的會員數佔樣本數 31%。
  • 具備大學學歷者佔樣本數 50%,高中、職學歷佔 34.6%,碩、博士學歷 5.3%。

根據尚凡資訊的財務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收約為新台幣 1.37 億元,淨利約 3200 萬元,每股盈餘 2.68 元。十月份營收 2845 萬元,較九月增加 12.15%,較去年同期增加 21.38%。

愛情公寓執行長張家銘表示:「這樣的數據讓我們相當振奮且開心,愛情公寓將會持續努力,為更多想結婚、交友的網友,提供多元化又有效的交友服務,更期許能為台灣結婚與生育率盡一份心力,樂見更多的愛情公寓寶寶!」

以下是新聞稿全文:

網路交友真能遇到愛!資策會與知名交友網站愛情公寓發起「交友結婚成效調查」問卷,運用資策會分析技術調查一萬多份有效問卷發現,九年來在愛情公寓成功找到結婚對象的機率達 4.7%,相當於每 21 位會員就有 1 位找到結婚對象,以此推估,近九年台灣結婚對數中,約有 6.71% 是來自愛情公寓,其中更因此誕生超過 11 萬個愛情公寓寶寶!報告更指出,每 5 位會員就有 1 位能順利找到交往對象,想成家?想交女朋友?不如快來試試愛情公寓吧!

網路交友有真愛!每 21 人有 1 人找到結婚對象

台灣上班族工作繁忙,下班後更不想出門認識新朋友,導致生活圈狹窄、結婚生育率連年降低,網路即成為忙碌現代人較有效率的交友選擇,知名網站愛情公寓今(15 日)發表一份運用資策會分析技術調查的「交友結婚成效調查」,根據 10,612 份有效問卷抽樣調查顯示,從愛情公寓開站至今,約有 37% 的會員見過網友,即每 3 人就有 1 人曾經透過愛情公寓與網友見面約會,報告中並指出平均 20% 的會員順利找到男女朋友,也就是每 5 人就有1人透過愛情公寓找到交往對象,此外,有 4.7% 的會員順利找到結婚對象,意即每 21 人就有 1人透過愛情公寓而結婚。

以愛情公寓 350 萬會員推估,約共有 16.45 萬名會員(約成立 8.225 萬戶家庭)透過愛情公寓找到結婚對象。而根據主計處公布之人口資料統計,自 2004 年至 2012 年共9年期間全台結婚登記對數共 122.5420 萬,以此推算可知約有 6.71% 的結婚對數是來自於愛情公寓的紅線!

促進生育率!9 年來誕生 11.515 萬個愛情公寓寶寶

另一方面,根據主計處公布之人口統計資料顯示,自 2004 年至 2012 年共 9 年期間全台出生人口數共 174.7630 萬,平均每戶家庭之生育率為 1.4 位新生兒,而9年來愛情公寓約成立 8.225 萬戶家庭,由此推估9年來約誕生了11.515萬個愛情公寓寶寶!愛情公寓創辦人之一的舒雨凡,去年跟愛情公寓認識的女友長跑7年成婚後,今年也喜獲麟兒,順利為愛情公寓寶寶再添一名生力軍!愛情公寓執行長張家銘表示:「這樣的數據讓我們相當振奮且開心,愛情公寓將會持續努力,為更多想結婚、交友的網友,提供多元化又有效的交友服務,更期許能為台灣結婚與生育率盡一份心力,樂見更多的愛情公寓寶寶!」

此次問卷有效樣本數為 10,612 份,男女性別佔比為 62.5% 與 37.5%,21~35 歲適婚年齡會員佔比為 60% 為主要族群,學歷則為大學院校畢業者佔了 55.6% 為最大族群,與愛情公寓整體使用者輪廓相當。

[註:本統計推估已近 9 年出生率為基準,未考量各年度之生育率變異。]

Instant Google Street View:讓你快速瀏覽 Google 街景圖

Posted: 16 Nov 2012 12:23 AM PST

讀者們應該大多用過 Google 地圖的街景圖功能,會不會覺得在上面拖曳小人偶很麻煩?今天我們要介紹一個叫「Instant Google Street View」的網頁。顧名思義,就是讓使用者快速瀏覽 Google 街景圖。

打開網頁會發現幾乎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搜尋框。但是當使用者開始輸入後,它就會利用 Google Maps 的 API 快速地找出你輸入的地點(精確的地址、建築物或地名皆可),輸入中文也沒問題。如果我們輸入的地點 Google 有製作室內導覽的話,會直接切換城市內導覽,例如白宮。使用者有需要的話,Instant Google Street View 也可以產生連結讓大家分享。

除了街景圖和一般我們熟悉的 Google Maps 介面之外,網頁右上角還提供了幾個功能。由左至右分別是切換至附近地點、切換成衛星空照與街道圖的混合圖、下載街景圖和分享連結。下載街景圖後,我們在網頁上看到的控制元件都不會出現在下載的圖中,但是仔細一看我們還是會在畫面中幾個小地方發現 Google 留下的浮水印。

假如您我們輸入的地點所呈現出來的視角很差的話,例如台北 101,搜尋出來的第一個結果有點看不出來是哪裡無法完整看到台北 101 大樓。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按右上角的按鍵隨機切換視角,幾次之後應該就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了。

另外再介紹一個趣味的 Google Street View 應用「Streetview Stereographic」,作者利用 WebGL 將 Google Street View 的畫面重組,例如我們輸入「龍山寺」,瀏覽器左方就會出現以下的畫面,很有趣 XD

如果想要知道作者採用的語法,可以點選左上角的「+」查看。

用四張圖表來看過去兩年三星的快速成長

Posted: 15 Nov 2012 08:39 PM PST

三星自去年 7 月開始就不公佈手機銷售資料了。根據 IDC 的估計,三星在 2012 年第三季賣出的手機數量是 5600 萬台,這絕對是個里程碑:沒有任何一家智慧型手機廠商可以在兩年之內達到這個數量。

如果說 8 月 24 日美國加州地方法院判決三星賠償蘋果 10 億美元是三星的失敗,那麼蘋果為捍衛創新付出的代價更高:產品創新受干擾,市場充斥著抄襲者。三星雖然吵著要上訴,但回過頭看看過去兩年的成長,它應該感到「賠有所值」。而即使蘋果得到的是一開始要求的 80 億美元,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三星成為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廠商,銷售量是蘋果的數倍,利潤正在追上蘋果,這是訴訟的結果。

下方是 Asmyco 整理的三星成長史,以圖表來看,簡單直觀。三星的成功並非偶然:公司上下普遍的危機意識,強大的執行力,以及長期累積的產業鏈整合,這些都是是三星得以甩開競爭對手的主要因素。

圖一

圖一是過去五年間全球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變化。2010 年 6 月三星發表 Galaxy S 之前,三星還在 Windows Mobile 平台掙扎,那時還是 Nokia Symbian 的天下。2010 年 6 月三星發表 Galaxy S 之後,三星一路成長,機海戰術與精品策略並重,兩年後每季出貨量就超過 5000 萬台。如今聯想完全照抄三星策略,機海戰術加 A/S/P/K 四大品牌,執行力也夠強,公司上下一心,很快就成為中國市場上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商,與三星只有 1% 差距。

圖二

圖二是各大手機廠商智慧型手機占出貨量比例的變化。也是從 2010 年第二季開始,三星 Galaxy S 發表之後,三星手機出貨量中智慧型手機的比例越來越大。一個顯著的變化是,2010 年第一季智慧型手機只占三星手機出貨量的 3%,到了 2012 年第三季,這個比例已經達到 54%。在下表中,我們看到 RIM、蘋果、HTC 是 100% 的智慧型手機廠商,不生產功能機。Motorola 則自 2009 年底壯士斷腕投入 Android 懷抱後,智慧型手機的出貨比例越來越大。而 Nokia 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占總量的比例則從 2010 年底 Android 崛起後逐年下降。

圖三

圖三是近五年來各大手機廠商平均售價曲線(ASP)。三星手機的平均售價在 Galaxy S 正式發表之後,平均售價直線上升,從 115 美元上漲到 234 美元。是各大廠商中漲幅最大的。Sony Ericsson(Sony)的 ASP 也在上漲,但獲利率低。蘋果的平均售價則一直居高不下,在 2008 年發表 iPhone 3G 後躍上 600 美元的價位就再也沒有跌下來。

圖四

圖四是八大手機廠商的獲利率(profit margins)變化情況。蘋果當然是最高的,而除了蘋果之外,唯一值得注意的是三星,至於其他手機廠商的獲利率則都下降。LG、Nokia、 Motorola、Sony Ericsson、 RIM 則都處在虧損狀態。三星五年間的獲利率從 12% 上漲到 21%。目前三星跟蘋果共佔了智慧型手機市場 99% 的利潤。

圖五

最後,圖五是 Google 和三星營收的比較。同樣地,以 2010 年 6 月發表 Galaxy S 為分水嶺,三星從那之後來自手機業務的營收直線上升,從 10 億美元上漲到 50 億美元以上。三星來自手機業務的營收在今年第一季正式超過 Google,並在今年第三季賣出 5000 萬台智慧型手機後,進一步與 Google 拉開距離。

Asymco 在文章最後提出疑問:三星的成長可持續嗎?為什麼其他 Android 廠商不像三星一直成長?為什麼 Google 沒有與三星一起成長?如果以三星這麼強的獲利能力,它會不會控制 Android 平臺的成長方向?三星會不會收購 Google?

而文章底下有一個讀者評論,一定程度上解答了 Google 不能共同成長的原因:

Google只是把行動裝置平台當作其電腦端搜尋業務的延伸,而非打造一個全新的戰場。此外 Google 一直無法在 Android 平臺找到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付費方式不成熟,無法從幾百億的下載中獲得營收,且手機與 PC 太不一樣,廣告並不容易賺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