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Mark Zuckerberg 組明星隊,聯合矽谷領袖成立FWD.us 訴求「把人才留在美國」”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Mark Zuckerberg 組明星隊,聯合矽谷領袖成立FWD.us 訴求「把人才留在美國」

Posted: 12 Apr 2013 03:16 AM PDT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矽谷或許聚集了全球最具科技天賦的人才,但在矽谷科技巨頭心中,人才的挽留卻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美國移民政策為人詬病已久,今年一月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就曾發表演說,呼籲國會設計新的簽證模式,以利外籍創業家留在美國,帶來蓬勃的創新能量;而今,矽谷人自己動起來,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連同十幾位矽谷科技界領袖,共同成立名為「FWD.us」的政治組織,致力於遊說國會推動移民政策改革,並且支援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的發展,包括科學與教育上的投資。

Mark Zuckerberg 投書《華盛頓郵報》1闡述對移民政策的不滿:

我們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卻有著一套荒謬的移民法規,已不適用於當今世界。

因此,他與眾多科技界領袖賦予 FWD.us 重大使命:

FWD.us 是一個由科技界重要領袖開創的組織,宗旨為推動維持美國國與其公民在全球經濟中保持競爭力的政策,包含全面性的移民與教育改革。

他在投書中寫道,過去美國經濟主要仰仗自然資源、 工業機械與勞工撐起,這種經濟模式等同零和博弈,且被企業牢牢掌控,但他們對社會的貢獻有限。而今知識與概念成為美國經濟的要角,這些資源不具獨佔性,每個人都可以享有。接受教育與訓練的人愈多,這個國家也就能擁有更多優秀的人才。

況且,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最珍貴的資產,今日的學生是明日的領袖,吸引、訓練、留下聰明勤勉的人是美國的當務之急。建構健全的知識經濟環境,能夠拓展創造更好的工作機會,受益的是全體美國國民。

根據 FWD.us 的網站2,美國工程學類 57% 的畢業生在美國以外的地方出生,2010 年《財富》雜誌 500 大企業 40% 是由移民或移民之子成立,然而,美國移民政策卻阻礙了外來人才為這個國家奉獻心力。

FWD.us 的具體訴求主要有三項:

  • 全面移民改革,放寬移民限制,吸引有才之人,無論他們在何處出生。
  • 提升教育品質,特別著重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
  • 投資科學研究,並且確保這些研究利益屬於公眾,而非僅由少數人把持。

FWD.us 的總裁由 Green Andreessen Horowitz 合夥人 Joe Green 擔任,創辦人共有十一位:

FWD.us 創辦人群像

由左而右,由上至下分別為:

  • Facebook 共同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 LinkedIn 共同創辦人 Reid Hoffman
  • Dropbox 副總裁 Ruchi Sanghvi
  • Green Andreessen Horowitz 合夥人 Joe Green
  • The Social+Capital Partnership 創辦人 Chamath Palihapitiya
  • Accel Partners 合夥人 Jim Breyer
  •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合夥人 John Doerr
  • SV Angel 顧問 Ron Conway
  • Dropbox 副總裁 Aditya Agarwal
  • Dropbox 創辦人 Drew Houston
  • Benchmark 合夥人 Matt Cohler

Mark Zuckerberg 也於他的個人 Facebook 頁面上公開感謝其他主要貢獻者3,主要包括:

FWD.us 主要貢獻者

  • Google 董事長 Eric Schmidt
  • Yahoo CEO Marissa Meyer
  • YouTube 創辦人 Cha Hurley
  • Instagram 創辦人 Kevin Systrom
  • Netflix CEO Reed Hastings
  • Groupon 創辦人 Andrew Mason
  • KPCB 合夥人 Mary Meeker
  • Tesla CEO Elon Musk
  • Zynga CEO Mark Pincus
  • Union Square Venture 投資合夥人 Fred Wilson

只是,Mark Zuckerberg 等人的滿腔熱忱並未打動美國科技新聞網站 Gigaom 創辦人 Om Malik3。他批評,矽谷人活在自己創造的泡泡裡,鮮少與真實的世界互動。Facebook 的概念要成型,還需仰仗實體的數據中心。他語帶諷刺的說,Zuckerberg 顯然活在一個無須自然資源、機器與勞動力的世界。

Malik 指出,渴望藉由新政策來改變環境前,需要更深入的理解這個世界,而這個世界不是只有矽谷、華盛頓和紐約而已。同樣的,深受美國移民政策困擾的,也絕非那些天賦異稟的科技怪才,若真有志於改革移民政策,不應先行設限,仿佛專長是工程或程式的人,特別尊爵不凡。

Flipboard 2.0 上線後兩週內新增 300 萬使用者,台灣使用者也愛用

Posted: 12 Apr 2013 12:02 AM PDT

Blog_Image_Half_Million
圖片來源:Flipboard

Flipboard 兩週前發表了 2.0 版本,讓使用者也可當起編輯自訂、分享自己喜歡的內容,成為一本或多本 Flipboard 所稱的「雜誌」(要類比的話,有點像是音樂的播放清單)。這個功能推出後,在兩週內為 Flipboard 新增了 300 萬使用者,他們今天在部落格公布了一張視覺化資訊圖表,展示新功能推出至今的各項數據1,台灣也在其中。

每個月 60 億的「翻頁」

目前 Flipboard 有 5300 萬的使用者(去年八月時為 2000 萬),每個月有 60 億的「翻頁」產生。新功能推出兩週後,使用者即在 Flipboard 產生了 50 萬本「雜誌」,下午一點是他們創建新雜誌最熱門的時段。最多的五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和西班牙。

Flipboard 稱有一半的 Flipboard 2.0 使用者每天都會打開 app 閱讀,最熱門的閱讀時段是早上九點,不過使用者最常分享內容的時段反而是晚間七點。

台灣人也愛用

螢幕快照 2013-04-12 下午2.10.16

Flipboard 公布的前十大使用國有:美國、英國、中國、德國、加拿大、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台灣和巴西。台灣排名第九,相信很大程度是因為裡面有串接中文內容(也有 Inside 喔,在「科技」類別),其他受歡迎的個人化閱讀服務如 Zite 就沒有提供中文內容。

策展時代精神的實踐

在內容爆炸的時代,「策展」成了熱門的議題,如何挑選、取得有價值的內容來閱讀、分享(包括過濾資訊的真實性,有時散播錯誤訊息所造成的破壞超乎想像還會被笑喔2)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Flipboard 若能成功憑藉著這樣的機制吸引更多使用者、增加使用者的黏著度,對於他們目前與出版者合作的付費計畫(例如讀者可以直接在 Flipboard 訂閱紐約時報)、導購(例如 Flipboard 與知名手做商品平台 Etsy 的合作)等將產生更大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這些數字只不過是 iOS 版本帶來的效應,Android 版本更新後(最近會推出)應該可以帶動 Flipboard 另一波顯著的成長。

以下是完整的資訊圖表:

2013_Infographic
圖片來源:Flipboard

Google 推「閒置帳號管理員」幫您處理數位身後事

Posted: 11 Apr 2013 10:37 PM PDT

圖片來源:Flickr

生活在數位時代裡,我們存於網路上的文字影像與聲音形塑了我們的另外一張面貌,但在我們死亡之後,它們漂散在虛擬世界裡載浮載沉,無從打撈。Google 昨日宣布推出「閒置帳戶管理員」(Inactive Account Manager),讓使用者提前處理自己身後留下的數位遺產。

 

圖為 Google 閒置帳號管理員設定畫面

這個功能放在 Google 設定頁面裡,使用者能夠自行設定,帳戶閒置一段時間未登入後,在指定期限(3、6、12 個月閒置未用)內自動匯整您的 Google 服務使用遺跡寄送給指定的親友,或者徹底刪除所有數位資料。

目前使用者可以選擇包括部落格、聯絡人、社交圈、雲端硬碟、電子郵件、Google+、Picasa 相簿、Google Voice、YouTube 等服務,寄送給自己信任的親友。當然在指定期限到期寄出之前,Google 會發送電子郵件或傳送簡訊確認使用者是不是真的過世,或者只是跳槽到其他服務去了。

有興趣的網友——可到 Google「閒置帳戶管理員」頁面查詢進一步資訊。

除了 Google,其他網路服務處理使用者過世後帳戶方式各有對策,如 Facebook 仍將保留使用者的頁面,建立「紀念模式」(memorialized profiles),但除了死者好友以外,帳號不開放搜尋,親友仍能在頁面上留言悼念。家屬也能選擇是否刪除死者帳戶,以及所有其在 Facebook 上的足跡;而 Yahoo 使用者指定的遺產繼承人可以要求公司關閉帳戶並永久刪除內容。

此外,美國還有一家名為 Legacy Locker 的公司專門幫客戶處理數位遺產。使用者每年繳納「遺產保險櫃」管理費,將自己在網路上的資訊如照片文字等訊息儲存於此,並立定繼承方案,使用者過世後,就會按照遺囑安排這些數位資訊。

壞女孩的創業啓示:相信自己,放膽冒險吧!

Posted: 11 Apr 2013 07:10 PM PDT

圖片來源:Nasty Gal

她辭掉工作,在 eBay 開了自己的店,轉賣在二手商店 Goodwill 翻箱倒櫃找到的古著設計商品;她在救世軍(Salvation Army)商店用 8 塊錢買了一件香奈兒外套,以 1000 塊轉售;她搜尋 Yves Saint Laurent 時故意拼錯字,果真找到超級便宜的商品,因為不知道 YSL 正確拼法的人也許不明白該品牌的價值。

這段文字擷取自《紐約時報》日前所刊載的一篇介紹美國女性服飾銷售網站 Nasty Gal(直譯為「壞女孩」)的報導(註一)。Nasty Gal 的創辦人 Sophia Amoruso 當初成立公司時年僅 22 歲,她本來只是個寄身 eBay 的小賣家,販售二手古著風格衣物,並利用社群網站 Myspace 宣傳。不過隨著生意日益興隆,競爭者以各種方式檢舉她的小店。Amoruso 不堪其擾,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Nasty Gal」獨立平台於是誕生。

Nasty Gal 的網站如今每個月吸引 600 萬人次造訪,今年營收預計將達 1.28 億美金。從 eBay 小賣家到上億規模的獨立電商,《紐約時報》形容 Amoruso 宛若科技界的仙度瑞拉。

WooThemes 共同創辦人 Adii Pienaar 認為,從 Nasty Gal 的創業故事中,可以發現某些真切的企業家特質、技巧與手法,值得仿效。

  • 創意因限制而生:創業之初難有資源與既有競爭者抗衡。建立新創公司想當然爾得要付出大量精力,膽識和鬥志也不可或缺。在種種限制之下,創業者應能見別人之未能見,激發創意突破逆勢。
  • 障礙沒那麼恐怖:賣衣服是怎麼賣到上億美金的?一切是從基督教救世軍買了一件八塊錢的香奈兒外套開始。開一間身價上億美元的公司對多數人來說似乎是天方夜譚,所以永遠踟躕不前。很多人都懷有創業夢,但畏怯扼殺了種子萌芽的機會。
  • 只要你自己相信自己就夠了:做生意不像有組織的宗教需要數百萬人以吸納更多教徒,你只需要一位信仰者,就是你自己。到救世軍買一件 8 塊錢的外套,別人八成會覺得你瘋了,而且他們或許會取笑你短視。身為一名創業者,你必須相信自己的識見,並且按照計劃執行,切莫因他人懷疑而亂了陣腳。
  • 知識就是力量:別小覷創業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知識差距能夠帶來的價值。你知道特別的門路獲得某種產品,但很多人從不曉得,這造就了商機。消費者圖的是方便,如果你有辦法讓他們翹腳在家等產品,大家會心甘情願為這個差距掏錢。

當然,每位創業家都是獨立的個體,不過上述四種特質是可以學習的。轉個彎,為自己的視野與熱情,放膽冒險,踏實執行。

(註一)Naughty in Name Only
(註二)What’s stopping you (from building your busines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