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Echelon 2013 Taiwan Satellite 活動報導(上)”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Echelon 2013 Taiwan Satellite 活動報導(上)

Posted: 11 Apr 2013 05:13 AM PDT

照片 2

由新加坡最大的科技網站 e27 舉辦,一年一度的創新團隊 Echelon 2013 Taiwan Satellite 昨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共有 11 組團隊參與。主辦單位還邀請了 Pic Collage、Cubie 與愛料理向與會觀眾分享他們一路走來的心得。(Inside 去年的活動報導

先把產品做對,再談行銷與商業計畫

PiC Collage 是一款跨 iOS、Android 照片拼貼的 app,全球下載數超過 2300 萬。開發商 Cardinal Blue 共同創辦人 John Fan 認為新創公司在關心自己的商業計畫前,還有許多更重要的事要做,過於強調商業計畫未必是好事,John 提到台灣的投資人通常喜歡問新創公司的商業計畫,例如「三年商業計畫」,但其實大多數新創公司根本連未來三個月會變成什麼樣子都不太確定。

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

— Paul Graham

做出人們想要的東西。

John 認為,如果新創公司選擇切入消費者市場,最需要關心的還是產品、使用者與團隊。產品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讓他想用,而且產品開發、更新的速度要快,他提到 PiC Collage 剛在 App Store 上線時,幾乎每週都在送審新版本。

接著 John 提到了 app 的行銷方式:App Store 曝光/SEO/排名、口碑行銷、社群網站的散播與科技網站的報導等等,只不過使用以上這些方法有個前提:你的產品必須真的是「使用者想要的」。

我們知道新創公司最終能取得成功的機率並不高,那到底什麼才是造成新創公司失敗的問題源頭?John 以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那不會是來自市場競爭或是技術限制,最常見的「死因」是產品不符市場需求、沒有使用者,以及創辦人彼此不和。

Cubie 拓展海外市場心得分享

擔任 Cubie 業務發展的 James Hill 分享 Cubie 成功拓展海外市場的心得表示,他們是一支「 Android First」的團隊,選擇從 Android 出發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 相對而言 Android 系統比較開放, A/B 測試能夠進行得更順利。
  • 既然要放眼全球,就該著力於最多人使用的手機平台 ─Android。
  • 使用 Android 讓他們勇於嘗試,因為「不必看 Google 臉色」,若在封閉的 iOS 平台上可能受限蘋果諸多限制而比較綁手綁腳。

他也分享獲得 Google Play 推薦的祕訣——遵循 Google 的設計準則,並且盡可能吸引網友留下正面評價。

昨日 Cubie 報喜訊宣布使用者突破 650 萬,在 16 個國家社交類型 app 排行榜取得冠軍佳績,Hill 表示語言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若有野心做全球性的 app,針對各國進行在地化是不容忽略的關鍵。目前 Cubie 提供九種語言,而且部分是由熱愛 Cubie、希望將 Cubie 推廣回本國的熱心網友自願協助無償翻譯。語言的魔力驚人,Cubie 推出西班牙文版本後,在秘魯當地的 Android app 從 169 名一下子竄升到首位。

另外,激起人們討論也是引起注意的不二法門。今年愚人節, Cubie 對使用者發送了「David Beckham is now your friend on Cubie!」的通知訊息,引起一堆粉絲拍下照片上傳 Instagram,成功製造話題。

身為社交 app,與使用者保持密切互動自是理所當然,Cubie 提供以下四個做法:

  • 詢問:使用者的行為是否與數據指標透露的訊息一致。
  • 衡量:使用者網絡是否牢靠。
  • 研究:使用者到底是哪一群人。
  • 互動:使用者樂意之至!

不過即使傾聽使用者需求十分重要,但也無須做到有求必應。Hill 舉例有部分網友要求 Cubie 推出 PC 版,或者增添繪圖工具等等五花八門的建議,但是「想要」和「使用」是兩回事,服務開發者仍需仔細評估。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Facebook 是把雙面刃

第三位上台分享的是國內最大的食譜分享社群平台「愛料理」共同創辦人,也是 Inside 的作者 Fox 則向大家分享了一些愛料理經營至今的數字:

  • 20 萬註冊會員。
  • 接近 19000 道食譜。
  • Facebook 專頁粉絲人數 43 萬人。
  • Facebook 為網站帶來 50% 流量。
  • iOS app 去年九月上架至今下載數超過 40 萬。
  • Android app 上架後一個月內下載數超過 23 萬。
  • 每天新增 80-90 道食譜。
  • 來自行動平台的流量 50%。

愛料理從去年九月至今接連推出 iOS、Android 與 Windows Phone 版本的 app,在三大平台都採用原生技術開發,以新創公司來說在國內應屬少見。

Fox 特別指出,Facebook 的廣告要比 Google AdSense 或是 Yahoo!奇摩等來的好用,但儘管 Facebook 粉絲頁能為網站帶來流量、讓愛料理在上線第一天就有使用者(愛料理在網站上線前一個月即開始經營粉絲專頁,在開戰前共累積了一萬多名粉絲),它仍是一把雙面刃,因為 Facebook 一旦修改了演算法,很可能會大大改變粉絲團訊息的擴散程度,影響品牌在使用者 Facebook 動態訊息的能見度。

接下來就是 11 組新創團隊登台的時刻。

>> 〈 Echelon 2013 Taiwan Satellite 活動報導(下) 〉

Echelon 2013 Taiwan Satellite 活動報導(下)

Posted: 11 Apr 2013 02:14 AM PDT

照片 7

由新加坡最大的科技網站 e27 舉辦,一年一度的創新團隊競賽 Echelon 2013 Taiwan Satellite 昨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共有 11 組團隊參與。(Inside 去年的活動報導)上半場由 Pic Collage、Cubie 與愛料理向與會觀眾分享他們一路走來的心得,接著就是 11 組新創團隊登場(按照上場順序):

Enricheers

Enricheers 要做的服務有點類似美國的知名個人財務管理服務網站 mint.com,使用者輸入網路銀行帳號與密碼後由網站自動抓取資料,再也不用手動輸入每一筆支出與收入,網站 howrich.me 將在不久後上線。台灣目前約有 800 萬的網路銀行使用者,他們期望在第一年可以達到八萬會員的目標,第二年將服務擴展到亞洲其他國家。

FlyingV

Inside 過去曾報導過 FlyingV,他們是國內的群眾募資平台,該平台過去曾出現「ch+u:超電能飛行腕錶」這樣募資超過 350 萬台幣的專案。他們今天提出了「Crowd Retail(群眾零售)」的概念,認為群眾零售比群眾募資的成長更有潛力,他們希望將來能在未來將市場擴大到整個亞洲,目前 FlyingV 的募資大約有 20% 來自臺灣之外。

Go1Buy1

Go1Buy1 是一個代購平台,讓使用者在網站上尋找外國當地的買家提供代購服務,並從中收取費用。Go1Buy1 想要打造的是一個代購社群,現場的評審則是指出他們必要注意市場的規模大小。

Pinkoi

Pinkoi 是近年發展相當快速的電子商務網站,不賣名牌也不賣流行商品,Pinkoi 訴求獨特的個性化設計產品,搭起設計師與消費者的橋梁,給予台灣設計師更多舞台揮灑創意。Pinkoi 與設計師洽談合作並策劃網路行銷活動吸引消費者,付費運送等問題則由設計師與消費者自行溝通。從 2010 年開始營運,去年成績顯著提升,收益成長 13 倍之多。目前擁有 7000 多個設計師、3000 多個品牌。然而雖標榜原創性,卻還是可能有抄襲的落網之魚,Pinkoi 表示設有消費者舉報機制阻絕山寨品。

POP(Prototyping on Paper)

POP 協助人們靠著 iPhone 相機與紙筆快速打造 app 的「原型」。使用者製作好 app 原型後可分享至網站上讓其他人瀏覽、標記和發表評論,未來將推出 Android 版本(目前正在 private beta 階段),以及 iPad 版本。目前 POP 的團隊已經到美國加入 500 Startups 與 YouTube 兩位創辦人陳士駿與 Chad Hurley 的 AVOS。

Inside 曾經專訪過 POP 的團隊,請見 〈讓你的 App 原型躍然紙上——POP 開發團隊專訪〉;創辦人之一的 Ben 也曾將他們到海外闖蕩的經歷與 Inside 讀者分享:〈 美國夢

Reach Network

Reach Network 企圖打造「下一代的通訊錄」,將電話電郵社交網路化整為零,全部收納進單一平台上,往後只要自己的資料一有更動,好友的聯絡清單也會自動同步,免除大費周章一一通知朋友的困擾。此外,使用者還可以針對朋友、同事等不同社交族群分設不同的電子名片,不必擔心隱私走光。作為人際聯繫工具,累積使用者是 Reach Network 的當務之急,往後在各種需要大量交換名片的社交場合或許大有可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Reach Network 的 UI 設計非常精緻洗練,app 介紹影片細緻的手作感令人驚艷。

Seconds

大家有沒有過以下經驗?

A:拍完照記得分享給我喔。
B:沒問題!
然後 B 永遠沒有把照片寄給 A。

Seconds 這個 app 最主要的訴求就是解決上述的問題,用 Seconds 這個 app 拍照後就會立即傳送到朋友的手機裡,團隊的現場 demo 效果之好令人印象深刻。目前 Seconds 只有 Android 版,日後也會推出 iOS 版(現場是用 iPhone 進行 demo)。

SweetShot

為什麼大家拍了照片不上傳?因為又懶又健忘。SweetShot 與 Seconds 一樣,想解決照片永遠塵封的問題。不過 Sweetshot 更針對情侶,只要兩人都安裝該 app,照相後便接同步到雙方手機。如果手機送修或不見,也不必擔心外流,只要登入 SweetShot 網站就能一鍵刪除照片,下次再登入的時候又可恢復。

Tagtoo

Tagtoo 的主要目標是電子商務的廣告市場,以網路圖片標籤(想像一下 Facebook 照片的人物標籤)、廣告和導購服務為主,他們強調自己的廣告方式無論是在 CTR 或轉換率都比傳統技術更好。值得注意的是,Tagtoo 2012 年 8 月到 12 月間,在幾乎相同的流量下,營收成長了五倍(他們現在的廣告銷售額大約是每個月 1000 萬台幣他們現在每月可以幫助EC銷售1000 萬台幣的商品)。

Tapgo

QR code 是很常見的行銷手法,但容易破壞整體畫面美感,Tapgo 以其 Magic Code 技術,使用數位浮水印技術將肉眼無法辨識的訊息隱藏於圖片中。

Waygo

我們先前在 〈 10 家在 500 Startups Demo Day 獲得矚目的新創公司 〉 有介紹過 WayGo 這款 app,它可以透過 iPhone 鏡頭在離線狀態下進行即時的多國語言翻譯(包括中文),是人們到國外旅遊的良伴。

最終由 e27 共同創辦人許志雄(Jit Siong Thaddeus Koh)、TMI 台灣創意工場合夥人許安德(Mark Hsu)、TMI 台灣創意工場合夥人雲惟彬(Alvin Woon)、Cardinal Blue 共同創辦人樊立勳(John Fan)以及 AWS 大中華區經理 Martin Yan 等五位評審共同選出 Waygo 成為本次 Echelon 2013 Taiwan Satellite 的優勝團隊。

蘋果死忠粉絲眼裡的 Facebook Home

Posted: 11 Apr 2013 12:41 AM PDT

facebook home

圖片來源:Facebook Home

MG Siegler 算是科技部落客中最著名的蘋果粉絲之一,過去他曾在 TC 上發表過很多關於蘋果的文章,在本文裡他也毫不掩飾的稱 iPhone 為世界上最好的裝置,沒有之一。但就算是這樣一位蘋果迷,在把玩首款搭載 Facebook Home 的 HTC First 之後,也對 Facebook Home 讚賞有加(註一)。一起聽聽他的感受吧:

「根本就不是 Facebook Phone」,好吧,我知道。所謂的 Facebook Phone 不過是裝有 Facebook Home 的 HTC First 手機,而 Facebook Home 則介於 OS 與 app 之間。但即便如此我仍會稱它 Facebook Phone,並且 HTC First 也僅是一個開端。

a

感受如何?我想說,真的棒極了。

正式上手把玩之前,我參加了上星期的 Facebook Home 發佈會。我當時的感受是,Facebook 在利用 Android 擴大自己的優勢,將它們的社交服務緊貼著 OS ——這步棋走的不錯,而 Home 也並非 Android 的一個分支。

考慮到這只是 Facebook 的首款產品,而且時下很多廠商都在做 Android Skin,因此我對 Facebook Home 其實並沒有過多的期待。

經常讀我文章的人會知道,我是死忠的 iPhone 粉絲。iPhone 在我眼裡不僅是世界上最好的智慧型手機,它還是世界上最好的裝置。iPhone 的誕生已經充滿了傳奇色彩,其後的反覆運算也讓 iPhone 日趨完美。

而 Android 的誕生就沒有那麼驚豔了。G1 給人的感覺好像一個半吊子的 iPhone,搭載著一個半生不熟的 OS。在之後的幾年裡,因為 Google 的起點很低,所以它的進步要比蘋果大。最近搭載原生 Android 的 Nexus 4 就很棒,硬體做的也站得住腳,OS 更是比以前要好很多。但,即便如此我認為 Android 裝置依然沒能達到 iPhone 的高度,只是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前所未有的近了。

b

那麼 Facebook 的定位究竟在哪裡呢?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完全基於你是什麼樣的使用者以及你對智慧型手機有什麼樣的期待。此篇評論也只是我站在一個死忠 iPhone 使用者的角度說說我自己的看法。整體來說,我認為搭載 Facebook Home 的 HTC First,介於 Nexus 4 與 iPhone 5 之間。

從純硬體的角度,Nexus 4 和 iPhone 5 都甩開 HTC First 好幾條街。First 無論是相機、記憶體、處理器等都算不上高端裝置。

頭一次上手,其 app 之間的切換以及 OS 自身都會有延遲的現象,這些都是 iPhone 5 和 Nexus 4 上沒有的。讓我驚訝的是,Facebook Home 和其硬體的配合以及整體的交互動畫都做的非常好。

就其製造工藝來說,First 也是我除了 Nexus One 之外,最喜歡的裝置。當然,它比不上最新的 Nexus 4。而相較其他熱門的大螢幕裝置,Frist 要更小,但也不至於太小。螢幕則比 iPhone 5 要大,並且畫素密度也更高,算是一款不錯的螢幕。也比 iPhone 5 要寬,我很喜歡單手用它。

c

就算螢幕時常亮著,且 AT&T LTE 也一直開著,它電池續航力的表現也非常優異。

不過坦白講,相信沒有人會因為這樣的硬體規格而購買這台手機。它並沒有好到一定的程度,也只能勉勉強強擠入高端裝置的行列。

而購買 HTC First 的原動力自然是 Facebook Home。儘管 Facebook 低調宣稱「這不是 OS」,但對普通使用者來說,從上手的那一刻起,它給你的感覺就好像一個全新的 OS。

初次使用時,你需要輸入 Facebook 和 Google 帳號。一旦完成基本設定,你每次都能在螢幕鎖定畫面上看到一系列大而優美的圖片。這些圖片來自於你的 Facebook 好友。只要他們有更新,圖片就會自動顯示在鎖定畫面上。或者他們發佈了新的狀態,其訊息也會在照片下顯示,這些看起來都很不錯。

這真的會讓人上癮,因為你完全不用解鎖就能查看圖片。我每天不自覺的就會這麼做,並且所有照片你都能透過按兩下的方式「讚」一下,這個和 Instagram 相當類似。

我得聲明,我並非一個重度 Facebook 使用者,甚至適度使用者都算不上。我只是偶爾會上一下,發佈一些內容。但 Facebook Home 會讓我的更新頻率明顯提升。這可能是因為 Home 很新,我很好奇。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因為 Facebook 透過不解鎖螢幕便能查看消息的形式,真的將與好友互動的障礙降到最低。同樣,你也可以在不解鎖的情況下發表評論。

你的頭像會以圓框的形式出現在螢幕下方,當你點擊它,會出現三個選項:開啟普通 app 的按鈕、開啟 Messenger 以及回到你上次使用過的 app(如下圖)。

d

開啟普通 app,即是將你帶回我們熟知的 Android 系統,但它給我的感覺還是跟一般的 Android 不太一樣。其頂部也並非 Google 常見的搜尋欄,而是 Facebook 標準的「狀態」、「圖片」、「簽到」按鈕。

而下面的 app 包括常規的 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還有一些 Google app,例如:Chrome、Maps、Google app 以及相簿、設定等。

f
g

我得再次強調,這又跟我們一般見到的 Android 不太一樣。而我真的很喜歡。

作為一名蘋果的粉絲,我對 Android 最根本的抵觸在於它直接將 iOS 的模式照搬過來,所有的 app 都是按照宮格的形式排列,當然你可以說,Android 不一樣,因為它可以在主螢幕上放一些小外掛程式,但每次我看到 Android 的時候,我都覺得它就好像一個尚未成熟、靈敏度又欠缺的 iOS。

Facebook Home 因為可以在螢幕鎖定下查看訊息這一點,顯得格外與眾不同。並且它存在於 OS 和 app 之間,有新的消息也會立刻提示。一句話:我喜歡 Facebook Home 的通知中心要多過 Android 和 iOS 版的通知中心。它的功能涵蓋面廣、圖示清晰,並且可以直接顯示你接收到的訊息。

所有訊息正如你所期望的那樣,是反向排序的。你可以拖動來「清除」訊息,或者,你可以選擇將幾條訊息,透過長按其中某一條的方式,將他們疊在一起,做一次性「清除」,這真的很酷。

h
i

如果你想查看其中一則訊息的詳細內容,手機會提示你是否想要打開相對應的 app,再點一次便是打開。

然而奇怪的是,倘若你的手機設有密碼,在進入某個特定的 app 之前,你是需要輸入密碼的,而查看推送的消息就不用。對這一點,我的理解是:Facebook 並不希望你在不輸入密碼的情況下使用 app,但奇怪的是,你依然會收到推送通知。

更奇怪的是,其實你可以在不輸入密碼的情況下直接「讚」或「評論」一些內容。手機密碼根本阻止不了這兩種行為。Facebook 給的說法是,發表評論和上傳照片都需要輸入手機密碼,而我的體驗是,任何人都可以跳過密碼,直接對你螢幕鎖定畫面上的照片點「讚」或發表評論。

我猜這是 Facebook Home 層所處的位置決定的,而相信未來 Facebook 會加強這方面的安全性。

另一個奇怪的點是,若你手機沒有設置開機密碼,你可以透過在螢幕中往下滑動的方式叫出 Google app。但如果你設有密碼,同樣的動作是不會有任何反應的,甚至都不會自動呼出密碼輸入介面。

讓我們繼續說好的方面:聊天頭像(Chat Heads),這個名字本來取得就乏善可陳,並且配備頭像本來就是每個通訊類 app 份內的事。Facebook Home 並沒有採用要與好友聊天就一定要單開一個 app 的方式,它的做法是,無論你做任何事情,你好友的頭像都會出現在螢幕中。用 Chrome 上網?只要有新消息,系統照樣會推送,只需點擊好友頭像就能查看。換句話說,你可以在網頁「上」聊天(如下圖)。再次點擊,對話方塊便會自動收起,很不賴。

j
k

當你和很多人聊天時,也是一樣。這自然還包括群組討論。我猜這一做法,未來肯定會有很多跟風者,而再次,我真心覺得手機上的聊天本該如此。

Facebook Home 最能抓住我的點在於,它真的減少了我點按螢幕的次數。不用解鎖就能查看更新不僅看起來酷,你還能直接回復,不僅高效率而且也很有意思。

同樣,按兩下「讚」照片的方式,以及配備的「水滴聲」都是很細節的處理,不僅好玩也簡單實用。

可以說,這些打動我的點,都是瑣碎的,但整體使用起來,會重現 iOS 當初給我的感覺。我能在使用的過程中切身的感受到,這就是我長期以來真正在乎的東西,而 Facebook Home 在使用者體驗中的確做到了這一點。

儘管喜愛有加,但其整體的流暢度還是有待提高的。我的感覺是,即便是 Nexus 4 也沒有做到 iPhone 5 的流暢程度。而更奇怪的是,此次 First 選用的竟然不是最新的 Android 4.2,而是 4.1 版本,令人不解。

而 Android 自身的 app 也有不順的感覺。當然,First 並非目前最快的裝置,只是 Facebook Home 層的表現真的很讚。

l

說了這麼多,我會將 iPhone 換成 Facebook Phone 嗎?不會。之前已經說了,我並非 Facebook 的死忠粉絲,我只是驚訝於它驅使我使用更多 Facebook 服務的能力,但光這一點並不足以讓我拋棄 iOS。

而我也並非這台手機的目標使用者,如果你也在讀這篇文章,我感覺你會和我一樣,也不是。

顯然,未來還會有更多的 Facebook Phone,而我也好奇它在其他流行手機上運行起來會是個什麼樣子。值得一提的是,不能顯示第三方通知這一點會成為我購買此類裝置最大的障礙。

m

最後,我認為 Facebook Phone 能夠獲得多大成功,很大一部分取決於 Facebook、AT&T、HTC 這三家幕後公司的市場行銷。這無疑是一款好的產品,好的行銷自然會催生它的銷量,他們要做的就是將這款產品送到使用者手裡。

Facebook 曾表示他們會積極更新 Home,這是個好消息。我也很高興,手機領域的確又多了這麼一位創新者。儘管此次 Facebook 並未自推手機或是開發一款全新的 OS,但 First 給普通使用者的感覺就好像它就是一台 Facebook Phone 一樣,何況就我目前瞭解的情況看,它真的做的不錯。

n
o

(註一)An iPhone Lover’s Take On The Facebook Phone

Google Maps 藏寶地圖背後的寶藏

Posted: 10 Apr 2013 10:18 PM PDT

Screen Shot 2013-03-31 at 12.59.10 AM

編按:本文為客座投稿文,作者的部落格筆名為 St. Threath,以網路領域為自己的志業,同時喜歡科技和人文這兩個極端,夢想是到矽谷的偉大航道創業。目前任職於網路公司Genie Capital。

原文刊載於作者的個人部落格「St. Threath」。

Google Map 在日前推出了大海賊時代版的藏寶地圖,根據官方說法, 這個地圖是 Google Map 海底團隊在製作街景時,意外找到大海賊 William "Captain" Kidd 的藏寶地圖。Kidd 在被處決前,曾經高喊:『兩百個裝滿金條和銀幣的寶藏盒,就藏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而這個寶藏到現在還沒有被找到。而 Google 用它的高科技將這個藏寶地圖數位化後,邀請廣大的使用者群一起尋找寶藏。下面是 Google 的介紹影片。


這個地圖是在 4/1 號推出的,理所當然的,又是 Google 一個大大的愚人節遊戲。但這次 Google 做的相當認真,它是一個真的可以玩的尋寶遊戲,而且國外的使用者群真的團結起來,找到了 Google 藏起來的寶物。

寶藏有兩個,一個是 http://www.google.com/mapfiles/treasure1.zip,另一個是 http://www.google.com/mapfiles/treasure2.zip,這兩個寶藏都被密碼加密了,沒有辦法解開來。

要找出寶藏的鑰匙(密碼),必須要在藏寶圖版的 Google Map 上面找到帶有線索的圖示,像是下面這張圖,圖上會帶有下一個線索的座標,只要在 Google Map 的搜尋列上打上座標,就可以跳到下一個線索的位置,找到最後就會發現「一個」寶物:

google map treasure線索: http://goo.gl/maps/G5FF4

takarajima寶物: http://goo.gl/maps/FSD5y

要找到這些小小的線索必須把 Google Map 放到很大才能看到,但 Google Map 其實就是世界地圖,當我們把地圖放到很大時,要搜尋的範圍就變得很廣,幾乎不可能可以隨機找的到上面圖中的那種線索。因此 Google Map 有提供一個起始點給玩家們做搜尋,那就是 Captain Kidd 的維基百科頁面。例如維基中有一段寫著:

The belief that Kidd had left a buried treasure contributed considerably to the growth of his legend. The 1701 broadside song Captain Kid's Farewell to the Seas, or, the Famous Pirate's Lament[23] lists “Two hundred bars of gold, and rix dollars manifold, we seized uncontrolled”. This belief made its contributions to literature in Edgar Allan Poe‘s "The Gold-Bug", Washington Irving‘s The Devil and Tom WalkerRobert Louis Stevenson‘s Treasure Island and Nelson DeMille‘s Plum Island. It also gave impetus to the never-ending treasure hunts conducted on Oak Island in Nova Scotia, in Suffolk CountyLong Island in New York where Gardiner's Island is located, Charles Island in Milford, Connecticut; the Thimble Islands in Connecticut and on the island of Grand Manan in the Bay of Fundy.

若我們在 Google Map 上面搜尋 "Gardiner's Island" 的話,就可以找到帶有座標的線索。

Gardiner's IslandGardiner's Island: http://goo.gl/maps/qd1p1

有了線索,尋寶就開始了。國外的使用者群使用Google Doc開了一個Excel檔,將自己找到的線索寫在上面、共同編輯,找到了所有的寶藏。

april fools

每個線索會引導到下一個線索,而線索的終點會是一個英文字母寶藏,總共有十個英文字母寶藏,它們拼起來可以解開第一個寶藏。而在尋寶途中,會看到一些紅色的文字,那些紅色的文字拼在一起則可以解開第二個寶藏。

第一類的字母寶藏拼起來是 APRIL FOOLS:

APRIL FOOLS

第二類的紅色字母拼起來則是:MMC-900913

MMC 是什麼大家還不知道,900913 是 google(是 leet 語...)

於是 http://www.google.com/mapfiles/treasure1.zip 就可以用 APRIL FOOLS 這個密碼解開,解開來裡面是個沒有副檔名的檔案,把它改成 png 檔就得到第一個謎題的寶藏。

http://www.google.com/mapfiles/treasure2.zip 可以用 MMC-900913 解開,解開來後還是一個沒有副檔名的檔案,這次不是 png,要把它改成 zip 檔。改完再解壓縮,裡面有兩個檔案,第一個是去年的 Google 製作的 8bitmap:

8bitmap

另外一個則是檔名叫做 aprilfools 的空白檔案,而它的檔案大小是 4,012,013 bytes(4/01/2013 直到最後Google還是有鋪個梗在這。)

這就是今年 Captain Kidd 的尋寶遊戲,感謝 Google 總是帶給我們歡樂!

後記

有時候看到 Google 做這樣的東西,會覺得裡面的工程師(或是公司文化)真的很像是一群小孩,做什麼 Project 也不是為了要賺大錢或是要改變世界之類的,有時候他們就只是認真的把一樣覺得好玩的東西做到最好,讓全世界看到的人會會心一笑、或是驚訝的說:「!!這個東西做的也太好了吧~」

我覺得長期來說,這對於 Google 的品牌形象是好的,也期待它們未來有更多有趣的東西可以讓全世界一起來欣賞、玩樂。

最後附上去年的 8bits Google Map 介紹影片,配音十分的懷舊,聽了都會想要回去再玩一下任天堂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