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2015 年度改善世界的 26 個難以置信的創新發明” 與新的 2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2015 年度改善世界的 26 個難以置信的創新發明

Posted: 26 Dec 2015 06:04 AM PST

FvAQLMt7vXiUxlUzT190pk0RaVKx

本文來自於 Mashable《26 incredible innovations that improved the world in 2015》,tech2ipo 翻譯

從 2015 年開始,改變世界的創新時機已經成熟。

2015 年1 月初, Bill Gates 通過使用一個特殊的處理器飲用了由下水道污泥和人類排泄物轉換成的乾淨的水。
2015 年2 月,社會工作者和電腦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演算法,以防止 HIV 病毒在流浪的青少年中蔓延。
2015 年3 月,一個研究室創造了一個微晶片,以真正的幫助彌補發展中國家的數位鴻溝。
2015 年全年,革命性的思想和發明創造一直都在解決著不斷湧現的世界上的最為迫切的問題。

從專為殘疾人士設計的 Nike Zoom Soldier 8 系列運動鞋,到可以完全吸收洩漏石油的「納米薄片(Nanosheets)」,再到通過點繪的眉心痣為印度女性提供急需的碘,這些都是2015年我們最喜歡的發明創造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真正意義上的翻天覆地的改變。

1. 污水處理裝置:將糞便轉化成為可以直接飲用的純淨水

FqvUWZu_T2m2FOE65UvV211ruGwM

在 2015 年,全世界大約有 24 億人口無法獲得基本的安全的公共衛生條件,同時,超過 6.6 億人口使用著未加改善過的飲用水源。

蓋茨基金會與工程師們討論並想出人類如何能夠利用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美國西雅圖一家名為 Janicki Bioenergy 的能源公司的 CEO Peter Janicki ,研發出了一款能夠進行污水處理的裝置。這台巨大的污水處理機只需幾分鐘就能夠將未經處理的糞便轉化成為飲用水、電以及無病原體的灰燼。

該污水處理器不僅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提供清潔的水和能源,還可以僱傭經營者在這些最需要它的地區運行它。

2. PSINET 算法:可以防止 HIV 病毒在流浪的青少年中蔓延

Fn1eHNNPmx5D_PLv3Xzscm1zLwAm在美國,每年大約有 200 萬 13 至 24 歲之間的青少年面臨著無家可歸的窘境,其中 11% 的青少年為 HIV 病毒陽性。

但是,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社會工作者和計算機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名為 PSINET 的新算法,借助於人工智慧,通過使用數學和數據幫助救助機構識別出流浪人士社區中,能夠向流浪青少年傳播預防艾滋病訊息的最佳人選。

在洛杉磯當地的一家流浪者救助機構裡,計算機科學家們繪製了流浪青少年的人物友誼關係網路圖。圖上的每一個點都代表一個人,點與點之間的聯繫代表著朋友之間的友誼關係。 PSINET 會研究這一網絡圖並進行數千次的模擬,從而找出最有影響力的人,最終選擇他來作為同伴的領袖。隨後救助機構的社會工作者們就能夠將最基本的訊息,比如去哪檢查艾滋病等教給這個領袖,與此同時,流浪者救助機構也能夠獲得對項目有用的友誼網絡訊息。

研究人員表示,和傳統的口耳相傳方法相比,PSINET 算法可以多傳播 60% 的訊息。

3. Flyease:為殘疾人士所設計的運動鞋技術

Fu4VgjY9hP9baqQqKE78HRsGu49D

2012 年,腦性麻痺患者 Matthew Walzer 給 Nike 公司寫了一封信,要求其創造出一款能夠使得殘疾人士在無需其他人的幫助下就可以容易穿上的運動鞋。今年,Nike 公司宣布推出全新的專為殘疾人士設計的 Zoom Soldier 8 系列運動鞋,Zoom Soldier 8 使用了名為Flyease 的技術,專門設計了一種特殊的拉鍊機制。

代替了傳統的不便於如截肢者或患有中風及腦性麻痺的特殊人群使用的鞋帶,當殘疾人士穿這雙運動鞋時,只需用一隻手就可以很輕鬆的將運動鞋的鎖扣打開、穿上及固定。

Nike 公司運動創新部門高級總監 Tobie Hatfield 設計了 Flyease 技術,並與 Walzer 一同協作開發並測試了這款運動鞋。

4. XSTAT 30 神奇注射器:可在不到一分鐘內為傷口止血的救生裝置

FoA43n9X-05lIRL-5lyiG6VTmq11

位於美國俄勒岡州的新創公司 RevMedX 推出了全新的神奇設備 XSTAT 30,這是一種注射器樣的設備,可以向傷口中註射入大量的、小型的快速擴張的藥棉,以有效的控制傷口的出血性傷害。 XSTAT 30 已於 2014 年4 月得到了 FDA 的批准用於軍事用途,近日,該設備也已經得到了 FDA 的批准用於民用。

一位來自 RevMedx 的研究人員告訴 PBS NewsHour,當藥棉遇到血液時,其體積會迅速漲大約 15 倍,並將傷口覆蓋住,同時向傷口施壓讓血止住。這些藥棉將取代醫生用紗布包紮傷口並保持壓力的傳統方法,因此很顯然,這種方法要比傳統的止血法要快很多。

5. eGranary 數位圖書館:基於微晶片的「互聯網」

FkwYmmqJ3bVQxGSNplKrZgxgkhHJ

位於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 WiderNet 項目開發了 eGranary 數位圖書館——通過一個晶片,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利用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為數十億人提供離線​​訊息和教育資源。

WiderNet 已與不同國家的教育部、衛生部和資訊科學學校進行聯繫,旨在將特定機構的文件儲存在晶片上的「圖書館」中,以方便人們的使用。同時,今年5 月,WiderNet 項目完成了其融資目標,並與全世界的圖書管理員、教育者及志願者合作,幫助他們找到所需要的訊息。

6. Eatwell 餐具:使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生活更輕鬆、更快樂

FhgYCLCUBsq_din0BtkXjYweve7-

與老年癡呆症相關的認知和感覺障礙常常導致老年癡呆症患者進食困難,在面對複雜混亂的餐具時,他們往往都非常的沮喪,甚至不知所措,因此這導致老年癡呆症患者往往會出現嘴漏的窘境,吃飽對他們來說就不那麼容易了。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工業設計師姚彥慈創造了 Eatwell 餐具,乍一眼看去,這個五顏六色的組合餐具像極了兒童玩具,其亮色系的餐具可以與食物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可以方便使用者分辨出食物。這個看似簡單的餐盤,由 20 個具有不同特色的餐具組成,比如湯匙、叉子的角度被設計得便於使用者的使用;杯子內部的高低差,讓吸管比較不易滑動等。

7. 3D 打印渦輪機:完美的淡化海水

FoKi7UdTqol_32Es00bYV1xRW1Ez

GE 正在研發一種 3D 打印設備,其有可能使海水淡化變得更為方便。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用的是蒸汽汽輪機的原理來實現它。

一份來自 GE 的新聞稿這樣寫道:

「作為海水淡化技術的一部分,研究人員正在參與一項將 GE 汽輪機小型化的項目。經由使用 3D 列印的微型蒸汽渦輪機將海水或鹽水凍結,而不是把它變成蒸汽。通過凍結混合物,鹽會以固體的形式自然分離,只留下冰,而冰融化之後就成了乾淨的水。」
這是一種低成本低能耗的生產飲用水的方式,同時 GE 將對其繼續進行測試併計劃在 2016 年中期評估其可行性。

8. 新型 LED 電燈:依靠植物供電

Ft7uxKdDtK_6_2C120Yo0N3dKeSJ

據秘魯國家統計和信息研究所最新公佈的《全國家庭調查》顯示,在秘魯叢林中大約有 42% 的農村地區沒有電。

以開發創新技術、應對全球最緊迫問題著稱的西班牙工程技術大學(UTEC)的研發人員們開發了一種新型電燈,稱為 Plantalámparas。這種新型的電燈將以植物作為供電源,為 Nuevo Saposa 社區的居民提供電能。

隨著植物的生長和光合作用的進行,泥土中會含有植物廢料分解時所釋放的營養物和微生物。 UTEC 團隊捕捉微生物中的游離電子再通過土壤中的電極將其存儲在電池中。這個過程可以為LED 燈泡持續供應長達兩小時的燈光。

9. 「納米薄片(Nanosheet)」:一個可以吸收大量洩漏石油的革命性材料

FhsrJECgtcFGRLftDw-AibRRBJpl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研究人員與美國費城德雷塞爾大學和密蘇里大學的科學家們共同合作製造了一種新型的高吸附性「納米薄片」材料,可以像海綿一樣清理大量的海洋石油洩漏。這種納米薄片是由厚度只有幾個納米的多孔氮化硼薄片組成。這種多孔結構使得每克納米薄片的表面積可以達到網球場面積的5.5 倍那麼大。

一位研究人員表示,「納米薄片上的孔洞增大了表面積,從而使材料能夠吸附重於自身重量 33 倍的油及有機溶劑。」

2013 年,在團隊開發材料的第一階段時,它還只是粉末,並沒有一個實際的使用。

10. AquaFresco 過濾器:可循環利用洗衣水

FrzfdtG89ZLrk-ZfUu4fap_nrkVj

洗衣機需要消耗 20 加侖的水來洗去 1 湯匙的污垢。為了節約用水、提高效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三名研究生發明了 AquaFresco 過濾器,洗衣機使用它後,可以回收並重新使用 95% 的洗衣水。

AquaFresco 過濾器濾出少量的廢棄物,回收清潔水和清潔劑,繼續用它們來洗衣服,如果它的效果滿足要求的話,基本可以用同一缸水來清洗 6 個月的衣服。

11. Better Shelter :專為難民打造的耐用、安全的平板住宅

FpurMZShYUqJUM42BYXgG7p_KMr2

Better Shelter 是專為難民打造的一個臨時避難所,其預期的使用壽命長達 3 年。採用平整包裝,這意味著援助組織在無需使用任何工具的情況下就可以輕鬆地將臨時住所拆卸或是組裝完畢。基於難民的日常生活考慮,每個避難所都配備了太陽能發電裝置,為照明提供電能。

Better Shelter 與聯合國難民署和宜家基金會合作,為最需要使用避難所的國家的難民提供幫助,比如希臘。

12. Hemafuse:一種低成本的自體輸血設備

FrwuLKvStMyn_oDSN-Gq6Ovks5VP

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當患者分娩出血時,醫生會用瓢和粗棉布進行自體輸血——收集和回收該患者的血液以在之後的醫療過程中使用。這個 DIY 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通常在輸血時所使用的器械和物資都是非常昂貴的。

Sisu Global Health 創造了一種低成本的設備: Hemafuse,使這個過程變得更簡單、更衛生。它就像一個手動泵,先是吸收血液,然後通過使用閥將血液儲存在血液袋中以供以後使用。其中,過濾器負責去除血液中的凝塊和其他微粒。

Hemafuse 在 2015 年 10 月獲得了 SXSW 生態社會影響獎,並在 9 月獲得來自 AOL 合夥創始人 Steve Case 的 10 萬美元的投資。

13. 洋流能源探測器

Fl8-sRFUSwk3llEMV-co-vvhnMsf

來自佛羅里達州博卡拉頓市(Boca Raton)的 Hannah Herbst 憑藉她設計的能源探測器樣機贏得了 2015 年探索教育 3M 青少年科學家挑戰賽。這款探測器試圖利用海洋中未被開發的能源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穩定的能量來源。

這款探測器使用 3D 打印的螺旋槳,再通過一組滑輪將其與水力發電機相連接。發電機可以利用螺旋槳將洋流的動能轉化為電能——儘管所產生的電量不多,但足以啟動一個海水淡化機。

14. DARPA 新項目:可提供真實觸感的義肢

FvAQLMt7vXiUxlUzT190pk0RaVKx

對於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假肢來說都無法給佩戴者提供真實的觸感,但是現在, DARPA 研發出全新的義肢專案並通過使用神經技術來做到這一點。

據 DARPA 表示,該項目研究人員通過使用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所研發的機械手連接到一位 28 歲男子的義肢上,並通過使用電極來直接刺激他的大腦,使其大腦皮層和運動皮層對此刺激產生感覺。這位男子成為了第一個能夠通過使用義肢產生生理上「感覺」的殘疾人士。

15. Flo :一個適合落後地區女性使用的清洗衛生巾的工具

FjnE-Fy8IUWD5FpSNMaAM6naD85W

產品設計師 Mariko Higaki Iwai 和來自藝術學院的學生共同創造了 Flo,它是一個集洗滌和脫水為一體的小裝置,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女性很容易的清洗並乾燥可重用的衛生巾。 Flo 旨在確保女孩不要因為月經期的到來而耽誤學習或工作,同時遠離生殖感染和疾病,使她們始終保持著信心。

16. NeoVent :幫助嬰兒安全的呼吸

FstrzX6gWzJJu1LTu4LCUgyUDjlY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急性呼吸道疾病是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嬰兒呼吸困難時,需要使用 CPAP(連續呼吸道加壓通氣)呼吸機來進行治療。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過程,有時只需一根淹沒在水里的管子就可以實現。但當遇到非常嚴重的呼吸窘迫綜合徵時,就需要使用 NIPPV(無創正壓通氣)來進行治療,這一過程往往需要非常昂貴的儀器。

為了能夠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嬰兒更好的且廉價的呼吸,西密歇根大學在讀學生創造了 NeoVent 裝置,通過提供兩個等級的振盪壓力幫助患有呼吸窘迫綜合徵的嬰兒呼吸。該設備可以在發展中國家的任何一個醫療中心使用,只需要將其裝備在 CPAP 呼吸機上,就可以實現 NIPPV。

17. Eco BLAC:改革印度的生態磚

Flt5iggC6uGYjv7q4sE4Bg26jhxK

在印度,成千上萬的磚窯每年要生產近 2000 億塊磚頭。生產磚的過程不僅會污染空氣,還會排出大量的溫室氣體。同時,造紙廠會採用垃圾填埋法來處理造紙過程中所產生的鍋爐灰,這不僅給人類健康和環境帶來影響,同時還會造成鍋爐灰毫無利用價值。

為了能夠更好的解決這兩個問題,來自麻省理工的學生研製出一款新型磚,稱為 E​​co BLAC。學生利用鍋爐灰、採用低能源鹼活化技術來製造這款磚(而不是在磚窯中進行燒製)。

18. 家用傳染病試紙

FsRaArWf39JtZlMV1oQIpS2YD-8Y

來自佛羅里達州大西洋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可以讓人們在家中進行 HIV 、大腸桿菌(E.coli)、金黃色釀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as)以及其他細菌類疾病診斷測試的條形塑料紙。同時還設計了一款可以利用遠端圖片檢測細菌的智慧手機 App。

據《Fast Company》報導,大腸桿菌的測試是利用印有抗體與金納米粒子的纖維紙進行的,如果試紙探測出了細菌,那麼試紙的顏色就會發生改變。

與此同時,這款 HIV 塑料試紙將開始在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進行試驗,研究人員希望可以在 2016 年年中進行商業化測試。

19. Bindi(點繪眉心痣):為印度的貧困女性提供身體急需的碘

FhyvSbGu4OaiS_4MIEoEn1RsoI8e

通常情況下,印度的女性都會在眉心點繪一顆痣(稱為 Bindi ),用以表明自己的宗教信仰或是處於已婚狀態。而現在, Bindi 在印度所有的女性中都盛行起來。

Talwar Bindi 推出的 Life Saving Dot 旨在為了一個更加偉大的目標: 健康。

Live Saving Dot:在 Bindi 表面塗上了人身體每天必需的碘和建議服用的 150-220 微克含量的營養物,並將其給予印度的貧困女性。在印度,接近 3.5 億人碘攝入量不足。缺乏碘將會導致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尤其在女性的懷孕期間。

皮膚可以吸收碘,而 Life Saving Dot 將會是一個成本低廉的營養補充品。只需要 10 盧比或 16 美分就可以買到一包含有 30 粒 Bindi 的Life Saving Dot。截止目前, Life Saving Dot 已通過療養營(Health Camps)和診所向印度農村的貧困女性分發了 Bindi 。

20. Flow Hive beehive :一款可自行收集蜂蜜的蜂箱

FhEEhV3njjlu6Q06moMKssZ8J0Nw

兩個澳洲的發明家創造了 Flow Hive beehive ,這是一款可以在無需進入蜂窩或打擾到蜜蜂的情況下,就可以讓養蜂人收集到蜂蜜的蜂箱。

這款創新的蜂箱是由一個個的蜂窩組成,在蜂蜜填滿蜂窩之前蜜蜂就可以用自己的蜜蠟完成蜂窩的搭建。養蜂人只需要扭轉一個手柄就可以將蜂窩豎直放置,這樣蜂蜜就會通過底部自動流出蜂箱。

與此同時, Flow Hive beehive 還配備了一個可以清楚看到蜜蜂的透明玻璃窗。發明家表示,這可以幫助科研人員在不打擾蜜蜂的情況下對其進行研究。

21. 智慧手機軟體狗:15 分鐘內就可完成醫療診斷

FpRFZnp7GWGWLDrj2LW5sCsil1Dc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的一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款低成本的智慧手機軟體狗,在15 分鐘內就可以通過指尖的鮮血檢測出性傳染病。

盧旺達健康醫療中心的衛生保健工作者在試驗中利用這款軟件狗測試了 96 個病人的血液情況,這些病人來自於防止母嬰疾病傳播診所及自願諮詢檢測中心。在他們接受 30 分鐘的訓練之後,先將血液放在塑料收集容器內,然後將其插入在微流體裝置裡,之後打開相配對的應用程式,最後再把裝置插入在軟體狗中攪動。 15 分鐘後,診斷結果就會顯示在智慧手機上。

據 Smithsonian Magazine 報導,這款設備的價格為 34 美元。

22. Brilliance Pro :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先進方案

Ftv8BO7kuLwWwlfqS8Of_t78Dcu1

黃疸(Jaundice)是新生兒住院的主要原因,數以百萬的新生兒都未能及時地接受有效的治療。

非盈利性醫療設備 D-Rev 在今年推出了最新的新生兒產品—— Brilliance Pro 。它是 2012 年推出的 Brilliance Classic 的升級版,可以通過使用先進的複雜的光線療法來治療新生兒的黃疸。

23. ReMotion Knee :為發展中國家截肢人士設計的最好的膝關節義肢

Fmbu7da3Pf4I7DmqxbFpEviye4h5

除了新生兒健康, D-Rev 也致力於關注人體的運動能力。今年, D-Rev 推出了最新版本的 ReMotion Knee ,這是一款專為發展中國家截肢人士所設計的高性能膝關節假肢。

ReMotion Knee 可與標准義肢系統配套使用,並能承受住潮濕的天氣。 ReMotion Knee 的售價為 80 美元。到目前為止, D-Rev 已經為 7351 名截肢人士安裝了ReMotion Knee 。

24. 幫助糖尿病患者追踪血糖的臨時性紋身

FvbeisQUjbhUxbRLoEMnulmXyAWn

目前,糖尿病患者需要在每天進行多次利用針刺來檢查自己的血糖水平,這是極為痛苦的過程。但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納米工程師開發出了一款臨時性紋身,在無需侵入身體內部的情況下,就可以提取並測量出皮膚細胞液中的血糖含量。

這款紋身並不會顯示數位化的血糖水平,但工程師表示它最終會具備藍芽功能來獲取讀數。這個方法的推出為未來這種技術的使用奠定了基礎,比如通過皮膚傳遞藥物。

25. Sunburst Sensors:海洋酸化感應器

Fgkh52G3IQLTP13Q6iHPYdYl93wM

Wendy Schmidt Ocean Health XPRIZE 旨在幫助大家更多的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如何影響海洋酸化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將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並擾亂其食物鏈。

Sunburst Sensors 是一款突破性的感應器。它不但能夠長時間的監測二氧化碳的情況,還能夠幫助我們更多的了解海洋酸化及海洋保護。

26. Be My Eyes :幫助視障人士看清這個世界的 App

FoiQQIeV_LGyKXvIs4UUL7GKPJBF

Be My Eyes 是 iPhone 上的一款應用程式,其允許使用者將自己的眼睛「借」給視障人士,以幫助他們看清這個世界。通過視訊聊天的方式,世界各地的志願者與視障人士聯繫起來,志願者充當視障人士的雙眼,第一時間為其描述所拍攝的實際情況和回答他們所好奇的問題。

根據其網站顯示,截止到目前, Be My Eyes 已經幫助了近 11.5 萬視障人士。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這16 個趨勢,會決定未來的網路嗎?

Posted: 26 Dec 2015 04:48 AM PST

by 路透社(photo by 路透社)

本文全文譯自分析師 Benedict Evans 個人網站,原文標題 16 mobile theses。作者Benedict Evans,愛范兒翻譯

自從 iPhone 的發布引發智慧手機革命以來,我們已經來到了第九個年頭。第一階段的一些事情已經結束了——基本上,蘋果和 Google 都贏得了平台戰爭,而 Facebook 也完成了轉變。如今,非常明確的是,行動是科技和網路的未來。但在此基礎上,大量不同的主題和議題仍然存在,而且多數都是遠遠沒有解決的。

在這篇文章裡,我列出了自己覺得需要思考的16 個現實話題,然後給出了一些我寫的相關文章連結(譯者註:可點擊正文中的英文超連結接直接閱讀原文)。明年 1 月,我將會深入探討一些未來的主題——虛擬實境、擴增現實、無人機和人工智慧。不過,現在我要探討的就是下面的東西:

新的科技核心生態環境是行動

每個新時代科技——每個新生態系統——都是規模上的階段性變化,而這種新規模使其成為了創新、硬軟體投資以及創業的中心。如今,行動生態系統正向著 PC 產業的 10 倍規模邁進。行動不僅僅是一件新事物或一個大事件,而是一個新時代。它的規模使自己成為科技業新的重力中心。幾乎所有的其它東西都圍​​繞它運轉。

The smartphone is the new sun

Resetting the score

行動就是網路

我們應該停止談論「行動」網路和「桌面」網路。那就像是談論黑白電視與彩色電視的對立。我們的心理模式仍然是過去功能手​​機的殘留,認為「行動」就是指那些只在走路時使用的、功能有限的設備。但實際上,你使用智慧手機最多的時候是在筆記型電腦旁邊,而不是「在行動中」,而且,作為一種網路平台,它們的能力使自己在複雜度上遠遠超過了 PC 。真的, PC 上的網路才是有限的、精簡版的。

Forget about the mobile internet

Mobile first

What would you miss?

行動不意味著小螢幕,而PC 也不意味著鍵盤—— 行動代表著生態系統,而且,這個生態系統會吞掉 PC

Continuum_Twitter_Wider(借助連接底座,手機一樣能夠外接螢幕,成為行動辦公利器)

當我們談論「行動」時,我們不是在講行動,正如我們在談論「PC」(個人電腦) 時,我們不是在講「個人」。 「行動」不是關於螢幕尺寸、鍵盤、位置或者用途的定義。相反, ARM 、 iOS 和 Android 的生態系統——「Wintel」規模的十倍——將會成為全能運算的新重力中心。這意味著,「行動」裝置將會不斷替代我們所用的 PC 功能,它們的螢幕會變大,有時候會配有鍵盤,而且,越來越多的功能強大的軟體會出現。所有這些的驅動力來自一個更加龐大的生態系統的不可抗拒的能量。這個生態系統會吸收掉所有的投資和創新。

生產力的未來

office365

當你「真正工作」的時候,是否總是需要滑鼠、鍵盤、 Excel 或者 PowerPoint ?或許不會,對於數百萬的核心用戶來說,這些東西將會存在很長的時間,但是,對其它數十億的人來說,情況並非如此。運算和生產力曾有過激烈的變革,而且還會再次改變。對於某些人來說,長久存在的是大螢幕,對另一些人來說,那或許是鍵盤,但是,所有的軟體都會變化。它將會轉移到雲端,進入行動設備之中(大螢幕的和小螢幕的),並因此而改變自己的形態。核心問題是:打字或者做展示就是你的工作,還是你完成實際工作的一種工具?關鍵問題在於公司的組織——那些推動事物前進的動作。這些都能用新方法實現。

Office, messaging and verbs

Podcast: Slack

Tablets, PCs and Office

微軟的投降

微軟錯過了向新平台的轉變。 Xbox 不是核心事物, Windows Mobile 處於生死邊緣。對於公司傳統業務, Windows 10 是個不錯的支撐,但是,它只能減緩而不能避免這種變革。 Satya Nadella 公開表示說,持續了十來年的,試圖成為一種通用平台的「Windows Everywhere」策略已經結束了。這並不是說微軟已死,而是說,它必須搞清楚,如何利用現金和傳統霸主的市場地位,幫助自己構建新業務。相比過去,這是一個重大的改變。那時候,一切都是為了構建 Windows 和 Office 。但是,那些新業務的模樣仍不清晰。微軟必須試著去重新發明企業的結締組織。

Microsoft, capitulation and the end of Windows Everywhere

蘋果和 Google 都贏了,但問題很複雜

行動時代的不尋常之處在於,我們似乎有了兩個贏家——蘋果和 Google 都贏了,以不同的方式。通常來說,大型的生態系統獲勝,然後把一切活動吸入了自己的軌道內,但是,蘋果的生態系統或許有 8 億活躍用戶,遠遠超過過去的任何時代,而且,它或許還佔據了全球行動瀏覽量的一半以及應用商店收入的 2/3 或者更多(綜合性經濟活動的優質象徵)。 Android 擁有更多用戶,但是,蘋果擁有更多的「最佳」用戶(從開發者的角度看)。

apple-productss(圖片來自:Ryan Meinzer)

實際上,人們可以發出這樣的疑問,存在問題的公司是否應該是 Google 而非蘋果, Google 的生存需求在於其勢力範圍, iOS 和 Android 都給予了它勢力範圍,但是,它在 iOS 上的勢力範圍是受到蘋果限制的。不怕麻煩去安裝 Google 地圖的 iPhone 用戶不超過1/4。反過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蘋果在雲端服務和人工智慧方面的弱勢或許會成為一個同樣嚴重的策略問題。

Ecosystem Maths

How many ecosystems?

What does Google need in mobile?

搜索和發現

網路能夠讓你找到任何聽過的東西,同時也讓你很難聽到一切東西。它讓每個人的聲音都能被聽到,但是,人們如何能夠聽到你的聲音?我們開始於瀏覽,而這並沒有隨著網路一起擴展,然後,我們轉向了搜索,但是,搜索只能給予你已經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在過去,印刷和零售給我們展示了東西,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過濾器,但如今過濾器和需求挖掘都已消失。因此,誰擁有流量,而他們又把它發往何處?人工智慧、發現、平台,這些東西如何適應這一切?需要多少的內容管理,又從那裡得到它?你如何得到用戶?

Search, discovery and marketing

Google Now, Maps and Apple Music

Platforms, distribution and audience

Bay Area problems

Mobile is not a neutral platform

應用程式和網頁

chromebook(Chrome OS 代表著Google 在用網頁代替應用程式的一個嘗試,圖片來自:classthink)

在智慧手機應用和網路應用方面,科技界一個不斷發展的、技術性的以及讓我這樣的人感興趣的話題是,它們各自的功能如何,探索是如何起作用的,它們如何交織起來, Google 對 Chrome 的計劃是什麼,網頁是否會成為主導的形式等等。但是,對於一個真正的品牌、開發者和發行商來說,當他們想要開發應用或者網站時,規劃是更簡單、更少技術化的:「人們是否想要把你的圖標放到主螢幕上?」

Apps versus the web

後 Netscape 時代,後 PageRank 時代,尋找下一個運行環境

在過去的 15 年中,網路一直是個龐然大物:網頁瀏覽器+滑鼠+鍵盤。其他選擇也曾存在過,但是對於大多數普通消費者而言,網頁幾乎可以等同於網路。智慧手機打破了這個形勢,但我們還沒確定新的模式。 Facebook 嘗試加入蘋果和 Google 之間的競爭,加上新媒介所有尚未被意識到的可能性,意味著「行動」互動模式仍然在不斷變化。說真的,我們在尋找一個新的運行環境——繼網頁和本地應用之後,一種打造服務的新方法。這可能是 Siri 、 Google Now 、通訊應用、地圖、通知或者其他一些東西。但是現有的目標是打造一個新的搜尋和探索模式——不同於網頁和應用商店,以獲取用戶。

Apps versus the web

App unbundling, search and discovery

Mobile is not a neutral platform

將通訊作為獲得顧客的平台和管道

通信是尋找新運行環境和新探索層面的重要部分。 Facebook 幾乎在桌面端上實現了這一目標。把通訊應用變為一種開發環境,你就創造了網頁和應用商店的替代品,卻沒有應用程式的二進制安裝問題(「是否已經安裝完畢?」),並且擁有了自己的探索和用戶獲取平台。一條重要的線索是把服務切開——你將內容從應用分離、轉移到訊息(或通知),你也把訊息從網頁(通過郵件和應用)中分離到你的通信平台,將它們變成手機裡新的連結組織。至少,想法就是這樣的。

wechat(微信將一部分曾經需要登錄網站,下載應用的服務轉移至自家平台上)

Facebook 和其他的一些公司希望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做這樣的事情,但還未開始進行嘗試(在作業系統所有者之外,任何人都很難在作業系統中構建新的層級),蘋果和 Google 同樣在琢磨如何推動這一趨勢的發展。

Messaging and mobile platforms

Podcast: messaging and mobile platforms

WhatsApp sails past SMS, but where does messaging go next?

When One App Rules Them All: The Case of WeChat and Mobile in China

Android 和 OEM 未知的未來

Android 贏得了蘋果之外的手持裝置市場,但,這件事的意義仍然不是特別明確。 。由於缺乏 Google 服務的接入,一些在 Android 系統下開闢差異化路線的嘗試失敗了,但這並不代表沒有人能夠創造脫離 Google 的體驗——這恰好是小米和它的模仿者正在做的事情,以及 Cyanogen 能夠成功的​​原因。這是一件大事,因為作業系統成為發現服務的一條路徑——如果你控制了作業系統,你就可以決定人們應該做什麼,這遠遠超過了在桌面端網頁的影響力。

Amazon and Android forks

Why do we care about Xiaomi?

Android taxonomies

物聯網

我們的爺爺奶奶可能會告訴我們,他們曾經擁有多少電動馬達——車裡有一個,冰箱有一個……他們或許曾經擁有一堆馬達。同樣的事情再次重演,我們大概知道自己擁有多少能夠聯網的設備,但我們的孩子將會不知道。很多老舊的應用場景在我們看來或許非常愚蠢,就像我們的祖父母會嘲笑通過按鍵降下車窗玻璃的想法。輕薄、廉價的感應器和元件大多出自智慧手機的供應鏈,這會讓它們更加普及,並且變得無形。 ——我們會像忘記電動馬達一樣忘記這些元件的存在。

我想這意味著,對於物聯網標準的討論錯過了要點——「與網路連接」將不再像「含有馬達」一樣是一個小的屬性,而會有不同的平台和標準。更重要的是,感應器的爆發代表數據量的爆發,特別是在企業裡,我們知道的訊息會遠比現在更多,這會導致底層系統重新設計。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home and the mobile supply chain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汽車

benz-autonomous-car(圖片來自:Autohub)

向電動化和自動化(是否,以及何時?)以及自動駕駛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汽車,也改變了整個汽車的系統。電能改變了汽車機械結構的複雜程度,因此製造汽車的人和汽車的外觀設計都在發生改變。自動化和按需服​​務改變了汽車購買群體,意味著制定購買決策的標準不一樣了。除此以外,它們還將會改變城市面貌,就像汽車本身出現的改變一樣。如果沒有人需要停車,那麼以大眾為導向的零售業和餐廳會變成什麼樣子?

Ways to think about cars

Podcast: ways to think about cars

電視和客廳

科技行業花了 25 年嘗試讓電視機連上網路,讓它變成面向一般大眾的電腦。現在,這個趨勢看起來將會成為現實,但這並不算是什麼重要的事情——微軟宣布 Xbox 將不再會是一個戰略性資產,電視機是手機的外接產品,手機將會代替電視和電腦,實現電腦革命,並把這一趨勢帶進客廳。

TV, mobile and the living room

Notes on TV

手錶

手錶或許是智慧手機的「太陽系」裡最令人迷惑的那個「衛星」。理論上它們可以承載一切功能——這是每一個科幻的目標。但現實卻是,人們很容易把手錶看作是無意義的玩具。對我來說,它們是配件——一種有用而且令人愉悅的智慧手機配件,但它們仍處於很早期的發展階段。

How is the Apple Watch doing?

Why is Apple making a gold watch?

Ways to think about watches

最後,我們不是自己的用戶

未來處於不規則的分散狀態,人們對未來的理解和興趣同樣如此。在科技行業中,我們非常滿足與最新事物一起生活,並推測其他人同樣如此。但事實上,這些服務只是人們生活的附屬品和推動者,人們有區別地對待這些事物的作用。所以大多數 iPhone 用戶不使用 Google 地圖,大多數人根本不使用日曆,音樂磁帶又要重新流行,因為普通人掌管了在他們生活中出現的科技,並按照自己的需求加以利用。

How many people care about Google Services?

In search of objects

Living in different worlds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洪大倫】社會不該盲目鼓勵專家發表他不懂的事

Posted: 25 Dec 2015 11:16 PM PST

obama

(Photo Credit : 路透社)

作者:洪大倫,擁有5次創業經歷,研究所時期參與TIC100全國創業競賽,以「皮特拉寵物旅遊」創業題目獲得全國首獎,從此開啓創業的不解之緣。 愛跟朋友分享許多創意的鬼點子,更愛與朋友一起把點子付諸實現。基督教是信仰,巴菲特是心中最欣賞的偶像,家人與朋友是生活的重心,錢從來不是選擇做事的第一考量。 目前是光明頂創育智庫創辦人,在新創事業圈從事育成工作。

標題有點嗆,不過這是我的真心話。這不是刻意針對特定教授,而是針對台灣目前創新創業環境的有感而發。

說到專家,最容易讓我想起自己以及身邊眾多新創團隊,去申請政府計劃,像是為人所熟知的SBIR、SIIR,碰上問一堆莫名其妙問題的專家學者,整個就很頭大。最大的問題在於「本位主義」,就是說這些專家學者經常用自己領域的學識涵養,去質疑或批評創業團隊的點子不可行、規劃不夠縝密、績效做不到,這就是團隊經常會抱怨的狀況。縱然我們都會奉勸新創團隊,不要把政府計劃當成創業初期的「資金來源」,但是,正因為新創團隊早期缺錢,所以才有更強烈的意願想爭取政府補助。

換言之,絕大多數去申請政府計劃的團隊,幾乎必然就是因為資金不夠、手邊資源不足、團隊規模較小,才去想跟政府拿錢。若非如此,誰願意耗這麼多心力跟政府玩,還要搞麻煩的要命的核銷,還要應付三不五時的資料提供、專家訪視、結案報告,光這些流程,就快整死新創團隊。結果,審查的專家學者總是用非常大的框架,去嚴格檢視這些規模不大的小團隊,造成申請的過程經常有不愉快的體驗,感覺身體被扒光了,還要被你數落身材不好、營養不良,外加質疑你以後長不大、不會變漂亮,所以很抱歉請你明年再來。其實我非常能理解政府計劃的背景因素,以及專家學者為什麼會有這些表現,多數情況下,我寧可歸因於系統性問題,而不是單一教授學者的問題。然而,我們還是可以經常碰上許多教授,發表讓人彷彿置身平行時空的言論,這就有些離奇而弔詭了。

創業這件事就跟生孩子一樣,所有人都是孩子生了才開始學著當爸媽。考過保母證照但自己沒生養孩子的專家,未必會比自己親手照料孩子的媽媽,要來得更專業或更知道狀況。理由很簡單,任何專家,除了學識素養以外,還需要「臨床經驗」,甚至在「創業」的初期,臨床經驗往往比知識重要。原因是,我們所受的高等教育知識,特別是商管類,幾乎都是從大公司的角度在看待問題,然而「創業」卻不是如此,於是產生「專業知識」與「實務問題」的應用落差。說白話一點,創業早期,許多商管知識根本派不上用場。不是知識有誤,而是時機點不對。

換句話說,或許某些專家學者是某些專業知識領域的頂尖,但是,如果你沒體會過在資源非常不足情況下的創業,甚至是自己從無到有、白手起家,沒有靠人情借錢、求業績,沒有苦到瀕臨崩潰的體驗,從中培養出「臨床經驗」、街頭智慧,你說你真的懂創業?我覺得那距離還很遙遠。念過會計的人就知道,課本或考試,必然都給你一個大數字去做題目,有誰會拿10元、20元的數字作為課堂範例?讀行銷,有哪個行銷篇章教你「如何在沒錢的情況下讓產品大賣」?不都是在研究Nike、Disney、Coca-Cola? 但創業的真實面貌就是如此,根本沒這麼多錢可以應用。

學財務,投資決策、融資決策、股利政策,都是大公司才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時間去做評估,差1%的IRR可能就是差幾千幾百萬,所以當然有評估的必要;然而,創業初期涉及的金額可能就是這麼幾萬、幾十萬,評估的摩擦成本、錯過時機而造成的損失,可能都高過潛在的獲利。說管理,大學教育動不動就是戰略、策略、分析,但實務上的創業,哪來的時間跟資源給你分析,公司才一個人而已是要分析什麼?公司的資源少得可憐,願意跟你談的客戶屈指可數,幾乎不存在策略的選擇性,只能土法煉鋼、一步一腳印去完成某些目標。

你說,如果資源這麼少,本來就不該創業。如果是這樣,世界上有資格創業的,只有0.1%金字塔頂端的有錢人、二代才能創業?還是說至少爸媽要能掏出個一兩百萬給你當本錢,賠光也不會心痛的才可以創業?又或者是要像戴勝益說能跟朋友借到幾億元才可以創業?我相信,目前我身邊的創業朋友們,都知道這樣的描述並不真實,因為多數情況下,他們很可能都是靠30萬、50萬就起家,在非常拮据,甚至在大熱天連冷氣都不敢整天吹的辦公環境下,咬牙苦撐活了下來。

沒有傘的孩子,才會在雨中奔跑。同樣的,真正的創業家精神,不就是在他人看似沒有機會、沒有資源、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依然靠著努力與生存意志,讓自己在絕境中活下來,勇往直前?這樣的奮鬥精神,難道不該是我們值得拿來鼓勵孩子們具備的態度?還是說,只要你是弱勢、沒有富爸爸的孩子,就乖乖認命當個勞工就好?

當我們一方面批評現在的大學生不積極、沒有狼性,卻又一方面說不要盲目創業,這不是很矛盾的教育思維?如果我說,來擺路邊攤創業,大學教授一定說這沒什麼出息,但人家章魚小丸子創辦人張世仁,就是靠30萬創業,打拼17年之後拼出了10億的身價,那究竟是誰沒出息?

我必須說,創業真的沒有所謂準備好這種事,即使有,也絕對不是像教授所說的那種,你要懂這個、懂那個,要學會A學會B才能創業,說實話,如果這樣的邏輯能通,那現在上市櫃公司的老闆們,應該都是教授才對,而且要是「通才」教授,不能是某些專科的教授,但顯然事實不是如此。

其實,從自己的創業歷程出發,以及協助一些新創團隊的經驗來看,我們不該是提倡「別盲目創業」,而是應該盡可能地讓「創業的真實狀況」為大眾所知,讓許多想創業的大學生、年輕人能提早知道狀況,這才是更具有意義的作為。鼓吹創業的同時,也能盡可能揭露創業的殘酷與灰暗面,讓年輕人有更全面的認知,我認為對這個社會絕對有幫助。

我曾說過,創業是最好的國民教育,至今依然沒有改變。事實上,如果我們放大一點格局去想,就算真的「盲目創業」又如何?不就是失敗沒有好果子吃?富二代創業沒這問題,失敗了還可以回家,像我們這種普通人,如果失敗了不起回到原點,若年紀只有20歲出頭的年輕人,那更是有失敗的本錢與青春,那到底有什麼好損失?走這一遭失敗了又如何?

日本知名服裝品牌Uniqlo創辦人柳井正曾說過,所有的成功,都是從無數次的失敗累積而來,而他著名的「一勝九敗」創業哲學則說:「創業不需要有什麼特別的資質。 我認為幾乎所有人都能創業,重要的是自己做做看。 不論失敗幾次都不氣餒地持續挑戰,在這樣的過程中, 就能培養出一位經營者。」「重點在於嘗試,錯了也沒關係,錯九次, 就有九次經驗。」這才是真正的創業精神,不怕失敗,而是懂得從失敗中記取教訓,並重新站起來,繼續努力,直到成功為止。

我個人失敗了三次,比起「九敗」還有六次額度,但我依然活得好好的,並且對未來充滿希望,而我只不過是個平凡的普通人,沒有顯赫學歷,沒有家財萬貫的背景,沒有出色的能力,但我依然執著在創業領域裡打拼,希望能建構屬於我的事業。若台灣的年輕人都能學會面對失敗,接受失敗,並且重新站起,這個國家只會越來越強,而不會越來越弱,既然如此,何不讓創業成為他們最好的教育方式?

讓人際的挫折逼迫他們擁有成熟的人格,用商業的現實讓他們懂得謙卑與利他,讓激烈的市場競爭教他們認清自己的不足,並了解如何提高產品與服務價值,成為更堅實、更具競爭力的企業。鼓勵創業,其實就是鼓勵進步,追求卓越。縱然不是人人都適合創業,但若能在年輕時走過一遭,體驗創業帶來的震撼教育,我相信這對他們將有莫大的幫助,也終將逐步引領台灣成為創新創業的基地。

這樣的台灣,既美好也踏實啊。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