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2014 年 14 件令人激賞的群眾募資專案”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2014 年 14 件令人激賞的群眾募資專案

Posted: 27 Jan 2014 04:07 AM PST

2014 年 14 件令人激賞的群眾募資專案

本文為林彥廷投稿,目前於群眾募資網站 flyingV 實習。原文來自 Mashable〈 14 Kickstarter Projects We're Excited For 2014 〉。
新的一年已經展開,讓我們一同回顧那些在 Kickstarter 上的創新點子,一同在 2014 年激起更多創意的火花吧! 網路、科技圈的知名 Mashable 網站,瀏覽了一些與科技相關的案子,大多數都已接近募資目標或已完成募資,並會從明年初開始交貨給贊助者,其中不少專案則得等到 12 月。這些有趣的裝置們,絕對能成為你明年送禮的好選擇! 用手指輕輕一滑即可控制家裡的溫度,到用繪圖的方式來建立一個網站,2014 年看來真是個別具未來感的一年呢!

1. Peg - Hold 住你的所有

001 有時候你只需要一個簡單的點子,就能讓生活變得很有組織。 Peg 是一個金屬質感、充滿洞洞的支架,透過隨附的小圓頭釘,你可以排出各種樣子來 hold 住你的東西。不管是手機、鑰匙、項鍊、筆或是其他,甚至也能成為你的移動裝置(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的立架。 002 你的東西常常散落得一桌子嗎? Peg 讓你輕易地把它們通通 hold 住,還你一個輕鬆寫意的空間。 目前這個專案已經募資完成,但別擔心,Peg 的發起人最近將開始接受預購 ,你還有下手的機會。

2. FlyKly Smart Wheel - 智慧型單車輪

003 從你把 FlyKly 裝上自行車的那刻起,自在省力的移動不再是夢想。這個機動的輪子會在你踩踏的瞬間自動啟動,並與你手機裡的 app 同步連線著,你還可以設定最高速限 ── 最高達時速 25 公里。不騎的時候,從 app 裡把輪子鎖住,還能監控你的單車是否被偷走呢! 004 除了車輪外,設計團隊還提供了一組智慧型燈光,它不僅是一個照明設備,還結合了放置手機與充電的功能。整體而言,以 FlyKly 50 公里的續航力,以及 4 公斤的重量,換來這樣一個省力又簡約的設計(還有 8 種顏色可選),很難不說是一個吸引人的裝置。現在,你可以用 590 美元的價格來預購 它,並在明年中的時候,開始你的智慧型單車旅行。 005

3. MiStand - 手機、平板的 360 度支架

006 與其他支架不同的是,金屬製的 MiStand 可以平滑地 360 旋轉,讓你隨心所欲的調整到喜歡的角度。這個支架裝有微型的吸力墊,得以輕易地吸附市面上所有的手機與平板,當然,要拿下來也是輕而一舉。 007 搭配上 MiStand 的平板,相當適合瀏覽、展示以及遊戲,讓你省下一隻手來把握,真是平板的絕妙良伴,為觸控的體驗增色不少。現在預購 ,在明年初即可到貨。

4. Ninja Sphere - 全方位裝置追蹤

008 Ninja Sphere 讓你可以控制周遭的環境,並追蹤生活裡的大小事物。將裝置與寵物追蹤器與這個球體連接,即可監控它們在你屋內的狀況。你還能透過它來檢視家中的溫度、照明以及能源使用情況,所以就可以在不用的時候將某些設備關閉。 009 搭配一個同步的 app ,則當有人移動你貴重的物品時,就會馬上接到通知。控制 Ninja Sphere 時,可以用自然的動作來操作。最後, Ninja Blocks ── 即幕後的製作團隊,期望將整個系統開源,讓使用者可以編寫並分享他們自己的驅動軟體。 能有一個裝置來串接起所有的設備,並將功能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簡單的操作環境,真的是一款相當具有前瞻性的設計,讓你我得以一窺未來生活的樣貌。目前這個專案已經達成募資目標,但仍會在 Kickstarter 上繼續募資直到明年一月中。

5. Touch Board - 互動式感應板

010 Touch Board 是一個控制中心,讓所有事物變得互動性十足。它有觸控與距離感應器,與導電裝置及 Arduino 平台相應的設備合作無間。它還有 MIDI 設備以及一個 MicroSD 插槽,讓你可以變換它發出來的聲音。 011 當你有了 Touch Board ,你可以用來做觸控感應器、互動式的書本、樂器並探索其他各種可能性。它是一個開源的專案,所以你可以編寫自己的程式,但對非專業的人說也同樣易用。 如果你有一個讓普通的東西變得更逗趣的點子,那也許這就是你需要的板子。剛好這個計畫已經完成募資,但你可以預購 一塊自己的。

6. Macaw - 視覺網頁設計工具

你不須要懂編寫網頁相關的語法,就可以架設一個網站。Macaw 是一個視覺網頁設計工具,讓你毋需在鍵盤上敲下任何一行代碼,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圖像編輯器,以及一個將你的設計轉化為程式碼的引擎(design-to-code engine ),讓你可以「畫出」網站的佈局,剩下的就交給這個 Macaw 完成。 網頁的佈局是很彈性的,所以你可以自在地按照你的想法來搬移各個物件。適用於各種螢幕大小的響應式設計(responsive design )以及各種互動元素同樣難不倒 Macaw 。對於不想花太多時間、力氣,但又想要一個搬的上檯面的網站的人來說,Macaw 就是你唯一需要的工具! 012 這個專案已經完成募資,就讓我們一起等待它正式發布的那天吧。

7. Fuse - 汽車 app

013 Fuse 與你車子的訊息保持同步。透過這個小裝置,連結車子的各種檢測資訊,並同步到 app 中呈現給你知道,譬如車子的所在位置與油箱的情況。透過這些訊息,你可以讓共乘變得更加方便、紀錄旅行上的種種、或是監控孩子的駕駛情況。 014 014-1 這個 app 會追蹤你的油料使用情形,還會告訴你何時該來個進廠保養。當然,所有的資料都會放置在安全的雲端儲存空間裡頭,讓你可以放心地檢視。這個專案已經募資,但你仍可預購 它。

8. Micron - 縮時攝影(timelapses)輕鬆上手套件

015 Micron 滿足任何程度的人對於「縮時攝影( timelapses ) 」的需求。將這個裝置與你的相機連接,並同步至搭配的 app ,當你設置完成,你便可以透過 app 來操作縮時攝影。它內建有專門給初學者的自動設定,也有提供各種進階的功能設定,以滿足專業使用者的需求。同樣地, Micron 也可以幫助你拍攝定格動畫( stop motion )與照片拼接( image stitching )。 016 這個裝置將美妙的攝影帶入一般人手中,讓高品質的效果不再高不可攀,你我都可以透過它的幫助,完成令人意想完美呈現。目前 Micron 已經募資完成,敬請期待吧!

9. Drone - 小巧玲瓏的遊戲控制器

017 如果你是一個熱衷於遊戲的玩家,那你一定不會想錯過 Drone 。跟智慧型手機差不多大,讓它可以合適地放進你的口袋,滿足你隨時隨地遊戲的需求。最棒的是, Drone 能夠連接任何支持藍芽的裝置,包括你我手中的智慧型手機、平板與電腦。 018 還在小小的螢幕上滑手指嗎?覺得在鍵盤、觸控螢幕上操控總是有點彆扭嗎?沒錯,Drone 就是你需要的遊戲搭檔,現在就來預購 吧!

10. Neptune Pine - 智慧型手錶

Neptune Pine 號稱是一款獨立的裝置,因此使它成為你唯一需要的設備 ── 毋需與你的手機有任何連結。 Pine 可以撥打語音或是視訊通話、拍攝照片、使用內建的 GPS 、利用完整的鍵盤發送簡訊,甚至還可以透過 3G 或是 WiFi 來瀏覽網頁。 019 Pine 還內建計步器、加速度感應器,讓你可以紀錄自己每天的運動情形並加以分析。同時,這支手錶的錶面是可拆卸式的,所以你能輕鬆的把它拿起來拍照,或連接其他裝置。在這智慧型手錶充斥的市場裡頭, Pine 獨樹一幟地讓手錶成為一獨立的工具 ── 而非只是輔助,確實有著出眾的表現。目前這個專案 已經募資完成,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11. Slate - 筆電托盤

020 這個托盤,讓你可以隨時隨地用最適合人體的角度來使用你的電腦。運用對環境友善的材料 ── 竹子製成本體,並將滑鼠墊嵌進裡頭,還附有一個可以托住手機或平板的插槽。充滿圓孔的表面,則解決了惱人的散熱問題。 021 雖然只是一片板子,但卻輕易地構成了一個簡易的工作站。將滑鼠、手機或平板整合進一個具有質感的托盤裡,連帶地使工作氣氛都提升了呢!此專案目前已募資完成。 022

12. Dartstrip - 磁性展示貼

Dartstrip 讓展示物品變的輕鬆又容易!一面是磁鐵,另一面則有黏性,隨手撕取一段你想要的長度,就可以在任何材質上貼上東西。 整個包裝裡頭還附有一組磁鐵,讓你可以吸上各種東西,從相片到明信片等皆可。想一嘗在空間裡自在裝飾的感覺嗎? Dartstrip 就是你的好幫手。目前這個專案已經募資完成,但可以從 Dartstrip.com 預購。

13. Infoactive - 繪製「資訊圖表(Infographic)」的網路 app

人們愈來愈常用資訊圖表(Infographic)來談論事情,其中,精確的資訊與有效的呈現是相當重要的。Infoactive 是一個網路 app,協助你建立一個互動性十足的動態資訊圖表,而不需任何相關經驗。 024 你可以上傳一個資料庫, Infoactive 會自動地將資料以各種有用的、圖像的方式呈現出來。同時,它還能與你不斷更新的資料庫保持同步,持續更新。能夠迅速並準確地將重要的資訊表達出來,是了不起且重要的技能,搭配上 Infoactive 這款工具,讓你輕鬆上手,成為資訊圖表達人!

14. Python Cords - Apple 筆電的充電線保護

025 Apple 筆電的使用者們,如果你不幸地因為充電線的問題而得購買新的充電器,那也許該是考慮 Python Cord 的時候了。這一個小小的保護套,由矽氧樹脂(silicone,亦稱矽利康)製成,繫上你的充電器並將壓力分散,讓損壞的機率有效降低。 026 最棒的是,前面幾批的 Python Cords 一個只要價 8 美元,相比約 80 美元的充電器可是項超值的投資。快上 PythonCords.com 瞧瞧吧! 你覺得還有什麼遺漏的精彩案件嗎?快與我們分享吧。 參考:原文網址

Google Glass 團隊展示五款擴增實境遊戲

Posted: 26 Jan 2014 06:40 PM PST

Google Glass 團隊展示五款擴增實境遊戲

google-glass

Google Glass 具備的擴增實境特性不僅可以應用於物體識別,還可以應用於遊戲,且變幻出許多新玩法。在去年 8 月份我們就報導了一款專為 Google Glass 設計的射擊遊戲,創新地結合了現實與虛擬,利用頭部移動來瞄準,以攝影機取景做場景,非常有意思。 隨著 Google Glass 逐漸開放了 Mirror API,放出了 Glass GDK(Glass Development Kit),可離線運做 app,可調用 GPS、陀螺儀等感應器,Google Glass 在遊戲上的潛力大增。為了激勵開發者,Google Glass 帶頭開發了 5 款遊戲。 這 5 款遊戲十分簡單偏概念,畫面相對單調,操作起來也很容易。一方面這只是展示 app,並不複雜,一方面也是因為 Google Glass 規格的限制,沒法做到更複雜的畫面。但它展現了 Google Glass 在遊戲上的創意,比如虛擬物體被攝影機內的實物影響、移動頭部進行瞄準、手勢與語音的加入、解放雙手讓遊戲變得更加真實。 影片 使用者只需要語音「Ok Glass, play a game with…」即可打開對應的遊戲,根據 Phandroid 的介紹,這五款遊戲分別是:

網球

Google-Glass-Mini-Games-Tennis-640x192

你的臉就是球拍,利用頭部移動來拍打球。

Shape Splitter

Google-Glass-Mini-Games-Shape-Splitter.jpg-640x187

簡化版的水果忍者,使用者把手劃過眼前的攝影機,然後可以削碎方塊,避免偶爾出現的炸彈,不過精度和畫面效果沒法和水果忍者比。

Balance

Google-Glass-Mini-Games-Balance-640x189

玩家通過搖擺頭部,來保持物體的平衡,防止物體掉落。

Clay Shooter

Google-Glass-Mini-Games-Clay-Shooter-640x183

通過語音指令控制,使用者語音「PULL」,畫面內即蹦出一個飛碟,然後移動腦袋來瞄準,語音「BANG」來觸發射擊,打碎飛碟。

Matcher

Google-Glass-Mini-Games-Matcher-640x186

配對遊戲,使用者觸摸 touchpad 來選擇卡片,然後填入一塊凌鏡中,相同的卡片可以消除。 這 5 個遊戲十分簡易,但它最大的意義在於釋放了雙手。手機上感應器的應用讓遊戲變得更加結合現實經驗,而 Google Glass 會強化真實感,從這個角度講,Google Glass 的遊戲會變得更易用,同時更加有趣,虛擬與現實的交錯會讓遊戲變得更有意思。

紐約消防隊如何用數據挖掘來打火

Posted: 26 Jan 2014 06:35 PM PST

紐約消防隊如何用數據挖掘來打火

medium_4349003896photo credit: Loco Steve

之前我們曾報導過紐約市長手下有一支極客(Geek)團隊,他們通過蒐集城市大數據作趨勢分析預測,解決各種疑難雜症。要準確掌握這顆大蘋果的脈絡,當中數據挖掘(data mining)是重要一環。 對於紐約消防隊員來說,除了救火外,日前他們多了一項新任務:檢驗全紐約各棟建築物的安全性。 目前紐約約有 100 萬棟建築物,平均每年當中約有 3000 棟會發生嚴重級別的大火。那是否有方法能夠預防悲劇發生呢?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紐約消防局的數據分析師認為,每棟建築物擁有獨特的屬性,通過分析就能得知一些建築物其實本身就屬「火」。 能判斷一棟建築物是否屬「火」主要遵循不同的因素:例如貧窮,低收入家庭的房子往往更容易發生火災,而且低收入人群居住密度較高,火災的危害性更大。另外,建築物的年齡也需要關注。老房子問題更多,因為它們很容易有各種由電線線路引起火警的潛在問題,而且老房子消防設施落後,發生火災後才發現附近根本沒有足夠的水龍頭,危險指數是普通建築物的兩倍。 諸如此類,紐約消防員將影響房屋起火的因素分為 60 個。除去危害性較小的小型獨立屋,相關人員通過特定算法,為城市中 33 萬棟需要檢驗的建築物單獨進行打分,得出危險指數高低。而整個紐約城的消防數據,也因系統的檢測和防範得到更新。 這樣當消防員每週出勤檢驗時,系統都會列出建築物的詳細資料和危險指數,決定哪些是優先「照顧」的對象。這個龐大的數據挖掘計劃從去年七月開始實施,預計會將全紐約建築為歸類成 2400 種,例如學校、圖書館這種比較重要的設施就會列入超常規檢驗對象。 在前市長 Michael Bloomberg 驅動下,紐約已逐漸成為數據城市。過去幾年不同職能部門通過數據解決瞭如垃圾、火災、治安問題。 預計紐約會繼續在大數據分析系統加大投入。不過目前有個問題就是,如何找出證據顯示因為有了這些數據分析和防範,從而避免火災發生?消防局發言人表示:「最好的答案還是數據本身,因為最後我們能看到火災數量的下降。」

超越教育

Posted: 26 Jan 2014 06:18 PM PST

超越教育

本文出處為 TEDxTaipei 〈 超越教育〉。Inside 獲 TEDxTaipei 授權轉載。
考期將近時,學生們無不挑燈夜戰、認真複習,但念書之餘,心裡多多少少會想著:「如果沒有考試該有多好!」 現在,這樣的期盼不再是個夢想,台大電機系的葉丙成教授將他的「機率與統計」課程變成一場玩不膩的線上遊戲,這堂課沒有考試,學生必須分組設計題目,並上傳網路系統來考驗同儕,彼此相互競爭,不僅激發創意,更讓讓學生徹底沉迷於充滿挑戰的作業中! 001

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老師單向式的授課、以考試作為評分標準、師生缺乏互動等等,這些現象在葉丙成教授的課堂上通通看不到,他顛覆了許多人習以為常的上課模式,將學習與線上遊戲結合,雙向式的教學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與競爭性,進而激發學習動機,製造更多良性的切磋與互動,不僅改善教育的品質,更獲邀加入首批華語類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 002 因為這樣的創新,反而讓人省思我們的教育體系有多僵固,就像肯‧羅賓森爵士在「推動學習革命」的演講中所提到的,現有的教育制度多是建立在工業生產模式與速食文化的基礎上,人生的黃金學習階段,並沒有被好好運用,而是用一堆套餐式的標準化課程填塞,重要與不重要的、感興趣與不感興趣的內容通通全盤接受,學習不再有趣,淪為一種乏味的過程。 「缺乏熱忱」成了教育最致命的殺手,我們似乎忘了何謂「因材施教」,人們太習慣線性思維的論述,相信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是唯一的道路,誤解了「多元性」的意涵,並不是強迫學生填鴨更多知識、學習更多科目,而是本著社會的多元性,培養各式各樣的人才,避免一場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人力資源危機。

教育改革,我們需要突破迷思

在台灣,生育率越來越低,高等教育機構卻快速成長,升學率居高不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仍然根深柢固,大學教育的意義因此被扭曲,造成不少人迫於家庭壓力或社會迷思,選擇了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系,不僅浪費教育資源,更是對個人職涯規劃的傷害。 當高等教育的門檻降低,人人都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的同時,台灣整體的競爭力是否真的提高了呢?我們都很清楚事實並非如此。 勞動力無法被充分運用,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求職不順,大材小用的新聞時有所聞,但這究竟是誰的問題?固然職業無貴賤之分,接受教育的啟發,找到能夠充分彰顯自我價值與尊嚴的工作是最理想的狀態,但當滿街都是大學生的時候,該怎麼同中求異,彰顯自身的優勢,值得我們重新值得思考,而非只是一味追求更高的學位。 反觀台灣的技職教育一直沒有發展得很好,一方面是制度上的問題,證照制度並未落實,學生缺乏就業保障;教授缺乏實務經驗;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明顯偏向投資大學學術發展。另一方面,則是社會價值觀的裹足不前,家長普遍對技職教育抱持著迷思,扼殺了專業人才培養的契機。倘若政府能夠建立起完善的相關配套措施,技術性導向的專業人力反而是更具前瞻性的選擇。 我們都期望能夠以興趣引導學習,並學以致用,但該怎麼做才能讓永續學習不淪為口號,這是值得深思的,也許該從改變價值觀做起,更應該加強對學生職涯規劃的輔導。

線上教育革命

面對教育制度的缺陷,也有部分家長選擇讓小孩在家自學,這樣的教育方式在台灣仍屬少見,但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自學雖然避免了僵固的學習模式,卻也可能缺少了與同儕互動的機會,並得仰賴家長投入大量心血。 隨著線上教育、遠距教學平台建設越發成熟,或許能為自學教育開啟另一種可能。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於2002年率先成立開放式課程平台(Open Course Ware, OCW),線上教育即邁入了一個新的紀元,所有人都能在網路上免費參與世界名校的課程,用不同的方式開啟高等教育的窄門,也促進了自主學習的機會。 003 2012年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在全球掀起熱潮,課程免費提供大眾登記選修,但比起傳統的開放式課程播放課堂錄影、單向傳遞資訊,MOOC強調互動式的學習,學生不只是聽課,更要完成老師所要求的作業與測驗才能獲得學分。學生自主調整課程進度的同時,也給予他們一點良性的壓力,讓線上教育不再被視為毫無效率的非正規教育。有進度、有壓力,只要你願意,線上學習也能很紮實、收穫滿滿。 有了網路,隨處隨地都是你的教室,時時刻刻都能抓緊學習的機會,但這並不代表線上教育一定比較好,它只是提醒了我們,教育的本質,並不是要把大家變成同一種人,而是期望每個人都能透過學習,找到熱情的所在,並本著這股熱忱,活到老,學到老。 套一句葉丙成教授的話:「Starve them, don’t stuff them.」成功的教育,並不是填鴨式的強迫學習,而是能夠激發探索這個世界源源不絕的動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