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結合待辦事項概念的 Mailbox——讓您的電子郵件適得其所” 與新的 2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結合待辦事項概念的 Mailbox——讓您的電子郵件適得其所

Posted: 22 Jan 2013 12:30 PM PST

mailbox-p1

收、發 E-mail 應該是智慧型手機上最常用的幾個重要功能之一(雖然我們可能不是很喜歡就是了 XD),今日的環境下 E-mail 簡直無所不在。而智慧型手機上另一項與工作息息相關的功能就是待辦事項(to-do)。大家有沒有想過 E-mail app 加入待辦事項的概念後會是什麼樣子呢?

緣起

國外有一家公司「Orchestra」,過去在 iOS 平台上推出過一款頗受好評的同名待辦事項軟體「Orchestra」,然而他們發現一個現象:使用者很喜歡透過 E-mail 來傳送代辦事項,於是他們就想,何不將代辦事項的概念也融入 E-mail 軟體呢?

Orchestra CEO Gentry Underwood 說:「我們認為這當中有龐大的機會,所有人都在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上收、發 E-mail,而大家都討厭 E-mail。」再嚐試過幾款 E-mail app 後,他們都不滿意,於是著手開發 Mailbox。

改變 E-mail app 的互動設計

Mailbox 的特別之處在於,使用者可以透過手勢決定如何處理每一封 E-mail。

除了回信、轉發等一般 E-mail 程式要有的功能之外,使用者在 Mailbox 上將手指向右滑,可將 E-mail 封存(會出現「打勾」的記號),向右滑動幅度再大一點,可將它刪除(會出現「打叉」的記號)。

mailbox-p2

mailbox-p3

那如果向左滑動呢?會出現時鐘的圖示,代表 Mailbox 問你要何時處理這封 E-mail,裡面有「等一下」、「晚上」、「明天」、「週末」或「下週」等選項。

mailbox-p4

mailbox-p5

因為 Mailbox 要在左右滑動之間同時兼顧「封存」、「刪除」和「稍後處理」這三大功能,我們對於前兩項「封存」和「刪除」都是向右滑動有疑慮,萬一使用者向右滑得太多而將 E-mail 刪除了怎麼辦?或許向右滑動是「封存」,向右滑到底進入「代辦選項」,向左滑動代表刪除會更好一些。

製作團隊表示 Mailbox 將在新年後釋出,所以我們應該有機會在明年一月或二月在 App Store 上看到這款 app,屆時 Mailbox 能不能憑藉著獨特的「代辦事項」概念設計脫穎而出,值得我們關注。以下是團隊製作的 app 影片。

更新(2013/1/13)

邁入 2013 年後,至今我們還是沒有看到 Mailbox 在架上,團隊的 Twitter 帳號告訴大家他們還在努力。

螢幕快照 2013-01-23 上午4.06.14

Sparrow 案例殷鑑不遠,E-mail app 前景其實不樂觀

自從發生 Google 收購 Sparrow 製作團隊的事件之後,我們對 iOS 上 E-mail 類別的 app 發展就特別有疑慮,首先,iOS 有內建的「郵件」,還有 Google 製作的「Gmail」,Yahoo! 也有自己的 iOS 電子郵件 app…… 相較之下 Mailbox 雖然有特別的設計,卻只支援 Gmail,比 Sparrow 能支援的電子郵件帳號種類更少。

Sparrow 是一款在 OS X 和 iOS 上非常出色的電子郵件程式,他們先在 OS X 上推出,由於設計哲學不同以往的電子郵件程式,相當受到歡迎,接著在今年三月推出 iOS 版本。當大家以為他們正在開發 iPad 本版本的時候,卻在七月的時候傳出設整個團隊被 Google 收購的消息。

為何這個案例值得一提,是因為 Sparrow 的團隊並不是非常大(一共五人),而他們的 app 無論是在 OS X 或 iOS 上都是需要付費的,售價分別是 9.99 美金跟 2.99 美金(OS X 上有免費版,但是裡頭有廣告),由於他們銷售情形不錯,很受歡迎,有國外的開發者估計他們半年的收入即有 35 萬美金,最終還是走上被大公司收購一途。這對使用者(或者是說支持者)而言無疑是個打擊。

(本文經編修後刊載於 一月份 App 情報誌)

打開 app 就要註冊?捨棄這種老舊的流程吧!

Posted: 22 Jan 2013 01:12 AM PST

 

2367457529_354af6691e_b 2-720

Photo Credit: stillframe

對開發者來說,要讓使用者下載 app 相當不容易,但當使用者下載之後,打開 app 的第一時間會是什麼畫面迎接使用者呢?一個接著一個的步驟指引?還是註冊登入畫面?上述兩者可能都會失去使用者繼續操作的意願與對產品的興趣。事實上,開發者或許可以採用讓使用者逐步參與的方法,原因如下:

行動 app 的現實面

在 2011 年,每位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平均每個月下載 2.5 個新的 app(註一),其中 iOS 使用者平均每個月下載 5 個 app(註二)。即使這個數字已經比往年還要多,但對開發者來說還是不夠。

當使用者下載一個 app 後,大多數的使用者都不會持續使用。研究報告(註三)指出,在所有已下載 app 中,有 26% 的 app 只會被開啓 1 次然後從此不再使用,另外只有 26% 的app 會被使用 11 次以上。剩下 48% 的 app 呢?有 13% 只被打開 2 次,有 9% 被打開 3 次....

當然,總有許多理由解釋為什麼使用者不願意繼續使用 app,但你的 app 的登入流程不該成為其中一個。畢竟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讓使用者下載,卻在登入那一刻失去使用者實在是很嚴重的損失。

有多嚴重?只有 25% 使用者會完成登入流程!Everyme 的共同創辦人 Vibhu Norby 曾經寫過他的 app 在整個登入流程完成後是如何只留下 5% 的使用者(註四)。

逐漸參與

逐漸參與(註五)是一套讓使用者在使用 app 時能實際參與並瞭解他們能如何從中獲益的程序。在逐漸參與中,註冊登入的流程不會直接展示在使用者眼前,而是著重在讓使用者瞭解他們該如何使用以及為什麼要使用這項服務。

接下來以 Polar app 做示範,Polar 是關於分享與蒐集意見的 app,它們跳脫框架,讓每位使用者在第一次打開 Polar 時能立即進行投票,在所有下載 Polar 的使用者中,約有 87% 使用者會進行投票。

下圖是筆者第一次打開 Polar 時的投票畫面,無論是新使用者或是登入過的使用者在打開 Polar 時都能看到一串投票清單。

照片

在使用者投票完後,評論與建立一個新的投票都需要以註冊帳號進行,假設當你點選評論時,你會看到以下畫面,這時 Polar 才邀請使用者註冊登入:

照片 (2)

接著在註冊過程中,Polar 盡可能地簡化程序,減輕使用者的痛苦!如果讀者對如何設計一個更好的登入程序有興趣,可以參考 Massimo Pascotto 最近寫的一篇文章(註六)。

照片 (3)

結論

透過逐漸參與,使用者直接與 app 互動能讓開發者瞭解使用者的觀感,溝通雙方對 app 的認知。藉由這套作法能解決上述只有 25% 使用者完成登入的問題,也能把握其餘 75% 使用者,不讓他們在登入步驟時就失去耐性而放棄註冊。

在 Polar 超過 350 萬個投票中,有 85% 來自登入使用者,其他 15% 來自沒有帳號的使用者投票。儘管登入註冊是必然的過程,但讓使用者在第一次接觸 app 時先使用服務而不是馬上要求註冊,或許在眾多 app 中更能留住使用者!

 

本文編譯自 LukeW: Mobile Sign Up Forms Must Die

註一:Users Adding Just 2.5 Apps per Month
註二:iOS users download about 5 apps every month
註三:Only one in four mobile apps engages user, study says
註四:Why We're Pivoting from Mobile-first to Web-first
註五:More on Gradual Engagement
註六:Best mobile sign-up form

創業者不應接受以下「假天使投資人」投資

Posted: 21 Jan 2013 06:50 PM PST

angel

(Photo by baldur mcqueen)

本文轉自 PTT  Startup版,已取得原作者: diamondboy (深奧幽玄) 同意轉載。

關於天使投資者,維基百科裡的敘述為:「與管理其他來源的資金組成的基金的創投不同。通常天使投資者使用自己的資金。 雖然通常指的是個人,實際上提供資金的實體可能是一個信貸基金,投資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等。

天使資本填補了企業財務中「朋友和家人」 (有時被幽默地稱作「FFF」,「朋友,家人和傻瓜」 ) 也就是初始資金和創投之間的空白。雖然通常很難從朋友和家裡籌集超過幾十萬美元,大多數創資不會考慮1-2百萬以下的投資,因此,天使投資多見於高成長的新創企業中的第二輪投資。天使投資與創投相比幾乎有著同樣規模的資金總量,對應投入於相比創投10倍數量的公司。

天使投資者往往是那些不單是為了現金回報的退休的企業家或高官。他們的目的可能是有意跟蹤行業潮流發展,指導下一代的企業家,或者將其當作一個「半兼職」。因此除了資金,天使投資者往往可以提供有價值的管理諮詢和重要的社會關係。由於沒有公開上市,民營公司尋找天使投資通常通過已投資於該公司的其他投資者的推介、公司間的業務來往、投資者專題推介會以及天使投資與企業之間的面對面的投資交流。」

您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天使投資能幫助創業者什麼?」,了解關於更多天使投資者的資訊。

天使投資人是怎麼來的錢,創業者是會問你的,這是創業者辨別你是不是真正天使投資人的重要方式之一。真正的天使投資人圈子常不斷告誡創業者,哪一類天使投資人的錢千萬不能拿:

1. 做老鼠會、傳直銷、高利貸、詐騙、色情、賭博、盜版、賣黑心貨、賣違禁品如軍火毒品煙酒藥、走私、貪污、洗錢、掏空致富的人,凡是任何非法致富的、財產來源不明的都算,這種人只要一出事被抓,創業者馬上被牽連而瞬間倒閉,創業心血全部白費。

2. 想佔很多股份的假天使,甚至控股所投資的小公司,不懂錢只是工具、錢不是萬能的人,那等於是你自己開公司,創業者像幫你打工的,你要是這麼有本事,認為錢是萬能,應該自己去創跟創業者同樣的業來跟他競爭試試看,或繼續玩你的錢滾錢生意就好。目中無創業者的假天使,創業者會用比你少很多的錢把你打敗,讓你知道「高智慧密集型行業」是用腦袋滾出錢來,不是用錢就可以滾出錢來的事業。

3. 自己還在經營實業,而且是現金流很緊張的企業。

4. 自己實業圈裡口碑不好。

5. 老闆心態,想要處處插手干預創業者創業經營,在他這行似懂非懂,甚至不懂裝懂還想下指導棋的假天使,以為自己在創業者這行比他還專業,這樣的人請自己回去你的老本行繼續當老闆就好。

6. 不重視人才、天才的假天使,視人才如無物,想好處全部一把抓,搞一些財聚人散的事的人。這種觀念嚴重錯誤、好處全自己吃乾抹淨的人,事業必倒無疑。

7. 不同意讓創業者找來的人才佔股、期權,卻又只想投資少少的錢,讓人低薪無股,又要別人幫他創出一個成功大業,好處全歸他的人,這種假天使通常即使一時賺到錢也會在未來全繳回去社會當學費,還倒賠更多代價,也就是贏一時輸一世。

8. 沒有閒錢的假天使,僅有的一些錢都是養老用的老本,自己身價沒太多,社會上也沒影響力。

9. 負債龐大,常常現金週轉不靈,或還得去借錢來投資創業者的假天使。

10. 創業者經營開銷多少錢,得用報帳實報實銷方式才能讓投資人拿出多少錢的投資方式,或喜歡分批小額度投資的假天使。

11. 完全無法接受創業也可能失敗,無法接受至少有一段時間不能立即創造營收,對錢的越來越少會坐立難安、要命痛苦的不健康心態的假天使投資人。假設不幸失敗,創業
者和創業夥伴也付出了昂貴青春、時間成本、犧牲其他賺錢機會成本不是嗎?損失也非常慘重。難道他們創業會不努力成功賺錢、浪費機會嗎?

12. 有賭博或其他惡習的人。

13. 名片上居多頭銜,愛吹牛,無說大話基礎,又沒有實際證據或查證管道,讓創業者無法查證的人。

14. 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假天使,例如成天遊手好閒、眼高手低的少數官二代富二代、靠爸族。

以上都是真正的天使投資人圈子常不斷告誡創業者,或勸導欲新加入天使投資人行列的人的話,凡是有以上狀況的假天使,必定拖累創業者的正當創業,總有一天 → 翻臉如
翻書、天使變惡魔。

比起「純財務投資者」,創業者更希望前幾個投資者是「戰略投資者」,你能給他帶來什麼幫助?例如在人才推介 (指天才或牛人)、商場人脈、創業經驗、商戰大勝或大敗
經驗、引入客戶或合作關係的能力、法務訴訟、引入下一輪VC融資經驗、在私有股權交易平台的經驗、網路業任何經驗、國際化或華人市場經驗、已投資公司跟創業者互助互補的
可能性……而你會什麼?

很多投資人不知道,引入下一輪VC融資時,雖說估值重點仍在創辦人團隊本身及項目已有的表現,但是VC考慮的風險其中之一是資本結構的風險 – 該公司的股權結構、市值
表上是否還有足夠的空間,以接納更多幫助公司發展的後續必要投資接盤 (否則它將是公司轉虧為盈前、死前最後一筆投資冤大頭),與此同時還能保證員工和高管都能被照顧到
(佔股、期權)?融資後,創辦人最後是否仍有過半的股權以控制決定創業的一切人與事?以免將來各部門勾心鬥角、各股東合縱連橫、員工失去創辦人領導或向心力或榮譽感……
,以真正做到VC看中的未來,而不會心灰意冷、中途全體落跑、撒手不管。

所以創業者應實行「雙股權結構」制度,股權、投票權分開談判,是這時代創業生存之道。公司續存,則投資人、創業者雙贏。公司倒閉,則投資人、創業者雙輸。

你願意當創業者的創業夥伴嗎?或當「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而非純投機客?你的市場盈利能力或市場號召力如何?經歷是什麼?目前做什麼的?將來遇到頂級投資人、VC等
能否給創業者加分?

以上都是創業者會問你的問題,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只要你有錢,創業者就會讓你投資,真正頂尖創業者可是跟一般創業者不一樣的,有些錢創業者寧可不拿,也不急著拿錢,以免創業成功也是白創。

華人圈不是沒天使就是假天使,真天使稀少,一旦創業成功就有投資人處心積慮想吞了它或賤賣獲利了結,創業者對這種人嗤之以鼻,創業者竟然還得去查證華人圈天使投資人的誠信、打假,所以小心是必須的,絕非不尊重天使投資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