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戰爭中的「社群媒體戰」”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戰爭中的「社群媒體戰」

Posted: 23 Nov 2012 01:28 AM PST

圖片來源:Israel Defense Forces

幾千年來,戰爭不斷在演化。從陸戰、海戰,到空戰,再到最近流行的電子戰,戰爭的領域一直在擴張。

如今網路上的社群媒體也捲入戰爭漩渦,在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中,雙方充分利用社群媒體,上傳戰爭受害者的影片到 YouTube、將戰地照片上傳到 Instagram,甚至在 Twitter 上進行「戰爭直播」。以往的大聲公、飛機投放的宣傳單、被轉換成網路中的一條條訊息,佔領著無處不在的螢幕。有硝煙的戰爭與無硝煙的戰爭並行。

是誰改變了這場戰爭?《平板電腦雜誌》經過採訪,發現領導以色列發動「社群媒體戰爭」的,是一名年僅為 26 歲的年輕人。他叫 Sacha Dratwa,是「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小組新媒體辦公室」的負責人。

兩年前以色列對哈馬斯發動的「Operation Cast Lead」,結果大獲全勝。這場戰爭期間人們經常 Dratwa 與其新媒體辦公室活躍的身影——他們將作戰過程的錄影,上傳到 YouTube,並在 Facebook 上「直播戰爭」。

而最近兩年,新媒體辦公室的擴張速度在加快,他們運用的社群行銷的手段變得越來越多元化,比如開發出與 Foursquare 類似的社群平台,你在上面無論發布什麼訊息都能獲得點數,達到一定的點數後,就能獲得獎勵勳章。現在以色列的國防軍還在網路上發表無人機拍攝到的照片。

負責政府公開訊息事宜的 Daniel Seaman 對 Dratwa 所做的事情評價很高,認為後者將以色列所發生的事情轉換成新語言,讓年青一代也能看得懂。「就好像有魔力一樣。」

在接受《平板電腦雜志》的電話採訪時,Dratwa 說,「我們的目的是簡單地將以色列所發生的事情解釋給人們聽。我們相信人們能夠明白 Facebook 上的語言,以及 Twitter 上的語言。」後面兩句話包含更多的寓意,Dratwa 解釋了自己的目的——他們實際上是跳過了「舊媒體」擔任的中間層,更快地將訊息提供給大眾。

他強調說,他並不希望人們從別的地方獲取消息。在社群媒體中,「以色列國防軍」自己就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現場資料,而「舊媒體」並不在場。

最初提出發動「社群媒體戰爭」的是年僅 25 歲的 Aliza Landes,她是理學家 Richard Lands 的女兒,目前服務於以色列國防軍北美新聞發布辦公室。是她在「Operation Cast Lead」行動中,領導以色列軍方第一次發動無硝煙的戰爭。

她說:「在以色列,Facebook 與 YouTube 曾被視為小孩子的玩物,一種在辦公室裡浪費時間的方式,沒有人認為它們能成為強有力的宣傳管道。」但社群媒體的角色絕不僅僅是行銷工具。在 2010 年 1 月,加勒比海發生一場大地震,當時以色列當局決定借助 Twitter 管道與難民直接溝通,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東西,效果很不錯。

而在 2010 年 5 月,在「加薩船隊衝突」中,當時以色列派遣士兵組織「自由加薩船隊」運送物資到加薩當地,但士兵登陸船隊之一的「藍色馬爾馬拉號」時發生流血衝突,以色列士兵打死了船上的船員,遭到國際的非議與譴責。以色列稱,士兵在登船後,遭到暴力襲擊,因此展開自衛。後來以色列調查,在藍色馬爾馬拉號上襲擊以色列士兵的人屬於基地組織的傭兵。Lands 當時將一則以色列士兵遭遇襲擊的影片上傳到 YouTube,讓大家對事件發生有所了解。

但是社群媒體就能夠揭露更多真相嗎?實際上,戰爭的雙方都背負著原罪。在哈馬斯公開因為以色列攻擊而死亡的嬰兒時,以色列也以公開因為哈馬斯攻擊而死亡的女孩作為回應——以色列與哈馬斯所發布的,是他們經過精心選擇,期望影響到他人的內容,當中並沒有公正的立場。但社群媒體上的觀眾,到底如何看待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衝突?能否秉持公正的立場?(我希望戰爭永遠都不要發生,更不希望有人因為暴力而受到傷害。)

不管是選戰,還是戰爭時的宣傳戰,都讓我們認識了社群媒體的力量,我們對它的運用,也許仍有待開拓與創新,但同樣應該要非常小心。

創業家感恩的 42 件事

Posted: 22 Nov 2012 11:38 PM PST


左邊是 Derek Andersen,右邊是 Digg 創辦人 Kevin Rose(照片來源:Daniel Kuperman

原文作者 Derek Andersen 是 Startup Grind 的創辦人,待過美商藝電(EA),創辦過一家公司「Commonred」並成功退場(賣掉的意思,剛好今天流行「賣公司」1)。由於今天是美國的感恩節,他寫了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身為創業家他所感恩的 42 件人事物2

  1. 工作到半夜一點還是很開心。
  2. 即便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太太還是很支持我的夢想。
  3. 知道矽谷不是有線電視節目可以模仿得來的3
  4. 終於不用再談 Color
  5. 提供創業家觀念、經驗的人,像是 [Steve Blank]、Naval Ravikant、Mark Suster、Fred WilsonPaul Graham 和 Brad Feld 等人。
  6. 讓我們的生意維持運作的產品:Basecamp、Stripe、Github、SendGrif、Google Apps、MailChimp、Squarer、Evernote、MacBook、微軟 Office 和 Gmail。
  7. 不用做朝九晚五的工作。
  8. 有收入。
  9. 朋友在有需要的時候相挺。
  10. 可以在自己的筆電上運作一家全球公司。
  11. MC Hammer(一位饒舌歌手)跟 PSY 合作演出。
  12. 父母為我的新創公司感到驕傲。
  13. TechCrunch 今年初為我們帶來的成長並非曇花一現。
  14. 共同創辦人會逼著你做到最好。
  15. APIs(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16. 經營事業上有選擇的自由。
  17. Michael Arrington 跟 MG Siegler 又回來 TechCrunch 寫文章了(前者是 TechCrunch 創辦人 )。
  18. 各種貼心的設計。
  19. 各種企業家的書,像是《Startup Communities》、《The Startup Owner’s Manual》、《Founders at Work》和《Steve Jobs》。
  20. 世界各地的企業創辦人都不知疲倦地努力建立在地社群。
  21. 過去幾個月沒有再出現新的育成機構。
  22. 新創公司的價值不光取決於他們獲得多少投資。
  23. 那些不是混蛋的工程師。
  24. 表現如工程師般的商務人士。
  25. 那些明白「沒有人永遠正確」道理的投資人與股東。
  26. Max Woolf’s comments。(Max Woolf 是一位職涯顧問)
  27. 那些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人。
  28. 顧客寫的感謝信。
  29. 沒被人說我在做流量成長駭客。
  30. 沒有過度生產。
  31. 付費顧客。
  32. 提供資源、協助創業家的單位如 Kauffman Foundation、AngelList、Stanford、Startup School、SFciti 和 Startup Weekend。
  33. 願意親吻父親的孩子,即便我經常早出晚歸。
  34. 矽谷精神。
  35. 比你厲害一百倍的人願意跟你同桌吃飯。
  36. 產品市場組合(Product market fit)。
  37. 駕駛破舊老車的百萬富翁。
  38. Chris Dixon 搬到加州。(Chris Dixon 是 Hunch 創辦人,Huch 後來被 eBay 收購)
  39. 顧客讓我的生活變得美好,而非變得艱困。
  40. 對生活困頓不以為意的創辦人。
  41. 永不放棄的創辦人。
  42. 我的新創公司可以繼續奮鬥個一天、一週、一個月。夫復何求?

  1. Mr.6併購「名片網」與郭家兄弟創業團隊發表聲明[快訊]社群平台公開併購案 – Circle 併購 weird 台灣站
  2. 42 Things Entrepreneurs Should Be Grateful For
  3. 顯然是在暗指 Mark Zuckerberg 的姐姐 Randi Zuckerberg 以節目製作人身分創造的創業真人實境秀「The Silicon Valley Reality Show」。該節目自從推出後遭受不少批評。

三星法律顧問獲准取得蘋果與 HTC 和解書的完整內容

Posted: 22 Nov 2012 10:51 PM PST

圖片來源:Flickr

根據 Foss Patent 專利部落格昨天寫的一篇文章(註一),美國加州聖荷西聯邦地區法院於本週三裁定,蘋果必須他們與 HTC 達成的和解書內容透露給三星的法律顧問,包括授權費以及雙方簽訂的十年專利交叉授權協議。

HTC 對三星的請求提出反駁:「揭露和解書內容對 HTC 所造成的風險將超過和解書的潛在證據上價值。」,但裁定法官 Paul S. Grewal 認為蘋果與其他第三方的授權協議都已經公開,沒有理由提供 HTC 更多的保護,因此裁定三星獲得此權利,但該裁定限定只能將和解書內容透漏給三星的法律顧問(attorneys' eyes only)。

知名市場調查及策略公司 Frost & Sullivan 的顧問 Andrew Milroy 表示:

"It is clearly a very smart move from Samsung -- because the general feeling is that a lot of its patent disputes with Apple are very likely to be similar to those between HTC and Apple, and if there are similarities, it gives Samsung an advantage in any future legal issues and negotiations with Apple."
三星這一步很聰明,因為外界一致認為蘋果與三星之間的專利爭議大部分和蘋果與 HTC 之間的爭議是類似的。如果這兩者之間真的是類似的,那這項裁定無非是增加了三星和蘋果談判的優勢。

目前,蘋果與 HTC 的和解書內容只公開了約 10%,包含此和解協議的終止條件(註二)。這項和解在外界看來原本是蘋果可以專心對付三星的開始,想不到和解書的保密內容如今卻必須透漏給三星的法律顧問。

 

(註一)Samsung's lawyers will get to see complete Apple-HTC license agreement including fees
(註二)Apple-HTC license agreement would terminate automatically after change of control

Google 地圖推出徽章功能,讓使用者更樂意改善地圖

Posted: 22 Nov 2012 07:29 PM PST

圖片來源:Google Play

Google 在地圖這一塊投注了相當多的心力,執行董事長 Eric Schmidt 曾表示他們砸下大筆金錢且做出各種努力來讓 Google Map 變得更好。但 Google 地圖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除了 Google 公司本身之外,還有一群大量活躍使用者在協助改善 Google 地圖並讓它變得更好。今天 Google 地圖推出了徽章(Badge)功能,來「獎勵」這些協助者。(註一)

圖片來源:Google

只要你對 Google 地圖做出貢獻,無論是回報已經封閉的道路或是門牌標示錯誤,就可以拿到徽章。且 Google 會記錄你對 Google 地圖提出且被接受的修正數量,並按照貢獻類別和貢獻數量多寡來發放不同的徽章。以下是 Google 的官方聲明:

You’ve been working hard to build the most comprehensive world map, and now you can share those accomplishments with the new Google Map Maker Badges! You can earn badges for everything from making your first edit in Map Maker, to organizing a MapUp event or contributing to Map Makerpedia. Some badges even have stars you can earn for each milestone within a category.

你對建造這個最完善的世界地圖做出了努力,而現在你可以用 Google Map Maker Badges 來與他人分享這份成就。你可以透過第一次的編輯、建立一個改善地圖的討論會(MapUp)或是對改善地圖的百科做出貢獻來得到徽章。有些徽章甚至還有代表里程碑的星星可以蒐集。

圖片來源:Google

將服務遊戲化

徽章這種獎勵功能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見到,其他的服務其實早就推出了,例如 Foursquare。我們將這種引進類似遊戲機制的行為稱之為「遊戲化」(gamification),如果讀者對遊戲化不太清楚,可以將其理解為「將游戲的思維和機制運用到非遊戲背景的領域,以引導使用者使用並產生互動。」就 Google 這次推出的徽章制度加上官方聲明內容來看,顯然 Google 期待透過這樣的徽章制度來增加改善地圖的動機和成就感。

遊戲本來就有挑戰性,而適當的挑戰性則可以引出使用者(玩家)完成目標的興趣和鬥志,讓使用者更願意主動參與。此外,改善地圖這件事情本身就能帶來成就感,但成就的大小卻還決定於能讓多少人看見。在推出徽章的功能之後,可以讓更多人看見使用者對 Google 地圖的貢獻度,自然也就增加了使用者改善地圖的誘因。也許 Apple 也可以建立類似的機制,畢竟兩者相比之下,Apple 的地圖更迫切地需要改善。

最後來看一則 TED 的短片,談遊戲化是如何在非遊戲領域運行的:

延伸閱讀:「遊戲化(Gamification)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註一)Map Maker Badge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