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和亞馬遜 CEO 貝佐斯學的 20 堂創新管理課” 與新的 4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和亞馬遜 CEO 貝佐斯學的 20 堂創新管理課

Posted: 18 Sep 2013 03:57 AM PDT

bezos_desk_large

本文譯自專門探討投資、股票以及理財等活動的商業網站 The Motley Fool ,整理出的 The 20 Smartest Things Jeff Bezos Has Ever Said 。

Amazon.com 對於「跳脫框架」是個模範,在 2000 年左右,有些頭條曾經連續 14 個月出現在報紙上,例如:「 Amazon 創辦人獲時代雜誌選為年度風雲人物」和「分析師擔心 Amazon 破產」。聽起來像是短暫的詐欺案,這在商業史上算是史無前例。

但 13 年後, Amazon 蓬勃發展。事實上,它支配了包括他們原本起家的賣書事業,和其他相關的業務線。跟 13 年前比起來,股價已經翻了三倍,更不用說他們還是在「網路泡沫」的中間點起步。

這都要歸功於 Amazon 靈活的 CEO ,Jeff Bezos 。他所創造的文化不只是不同以往,而是和過去完全相反,也和大多數企業領袖的路線不同。他也說了許多名言,以下有多年來 Jeff Bezos 說過的 20 段佳言:

1. 所有企業都需要永保年輕,如果客戶群與你一同變老,你就會重蹈 Woolworth's 的覆轍。

2. 這世上有兩種公司:一種致力於讓客戶掏更多錢出來;另種則是力求讓客戶花得更少,我們為後者。

3. 你的底線就是我的機會。

4. 如果你只做預先知道答案的事,你的公司很快就會消失。

5. 對於 Amazon 有三個沿用 18 年的大方向,也是我們成功的原因:顧客至上、維持創造力,還有保持耐心。

6. 我常被問到這問題:「未來 10 年會有什麼變化?」雖然很常見,但這個問題很妙。但我從來沒被問過另外一個問題:「10 年後有什麼不會變的?」我的建議是後者比前者重要多了──因為你可以根據穩定的事物,來制定你的商業策略。在零售方面,我們知道顧客追求低價,這點十年後也不會改變。他們想要快速的遞送服務、他們想要有大量的選擇,你不會想像 10 年後,有個客人會過來說:「 Jeff 我真的好愛 Amazon ,我只希望你們的價格再高一點。」或是:「我愛 Amazon ,但我真希望你們送貨可以再慢一點。」以上都不可能會發生,所以我們的精力就注入在那上面,去營造那些東西,我們明白今日投入的能量,對於客戶來說,10 年後會有所回報。當你如此深信,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投入的精力是值得的。

7. 如果你不固執,你就會過早放棄實驗;如果你不夠靈活,你就只能無奈的把頭靠牆,且看不到其他的解決方案。

8. 任何的商業計畫,都不能在第一次與現實接軌後存活,現實永遠不同,永遠不會如同計畫。

9. 在過去,你得花 30 % 時間打造新設備,70 % 的時間大力宣傳。而在現在,情況則反了過來。

10. 我們做過價格彈性( price elasticity )研究,而答覆永遠是:我們應該提高價格。但我們不會這樣做,因為我們相信──我們透過維持低廉價格,最終會贏得客戶信任。而實際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能夠將金流最大化。

11. 我發現了一個框架( framework ),它曾助我輕鬆的做出決定(此提到的決定為 1994 年創辦 Amazon ),我將它命為「遗憾最小化框架」( regret minimization framework )。我推想自己 80 歲時會說:「好,現在回顧我的一生,我要把遺憾的數量降到最低。」然而我明白,當我 80 歲,我也不會對這次的嘗試感到後悔,我不會後悔自己曾參與了「網路」,這個我認定之後會大有可為的產業。我也知道,即使我失敗了,我也不會感到遺憾,而我卻可能會因為沒有嘗試,最後悔恨不已,直至終日抑鬱。

12. 我們從客戶的部分開始著手創新,之後再逆向操作,這也成了我們發明的試金石。

13. 每當在早上淋浴時,競爭者會在思考要怎麼超越他們的頭號對手。而換作在這裡,我們想的是怎麼樣為客戶的利益創造新事物。

14. 任何公司都不應執著成為業界明星,因為光彩無法恆久閃耀。

15. 我認為簡樸會造就創新,就像其餘限制一樣。要從緊箍咒掙脫的唯一方法,就是創造你的出路。

16. 如果你每年做多一倍的實驗,你的創造力也會跟著加倍。

17. 如果你不想被批評,那就拜託你千萬不要創新。

18. 如果你想拉長戰線,就得連結客人與股東的利益。

19. 想要有所創新,就會被人長期誤解。你得要真心的相信你正在進行的東西,你要有足夠的信念,但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好心」人會批評你的努力。當你收到批評,會讓你很想自問:「會不會他們其實是對的?」如果事情演變成這樣,你就需要去適應。如果你真的相信,你走的路是對的,那麼你就必須做好長期被人誤解的準備。這對於「創新」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20. 你想觀察一下其他公司都在做什麼,這點的確很重要。但是,你不能只是說:「好吧,那我們就這樣複製。」而是要說:「這好有趣,但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啟發呢?」接著用自己的方式去做。

 

拜訪鋼鐵人也愛用的 Leap Motion 辦公室

Posted: 18 Sep 2013 02:11 AM PDT

0001

費了一番勁,在舊金山一棟不起眼的老房子裡,我在門牌上找到了「Leap Motion」的字眼。拐進去,裡面是現代風格的室內裝修,和不少創業公司一道,Leap Motion 在這棟樓裡辦公,籌劃著改變世界的夢想。

Leap Motion 辦公室裡面是典型的 LOFT 風格設計,全開放式空間,每個桌子上標配著 iMac,牆體螢幕上播放著產品演示動畫。由於拜訪倉促,我只見到了 Leap Motion 的行銷總監 Elliotte Bowerman,她向我介紹了 Leap Motion,並隨後參觀了公司,很可惜的是,全程不允許拍照。

Leap Motion 是自 Youtube 上的一段影片火紅起來的,它帶來了精準的手勢操控,相比起滑鼠與鍵盤,手勢操控無疑更契合人類的本能。Leap Motion 的核心技術在於數學演算,Elliotte 重點向我介紹了他們的 CTO David Holz,正是他苦心研發了手勢演算,才讓 Leap Motion 得以誕生。據稱 David 在 7 年前就有想法做這樣的產品,在建立 Leap Motion 之前,他曾在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數學,畢業後去 NASA 工作。

David 並不喜歡滑鼠、鍵盤的輸入方式,他覺得現實中只需要花數秒鐘製作的3D 模型,到了電腦上需要半小時,這是很低效的。

Angefasst / Leap Motion / David Holz / Michael Buckwald左邊為Davie Holz,右為Michael Buckwald(圖片來自Spiegel)

在手勢識別算法有突破之後,他與現在的CEO Michael Buckwald 碰到了一起,兩者從佛羅里達來到加州,這裡有最好的人才與大量的VC,在2010 年建立了Leap Motion 公司。去年5 月他們公佈了Leap Motion 的視頻,產品十分新穎,並因此一炮而紅。

Elliotte 介紹稱,目前團隊整整有90 人,其中一半是技術,Leap Motion 完全是由技術驅動的公司。

在經歷了幾次跳票之後,7 月份產品發售,Leap Motion 最初售價是 70 美元,後調整至 80 美元,在網絡上爆紅之後,收到了大量的關注以及訂單,預訂款就超過了 1000 萬美元。

0003

人們喜歡談論 Kinect、Leap Motion 帶來的創新技術,同時也討論著兩者的不同。Leap Motion 更適合近距離操作,精度可達 0.01mm,相比Kinect 以娛樂為主,Leap Motion 更凸顯了其全新輸入方式的特性,更加的增強現實,更人性化。作為一種新的輸入方式,就像 iPhone 引入多點觸控螢幕一樣,需要可用的應用才行。

Leap Motion 建立了與 App Store 類似的 AirSpace,作為一個開放平台,吸引開發者入駐。從去年 12 月份開始,他們就放出了 SDK,並給 1.2 萬名開發者寄出了機器。

0004

7 月份 Leap Motion 上市,AirSpace 應用數量為 74 個。在我採訪的那週(上週),他們達到了里程碑,數量為 100 個。雖然和 App Store 剛上線的一千多差距很大,但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這已經足夠了。Elliotte 如數家珍的向我介紹了其中的優質應用,可以連接 PC 遊戲的 GameWAVE、科教應用 Cyber​​ Science、音樂應用 Gecomi 等。

AirSpace 上線三週,下載量突破100 萬次,其中最受歡迎的依舊是遊戲。Elliotte 明確告訴我這裡有中國開發者,但她記不得具體的應用。
Leap Motion 的火紅吸引了大廠商的​​合作,惠普打算在部分產品中嵌入軟體和商店,華碩則選擇一些產品打包 Leap Motion 出售。

當然,還有矽谷明星 Elon Musk 前不久發表的手勢操控影片中,也應用了 Leap Motion。談到此,Elliotte 顯得十分興奮,她說產品上線之初,Musk 就預定了幾台,然後搗鼓如何與設計軟體結合,視頻中的切割物體是十分複雜的動作,這說明Musk做的相當不錯,也側面體現了Leap Motion的價值。在視頻上線之前,Elon還特意告訴了他們這件事。

Leap Motion 的價值遠遠不是遊戲,它還可以應用在更多專業領域,Elliotte 最後告訴我 Leap Motion 的價值還會在智慧型手機、機器人、汽車上得到體現。她認為手勢會是未來計算的一部分,與聲音、眼球控制、滑鼠、鍵盤、觸控並存。

Facebook 營運長激勵北一女學子:世界需要妳們挺身而進

Posted: 17 Sep 2013 11:14 PM PDT

OLYMPUS DIGITAL CAMERAFacebook 營運長、《挺身而進》作者 Sheryl Sandberg 與北一女學生隔空視訊對談

北一女中作為全台灣孕育無數菁英女性的高中校園,今天來了一位特別的人物透過視訊與上百位學生對談,她是 Facebook 的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不過在這個場合,或許「Lean In」行動的領袖,是更適切的頭銜。坐在 Facebook 總部的辦公室內,牆上貼著「Lean In」海報,Sheryl Sandberg 在大螢幕上鼓勵這群臉龐仍有些青澀,但一個個身子前挺、神情專注的小綠綠:世界需要妳們挺身而進。

Sheryl Sandberg 2010 年於 TED 發表演說,公開鼓吹女性在職場上積極進取,期間喚醒女性自覺的想法一直縈繞心頭。2013 年出版《挺身而進》一書,揭櫫自己的成長、求學以至一路攀上高位的「抉擇」歷程,以自身經驗鼓勵女性不要限制自己,毫無畏懼實踐自己的理想。

面對北一女的學生,Sheryl Sandberg 重申《挺身而進》最重要的三個主調:女性應從自身做起,打破性別偏見;年紀輕輕而尚未結婚的女子,不用太早顧慮日後組織家庭的問題,大好青春請為自己而活;在表現傑出時,不要以為只是好運,而應堅信自己的實力,如此才有挑戰下一次的勇氣。

女人的選擇權

OLYMPUS DIGITAL CAMERA北一女學生高舉自己「毫無畏懼,我會_____」的標語合影

如果你毫無畏懼,你會怎麼做?Sheryl Sandberg 要所有學生捫心自問。有人想要成為基因研究權威,有人想要在聯合國發言,有人想要組織樂團,有人想要帶著 30 美元環遊世界,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夢,但是,我們都可能因恐懼而裹足不前,Sheryl Sandberg 對於每位學生心中的夢想給予同樣的讚嘆,她呼籲女性團結,做彼此力爭上游最堅強的後盾。

有些人批評《挺身而進》灌輸的是「工作狂哲學」,或者「職場是唯一的信仰」,然而 Sheryl Sandberg 說道:成功的定義當然因人而異。今天她念茲在茲,極欲突破的困境在於,女性缺乏,或者不相信自己有選擇權。男性從不煩惱怎麼兼顧工作與家庭,然而女性卻經常憂慮自己只能選擇其一,而被捐棄的,往往是企圖心。

男人也需挺身而進

在場有學生提問「好工作與好老公,哪個重要?」引起全場哄堂大笑,但這無非又陷入「只能選擇其一」的迷思,Sheryl Sandberg 幽默地表示,妳得自己決定,有個好工作很難幫你找到好丈夫,不過有個好伴侶可以幫助自己無所顧忌追求理想。讓我們再次複習 Sheryl Sandberg 的金玉良言:在交往時什麼壞男人、瘋狂不羈、承諾恐懼症的可以來者不拒,但是⋯⋯

到了要定下來的時候,找個想要有平等夥伴的伴侶,找個認為女性應該聰明、有見解、有抱負的伴侶,找個重視公平,並且預期自己會分攤家務,甚至想要分攤家務的人做伴侶。時間久了,沒有什麼比這種男人更性感的了!

OLYMPUS DIGITAL CAMERA台北 101 董事長宋文琪

Sheryl Sandberg 強調著書不止為了教育女人,男人也當挺身而進,不是只顧著自己衝鋒陷陣,沒有誰該為誰犧牲。伴侶的真諦是作為彼此實現目標時最有力的支持者。今天 101 董事長宋文琪受邀發言,也對此心有慼慼,除了自身努力向上之外,她也將自己的成就歸功於伴侶與伴侶家人的力挺。

今天的演說雖然短暫但相當激勵人心。Sheryl Sandberg 作為少數女性領袖,秉持「改變世界,必須有更多女性領導者出現」的理念,引領一支研究團隊,輔以各種數據與實證支撐,在各地為野心受到壓抑的女性挺身而出。她倡導的是由上而下的改革,與眾多女性主義者「焚毀胸罩」由下而上的草根性運動儘管不同,著重的場域、聚焦的階級有所差異,但都是為了性別平權而努力。

但是的確,追求性別平權絕非僅有女性單方面覺醒這麼簡單,今日在場清一色都是女性,改天我們或許也可以邀請男性談談,唯有更多人發自內心支持並讚揚另一半寫下的傳奇,而不是因為對方的光芒勝過自己而感到不平衡不爽快,才有辦法更順利的創造「無所畏懼」的環境。

那麼,如果你毫無畏懼,你會怎麼做?

Sheryl Sandberg 與北一女學生視訊對談全紀錄

延伸資訊:

少即是多,投影片圖表大變身

Posted: 17 Sep 2013 09:51 PM PDT

less is more

相信各位讀者都見過不少「恐怖」的投影片:太多文字、糟糕的色彩運用、死板的表格。這些東西用於政府部門、銀行等機構也許沒人在乎,但那怕不是設計大師的我們都知道那有多糟糕。例如前一陣子由 Edward Snowden 所曝光的 PRISM 計畫,投影片之醜,就有看不下去的設計師幫他們「重新設計」1

slide-5-638
曝光文件原始版本
slide-11-638
重新設計後


Dear NSA, let me take care of your slides. from Emiland

最近,我們看到一張有趣的 GIF,顯示了古板的投影片經過修改後所呈現的效果,覺得可以跟各位讀者分享:

修改前:

WntrM6p-39(已拖移)

修改後:

WntrM6p-40(已拖移)

動作分解:

WntrM6p-4(已拖移)首先,移除背景。

WntrM6p-9(已拖移)多餘的標示。

 

WntrM6p-11(已拖移)

移除邊線。

WntrM6p-15(已拖移)
減少顏色。

WntrM6p-18(已拖移)
拿掉特效。

WntrM6p-21(已拖移)
把粗體字改掉。

WntrM6p-24(已拖移) 1
把標籤文字變「亮」一點(選用低彩度、高明度的顏色,在這裡是亮灰色)

WntrM6p-28(已拖移)
同樣地,把圖表的刻度線變亮一點。

WntrM6p-32(已拖移)
或是乾脆把標線拿掉。

WntrM6p-35(已拖移)
將數字直接標記在長條圖中。

以下是完整的過程:

WntrM6p
來源:i.imagur.com

steve_jobs_ipad

不過我們要提醒各位讀者,在您看完本文,準備對自己編輯到一半的投影片大刀闊斧修改前,還是要先想清楚:「美觀的投影片」併不等於「好的投影片」。除了美觀、現代化,資訊的呈現、對演說的輔助甚至是配合場地、觀眾…… 都是您需要考量的重點。

英國「使用者經驗」發展面面觀

Posted: 17 Sep 2013 09:06 PM PDT

英國_使用者經驗_發展面面觀 UXUK Awards圖片來源:http://uxukawards.com/

本文由悠識數位提供。悠識數位 UserXper 是一家專注於數位應用使用者經驗 (User Experience,簡稱 UX) 的顧問公司。悠識數位以 UX 為核心,提供了包括:使用者研究、企劃及原型設計、Axure RP 代理、教育訓練、圖書出版,及社群發展(HPX) …等型態的 UX 顧問服務。

本文作者為舊金山藝術大學電腦藝術系畢業。旅美六年,卻花了九年的時間,才逐漸適應台灣的人情風土,自認對東西文化差異有一根敏感神經,長期關注於人文、藝術、科技之結合與發展……

近幾年來,國際間對於「使用者經驗( User Experience ,簡稱 UX )」概念的發展極為快速,這個發源自電腦螢幕世界裡的設計概念,不斷地往電腦螢幕世界外的其他產業擴散。雖然現今的電腦科技主要發源地仍為美國矽谷,挾著共同語文的優勢, UX 在英國的發展腳步也極為密切!當我們提起 UX 在英國的發展,身在台灣的我們,或可從 UXPA UK 、 UX London 、 UXUK Awards ,以及在大學裡所開設的課程,一瞥整體的發展概況。

UXPA UK

談起英國的 UX 發展, UXPA UK 絕對是首要的關注焦點,展開縮寫後的全名為 User Experience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 ,中文或可譯作「使用者經驗專家協會」, UK 即代表這是附屬於國際總會的英國分會,現由 12 名志工組成的委員會負責營運,成立的宗旨在於提供會員們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台,同時也專注於選拔和推廣 user centred design (使用者設計中心導向)技術所蘊含的效益。

2012 年發表了第一份「年度報告」,內容揭露了會員人數近 400 人,電子報訂閱數從 2011 年的 600 多人成長到隔年的 978 人, Twitter  (@ UXPAUK )上被關注的人數,也由 800 多人成長了一倍到將近 1600 人,本文截稿時已再攀升至 2446 人!

「年度報告」裡並列舉了11年7月起到12年8月間,曾舉辦過的活動主題,涵蓋的面向除了嚴肅的「使用者經驗策略( UX Strategy )」,也有輕鬆的「耶誕小酌( Christmas Drinks )」,和業界實用的徵才活動( Career’s Event 2012 ),每個月的活動都有一個特定主題,某些月份的主題,也可能發展成一年一度的盛會,例如前述過「耶誕小酌」,或是「世界易用日( World Usability Day )」。

UX London

另一個的焦點是活動長達三天的「 UX London 」(倫敦使用者經驗大會),今年的大會於四月份舉行,主題包括了 Product Design (產品設計)、 Behaviour Design (行為設計)、及 Design Strategy (設計策略),由 34 位國內外的專家,來自像 Intel 、 IDEO 、 Frog Design 、Facebook 、 BBC 、暢銷書《獲利世代》(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甚或像英國政府 Open Data 相關的公部門、也有像自稱專治網站內容紛亂症狀的「網頁治療師」( Web Therapist ),分享了他們的工作經驗。

其中一部分大會的主講內容,主辦單位也非常慷慨地放在大會官網裡,供人瀏覽或下載,想要更進一步深入了解的朋友們可以親訪大會官網一探究竟!

UXUK Awards

還有一個讓我們眼睛為之一亮的是 UXUK Awards (英國使用者經驗獎)。這是該國第一個針對「使用者經驗」所籌設的獎項,由全國的 UX 業界專家及支持者推動成立。所有的裁判和活動贊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期待能藉由這個獎來提振和推廣 UX 的重要性。

今年的頒獎典禮將在 11 月舉行,頒發的類別有:最佳使用者經驗( Best User Experience )、最佳創新( Best Innovation )、最佳通路經驗( Best Multi / Omni-channel Experience )等九個獎項。

大學 UX 相關課程

除了參加前述那些活動可以習得 UX 專業知識,正規的大學教育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為能更深入了解目前大學的發展情況,我們訪問了台灣的留學代辦顧問 Naomi 。一開始 Naomi 也坦誠地表示,並不清楚 UX 是什麼,不過倒是很直覺地回問了,是不是 UI 設計?

她說,所有的英國大學都是國立大學,政府甚至建立了一個大學生涯網站,匯集了全國的大學課程及工作資訊。當她在該網站用 user experience 當關鍵字去搜尋以後,才發現 UX 的課程遍及了:藝術及設計學院、商學院、理工學院,甚至有專門的博士課程!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現今英國學界的發展,果然已經體現了 UX 所訴求的跨領域合作精神!

結語

在時下的國際分工產業錬裡, UX 在國外的蓬勃發展,反映出跨領域整合的產業需求,雖然在現實生活的工作任務中,隔行如隔山的情況依舊屢見不鮮,我們很慶幸這一次在台北所即將舉辦的國際級使用者經驗論壇,不需買機票出遠門,便能夠聽到國內外專家的經驗分享。如果你認同 UX 的理念,想多做進一步的了解,可別錯過了這次寶貴的機會!

延伸資訊:

  • UXPA UK: http://uxpa-uk.org/
  • UX London: http://2013.uxlondon.com
  • UXUK Awards: http://uxukawards.com/
  • 英國國家大學生涯資料庫: http://www.prospects.ac.uk/
  • 想要向國際知名人士學習更多關於UX的知識嗎?悠識數位將在2013/9/28於台大集思國際會議中心舉辦Happy UX 2013 論壇,規劃了5場主題演講、2場焦點座談,特別邀請到Yahoo! 亞太區設計部門資深總監Melora Zaner-Godsey(梅若蘭)、Kobo 使用者經驗設計總監James Wu、Pebbo CEO陳雅博等9位UX大師,親自分享工作經驗、案例與心得,詳細資訊請見論壇官網:http://happyux.hpx.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