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殺人的標題,被騙的你” 與新的 6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殺人的標題,被騙的你

Posted: 10 Sep 2013 03:44 AM PDT

medium_4250923697

照片來源: Flickr

文中節譯創投人 Mark Suster 於自家 blog 的文章 Why Titles Matter a Lot if You’re a Blogger 。

在這個社群媒體興起的年代,人們取得知識變得更容易和更快速,「標題」成為新聞戰場中的關鍵大將,但要下個吸引人,又不偏離主題的標題,成了現在媒體的兩難。

「標題」是今日大眾獲取知識的來源

在過去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為了獲取新知,我們會收聽廣播、看地方新聞、買報或是上圖書館讀報等等,我們必須「花」時間去取得資訊,當然也會追求資訊的品質。

廣播沒有所謂的「點擊率」壓力,要求的是前後內容的起承轉合,為了從頭到尾都吸引聽眾的注意,他們的報導要天衣無縫。地方新聞和報紙,則因為離讀者的距離近,則更必須深入和詳實的傳遞時事。

現在的新聞形式已經轉變,社群媒體從輔助傳統媒體的傳播,轉換角色成大眾的資訊主要來源。Facebook 的 po 文與轉貼成了分享資訊的主要管道,大眾的閱讀習慣改變,而「標題」就成了舉足輕重的要素。

Mark Suster 說:標題會引誘你進來讀文章。

如果你問了誰:你有讀那篇「 Google 併購... 跟... 」的文章嗎?他的回答會是:我在FB有看到別人轉 PO,但我沒點進去看內文。

標題就是全部!

知名新聞彙整 (News Aggregator) 網站 Techmeme 在前幾天發布了他們將由編輯改寫標題的公告, Techmeme 的創辦人 Gabe Rivera 在他的 blog 上這麼表示:

有些誇大不實的標題能增加點擊率,但會讓挑剔的讀者失望。

他原本在「有些」那邊是想直指網站 Business Insider ,但他最後一刻還是沒勇氣打出來。

Business Insider 因為標題問題,上個月也被諷刺新聞網站 FakeValley 揶揄了一番:

「Merriam-Webster 為了 Business Insider 濫用「 Everything 」這個詞要提告。」

標題到底有多重要?

舉例來說,如果我的標題下:「訪談 GitHub 的邱慕安」,可能會得到寥寥無幾的點閱率,也沒人會想轉貼。但如果改成:「充滿愛的越級打怪,邱慕安的 GitHub 冒險之旅」,同樣的內容,點擊率卻會差很多。

有時候,我們也可以加入「為什麼?」,例如:「 IKEA 家具多彩的原因」跟「為什麼 IKEA 一個產品要出那麼多顏色?」,哪個你會比較想點入?看到問號就想點進去,是人性最初的好奇心所致。

圖像也握有大權

medium_7649483672

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 / 圖片來源: Flickr

圖片非常重要,許多部落客在打完文章後,會花上許多時間在選擇一張好圖片,圖像會幫助人建立情感共鳴和記憶,所以可以快速的增加點擊率,跟標題的概念有些相像,直接建構起記憶的連結點,第一時間給讀者一個印象。

條列式與懶人包

很顯然,在生活速度較快的現代生活下,人們缺少閱讀的習慣,或沒時間閱讀大量的文字,所以導致條列式文章和懶人包的產生。

先從條列式文章開始談起,首先你會看到「數字」,例如:「 13 個讓你感覺初老的事實」、「 22 個你還在對六人行念念不忘的徵兆」、「忘掉這 5 件事讓你更成功」... 人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愛條列式文章, BuzzFeed 甚至以這類文章撐起了一片天,也帶來了後起之秀如: List Dose

而台灣也有獨特的「懶人包」文化,一開始是指把相關資料壓在一起的壓縮檔,後來在 PTT 發展成「將一個事件的背景、始末、時間整理過後,讓也原本不了解的鄉民也能快速入門的文章」。後來更被廣泛應用在各種整理或改寫過後的濃縮文章。也有人以此文化做了個網站

但條列式和懶人包真的對想「了解」完整資訊的挑剔讀者有幫助嗎?

流量和內容的兩難

以下是 Mark Suster 文章中讀者 Raymond Duke 的回應:

即使我明白人們都很喜歡條列式文章,我也永遠不會那樣做,也永遠不會去讀那些以數字開頭的文章,因為那感覺就是一種手法。很顯然,那樣做很有用,但感覺內容乏善可陳。

如果你重視的就只有流量,那你就繼續寫你的條列式文章和 po 貓咪照吧( BuzzFeed 以多寵物照著名)。不管我哪時候看到條列式文章,我都不期待它的內容會有多好,那也就是我為什麼不會點進去的原因。

流量不代表什麼,的確,人們要流量只是為了得到肯定,我寧願要有一堆很棒的回覆評論,而不是得到 10 萬人次的瀏覽量。

相信有在 Facebook 貼過長篇大論、帶有意義深遠文章的讀者,都有按讚人數不如預期的經驗。條列式文章或懶人包會得到比較多的點擊率和按讚人數,但其中許多都是「點到為止」而無法深入探討。

用心經營讀者

要如何取得標題和內容的平衡,讓標題不浮誇,但同時又有高流量,的確是個天人交戰的兩難問題。

但如果像是 Fred Wilson 這種老牌部落客,已經有穩定的讀者群,即使他下的標題不夠「驚天動地」,每個人都還是會去讀。假如文章或你所身處的媒體已經擁有自己的風格,或者用心經營讀者夠久,讓你的讀者的「點擊」成為一種習慣。

就像是 Gabe Rivera 的判斷一般, TechMeme 的讀者才能夠信任他們,以及他們所選的內容。

用 Google Trends 看 Yahoo! 的表現

Posted: 10 Sep 2013 03:06 AM PDT

>>「忽略 PR 值和流行詞彙,用 Google Trends 評估網站吸引力

在 「忽略 PR 值和流行詞彙,用 Google Trends 評估網站吸引力」一文中,Andrew Chen 在最後談到希望能對 Yahoo! 旗下不同部門做 Google Trends 分析,過了幾天 Andrew Chen 在部落格刊登「How is Yahoo really doing? Here’s the Google Trends data (Guest Post)」一文,原文來自一名就讀於 UCLA 安德森管理學院的大學生 Matt Gierl,他曾在數據科學公司 dunnhumby 擔任顧問,協助許多指標性品牌瞭解顧客行為。

根據 Andrew Chen 最後對於 Yahoo! 的 Google Trends 分析,Matt Gierl 進一步針對 Yahoo! 旗下不同部門進行分析:

表現良好:News、Sports

Yahoo! News

yahoo news 拷貝-720

從圖中可得知 Yahoo! News 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維持穩定成長,誰說新聞業將死?

Yahoo! Sports

yahoo sports 拷貝-720

Yahoo! Sports 同樣呈現正向成長,其中伴隨著 NFL、MLB 等大型賽事而有週期性波動。

有待加強:Finance、Weather

Yahoo! Finance

螢幕快照 2013-09-10 下午2.55.53 拷貝-720

Yahoo! Finance 的 Google Trends 相當有趣,整體看來僅有些微成長,其中在 2008 年至 2009 年金融海嘯時期有顯著成長的趨勢。

Yahoo! Weather

螢幕快照 2013-09-10 下午3.04.49 拷貝-720

Yahoo! Weather 同樣表現不佳,現在的熱門度還不及 2010 年底的一半。

糟糕透了:Mail、Travel、Shopping

Yahoo! 許多部門的表現逐年衰退,即便是重點服務。

Yahoo! Mail

MAIL 拷貝-720

從 Yahoo! Mail 的 Google Trends 中可看見過去光輝的歷史與現在越趨暗淡的情勢,Yahoo! Mail 在一陣強勁成長後,到了 2010 年中開始逐步衰退,於此同時 Gmail (見下圖)正享受著成長的喜悅,兩者的 Google Trends 在 2010 年中以後正好呈現一消一長的情勢。

Gmail

GMAIL 拷貝-720

Yahoo! Travel

TRAVEL 拷貝-720

2007 年後 Yahoo! Travel 的 Google Trends 開始下降,這可能與旅遊網站 Orbitz、Kayak 或微軟 Bing Travel 的崛起發展有關。

Yahoo! Shopping

SHOPPING 拷貝-720

最後 Matt Gierl 對 Yahoo! Shopping 進行分析,可以看到長達十年的熱門度衰退趨勢,取而代之的正是 Amazon(見下圖)。

Amazon

amazon 拷貝-720

綜合上述,Matt Gierl 認為單看 Yahoo! 的 Google Trends 無法有效代表旗下部門的表現,儘管新聞和體育仍有不錯的成長表現,但總體看來 Yahoo! 仍欠缺具備超級巨星特質的服務足以帶動 Yahoo! 整體成長。最後 Matt Gierl 分析 Tumblr 的表現(見下圖),希望在今年五月剛被 Yahoo! 以 11 億美元併購的 Tumblr 在 2013 年的停滯表現不會越來越糟......

 Tumblr

tumblr 拷貝-720

總結

  • Yahoo! News 和 Sports 在過去十年呈現穩定而強勁的成長
  • Finance 和 Weather 自 2009 年以後開始有衰退趨勢
  • Yahoo! 的三大主要服務:Mails、Shopping、Travel 難敵競爭對手的崛起而衰退
  • 最後,價值 1.1 億的 Tumblr 併購成功與否還是個問號

忽略 PR 值和流行詞彙,用 Google Trends 評估網站吸引力

Posted: 10 Sep 2013 02:32 AM PDT

本文編譯自 Andrew Chen 部落格一文「Ignore PR and buzz, use Google Trends to assess traction instead」,inside 過去的文章「新創公司煩惱要不到錢?Buffer 募資祕訣大公開」曾對 traction 一詞下注解:

Traction 一詞目前並無統一譯名。根據 AngelList 創辦人 Naval Ravikant 的定義,Traction 意指「市場需求的量化證明」,在 Buffer 的案例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他們列舉明確的數字指標,證明自己的市場吸引力。

yelp from 2004  拷貝-720

上圖為 Yelp 自 2004 年起在 Google 搜尋的熱門度變化,從圖表可以發現一些季節性變化,像是在 8 月時會到達尖峰,接著在第四季衰退,到了第一季情況又會開始好轉。

PR 值和流行詞彙無法有效評估 Traction

Traction 代表了一切,但也很容易與是否達到「product/market fit」混淆。提出 product/market fit 的人是 Marc Andreessen,它定義所謂「product/market fit」指的是在好的市場環境中有產品能滿足這個市場。 無論是部落客、新聞編輯都喜歡新奇的點子能為文章增色,尤其是具可信度的創業家介紹新產品時更是能吸引目光。然而,無論是身為產品製作或者投資決策者,瞭解哪些產品是真正有市場需求而哪些沒有是相當重要的,單看流行詞彙(buzz)是不夠的。

Andrew Chen 表示這篇文章能解答「某某產品是否真的可行?」這類的問題。目前最簡單、快速、免費的方式去評估競爭者或者熱門的新創公司的方法正是使用 Google Trends。出自 Google 實驗室的 Google Trends 用圖表呈現網路關鍵詞的熱門程度,這正是瞭解消費者需求變化的好方法。

導覽查詢正是代表來自市場消費者端的拉力

導覽查詢(Navigational Query)是網路搜尋查詢的三種類型(資訊查詢、導覽查詢、交易查詢)之一,導覽查詢是指要搜尋一個特定網站的搜尋類型,像是當我們搜尋 facebook、youtube 時正是希望能找到他們的網站,而這正是反映消費者忠誠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導覽查詢代表來自市場消費者端的拉力,當某關鍵字在 Google Trends 的圖表呈現平穩甚至衰退,很可能就代表該產品面臨問題了。

消費者需求是領先指標

導覽查詢呈現的 Google Trends 圖表之所以具代表性的原因在於,能部分排除來自下列三種情況的流量:

  • 非持續性的付費廣告:例如在行動市場中,大量購買 App 關鍵字以衝榜的行為,進而造成其關鍵字在短期內相當熱門的現象。
  • 內容農場:根據 Google 關鍵字,在網站內製造許多垃圾網頁,許多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造訪這些網站,進來後才發現這不是他們要的內容並隨即離開。
  • 流量驅動:多是從 Facebook、Twitter 等社群網站看到有人分享熱門照片和影片,進而受到吸引並點擊連結至另一網站,然而使用者是為了熱門照片或影片才停留,因此觀看內容後就離開。

當然,Google Trends 並無法完全移除上述三種情況對整體熱門度的影響,但這仍是需要長期作戰持續改善的問題。Google Trends 與消費者需求息息相關,Andrew Chen 表示,當他看到圖表呈現上升時,會認為這個產品或公司有相當好的前景,若圖表呈現平坦或下降,無論媒體報導如何他都會抱持懷疑態度。

放大檢視流量的季節性變化

Google Trends 能從不同的時間長短、地區觀察特並字詞的熱門度變化,從中可以發現兩種明顯的網站類型:

  • Time-saving:於週間工作日時造訪的網站。
  • Time-wasting:通常是晚上在家或週末時打發時間造訪的網站,週間則呈現持平的狀態。

以下是 LinkedIn 在過去 30 天的搜尋熱門度變化,可以看出在週間的熱門度相當高幾近 100%,但在週末時則衰退至 50% 左右,屬於典型的 Time-saving 網站。
linkedin past 30 days 拷貝-720

透過不同分析網站多方驗證

目前有許多網站同樣提出類似 Google Trends 的服務,多方使用能獲得更具代表性的數據資料。像是手機 app 在 Google Trends 可能無法準確衡量其熱門程度,這時可利用 App Annie 進行分析。另外還有 QuantcastCompete等網站。

最後,Andrew Chen 分析了幾個目前全球知名的網站自 2004 年以來的熱門度變化,來看看 Google Trends 是怎麼說的吧!

Airbnb

從圖中看來成長表現相當好,同時可以看到一些季節性的尖峰出現,像是在 8 月暑假旅遊旺季的表現特別好,看來還會有相當強勁持續的成長。

AIRBNB 拷貝-720

Foursquare

知名 LBS 服務 Foursquare 的 Google Trends 在媒體大量曝光前的熱門度低呈現平坦趨勢,但由於它以行動服務為主,很難判定用 Google Trends 進行分析的準確度。
FOURSQUARE 拷貝-720

Yahoo!

可以看到 Yahoo! 的 Google Trends 截至 2010 年時大致呈現成長趨勢,而後則趨於平坦,近來則有些微下降的趨勢。Andrew Chen 表示對 Yahoo! 旗下不同部門(信箱、新聞等等)的 Google Trends 感到好奇,相信若能對不同部門個別分析,對 Yahoo! 的整體表現會有更精辟的理解。
YAHOO 拷貝-720

 

回應 Andrew Chen 在最後談到希望能對 Yahoo! 旗下不同部門做 Google Trends 分析,就讀於 UCLA 安德森管理學院的大學生 Matt Gierl 撰寫「How is Yahoo really doing? Here’s the Google Trends data (Guest Post)」一文,分析 Yahoo! 不同服務的 Google Trends。

>>「用 Google Trends 看 Yahoo! 的表現

五天七百萬,殭屍路跑創台灣群眾募資金額新高

Posted: 10 Sep 2013 12:50 AM PDT

TaTky1B

突然之間,台灣人愛上跑步。不過不是單純在操場上揮汗或者到健身房慢跑,大家喜歡來點特別的好玩的新奇的有趣的。比如灑彩色粉末,以及為了反諷前者的「進擊的太白粉」。太白粉缺乏企業奧援,但靠著熱情群眾創下 500 萬募資紀錄,不過這個史上最高的紀錄不到一個月就被靈感同樣源於國外的殭屍路跑打破了。

殭屍路跑從 9/6 在 FlyingV 開放報名,原本預計籌款目標為 255 萬,短短五天吸 4000 多人贊助,現在已經募得 711 萬,超過預期 278%,也已超越太白粉最終募集的近 632 萬資金。本來報名日期僅到 9/9,不過因為系統一度發生故障,因此延到 9/16,距離籌募結束日期還有六天,金額與人數可望繼續攀高。不過根據主辦單位說明,人人都搶當「殭屍」,現在只剩「人類組」還有名額。

太白粉路跑創下許多台灣群眾募資紀錄:

  • 台灣第一場由素人發起,透過群眾募資平台募資的路跑活動。
  • 台灣群眾募資史上最快破 100 萬募資金額記錄:27 小時。
  • 參與募資人數超過 5000 人。
  • 五天內,募資總額超過新台幣 500 萬元。

除了史無前例的素人辦路跑這項紀錄,其它很快可能都將被後輩追過。

殭屍路跑專案頁面

九個電子商務公司必須監測的數據

Posted: 09 Sep 2013 10:22 PM PDT

小黑,本名邱煜庭,不過還是希望大家稱呼他為小黑,臺灣網路行銷操作者,接觸網絡多年,曾任MIS、網站企劃、網路行銷企劃、行銷顧問。 專精於Google、Bing及百度白帽SEO,Inbound Marketing(集客式行銷)推廣者。 著有《 網路集客力 》一書(臺灣城邦集團PcUser出版),致力於集客式行銷及雙向O2O(Online to Offline, Offline to Online)的推廣。

本文轉自其部落格「邱小黑聊創業-我在電子商務的日子」〈九個電子商務公司必須監測的數據〉一文,Inside 獲作者授權轉載。

電子商務要成功,數據化行銷跟轉換公式的了解是必要的,但是有哪些數據是必須要知道,而且要納入監測以便達成電子商務的成功呢?Mashable採訪了多位成功的電子商務專家,他們分別提出了幾個觀點,供所有電子商務的經營者參考:

1. 用戶獲取成本(User Acquisition Costs)

如果你身處在電子商務的世界,但你對有多少訪客造訪你的到達頁、其上訪客轉化為實際消費的消費者的成本及毛利率*,你可能在這個行業待不久。SEO或許是獲取你客戶的手法之一,但是有時候你必須花上一些錢去達到這個目標,所以了解其中的轉化率絕對是必要的。如果你已經經營一段時間,開始有了一些回訪客的時候,回訪率的監測也是必要的事情。在電子商務領域有句名言:"If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control it."

Joseph RicardTunebash Inc

(*編按:「毛利率」原文為the profit you make in sales,但根據經驗及原文原意,這邊的利潤就可以等於毛利率)

2. 購物車裡的「遺珠之憾」(Abandoned Carts)

你花了大把銀子跟心力,好不容易讓用戶引起了「注意」以及「興趣」了,他們也按下你精心設計「加入購物車」進到了結帳頁了。但他們就是不付錢結帳。為什麼?這時候你就必須開始設計問卷或錯誤記錄他們交易結束的原因,可能是買家地址暫時不接受送貨,了解用戶為什麼沒有確實的結帳這個資料,可以說是電子商務界裡的「一個大祕寶(One Piece)」啊! 如果你有追蹤或記錄這方面的資訊,remarketing總該做一下吧!

e01

 

Brett FarmiloeDigital Marketing Agency

3. Google 分析實驗(Google Analytics Experiments)

e02

這裡的「實驗」其實就指的就是A-B Testing,許多許多的「變因」可能都是影響轉換率的關鍵,決定要加強的目標轉換,設計多個含有變因的網頁。找出最適合的實驗結果,提昇你的轉換率吧!

Nicolas GremionFree-eBooks.com

4. 訪客價值(Visitor Value)

你知道每個訪客幫你創造多少價值嘛?如果你懂得衡量這個數字,你就知道你的廣告預算該如何設定,要導多少流量到你的網站。而且當你了解到這個數字的存在時,你更可以透過提昇轉化率來增加訪客價值。

e03

Joe BartonBarton Publishing

5. 流量渠道價值(Lifetime Value)

這裡提到的「流量渠道價值」,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個特定流量所創造的價值。過去你可以為了特定產品,設計一個行銷活動,對你的客戶進行一次性的促銷。但是經過衡量後,發現特定渠道可以創造較高的價值時(例如長期粉絲專頁或是論壇的經營),你就該設計一個行銷計畫,如何不斷的驅動,不論是新客戶或是舊客戶,來到我們的網站進行關係或是購買的建立。

Rob EmrichPaeDae

6. 流量(Traffic)

實體商店拼人流,電子商務也拼網路流量,這絕對是必要的工作。但目標要獲取的流量,不是那些只是來看看你有什麼特別的,而是真的要來找他們所需要的東西的流量,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導購、聯盟行銷、或是非品牌關鍵字的搜尋流量,是必須要掌握的數字。

Rameet ChawlaFueled

7. 獲取準客戶的投資報酬率(Lead Source ROI)

許多廣告主在執行網路廣告的時候,都沒有精確的在追蹤流量來源的投資報酬率。事實上,電子商務的特色就在於此,每個流量來源都能夠精確的算出投資報酬率,當發現投資報酬率是負的,就該馬上停止廣告的投資,等待找出轉換率失衡的原因;反之對於投資報酬率好的廣告,就該加碼預算擴大成效。

e04

 

Patrick ConleyAutomation Heroes

8. 程序視覺呈現(交易渠道, Purchase Funnel)

這邊我直接使用Google Analytics裡的翻譯,是因為這個「流程」透過正確的設定,便可以直接在Google Analytics中看的到。因為除了CPA我們必須監測外,這個"A"是否確實完成,在流程中是在哪個階段離開的,那個步驟的「放棄率」特別高,這些我們都必須進行監測,以便優化或提昇轉換率。

e05

 

- Adam Cunningham, 87AM

9. 行動訪客數比例(Percentage of Mobile Visits)

如果到現在你的電子商務網站還沒針對行動裝置優化,那你真的會有很大的麻煩了。事實上這份報告在Google Analytics中就可以看的到。多關注一下這方面的數據吧,並且及早做出行動裝置優化的計畫吧!

e10

 

Andrew SaladinoJust Bath Vanities

在本文中你可以發現,除了用戶獲取成本跟購物未結帳並無法直接在Google Analytics中看到相關數據,幾乎每個數據我們都可以透過Google Analytics來進行監測。

原文出處:9 Data Sets Every Ecommerce Company Should Measure

行動裝置時代的創意畫布:卡片式設計

Posted: 09 Sep 2013 07:08 PM PDT

c01

本文來自 insideintercom.io,略有刪改。

卡片正在迅速成為行動裝置的最佳設計模式

我們正在見證一次網頁設計的重構,告別之前累贅的頁面和網址,迎接由眾多個體內容組成的全新的個性化體驗。隨著行動技術的發展,行動裝置的普及,以及史無前例的數據獲取方式(透過 API 和 SDK),傳統的內容被分拆成個體進行重新聚合,呈現給使用者統一的體驗。

c02

這種內容的聚合方式是根據:

  • 內容消費的主體,以及他/她的興趣、喜好和行為。
  • 他/她的地理位置和環境背景
  • 他/她的朋友的興趣、喜好和行為
  • 目標廣告生態環境

如果說這個時代的主要媒介是手機和平板等行動裝置的話,那這個時代的主要設計模式將注定是卡片式設計。請看以下案例:

Twitter Card

c03

Twitter 在今年 4 月份推出了支援更多媒體類型的 Twitter Card。在推出的新 Twitter card 功能中,Twitter 可以讓開發者在單個 Tweet 上顯示展示型相本、媒體播放器以及與 app 的深層連接等。

Google Now

c04

以 Google Now 為代表,Google 全線產品都努力趨向簡潔,在其中,「卡片」這一併不新鮮的概念成了 Google 最重視的元素。(推薦閱讀:卡片的設計正像病毒一樣席捲 Google

Pinterest 和 Spotify 等產品

c05

Pinterest(上圖左)的內容以卡片呈現,Spotify 新推出的 Discover 功能(上圖右)也採用了卡片式設計,Facebook 也在向卡片式風格發展,iOS 7 中也採用了大量卡片式設計,如 app 切換和 AirDrop。

卡片作為一種媒介

c06

卡片式設計正在席捲科技產品界,但其實作為一種內容的宣傳媒介,卡片已經存在很長時間。公元 9 世紀的中國曾使​​用卡片來玩遊戲,17 世紀時,倫敦的商人利用卡片來招攬生意,18 世紀時,歐洲貴族家庭的僕人會用卡片向主人介紹即將登門拜訪的貴賓,而人們交換名片的傳統也已持續數百年。

我們會互贈生日卡片、賀卡,我們的錢包裡塞滿了信用卡、金融卡和會員卡(當然還有身分證和駕照)。我們會玩各種卡片遊戲:撲克牌、大富翁等等,各種球星卡也成為了童年美好的回憶。

在電腦技術沒廣泛普及之前,空中管理中心會使用卡片來調度飛機,即使現在,有些仍然是在這麼做。電影拍攝中使用的故事板也是採用了卡片格式,同漫畫相似,每一張圖(卡片)都代表了一個電影中的場景。相片又何嘗不是一張張的卡片呢?每張相片都是一張講述著獨特故事的卡片。另外還有旅途中寄往親朋好友的明信片等等。

c07

卡片在商業領域的運用就更不是新鮮事了,最常見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優惠券了。我們都乾過從產品包裝盒或是報刊雜誌上剪下角落的優惠券這種事吧?逛街的時候,各種推銷人員向你發放優惠券,家裡信箱也塞滿了扔不完的由許多優惠券組成的傳單。

卡片易於操作

c08

除了 ​​其作為訊息媒介的光榮傳統之外,卡片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是易於操作。上圖是 Samuel Couto 在 Dribbble 上發表的作品。在現實世界中,卡片可以翻面(呈現更多內容),可以折疊(呈現概述的內容),也可以展開(呈現具體內容),可以將很多卡片堆起來以節省空間,可以將它們分類、分組。

在虛擬卡片的設計中,我們同樣可以運用這些特點,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動畫和行動效果來將其發揚光大。我們可以提示卡片背面的內容,或提示卡片可以展開。我們可以在卡片中嵌入多媒體內容、照片、影片和音樂。這裡能發揮的空間很大。

對於行動裝置以及各種尺寸的螢幕來說,卡片是完美的設計形式。如下圖所示,在手機上,卡片通常以垂直方式展現(如訊息流),在平板上,卡片也可以水平方式呈現(當平板橫置時,可添加一欄新內容),卡片的高度可根據內容進行調整。

c09

卡片是新的創意畫布

可以預見的是,產品和交互設計師們將更多地使用卡片式設計風格,營銷人員和廣告創意人員也不例外。隨著社交媒體熱度不減,並滲透進我們生活中許多服務領域,佔據我們越來越多的時間,伴隨而來的將是更大規模的廣告投放。而不論是社交媒體平台,還是廣告方,內容都將以卡片式設計為主來呈現。看看如今的Facebook、Twitter、Pinterest、Instagram 和 LINE 等,沒有一個不投奔卡片式設計陣營的。對我來說,卡片式設計將是設計和創作藝術領域的 Next Big Thing。

SOURCE: insideintercom.io

穿戴科技新玩法:Nissan 推智慧錶掌握車速和心跳

Posted: 09 Sep 2013 06:23 PM PDT

03-56-35-88

本文轉自〈 智能手錶新玩法:日產汽車的賽車級Nismo Watch 〉。

日本汽車廠商 Nissan 最近推出賽車級 Nismo Watch,這款智慧型手錶擁有低能耗藍牙連接功能,能夠自動遠程讀取汽車的一些遙測數據,例如速度、油耗等等。同時,手錶還能監控駕駛員的健康狀況,顯示心跳等一系列訊息,如果駕駛員心跳過快,將會自動發出警告。不開車時提供社群娛樂功能。

這款名為 Nismo Watch 的手錶將為 Nissan 國際汽車運動部(簡稱 Nismo)旗下的各款車型提供支援服務,其中就包括了 370Z、Juke以及即將發表的 GT-R。這款手錶能夠通過 micro USB 接口充電,電量能夠維持七天。未來 Nissan 公司還有望為這款手錶增加更多功能,包括顯示心電圖、腦電圖以及體溫監控等等。Nismo Watch概念智能手錶將正式在本週舉行的法蘭克福汽車展上展出。

nissansmartwatch

具體來說,它將允許駕駛:

  • 監控車輛平均速度、燃料消耗讀數
  • 追蹤遠程訊息
  • 通過心率監視器捕捉生物數據
  • 透過智慧型藍牙,借助智慧型手機 app 連接到汽車
  • 接收 Nissan 的特定推送消息

Nissan 行銷總經理 Gareth Dunsmore 表示,生物技術是為了訓練時提高賽車員的性能表現,皮膚溫度是為了記錄核心體溫變化、水分情況;社群功能追蹤是在車手休息的時候用的,包括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以及 Instagram。

使用上,使用者介面由兩個按鈕控制,手錶的材質也跟汽車輪胎的材質一樣。手錶使用的是鋰電池,正常使用可維持7天。

Via engadg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