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美得不像工程師?LinkedIn 撤廣告遭抨擊性別歧視” 與新的 7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美得不像工程師?LinkedIn 撤廣告遭抨擊性別歧視

Posted: 02 Sep 2013 03:51 AM PDT

antara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男工程師的形象大概不脫 Mark Zuckerberg 那樣穿著連帽夾克和愛迪達拖鞋或球鞋,不修邊幅,一雙眼睛看到電腦才發亮;而對於女性工程師--報告,我們看不到女性存在--這的確是一個女性匱乏的世界。Google 為了避免成為「男性公司」,提供多項針對女性程式設計師的獎學金、積極培育人才,並經常舉辦鎖定女生的招募活動,就知道陽盛陰衰的科技界多麼渴慕女性加入。

但是,當女性踏入科技圈,我們又是以怎樣的眼光看待她們呢?

toptal-blog-image-1375469095883

據《DailyDot》報導,上個月美國小型網絡開發者平台 Toptal 於 LinkedIn 上刊登招募廣告,廣告中是以該公司工程師 Florencia Antara 做為主角。但這則廣告卻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遭到撤除。Toptal CEO Taso Du Val 致信詢問 LinkedIn,得到的答覆是:

我們必須取消這則廣告的刊登,因為有許多 LinkedIn 會員埋怨你們所使用的女性形象。

LinkedIn 的回覆令 Tasco Du Val 極其震驚,寫了一篇文章譴責 LinkedIn 的做法:

事實上,科技社群(LinkedIn 使用者)會員存有「女性工程師不可能是真正的工程師」的心態,而科技社群的領導品牌(LinkedIn)贊同這種思惟。很遺憾,我們的廣告通通被阻擋,除非全部使用男性的廣告圖像才能過關。無論從個人或職業層面,我都非常失望。希望這種情況能夠改變。

幾次信件來回後,LinkedIn 最終妥協,重新上線 Toptal 的廣告。LinkedIn 發言人 Fenot Tekle 告知 DailyDot 表示,當初否決這則廣告出自「標準審查過程中」的錯誤決策,但並未解釋為何當初只要求 Toptal 刪除使用女性形象的廣告。

這個事件在網路產業新聞社群網站 Hacker News 上引發大量迴響,多數留言者認為 Toptal 的廣告女主角「太迷人,不像真實的工程師」。有讀者在 Toptal 的文章底下留言「女主角盯著鏡頭的樣子,彷彿準備隨時跟某人做愛…這張照片暗示性太強,她應該穿上西裝外套。」

看到這些留言我實在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好像應該保持鎮定「這世界上各種人都有,不用太在意」,但又無法遏止自己產生「天哪,我是活在封建時代嗎」的疑問。

「迷人」與「工程師」是相斥的嗎?「盯著鏡頭準備做愛」又是所為何來?看到稍稍裸露肩膀的女子(我原本根本沒注意到她的穿扮)竟然可以感受到性誘惑,這是想像力過剩,還是想像力貧乏?都已經過了幾百萬年,原來 21 世紀仍有人渴望獵殺女巫。

Tasco Du Val 直言這根本是性別歧視;一位 Hacker News 留言者批評:

LinkedIn 看起來以蕩婦羞辱(Slut Shaming)為樂,以書呆子(nerd)的壓迫沾沾自喜,他們認為女工程師都不漂亮,邋遢才是工程師本色。

倘若這張圖像做為約會網站的廣告,一定不會有人大驚小怪,而更可能吸引大批人潮洶湧而來。一位讀者點出,看起來有魅力的女性照片通常是被放在「垃圾廣告」(約會網站廣告)裡,誘引男性點擊。這豈不是又一女性形象遭定型的例證。

3291eff4ea6f10629f799c93ca6左方為女演員 Amanda Schull,右方為 Toptal 工程師 Florencia Antara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Toptal 原先的廣告除了真正的職員--來自阿根廷的工程師 Florencia Antara 以外,還放了張女演員 Amanda Schull 的圖片,事件發生後,他們刪除後者圖片以及任何提及 Amanda Schull 的言論。對此 Taso Du Val 有些避重就輕 :「沒人在意這是不是從圖片素材庫取得的照片,重點是,她們能夠完美詮釋專業人士的形貌。」

有不少人質疑 Toptal 使用女性形象作廣告的意圖,但是,如果今天他們擺出的廣告是一名穿汗衫微笑的男工程師,還會出現這種聲浪嗎?會有人感受到性暗示嗎?會有人檢舉嗎?會引起軒然大波嗎?也許船過水無痕吧。廣告應該以男生以女生以產品還是以辦公室環境為主角、這是一個爛廣告還是好廣告、使用明星影像是否有誤導之嫌…凡此種種,從 LinkedIn 以「女性影像不宜」為由撤下廣告、甚至封鎖 Toptal 公司帳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不再是重點。

重點是,我們究竟如何看待科技圈的女性?

photo (1)Yahoo! CEO Marissa Mayer 接受 Vogue 採訪照片

Amanda Schull 或 Florencia Antara 有張姣好面容也善於妝扮自己,難道這樣的女子真的全然不可能存在於科技圈?我期盼看到這樣的世界:當這樣外表宛若明星般耀眼的人真的在科技圈的舞台上大放異彩,我們能夠摘除偏見,真心為她喝采;當 Yahoo! 執行長 Marissa Mayer 為《Vogue》擺出模特兒的姿態,我們能夠以欣賞的眼光讚賞其才貌雙全,而不是急著擺出衛道者的面孔,斥責她做為 CEO 不該這麼輕佻。

無論女人或男人,我們的面貌都是千變萬化。即使從事相同職業,每個人仍是獨一無二,不是所有工程師都像 Mark Zuckerberg 隨意,當然,也不是所有工程師都如 Marissa Mayer 華麗,我們對於人的看法,不該這麼狹隘。讓這個世界變得更開放、更美好,或許可以先嘗試破除刻板印象,釋放自己對人的想像與思惟。

2013日本數位出版趨勢分享

Posted: 02 Sep 2013 12:49 AM PDT

原文與投影片刊載於 Readmoo 部落格,作者為 Readmoo電子書店CEO 龐文真

7月去了趟東京,這已是連續第三年走訪書展。心得整理在投影片中,於一場45分鐘的課程中分享。本文是當時課程時的心內稿……。

1. 出版業的轉型

今年(2013)東京國際書展開場演講,由角川集團董事長角川歷彥擔綱,他以〈Changing Times, Changing Publishing 出版業的轉型〉為題,論及出版社在這改變時代應有不同作為。角川先生2011年出版《雲端時代》一書,在台北國際書展上就已談過,IT轉變、技術快速發展、知識獲取方式改變等。他的論點,對數位原住民來說,並無新意,但對老一輩的出版人來說,能有如此深入的理解,很先進。

他表示,關於出版,原先日本出版社對於出版,有絕對掌控權,但如今需做成EPUB3,由消費者決定自己要怎麼看;出版社若不會做EPUB,還要交由外人製作……,Amazon Kindle正式在日本開賣、樂天Kobo開站、獨立作家冒出來……2012年的日本出版產業變化大,整個典範產生移轉。

出版社應了解,數位內容並不是僅止於電子書(但起碼是),更應想該如何從90%的螢幕上獲得消費者的青睞。亞馬遜進入日本15年,去年Kindle開賣後,更擴展到其他數位商品的販售,不僅做B to C的生意,更影響B to B、Online to Offline 。新時代的出版人,需開始重視商品流動(logistics)的佈局與服務。

數位內容可以跨界和遊戲開發者合作,綜合型書店(hybrid bookstore)提供O to O的服務……他呼籲所有出版社共同迎應世代交替,更新業界的經營規則,整個產業必須有破壞性的創新作為。出版人必須創造出一個「把『人』、『物/商品』、『金錢』、『資訊』整合匯集的平台」這個平台是什麼呢,是全國各地的書店嗎?(還是新通路?)

最後他邀請講談社社⻑野間省伸、紀伊國書店社⻑高井昌史一同上台,宣布三家將聯手,進攻「圖書館的電子書市場」,預定於2014年7月推出圖書館電子書服務系統。

2. 集英社的分享

集英社數位事業課副課⻑岡本正史,分享利用日本Voyager BinB技術(Readmoo上也是利用此技術),提供免費試讀十本漫畫的行銷效益。集英社分別在今年4月和5月做了免費閱讀十本的活動,共集合了40萬讀者,試讀394萬冊,且帶動電子漫畫銷售成長6倍。(詳細數字,請看投影片)

岡本表示,勾起讀者興趣、迷上故事是需要「醖釀」的,前十卷完整免費試讀是醞釀買氣的酵母。讀者入迷,想看的心情就會發酵,就會購買,追讀之後的續集。

3. 電子出版最前線

「緊急企劃推出的電子出版最前線以及未來」演講,由Impress Holdings的Director北川雅洋主持開場,他說日本以feature phone看手機漫畫行之有年,新型態的電子書消費,算剛開始。美、日二國在數位內容消費以數字相比,美國是日本的7.5倍;以Kindle上架的電子書量相比,美國是日本的15.95倍。美國最近3個月的電子書上架數量就已經超過日本總體上架數。(啊啊啊,台灣呢?可能是日本的十分之一吧?或還不到!)

北川說,觀察美國的趨勢,日本應該思考並執行「數位優先」(digital first)的出版流程,他舉出儘管還在實驗階段,卻已推出的角川 Mini Book、Impress的Quick Book為例子。

日本亞馬遜Kindle內容事業部部長友田雄介則分享2012年10月25日日Kindle開賣後,電子漫畫已超越紙本漫畫銷售50%的數據。為增加電子書的能見(Discoverability),Kindle Store上每日有特別促銷活動。Kindle Store開站後,8個月內日文書增加7萬冊(心內吶喊,為什麼可以增加這麼快啊?怎麼做到的?),其中文字書佔4.3萬,漫畫2.7萬。免費書籍仍維持一致,1萬。(為什麼美國的單位是10萬,日本的單位是萬,台灣的單位連千或百都不成立呢?)

雖然Kindle電子書販售不錯,但消費者有兩大不滿:1) 不知道自己喜歡的書何時會有電子版本?2) 熱門新書、話題書都沒有!(啊,這不也是台灣的問題嗎?)友田先生提出紙本書、電子書同步上市銷售為解決方案,並以美國六大出版社在2012年時紙電同步率就已達96~93%為例來說服出版社。另外,加上真實案例數據顯示,他分析,紙電同步時,電子書銷售較高,可以比晚3個月才出電子書的銷售高3.3倍。

出版社PHP研究所,數位事業推廣部總監太田智一則分享了新時代出版人應落實digital first,出版社掌握企劃力,與強調書籍資料(metadata)⼀貫性、重要性。 為提高電子書時代的工作效率,PHP研究所把「版權處理、開發、製作、收稿、 管理、行銷」歸納在同⼀部門工作流程中,強調數位時代的編輯,需俱全有三大能力:開發、技術、設計。

最後,是《Gene Mapper》(Readmoo上也有販售)一書作者藤井太洋先生的分享。他是日本第一位在Kindle Store上自助出版的作家,特別請他來分享如何推廣販售電子書。《Gene Mapper》原本就是為了智慧型手機而寫的作品(長度),靠一己之力,運用大量利Social Network Service (SNS)、listing ads、blog、Google等工具來行銷。同時也推出中文版,到台灣和中國販售。他共獨立自行銷售了 9300本,最後得到出版社青睞,幫忙改稿推出紙本書。

綜和四位講者的分享,數位出版的未來就是四件事情:EPUB3,Digital First 或EP同步,SNS行銷和獨立出版。出版社即使小到只有一個人(等於自助作家),若不會自己製作EPUB,也要對EPUB3有概念。作品最好先推數位,不然至少也要紙本和數位版本一起上市銷售,同時要大量運用SNS來行銷。

4. 日韓出版

今年東京書展的特展國是韓國,所以還去聽了場日韓出版講座,由於現場沒有翻譯,講者也沒有投影片,所以就看得懂的漢字資料與大家分享。韓國之前喊出2015教科書要全面數位化,不論民間及圖書館,都在努力中。韓國的電子書閱讀,專用機器占20%、智慧型手機占80% 。數位時代變遷快速,這是對市場參與者(所有出版者、平台商……)最大的挑戰。

日本分享者則提到新興電子書店,需用信用卡買電子書,很麻煩。這點倒和台灣現況一樣。在Readmoo電子書店上買書,若不使用Paypal這類境外第三方支付方式,消費者想買電子書時,需要在手機上key入23-24個數字(16碼卡號,3-4碼認證,4碼有效年月),還可能要碰到跳出信用卡銀行3D認證頁面,又要填一組帳密,若忘記或跳出原先購買頁面,就根本不想回去買電子書。

日韓出版座談會,最後談到一個問題:喜歡閱讀紙本書的人,會自動轉為電子書閱讀者嗎?在數位時代,眼球在平板上更忙碌,更需要積極培養、擴大讀者消費群。與談人提及也許蔦屋概念書店會是個解答?利用嶄新經營方式與設計服務,在數位時代中走出自己的生存之道,提供一個紙電共存的「書籍遊樂園」?

5. 實體書店轉型

今年東京書展非電子書部分,許多小演講都是實體書店轉型的分享,如何建立有特色的書店,社區書店如何成功……等。一直聽到蔦屋書店,就上網搜尋,找到在代官山有一家概念店T-Site,利用書展最後一天去看看。

蔦屋的本業是DVD出租店,收掉散在全日本的出租店面,開始經營類似Netflix的線上服務,並建立新型態概念書店。在T-Site的「電影館」區,有媲美視聽圖書館的收藏架勢,可借出,也可現借現看(另設小型電影院)、可買新的DVD,標榜「沒有找不到的電影」。

二樓有間「Anjin 安靜」餐飲區塊,利用 iPad點餐,也讓客人盡情使用 iPad 瀏覽其他服務(看到iPad堆疊在櫃檯,和散落在桌間,實在有點兒驚奇)。類似歐式圖書館裝潢,舒適的咖啡色皮椅,周遭牆壁上滿眼盡是成套的絕版雜誌(從創刊號開始)或書籍,只要消費餐飲,均可自由取閱。

人群最擁擠的區塊,是食譜食材區,當然,擁有一整面鋼筆牆的文具區,人氣也很旺。另外,還有旅行社,並安排旅遊書推薦達人特別策展和提供旅遊諮詢服務。自動check out設備、寵物醫院和寵物散步遊玩園、相機博物館、電動腳踏車出租、玩具店……搜羅特有商品的黑色精品級FamilyMart,以及座上有雜誌和插頭Starbuck……店內不能照像,投影片上的照片都是網站上的……我在裡面淪陷大半天後的感想是:閱讀和美好生活不可分。對應角川先生第一天提的,這兒真的就是一個「把『人』、『物/商品』、『金錢』、『資訊』整合匯集」大平台」。

後來去老書區的神保町,到三省堂紙本書店看看這家老字號書店如何與電子書店Booklive結合。司馬遼太郎的電子書策展區,就在一進書店門口的醒目區塊,策展平台上並不堆上很多很多紙本書,反而是相關的書籤、稿紙、筆記本………等文具用品多,引導指示如何購買全八卷的電子書。

目前三省堂內已實際運作的是:買某本電子書的卡片,付費後打開就可拿到序號,填入Booklive帳號內。在書展會場上,BookLive攤位展示的則是,掃描書封就可試讀或購買;掃描某個景點,也可試讀或購買該相關景點的旅遊書。同時還表示以後三省堂可以提供絕版書Print on Demand的再印製服務。

我想,這應該也可以對應到「把『人』、『物/商品』、『金錢』、『資訊』整合匯集到大平台」的具體實現吧?甚至Online到Offline,Offline到Online,虛擬和實體之間,實體和虛擬之間不斷互相串連整合,為整個出版產業做了示範性的破壞式創新。

6. 其他……

瑣碎來談一些小事情。我想日本電子書雖然沒有美國量大,但比起台灣算很不錯了,而分眾市場的行銷手法也逐漸開展。

比方說Toshiba的BookPlace電子書店。推估應是年輕小朋友沒有信用卡,於是和便利商店LAWSON合作限定版的eBOOKCARD。針對青少年正在迷的書(進擊的巨人),推出可蒐藏的卡片,看來真是吸引人。

會場也有Honto電子書店和Nintendo 3DS合作要推的兒童電子書展示,預計今年秋季上市。也有針對女性讀者而有BookGate Cafe 閱讀APP,以女性讀物portal概念,集結所有女性愛讀的類型在一起。

樂天Kobo是去年東京書展的大事,今年會場Kobo攤位販售的電子書閱讀器,可愛Hello Kitty版很吸睛。問日本友人,Kobo在日本過去一年成績如何?友人回答,剛開始使用上的問題不少,雖沒有變成日本最大,但去年與樂天的結合,倒還真的讓出版社加速往電子書靠攏。

這裡也分享一下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的日本樂天資料,去年7月剛推出時,不論是電話和來信尋求協助改善的數字很高,總和超過2.5萬,不過到今年6月已經降低到5,000件以下。推出免費閱讀App後,使用者快速增加,過去6個月內成長2倍;電子書販售金額,2013年開始以每個月增加20%的速度往上攀升。

同樣的,樂天也分享電子書若延後3個月才發,對比紙電同時發售的變化。他們認為紙電同步,紙本和電子書的銷售都有增加,紙本增加9.1%,電子書增加80.9%。樂天表示,和日本亞馬遜Kindle相比,樂天和Kobo的整合度較慢,今年4月樂天的紙書和電子書才做了有效整合。和日本其他電子書店相比,Kobo希望能和其他實體書店也有合作,增強紙本販售,促成消費者對Kobo這品牌和電子書的認知。

無論如何,刺激閱讀,是出版產業的功課(我更喜歡用閱讀產業,不分紙或電)。關於刺激閱讀,集英社超厲害,找來流行團體AKB48,一人推一書,於是書店裡、車廂廣告,到處都可見,超搶眼,就是提醒大家多閱讀、開卷有益。

最後以會場韓國館看到的一面旗子,結束今天的演講:Books opening the heart, Doors opening the future。閱讀才有future,我們做閱讀的,不怕沒有未來。

新技能時代來臨,未來15種職業將由女性主宰!

Posted: 01 Sep 2013 09:46 PM PDT

本文出處為 TEDxTaipei 〈 新技能時代來臨,未來15種職業將由女性主宰!〉。Inside 獲 TEDxTaipei 授權轉載。

過去,我們或許會認為男人才是主宰世界的角色;但現在,有許多重量級的領域,正顯示女人正掌控一切。

Sheryl Sandberg 是 Facebook 的營運長,她每年為臉書增加約 600 億新台幣的營收;戰地記者 Janine di Giovanni 因關注世界各地的人權、性別、種族議題而遊走世界;德州議員 Wendy Davis 在2013年6月在參議院上佔據發言台連續講話 13 小時,中間沒有停頓、沒有吃飯、甚至沒有上廁所,她主張婦女擁有身體自主權,她成功成功阻擋由共和黨主導的反墮胎法案。

這些例子都顯示出,女人與男人除了身體結構上的不同,其他都是平等的,她們的勇敢、有能力、有行動力與男人沒有區別。

未來十年的 15 種職業領域,有13種會被女性主宰

2010 年,美國研究統計,女性首度成為美國勞動力的多數人口,而且她們開始在許多職業中佔重要地位,像是醫生、律師、銀行家、會計師等等,現今更有超過半數的經理人為女性,因此,我們可大膽預估,未來十年的 15 種職業領域中,有 13 種會被女性主宰,故可推斷全球經濟市場女性領導者將崛起,性別平等權正在抬頭,沒有「男性」比較優秀、果斷、有決策性、成功….等刻板印象的存在!

更有趣的是,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權利,正在迅速的移轉, Hanna Rosin :「女性在全球經濟場域中,表現已逐漸比男性突出。」而這些經濟上的改變,正迅速的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例如浪漫喜劇的愛情故事、婚姻形式、男女交往的開放,以及對超級英雄的新詮釋…..等,這些都已全然不同。

在台灣,男人的形象多為強壯有力、擁有權利、聰明,女人的形象則為柔軟、柔情、帶點傻氣的可愛;在美國,男子形象多為剛硬、粗獷、掌控大權;女子形象則是金髮、胸大、長髮,從此可看出不論是東、西方世界,對男女都有既定價值,慶幸的是,在時代加速進步的時刻這種傳統的刻板印象正持續改變。

Hanna-Rosin-1

父系社會結構正在瓦解

早期社會,東方都有重男輕女的習慣,事實上,西方社會也是。但近期有研究指出,美國人工生育診所,有四分之三的夫妻要求生育女孩而非男孩!而令人驚訝的不只這樣,在你難以想像的父權社會中如:南韓、印度、和中國等國,他們嚴格的父系家族長制社會,正在鬆動,而且這些家庭不再對長子有著強烈偏愛!

Hanna-Rosin-2

如果你去思考男性、女性這件事情,你將會發現冰島的選舉中出現女性總理、韓國出現了女總統……..等等,二十萬年來男性當道的時期,似乎開始走向盡頭。

女性崛起,經濟體系的改變

關心男女性別權力議題的 Hanna Rosin 並沒有要打擊男性的意思,事實上,他認為這項「轉機」是男、女都該正視的時刻,因為經濟體的改變,男性將被打擊、女性將會崛起,新的文化經濟體正在建構。

Hanna-Rosin-3

我們過去擁有的是工業經濟體,主要以製造出產品;而現在則是以服務業為主要經濟,是資訊及創意的時代。這兩個是截然不同的時代,現在女性所取得的新技能面比男性還擅長。

Hanna Rosin 認為,現在的經濟型態所需要的共有五點:

1.多方的智慧。
2.穩定與聚焦的能力。
3.開放的溝通,能夠傾聽人們說話。
4.比從前更變動不居的環境中工作。

到目前為止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活在「玻璃天花板」(通常指女性工作中所遭遇時所遇的一種無形的障礙,使人不能到達較高階層)底下的經濟領域。

打破隔閡,開創新的溝通橋梁

這是將男性與女性置於彼此敵對的狀態,因為某種程度是男性搞出「玻璃天花板」,而女人總是在那片玻璃天花板之下。女人雖具備許多技能和經驗,但早期要打破這片玻璃是困難的。

而現在,我們能夠做的事情是,打破這片玻璃!男性與女性一起建立溝通橋樑,沒有詭計、沒有刻板印象、沒有區別度,但要使這座橋通暢的前提是,每個人都必須找到自己的天賦才能,公平競爭,學習在新的經濟體系下生存,首先,你得跨出第一步:放手去做!

Hugo Barra 留下的臨時空缺與 Android 團隊新樣貌

Posted: 01 Sep 2013 08:10 PM PDT

201309011336409c364

而在此之前,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 調往 Google 內部的其它專案。對於外界來說,Andy Rubin 和 Hugo Barra 就是 Android,尤其是 Hugo Barra,我們經常可以在關於 Android 的活動上看到他登台講解宣傳。Rubin,Barra 和工程副總裁 Hiroshi Lockheimer 曾被視為 Android 產品決策的三頭馬車。

目前,Android 是由 Sundar Pichai 所領導,這位才華橫溢的高層同時還負責 Chrome 和 Google App 部門。Google 稱,Hugo Barra 是 Android 領導團隊中重要的一員,Android 也被 Google 寄予厚望,定位於成為無所不在、承載著 Google 服務的管道,那麼在 Hugo Barra 和 Andy Rubin 相繼離開的情況下,Android 部門又該何去何從?

The Verge 採訪了 Google 的一些員工,以了解 Android 目前的領導團隊和發展要務。雖然目前還不清楚 Google 要如何填補 Hugo Barra 留下的空缺,但是經過採訪,我們大體會知道 Android 團隊會有何種損失,今後的繼任者會如何帶領 Android 前進。

Hugo Barra 是個怎樣的人

Android 部門曾經與 Google 其他部門格格不入,有員工認為 Android 部門的排外文化要歸咎於 Andy Rubin,雖然他有著遠見和領導力,但對外面的世界沒什麼興趣,與其他部門的合作也僅限於技術上的,也就是程式、文件的交流與協作。

Hugo Barra 在 Android 團隊中是一個聰明機智且有著非凡設計天分的經理。此外,現場展示產品和演講也是他的長處。這個巴西人曾在 Nuance Communications 任職,從事了 5 年的行動語音搜尋和通訊工作。隨後於 2008 年加入 Google,兩年後接任 Android 產品管理工作。

huge-barra-theverge-1_560
Hugo Barra

相較於 Andy Rubin,Hugo Barra 是 Android 部門為數不多的友好面孔。他可以跟 Android 部門以外的人談笑風生,而且還掌握著企業技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演講。來自其他部門的一位員工說:

「如果你想找一個人來一次精彩的展示,特別是關於 Android 方面的展示,那麼 Hugo Barra 就是你第一個應該想到的,因為你肯定無法說服 Andy Rubin 去做那些事情。」

對於產品,Barra 也有自己很深刻的見解。一位同事說,在 Android 團隊裡,人們經常把「Hugo Barra 不會喜歡那種的」和「這根本行不通,因為 Hugo Barra 會很有意見」掛在嘴邊。

當然,在人才濟濟的 Google,Hugo Barra 肯定不會是唯一的人才,對有著深厚人才儲備的 Google 來講,一些聰明優秀的員工已經做好了填補空缺的准備了。

Google 深厚的板凳席

Sundar Pichai 也經常活躍在 Google 的發表會上,在 Hugo Barra 離開後,Google 希望其他團隊領導成員能繼續推動 Android 前進,而 Sunder Pichai 無疑是關鍵人物。他正在把 Google 的其他服務於 Android 整合在一起。跟 Hugo Barra 很像,Sunder Pichai 口碑也很好,他正帶領著 Android 走向開放——相較於 Andy Rubin 時期而言。

Sunder Pichai 負責了 Google 的 Android、Chrome 和 App 部門,這都是 Google 旗下非常重要的部門,人們很好奇他是否能專注於 Android 部門呢?事實證明,自今年 3 月接手 Android 部門以來,他都深入參與了 Android 的每一個重大決策。

sundar-pichai-theverge-1_560
Sunder Pichai

Android 的工程副總裁 Hiroshi Lockheimer 沒有 Andy Rubin 和 Hugo Barra 那樣的曝光度,但重要性不在他們之下,Andy Rubin 和 Hugo Barra 在離職信中都提到了他的名字。在 Sunder Pichai 掌管 Android 之後,Hiroshi Lockheimer 顯得更重要了,常常在公司每週的內部問答作為代表回答 Android 方面的問題。

Matias Duarte 是 Android 的設計總監,也曾在 Palm 的 WebOS 中參與設計工作。他從 Android 4.0 開始著重加強系統的設計。Matias Duarte 聯合其他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新的設計語言,在公司廣泛流傳。因此,他也被認為是 Android 設計方面復興的功臣,一位 Google 員工說:

「過去 Android 沒有什麼設計規則或是設計風格作為指引,但是 Matias Duarte 來了之後,我們在設計方面有快速進展。」

matias-duarte-crowd-theverge-1_560
Matias Duarte

Dave Burke 是 Android 部門的工程主管,對於 Android 面臨的的問題有深刻體會,被認為是團隊「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從事的也是 Android 核心所在的平台工程。去年的開發者大會 Google I/O 上,他介紹了讓 Android 系統的動畫達到 60 FPS 的「黃油計劃」。在工程方面,Dave Burke 是 Google 需要提拔的不二人選。

此外,Google Now 負責人 Johanna Wright,侍衛內容副總裁和 Google Play 負責人 Jamie Rosenberg,還有 Google+ 負責人、Google 資深工程副總 Vic Gundotra 也有能力和機會被調往 Android 部門。(編按:事實上 Vic Gundotra 幾乎是所有 Google 大型發表會第一個上台並貫串全場的人物。)

可以說,Google 就像一支擁有絕佳板凳深度的球隊。

挑戰依舊

話雖如此,上文列出的 Android 團隊的領導者們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小,雖然目前 Android 的在智慧型手機的市佔率已經達到 79.5 %,但生態系統碎片化、分裂化的問題依舊。Android 也較難吸引到付費使用者。

另外,可穿戴式裝置蓄勢待發,怎麼把 Android 推向並配合智慧型手錶等裝置是個問題,而智慧型電視的狀況也一樣。因此,這些產品需要一個像 Hugo Barra 一樣往上能引導開發工作,向下能對大眾推廣解釋的產品主管經理,而現在,這樣一個被團隊信任而又台風甚佳的人物已經投靠小米了。

Android 新一代領導者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諸如生態系統碎片化的老問題,當下開發者也對難以吸引 Android 使用者在 Google Play 上付費感到沮喪。較新的挑戰包括將 Android 推向新種類的裝置,例如可穿戴式裝置和電視相關配件。那些產品需要一個專門的經理,一個既能引導它們的開發工作、又能向大眾解釋產品的經理。過去 Google 有這麼一位合適人選——Hugo Barra。而現在,Google 需要為 Android 品牌尋找一名既有團隊信任又富舞台魅力的新大使。

對於這幾年的手機產業來說,Android 系統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這半年間,Andy Rubin 從事秘密專案,Hugo Barra 奔向中國的小米。Google 有最聰明的人才開發新一代 Android 系統,而突然之間,Hugo Barra 三年來將第一次不會參與其中。Sunder Pichai 致力於將 Android 王國與公司的其他服務整合,而他最大的挑戰在於,確保其他領導團隊成員能夠完成 Android 的願景。他現在所做的決策會改變 Android 乃至 Google 未來幾年的樣貌。

Warby Parker:5、6 年後電商概念將過時(下)

Posted: 01 Sep 2013 07:49 PM PDT

S01

Warby Parker:5、6 年後電商概念將過時(上),此為下篇:

價格剛剛好

除了時尚的產品,簡約的網站設計,Warby Parker 還有另一個殺手鐧:價格。它絕大多數眼鏡都只賣 95 美元;連鈦製鏡架也只需 145 美元,這些價格還包含了運費。如果你對這個價格沒有概念,那可以告訴你,美國國家視力保護計劃協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Vision Care Plans )將眼鏡的平均價格定在 263 美元這個價位上。

「作為顧客,我們太習慣被商家宰了:我們不知道 300 美元的眼鏡和 400 美元的到底差在了哪裡。」喬治城大學 McDonough 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 Simon Blanchard 說道。

Warby Parker 另一個優勢就是價格統一。Blanchard 意識到 Swatch 手錶也用類似的策略獲得了成功:「當你所有的商品價格都一樣時,人們就會開始關注其他方面。就像Warby Parker 的顧客,都更注重眼鏡的款式,眼鏡是否符合自己的風格。」

至於為什麼將售價定為 95 美元,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華頓商學院教授 Jagmohan Raju 回憶道,當創辦人帶著自己的想法來找他時,是打算將售價定到 45 美元。「總的來說,我還是挺喜歡這個想法的…但是檢查他們的分析報告後,我告訴他們將售價定為45 美元是行不通的。他們將沒有錢進行品牌推廣和建設,你自己也賺不到錢,你的投資人也賺不到錢。」

而且,將價格定太低,顧客也會懷疑產品的品質。Raju 說道:「顧客會給 Warby Parker 貼上後者不想要的標籤。很多公司都賣便宜的眼鏡,任何人都能從網路上花 99 美元買兩副眼鏡。但顧客會有種'眼鏡的質量並不是很好'的感覺。”

他們的目標是創造一個新的價格區間,使他們的價格在有競爭力的同時還不至於太廉價。華頓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 David Bell,擔任公司定價模式​​和需求分析方面的顧問,他解釋了將價格定到 100 美元以下的大眾心理學原因:「當你將價格定到 3 位數時,顧客心理會有點猶豫。雖然定價 99 美元會讓你得到 4 美元的額外利潤,但聽起來​​不像是優等品。而 93 美元又像是沃爾瑪的標價:過於精確了。」

更具責任感

標價​​一定要準確,還有另一個原因:每一個 Warby Parker 售出的眼鏡,都是給那些需要的人。(據該公司稱,世界上幾乎有十億人——即全球人口的 15%——缺乏眼鏡)。因使用再生材料製造登山帆布鞋而聞名的造鞋商 TOMS,可能就是最先使用「買一捐一」(送給需要鞋子的人)策略的著名公司。

這種捐助方法逐漸被顧客接受。據 Nielsen 去年的一項研究,全球有 46% 的顧客願意為商品付額外的錢,以資助公司回饋社會。Nielsen 稱,40 歲以下的顧客大約占了 60%,他們在做購買決策時會請教社群媒體,同時他們還關注環境,教育和飢餓等社會問題。

S02

這種「買一捐一」的方法並不只是口頭上的企業社會責任(CSR)。Bell 說:「這些 20 多歲 30 歲出頭的創辦人,是新一代管理者,他們更具全球意識。這是關係到世世代代的問題,並不只是普通的企業社會責任——並不是你為了賺錢,就可以先污染環境,最後再捐點錢就能解決的。他們正在嘗試著改變整個行業。」

著眼於發展

據市場調查公司 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的一份報告稱,全球眼鏡市場的規模有望在 2015 年達到 956.6 億美元。Warby Parker 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公司,卻有很強的發展勢頭。該公司現在有 175 位員工,它並未公開財務細節,但 Blumenthal 提到,自從公司成立後,「每年都有好幾倍的成長率」。

S04

在過去的兩年裡,Warby Parker 已經和一些精品店合作,在洛杉磯、納許維爾和舊金山等城市開了「店中店」。由於這些店面的火紅,它又在紐約格林街 121 號開了自己的旗艦店。「我們選擇蘇活這個地方是因為它有藝術和文學歷史,」Blumenthal 說,「那些享譽全國的作家過去經常吃喝的地方,就離我們店鋪不遠,這裡還有很多紐約本地人和遊客,而且我們的辦公室離這裡也很近。」

店鋪設計的靈感來自古典圖書館,2500 平方英尺的空間擺滿了書,店內是老式學院風格的旋轉樓梯。店內驗光師以 50 美元的價格,為顧客進行眼科檢查。顧客可以在查詢板上看到自己的預約時間,這個查詢板被設計的就像是中央車站的始發火車查詢牌一樣。他們還計劃接下來在波士頓也開一間店鋪。

華頓商學院的 Lodish 稱這些店可以吸引更多新顧客。他指出:「很多人很反感上網買眼鏡,他們想確定眼鏡戴起來是否真的好看,尺寸是否合適。這種實體店面可能會給 Warby Parker 帶來更多客戶。問題是獲得這些客戶所花的成本是否值得。」

他說他對 Warby Parker 擴張計劃有信心:「如果他們推出新的姊妹品牌,我很樂意去嘗試…因為你喜歡 Warby Parker 的風格,從而對其姊妹品牌也很容易產生好感。」就像該公司的創辦人之一 Jeff Raider 最近創立了刮鬍刀電商網站 Harry's 一樣。

Blumenthal 表示他能接受這樣的想法——只是時機還未到。「Warby Parker 是一個因為許多不同的原因而使很多人產生共鳴的品牌,但我們還沒有花很多時間去想下一個產品。我們才剛剛出發。」

SOURCE: businessinsider.com

Warby Parker:5、6 年後電商概念將過時(上)

Posted: 01 Sep 2013 07:48 PM PDT

02a

在 Neil Blumenthal 創立 Warby Parker 不久之後,這個眼鏡電子商務新創公司就因為 95 美元的複古眼鏡架而出名了。顧客發信詢問,能否親自到 Warby Parker 的費城總部「拜訪」,並自己挑選眼鏡。而問題是:Warby Parker——只是 Blumenthal 和其他三個華頓商學院的同學 Andrew Hunt、Jeffrey Raider 和 David Gilboa 的創意雛形——甚至還沒有展示的空間。所以他們就臨時準備了一個。

「我們說:『好啊,你可以來我們的…公寓,』然後我們將眼鏡鋪滿了餐桌。」Blumenthal 說道。

2010 年,當這些即將成為我們客戶的人們,參觀我們的臨時店面時,「發生了一些特別的事情,」據Blumenthal 回憶說,「顧客看到我們坐在沙發上,用筆記型電腦回應網路訂單,和客戶通電話。這些顧客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我們這群品牌背後的人。」他繼續說道:「我們意識到我們可以從顧客身上學到很多——他們喜歡什麼、想要什麼。這些人將成為我們的擁護者。」

今天,Warby Parker 已經成為大家喜愛的品牌,並保持著高速增長狀態。時髦的眼鏡,加上其以客戶為中心的策略,還有具有社群意識的商業模式,已經為公司贏得了大量客戶,並吸引了不少頂尖的投資者。在二月份,Warby Parker 已經融資4150萬美元,投資者有 Millard Drexler、the J. Crew 的董事長和 American Express。而上個月,Warby Parker 又將線下體驗店開到了紐約蘇活區附近,就在 Apple Store 的對面,緊挨著 Ralph Lauren。

這個實體店於 4 月中旬開業。在開業三個星期中,有超過 4000 人進入店鋪體驗。在周六甚至還會有人在門口排隊。Blumenthal 表示,該店鋪代表著「未知領域」,並不只是對於 Warby Parker 而言,而是整個未來的零售業。「這是電商的線下集中地,消費者還能親自體驗產品,」他說,「 未來5到6年後,電商概念將過時。」

緣起

在聯合創辦 Warby Parker 前,Blumenthal 曾在為發展中國家普及眼鏡的非營利組織 Vision Spring 工作,這一工作不僅使他對眼鏡市場的寡頭壟斷有了了解,也讓他明白一副眼鏡對近視患者的重要性。他說:「它幫我意識到了簡單的一副眼鏡就能改變某個人的生活。」密西根大學進行的調查表明,VisionSpring 眼鏡的使用者數提升了 35%,每月營收上升了 20%,Blumenthal 指出,「在國際化發展項目中,這簡直就是奇蹟。」

這份工作還讓他看到了眼鏡市場中不正常的一面。「眼鏡成本價和售價的差距相當大。」Blumenthal 說。

02b

時機成熟:產業的新勢力

背景補充:Luxottica公司,壟斷著整個眼鏡產業。在 2012 年時,這家總部設在義大利米蘭的公司,就有了超過 7000 個零售店面,在北美擁有 LensCrafters、Pearle Vision 和 Sunglass Hut 等大型眼鏡連鎖店。同時在亞洲和歐洲等地都自己零售店鋪。截止 2012 年 12 月,Luxottica旗 下共有 36 個品牌(12 個自有品牌和 24 個授權品牌),其中包括Versace、Prada、Burberry、DKNY、Chanel 和 Ralph Lauren 等知名品牌。

02c

這個產業需要突破,但由於 Luxottica 過於強大,華頓商學院 Jay H. Baker 零售中心的主管 Barbara Kahn 說,「去和一個如此強大的敵人對抗,將需要難以置信的創造力和才華。」,在提到 Warby Parker 團隊時,她說:「他們具備這樣的創造力和才華,在挖掘時尚文化的過程中,他們還有點石成金的能力。他們有故事,一個真正的故事。」

從Warby Parker 的起源就能看出這個公司不同凡響。據其官方主頁上所寫的,該公司最初的構想是「具有反叛精神,和四個好朋友合作…對抗當下那些高定價、低品味的眼鏡公司…繞過傳統銷售渠道,直接通過網站與客戶打交道,Warby Parker 有能力提供高品質、時尚、且低價的眼鏡。」

Warby Parker 的眼鏡材料是二醋塑料級醋酸纖維素,來自一家義大利家族企業。鏡框在中國裝配,像很多競爭對手一樣,也是在生產線上精心製作。由於少了中間商,價格能壓的更低。

Warby Parker 主要是在網路銷售,這就意味著,其易用性和個性化是其網站主要策略。網站上的女模特看起來像是時髦的學生或者雜誌編輯,而男模特看起來像是建築師或者爵士音樂家。Warby Parker 的顧客還能上傳自己的照片,「試戴」喜歡的眼鏡。同時,Warby Parker 允許顧客在網上挑選最喜歡的 5 副眼鏡,並從免費寄上門的這 5 副眼鏡中挑選其中的一副或幾副,把不要的寄回 Warby Parker。

「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挑選眼鏡,」Kahn 說道,「當你走進眼鏡店,上千種眼鏡擺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哪種適合你。售貨員『幫助』你將挑選範圍縮小到 5 副眼鏡。你將如何進行選擇?Warby Parker 想出了這個方法:讓你將這5 副眼鏡試戴五天,你可以戴上眼鏡照照鏡子,或者給你的朋友看看,甚至是上傳到Facebook 上,以此獲得人們的建議。」

Temin 和他的朋友們公司的 CEO Davia Temin 指出,在家試戴將能讓顧客對品牌更忠誠。他說:「這個計劃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們並沒有說:『你相信我,然後我再相信你』,而表達出了另一個想法:『我相信你,而你,也可以相信我。』」

「書呆子式的吸引力」

他們有自己的風格。他們有很多種類的眼鏡,但都有相同的特性:簡單的鏡框加上稍寬的邊撐,再加上柔和的顏色:灰色、透明、藍色、酒紅色。這些眼鏡的名字都是偏學院風的、像是鄉村俱樂部的名字,像 Chandler、Winston 和 Beckett。(連 Warby Parker 這個名字都是 Jack Kerouac(美國垮世代代表人物,《在路上》一書作者)未公開出版的小說中兩個角色名的組合。)他們還用比較幽默的方式描述自己的商品。舉個例子,Linwood 這款鏡框的描述就是:「簡約,而並不簡單。看這時尚而又圓潤的造型(還有無法掩飾的帥氣外表),絕對是湖邊閱讀、參加會議的明智選擇。 」

「他們既時尚,又酷,」華頓商學院的教授 Leonard Lodish 說,「Warby Parker 的創始人們做了他們需要做的,他們已經在那些在需要眼鏡的人群中有了知名度。」

Bentley University 的講師、諮詢公司 Retail Concepts 的董事長 Mike Tesler 說,他們有「書呆子式的吸引力」,他們將學術、矽谷氣質、紐約都市風格集於一身。他們就像是電影裡總能抱得美人歸的那種書呆子。

Warby Parker:5、6 年後電商概念將過時(下)

Pressy:親愛的,我把耳機塞變成一個全能按鈕

Posted: 01 Sep 2013 07:10 PM PDT

p01

本文轉自〈超級按鍵Pressy 可以充當手機的任意鍵

Pressy 是一顆適用於 Android 裝置的外接按鍵,將它插到設備的耳機插孔,此物就可以充當任意鍵了。這顆「神器」在 Kickstarter 上線僅一天就搞定了 4 萬美元的資金,到目前為止已經拿下 10 萬美元,而距離籌募期限還有 45 天。

現在大部分的 Andr​​oid 裝置都不帶實體按鍵(除了電源和音量)。而 Pressy 的思路非常簡單:利用耳機插孔做一個直觀的快捷鍵。

KPressy 能夠一鍵完成的功能

舉個例子:你可以拿它來一鍵打開相機、一鍵錄音,開閃光或者是絕大部分你想要的操作。據專案發起人表示:Pressy 還支持組合快捷功能,比如雙擊和長按都可以設定到其他的啟動項。

P02

Pressy 在首次接入時,Android 手機上會安裝一個 app,爾後 app 會監測耳機插孔的觸發事件(按鍵)。使用者可以在 app 上設置想對應到的快捷方式。另外,很不錯的一點是使用者安裝完 Pressy app 以後,再接入普通的耳機線——也可以用麥克鍵達到一部分的快捷啟動了,這點確實挺方便的。
Pressy 的影片示範:

最後在耗能上,Pressy 平時是一個監控耳機插孔觸發事件(按鍵按下)的後台程式。專案發起人表示因為沒有觸發時,程式幾乎沒有什麼負載,所以對續航影響不大。

Pressy 現在募集到的資金卻已經是最初目標的 2.5 倍。此物單價是 17 美元,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前往專案頁面一探。

Via: theverge

看Paul Graham是如何推薦Airbnb給其他創投的

Posted: 01 Sep 2013 07:11 AM PDT

airbnb-cereal

本文翻譯自Y Combinator的共同創辦人Paul Graham的個人網站

矽谷頂尖創投Union Square的共同創辦人Fred Wilson發表一篇關於錯過投資線上短期租屋平台Airbnb的部落文。Paul Graham有感而發,次日在Fred Wilson和Airbnb創辦人的許可下,公開他們之間關於投資Airbnb的往來郵件,這是一段只有創業者和投資人才能知曉的對話。

從中我們能看出,當YC育成的公司處於創業早期,前景不明朗的時候,Paul Graham是如何極力向VC推銷新創公司的。我們也能看到,創投公司是如何權衡利弊、做出決定的。這也許能給正在推銷自己、尋求投資的創辦人們一些啟示。為了提醒自己,避免再錯過有潛力的創業者,Fred Wilson把Airbnb創辦人售賣過的麥片盒放在了Union Square會議室的書櫃上。

(編按:在創立初期為了籌募資金創辦人的妙點子:「趁著美國總統大選推出歐巴馬和麥肯兩款早餐麥片,各做了500個,盒子上面都附有編號,每個各賣 40塊美金,歐巴馬的一掃而空,這筆資金讓Airbnb活了下來,而麥肯的賣得不怎麼好,他們最後是靠著吃這些剩下來的麥片省錢,您可以參考本篇文章:旅行是為了與當地切身的邂逅 ── 造訪Airbnb

 

We made 500 of each (Obama O's and Cap'n McCains). They were a numbered edition on the top of each box, and sold for $40 each. The Obama O's sold out, netting the funds we needed to keep Airbnb alive. The Cap'n McCains... they didn't sell quite as well, and we ended up eating them to save money on food.

郵件全文如下:

約見Airbnb
發件人: Paul Graham
收件人: Fred Wilson, AirBedAndBreakfast共同創辦人
時間: 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上午11:42

我們這期育成的一個初創公司Airbnb 正在紐約做使用者研究(紐約是Airbnb 當時最大的市場),我建議你有空見見他們。

我個人認為,儘管Airbnb 的創辦人做得很好,我還是需要把它們介紹給天使投資人,因為創投絕對不會親睞這類公司。但我覺得,我應該更加信任你。你肯定會喜歡他們的,一定要問問他們是如何透過買早餐麥片籌措資金,維持當時入不敷出的Airbnb 的。

Airbnb 沒有任何理由不會做得像Ebay 一樣成功,而且他們也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團隊。

--pg

回复:約見Airbnb
發件人: Brian Chesky
收件人: Paul Graham, AirBedAndBreakfaste共同創辦人
時間: 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上午11:40

PG,

謝謝你的引薦!

Brian

回复:約見Airbnb
發件人: Paul Graham
收件人: AirBedAndBreakfast共同創辦人
時間: 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下午12:38

現階段的募資,將是一場持久戰,Fred 可能是最有機會投資你們的VC。他是我所認識的VC 裡,最不按常理出牌(the least suburban-golf-playing)。

他投資創業公司前喜歡多觀察一陣子,因此別因為他看似搖擺不定的態度而煩惱。

--pg

回复:約見Airbnb
發件人: Fred Wilson
收件人: Paul Graham
時間: 2009年1月25日(星期日)下午5:28

謝謝,Paul

我們幾個合夥人之間對充氣床(airbed)的概念有些爭議。我們將在明天的周例會上得出結論,並告訴你我們的想法。

謝謝

fred

回复:約見Airbnb
發件人: Paul Graham
收件人: Fred Wilson
時間: 2009年1月25日(星期日)下午10:48

我建議你們先見見Airbnb 的創辦人再作討論。我們也曾對這個想法抱有很大的懷疑,但面試後讓我們疑慮全消。

回复:約見Airbnb
發件人: Fred Wilson
收件人: Paul Graham
時間: 2009年1月26日(星期一)上午11:08

我們還是對這個想法抱有懷疑,但我們也會如你建議的約見他們。

謝謝

fred

回复:約見Airbnb
發件人: Fred Wilson
收件人: Paul Graham, AirBedAndBreakfast共同創辦人
時間: 2009年1月26日(星期一)上午11:09

Airbnb 團隊,

你們還在紐約嗎?

如果你們還在,我們希望跟你們談談。

謝謝

fred

回复:約見Airbnb
發件人: Paul Graham
收件人: Fred Wilson
時間: 2009年1月26日(星期一)下午1:42

具體的創業想法可以改變。實際上,創立五年後,每個發展壯大的創業公司都會說,“不管你是否相信,我們是做___起家的。”
對我來說,除了之前的努力,他們正在紐約腳踏實地的做使用者調查,就是一個好兆頭。

--pg

回复:約見Airbnb
發件人: Fred Wilson
收件人: Paul Graham
時間: 2009年2月1日(星期日)上午7:15

很有意思

兩個資歷較淺的合夥人表示很感興趣。

三個“老傢伙”卻沒被說服。

Airbnb
發件人: Paul Graham
收件人: Fred Wilson
時間: 2009年2月9日(星期一)下午5:58

Airbnb 剛以絕對優勢,贏得了本次YC 最值得關注公司的投票。雖然這並不能100% 表示他們會成功,但至少表示有很大機會。

--pg

回复:Airbnb
發件人: Fred Wilson
收件人: Paul Graham
時間: 2009年2月13日(星期五)下午5:29

今天我見了他們。

他們的模式很有意思。

只是我還不太確信,他們的發展前景有多大

fred

回复:Airbnb
發件人: Paul Graham
收件人: Fred Wilson
時間: 2009年2月14日(星期六)上午9:50

他們有向你解釋過,他們的長遠目標是成為房屋短期租賃市場的eBay 嗎?這麼看來,市場是很廣闊的。現在的酒店行業,還像1970 年代的航空業一樣,沒有搞清楚怎麼提高入住率呢。

回复:Airbnb
發件人: Fred Wilson
收件人: Paul Graham
時間: 2009年2月17日(星期五)下午2:05

他們解釋過,但我持保留意見。

Airbnb 讓我想起,Etsy 跨過中間商,直接連接買家和賣家的P2P 電子商務銷售模式。

因此,我覺得Airbnb 能擴展到出租床鋪、提供早餐的整個市場。

但我不確定他們能拿下酒店的市場。

也許我會估計錯。

但即使如此,如果能擴展到房屋短租、二手房租賃、床位出租、早餐供應和類似消費層次的租房市場,市場機會也是很大的。

fred

回复:Airbnb
發件人: Paul Graham
收件人: Fred Wilson
時間: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凌晨00:21

所以投資他們啊!他們的資金利用效率很高,在同樣的投資額度下,他們能把公司發展得更好。

他們剛從紐約做完使用者調查回來。當我問他們最重要的發現是什麼時,他們表示對紐約居然有這麼多出租者,需要通過出租空餘的房間才能付得起房租感到驚訝。這是十分反商業周期的(counter-cyclical)。

--pg

回复:Airbnb
發件人: Fred Wilson
收件人: Paul Graham
時間: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凌晨02:21

他們有很多值得欣賞的地方。

我也做了一些事,比如把Airbnb 介紹給Foundry 的朋友,他們是Service Metrics 的投資人,應該能理解這個商業模式。

我也向我的朋友Mark Pincus 提起Airbnb,他幾年前也有過類似的創業想法。

所以我們還在跟進。

謝謝你的引薦。

fred

Airbnb已經開始進入高階市場
發件人: Paul Graham
收件人: Fred Wilson
時間: 2009年2月20日(星期五)晚上10:00

我知道你懷疑Airbnb 能否拿下酒店市場,但私宅的沙發床和酒店房間本質上都是房屋租賃,Airbnb 會一直在這條道路上發展壯大下去。

[連接到一個Airbnb 用戶]

現在只是一個開始,我敢打賭,Airbnb 終將顛覆酒店行業。他們會從小事做起,等待足夠多的人發現和使用他們的服務。一旦他們擴展到酒店行業,還會存在任何發展瓶頸麼?當短租變成一個巨大的市場時,你會為忽視它而後悔的。

--pg

回复:Airbnb已經開始進入高階市場
發件人: Fred Wilson
收件人: Paul Graham
時間: 2009年2月21日(星期六)凌晨04:26

說的沒錯。但我們也知道,現在已經有不少線上平台服務在租房市場了。

很多在Airbnb 上發佈租房訊息的出租主,同時也在其他平台上發佈同樣子訊。

不是我不看好Airbnb,我是感興趣的,但我們還處在資料蒐集階段。

fred

via paulgraham.com

注:
AirBedAndBreakfast:因為最初提供的是出租空氣床和早餐服務,Airbnb創立時名為AirBedAndBreakfast,2009年3月簡化為Airbnb。

pg:Paul Graham 自稱PG,YC 孵化的創始人們私下也喜歡以PG 稱呼Paul Graham,Paul Graham 的Hacker News 帳號也是pg。

Hacker News上的相關討論: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