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Groupon 表現不佳,擔任 CEO 的創辦人可能會被開除”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Groupon 表現不佳,擔任 CEO 的創辦人可能會被開除

Posted: 28 Nov 2012 11:38 PM PST

圖片來源:Flickr

今天 Business Insider 指出(註一),目前 Groupon 的創辦人同時也是現任 CEO 的梅森(Andrew Mason)正面臨被自己公司的董事會開除的危機。

Groupon 在 2008 年 11 月由梅森所創立,並於創立兩年後上市,當時 IPO 的股價為每股 20 美金(NASDAQ:GRPN),但股價自 IPO 以來持續下跌,至昨天股價收在每股 4.42 美元。也就是說,自 Groupon 的 IPO 以來股價下跌了 80%。

圖片來源:Google Finance

梅森昨天在 Business Insider 的 Ignition Conference 上現身,並針對最近傳出有關董事會的消息進行解釋,他在會議上說:

It would be more noteworthy if the board wasn't discussing whether I'm the right guy for the job.
(針對股價下跌 80% 此事)如果董事會沒有討論我究竟是否適任 CEO 這個問題的話,那才真的值得注意。

If I ever thought I wasn't the right guy for the job, I'd be the first person to fire myself.
如果我認為自己不適任 CEO,我會是第一個開除自己的人。

Groupon 董事會將在美國時間的星期四重新討論梅森適任 CEO 與否以及 CEO 未來人選的問題,知名科技媒體 AllThingsD 針對董事會的立場提出了以下五點可能作為董事會決定梅森去留的因素(註二):

  1. 美化財務報表
  2. 管理階層人員動盪
  3. 決策無法維持利潤
  4. 歐洲市場表現不佳
  5. 未來成長方向

不只公司內部對於梅森抱持懷疑的態度,就連公司外部的態度也可以從股價上看出來。在梅森可能被開除的消息傳出來之後,股價就上漲了 5%。對於梅森而言,這絕對是創立 Groupon 以來最大的挑戰。

 

(註一)THE MASON INTERVIEW: Groupon CEO Addresses Reports That The Board Might Fire Him
(註二)Five Reasons Why: What Groupon’s Board Is Evaluating About Andrew Mason’s Performance

Apple 背書,國內電子票券服務「活動通」與 Passbook 整合發表會

Posted: 28 Nov 2012 11:10 PM PST


盈科泛利創辦人暨執行長羅子文

昨天下午兩點,國內電子票券服務「活動通 Accupass」所屬公司盈科泛利在資策會民生科技大樓舉辦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活動通將與 iOS 6 的新功能「Passbook」進行整合。這次活動通與 Passbook 整合罕見地受到 Apple 新加坡分公司的背書。

 

活動通與 Passbook 結合後,報名人即可將票券加入 iPhone 的 Passbook,活動當天會在 iPhone 鎖定畫面、通知中心提醒使用者記得參加報名的活動。入場時僅需掃描 Passbok 上電子票券的 QR code 即可,不必再印出來或是打開電子信箱翻找。

盈科泛利創辦人既執行長羅子文表示,他們與許多單位合作,例如國內經常舉版展覽活動的聯合報系與中時報系、TEDxTaipei、數位時代、駭客年會(「要讓駭客願意在網路上留下個人資料不容易」羅子文提到)等,總計使用活動通電子票券服務所舉辦的大大小小活動、展覽、聚會已經超過 12000 場。然而不是大型組織才會使用活動通,羅子文告訴大家,其實中小企業、小型活動使用活動通的數量並不會比較少。

活動通所提供的服務並不是只有簡單的報名系統與入場券功能,他們也與國內四大超商合作,提供信用卡、PayPal 之外的付費選擇,後台系統、協助活動主辦單位建立專屬的行銷推廣資料庫,為每一次活動提供更多的數據資料,作為成效評估的依據。當然,作為網路服務,活動通也有提供 API 讓開發者在短時間內完成串接。

盈科泛利曾獲投資機構 DCM、Qualcomm 與中國的創業幫共同投資。創辦人羅子文也是北京艾科創意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盈科泛利在中國的公司)的執行長,第七期北京 AAMA 搖籃計畫的創業家之一。


照片提供:盈科泛利

關於盈科泛利1

活動通是由盈科泛利股份有限公司在台研發並營運的網路平台服務。於國內外屢獲殊榮的活動通為各式活動主辦單位與個人提供雲端化的自助報名和售票服務,每年協助超過 12,000 檔活動接受來自全世界的報名與購票。得益於平台的優秀設計與細緻的配套服務,活動通是迄今唯一一家同時獲得國家創新研究獎與金網獎金質獎的網路公司,為台灣廣受信賴的電子票券領導廠商。其創新性與營運成績獲得國際頂級投資機構 DCM、Qualcomm 與創業邦的共同投資,為台灣首例。這些優秀的投資機構此前也曾是 Apple、HP、Paypal 等國際級公司的早期投資者。創辦人羅子文、謝耀輝為國立交通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校友,曾獲《經理人雜誌》選為 2011 MVP100 台灣百大經理人,並為 2012《AAMA亚洲杰出人士商会》中國分會(北京)獲選創業家。


呃,那個,有讀者反應說我們沒有刊出 show girl 的照片 XD(照片提供:盈科泛利)

 


  1. 資料由盈科泛利提供。

微軟的反擊,大家千萬別被「死谷歌」了

Posted: 28 Nov 2012 08:35 PM PST

圖片來源:Scroogled

根據 The Verge 報導,微軟開始最新的反 Google 行動,推出網站 Scroogled,矛頭直接對準 Google 購物(Google Shopping)中的競價排名問題。

編按:「Scroogled 應為 Screw 與 Google 組成的複合字,Screw 可以引申為操縱的意思,Screw you 在口語中也有『你去死』的意思。」

微軟對 Scroogled 一詞有以下解釋:「當你限制了選擇還進行競價排名,消費者就被 Scroogled。」

圖片來源:Scroogled

微軟指出,Google 曾說「不作惡」、「我們的搜尋結果是客觀的,我們不接受植入搜尋結果或者排名的購買」。然而現在,Google 卻食言,並表示:「畢竟,廣告漸漸成為消費者想知道的事情。」一切從 2012 年 5 月 31 日起改變了,Google Shopping 推出新的政策,允許競價排名。

微軟表示:「簡單來說,就是所有他們的購物結果現在都是付費廣告。」而 Google  居然把這些產品的陳列式廣告稱為「真正偉大的搜尋」。

試試 Bing 吧。

這是微軟費盡心思想達到的效果。事實上,微軟之前已經有一系列針對 Google 的行動,包括比對兩個搜尋引擎結果的「Bing it on」,還有針對 Gmail 隱私問題推出的「Gmail man」。

Google 推出了 Windows 8 和 Windows RT 搜尋 app,其廣告也不乏挑釁:「如何把 Bing 改掉」。微軟一直想利用 Bing 來超越 Google,然而就像其中一位網友所評論的「Bing 不是不好,而是 Google 在人們印象中更好。」現在的 Bing 可以承諾不進行付費排名,但未來能否繼續保持仍是個問題。

編按:本篇中微軟所指的是 Google Shopping 服務的搜尋結果,一般我們使用的 Google 搜尋並不受影響。Google Shopping 在今年十月全面改成付費廣告平台,僅刊登付費商家的產品,然而這個作法也遭到批評,有些商家認為找出消費者想要的產品才是重點,跟商家是否付費無關,何況這樣是加重商家的成本。

育成計畫對經濟的影響:16 億美金的投資、2000 家公司、4800 個就業機會

Posted: 28 Nov 2012 06:12 PM PST


照片來源:--Tico--

現在的加速器計畫(Incubator,其實就是新創公司育成計畫)越來越多,每週幾乎都有新的新創公司育成計畫誕生。

但矽谷的連續創業家、天使投資人 Peter Relan 認為,基於以下三點原因,90% 新創公司育成計畫將會失敗:

  1. 新創公司育成計畫很多,但能為新創公司提供協助、指導的不多
  2. 新創公司育成計畫結束後缺乏明確的融資管道
  3. 缺乏商業開發的資源

儘管如此,新創公司育成計畫對於整個創業生態體系的成長仍然不可或缺。這不僅是因為它們提供了創新的培養皿,還由於其中創造的就業機會。種子階段的新創公司育成計畫其基本價值可以推動經濟發展,並且在當地形成創業文化。

Jed Christiansen 是 Google 新興市場銷售通路的負責人,也是 Seed-DB 的創辦人。Seed-DB 是種子階段新創公司育成計畫及相關新創公司的資料庫,記錄從2009 年以來新創公司育成計畫和相關新創公司的動態訊息。涵蓋了 33 個國家、134 個種子階段的新創公司育成計畫。

根據 Seed-DB 的資料,他們列入中的新創公司育成計畫共資助了 2000 多家新創公司,總融資金額超過 16 億美元。據 Jed Christiansen 估計,大約有 100 多家新創公司已經被賣出,總價值約為 10 億美元。更為重要的是,從新創公司育成計畫畢業的新創公司已經創造了 4800 多個就業機會(僅是有記錄的資料,Jed Christiansen 估計實際數字會接近 7000)。

新創公司、中小企業以及新創公司育成計畫是創造就業的關鍵動力。根據 Kauffman Foundation 的研究,1980-2005 年間,工作崗位的淨成長源自於成立時間不到五年的公司。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在經濟復甦中扮演者重要角色。這些新創公司育成計畫,其關鍵並非參與的公司融資金額有多少,而是在於從那裡「畢業」的公司能否創造出一個好的環境,為企業的發展和創造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單就這一點來看,新創公司育成計畫的興起可被視為技術產業經濟基礎設施之一。美國的創業文化之所以如此歷久不衰,或許與此有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