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想告訴大一的我之事(2)

給大一的我:

 

 

讀大學時,

有很多的機會可以去聽演講,

擴展視野,

吸取別人經驗,

複製別人能執行在自己身上的經驗,

和成功的人學習效法,

以下事項如果能注意一下,

對於聽演講相信能有更大的幫助。

 

 

*問題意識:

有時在演講告一個段落之時,

我們常會希望提出問題,

然後得到講者直接的答案,

然而,

有時我們在演講場合當下,

因為時間有限,

無法充裕解答自己的疑問,

不過這是沒關係的,

因為當你心裡面抱持著問題意識,

想著要向講者提出的問題時,

你同時也向你的潛意識提出了問題,

你的潛意識會像自動導引搜尋裝置般,

在腦子裡沉澱醞釀,

以後自然會放更多注意力在這方面的相關問題上,

時機到了自然會找出答案,

如果聽別人分享經驗的次數不多時,

別期望只從一次演講中就能得到一勞永逸的答案,

尤其是在生涯規劃選擇方面的問題上,

你如果問我聽了那麼多的演講,

那些講者對於生涯規劃方面有什麼共通性,

我發現他們常常出現以下類似的句子:

"我從來沒有想過XX年之後會做這工作"

"我XX年前從來沒想過我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我覺得生涯是無法規劃的,因為當今的世界變化太快了,計畫根本趕不上變化"

我們要聽講者說明的部分,

應放更多在心態態度,

以及了解講者是如何想的,為什麼這麼想的等方面上,

或許你可以期望問他們該怎麼做,

然後複製他們的動作,

這是可行的,

但是,

最重要的,

還是回剛剛提到的,

抱持著問題意識,

提出問題,

你會更容易發現答案,

''問問題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但是如果問的問題太大,

例如,

"如何培養競爭力"

"現在的趨勢要走哪方面比較有前途"

請你求助於誠品書店的書本而不是講者,

因為這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盡的,

你該問的更要偏向於講者的個人經驗,

最刻骨銘心的經驗,

最挫敗的經驗,

最寶貴的忠告等等,

唯一要小心的是,

講者的經驗個案是否能當作通案應用於我們自己身上,

這就要仔細去判斷,

 

因為不管是書還是演講,

個人的自傳,

有時往往更多的是時勢所逼,

特殊的時空背景,

所造成的成功,

我們一般的常人是很難複製模仿和講者學習的,

自傳的缺點就是個人經驗太容易使得特例扭曲解讀成通例。

 

抱持問題意識,

提出對的問題,

提出好的問題,

聽演講將帶來更多的收穫和體驗。

 

by 大四的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