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鄉民都到哪裡去了?想搶攻影音市場,你必須先認識這「四大天王」” 與新的 6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鄉民都到哪裡去了?想搶攻影音市場,你必須先認識這「四大天王」

Posted: 10 Mar 2016 03:05 AM PST

netflix

相信時常上網的人,應該都跟我一樣感受到了一個現象:從 2015 年開始,「影音內容」在不知不覺中變成網路潮流了。無論是 Yahoo、Google、Facebook 還是各大媒體,紛紛加入戰局:Yahoo 在 2015 年與 LiTV 合作,播出中國連續劇《武媚娘傳奇》,創下接近 2000 萬觀看次數的成績;2016 年更播出了中國大陸最紅的《瑯琊榜》。Google 則是不斷強化 YouTube 分潤平台,希望吸引更多原生作品出現。而 Facebook 則是在演算法上加強影音的觸及率(順便降低 YouTube 觸及率),各大媒體也加入網路原生影音的創作。

這麼明顯的市場改變,別說你沒感受到。如果還不夠,我再舉幾個更直接的例子:

  1. Netflix 在 2016 年大舉進攻台灣市場,引發許多媒體討論(也因為畫質不盡理想、片源特少且沒有《紙牌屋》,引發許多人失望)。 
  2. 中國大陸的彈幕動畫網站 bilibili 忽然變得異常火爆。 
  3. 台灣大型媒體如三立、中天、東森、ETtoday 新聞雲、自由、TVBS 都開始製作「網路原生」影音,其中三立的《一天一文哲》更出現「單部影片」952 萬人次觀看的成績(觸及人數超過 1500 萬),這是過去幾年不曾發生過的。
    Screenshot 2016-03-10 18.38.24
  4. Yahoo 與「土豆、優酷、樂視、PPTV、風行網、Dailymotion、LiTV、Live house.in、酷瞧、民視、Lagacy、四季線上影視、LiveRail…」等眾多知名影視平台、展演場子合作,開設了前所未有的「Yahoo 影視聯播網」。

是的,再遲鈍的人應該都感受到了:時代的巨輪再次快速轉動,從前以文字、圖像為主的媒體傳播方式,已經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搭配高清攝影功能)」、「4G 的用戶越來越多」,逐漸轉變為「影音為主」的傳播方式,各大平台,也都將旗下資源賭在這一塊。對於廣告主、或公司的品牌行銷負責人而言,這個領域就在極短的時間內,變成了一個「看起來很複雜、懂的人很少、但是大家都知道很重要」的東西。究竟想搶攻影音市場,該從何下手呢?

我試著將今天市面上最流行的影音種類,分成「四大天王」;每一個影音種類的時長、受眾特性、平台、製作成本都有所不同,以下將分別就不同的類型做分析介紹,讓大家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一、線上直播

「線上直播」這個領域會變得熱門,其實與「遊戲直播」以及「體育賽事直播」脫離不了關係;其中遊戲的部分,又以《英雄聯盟》作為最主要的直播對象。2012 年的時候,「台北暗殺星」(TPA)勇奪《英雄聯盟》世界冠軍,還記得當時在台北捷運上,幾乎每一節車廂都有人拿著手機緊盯螢幕,為的就是幫 TPA 加油。而體育賽事更不用說,每一次的經典賽、國際賽,沒有電視可看的民眾,總是會集中到批踢踢上詢問「有沒有線上直播網址可以看啊」;在比賽時段,該體育類型的版塊總是能奪下批踢踢熱門前三名。

Screenshot 2016-03-10 18.39.10

到了 2015 年,直播更是百花齊放,各式直播節目、新聞現場直播,讓人看得目不暇給。其中綜藝節目主持人黃子佼更從「電視領域」跨足到「網路直播領域」,在 Yahoo Live 主持直播節目「佼心食堂」,開播首季就創下百萬網友收視佳績。由此可見,直播的「現場感」是非常吸引人的一環。其他諸如 Twitch、Livehouse.in、麥卡貝、bilibili、鬥魚網,也都是各有自己不同市場的平台。

直播的特色顯而易見:在特定時段內(例如比賽時段、演唱會時段),能夠聚集非常大量的死忠用戶觀看,熱度會瞬間被推到頂峰;然而直播一結束,鳥獸散也是分分鐘的事。雖然直播結束後多半會生成 VOD 可以重複觀看,但是真的會回頭看過期直播的人並不多,時效性佔據非常重要的一環。至於受眾的特色,則會受直播類型而有所不同。

站在行銷的角度來看,直播類型的媒體合作,目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大量受眾的關注。特別需要短期行銷衝刺的品牌,可以考慮著重在直播這一塊,瞄準適合自己 TA 的直播類型下手,可以嘗試冠名贊助或是直播前 Pre-roll 廣告。

Screenshot 2016-03-10 18.39.45

二、版權戲劇、電影

在線上串流影音流行以前,大家在網路上下載電影、戲劇,看的都是盜版的片源;版權影劇平台最麻煩的地方,就在於「正版內容」的採購了。所謂的內容為王,在這種時候就會完美體現:無論你的平台多麼強大,一旦好的內容在我手上,談判的主動方依舊是內容持有者,坐地起價的情況在所多見。也因此,能夠上架當紅戲劇的平台,更顯出它的珍貴:在民眾看不見的背後,絕對下了非常大的血本在採購與談判。

對用戶來說,「網路隨選視訊」的吸引力,幾乎可以說早就取代了傳統電視的節目表安排。再加上 4G 網路的普及、5 吋以上大螢幕手機也越來越多,網路串流影音的優勢已經不只是「節目可以自由選擇」而已,用戶還多了「時間上的自由」(When)、地域上的自由(Where)以及設備上的自由(How)。

更有趣的是,就在越來越多人將目光從「客廳電視」轉移到「移動設備」的時候,大約從2015 年開始,又逐漸出現了另外一種趨勢:從移動設備「逆襲」客廳電視!只不過,這一次是搭配著移動設備或機上盒一起使用,透過智慧型手機、Chromecast、Apple TV、小米電視盒等設備,讓「客廳電視」也變成了「智慧型網路電視」,多設備交互使用,已經是確定的趨勢。

「在網路上看戲劇的觀眾,已經不再只是可有可無的受眾——他們在今天是必要的。這些新設備帶來了非常可觀的流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整體來說,比起過去只用電腦觀看數位內容,現在若將手機與平板也算進來,內容發佈者普遍得到了 56% 的觸及人次提升;如果針對 OTT 影音做研究,比起過去只用電腦觀看,現在我們把客廳的智慧型電視、遊樂設備也計算進來看的話,觸及人次整整提升了 100%。」(出自美國 comScore 在 2015 年 10 月 9 日發佈的文章《It's Make it or Break it Time for the Fall TV Season》,作者是 Bob Ivins)

戲劇類影音與其他類型影音最大的不同,自然在於「追劇」了!對行銷人員來說,這是少數可以確定「同一批受眾會不斷出現」的大好機會,再透過數據分析,就可以鎖定這群受眾的特性,方便廣告主找尋需要的 TA 下手。

Screenshot 2016-03-10 18.40.46

以「Yahoo 影視聯播網」為例,Yahoo 的數據分析包括了性別、年齡、觀眾族群輪廓(興趣嗜好等)、節目類型、硬體裝置與作業系統等,對廣告主而言非常方便。此外,Yahoo 還進一步與 comScore 合作,由 Yahoo 付費提供給廣告主免費使用,讓電視常用的指標,像是 Reach 、Avg. Freq.、GRPs 等,等於是 online TV 版的 post-buy。 如 2015 年播出的《武媚娘傳奇》,當時的網路收視族群主要集中在 34 歲以上、並且具有高消費力的女性,追劇時間比較多集中在白天,對流行時尚、美妝保養、投資理財、房地產有著高度興趣。「數據」是網路影音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比起傳統電視,網路收視族群的輪廓更為清晰、精準,廣告主可以將預算「花在刀口上」,每一分錢都知道到底用去哪裡了,效果也更容易追蹤。

對行銷人員來說,戲劇、電影類的影音,長尾效應好、族群鎖定容易,且 Pre-roll 廣告的成效是相當的好:有高達 70~90% 的觀眾會願意看完 30 秒的廣告影片(之後才能看到內容影片),並且點擊率(CTR)也相當的高!廣告的點擊率平均有2%。(數據來源: Yahoo)而且這些受眾會一來再來,黏著度高,如果廣告的內容與影音的內容有著正相關,那效果更是可想而知的驚人。

三、新聞影音

跟前面兩種影音類型比起來,新聞影音最大的特色就是:多!快!類型廣!當新聞影音有掌握到第一現場的時效性時,往往擴散力會相當不錯。然而,由於新聞媒體的擴散通路普遍被「嚴重受限」在 Facebook 上,也因此,大多數真正造成病毒擴散的影片,都是直接發佈在 Facebook 上的。例如前面提過的一天一文哲,一部影片就有超過 1500 萬觸及人數、952 萬觀看人次。這類社群爆發型的新聞影片,通常有幾個特色:受眾發散(族群輪廓並不明確)、行銷的可利用性低(你無法加入Pre-roll 廣告、精準廣告)、置入後擴散困難(被演算法給限制住了)。

Screenshot 2016-03-10 18.41.50

當然,如果媒體能夠將新聞內容存放在自己家,很多的限制就會自動消失,行銷上的自由度也能增加,例如蘋果動新聞、Yahoo 影音新聞等。在「話題浪潮」上的新聞影音,能觸及到的人數也是很驚人的。如果你在行銷上有「非特定受眾、或受眾範圍廣大」的廣告目標,新聞影音也是可以考慮的標的之一。

四、UGC 影音(使用者原創內容影音)

說到使用者原創內容,相信大家腦海裡都有一個共同的答案了:沒錯,這現在幾乎是 YouTube 一家獨大的市場。當然,Facebook 也在努力的搶奪這一塊市場,端出演算法優勢、廣告拆帳等好處試圖吸引使用者上傳,不過目前整體規模還是不及 YouTube。使用者原創影音最大的特色,就是內容多樣、各領域受眾都能接觸到,在廣告上也能有很多指定類型選擇。不過這特色同時是優點也是缺點:正版的戲劇、電影,基本上極少會出現在 YouTube 上,愛追劇的民眾,基本上並不太會到 UGC 平台尋找(因為根本找不到,就算有人違法上傳,也是很快就會被移除)。

Screenshot 2016-03-10 18.47.31

隨著線上串流影音、版權戲劇與電影的逐漸盛行,可以想見用戶會將更多個人的寶貴時間,放到高品質的影劇上;而 UGC 平台,則比較偏向「功能性」的存在,一些用戶上傳的獵奇影片、搞怪影片,都能在這邊找到。平台本身並無優劣之分,純粹看用戶以及品牌的「意圖」,來決定到底要選擇誰來使用。

看完以上「四大天王」的介紹,相信大家應該對這幾年的影音趨勢,稍微有初步的瞭解了吧!對於行銷人員來說,如何依照自家品牌的需求、受眾目標,靈活運用各平台來與民眾「溝通接觸」,就是自己必須思考與學習的地方了。人的一天只有 24 小時,鄉民都到哪裡去了呢?相信你的心中,已經有答案了。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Yahoo 奇摩將推行動支付集點,網羅虛實消費大數據!

Posted: 10 Mar 2016 02:04 AM PST

Screenshot 2016-03-10 15.33.29▲Yahoo 台灣暨香港電子商務事業群副總裁王志仁

Yahoo 奇摩今天宣布 2016 的電子商務策略,延續去年行動、O2O,及跨境的發展策略,針對商城和拍賣兩大戰場,鞏固全台最大電商生態圈的地位,也宣佈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行動支付,完成虛實整合最後一哩路。

春節業績過半來自行動端

Yahoo 台灣暨香港電子商務事業群副總裁王志仁表示,台灣網友擁有智慧型手機的比例從 2014 年的 84% 到 2015 年的 94%,Yahoo 奇摩電商平台今年春節期間,使用行動裝置購物的業績也首度過半,超越了桌面端,其中以 21 -- 29 歲的年輕女為主,佔了七成,而使用行動載具購物的人數也於 2015 第二季超越 PC ,足見發展行動已成電子商務的優先要務。

 

20160310_110702

行動拍賣年輕化、貼圖議價不尷尬

相較於去年第三季,Yahoo 奇摩拍賣 app 第四季業績翻倍,2015 行動端交易額佔了近 50%。因應行動化趨勢,王志仁表示 Yahoo 奇摩拍賣 app 的策略核心不是商品也非品牌,而是聚焦於「人」,近期推出的議價功能就是為了促進用戶交流,培養社群,未來還會再延伸出議價貼圖、議價金句,以及 hashtag 關鍵字等功能,也能及時傳送物品照片,用活潑的議價互動取代從前呆板的留言機制。

因應拍賣 app 的用戶年齡主要分佈在 20 -- 34 歲,較 PC 端年輕 5 -- 10 歲,拍賣 app 背後的業務團隊也相當年經,成員平均 29 歲,也深入大專院校舉辦 ECIC 電子商務競賽、電商體驗營等。商品行銷方面,也鎖定年輕族群,加強推廣二手及文創相關商品。

王志仁認為,行動拍賣近兩年雖然百家爭鳴,但未來預計也會漸漸剩下少數業者。目前許多平台是以免費及補貼方式來維持競爭力, Yahoo 奇摩拍賣則是已經挺過這種階段,不再需要打價格戰,而是以用戶、物件、金流、安全性等基礎穩紮穩打。

20160310_105949

行動商城平台化、行動支付整合 O2O 集點

根據資策會行動 App 消費者調查分析,台灣手機用戶每週平均使用的 app 不超過 10 個,顯示行動入口有集中化現象。加上 Yahoo 奇摩分析,目前市場上領先的購物 app 如 Yahoo 超級商城、Yahoo 奇摩拍賣、Gomaji、MOMO 購物,以及 Carousell 等,皆為購物平台,而非單一品牌店家 app,王志仁認為消費者手機上的 app 平台,「就是行動時代的入口,就像桌面版的入口網站一樣。」

目前 Yahoo 奇摩超級商城 app 上已有超過 6000 店家,今年下半年將為品牌商家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在 app 內加入行動支付功能,填滿電子商務虛實整合最後一塊拼圖,包括去年商城 O2O 主打的電子票券、Yahoo 奇摩電子商城的點數、合作商家線上線下的點數,希望未來都能相互兌換,並在實體店面使用,提升點數的使用率,促進合作商家消費熱度。

Screenshot 2016-03-10 17.30.01

虛實消費一手包

王志仁表示,累積點數愈多的消費者,使用率就愈高,以商城為例,累積超過 500 點的消費者點數就有七成以上的使用率,未來配合行動支付的電子錢包,可能在消費者走進店家就推送點數兌換、購物清單等提示,對商家及消費者都將更方便且節省成本。

王志仁表示,電子錢包主要是要為商家提供更完整的銷售方案,也不擔心更便利的實體消費搶走線上消費市場,而且透過點數吸引消費者使用電子錢包,使用 Yahoo 的平台,配合 Yahoo 商城的平台量級優勢,還能獲得實體消費的大數據,進一步解密消費者行為。

對於 Happy Go 與 7-11 iCash 的點數結盟,王志仁表示目前將與商城現有合作商家自行推動點數系統,沒有與點數平台結盟計畫。而第三方支付方面,也尚未有進一步計畫。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我為什麼支持 AlphaGo:近距離觀察「AlphaGo背後推手」黃士傑

Posted: 10 Mar 2016 01:48 AM PST

ajahuangPhoto Credit: Google DeepMind

編注:作者張曉茵是人機大戰中,代 AlphaGo 擺棋之黃士傑(Aja Huang)的學妹,同時也是台灣業餘五段、圍棋專欄作家。黃士傑是台灣師範大學資工博士,並且是開發 AlphaGo 的團隊核心人物之一。本文為她一路以來近距離觀察黃士傑 Aja Huang 為圍棋人工智慧所作出的努力。INSIDE 經張曉茵授權轉載

首先,看到 Google DeepMind 的電腦圍棋人工智慧 AlphaGo 戰勝樊麾二段的消息,的確有些意外,當然,也有一些恐懼。因為我知道樊麾的實力確實是職業棋手,而且是不會放水的,所以新聞一定是真的。

再來,看了各方圍棋界大量的在討論這則新聞,非常精彩!第一時間,我腦中立刻浮現出一個人:Aja Huang 黃士傑。2007 年我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期間,召集師大對圍棋有興趣的學弟妹來創辦圍棋社,當時聯繫到了就讀資訊工程研究所的 Aja 學長,他是業餘 6 段,也是唯一一位在圍棋社年紀比我大的學長,他很熱心地來指導學弟妹,有關於圍棋 AI 的知識都是那時聽他說的。

那時圍棋 AI 公認最強的程式是 Zen,大約業餘 5 段,而 Aja 學長所設計的程式 Erica 棋力也不俗,曾在榮獲 TAAI 2009 年電腦圍棋競賽 19 路銀牌及 9 路銅牌等佳績。Aja 學長的碩士跟博士論文都是在台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林順喜教授的指導下完成,分別是 2003 年的碩士論文《電腦圍棋打劫的策略》(The Strategies for Ko Fight of Computer Go)2011 年的博士論文《應用於電腦圍棋之蒙地卡羅樹搜尋法的新啓發式算法》(New Heuristics for Monte Carlo Tree Search Applied to the Game of Go),博士論文中 Rémi Coulom 為共同指導教授。

002bqUHHgy6Zc6upLZd67&690

002bqUHHgy6Zc6wja454d&690

▲後排左一為 Aja 學長,照片為 2007 年台灣大專杯圍棋賽師大圍棋社合影

002bqUHHgy6Zc6xexsXe7&690

我在 2007 年時第一次聽 Aja 學長介紹蒙地卡羅樹搜尋法,我後來也上網查了一下,原理應該是: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以隨機事件出現的頻率估計其機率,或者以抽樣的數字特徵估算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徵,並將其作為問題的解。假設我們要計算一個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那麼圖形的不規則程度和分析性計算的複程度是成正比的。

假想你有一袋豆子,把豆子均勻地朝這個圖形上撒,然後數這個圖形之中有多少顆豆子,這個豆子的數目就是圖形的面積。當你的豆子越小,撒的越多的時候,結果就越精確。藉助電腦程式可以生成大量均勻分布坐標點,然後統計出圖形內的點數,通過它們佔總點數的比例和坐標點生成範圍的面積就可以求出圖形面積。所以,Aja 學長說他們每天都餵程式吃很多職業棋士的棋譜,那時我隱約覺得,只要程式吃的棋譜夠多,一定能比人類還要強,沒想到,這天來的這麼快!

此外,這幾年他們可能還加入了 policy network 及 value network 等關鍵技術。這次 Nature 誌上關於 AlphaGo 的論文,有心的人應該會發現,第一作者是 David Silver & Aja Huang.(參見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9/n7587/full/nature16961.html)

002bqUHHgy6Zc6IUZ3270&690

看到 Aja 學長也是 AlphaGo 的研發團隊之一,而且是並列第一作者,代表在團隊中的貢獻度不小,感到與有榮焉。我知道 Aja 學長博士畢業後到英國,2014 年曾托我買了整套 2013 年《圍棋天地》誌合刊本,專門寄到英國給他。Aja 學長為人低調,去年他加入 DeepMind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而且在最近的報導中,他仍保持低調作風,一切貢獻以團隊為主,我在 Facebook 上想跟他多瞭解一些 AlphaGo 的訊息,他說是整個團隊的貢獻,而且很多事情目前都需要保密,等到三月跟李世石九段比賽後之後才能說。

關於最近有網友發現在弈城上有一個 deepmind 的帳號,揣測是否就是用來測試 AlphaGo 程式的帳號。1 月 29 日,在台灣的書呆弈討論區中,Aja 學長已正式回應,那個帳號是他個人在使用的。原文如下:

「奕城的 deepmind 是我本人(Aja Huang)在用的帳號,並不是 AlphaGo,而且 deepmind 應該是在 14 年底之前、在 AlphaGo 團隊出現之前就創建了。如果我記得沒錯,我是在 Google 收購 DeepMind 之前就在奕城用 deepmind 下棋了,那時候我打到奕城 8d。我本人喜歡下圍棋,棋力是台灣業餘六段,去年在德國的比賽我甚至贏過一位日本職業棋手。但 AlphaGo 肯定是比我強太多了。」

「職業水平的圍棋軟體,應該最慢在 1-2 年之內就會在市面上普及。我相信 Zen 的作者目前正在全力實作我們公佈在 Nature 誌上的方法,或許 Zen 可以在不久的將來追上 AlphaGo,我個人十分樂見這樣的發展。我估評 7d 的 Ze n目前距離 5 個月前的 AlphaGo 還有 3 子以上的差距。」

(來源:http://www.yigo.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9845&viewmode=flat&order=ASC&type=&mode=0&start=20)

002bqUHHgy6Zc6NucrJc7&690

002bqUHHgy6Zc6Lk9lJ77&690

依照 Aja 學長這樣的回覆,AlphaGo 的真正實力應該有職業水平,不容小覷。加上 Google 肯定是有一定的把握,從去年開始經過縝密的籌備及醖釀,直到今年初公開消息,是有完整準備的。當亞洲圍棋強國在為夢百合世界大賽冠軍爭奪時,英國的 DeepMind 團隊已悄然走在超越人類世界冠軍的道路上。

三月對戰李世石,AlphaGo 研發團隊堅持不透漏各種保密協議的內容,這使我更看好 AlphaGo。我不是不支持人類,而是除了棋手個人的棋力強之外,我更相信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成果,即 Google DeepMind 團隊合作的智慧。

這裡我想說一個題外話,可能不是很重要,但是或許也可以從側面多瞭解一點線索。一般人會覺得電腦工程師一定是整天面對著電腦和大量的數據,思考必須非常理性。能夠開發出打敗人類的圍棋程式,研發者的思維一定非常嚴謹,做事一板一眼。但是接觸了 Aja 學長,發現並不是這麼回事。他們也是人,而且,Aja 學長還很喜歡音樂,甚至自己能夠用 MIDI 作曲並彈奏。我自己從小一直是學音樂的,聽到 Aja 學長的作品都覺得有專業水平,而且非常感性,我今天翻出來聽都還是耐人尋味。我在想,這樣一位理性感性兼備的電腦工程師所在的團隊,其開發出來的電腦程式,或許會想過把一些人性的元素放進去。

很高興,Google 團隊裡有這麼一位台灣人,Aja 學長說要低調,因為 AlphaGo的團隊成員很多,不是他一個人做出來的。但是,為什麼我們不能說,AlphaGo 的團隊成員很多,但是其中有一位台灣人,而且擁有業餘6段的棋力也是團隊中棋力最高的,可謂「台灣之光」!身為師大校友、台灣人,甚至亞洲人,Aja Huang 能在英國的團隊中貢獻所學,都應該為之喝采。此時,是否我們可以用一種更寬大的胸懷,這群研發團隊代表人類突破了圍棋人工智慧,大家應該共同身為如此神奇的人類而讚嘆。就算 AlphaGo 至今尚未打敗人類世界冠軍,但我相信這一天並不會太久,我樂見其成。

《延伸閱讀》

人工智慧有多恐怖?聽聽「天才」Demis Hassabis 怎麼說!

【系列戰直播專文】人機大戰首盤 Google Alpha GO 勝出!李世石投降

【系列戰直播專文】就在今天!Google AI「AlphaGo」大戰李世石 Youtube 現場直播!

【系列戰直播專文】人機大戰第二戰中午登場,AlphaGo 將先攻

Google AlphaGo 對決李世石前夕,9 位圍棋世界冠軍分析勝負

「捍衛人類智力」,Google 人工智慧對決人類棋王大戰在即!

圍棋:電腦要戰勝人類有多難?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每天 1 億玩家欲罷不能!部落衝突母公司 SuperCell 靠著 3 款遊戲創造 700 億營收

Posted: 10 Mar 2016 01:12 AM PST

螢幕快照 2016-03-10 下午5.29.38

靠著 3 個 app,去年創造 23 億美金營收(約台幣 756 億),9 億美金(約台幣 296 億)獲利,繼憤怒鳥之母 Rovio 後,芬蘭再度藉著手機遊戲寫下驚嘆號,這家公司是 SuperCell,你的手機中可能就裝有它所開發最紅的「部落衝突」。

誕生於 2010 年的芬蘭首都赫爾辛基,SuperCell 至今六年依然維持相對迷你的規模,180 名員工打造三款黃金遊戲「卡通農場(Hay Day)」、「部落衝突(Clash of Clans)」、「海島奇兵(Boom Beach)」,將近 2000 個日子每個遊戲始終盤踞 app 下載排行榜前 40 名,全球每日 1 億玩家欲罷不能。今年 SuperCell 乘勝追擊,加碼推出「部落衝突皇室戰爭」,一舉登上 44 個國家冠軍。

SuperCell 可以說是「app 內購」專家,雖然遊戲款款免費,不過為了求勝,買家購買虛擬裝備花錢不手軟。他們也拍了一支影片答謝「衣食父母」,透露其實上述三款遊戲的爆紅是「踩著 14 款遊戲的屍體」而來。CEO Ilkka Paananen 接受美國科技媒體 VentureBeat 採訪時強調,財務數據固然令人開心,但最重要的仍是「他們能夠秉持創立初衷,一切以人為本。」

我們相信,如果我們可以吸引最傑出的人才、盡可能營造最好的環境,加上足夠的時間與一點點運氣,有趣的遊戲自然隨之而來——那些好玩到讓人上癮、而且幾年不膩的遊戲。

180 名成員分佈在小而獨立的團隊裡頭,但每個人都彼此知道對方,我們建立了零官僚體系的結構。

根據 VentureBeat 記者親訪 SuperCell 總部的描述,這是一間小型、舒適、充滿合作氣氛的環境,而且到處都是桌遊。

去年日本軟體銀行以 55 億美金估值購入 SuperCell 22% 股份,加上 2013 年購入的 51%,所持股份達 73.2%。

不過,儘管手機遊戲一向是行動營收的大宗,去年全球合併營收 313 億美金,2018 年更上看 386 億。但可以確定的是,暴起暴落的現象也屢見不鮮,Rovio 歷經裁員縮編,努力轉型成媒體公司,期盼靠著電影等周邊重振氣勢,糖果粉碎傳奇(Candy Crush Saga)母公司 King’s 則在去年把自己賣給暴雪,納入大企業的羽翼之下,目前其仍有 5 億月活躍使用者。

「野豬騎士」的雄風能夠維持多久,穩紮穩打的小團隊風格,是不是永續生存的保證,在 app 世界的驚濤駭浪中,誰都難以預料。

參考資料:Growth Slows at ‘Clash of Clans’ Maker SupercellWith just 3 games, Supercell made $924M in profits on $2.3B in revenue in 2015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快訊】人機大戰第二局 Alpha GO 再下一城!李世石已無後路?

Posted: 10 Mar 2016 12:30 AM PST

lose01Photo Credit: 路透社

Google AIAlphaGo」大戰李世石第二場依然由 Alpha GO 獲勝!這也意味他本人賽前「5:0」或「4:1」的預測宣告破局,若李世石在接下來的三場比賽中再輸一場,即刻宣告本次系列戰由 Alpha GO 獲得最終勝利。

本次對弈李世石用盡佈局時間,進入讀秒狀態。而戰至最後一刻接近收關狀態。不過在約十幾目的不小差距下,最終還是以 Alpha GO 獲得本次勝利。具國內職業八段林聖賢老師直播時表示, Alpha GO 算是棋風較為穩健,並且在未犯太多錯誤的狀況下獲勝。

接下來將休息一天,第三戰將於 3 月 12 日(六)中午 12 點登場,詳細後續賽程如下:

  • 第三場次對弈:2016 年 3 月 12 日(六),中午 12 點整。
  • 第四場次對弈:2016 年 3 月 13 日(日),中午 12 點整。
  • 第五場次對弈:2016 年 3 月 15 日(二),中午 12 點整。

《延伸閱讀》

我為什麼支持 AlphaGo:近距離觀察「AlphaGo背後推手」黃士傑

人工智慧有多恐怖?聽聽「天才」Demis Hassabis 怎麼說!

【系列戰直播專文】人機大戰首盤 Google Alpha GO 勝出!李世石投降

【系列戰直播專文】就在今天!Google AI「AlphaGo」大戰李世石 Youtube 現場直播!

【系列戰直播專文】人機大戰第二戰中午登場,AlphaGo 將先攻

Google AlphaGo 對決李世石前夕,9 位圍棋世界冠軍分析勝負

「捍衛人類智力」,Google 人工智慧對決人類棋王大戰在即!

圍棋:電腦要戰勝人類有多難?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系列戰直播專文】人機大戰第二戰中午登場,AlphaGo 將先攻

Posted: 09 Mar 2016 07:11 PM PST

otsdPhoto Credit: 路透社

昨日 Google AI「AlphaGo」大戰李世石首戰,最終李世石投降讓不少人跌破眼鏡;不過,也有許多人將昨天視為人工智慧的一大里程碑。今天台灣時間中午 12:00 將舉行第二次對弈,若李世石這次仍敗,將會打破自己的「5:0」或「4:1」的賽前預測。

根據中央社報導,棋力不相上下的台灣「紅面棋王」9 段周俊勳表示相當意外,也認為 AlphaGo 進步相當快,並依其觀察從一開始李世石就處於下風,「整盤棋看來,李世石都沒有獲勝的機會」。

今天將由「AlphaGo」執黑子先攻,周俊勳也表示「相當期待電腦如何開局!」

直播影片如下:

接下來將休息一天,第三戰將於 3 月 12 日(六)中午 12 點登場,詳細後續賽程如下:

  • 第三場次對弈:2016 年 3 月 12 日(六),中午 12 點整。
  • 第四場次對弈:2016 年 3 月 13 日(日),中午 12 點整。
  • 第五場次對弈:2016 年 3 月 15 日(二),中午 12 點整。

《延伸閱讀》

 我為什麼支持 AlphaGo:近距離觀察「AlphaGo背後推手」黃士傑

人工智慧有多恐怖?聽聽「天才」Demis Hassabis 怎麼說!

【系列戰直播專文】人機大戰首盤 Google Alpha GO 勝出!李世石投降

【系列戰直播專文】就在今天!Google AI「AlphaGo」大戰李世石 Youtube 現場直播!

Google AlphaGo 對決李世石前夕,9 位圍棋世界冠軍分析勝負

「捍衛人類智力」,Google 人工智慧對決人類棋王大戰在即!

圍棋:電腦要戰勝人類有多難?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詹宏志將成新政府閣員? 蔡英文:他將成為重要橋樑

Posted: 09 Mar 2016 06:11 PM PST

tiea002

昨日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 (TiEA)舉辦會員大會暨電子商務論壇,並由 AppWorks 創辦人林之晨當選新一任理事長,出現與第一任理事長 PChome 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世代交接」之畫面。

而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也在該會中公開讚揚詹宏志「是一個站在下一個時代,看現在台灣人」的先鋒,並表示詹宏志將會扮演政府與民間溝通的重要橋樑。此言一出,讓外界開始猜測在離開 TiEA 理事長之後下一步,詹宏志是否很可能將被民進黨延攬入閣。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在會議中蔡英文還有意引用詹宏志論點,表示台灣文官是一群「有禮貌的失敗主義者」,台灣新創灣面臨的困境之一就是是國內文官體系僵化,未來新政府的首要任務將鬆綁法規,並與新創業者建立暢通的溝通管道,而詹宏志就會這之間的重要橋樑。

由於詹宏志長年著力於網路、電子商務、新創與媒體等產業圈,去年也曾被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力薦擔任經濟部長,520 是否真能入閣將成各界矚目焦點之一。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