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第366行,沒想過的職業——社群達人新賺錢世代”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第366行,沒想過的職業——社群達人新賺錢世代

Posted: 10 Nov 2014 01:09 AM PST

第366行,沒想過的職業——社群達人新賺錢世代

本文作者黃麗秋,原文刊登載於《能力雜誌》2014 年 10 月號,Inside 獲授權刊登。

從部落格到臉書、Line、行動裝置,成就不少具有高知名度、高影響力、高含金量的意見領袖。然而,從素人到意見領袖之路,第一要能持續性的創作,並從創作中建立自己的觀點以及開創獨特的風格;第二要懂得打造個人媒體,經營好自己的讀者,藉由口碑行銷讓更多人看到;最後才是評估要不要接廣告、活動。依循這樣的經營模式把根基打好,後面賺錢都不會是問題。

一走進達摩媒體的辦公室,黃色燈光溫暖地照著無隔閡的空間。這一區幾位臉龐還透露稚嫩神情的員工,在沒有隔板的辦公桌椅前熱烈地討論;另一區,神情沈穩的工程師專注地撰寫程式,而窗外停在遼闊松山機場的飛機,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

這裡是國內最大的「部落格廣告平台」(Blogger ads),擅長口碑行銷、話題行銷等操作方式。自2006年創立後,藉由整合部落客,協助品牌客戶做整體的口碑行銷服務,不僅掌握了百大品牌客戶,每月更幫40萬名會員(部落客)回饋2百萬元以上的廣告費,平均每位會員每月約有5萬元收入,讓許多部落客能將虛幻的人氣流量轉為實際的獲利來源,帶動部落格產業與提升經濟效益。

366 行不一樣職涯 意見領袖業

部落格是網路事業的一部份,部落客在抒發心情外,亦能經營個人品牌,陸續成就了不少高知名度、高人氣的部落客。而2007年由於Google adsense中文化,讓資深部落客艾瑪透過分紅機制拿到Google的支票,宣示部落格成為可以賺錢的工具。

達摩媒體執行長許景泰強調,部落客就是個人媒體,其影響力比一個小型網站還大。他從經驗來談,一位部落客針對自己擅長的領域或有興趣的主題,持續每天創作,並且能耐得住無人聞問的寂寞,連續3 年累積出一批忠誠的讀者,便能從媳婦熬成婆,成為高人氣流量的部落客,若又恰好幸運地被媒體報導、或因為出書受到廣告主青睞,就像滾雪球般年收入破百萬的案例不在少數。

因此,面對現今國內險峻的職場環境,不少職場新鮮人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或是發現學非所用、自身技能不足,加上平均薪資倒退16年前的水準,在就業路上跌跌撞撞。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年4月份統計顯示,國內失業率70個月來首次降至3.91%。但若從教育程度來觀察,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4.21%,其中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則為4.8%;再以年齡層失業率來看,以15至24歲年齡層失業率12.27%為最高;25至44歲年齡層為4.13%次之;而初次找工作者的週期則為34.6週,比3月份延長1.6週。工作難找,找到工作又「薪情」差,因此,成為「社群達人」走出不一樣職涯,也讓不少的社會新鮮人躍躍欲試。

只是,人氣流量又如何與賺錢鏈結?人脈儲金簿該存哪些人脈關係?

動心起念 就是愛創作愛分享

許景泰首先為達人業正名。他說:「我喜歡稱他們是『意見領袖』而非僅是部落客。因為,他們有些人只有經營部落格,有些人則只有經營臉書,有些人卻是兩者都有。但不管使用的工具是什麼,最根本的還是意見領袖是否具有號召力。」

然而,意見領袖的口碑建立是倚靠持續深耕累積而來的成果。「我認識的90%以上的達人一開始的動機,都是因為喜歡某個主題而創作並分享。長期分享之後,培養了一群具有相同觀點的讀者,彼此之間建立信任感,慢慢形成口碑;中期後,廣告主會開始注意到這個個人媒體,並提供商品請他們推薦;當然,愛惜羽毛的意見領袖們會嚴謹評估商品來推薦,而另一方面廣告主則發現,藉由達人口碑行銷可提升商品知名度,而樂意提供更多不同種類的商品或服務給意見領袖使用。隨著意見領袖的號召力越來越大,更多廣告與活動接踵而來,才會思考要不要從兼職轉為全職。

「我要強調的是,前面要先做到『凝聚一群認同的人,每天固定會來看部落格文章』,才會產生後面的效益。所以,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意見領袖,成為意見領袖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他說。

以活躍於網路、出版及電視上的房市名嘴Sway來說,他當初經營「智邦不動產」網站的動心起念,即是因有感於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是多數台灣民眾畢生的夢想,但卻有黑心建商偷工減料,讓民眾捧著血汗錢買到黑心房子。因此,他分享自己多年在營造業、建設公司的經驗,專門揭發台灣黑心建商的惡質行徑,獲得網友的熱烈捧場,不斷地匯聚人潮,逐步成為台灣最大、流量最高的不動產網站,電子報發送量高達10幾萬份。Sway後來寫下黑心3部曲——《黑心建商的告白》、《黑心投資客炒房告白》、《黑心房仲的告白》,造成搶購狂潮,版稅達千萬元。

持續不斷100/1000篇吸引力法則

許景泰分析,目前雖約有8百萬的部落客,但真正能每天寫、每天PO文的部落客其實只有1至2萬人。所以,他們是比較容易獲得廣告主關注與有賺錢機會的一群。他以實務經驗指出,一位部落客平均寫到1百篇時,相對其他人容易在網路上被搜尋到內容,而小有名氣;寫到1千篇時擁有一群固定的讀者,廣告主也會注意到部落客的影響力,進而提供商品試用或邀約其他的行銷方案。許景泰本身即經常在臉書上PO有關網路行銷方面的新知識、實務經驗的文章,所累積的朋友已有2千多名,每天實際接觸約有1千名。「我會將朋友再加以分類,並針對不同的朋友,提供不同的內容。長期下來,我也變成這個領域小小意見領袖,當我PO上要開辦行銷課程訊息時,馬上就會有朋友來報名參加。」

許景泰也說,網路特性就是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有些人可能分享到第50篇時,因為其中一篇內容主題切中熱門話題,或是因為內容特別精彩,讓幾百位讀者積極轉發,因此引起電子、平面媒體關注而進行追蹤報導,人氣流量瞬間暴漲。這就像一個素人平常默默無名,突然有機會一炮而紅,成為家喻戶曉的巨星。但等待的過程中,一定是他(她)平日就不斷練習、自我經營,才能在機會來時做完美的表現。」

達人3部曲 興趣 熱情 激情

許景泰強調:「創作一個有人想要看的內容,其實是一個很高的門檻,不要把這件事情想的太簡單,以為很容易就能夠做到。」至於,怎麼去創造持續不中斷的動力呢?「要成為意見領袖,必須要先問自己是不是對某件事情有極度、高度的熱情,否則很難每天持之以恆的創作。在我的經驗裡,這些人通常也是線下的意見領袖,本身可能在公司同事或朋友圈就已經建立如團購達人、美食達人、攝影達人的封號。他們更會利用網路作為散播工具,藉由不斷的創作把自己的專長讓更多人知道。又因為結合興趣, 充滿了熱情,做這件事會讓他們覺得很亢奮,再辛苦都不怕。所以,興趣、熱情、激情是達人養成必備的特質。」

舉例來說,網路服飾業是個大紅海,市場廝殺極為激烈,但原本擔任海外精品採購招商業務的林宗昱,則毅然決然自創網路服飾品牌myDress,從粉絲團的經營中將目標客群鎖定在「口袋夠深,不盲從流行」的輕熟女族群,並提供她們上班及日常的休閒穿搭服飾。他運用粉絲專頁塑造生動的品牌形象,利用情境化、主題式貼文,展現其獨特的時尚品味與服務熱忱,與粉絲一起對話,讓粉絲成為朋友圈中的穿搭達人。

行銷觀點 我的地盤聽我的

許景泰指出,的確很多人因為興趣而投入網路創作,但也因為大家的興趣都差不多而形成同質性高、差異化不大的情況。例如,從事美食、美妝、保養、旅遊等主題創作為數最多,早已經形成紅海戰場。「我認為在紅海市場中,要成為意見領袖更重要的是創作時要有『觀點』。表現觀點可以用插畫的形式、Kuso的風格等不同方式來傳遞自己的情緒及情感給讀者,讓他們了解你的想法與看法。過程中,當你發現出現喜歡與批評兩派聲音,甚至批評者還不少,這就表示你已經成功一半,已經有一些影響力了。」

他經驗分享表示,經營個人媒體到有固定的讀者時,很多達人也會遭遇到很多批評聲浪,因而改變觀點與立場。但正如投資之神巴菲特名言:海水退了,就知道誰在裸泳。「在我身邊很多達人都會經過這種陣痛期,常常不只被一個讀者批評而已,儘量放寬心,笑罵由他人,就會累積出一批忠誠的跟隨者。」

舉從臉書崛起的時事插畫家H.H先生為例,他因筆下胖妞「美美」爆紅,各種手機殼、明信片、香體膏、筆記日誌、彩色鉛筆等周邊商品合作代言紛紛到來。他也以專家經驗提出忠告說,經營臉書品牌千萬不可以急躁,不把粉絲人數看太重,會對自己造成壓力,反而畫不出好東西。也不刻意為了提升人氣,去迎合大家的胃口,而少了理念與想法。

定位明確 紅海倖存術

許景泰從事意見領袖的經濟平台8年多,接觸過無數的意見領袖。他指出,能夠長久維持人氣的意見領袖多能專注在同一個主題上去深耕。當然,在這主題上難免會有周邊的主題可以發揮。例如:寫旅遊會寫到美食;寫親子的也會寫到夫妻之間的相處。但無論如何還是要聚焦在同一主題。他說:「主題選擇必須循著分眾、小眾、個人的概念做切割,也就是在紅海領域裡透過細緻化區隔,就能找到新的市場。」例如:假設以「美食」作為主題,但美食是屬於大類別,必須依分眾的概念再切割出像是台灣餐廳的主題,同樣的邏輯,台灣餐廳再依小眾的概念去再切割出以「西餐」為主軸,然後在西餐主題再聚焦「牛排」的品項來長期耕耘。「這樣比較容易創造出個人鮮明的特色,也比較容易吸引一群對此有需求的讀者,更會因定位清楚而更容易被廣告主注意到。」他說。

另一方面,許景泰指出,很多素人要邁向意見領袖之路時,多會經過一段無人聞問的蟄伏期。「你可能每天很努力、很認真的創作PO文,但卻發現流量始終沒法提升,很多人就會覺得氣餒而放棄了。其實,面對這種流量低迷的情況,反而要化被動為主動。怎麼說呢,你可以主動到該領域的意見領袖的部落格或臉書觀摩、學習,並且時常留言創造互動的機會。」他建議另一個方式是,從自己的讀者中找出具有行動力的意見領袖,由他(她)作為橋樑強化對外的散播力道。

口碑不變 媒體1+1 > 2

網路的變化莫測,江山代有才人出。從臉書、Line的崛起,到行動裝置蓬勃發展,讓網友的注意力從部落格上被轉移,加上無名小站關閉、三星的寫手門事件,看似讓部落格的影響力式微而變少。許景泰卻指出:「大家都在用與可以賺錢並不能劃上等號。」他以達摩媒體業務來分析,部落客口碑行銷業績反而因臉書的出現而成長。「很多部落客本身也經營臉書,做法是透過臉書來做訊息的散播與導流;藉由部落格PO文做深度的報導,反而擴散效益更高、影響力更廣。」

許景泰進一步指出,口碑是不變的趨勢,也就是說儘管載體不同,讀者或粉絲信任的是意見領袖這個「人」,用誇張一點的說法就是已經對這個人產生了信仰,連帶信任意見領袖所推薦的商品。因此,就算是寫廣告文,意見領袖不管是文章的品質、對待讀者的態度,切記不能有180度的轉變,這樣才能維持自身在讀者心中風格的一致性。

「我再次強調要成為意見領袖,首先要能持續性、經年累月地的創作,並從創作中建立自己的觀點以及開創獨特的風格;接著懂得打造個人媒體,經營好自己的讀者,藉由口碑行銷的力量讓更多人看到;最後才是思考要不要寫業配文、要不要接活動。依循這樣的經營模式把前面根基打好,後面賺錢都不會是問題。」他結論說。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4年6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上海現場] 物流業者兩個月增三萬新兵,就為一日「雙 11」1,700 萬運量

Posted: 10 Nov 2014 12:17 AM PST

[上海現場] 物流業者兩個月增三萬新兵,就為一日「雙 11」1,700 萬運量

阿里巴巴「雙 11」開跑前一日,上午九點,快遞公司「圓通速遞」上海轉運中心園區顯得相對冷清,但其實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午夜一過,整個圓通速遞上下會因為一年一度的雙 11 開始高速運轉。

成立於 2000 年的圓通速遞,目前有 13 萬員工,在全中國有 72 個運轉中心,運送範圍可涵蓋中國 92% 以上地區,每天要處理約 600 萬件快遞。

圓通於 2005 年起成為第一個與淘寶網簽約的配送服務商,也是從第一次雙 11 就開始與阿里巴巴連續六年合作的配送公司。

養新兵三萬為一日 1,700 萬運量

圓通稱菜鳥網絡給的預估數據非常精準,準確度可達 90-95%,不僅如此,菜鳥網絡還會針對每一區給出個別預測,圓通再根據這些資訊進行「運能」的調配。事實上,圓通從年初就開始根據這些數據為今年雙 11 做準備,預計當天單日運量很可能高達 1,700 萬件。


▲ 圓通速遞上海轉運中心

為了雙 11 ,圓通增加了 615 輛大型車、新增/整修/擴建 41 個集貨中心,並且從九月起,新招募、訓練三萬名員工,相當於原本總人力的 23%,去年這個數字是兩萬。

這三萬名員工有些是來自派遣中心的約聘人員,有些是全職,也有一部分來自職校學生,甚至是圓通自己的行政人員晚上加班成為物流中心的找工作人員。

馬雲說過電商會帶動就業,圓通不失為一個案例。在雙 11 結束後,這三萬人並不會立刻沒工作,而會留下約一半的新增人力。這是因為目前圓通的業務顯然還在高速成長,執行總監吳建飛表示,圓通的旺季是每年九月起到春節這段期間,四、五月則是淡季裡的小高峰,但是每年旺季的高峰期數字,往往就會成為隔年淡季的數字。舉例來說,去年雙 11 期間的高峰數字(單日 1,200 萬件,加上個人與企業等其他非來自阿里巴巴相關的約 400 萬件,共 1,600 萬件),在今年的三、四、五月都曾達到過。

挑戰


▲ 曾任職於中國商務部、UPS 亞太區的圓通速遞總裁相峰

對物流業者來說,今年的雙 11 除了業務量會再創新高之外,就是正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為了因應交通管制,圓通預計將旗下所能調動的北京車牌車輛(會議期間,登記為北京車牌的車才能進北京),並且將貨物分流到鄰近的石家莊與天津。

我們也可以發現,圓通無論在業務或是調配資源上,很大的程度都要依賴阿里巴巴,整個圓通速遞的業務量約有 70% 來自阿里巴巴,可說是阿里生態系的標準案例,更不用說圓通還要仰賴來自菜鳥網絡的預測資料做資源調配。未來也將跟隨阿里巴巴國際計畫的腳步擴張市場。

在台業務

目前圓通在台灣是與黑貓合作,在中國以外的市場上,採與當地的物流業者合作的模式。圓通在台灣的「直發(不經集貨即配送)」業務發展得很快,僅兩個月便達到與「集運」相當的業務量(兩者相加每天約是 4,000 到 6,000 件),今年雙 11 預估會達到單日 1.5 萬件的量。未來在台灣將會著重在「直發」,並且也會開始發展在台灣收件的業務。

進入倒數

圓通速遞只是雙 11 前夕眾多厲兵秣馬的公司之一,其他像是來自臺灣女鞋零售品牌達芙妮,今年為了雙 11 ,也是提早三個月開始做準備,還成立了調貨小組,除了擴張上海的華東倉儲中心,更新增了華南的倉儲中心,一口氣將去年 60 萬雙的備貨提高至 130 萬雙。

今年雙 11 的數字,在加強國際化力道之後可以衝到多高,再過八小時就會開始揭曉。

Tumblr 明年推出中文版,考驗品牌商、廣告主的「內容力」!

Posted: 10 Nov 2014 12:07 AM PST

Tumblr 明年推出中文版,考驗品牌商、廣告主的「內容力」!

Tumblr 全球業務長 Lee Brown、Yahoo 亞太區廣告產品策略部副總經理林燕

Yahoo 去年 11 億美金大手筆收購 Tumblr,被視為「重返年輕」的象徵,但其「吸金」功力也已開始發威,明年廣告營收上看 1 億美金,關鍵就在於有別傳統網路廣告模式,以其強悍的「內容力」吸引龐大年輕族群。上週 Tumblr 全球業務長 Lee Brown 造訪台北參加 Yahoo 奇摩數位行銷高峰會,預告 Tumblr 明年也將正式發表中文版,為台灣廣告主開拓又一社群宣傳管道。那麼,品牌或廣告主該怎麼運用 Tumblr 抓住年輕人的心呢?

具有強大社群特性的微網誌

Tumblr 可以 Reblog(圖中雙箭號)、Like、也可以輕鬆轉發到其他社群平台

首先讓我們先來看看 Tumblr 的特性。雖然 Tumble 被稱為「微網誌」,但跟以往國人熟悉的部落格平台如無名小站、痞客邦比起來,對 Tumblr 可能還是有些不熟悉。Tumblr 具有很強的社交性,透過 Like(類似 Facebook 的「讚」)、Follow(追蹤)以及最有擴大效果的「Reblog」(將部分內容轉載到自己的 Tumblr 上並且可以留言註記),當然也可以透過 Facebook、Pinterest 等其他社群網站再傳播。加上偏重視覺元素的影音、圖片,在追求個性的年輕人之間迅速流行,品牌也陸續在 Tumblr 上開設帳號,企求奪取這群自我意識強烈的消費主力歡心。

不過 Lee Brown 強調,與 Facebook、Twitter 等串聯朋友的社群網站不同,Tumblr 作為「內容社群網絡」,更像是一個聚集擁有相同嗜好與興趣者的小天地。由於扎實且鮮明的內容加上 Reblog 的擴散威力,一般貼文在其他社群平台中容易在一兩天內消失不再被注意,但在 Tumblr 上卻有超過 30% 的內容在一個月後仍持續發酵,製造長尾效應。

國外大品牌怎麼做?

Lee Brown 舉了幾個國外以 Tumblr 行銷的案例,它們分別充分利用 Tumblr 不同的功能特性,為品牌增值:

Dior 以大量 GIF 動態圖像,為其旗下包含美妝保養品香水服飾或大型藝術裝置,活潑演繹出另一番特色,非常適合有些「叛逆」的 Tumblr 平台。

萬事達卡(Master Card)使用 Tumblr 的投稿功能,徵集全球各地人們拍攝出心目中「無價時刻」的影像或影片,在冰冷的交易之外,既親近使用者也營造話題。

美國美妝品牌 Sephora 則把 Tumblr 當成大型內容平台,提供豐富的資訊,帶給消費者化妝靈感、技巧、名人私物分享、教學影片等等,文章中置入主站商品,以實用的內容提升使用者的消費意願。

Tumblr 最近推出的「自動播放廣告影片」也被寄予厚望,跟 Facebook 一樣,雖然影片自動播放,不過預設為靜音防止干擾。

為創作者而生

Lee Brown 表示,Tumblr 是為創作者設計的內容行銷平台,所有網頁中都能依需求自行設置追蹤碼,所有內容皆可跨裝置呈現,符合 Marissa Mayer「行動優先」的策略。而 Tumblr 的一大優勢是可以同時作為內容管理及內容發布平台,可以嵌入各種流量分析工具,並且可以透過 SEO 優化,也有簡易的設計功能。

此外,Lee Brown 指出,Tumblr「是為創作者而生」,弱化「留言」功能,使用者除非「追蹤」才可留言,要不就是以「Reblog」方式迴響,這些方式都不若一般網誌的留言區塊明顯,避免留下對品牌或創作者不利的負面批評,也不易淪為網友的筆戰戰場。不過如果品牌主希望增加與讀者的互動,也可以嵌入諸如 Disqus 的留言服務。

贊助廣告範例(右上角會有 $ 符號與正常內容區隔)(來源

而 Tumblr 與 Yahoo 結合後,可以相互運用彼此的優勢。Tumblr 能夠運用 Yahoo 所提供的廣告技術及解決方案,整合廣告服務,讓廣告採購與評估可以一站到位。Tumblr 上的「贊助廣告」,也會串聯 Yahoo 力推的「原生廣告」解決方案,融入 Yahoo 其他服務例如數位雜誌、新聞以及行動 app 上,造成最大曝光效益。

當然,Tumblr 為 Yahoo 帶來的最大價值,是讓年輕人回流。Tumblr 的使用者性別分布平均,女性約占 51%,男性占 49%;56% 的使用者年齡介於 13-34 歲之間,而這個族群正是未來的消費主力,也是廣告主鎖定的互動對象。

台灣品牌,準備好了嗎?

台灣 Yahoo 對 Tumblr 的宣傳力道目前著重於廣告主,定位為「創作者」的內容平台,Yahoo 亞太區廣告產品策略部副總經理林燕表示,今年大紅的電影露西,就運用 Tumblr 號召網友畫出心中的露西。而 Yahoo 台灣「好時光行動配件」就以 Tumblr 為發佈平台,兩周超過萬次分享,平均單則內容被瀏覽三萬次,六成瀏覽者介於 18-35 歲,有效接觸年輕目標族群。

台灣的社群網站經營一直僅限 Facebook、部落格(雖然最近陸續有品牌開始使用 Instagram),相較必須「關照」多個平台 Twitter、Tumblr、Pinterest 的歐美國家,顯得很單調。隨著 Tumblr 即將正式登「台」,面對這個有點像 Facebook、但其實又很不像的「內容社群網絡」,社群經理、廣告商、品牌主,你們想好「內容」對策了嗎?

Airbnb在紐約面臨的法規問題以及反對聲浪

Posted: 09 Nov 2014 07:49 PM PST

Airbnb在紐約面臨的法規問題以及反對聲浪

 

編者有話說:來源:New York Magazine本譯文首發創之網,全文共10000字,分上、中、下三步曲,介紹了Airbnb的初誕生(上篇點此)、發展中的種種阻礙及應對過程。你會看到一個更為立體的,Airbnb。上篇我們介紹了Airbnb的誕生與發展,當Airbnb逐步走上正軌,這時候,問題也就來了——


就像是小正太終究要成長為更有擔當的漢子,Airbnb 也從一家「看起來構想善意又美好」的小公司發展成了獨當一面、得承受種種關注與質詢的大企業。紅杉資本的Alfred Lin 就指出,「當初創業公司規模還小的時候,所有人都會祝愿他們順利成功;可是當公司發展走上正軌,計劃著改革、盈利時,人們就開始變得更為現實,不再那麼善意滿滿了。」

Airbnb 滲入紐約​​這座城市的速度是緩慢的。但當你好奇地觀望到,街角一群身材高挑的瑞典人拖著行李箱步履匆匆地穿過布魯克林區,你會發現,似乎還有咖啡店收銀台那個摸索著錢包的生面孔、在Smorgasburg 美食集市上拎著大包小包的饕客、不太熟練地刷著地鐵卡的外地人……似乎一夕之間到處都是遍及了Airbnb 的租客:Airbnb 悄無聲息地就成了紐約一種新的生活狀態,它不再僅僅是廣告上的名字,更成了一個新鮮的動詞,為無數租客的生活方式添加註解。

一位透過Airbnb 當起房東的朋友就表示「你碰上的租客可能來自法國、德國、北歐等等,如果你能早點確定出租期,指不定還能招到喜歡提前做規劃的澳洲人」 。

不久後,似乎每個人都有用Airbnb 的經歷了。在這些租賃合作中,也有溫馨歡樂的一面——有位租客的祖母想著「這應該是小孫子好友的房子」,還把租屋徹底打掃了一遍。當然,租房容易遇到的囧事也少不了——另一個朋友回到租屋發現租客正赤身裸體地待在廚房裡……不過,更令人煩悶不安的經歷也不是不存在(這在後來的報導中被稱為Airbnb 黑色體驗)。

一位朋友回到位於雀爾喜的公寓中發現公寓裡已被狂歡鬧騰得一團糟,聚會者不僅放浪形骸,還將整間屋子折騰得烏煙瘴氣、不堪入目,甚至還有人刺傷找來的妓女——顯然,這不是Airbnb 兩位創辦人想要看到的結果,但這確實是Airbnb 短租業務所沒有預見到的問題之一。

沒多久,​​這些惡意租賃的事件就傳到議員Liz Krueger 那裡。Krueger 的小辦公室和Airbnb 的總部大樓恰巧形成截然不同的兩種對比風格。有Airbnb 的員工抱怨「她就是生來摧毀Airbnb 的!」不過說實話,Krueger 打擊短租產業的浩大工程早就開始了,那時候Airbnb 都還沒誕生呢。

這位健談的金髮議員從辦公桌後抬頭問,「我致力為此工作有多久了?」

Andrew Glodston,28 歲的發言人回道,「您似乎一直以來都在從事這項工作,也會繼續做下去。」

2002 年,在Krueger 上任後不久,她連續接到了不少關於短期租賃的投訴。「似乎是房東和某個意大利的旅遊網站達成協議,經常會有10-20 歲的意大利年輕男人搬過來短租。」Krueger 回憶道:「我喜歡意大利,也沒有性別歧視,只是恰好是這些意大利年輕男人,他們會喝酒、開派對……當然,作為遊客玩High 了也情有可原,但如果他們住旅店,至少有關於安全、噪聲等方面的規定……可在居民區公寓樓就沒有相關管制了。」Krueger 比喻道,這些投訴就像是「嘿!我快被這些醉酒又瘋狂的年輕男人折騰瘋了!他們每晚都在我家走廊上醉酒嘔吐、對著我家的牆踢球、還唱歌擾民亂扔東西——」

這類投訴逐漸增加,Krueger 開始組建團隊來考量如何處理這些短租客。雖然處理的問題表面上看是「短租客帶來的噪音和安全隱患」,實際上也是考慮到長期租客在房東逐利開放短租的情況下有可能受到的困擾——不少房東開始發現在外地人口大批量湧入的時候,日租、短租的形式更有利可圖。Krueger 表示「我可以想像得到,大部分房東都會漸漸將目光著眼於短租,畢竟這來錢又多又快。」

彼時,短租的產業還非常碎片化。雖然有Craigslist、HomeAway、VRBO 幾家提供房屋租賃服務的公司,但主要還是提供個別小公寓、或者度假專用的租屋,並沒有專門在居民區公寓推行短租業務。

Goldston 接話,「這之後,Airbnb 出現了,還順手打開了潘朵拉盒子。」更多的房東發現了短租的既得利益,至此,Krueger 所擔憂的情形變的一發不可收拾。

2010 年,Krueger 與紐約州議員Richard Gottfried 通過一項法律草案,草案規定,居住在複合式住宅的紐約市民轉租公寓的時限不得少於30 天。不過,這項法案對Airbnb 的影響並不太大——複合式住宅的居民仍可以將自己的公寓進行短租,只要居民(房東)本人也住著就能避開「轉租」的限制了。而獨立住戶的居民就更不受限制了。

Krueger 表示,這項草案的相關研究工作主要開展在Airbnb 成立之前。同時,這項頗為打擊Airbnb 的草案也並非她與飯店旅館行業的「合作結果」。不久後,州長David Paterson 通過了Illegal Hotel Law,至此,Airbnb 上相當一部分租賃關係成了違法行為。

這一打擊可是讓Airbnb 有些措手不及。但這也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預見到阻力。正如歷史中常出現的一樣,所有先行者都容易遭到質疑。Chesky 談到,「我們了解,任何新的技術準備付諸實踐的時候,都有可能被誤解,尤其是被政府所誤解。」他繼續補充到,「縱觀歷史,可以看到很多相似的例子。比如汽車,剛問世的時候,不也被政府規定不能上路嗎?理由卻是因為要避免打擾到路上馬車的前行。」

不過,來自政府方面的如此阻力,多少也讓兩位年輕人略微受傷。畢竟這波強力的反擊正是來自紐約——他們最為看重的市場。「我本人就來自紐約。」Chesky 坦言,「我總覺得紐約該是會愛我們的。我們還想著會被感謝……至少那麼多受益於Airbnb 的人們會多少有點感激……可明顯,我們想偏了。」

不過,失敗受傷又何曾阻止過賈伯斯?何曾讓佐克伯格停下了腳步?Chesky、Gebbia 二人也決意努力抗爭一番。

可問題來了,兩個毫不熟悉法律的藝術生,要如何贏得這場硬仗呢?他們按照羅德島學院裡用過的方法來處理這個難題——自己不熟,就諮詢專家吧。仰仗著可觀的資本,二人迅速集結了一群政客精英,足夠年輕,因而能明晰地理解Airbnb 的發展藍圖,又足夠有經驗能處理Airbnb 目前遇到的阻礙。

這其中,有David Hantman(議員Chuck Schumer 前任麾下大將)、政聞報導宣傳員Risa Heller、在新近紐約市長競選過程中國新年扮演重要角色的Bill Hyers 等。Hyers 在市長競選前並未在紐約生活過,不過這並不妨礙他迅速地感知到紐約居民的焦慮感。「每個人都有種對於錢財的焦慮感」Hyers 談到,「(在紐約,)有40 個億萬富翁、40 萬個百萬富翁……這意味著有800 萬左右的人們正在這座物價高昂的城市裡努力工作、掙扎在生存水平線上。」Hyers 認為,他在競選中策劃的、從經濟角度切入的廣告也能夠為Airbnb 打造相似的光環。「如果人們對某件事物有好感,並且願意分享出來,這會非常具有效果!」

同樣加入Airbnb 智囊團的,還有此前擔任JetBlue 航空公司擔任廣告總監的Douglas Atkin。他在今年春季名為「Share(分享)」的討論會上如此形容自己「事實上,我就是魔鬼。」他還專門寫過一本關於品牌崇拜的書《品牌信仰力:讓顧客成為信徒的14條上癮法則》。去年Airbnb 聘請Atkin 負責公司的社群相關活動。顯然,Airbnb 最新的口號「四方為家」就是出自Atkin 的手筆,同時,他在使用者聚會上煽動人們的技巧也非常高超。Atkin 深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促進品牌崇拜的最佳方式。

在用戶聚會上拍攝的影片裡,人們如此談論Airbnb——

「在遇到Airbnb 之前,我一直覺得被公司束縛住了。而現在,我感到非常自由!」

「它釋放了我心中從未察覺的、冒險的熱情」

「我覺得我再世為人,重新做回了自己!」

如果有人讀過Atkin 的書,會發現以上感想還蠻符合Atkin 的論調——「品牌崇拜會讓人們進一步體悟到自我。」

如果有可能,Airbnb 更願意將其「使命感」作為品牌崇拜的核心——Airbnb 每一筆收入中,有6-12% 的利潤會被匯集起來,用以支撐Airbnb 促進經濟發展並承擔社會責任的使命。這也是Airbnb 今年夏天推出宣傳影片,提醒人們在颶風Sandy 之後,Airbnb 曾為協助收容無家可歸的災民貢獻了一份力量。影片上,布魯克林的一位房東Shell 回憶,「在颶風後,很多人願意為災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真的很棒!」於此同時,Airbnb 的Logo 出現在螢幕上,提醒人們發簡訊「BELONG」來成為提供幫助的一員。宣傳影片上寫道,「你將感受到真正的紐約精神」。

不過,說起紐約精神,更多人會想到紐約的善變與情緒化。在部分紐約人看來,以颶風Sandy 為主題的廣告非常感人,但也有部分人叫囂著「難道紐約需要一個舊金山來的、推銷分享經濟的新創公司來闡釋什麼是紐約精神麼?!」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紐約的科技部落格Valleywag 用「懷疑」的態度來評價這些廣告,顯然,這並不是褒揚。而Gothamist 則用「意圖不良」來形容,並深入剖析到,拋卻公關戰術下醞釀出的閃光面,Airbnb 實際上很可能讓紐約的住房問題進一步惡化。

這是Airbnb 遇到的最為混亂的一場舌戰。Airbnb 宣傳廣告的精髓正在於,這家網路公司讓那些想要在紐約生活的人更能負擔得起租住成本——這是廣告中被採訪者所敘述的經歷,也可能來自生活在紐約的任何一個人。根據官方數據,使用Airbnb 出租屋子的「房東」中,有62% 利用Airbnb 的租金來繳付自己的房租。

而另一方,Airbnb 主要的反對者都是支持「負擔租房(affordable-housing)」分子。

這些反對派中的一員,都市住宅委員會的Jaron Benjamin 如此評價道,「Airbnb 的推廣運動實在是太狡詐了……非常狡詐!」他指出,「Airbnb 有個故事提到中產階級化,是這樣描述的——周圍的鄰居變來換去,租客常常擔心付不起房租要被趕走……這時候!Airbnb 這個救世主一樣的角色就出現了!」

雖然話是這麼說,不過Benjamin 提到,「實際上,紐約的房地產業者大都意識到,短租將為他們賺取更多的利潤。他們會開始將整租公寓轉變為專門在Airbnb 上提供短租服務的房產——而這將意味著這些房源將從房地產市場上獨立出來,不再是長期租客的選擇,也進一步耗減市面上原本就不多的負擔住房資源。」

我的一個鄰居在布魯克林區的Bed-Stuy有個三戶的房地產。他就表示「(將整租公寓改為短租房)顯然是最佳最經濟的選擇。」有意思的是,上個冬季,數據挖掘公司Connotate 分析了Airbnb 網站上的數據,發現房源集中的幾個地方租價直線上漲,比如如哈林區、以及上文提到的Bed-Stuy。當然,這有可能只是巧合,畢竟不是每個房產業者都想、並且能夠將房產轉為Airbnb 短租專用的公寓——我那位鄰居就懶得經常更新租賃合約。


那麼,Airbnb 究竟是讓紐約的租房環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

這個問題至今無從定論,然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Airbnb官方、平台上的租賃雙方、排斥Airbnb的老紐約人、包括鑽著漏洞牟利的租客……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說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