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談生產力循環” 與新的 9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談生產力循環

Posted: 06 Mar 2014 03:06 AM PST

談生產力循環

本文譯自〈The Productivity Cycle 〉。譯者為愛料理實習生張宇婷。

人類很妙。我們其實對自己的身體了解不多。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些微的不同——即使我們都是「人」。喜歡紙上談兵的人類學者及心理學家對人的行為提出了許多定義和理論。但大多數的我們並不是那麼「標準」,甚至超出定義的標準範圍內。 雖然沒什麼根據,但我還是想要藉由這次機會,寫些我對於感覺行為和「專注」於創造與開發相關的非科學理論。

動機與成就感

我從自己與同儕們做過的所有事情中發現了共通的模式。 天性。 我們都具有創造力,大部分的人想要「創造一些事」。我常常在面試和茶餘飯後聽到大家想要「從無到有地創造」(create something from nothing)。因為人總是汲汲營營於表現自己,所以才會急著想要創造新事物、開發新產品,但「需要創造」的事情背後,往往隱藏著許多難題。 我可以理解這種感覺,就好像他們存在於我的 DNA 中,當我無私的貢獻我的時間、精力在開發新專案時,我找到了自我,人類的天性驅使我解決我能力所能及的問題。 我無法自拔地受到「自我」和「天性」的驅使,因為投入全部的心力在創造、開發換取虛榮感和不對稱的開發報酬。當你集中注意力,你將會創造出規模更大、功能越完善的網站。只要適當地調整我的認知和行為,我就可以漠視成就感,從現在起,捨棄自我和虛榮心,回到最簡單狀態來驗證我的理論。

咖啡因是個零和比賽(Zero-Sum Game)

表面上,這是我一天專注程度的示意圖。 我曾看過一篇由 Arvind Narayanan 撰寫令人驚艷的部落格文章-咖啡因消耗量的計算,這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看到自己每天「專注程度」的表示圖就像微積分中正弦函數(sin function)所勾勒出的圖形。當然,這是一個過度簡化的表示。但就個人經驗而言,這卻不盡然不正確。我認真工作、感到疲倦、重新振作、餓了、吃東西、打個盹,然後再往前邁進一步,然後洗澡睡覺並重複著這樣的循環,雖然不是正弦波,卻也是一個波,不是嗎? 就像我叔叔雷總是說的「任何正弦波都表示他沒有足夠的樣本!」,雖然我覺得他最後會變成直直的一條線(就像是振幅為零的波動一樣)。 我們的專注(能量)曲線具有波的每個特性,有波長、週期還有振幅。因為在這篇文中假設我們總在專注程度最低落的時間點攝取咖啡因這個刺激物,所以我們在起床或是覺得疲倦的時候喝杯咖啡來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提昇我們的活力。而這些舉動將會縮短我們專注曲線的振幅。 換句話說,我們藉由攝取咖啡因來減少我們在專注曲線最低點的疲憊感,但也減少最高點的專注程度。 Arvind Narayanan 博士統計此種使用咖啡因的形式對於一些想要避免生產力低落的人確實有用。像是建築師、資料輸入員、卡車司機等在每個時刻都需要專注的職業。從事上述職業的人極度有可能會因為精神不夠專注而釀成大禍。 然而,有創造性的工作者卻不會該種限制。他們總是需要有「清晰的瞬間(the moment of clarity)」來精緻他們的作業。他們需要專注曲線中的振幅來達到專注的顛峰,儘管這會使他們疲憊感增加,並且需設法在最高效率的時候工作。 Arvind Narayanan 博士擁有貨真價實的駭客精神(電腦科學博士,並且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助理教授),他試圖利用這種曲線關係來創造他的優勢。他真的可以利用咖啡因來增加他「專注」的振幅嗎?雖然結論是來自於一些無厘頭的理論,但就我和Arvind Narayanan 博士的經驗而言,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你將會在最高點後的幾個小時感到精疲力盡,所以你必須在專注曲線的最高點後三十分鐘喝一杯拿鐵,並盡己所能的工作,然後利用電腦冷卻的時間小憩一會兒。 咖啡因是個零和遊戲,但你可以從他身上獲得好處。及時的攝取咖啡因可以讓你的專注曲線屢創新高,但也會讓專注曲線的低點更低。就像是社會學課堂中提及「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概念。但這也不全然事件壞事,因為他可以讓你的腦力更加激盪!

你需要更多的能量

許多有讀過Daniel Kahneman的「思考的快與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會記得當中的巧克力蛋糕實驗 Photo by Food Thinkers under CC-by-NC-SA 由史丹佛大學 Baba Shiv 領導的該實驗非常簡單。半數的學生被要求記憶一個二位數的數字,另一半的學生則記憶七位數。當他們背誦完後就走到一個大廳,然後試驗者就問他們是否需要一些巧克力或是水果沙拉來醒醒腦。被要求記憶七位數的學生比記憶二位數的學生多一倍的人數選擇巧克力蛋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簡而言之,我們擁有一個有限的大腦能量。花較多心思記憶七位數的學生沒有多餘的能量去控制自己不要選擇蛋糕。 大腦中的前額葉皮質是主要控制人們在創造、專注還有一些像是短期記憶、假設性問題求解以及意志力的展現等作業。巧克力蛋糕實驗的結論指出在前額葉皮質中的資源是有限的,當你使用前額葉皮質來完成某項任務時,就會影響它完成其他任務的品質。 這也可以解釋了我們的第一個理論。如果我們在專注曲線中有較高的專注程度,那我們就會需要更深層的休息來撫平曲線中最低點。 即使有許多學術研究指出適當的睡眠可以撫平你的疲憊,但我無法保證這是恢復專注力最好的方法。當你無法在你疲憊的時候的長時間的休息,何不提昇你睡眠的品質? 有些人建議使用「咖啡因睡眠法」。當你攝取完咖啡因後的三十分鐘小睡一下,睡眠品質會更好而使你工作更加有效率。

適度

我必須補充一件事, Arvind Narayanan 博士發現,身體再短短兩到三週的時間就會適應咖啡因的攝取量。若你持續的攝取咖啡因,則容易成癮,未來如果有一天沒有來一杯咖啡,就會覺得全身不對勁。但你保持五天不攝取咖啡因,即可得到正常的腺苷(睡眠訊號)量,讓你回復到正常的狀態。

實際應用

我想這一部分是最為重要的,所以我絕不會拖稿演出。
  • 計算出哪些時間點是你的專注力的顛峰,在這些時候努力工作。
  • 當你專注力跌落谷底的時候,休息一下,而非再逼迫自己工作。
  • 三週用咖啡因來減少你專注曲線的振幅,一週停用讓自己的身體休息。
  • 避免其他時段咖啡因的攝取,僅在你計畫中的時間喝杯咖啡提神。
  • 不要忽視你愛的人。

一個月實行計畫

我的工作是一年一個專案,每天都是固定且差不多的工作內容。我親身嘗試了上述的方法,我成功的在這個月中維持了我工作的熱忱與動力,我認真工作並且在我悠閒的時間願意出門走走甚至繼續開發產品。其他月份只要一下班,就只想趕快窩在家裡看電視影集或是透過 Netflix 線上租片看個電影放鬆自己。 親身經歷了這個高生產月,我開始想說有沒有其他跟咖啡因類似、可以提高工作生產力的事物。如果有的話,代價又是什麼? 我真的在一兩個月中掙扎,但不是非常認真的那種。當我覺得無法完成任何工作時,是否有跟咖啡因一樣的伎倆來幫助我回復生產力,也就是說我必須找出:(A)宏觀下的咖啡因,和(B)宏觀下的休息。

宏觀下的咖啡因(Macrocaffeine)

我發現開始一個全新的專案比接續其他舊的、開發中的專案更可以激起我的熱情並提高我的生產力,我可以在截止日前完成這份專案。此外,即使知道某功能不易開發,但我仍願意嘗試。 咖啡因阻斷我們大腦中的腺苷受體,讓我們不會想睡覺。如果我們替換目前手邊的工作清單成一個臨時、更吸引人的清單,就會讓你有攝取咖啡因的感覺,達到提高生產力的效果。

宏觀下的休息(Macronaps)

這與我更加息息相關。 停止過量的工作。 在工作中小憩一下吧,我明白這不會是讓公司賺錢的最佳辦法。但我認為有類似的方法來讓公司員工更有生產力,進而提升公司營業額。有些公司會提供休假津貼,讓你在生產力薄弱的時期休假,再用「讓你好好充電」的陳腔濫調敷衍你,叫你度個假、回到生產循環中的最佳狀態。 除此之外,有足夠大開發團隊的公司會用兩種模式代表員工的狀態:「熱情模式」和「海岸模式」,當一個員工處於熱情模式時,就代表他正處於高生產力的狀態,可以把他安排在叫費心力的大型專案之中;而那些剛完成大型專案、已處於海岸模式的員工則分配到小型、較不迫切的專案,讓他們晚點開始工作、早點回家休息,等待他們回到熱情模式在接續其他大型專案。 還有許多工作室這樣的,讓工程師協助支援團隊處理客戶的問題。若工程師能在生產力薄弱之時協助支援團隊,不僅可以幫自己換份工作、調整心態,還可以減輕支援團隊的負擔,讓他們有機會喘口氣。像我就很樂意在我工作低潮時幫他們看看文件,處理客戶的疑難雜症。 這些方法主要是讓員工在他們在保有一定的生產力狀況下盡情的怠惰。當我們越快回復到高生產力的狀態,我們就可以越快、越認真地參與下個大型專案。

清晰的瞬間

我的專案和成就很少不是來自於「清晰的瞬間」。當然,我想盡可能最大化清晰的瞬間去做我熱愛的事。我不知道讓自己的體力和專注力透支是不是個長久之計,但多項研究顯示:睡眠絕對是幫助你延遲並紓緩工作低潮來臨的良方。 我無法保證這篇文章能引起你的共鳴,或者幫助到你。然而,每個人都會有工作低潮,我們要試圖消除或減少這種狀況。若有個方法可以讓你工作時更有效率,這便是屬於你的可行之道。

全球最大圖庫 Getty Images 開放網友免費嵌圖

Posted: 06 Mar 2014 01:22 AM PST

全球最大圖庫 Getty Images 開放網友免費嵌圖

abbc7238-9925-4f86-92fa-ef158b880254 Getty Images 開放嵌圖功能,供一般網友免費嵌入部落格、網站,或透過社群網站分享 按下圖片右下角的 </> 符號即可複製嵌入碼。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應該都對 Getty Images 這個圖庫網站有印象,它存有數以千萬計由專業攝影師、畫家創作的影像與插畫,從羅斯福總統的照片到最近奧斯卡頒獎典禮的留影,無數媒體都靠 Getty Images 為新聞配圖,創意人或行銷部門也經常從這個圖片交易庫尋找適當的素材,而這些影像都覆上浮水印,並且理所當然的,必須付費才能使用。 不過,Getty Images 今天推出一項空前的新措施1:開放圖片嵌入功能,提供一段猶如 YouTube 影片嵌入碼,讓一般網友複製在自己的部落格中,去掉 Getty Images 的浮水印,在圖像下方多出 Getty Images 的 Logo、作者,以及 Twitter、Tumblr 的分享按鈕——亦即我們也能透過社群網站分享 Getty Images 上的影像。但商業用途是否也能以此方式取得免費圖片,仍得視個別條款而定。(根據 Getty Images 的說明,商業用途意指:廣告、販售產品、營利或任何推銷意圖。) 這對以往仰賴版權維生的 Getty Images 無疑是相當冒險的一步,如此一來我們一按右鍵就能存下無浮水印的乾淨照片。不過 Getty Images 業務發展經理 Craig Peters 表示,「我們的照片早就無所不在了」,到 Getty Images 的客戶網站或者直接利用 Google 以圖搜圖的功能,都能輕易取得無浮水印的影像。 大開免費圖片之門,Getty Images 當然也有盤算,一旦網站管理員有了合法且免費的路徑使用影像,將為 Getty Images 創造新的營收管道。影像嵌入的方式,讓 Getty Images 對照片有了更多控制權,他們能夠置入廣告,以及蒐集使用者的資料。Craig Peters 表示這些計劃尚未成形,但確實正在構思。此外,圖片能見度大舉躍進,也會刺激更多攝影師將圖片版權交給 Getty Images2。不過免費意味著,如果條約更改或者照片遭刪除,那麼這些嵌入的照片也就會消失於無形。 儘管 從 2007 年到 2011 年,Getty Images 的收益增加了 1 億美金,但在免費當道的網路時代,如果固守收費制度反而可能畫地自限。美國科技媒體 The Verge 以音樂產業比喻圖像產業,iTunes、Spotify 不允許流動,無法減少盜版檔案橫行,然而現在音樂人可以上傳音樂創作到 SoundCloud,讓網友自由免費嵌入或分享,YouTube 是更明顯的例子,Google 因而收受更多廣告利益,「buy here」的連結也有助音樂本身的數位版本銷售量。 而今 Getty Images 打破陳規,也走向免費分享的時代。Craig Peters 說:「與其眼睜睜看著未經版權許可的影像到處流竄,不如以嵌入的方式向一般網友合法開放,這樣反而為我們帶來更多選擇。」

與小林章字體散步

Posted: 05 Mar 2014 06:27 PM PST

與小林章字體散步

本文轉載自 Justfont 〈 與小林章字體散步 〉,作者為 justfont blog 作者 WINSTON

關於字體散步是這樣的:它是新形態的休閒娛樂。其重點在於散步時必須東張西望,觀看路上字體,如路牌、招牌、指標之屬,乃至於人孔蓋上的字體,都是觀察的對象,然後擇其神來之筆者、莫名其妙者拍下照片並與親朋好友分享。

能體會其中樂趣的人不多。但只要開啟了興趣,就再也回不去了。因爲路上字體街景實在太豐富,形態各異,目不暇給,市井的多樣性與生命力顯現其中。你彷彿能從字的寫法、造型猜測店家或寫者的個性、窺見他們的生活片段。這都讓電腦字庫相形失色了,你再也無法忽視街上那些字。

12786425625_85632eaf20_b 小林章先生在拍很特別的油漆招牌

日前來台演講、簽書的《字型之不思議》作者小林章先生在行程最後一天與我們上街拍字,我們便透過他的眼睛重新審視生活週遭的字體,發現了許多平常根本不會注意,但其實相當有趣的事情。

台灣人好聰明

在散步前就透過他知道,其實台灣的消防栓、水帶箱很有趣。 等等,不就是個消防栓嗎?有什麼好特別的呢?

img 噴漆楷體+消防箱

小林先生自己透露,最近養成的興趣是觀察世界各地的消防栓。在德國工作的他注意到德式的消防栓、滅火器上沒有用字體註明,只以圖樣表示之。 到了韓國,或回到日本,也較常見黏上去的金屬立體字。但黏上去容易掉,有的時候施工者也會把筆畫貼錯,看起來就很怪。

12922690035_c41417c98b_b 施工錯誤示意圖

但在台灣,他發現我們的滅火器、消防栓,有很多是用噴漆體噴上去的。這種帶有手寫楷書味道的噴漆體相當具有台灣特色。據小林先生說,這種噴漆體不但好看,也不會剝落或者施工錯誤,台灣人實在太聰明了!

在南機場夜市週遭

小林先生行程最後一天原本要到(必須去的)故宮參觀。但是比起文物,他更想看富有民間生命力的東西,例如富有手寫感的老招牌——那是字體設計師的最愛。

12742162535_4c03ba1fcb_b 就一輛計程車的暫停營業通知而言,他寫得非常有誠意

關於這點我們是滿有信心的——因為台灣民眾有時對待字體很認真,例如這輛計程車,誠意十足的寫了四個字告訴大家他目前暫停營業。 或是這個回收場,認真以對的手繪明體也讓人很感動。從這些事物上可以看到一點源自民間的活力吧! 所以這一天我們先到了南機場夜市附近逛。南機場夜市週遭是臺北的老舊城區。這種還沒有系統化更新的地方是字體散步最理想的地點,因為可以找到非常多老式油漆招牌。

12786425625_85632eaf20_b-2 例如這個帥氣的楷書、隸書相配的國術館招牌。

12742162755_e8b5097444_b 或是這個雍容大度的棉被行隸書招牌

12742162565_04677ebb0b_b 以及在旁邊的這個⋯⋯ 以行楷呈現的生化科技美容中心招牌, 傳統味十足(而且提供的服務是挽面、瘦臉)

12742622874_e667072252_b 12742163575_eac429a846_b

還有這個壓克力招牌店的油漆招牌。斑駁的痕跡可以讓我們更了解這個字原本是怎麼寫的。(不過,為什麼壓克力招牌店自己的招牌會使用油漆招牌呢?眾人不得其解) 這個夜市內攤販的手感、窄版圓體現在也不常見了。它不是非常精緻,重心的分布不一致,還會有站不正的情況。但它畢竟是夜市攤販,缺失反而能帶來草根市井樸拙可愛的感覺。更何況並非拿來閱讀,也就會站在欣賞的角度看待它,而不是批評它了。

12923099224_f8fbdb2279_b 廣東粥攤販

但除了老招牌之外,小林先生也拍了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 例如這個⋯⋯ 巡邏箱?

12742624534_fcc14ff9b2_b 12788117765_86708a7139_b 偷渡一下在士林拍到的巡邏箱

巡邏箱上面的字樣是噴漆的楷書。噴漆字(stencil)其實很多國家都有,但噴漆楷書就是道地的台灣特色了,我們也是透過一些日本朋友才知道這件事情。這種字體的模具是從白鐵行誕生的,當天我們也經過了一家很特別的白鐵行。

12768330303_c53a402cf5_b 柔軟的楷書透過堅硬的鐵板表現出來,字體模範就是來自這樣的店家。

但禁止停車的告示又有什麼特別的呢?

12742624434_e6a4334528_b 小林章先生非常執著地收集世界各國的「停」

在小林先生最新的書中,有個段落專門討論日本的國民字體:圓體。這種字體廣泛應用在日本各種招牌、號誌上,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日本人覺得這樣比較親民,所以到處都用圓體嗎?但是連「停」這種正經的告示都要有親和力嗎?

12742622254_bdd49a3524_b 世界各國的「停」大多是八角形+醒目的黑體或無襯線字體

為了比較各國交通標誌上字體差異造成的不同觀感,他搜集了許多帶有 “stop”、「停」字樣的號誌。所以到了台灣也不免看一下。這個「停」是台灣的路牌黑體(台灣路牌黑體也是有故事的)
注:在小林章先生新書中考證,日本多用圓體告示恐怕不止具有親和力這麼簡單。在實地探訪招牌師傅後,他發現比起黑體而言,圓體的書寫程序反倒簡便許多。這種製作效率或許才是圓體普及的原因。

12742164935_e59ce4cc5e_b 南機場夜市對面忠義國小的告示上有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也引起了注意。注音符號只有台灣使用,堪稱台灣特有種。而且注音符號是基於漢字筆畫而創造的表音符號,是這一點吸引了字體設計師的注意吧!

12742306953_8be47ba018_b 這要從右往左念

連卡車上的文字方向也引起一行人的討論。傳統上,漢字如果是橫排,閱讀順序是從右到左的。這樣的傳統其實在台灣民間保留許多。不止如此,舉凡郵筒、配電箱上的標誌、字體也要拍。因為手工感的噴漆台電標誌其實設計得很有特色。台電標誌為什麼會很吸引外國朋友的注意呢?可能是因為「台電」兩個漢字相合的形狀本身就接近菱形,這個 logo 巧妙的據此發揮創意。

12742164555_5d0f0bb9b6_b 下次可以欣賞一下沒特別注意過的台電標誌噢

你或許沒注意的字體

散步到這裡,如果都還覺得不特別,先看看這些平常不會注意的字體再說吧。例如道路油漆字:它也是字體,但不是招牌、螢幕或書本上的字體,所以平常也不太被討論。但這個道很有趣,中間是一個王,整個就是王道的意思(咦)。

12742162885_8a133cb40c_b 12923562864_e4d704a5bf_b 道路油漆字:道中有王

可是人孔蓋上的字體又有什麼好拍的啊!

12742305663_ffffd66339_b

人孔蓋是這樣的:撇除字體好不好看不談,人孔蓋字體有趣的點在於多樣性。很顯然台北市(還是應該說全台灣)各工程單位都各自為政(難怪開挖都不先約好的,一個挖完再換一個),前後期施工標準也不同,字體更是手工的。所以往往可以在這種金屬蓋子上看到同樣文字的差異寫法。

12922690065_28178c8dc4_b 相當多元的人孔蓋

例如這個上面的北,比較接近目前教育部標準寫法,但在下個蓋子上卻又變成接近傳統印刷體的寫法了。污也不一樣。這個污是古字寫法,那個污是教育部標準法(而且,不止楷體,還有仿宋體喔) 說到異體,當天看到最特別的寫法其實是這個看起來很一般的電腦字招牌,可是那個文怎麼會這樣寫?眾人百思不得其解。

12742162625_51ab02b409_b 旁邊的楷書招牌其實寫著「儷文服飾」

還有一些「字」,既不是異體,也不是一般的字:

12742306653_433556b224_b 民宅門窗上的豐富合字

「合字」很常在過年貼在門窗的「斗方」上看到。這種合字特別能表現漢字「圖形化」的特色——利用單字形狀的特色組成新的圖樣,不但視覺要平衡,也要同時傳達意義。例如這裡的「日進斗金」、「福壽喜」、「黃金萬兩」,以及最後一個‧‧‧‧‧‧你看得出是什麼嗎?

12795059203_204e077366_b 什麼知足?

不過一上午逛下來,最讓我們驚奇的其實是

12787830263_92792e6c53_b 小林章:「那個數字是義大利斜體啊(italic)」

咦?不就是個門牌號碼嗎?但是當小林章先生說出「那個數字是義大利斜體啊(italic)」,我們才驚覺,對耶,我們的門牌號碼是 italic 沒有錯,但為什麼以前都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呢?(而且話說這個 4 也分太開了) 其實台灣門牌有趣的地方在於一戶可能會有兩塊以上的門牌。例如這一戶人家有一塊官方的門牌,數字是義大利斜體;但另一塊招牌可能是區公所或是里長另外新發的(也有可能是自己做的),數字又變成正體了。

12787730155_20eec89256_b 台灣的老式藍色門牌數字是正體,新的綠色路牌數字是 italic 斜體,有時候會並存。

12742622534_864d9884d0_b

在士林老街

午飯過後我們直接拉車來到士林老街。士林老街就在士林夜市現址旁邊,假日晚上人滿為患。在這附近有一條小西街,蔚為奇觀:整條街的招牌幾乎都是手寫油漆招牌。這在現代電腦化招牌席捲之下反倒變成彌足珍貴的景觀了。

11627089486_cb208340ec_c 11627095856_df6db9d888_c 11626321985_60b8a6897e_c 11626575073_e369f9df3a_c 以上這些油漆招牌,全部都在同一條街上, 而且風格近似,似乎都是同一位師傅寫的(士林夜市附近的大西街)

也是油漆字的「請勿停車」:這是很多台灣家戶都會請師傅來寫的告示,大概是一家一戶唯一需要對外透露的資訊:不要停在我家門口,謝謝。每一戶都針對自己的需要客製,甚至自己手寫,便有了多樣性。也因此「請勿停車」體也很值得觀察,與道路油漆體、人孔蓋金屬體是同樣道理。像這個以隸書呈現的告示典雅而不失嚴肅,是由經驗老道的師傅大略打稿描框線後,使用油漆、筆刷,像寫書法一般手寫上去的。

12742304303_c4ecedfef0_b 也是台灣特有的手寫隸書

12742162475_7d4ce49b8f_b 咦?這張是在拍什麼?

12742304483_5f052de800_b 原來是拍隱藏在柱子後的攤販。

12742621634_c8d6400723_b 在台灣也常見的疊圓體

疊圓體源自日文字體「スーボ」。它其實大有來頭。スーボ由字游工房傳奇的創辦人鈴木勉設計,是第二屆石井字體創作獎(1972)的最優秀字體。當時,鈴木勉先生只有 23 歲。這種字體到了中文世界變成了「疊圓體」。它無法使用筆畫組件的方式製作,必須手動組成,製作比較費工。 疊圓體圓上加圓,很可愛,一開始設計的初衷或許是專供童書市場或玩具一類。但因為具有肉感的聯想,也很適合放在食物上。 甚至是放在這種海報上‧‧‧‧‧‧
疊圓體最初在日本開發出的目標市場為童書市場, 但是後來發現是食品界以及情色產業最愛用 走著走著,經過許多有特色的招牌,但招牌太多,時間太少,小林章先生要趕回飯店收行李準備搭機前往下個目的了。這一趟透過他的眼睛,我們看到許多平常不會注意的事情,而且臨走前又多看到了一個:

P1020488 這個「心」因為顧及整體造型的關係,點被移到了彎鉤之內。這種寫法也在許多老招牌上面可以見到。

goodbye

最後小林章先生一行到了文林路上搭車,離開準備去機場 事後小林章先生也來信給譯者 Tamago 感謝這趟非常有趣的旅程。

我在生命中學到的 25 件事

Posted: 05 Mar 2014 01:54 AM PST

我在生命中學到的 25 件事

derrickfung
本文作者 Derrick Fung 為新創音樂唱片社群網站 Tunezy 的創辦人,Tunezy 去年十月被現場音樂活動服務公司 SFX Entertainment 收購。Derrick Fung 創立 Tunezy 前為銀行家,在創業後一舉名列 2014 《富比士》 音樂產業 〈30 under 30〉── 前30 名 30 歲以下的產業新星。 本文編譯自他發表於 Quora 〈25 Things I've Learned About Life〉,此文獲得許多人的贊同迴響,一起來看看 26  歲的他從人生學到的 25 件事,您認不認同呢?

main-qimg-cf186280f96e50cd0d79e2b11218ad76左:人們想像的人生;右:人生實際上是這樣。

當我滿 25 歲的幾個月以前,我曾寫下在短短活在這個世界上我所學到的事情,那年像是瘋狂的雲霄飛車,讓我看見過去從未發現的事情。而去年的這個時候,我正忙於那時我認為是「夢想的工作」──嗯......這是在我發掘現在這份「工作」之前的想法(我不認為我會將它稱作一份工作)。 過去一年,我試圖向那些已經「成功實踐(夢想)」的人學習,從創業家、赫赫有名的人士、律師、銀行員、甚至政治家。我瞭解到人生成功沒有公式,但一定有能引以為鑒的經驗可供參考與學習,使這趟旅程能夠順利一些。我歸納出底下的幾個重點,也許未來會回來修改,但現在這些可以說精準描寫我對人生的體悟和學習。
  1. 年輕時候去冒險吧!當您的年齡越大,您就越不容易冒險。但無論何時,總是需要計算風險。
  2. 您在學校學習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如何學習。一旦您擅於學習的方,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阻擋您。另外,永遠不要停止學習。
  3. 我寧願嘗試過然後失敗,而不是活在後悔中。每個不去嘗試的事情都是錯過的機會。
  4. 敢於作大一點的夢。人生太短暫,不值得花時間喪志。
  5. 治癒人生問題帶來的傷害, 音樂是最便宜且最簡單的方式。
  6. 喝啤酒,多喝,它讓您的思維更有創意。 哦,酒也是。
  7. 加入社群,並盡可能將自己置放在不同的社交場合。這會幫助您成為更棒的溝通者。
  8. 盡可能越年輕開創事業。即使是賣檸檬汁的小攤販,它也將教導您做生意的經驗,一生受用。
  9. 如果您將要失敗,那就快速失敗(Fail Fast),並讓眾人皆知。不要一拖再拖。接著讓自己站起來。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失敗,將會激勵自己更加努力去證明您終究會成功。
  10. 認識各式各樣的人。人生充滿超乎您能想像的機遇。
  11. 當生命給您檸檬時,就把它做成檸檬汁,然後倒給您所有的朋友。保持樂觀,因為樂觀會向野火一樣快速蔓延。
  12. 成功不會給您帶來快樂。在您變得更成功之前,您必須要先快樂。找到讓您快樂的事情,找到之前不要停止尋找。
  13. 許多人不想要開創事業,因為他們感到害怕。成功的創業家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於他們願意走別人不走的路。若您不敢放棄朝九晚五的工作,那創業就不會是您的路。
  14. 讓您被比自己還要聰明的人包圍。那是您唯一會接受到挑戰並成長的方法。
  15. 只有在您努力奮站時陪在您身旁的人,才有資格在成功時和您一起慶祝。
  16. 小心挑選並決定您要打的仗。一天只有 24 小時。若某項工作不值得花時間,拒絕接下這份工作......或是外包給印度 ;) ( 4 Hour Workweek 謝謝您)
  17. 您要投資的最重要資產是您本身,透過各種不同的課程讓您成為一個更棒的人,並不要停止學習。閱讀大量的書籍。
  18. 真正的朋友絕對不會質疑您為什麼會消失在世界上。他們總無怨無悔地在您需要的時候陪伴您。
  19. 您越能承受作自己不想要作的工作,您就越難放棄它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學習您可以學習的東西,然後去改變世界吧!
  20. 夢想工作並不存在。您必須要創造它。
  21. 盡您所能旅行。您會帶回更寬廣的世界觀,更多讓世界更美好的點子。
  22. 「謝謝你」,是字典裡面最強大的一句話。
  23. 上帝創造每一個人都有目的。不要停止直到您找到這個目的。我不認為我自己的目的是坐在電腦桌前面與從事外匯交易(編按:作者創業前為銀行員)。
  24. 世界可能看起來似乎很大且嚇人,但當您年紀漸長,您越能理解所有事情都是人創造出來的規則。沒有什麼是固定且無法改變的。不要執著於現狀。
  25. 生命並不輕鬆容易。但您若擁有對的支持夥伴陪伴在您的旅程中,這趟旅程將會走得長長遠遠。
 

從長榮「I SEE YOU」廣告看見 Facebook 操作的秘密

Posted: 05 Mar 2014 01:43 AM PST

從長榮「I SEE YOU」廣告看見 Facebook 操作的秘密

001

去年長榮航空「I see you・你的眼界可以轉動世界」的廣告,相信大家一定依然記憶猶新,金城武一席白衫騎單車在台東田野小徑的畫面,清新的視覺搭配引人共鳴的文案,同時發表中、英、日三版本,全球 2000 多萬人觀賞。 廣告剛出來時,Inside 即刊過一篇關於這個引發熱烈迴響的廣告分析文,當時就有提到,其實在廣告正式登場之前,長榮就已透過社群網站製造神秘感,不斷曝光鋪梗,醞釀網友對廣告的期待,「登出廣告」也是首見,首播當晚果不其然引發 Facebook 瘋狂洗版。最近我們透過電子郵件訪問了 Facebook 大中華區總經理梁幼莓,請她為我們揭開長榮社群行銷成功之秘。

eva01

eva02廣告首映前夕,長榮航空 Facebook 粉絲團逐步增加網友的期待感

此外,前幾天 Facebook 才剛發表最新數據,台灣每月活躍使用者達 1500 萬,滲透率逾 65%,高居全球之冠,行動月活躍使用者半年內更增加 20%。就台灣而言,Facebook 粉絲團經營成效仍是相當重要的指標,不過近來關於觸及率下降或者「假讚」等疑慮搞得經營者人心惶惶,我們也請梁幼莓釋疑,以下即為專訪內容(粗體字為問題): 1. 您認為這次長榮在社群媒體的操作上,最關鍵的成功因素是什麼?Facebook 對長榮的案例印象特別深刻,是因為它有哪些可取之處? 長榮航空是個非常成功的案例,說明知名品牌如何利用 Facebook 去達到幾項目標:
  • 成功將品牌與世界的群眾連結:透過 Facebook, 長榮航空觸及全球 2,126 萬人,有效提昇長榮航空全球品牌知名度。
  • 展現 Facebook 透過人際網絡傳播並創造廣大口碑的能力。
  • 首批採用 Facebook「登出廣告」廣告主,創造台灣地區觸及人數達 467 萬,點閱數達 10.5 萬次。
2. 就長榮 I See You 這個案例,Facebook 或廣告代理商有提供額外的協助嗎?抑或從訂定策略與執行都由長榮獨立完成? 此案例由 Facebook 授權經銷商 cacaFly 協助,並由奧美互動行銷執行。品牌及代理商可以從我們的夥伴找尋協助,如最新的廣告功能或最優質的行銷實例。代理商和經銷商,與開發者一樣,都是 Facebook 生態系中最核心的角色。我們與他們緊密的合作,共同推動策略,並賦予更多廣告主創造更多的創意及效益的機會。 3. 如果台灣企業想要操作 Facebook 社群行銷,Facebook 能提供哪些教育 / 訓練資源? 請參考 Facebook for Business 網站:提供廣告主許多有用的資訊及成功案例作參考。 我們的經銷商 cacaFly 也定期提供廣告主教育訓練課程。 4. 長榮「登出廣告」瀏覽量 400 多萬瀏覽數是多久內創造出來?是否能詳細說明「登出廣告」的資訊、費用以及執行方式?是否有其他國內外案例可以參考? eva-air-fb 長榮航空的「登出廣告」在一日內創造了 467 萬的觸擊人數。另一個案例是馬來西亞航空,透過「登出廣告」一天觸及 310 萬人。我們針對不同廣告主的需求與目標,提供不同種廣告服務。 5. 國內哪些產業最熱衷於在 Facebook 上下廣告? Facebook 是一個連結人們與朋友、家人及企業的平台。我們的服務可以幫助企業與對的人更有效的連結,無論是在桌上型電腦或行動裝置。在台灣,從小企業到知名品牌如長榮航空皆在我們平台上進行廣告。除了長榮航空的案例外,郭家兄弟,一個電子商務平台也成功利用 Facebook 做行銷。 郭家兄弟:透過 Facebook 精準掌握分眾目標消費群,導入其垂直電子商務網站服務,以販賣宅配海鮮的好魚網為例,透過 Facebook 可鎖定 20-30 歲不喜上市場購物但有開伙需求的族群,同時,郭家兄弟也善用 Facebook 的社群元素,將能夠引起社群共鳴及互動的貼文搭配廣告交叉操作,引發社群自然擴散效應。曾經推出一檔吸濕寢具,透過 Facebook 廣告,不但獲得上千個分享及按讚,並在一周內創造了 100 萬業績。通常 Facebook 貼文廣告的點擊率可達 3%,較一般線上廣告高出不少,而平均每 1 元的投資可以創造高達 5 元的 ROI;同時,Facebook 行動廣告點擊率可達 5%,相較於其他行動廣告聯播網僅 0.05%,高出近百倍。 6. 目前全球「桌面 / 行動廣告比例」?台灣的比例又是如何?廣告主「只下廣告在行動平台」的比例如何? 目前行動裝置的廣告營收已超過全球廣告營收的 50%。2013 年第四季的廣告營收有 23 億 4 千萬美金,且行動裝置廣告營收約整體廣告營收的 53%。 7. 先前名為 Facebook Fraud 的影片在網路上迅速流傳,相信您也看過,大意是說廣告主付費買「Like」,粉絲數雖有提升,互動率卻跟瀏覽量卻靜止不動,您對此有何解釋嗎?

我們一直專注維持我們的網站的公正性,且我們最近大幅提升防範假帳號濫用的作為。我們致力於開發自動和人工的混合系統去阻擋用作詐欺意圖及增加按讚數的帳號,也對販賣假點擊的賣家採取行動,關閉其帳號。我們從每個與網站互動的過程抓出假帳號,例如:註冊、加朋友、按「讚」、傳訊息等。同時,我們也列出規則去發掘是否有帳號發出異常的訊息,且利用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產生的分類器 (classifier) 去指認可疑的行為。 為了驗證並改進我們自動化機制,我們經常使用使用者提示和其他技術來幫助我們辨識一個帳號及動作的真實性。因為垃圾行銷者多採自動化的攻擊方式,多數的詐騙都有規則可循,因此我們偵測和阻止濫用的能力已經大幅強化。 8. Facebook 併購 WhatsApp 之後,未來可能會對廣告主帶來什麼改變?是否已有企業主詢問怎麼在 WhatApp 上登廣告? 不會有影響,因為 WhatsApp 將會與 Facebook 並行,針對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提供服務。 9. Facebook 每次更動演算法都會引來一陣恐慌,請問國內外是否曾出現廣告主轉移平台的現象?Facebook 如何化解廣告主的疑慮? 使用者可以隨時查看以前的動態消息,因為動態消息是連續性的。在動態消息的廣告,動態消息的廣告平均只佔整體動態消息的 5%。在使用者使用 Facebook 滿意度調查中,出現動態消息廣告的使用者體驗,和無廣告版本的使用者體驗並無太大差異。 動態消息的活動持續為行銷人員帶來成效,過去六個月中,Datalogix 針對 55 個在 Facebook 上進行的行銷活動分析,行銷人員從非動態消息貼文的 Facebook 廣告獲得了 3 倍的投資報酬率,若包含動態消息廣告,所得到的投資報酬率可達 5.9 倍之多。 10. 就您觀察,相較亞洲其他國家,台灣企業操作社群媒體有沒有特殊之處?有沒有優點或建議改善的地方? 在台灣的行動滲透率極高(編按:台灣滲透率為全球第一),所以台灣及其地域來說行動裝置是最優先的重點。我們建議行銷人員想利用 Facebook 行銷時可掌握社群行銷 3R 原則─「觸及和目標鎖定」、「引起共鳴」及「投資報酬率」。
  • 「觸及和目標鎖定」(Reach):有多少人看到此訊息?目標對象是誰?他們看到此訊息的頻率?
  • 「引起共鳴」(Resonance):提升品牌知名度、品牌記憶度及購買決策考量
  • 「投資報酬率」(ROI):實際對於銷售及商業目標的有效程度
12. 今年 Facebook 在台灣推行廣告業務的重點方針?會比較偏重推動行動廣告嗎? 行動是我們 2014 年的重點。在 2012 年時,我們重新定義公司為「mobile first」的開發思維;2013 年,我們專注於提供使用者 「mobile best」的產品功能。有非常多的事情是只能透過行動裝置進行的,如搜尋地標等 LBS 功能、「Instagram」的照相功能、行動即時通訊到行動應用程式的搜尋等。很明顯的,越來越多的現在每日都透過行動裝置上 Facebook,且超過 50% 的 Facebook 營收來自於行動裝置。 13. 下廣告在桌面與行動版,有什麼不同的事項需要注意?(比如年齡層或即時性的不同) 我們鼓勵廣告主針對目標受眾及觸及人數去投放廣告。廣告主可以透過性別、年齡、地域、興趣等去鎖定他們的受眾。有非常多的事情是只能透過行動裝置進行的,如搜尋地標等 LBS 功能、「Instagram」的照相功能、行動即時通訊到行動應用程式的搜尋等。然而,不管是在桌面或行動版,我們鼓勵廣告主提昇高品質的互動廣告內容,去引起人們注意,並在使用者瀏覽動態消息時提供最相關的體驗內容。 14. 行動平台影片形式的廣告在台灣推廣的情況?(因為我們目前尚未看到這種形態的廣告) 行動平台影片形式的廣告目前在美國試驗中,目前並未有推廣到國際的計畫。 長榮「I SEE YOU」廣告:

購票網站掛點救星?推不倒的售票亭 KKTIX

Posted: 04 Mar 2014 10:02 PM PST

購票網站掛點救星?推不倒的售票亭 KKTIX

480658_673001209400572_490633692_n 去年十月,KKBOX 推出 「KKTIX 售票亭」活動報名及售票系統。不同於國內其他售票網站,KKTIX 以簡潔的網站設計,推出手機電子票劵著稱,企圖改革台灣活動售票的使用者經驗,KKTIX 正大步朝著當初承諾的「推不倒的售票亭」、舉辦大型演唱會、台灣銷售者首選的活動售票網站的目標前進。

1975219_248612778654864_1030947709_nKKBOX 包圍東京活動。資料來源:KKBOX Facebook 粉絲專頁

KKTIX 為台灣售票系統中不斷創新服務的先鋒,並為娛樂活動售票系統中首推行動票劵的平台,本月 KKBOX 新歌搶聽會上將率先使用自家的 KKTIX 售票亭,號召歌迷運用手機電子票劵參與實體活動。而其他實體活動也如火如荼舉行,3/3 日起也開始舉辦「全面包圍東京」的活動,準備派出 DJ. KKBOX 至東京宣傳,並贈送東京來回機票給拍下 DJ. KKBOX 的粉絲,目前日本澀谷火車站已貼滿 KKBOX 的宣傳海報。

1619227_616788985068326_1984512851_n資料來源:Norikot Takahashi Facebook

至於使用者介面上,KKTIX 仍略勝國內大型售票網站一籌。無論是年代、華娛、寬宏等皆尚未跳脫 Web 1.0 的網站設計思維,網站頁面充斥著各類資訊,除節目資訊外,還有複雜的購票方式資訊,及不斷閃動的廣告,版面上充滿密密麻麻的字,使用者容易迷失在網頁裡找不到想要的資訊,而提供的搜尋欄,不僅迷你到看不見,且放在不起眼的位置,而無用武之地。

400669_814008995279721_1848363091_nKKTIX 網站介面,功能簡潔一目瞭然。

 

年代年代購票系統。

華娛華娛購票系統。

寬宏寬宏購票系統。

兩廳院兩廳院‧中正文化中心購票系統。

在年代、華娛、寬宏等大型售票網站找尋到所需活動資訊時,已經費了一番功夫,而購票流程也特別繁複,年代、華娛、寬宏系統採「節目選擇」→「選擇場次/票區」→「登入」→「選擇座位/票價」→「確認結帳」,而兩廳院購票系統(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甚至等使用者選擇完場次、票區、座位後,要求使用者登入才能繼續購票。上述系統皆要求要加入會員才能購票,但卻未在使用者按下購票鈕時要求登入,而是待使用者選好票區以及坐位後,才要求登入,不僅打斷購票過程,也違反直覺,使整體購票經驗繁複。 相較之下,KKTIX、博客來售票與 iNDIEVOX 音樂平台,網站設計以較大的圖像呈現節目資訊,較清晰,且購票方式也較為直覺簡單,僅需四個步驟:「節目選擇」→「登入」→「選擇場/票區」→「選擇座位」→「確認結帳」。 除購票系統繁複外,國內各大購票系統「每遇大型活動就因瞬間流量過大而當機」的事件層出不窮,造成消費者不便。且儘管各大售票網頁上已經塞滿資訊,資訊的揭露還是不夠清楚完整而造成糾紛,根據去年三月消基會的統計,42% 網路售票系統的購票介面「資訊未揭露」、33%的機構「資訊揭露不完整」,7 成以上售票網站不符規定,消費者無所適從。 台灣售票系統目前還有許多改善的空間,期望 KKTIX 能改善只要遇到流量大就掛點的技術問題,持續優化舉辦活動與購票的經驗,終成為推不倒的售票亭。KKTIX 至今已經辦過各種類型的活動,從課程、講座研討會、小型音樂會、社群聯誼、路跑......甚至社會運動的遊行活動皆有,拿下中小型活動的市場,未來 KKTIX 當然也不會放過大型活動的大餅,一步步辦理從幾十人、幾百人......到幾萬人的活動。 若 KKTIX 運用 KKBOX 目前1000 萬的使用者的基礎,及長期建立的歌手關係資產,運用異業結盟的方式,擴大總利潤,未來將比國內單純經手票務的大型系統更有競爭力,類似的廠商活動通恐怕也會受到衝擊。 KKBOX Alexa 排名全台第 40  ,每月不重複訪客 218525 人次,見下圖。

kkobx

期待 KKTIX 成為台灣新一代售票系統的領頭羊,並徹底終結台灣售票網站的掛點常態吧!

零售電商該選擇行動版網頁還是原生 app?

Posted: 04 Mar 2014 03:01 AM PST

零售電商該選擇行動版網頁還是原生 app?

8583949391_455f395477_z 上週我們刊出〈行動商務市場,台灣至少落後中國三年〉一文,文中提及 ASAP 閃電購物網總經理黃文貴就 ASAP「目前尚未發表手機 app,但行動交易已達整體 35%」的經驗,說明就電子商務領域而言,「app 根本不是重點」。而這與去年中主打「一店家一 app」的九易宇軒團隊相悖,兩者對於原生 app 與行動版網頁的優劣有著不同看法。 九易宇軒行銷長李朝基針對該文表示,「手機版網頁 vs. 原生 app 是一場傳統電商與新型態電商之爭」,批評許多電商網站只是將網站原封不動搬上手機,並無助於「走向行動」。 黃文貴認為行動版網頁優於原生 app 的一大理由在於「超連結」,比如現在商家慣用的行銷管道 Facebook、LINE、搜尋關鍵字等都只能導流到手機版網頁。不過李朝基反駁:「一樣是花錢買廣告導流,連結到手機版網頁,消費者瀏覽完之後,下次要讓這個消費者再回來,難度非常高」,加上傳統通知優惠訊息的電子報開信率低到 1% 以下,幾乎無效。他強調,91mai 能夠直接導引使用者從網頁下載 app,也可以將網址指定到 app 內頁,而商城與獨立商家 app 互導流量也有其價值。 同時李朝基認為 app 特有的「推播」功勞並不小,商店主人可以隨時利用推播方式通知消費者優惠訊息。以 30 萬下載量的 app 而言,一小時回訪率若高達 30%,等於有將近 10 萬會員立即收到資訊。李朝基也指出,長久下來,app 也比較容易建立忠誠客戶,「消費者想逛,滑開 app 就進入商店」。 至於許多人質疑「誰會想要下載那麼多 app 啊」,李朝基說,使用者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類別、商店或品牌選擇,就如收藏商店一般,如果沒有特定愛牌,就下載綜合性商城 app。假如台灣 1500 萬使用者都下載一個,就有 1500 萬下載量,3 個就有 4500 萬⋯⋯「市場是有機會做到那麼大」,關鍵仍在於產品與服務的品質,是否足以吸引消費者下載。 但話又說回來,李朝基認為,短期內台灣行動商務不易出現超過 300 萬下載規模的大型 app 商店,因此單靠大型平台導流容易陷入危險。既然傳統電商的行動經驗也是 0,大家的起跑點相同,「靠自己反而比較實在」,亦即成千上萬的小店家將主導行動電商的未來。李朝基指出,目前九易已有有一些商店上線第 1 個月業績就破百萬,還有商店上線 4 個月銷售就突破千萬,幾乎每個月都有 20%~50% 的業績成長。

小結

縱觀兩方看法,黃文貴其實並未全盤否定 app 的作用,只是重要性有待商榷。根據上次 Inside 專訪 ASAP 母集團 uitox 創辦人謝振豊的說法,未來旗下的電商網站應該也都會推出手機原生 app。 網購服務究竟應該把重點放在原生 app 還是行動版網頁,眾說紛紜。但這其實應該不是個那麼黑白分明的問題,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來說,想用手機上網購物時,直覺上還是會直接開啓網頁,而不是特地到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先下載 app 再購買。無論是台灣還是美國,就零售業來說,消費者在行動版網頁購物的比例都勝過原生 app。

photo天藍小舖行動版網頁顯然未經規劃

況且「連結」的確是個問題,利用 Facebook 或 LINE 推送訊息時,連到的還是網頁。就拿知名網路賣家「天藍小舖」來說,雖它有獨立 app(即使用九易方案),但用手機在其 Facebook 粉絲頁上隨便點個商品網址,連到的卻是未經設計的官網,多數消費者可能都會退卻。 如果單論購物行為, 規劃良好的行動版網頁就很足夠,但若就此打住,恐怕會喪失一個建立品牌忠誠度的機會。雖然原生 app 成本較為昂貴,但倘若不乏資源,仍應考慮投入開發,畢竟原生 app 的流暢度與體驗是行動版網頁無法取代的(當然前提是 app 設計得好),並且可以利用手機相機或晃動等功能開拓更豐富的可能性。美國 T 恤網站 Threadless 最近剛上線的行動版 app ,不只放入商品到購物車等交易動作比較順暢,也多了不少網頁版沒有的互動形式。 當然,除了上述因素以外,決定開發原生 app 或者著重行動版網頁之前,還需考慮使用者習慣,比如蘋果 iOS 使用者比 Android 使用者更願意掏錢血拚,也更願意下載購物 app。 「行動趨勢」已經沒有什麼好爭議的,有些人預測 HTML5 & CSS3 的流行,將使得原生 app 不再那麼必要。不過畢竟那還是未竟之天,如果現在資源有限,從事零售業的您,想把商店搬上手機或平板時,會以網頁為首選,還是直接開發 app 呢?歡迎留下您的意見。

創業比賽

Posted: 03 Mar 2014 08:32 PM PST

作者介紹:Victor Lam,來自香港的 full stack developer。會寫 web 會寫 app,這幾年來遊走於香港、台北、北京、美國等地,加入過不同團隊,又開過公司,跌過痛過失敗過。閒時寫文,記一下所見所聞,娛己娛人。 本文原刊於作者部落格文章「創業比賽」
還記得我讀書時,香港沒有太多的創業比賽。最有名的,就會要數由某某動物銀行舉辦的比賽,參加者多為商科學生。我沒有參加過,不敢作評價。只依稀記得有一年,報紙上讀過一篇相關的報導,說其中一名參加者的作品,是一個八達通手機殼;另一個印象,是一位老師說:「This is just a presentation competition.」。 近年有關「創業」的討論多了,每個月都有各式各樣的創業活動和比賽。去大學演講,總免不了被同學問我,他們應不應該去報名參加什麼什麼創業比賽。嘩!如此敏感的話題,你叫我如何回答。通常我會四兩撥千斤,先問一句:「你們為什麼要考慮參加這些比賽?」

創業比賽能幫你了解創業?!

同學們的回覆,不外乎「想體驗一下」、「想了解什麼叫創業」等等。聽到這類答案,我都會叫他們說不要痴心妄想了。 創業比賽的形式,都是要你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一些任務,在最後一天,上台發表你的成果。這根本不是創業。 第一,創業是一個無止境的旅程,不可能是幾天或者幾個月內通過一個比賽模擬出來。每一門生意,由籌劃、動手開工、到開張、招聘,直到收支平衡,都需經過漫長時間,全心全意去做,才有可能成功。 (當然,有些人會說,生意可以買回來或者吹水吹出來,再找幾個懂的人回來,做做樣子,再賣出去賺錢。小弟比較 hands-on,這種做法恕小弟不能理解) 再者,比賽通常會有評審,但評審真的懂你的產品嗎?Steve Jobs 曾經說 Dropbox 只可能成為一個功能,而不能成為偉大的產品,但今天有誰覺得 Dropbox 不成功?當 Google 出現時,很多投資者也覺得沒有用,不需要多一個 Yahoo!。評審們極其量只有十多分鐘去聽你的解說,而通常同學們準備的 pitch 都不完整,缺少數據支持,評審憑這十分鐘,真的能選出好的產品嗎? 有人會說,這些比賽是讓參賽者去嘗試一下 pitch 投資者時的情況。去比賽做評審的投資者本身就不多,再者投資者時間寶貴,他們投資你的產品是為了想賺錢,因此絕對要求你拿出足夠的數據來證明產品能賺錢。就算是外國的大型 incubator demo day,參加者也不是上台 pitch 完 15 分鐘就會有將一張張支票塞給他,每一輪募資都要創業家和投資者花大量時間去討價還價,到差不多 close deal 的時候,還有一半的 investor 會臨場退縮。你覺得這些比賽的 pitch session 真的有用嗎? 任何競賽,都免不了會有優勝者,會有獎賞。但比賽評審們真是你的潛在用家嗎? 由他們去決定優勝者,再加「送一年域名註冊」、「獎平板電腦」、「免費去美國」這類獎品,對同學真的有用嗎? 對創業家來說,最大的獎賞,是造出來的產品得到使用者的支持,能夠賺錢,收支平衡。這個不可能在創業比賽的幾天至幾個月時間內做得到的。

創業比賽能讓你認識朋友?!

也有一些同學跟我說,去比賽可以認識新朋友。關於認識新朋友這點我不反對,但我卻質疑是不是好事。 香港的創業比賽中,佔大多數的都是非技術人。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拿著一個概念,一個他們自己覺得會賺大錢的構思,想找一個人合伙。合伙嘛,就是我出概念你出力做。「大家拎個心出嚟做,人工就無喇,股份我分 30% 俾你啦,你睇我對你幾好」(編按:意思為「大家用心出來工作,薪水就不用給啦,股份我分你 30%,你看我對你多好!」)。這種「朋友」,你有興趣認識的話,去一次創業比賽,保證你可以找到幾十位。 我不會說他們「搵笨」(編按:意思為「找笨」,就是說人家笨),但很多時他們連基本創業的概念也沒有,卻想單憑一個概念找人幫他們做。創業最重要的不是構思(idea),而是執行力(execution)。他們空有概念,卻要求你幫他們執行,這種做法,我絕不認同。

創業比賽的真正意義

說到這裏,肯定有人會大罵我妖言惑眾。搞清楚一點,我覺得創業比賽有其存在價值。但同學們去參加前,應該要先想清楚,到底參加的目的是什麼。 我認為,創業比賽只適合一些已經有眉目的產品和團隊參加。什麼叫有眉目?要不就已經做好了一個 prototype,要不就找到幾百(最好是幾千)個使用者,經訪談後表達很想使用你的產品。舉辦創業比賽的人,一定會有各種方法去推廣他們的比賽,參賽者應該善用這個機會去宣傳。但如果你什麼東西都沒有做出來,再多的宣傳也沒有幫助。 我不否認,創業比賽的確有好一些有心有力的參加者和投資者,當你能顯示出本身的價值(無論個人或產品上),而不只是口裏隨便亂說的話,總會找到志同道合的參加者跟你一起奮鬥,也能跟一些投資者打好關係,為將來募資做準備。 今時今日的創業成本,其實比以前已經低很多。多用一點不同的方法,先證明產品能賣錢,做一個 prototype 出來,再去這些創業比賽,善用他們的資源去推廣自己的產品,才能將參加比賽的價值發揮出來。 話說回頭,當日問我的同學,大部份連構思也沒有,這樣去參加比賽,恐怕也只會是浪費時間。 此文無圖,不是因為我懶(其實我有試過努力的找),只是我發現,不論用什麼圖也會被人覺得我是針對某一活動。那好吧,無圖,我沒針對說是哪一活動,各位喜歡套上什麼人物角色,悉隨尊便。

關於產品經理,職缺上不會寫的事

Posted: 03 Mar 2014 03:27 AM PST

關於產品經理,職缺上不會寫的事

1611844367_d0241a14c8_o 圖片來源:guccio@文房具社

本文由 Livefyre 的產品經理撰寫,原文刊載與 Medium〈So you want to manage a product?〉。作者原為心理系的主修學生,誤打誤撞當了產品經理,想一窺產品經理實際工作內容的人們,不妨作為應徵產品經理時的參考。
市場上到處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產品經理嗎,還是僅有我一人呢? 很有可能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的產品經理,但我感覺到我近日聽見的盡都是非產品經理的人──顧問、想要唸 MBA 的人、工程師──想要做產品經理。 如果這是真的,那「每一個人」都想要當產品經理,我也不會感到意外。產品經理不需要您擁有任何硬實力(hard skill)。擔任一位產品經理,您不需要會創造資料模型您不需要知道如何寫程式您不需要會設計網站。這些技能會加分,但並不是此職位必要的專業能力。和工程師和設計師不同的是,可以想像您一早醒來就成為一位產品經理。 而且,產品經理的職位描述聽起來很美妙:
  • 您是一個小執行長
  • 您肩負管理職
  • 您是該產業的專家
  • 您決定產品今日以及未來的外觀和質地
  • 您的薪水優渥
  • 您說的算
我特意使這個清單看來很滑稽,因為產品經理實在有太多沒有寫進職缺敘述的「驚喜」。如果您本身不是產品經理,或尚未與業界的產品經理有深刻接觸,產品經理絕對不是您想像的那樣。

1-v0Q5hYcX_70LYnB_j33Xvw圖片來源:Ondesk

產品管理實際上是......

  • 洞悉使用者的心思意念
  • 促進跨團隊合作
  • 負責產品的談判交易
  • 在有限時間和資源上達成最終目的
  • 領導人們跟隨產品進程前進
  • 正向且務實的處事原則
  • 在資訊稀少時,處理艱難的決策

產品經理不是......

  • 掌握最重要的發言權
  • 唯一的點子創造者
  • 設計師
  • 程式設計師
  • 品管人員
  • 優化網站
  • 撰寫行銷企劃

我怎麼會知道產品經理是什麼?

我會應徵產品經理完全是心血來潮。那時候我是主修心理的大四生,畢業後超級想要搬回位在舊金山灣區的家,我很失望那裡最多的工作機會全都在科技業,於是我開始細讀所有的開出來的職缺敘述,試圖找到一個不會讓主修心理的我去應徵會太可笑的職位。 出乎我意料,我拿到 Intuit 產品管理儲備幹部一職,而 Intuit 不論是在技術或是文化上都是一流的公司。 我非常驚訝,因為我並不真的知道產品經理在做什麼,我一遍又一遍地讀那一封通知信。「在所有的面試中,我不斷談論的東西就只有我的熱情,我很疑惑這樣怎麼會具備足夠資格擔任產品經理呢。」 更令人驚訝的是,我那關於心理語言學的畢業論文跟金融軟體根本扯不上邊。 我管理的第一項產品是 QuickBooks 記帳軟體,負責管理它年度 Beta 版的釋出。 我驚訝地發現產品管理囊括幾乎所有東西,而這些根本就沒寫在招募時的職缺敘述中。 主要有四點:

一、您不是管理一項產品,而是在管理並解決產品相關的問題。

當我得知我要管理 QuickBooks 之時,我相當反感。「Quick Books ?」 我嘲弄地說,「那個東西都快比我爺爺老啦!」(這不是對的,但在每一秒都有新產品誕生的矽谷,QuickBooks 相較之下就屬於上一代的產物。)我感到很失望,我不能做一位「真正的」產品經理在做的工作,使產品「創新」。 我想要管理一項年輕又時尚的產品。 唉,我真的錯得離譜。 一旦當您開始管理至少有一位使用者的產品時,您會很快意識到,這份工作比管理其他擁有極致功能的產品還重要。您的工作是要深入瞭解產品所要解決的問題,並解決產生該問題的所有細微癥結,最終解決它。 您將總是會有太多產品功能要求要解決,但擁有太少的時間。太多程式錯誤,太少的時間修正。似乎總是有事情要做。當您擁有使用者已經習慣使用的成熟產品,而您的公司也已經建立一套程序時,事實上您需要額外的創新工作,才能成功地解決產品的所有限制。作為產品經理,需要在有限時間內達成團隊目標以及消費者的期待,您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在團隊、客戶以及公司的要求間不斷被拉扯。不論您的產品是今日或20年前的產物,平衡短期與長期的產品策略絕對是取勝的工作準則。

2. 您的產品好壞取決於客戶怎麼想

在營運 QuickBooks Beta 版時,我不僅每周發送 e-mail 給測試者,並打電話給他們以便得知他們的想法。有時候一整天為他們解決技術上的疑難雜症。一開始,這讓我很沮喪。 為什麼是我回覆這些問題?我不斷在想著,我應該是要管理一項產品啊! 就當我花更多時間與顧客講電話以及看他們使用產品,我發現他們所說的「行不通」,僅僅是代表與他們預期的運作方式不同。顧客的感知是事實,而告訴他們怎麼正確使用並不是我的責任。取而代之的是,我和顧客的談話反過來幫助我看見犯的錯誤。我將這些洞見反映給工程師與設計師,並一同思考我們如何可以讓這些功能對顧客來說「有用」。 最後,花費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與顧客溝通,拯救了這項產品。救回一項產品很棒,因為要管理產品,得仰賴某項產品的存在啊。

3. 產品經理不是設計師也不是工程師

為了將產品上架 Mac App Store,我被要求設計產品的銷售頁面。處理這事我還是新手,我根據主管字面上所要求的,一頭栽進 Photoshop 圖層和調色盤的世界裡設計了一款銷售頁面,並寄給我的經理看。但他沒有像我預期的一般稱讚我,反而得到這樣的回應:
很好。這是我們設計師所做的嗎?請她重新思考配色方案。
「設計師?」 我驚訝地看著電腦,「他在說什麼呢?」 從這件事我學到,在一家大型健全的公司,產品經理不會自己做視覺設計。他也不需要寫程式碼。公司的設計師是設計專家,工程師則是工程專家。而您,產品經理,則是運用現有資源使設計能夠滿足特定顧客所需功能的專家。

4. 產品經理不是明星──而是管理一整個宇宙。

上班第一天,我的經理帶我認識辦公室裡的每個角色──技術支援部門、行銷部門、工程部門、設計部門與財務部門。我一時間難以消化,不過我那時在想的是為什麼經理要「浪費」這麼多時間做這件事。我當時想不透為什麼他為什麼不介紹其他的產品經理給我就好,「我很確定我以後會認識其他人。」,我是這麼想的。不過比起介紹的人數,更讓人惶恐的是他介紹的方式,直接告訴所有人:「她將負責 QuickBooks 的發行」。我那時甚至連 QuickBooks 都還沒下載,怎麼會知道要怎麼發行產品。 幾周過去,我瞭解到不可能一手包辦 QuickBooks 的推出,相反地,我的工作是促進每個部門有效地腦力激盪和對話,最終達成發行的目標。這讓我大開眼界,也稍微輕鬆些(僅有稍微),因為我不必在辦公室裡擠破頭想出最棒的點子,我只要確保請對的人和我一同發想點子,然後從中挑出最好的。

--

在 Intuit 擔任產品經理三年後,我理解到在我管理 QuickBooks 與顧客對話的經驗開啟我對產品管理的熱情──深入理解另一人、將他人生活的不便除去、寫作、田野調查、找到資料的趨勢,設計符合人性的產品──確實是當時面試官所尋找的特性,因為這是成就成功產品經理的重要條件。 擔任產品經理的過程中不時會浮現一些擔心──在與工程師談話時感到自己很笨,希望自己懂得網頁設計,討厭自己只是個監督,有時候我會害怕自己只是把問題追蹤管理軟體上能夠看見的問題再覆誦一次,不小心冒犯到研究員的專業,說服自己這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可是當工作完成的那天,看到顧客微笑著使用產品的時候,一切值得了。 作一個產品經理,並不是要您被「管理」頭銜給綁住,您的確是監督者,但您也要為產品的每一個決策負責。若使用者不懂如何使用您的產品時,便是您的責任,而非行銷部門。推出產品的時間點錯誤,也是您的責任,而非策略部門;如果使用者找不到按鈕的位置,同樣也是您的責任,而非設計部門。 如果目標顧客不使用產品,是您的責任,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宛如「魔戒」的 Ring:傳訊、開燈、付帳通通一指搞定

Posted: 03 Mar 2014 12:08 AM PST

宛如「魔戒」的 Ring:傳訊、開燈、付帳通通一指搞定

ring 說這只戒指是當代的「魔戒」也不為過。日本新創團隊 Logbar inc. 打造的「Ring」1,戴上後,手指就宛如有了魔法,傳送訊息、控制家電、甚至付帳,通通一指搞定。

Ring 看起來有如一般戒指,雖說在手指上看起來還是稍嫌臃腫,但它畢竟不止是戒指,而擁有強大的功能。「Ring」以藍牙 4.0 技術跟手機或其它智慧型裝置相連,使用者在食指戴上後按一下戒指上的感應器,就可以開始隨心所欲做出各種手勢,享受操控一切的快感。比方說,在空中畫出音符圖樣,就能啓動手機裡的音樂 app ,或者畫出照相機叫出相機功能,甚至寫字傳簡訊。若嫌預設指令不夠,也可以自行定義手勢,新增更多功能。

ring02 Ring 四大功能:手勢操控、傳輸文字、支付、LED 與振動模式通知

ring03懸空畫出簡單的圖樣輪廓,就可以命令手機中的各種 app

ring04Logbar 特別設計了一套適合 Ring 書寫的字體

Ring 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結合 GPS 定位資訊或 iBeacon,如果餐廳、商店有部署這些技術,就可以直接用戴著戒指的揮舞手指進行付款,連拿出手機都省了。店員輸入結帳金額時,使用者空中打勾確認數字無誤。 目前 Ring 支援 iOS 7 與 Android 4.4,Windows 手機版本也正在開發中。Ring 也與 Google Glass、智慧型手錶相容,所以未來說不定到處都是身上掛滿可穿戴裝置的人們,那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呢?開發者可以三種方式接入 Ring,包括 Open URL、JavaScript 與 SDK。

ring07Logbar 團隊自 2013 年開始研發 Ring,終於在今年,手勢辨識技術有了突破

Ring 共有六種尺寸可選,配備一個充電器,每次充電約可使用 1000 次左右的手勢。第一天在 KickStarter 登場時,旋即募得 20 萬美金,目前已吸引 2000 多名贊助者資助將近 40 萬美金。一組戒指與其配件超級早鳥價 145 美元起跳已全數售完,現在最低價的 Ring 一組 165 美元起跳,預定 2014 年七月出貨。 準新娘們,會想要這只時尚與功能兼備的戒指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