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終結行動行銷五大迷思” 與新的 6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終結行動行銷五大迷思

Posted: 18 Dec 2013 03:28 AM PST

終結行動行銷五大迷思

medium_11032601786 圖片來源:Just Ard

本篇編譯自 Ad Age 之〈 Mobile Myth-Busters: 5 Common Myths About Marketing on Mobile Devices 〉,作者 Chad Gallagher 為 AOL 的網路行銷部門 Advertising.com 的行動行銷的總監。
行銷行銷無庸置疑是當今最熱門的趨勢,根據近期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 調查美國 300 個機構的品牌行銷部門,發現企業投注行動行銷的預算從 2011 至 2013 年竄升了 142 % 。 在市場快速成長的同時,許多錯誤認知也不斷流行著;某些看似必要的策略,卻成為阻礙行銷成功的迷思。

迷思一:顧客主要是在行進之間使用裝置

LBS 適地性廣告、in-store app(店內應用程式)以及現在 Apple 的 iBeacon 推波助燃之下,造就了行動行銷的最大迷思,僅關注如何觸及行進間的人們。 然而, AOL Networks 與維吉尼亞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院所共同研究消費者如何運用多重裝置取得內容。他們發現大多數的行動廣告曝光不是在出門在外,或者準備出門的時候,反倒高達 75% 的行動廣告曝光,都是使用者在家的時候。 所以,如果想要大規模地觸達行動裝置的顧客,設計一個針對百貨公司走道民眾的行動行銷活動,可能(還)不是您的最佳選擇。

迷思二:需要輸入越簡單的資訊,顧客才有可能行動購物

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行銷人員認為在行動裝置上只能期待使用者作簡單的回應,例如「點擊撥打電話」、「點擊下載」。表面上,這很合理:試想人們需要在智慧型手機上搜索、瀏覽層層頁面,最後還要並輸入信用卡資訊來買一件毛衣,而這些在 PC 上是如此簡單,想當然爾會讓顧客覺得行動購物很麻煩。 前述所提的 AOL 與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也發現,接近三分之一的互動發生在行動裝置上,包括旅行、零售、汽車、電信等企業。IBM 也剛剛公佈一項報告,指出感恩節假期的總線上銷售,行動交易就佔了約 26%, 而在黑色星期五行動交易也佔了接近22%。

迷思三:如果有數以萬計的瀏覽/下載/點擊,代表我的行銷活動很成功

很多商家喜歡大聲嚷嚷創造了多少的曝光率。但在行動裝置上,多不見得是好。大規模的觸達率雖然很重要,但若缺乏了能夠得知觸及的人到底是誰的資料,很有可能會誤導你,以及後續事件的判讀。對一個投放在 Angry Birds 的廣告來說,數以百萬計的曝光率,背後觸達的可能是使用父母手機的小孩子們。 App下載量也是相同的道理。假設你擁有一個銷售商品的app,花費每人 10 美金來投資 1 萬個目標客戶的下載,比花費每人 1 美金投資從來不會使用這類 app 的人來得好。行銷人員需要清楚掌握想到達到的目標,並且著重在實際成效(當然,表面的曝光率不算是實際成效)。

迷思四:停留的時間越長,代表更活躍的參與

另外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 session depth (一段時間內顧客開啟了多少手機網頁)。 分析一系列零售商家的行銷活動後,我們發現,當消費者已經在行動裝置上瀏覽了一陣子,且已經點擊了多個頁面時,對廣告的涉入度會急遽下降。但是,顧客在一個時間區段裡頭最先瀏覽的前幾頁的廣告,創造出更高的涉入度和轉換率。 這也影響了廣告投放的策略,需要在時間和投放點取得平衡。假設一家電影公司正在宣傳新片,瞄準剛剛造訪過娛樂網站的人們投放廣告,會比在顧客剛打開手機查看頭條新聞和郵件時,投放來得有效。若消費者已經在網路搜尋一段時間後,即使是將廣告投放至優質內容旁邊,所帶來的曝光率也會因為涉入度降低而無用武之地。

迷思五:你需要一個專為行動裝置設計的行銷策略

身處在人們取得、觀看、參與內容的時空界線越來越模糊的時代,為行動裝置打造單一的行銷策略,或是過度仰賴行動專家(只反映數位世界的一部分)的幫助,是說不通的。儘管轉換率通常透過曝光率的累積來得知。但現在,顧客可能會在早晨時使用手機看到廣告,在工作時用 PC 看到廣告,而最終在晚上時才用 iPad 購買。複雜的購買行為可不是單一的行動廣告曝光率可以了解的。 隨著行動行銷持續演進,成長的煩惱是無法避免的。倘若行銷專家能夠分辨迷思和現實的差距,就能夠將行銷預算花在刀口上,製作出兼顧效率及效益的行動行銷活動。

中國將砸五兆台幣,準備一舉超越台灣半導體產業?

Posted: 18 Dec 2013 03:11 AM PST

中國將砸五兆台幣,準備一舉超越台灣半導體產業?

large_9634280647 照片來源:Don Sullivan

今天,前身為北京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的紫光集團宣布收購另一家中國在美國 NASDAQ 上市的晶片設計公司「展訊」已通過主管機管審核。不過令人注意的反而是展訊創辦人陳大同日前在一場演講中所發表的一段話,他聲稱中國政府將於未來十年投入一兆人民幣(約為新台幣 4.88 兆元)扶植半導體產業。1 陳大同更指出,最近召開的半導體設計年會公布,2013 年中國晶片企業設計總銷售額可達約 874 億人民幣(約新台幣 4,370 億元),可能第一次超越台灣。 此話一出自然引發兩岸媒體關注,今年 11 月 9 日至 12 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三中全會),公布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其中提到: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大型企業創新骨幹作用,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推進應用型技術研發機構市場化、企業化改革,建設國家創新體系。 …… 整合科技規劃和資源,完善政府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的支持機制。
鉅亨網上個月曾刊登一篇文章〈 中國半導體行業或迎來整體性的機會 〉3所根據的便是前述的內容,該文指出,中國去年進口的晶片總值約 1,600 億美金,已經超過石油的 1,200 億美金,而且目前半導體代工、DRAM 等都已集中在全球數家廠商手上,這些產業的任何變動,都會牽連到中國目前的 PC 與手機產業,因此完全可稱之為「戰略性」產業,也會是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 儘管「中國將投入一兆人民幣扶植半導體產業」只是中國媒體引用陳大同演講詞,是否屬實我們不知道,但是可以預見,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將面臨的競爭嚴峻程度不會比過去台灣科技業被稱為(倒下的)「兩兆雙星」的面板與 DRAM 產業輕鬆到哪裡去。

你知道你們公司的社群管理員,是人還是猴子嗎?

Posted: 18 Dec 2013 12:03 AM PST

你知道你們公司的社群管理員,是人還是猴子嗎?

這個時代,所有的老闆都會告訴你:社群很重要。還會跟你侃侃而談一些大道理,不時地拋出一些數字,例如公司的臉書粉絲團討論率是多少,觸擊人數是多少,以證明自己真的跟得上時代。但是,到底有多少老闆真的在乎社群?很簡單,看看他們到底是請人還是請猴子管理自家的臉書就知道。 舉個例子。 某個週五晚上八點,同事都走光了,只剩下你加班正天昏地暗,可能在打一份明天要給客戶的報告,可能是在準備一份研討會的簡報。這個時候,空盪的辦公室傳來一陣「達達」的腳步聲,聲音穩定而清晰,你聽出這是老闆走路的聲音。 聲音在你的身後停止,溫暖的手掌搭在你的肩上。 「辛苦了。」老闆誠懇的聲音從背後傳來。

8d6113cecb55b6c79be925945fe47278

你昏沈不清的腦中開始想著,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人生轉戾點?自己多年以來的認真終於有了回報,老闆關愛的目光終於放到你身上...... 正當你感激得痛哭流涕的時候,老闆話鋒一轉,跟你說他今天去參加一個企業社群講座,主講的裝圓趨勢大師說企業的未來在社群,講得長袖善舞如沐春風,頓時講座中所有的大老闆都醍醐灌頂,深深覺得社群真是太重要了!這麼重要的工作,我們這麼有前瞻性的公司當然必須要趕快進行。而且,社群是如此的重要,一定要交給公司最重要棟樑、明日之星來管理!

1d2556065d71cdf050676128e1da2e97

我說的就是你。」老闆誠懇的說。「明天就幫公司開個臉書帳號,一個月後我希望能看到一萬個粉絲。」 「那...有什麼資源可以運用呢?」你小心翼翼的問。 「沒有,開粉絲團要什麼資源?動動滑鼠點兩下就好啦!傻孩子。」 老闆突然從手底下舉起一串香蕉,拔起一根扔到你桌上:「喔,這是我剛剛在巷口買的香蕉,你拿去吃吧,很甜,辛苦了。」 腳步聲噠噠的離開。只留下你電腦鍵盤的聲音批哩啪啦地作響,以及空洞的眼神在瀏覽器上輸入了「www.facebook.com」,滑鼠移動到「建立粉絲專頁」上面,按了下去。

880d58d4d6be63198d0564e452be70dd

鍵盤的聲音停止,辦公室一片寂靜,你望著剛成立好的粉絲團,以及桌上的那根香蕉,嘆了一口氣。 「看。」 -- 這就是很多企業粉絲團成立的真實狀況。老闆覺得公司的粉絲團(或是推特)很重要,但是他不想另外找個專人來負責推動,不肯付出多一個人的薪水,於是就很聰明地在某個周五晚上八點看看哪個倒楣鬼還在加班,因為這表示這個人最不懂得怎麼推辭工作。叫他負責粉絲團的推動,塞給他一根香蕉堵住他的嘴,就搞定了公司的「社群」。

7356d0002eba2e0c5f5e0faf223a261a

於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很多人為了生計選擇了把自己當成猴子。每天乖乖的在準備簡報、聯絡客戶之餘,再硬抽出時間來發幾篇社群文章。幫公司歌功頌德,或是政令宣導,打打廣告一下。一個月之後,當績效檢討的時候,老闆責備他為什麼這個月的程式碼錯誤百出、客戶業績掉了兩趴,並絕口不提粉絲團的事情時,這隻猴子才會發現原來老闆早就忘了他這個「上個月某個周五晚上八點的公司棟樑」。 但是這個時候,這隻猴子也不敢提醒老闆他指派自己擔任社群管理員這件事。因為老闆叫他一個月後公司粉絲團要有一萬個粉絲,現在的公司粉絲人數才兩百零九人,剛好是這隻猴子個人臉書的朋友人數。

c821e59a1e4670a572c6d86a3f0dad6d Ragan Communications 和 NASDAQ OMX 在2012年第四季的報告,只有 27% 的企業有專職的社群工作人員。其中有 25% 的企業雇用實習生幫忙處理社群行銷的工作。

我的社群管理員正在爆走中

誰來當「社群管理員」這件事可大可小。但大多數管理者都覺得,粉絲團人數再多也不會給公司帶來一毛錢的收益,最後多半都是讓企業的公關或是行銷人員兼著做,而某些公司連公關或行銷人員也沒有,可能就交給 MIS 或是程式工程師,再退而求其次,就是櫃檯小妹或是業務助理。這些人自己的工作都做不完了,現在又天上飛下來一個任務,心中難免有氣。 於是,就有了案例一的現象。 -- 【案例一: Nokia VS. Samsung 】2013/12/06 上禮拜 Nokia 負責管理 Twitter 的管理員 A ,可能剛剛被老闆褒獎過,心情挺好,就在他們的 Twitter 上面跟 Samsung 調侃了一下:「  Hey @SamsungMobileUS!  Smart gear is so 2013.  Bring on shoes in 2014 ! 」最後還附上了類似電影回到未來裡的跑鞋,鞋子上還可以插入光碟。

NOKIA

其實在美國的科技業之間本來就互相調侃,像是微軟、 Google 、蘋果彼此之間酸的更凶, Nokia 的這個真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 Samsung 負責管理 Twitter 的管理員 B ,八成是剛剛被老闆罵完,心情很差,失去了幽默感,就順手回了一句 F 開頭的粗話。

NOKIA 2

事發後幾小時官方已經將這則 Twitte r刪除,但已經帶給公司相當負面的印象。 當然,Samsung USA 管理 Twitter 的負責人員到底是專職、工讀生或是兼職我們無法求證,因此我們還是暫時將這個案例視為一個社群管理員擦槍走火的意外事件。帶著這樣的想法,我們把鏡頭拉到12月15號這一天的英國牛津郡,來看案例二。 -- 【案例二: Plough 的主廚】2013/12/15 牛津郡有一間 Pub 叫做北斗星(Plough),他們的主廚叫 Jim Knight 。最近他跟老闆說他想要休假好好陪他剛出生的女兒,結果卻被開除了。他在憤恨不平的情緒中,就想起了其實自己的真實身份是個猴子──在很久以前老闆指派他當 Twitter 的管理員,事後老闆自己也忘了這件事。因此,他不但是餐廳的 Twitter 管理員,而且是唯一的一個管理員。 於是他就Po了這四則訊息:

3 我們很高興地通知您,我們剛剛開除了我們的主廚。

4 因為他竟然奢望這個月能有一個週休假期,以及今年的聖誕日能夠休假好去陪伴家人。所以我們想,還是開除他了吧!

5 對,就在離聖誕節的前一週。

6而且我們才不管他還有一個才七歲半的女兒。

當然,這些說法都只是這位主廚的一面之詞。或許他沒說的是前一個月他喝醉酒被抓包或是出錯菜遭到客人抱怨連連,也可能是他被老闆發現自己其實根本不會做菜,過去一直都在打混摸魚。問題是,看在大眾眼裡,這就是一個血淋淋的公司欺壓員工還幸災樂禍 PO 文嘲諷的可惡事件,根本不會理會是誰在後面 PO 文,一切帳都算在這間餐廳的頭上。 對於 Plough 老闆來說,最慘的是,就算他有一肚子苦水他也無法申冤。只因為他捨不得多付出一根香蕉,多找一位備用的猴子來預防這種狀況的發生。

誰該負責社群管理員?

儘管社群管理員爆走的案例時有耳聞,但是依然還是有很多企業寧可將社群交給猴子來管理。然後等著不定時炸彈哪一天突然炸開來,再花更多的力氣去整理炸開來的爛攤子。原因就在於不管公司的管理者再怎麼宣稱他們重視社群,他們還是把社群看得太簡單。 而且,這些企業往往都想錯了「社群」這件事。大多數他們宣稱自己重視「社群」,其實只是想表達一種他們親民愛民、與消費者站在一起的形象。或是想的是一個新的行銷手法,用來可以多賣一些產品的手段。從這種角度出發,最後得到的結論自然是他們把社群歸納為企業現有的某個職位的人分內的職責。 沒錯,社群的確與行銷有關,也的確與公關有關。從這個邏輯往下去看,老闆當然也可以說,因為社群要用到電腦,所以跟MIS有關,跟寫程式的工程師有關。但是這些觀點都對,也都不對,因為這些看法都是把社群的影響力看小了。 在 2013 年 3 月的時候,英國最大的唱片零售業 HMV 宣布破產,並且進行裁員。結果在裁員的時候,他們 Twitter 的社群經理 Poppy Rose 也在被裁員之列,在那個週末,她全程在公司的 Twitter 上面轉播裁員的過程。

7

這一系列的推文用 #hmvXFactorFiring 當作標籤,不但痛批公司把那些熱心為公司服務的員工棄之如屣,而且還爆料說其實 HMV 網站的 Twitter 帳號在兩年前的一開始,其實是由不支薪的實習生開通的。

bd497271e21603aabc42239b1c07b6c2

事後Poppy Rose承認這些推文是她發的,也為自己的行為道歉。但是她這麼做是因為她覺得那些主管從來都沒有理解過社群與客戶之間關係的重要性,她覺得有人該為這些第一線的社群人員挺身而出,提醒大家注意社群管理者的重要性。 那麼,社群管理員到底重不重要?其實社群管理員也只是公司的一員,就跟業務人員、工程師、行銷人員一樣,並不特別重要。但是今天如果是業務離職,老闆會記得要業務交出客戶名單;如果是工程師離職,老闆會記得要他把手邊的程式碼做個交接;而換成社群管理員離職,老闆連管理員帳號問都不問,那不是證明了「社群」在老闆的眼中,只有一根香蕉的價值? 社群管理員並不特別重要,重要的是站在社群管理員背後,隱藏著的那些看不到的兩百零九個、一千個、一萬個的粉絲。如果公司高層有意識到這群人的存在,就不該隨便指派一個人去跟這些人溝通之後就不聞不問。然後等到這個人爆走後才攤開手,說一切都是猴子的錯。這種作法,只是賠上公司的信用資產而已。 如果你有本事用猴子管理社群,那你最好就要比猴子還有本事。今年十月初我們報導過「壹動畫美國女員工錄跳舞影片離職,主管也用跳舞影片反擊」,雖然女主角不是社群管理師,但她成功的利用Youtube社群表達了自己的訴求,而主管也在Youtube平台進行了幽默的回應,就是一個平和收場的例子。 當然,最健康的方式還是企業要有正確的社群觀念,知道代表粉絲的那些眼睛藏在哪裡。或是,如果老闆你真的太忙,不想知道社群是什麼,至少也多給猴子幾根香蕉,讓他有一種自己是人的錯覺吧。

8

不畏 PChome,ASAP 閃電購物網正式營運推北市 5 小時到貨

Posted: 17 Dec 2013 11:19 PM PST

不畏 PChome,ASAP 閃電購物網正式營運推北市 5 小時到貨

601550_1441415856073092_590850311_n照片來源:ASAP 閃電購物網 Facebook

11 月揭幕的網路購物新品牌 uitox 全球電子商務集團旗下 ASAP 閃電購物,以「台北市區 6 小時、全台 24 小時到貨」打響名號,試營運一個月後,6 小時購物達陣率接近 100%,最快可達 1 小時、最慢也只需 4 小時,平均每筆訂單送達時間為 3 小時,平均每筆交易單價 1500 元。依據現實情況調整後,ASAP 今天宣布正式營運,服務標準進一步提升為「台北市 5 小時、全台 24 小時到貨」,遲到給 100 元購物金。 之所以能夠「閃電」送貨,業者強調,ASAP 採用 uitox 自創雲端倉儲物流系統,追蹤每件商品及庫存,每秒刷新數據,從下單到出貨,以分為單位,並配合郵局、黑貓宅急便與大榮貨運的高效率物流運送,同時成立 uitox 車隊隨時待援;而目前台北市只需 uitox 自有車隊就能完成所有送貨任務。 螢幕快照 2013-12-18 下午3.04.25 面對 ASAP 這個來勢洶洶的生力軍,台灣最大購物網、首創 24 小時到貨的 PChome 也於昨天宣布推出上百萬件商品 6 小時到貨,試營運期間限定台北市區,週末照常營運。ASAP 與 PChome 晚上 9 點到早上 8 點不列入到貨時間計算。 其實 ASAP 閃電購物幕後創辦人即為 PChome 24 小時購物推手謝振豊,Inside 也曾專訪過他的服務理念。謝振豊去年自 PChome 出走成立新公司 uitox,獲得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及華威國際創投等機構投資。今年底在台灣、中國、新加坡分別成立 ASAP 閃電購物、飛牛網、SOSOON,預計未來將在全球 200 個都會區提供網路購物服務,現在 ASAP 與 SOSOON 都已開站。 ASAP 目前有十萬種商品適用 6 小時購物,不過 ASAP 只是剛起步,未來謝振豊將如何以更多創新服務與老東家過招,而 uitox 的全球市場宏願又是否會成真,關心電子商務發展的讀者,想必都相當期待。

工程師,您也患有「冒牌者症候群」嗎?

Posted: 17 Dec 2013 09:56 PM PST

工程師,您也患有「冒牌者症候群」嗎?

medium_2833608558photo credit: Shirin Winiger

Facebook 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挺身而進》中曾經提到「冒牌者症候群」一詞,這個「病症」在書中的解釋是「明明有能力、卻自我懷疑折磨自己」的現象。這種心理男女皆可能有之,但女性尤為嚴重。本文作者 Alicia Liu 為生活習慣養成 app Lift 的工程師,身為科技產業的少數女性之一,她誠實地剖白自己如何「停止憂慮並愛上寫程式」的心路。本文譯自 Medium〈Overcoming Impostor Syndrome〉。
在外人眼中,我自求學時期就是走寫程式的路子。我從 15 歲開始就自己架設網站,高中選修程式和網頁設計課程,大學錄取第一志願,主修電腦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我在大型科技公司獲得實習機會,編纂數十萬人使用的程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然後,一同創辦了家軟體新創公司。 從林林總總的經驗看來,表面上我過得一帆風順,但是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是個出色的工程師。 當我自我剖析,呈現的是一齣完全不同的劇本。我進入大學是因積極的作為,我得到優異的 GPA 是因沒選什麼艱難的課程,我應徵上不錯的工作是因面試的時候只被問到我了解的問題。我的工作表現很好,是因我被交付的任務都在我能力範圍內。我在學校和職場上一路順遂,是因有朋友們與傑出的工程師大力相助。 我能走到這一步,純粹只是好運,現在我得想方設法瞞過所有人我其實只是個平庸的工程師的事實。我一直感到恐懼——萬一上級交代我執行我的能力難以企及的工作,該怎麼辦?儘管我一向保持良好紀錄,成功使用新的語言與架構完成專案,並總在期限之前完成任務。
即使學術和職業成就都堪稱亮眼,患有「冒牌者症候群(impostor phenomenon)」的女性,堅信自己其實並沒那麼優秀,稱讚自己的人只不過是被蒙蔽了。成就無數對一般人而言,或許能夠作為能力強悍的客觀證據,然而冒牌者症候群患者可能一丁點用也沒有。
有些研究顯示,女人比較容易罹患「冒牌者症候群」。對此我不予置評,不過在女性極其稀有的電腦運算領域,作為少數族群,女性的確經常更存有僥倖之心,且缺乏歸屬感。 我在心中為優秀工程師下了定義,但我並未達到自己的標準。我的鍵盤快捷鍵指令含混不清,我不理解各種程式語言的申奧細節,也未探索它的源頭。我沒有宗教般的狂熱,非要捍衛自己慣用、愛用的程式語言不可,也不能明晰闡述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我從沒試過只為好玩而在學術論文裡植入演算法。我未曾沉浸在寫程式的情境裡而廢寢忘食。最脫節的,當屬我從沒看過任何一集星際爭霸戰。 優秀工程師對於程式瞭若指掌,相比起來我的知識淺薄至極。我無法想像自己的程度何時能夠追上他們,所以總是抱著我無法成為一名優秀工程師的心態,自我設限工程師並不是我的天賦所在。因此創辦第一間公司時我為自己選擇了不同的職位:行銷。偶爾我還是寫程式,但只不過是一些簡單的前後端語言,而非真正的程式。 某天,一名同事(我心目中所謂的優秀工程師,他對 ANSI C 標準倒背如流)跟我說,他對我寫的 JaveScript 感到非常驚豔。這件事使我發覺,也許我過去的認知徹頭徹尾錯了。

重塑世界觀

01 工程師一定會有感到掙扎困惑的時刻,但若是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實他們根本沒有問題:
  • 第一種情況是,身為一名工程師,你踏進這個領域之際,就得做好學無止境的心理準備。科技的變化速度驚人,工程師經常產生落後他人的無力感,而且眼前的東西還很陌生,後頭馬上又有其它新事物要你吞嚥。
  • 第二種情況則是,寫程式其實是一連串的失敗過程。不若其它事物,藉由充分的練習,通常一次會比一次更進步,程式則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敗,跌倒了爬起來,踉蹌前進摔得更多更重,但你只能繼續嘗試,直到它終於開始運作。經驗豐富的程式老手以及程式菜鳥之間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懂得更多,所以他們也有更多能夠試驗的選擇。觀察剛入行的工程師,使我理解這種現象有多難以克服。
但是,如果無法認知這兩種狀況都是擔任工程師的必經之路,就很容易陷入某人「不是吃這行飯的料」的思惟裡,即使結果恰恰相反。我自以為放棄掉的那些東西,事實上我已悄悄在幾年間嫻熟,而我的錯誤認知卻把我擊倒。其實,我已慢慢地完成了自己的「10000 小時」(編按:《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作者所指「任何領域的成功關鍵就是練習 10000 個小時」)。 隨著時間流逝,「我」以及「優秀工程師」之間的隔閡趨於無形,我原先下的定義已經擴張到囊括進我自己。 冒牌者症候群過去深植我心,灌輸我恐懼失敗的心理。我怕發言、我怕提問,全出自於畏懼問錯問題,表現出笨拙的模樣,其他人定會發現我對這塊領域根本一無所知。而在女性罕見的產業裡,這種感受出現的機率更高,我覺得一旦我說出什麼蠢話,也許就會拖累整體女性的形象。我對不擅長的事物默不作聲,即使我自知,進步唯一的方法就是親自動手做。我在心中建立兩只籃子,分別放進「我能做的」以及「我不擅長的」事情,把這兩個自我想像的群體當成理所當然,而且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害怕無能為力而拒絕學習、拒絕做事,是我最巨大的損失。 兩年前我再度返回全職寫程式的行列,猜猜怎麼了,我寫程式的表現優於行銷,我負責編寫 iOS、Ruby on Rails,還加緊學習最新的前後端技術。學習並產生一行一行程式,加上朋友與同事的支持,給了我相信自己其實擅長寫程式的信心。 前前後後歷經十年,我終究準備好相信自己是個優秀的工程師,一如其他人不斷告訴我的一樣。

為何韓國的行動通訊技術總是快人一步?

Posted: 17 Dec 2013 07:02 PM PST

為何韓國的行動通訊技術總是快人一步?

large_300928932 照片來源:Trey Ratcliff

10 月底,台灣完成了 4G 頻譜競標,但韓國已經開始部署下一代行動通訊技術了。 據 ZDKorea 網站報導,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 17 日表示,為了確保 5G 市場的主導權,目前正在制定「5G 行動通訊促進戰略」,爭取在 2020 年獲得全球行動通訊裝置市場 20% 佔有率,國際標準專利競爭力位居全球第一。在 2015 年前完成 pre-5G 的技術展示,在 2018年 進行試驗測試,到 2020 年在全球最先展開 5G 商用服務。 5G 通信技術的資料傳輸速度是現行 4G 網路的數百倍。理論上,使用 5G 網路下載一部 UHD(Ultra HD)電影僅需 1 秒。 作為全球網速最快的國家之一,韓國在通訊行業的優勢一直從從網路時代延續到行動網路。雖然並非世界第一個推出 LTE 的國家,但韓國卻擁有 LTE 全國網路服務、首次 LTE-A 服務以及最高 LTE 使用者普及率等殊榮,不僅如此,三星、LG 和 PanTech 等 LTE 終端普及率也佔據全球需求的 70% 以上。可以說,韓國是名副其實的 LTE 主導國。 回顧韓國 LTE 的歷史進程:從 2011 年 7 月起,韓國的電信商就正式開始部署全國 LTE 4G 網路,同年 9 月就有 4G 手機可供消費者使用。2012 年,韓國三大電信商全部進入 LTE 時代。如今韓國的 LTE 普及率已經達到了 51%,名列全球第一,相比之下美國市場的 LTE 普及率只有 23%。 我們不禁要問:在行動通訊技術的演進中,韓國為何總是快人一步(快台灣應該不只一步......)? 在上個月韓國 LTE 體驗之行中,我們走訪了韓國三家電信商與三星公司、採訪多位業界人士後,對這個問題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 首先,韓國國土面積不大,人口也不及中國和美國,這給行動通訊的基礎設施建設帶來天然的優勢。 第二點是電信商之間的激烈競爭推動技術的快速發展。韓國國內三大電信商分別是 SK 電信、KT 和 LG U+。由於在 3G 時代相對落後,因此 LG U+ 在 4G LTE 的投入力道就更大,希望借此逆轉局勢。2011 年 9 月,SK 電訊率先開始 LTE 商用,LG U+ 緊隨其後於 10 月推出 LTE,此後便不斷重金投入 LTE 網路的建設,LG U+以驚人的速度,在短短 9 個月內就達到 LTE 在韓國的全境覆蓋,大大超過 SK 電訊和 KT 的網路覆蓋水準。

2241

自從向 4G LTE 過渡開始,LG U+ 的業績明顯改善,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和市佔率都明顯增長。一舉改變了 3G 時代的競爭劣勢,兩年內 ARPU 成長了 30%。 電信商這種你追我趕的態勢,極大地推動了韓國 LTE 技術的發展。在 LTE 推出了一年多之後,韓國的三家電信商很快升級為 LTE-A 網路,後者的下載峰值速率能達到 LTE 的 3 倍。 韓國使用者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一個表現便是行動數據流量的爆發式增長,而這又反過來促使電信商加快網路升級。高通韓國副總裁 Te-Won Lee 告訴我們,以首爾的江南區為例,這裡的資料傳輸需求大約每 6 個月就要翻倍,過 5 到 8 年之後可能就會面臨 1000 倍的數據成長壓力。事實上,韓國消費者在通訊服務的消費中並不吝嗇,他們願意支付更多的費用來換取更好的服務。根據我們的觀察,用手機在線上觀賞影片在韓國消費者中司空見慣。 第三點在於韓國政府持續的大力推動。韓國政府在電信市場的發展中,扮演了推動者、仲裁者的角色,有條不紊地引領著韓國電信商和通信制造業發展。3G 時代,韓國政府下令強制要求三大電信商各之間完成門號可攜(Number Portability,更換電信商但號碼不變),以至於今日的韓國使用者無需換號,便可選擇任何一家電信商享受 4G 服務。 最後便是巨頭廠商的推動。三星公司不僅僅為 LTE 網路提供最快的終端支援,還在推動 LTE 技術進展方面提供了不少支援。而這反過來也成就了三星在韓國的地位,據統計,在 2012 年韓國三大電信商全面升級到 LTE 之後,三星在韓國的市場佔有率從 2011 年的 50% 升到了62%。 曾在三星工作過 25 年的韓國檀國大學教授 Hyung-woo Lee 向我們道破了三星手機成功的秘密——「在新的機會來臨時,迅速抓住市場。」

藍色巨人的未來五大預測

Posted: 17 Dec 2013 05:37 PM PST

藍色巨人的未來五大預測

ibm00 IBM 剛剛公佈了最新的未來 5 年 5 大預測。這些預測是透過對 22 萬科技從業者的調查後,由 IBM 的眾多實驗室通力分析得出的結論。凡事預則立,最近 8 年,IBM 每年都要進行這樣的預測—以便於該公司集中研發火力。 概而言之,IBM 的這5 項預測是:
  • 更智慧的教室
  • 更智慧的商店
  • 更智慧的醫療
  • 更智慧的安全
  • 更智慧的城市
這些預測均基於一個事實:機器正變得越來越智慧,越來越緊湊。機器會努力去了解人,分析理由,並以越來越自然和客製化的方式參與進來。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以及適應性學習將為這些創新提供技術支持。當然,IBM 也認為,這些創新均會引發隱私及安全方面的問題,儘管這些技術都會有適當的安全及隱私保障。

1、更智慧的教室

ibm01 網路教室會去了解學生。IBM 認為未來的教室將會賦予教育者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工具,為每一名學生提供量身定作的課程安排。 IBM 認為未來教師會利用電子學習平台的測試成績、出勤情況、學生行為等「縱向數據」來了解學生。透過雲端平台提供過來的複雜分析能幫助教師判斷哪一位學生存在風險,學習障礙是什麼,還可以提供幫助學生的手段。 目前 IBM 正在與擁有 17 萬學生的紐約州谷內郡公立學校(Gwinnett County Public Sc​​hools)開展一項旨在提高畢業率的研究專案。對分析投入了 100 億美元巨資之後,IBM 相信自己能駕馭好這些大數據,幫助學生實現這一目標。 這些分析工具當然不能取代教師,但一個班有好幾十號人,老師沒辦法面面俱到。這些工具可以極大提高老師的效率,幫助其識別出有閱讀障礙和顯示出非凡天分的學生。

2、更智慧的商店

ibm02 IBM 認為未來各地的零售商店將會擊敗網路商店。去年全球網路交易額突破了 1 兆美元。儘管實體零售商在電子商務巨頭的衝擊之下處境艱難,但創新將幫助實體店扭轉局面。零售商將利用商店的即時性及與客戶的地理接近便利來打造出網路商店無法複製的體驗。創新將把網路的威力帶到買家能觸及的地方。零售商將會利用 Watson 之類的人工智能來經營,網路能武裝售貨員的大腦,而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則可以為商品陳列架提供更豐富的訊息。有了這些技術,商店將可以預測買家大部分的需求。而且不需要為到貨等上兩天。 IBM 的 Meyerson 假設了這樣一個場景,顧客一進店商店會詢問是否要看某款照相機,是否需要售貨員過來引導。他認為這種前瞻性主動性的服務無需要顧客去尋找幫助,將會是非常強大的。以後甚至網路商店也會要考慮設置陳列室來幫助銷售。 而個體經營的實體店有了技術支撐以後也能夠與大型電子商務巨頭匹敵。

3、更智慧的醫療

ibm03 情況嚴峻,預計到 2030 年全球的癌症發生率將增加 75%。但是IBM 預計在5 年內醫生將可以利用病人的 DNA 與治療結果關聯來幫助他們恢復健康。電腦將幫助醫生理解腫瘤對病人的影響至 DNA 的水平,電腦可以找出對付癌症最有效的藥物,並提供量個人治療方案,希望透過基因剖析將確定治療方案的時間從數週降至數分鐘。

4、更智慧的安全

ibm04 我們的密碼、身份、裝置前所未有的多。但在安全性上卻是十分脆弱。IBM 設想未來會有受訓的數位警衛專門保護受委託的人和東西。該數位警衛會通過背景、環境及歷史數據分析來驗證使用者在不同裝置上的身份。該警衛可以了解使用者習慣,並對超出常規的行為做出推斷,甚至還有可能檢測出某人身份遭入侵的情況。對某人有了全方位了解之後,其身份將很難被盜用。 這種情況下,使用者不用去尋找攻擊的跡象,數位警衛會觀察對裝置的操作行為,然後識別出其中的異常,並發出警示。

5、更智慧的城市

ibm05 IBM 認為未來的城市將會使居民有更好的生活。預計到 2030 年發展中世界的城鎮人口將佔全球城鎮人口的80%,而到了 2050 年,全球人口的 70% 都將是城市人口。在如此高速的城鎮化率下,唯有自動化才能進行城市管理,通過學習城市居民的需求、喜好、所作所為以及遷徙,智慧城市將可以實時理解數十億事件的發生。 IBM 預測城市會消化吸收市民免費提供的那些訊息,然後調配資源到所需的地方。行動裝置和社會化互動可幫助市民與城市領袖交談。IBM 在巴西就推出了一個類似的群眾外包工具,該工具可讓使用者藉由手機報告出行困難的問題,從而讓政府改善道路,幫助殘疾人更好地出行。 超級聯網的城市所帶來的好處是可以獲得即時回饋,從而讓政府的反應速度大為提高。 [本文參考以下來源:venturebeat.com , ibm.com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