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沒有無用的失敗” 與新的 7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沒有無用的失敗

Posted: 22 Jul 2013 04:13 AM PDT

draft

編者按:這是文字處理工具 Draft(是家 Y Combinator 育成的公司)創辦人 Nathan Kontny 分享於部落格上的故事。

有天我看到了 Scribd(線上文件分享社區)的流量圖,心想這家曾經這麼火紅的公司最近過得可真不怎麼樣啊。

scribd1

我最近也和一些公司業務有點走下坡路的創業者聊了聊,那種失去自信的感覺都很相似。我個人過去15 年的創業經歷也有低潮,輸的總比贏的要多。

第一次要做的業務是行動數據庫管理工具,TinyDBA。我已經為它出資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但我最後壓根沒把產品做出來。

接下來的一次創業也沒好到哪去。我和朋友一起做一個 eBay 式、專為工業設備的競標拍賣網站,花了好幾個月搭建這個平台。結果還是一樣,最後沒實質產出什麼,沒有使用者,從來沒有產出任何交易。

隨後又試了「佣金式銷售(affiliate sales)」,就是能幫別人賣出去東西,我會拿到提成。我有個電子商務網站匯聚一些熱門軟體的銷售連結。沒記錯的話總共就賺了 100 美元,但要算上那些費在 Google Ads 裡的欺詐點擊上的開銷,現金流就不是正的了。

後來我有了一家到運營得還不錯的公司- Inkling(也屬於觀點圖譜類的服務,使用者可以發問,讓社區成員參與預測某事件)。

但我仍有新的旅程,我甚至會把新產品給 Demi Moore 和 Ashton Kutcher 這些明星看。這聽起來很搞笑。結果如何?很不好。產品很難得到回頭客,沒人想投資它,只好把它關閉。這樣又得在黑暗中找光亮,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而又回過頭來看那張關於 Scribd 的圖,我只能截取其中 6 個月的流量,但是縮放來看一個更長時期的圖:

scribd2

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趨勢,看到一家不斷成長的公司。

大學畢業時我對軟體開發一無所知,之前學的是化學,但我想開一家軟體公司。於是日日夜夜我都在訓練自己寫程式。

TinyDBA 最後沒做成,但它幫助我訓練了開發技能,為後來鋪路。而那個同樣沒成的拍賣網站也讓我掌握了很多web 端的服務。佣金式銷售的那個項目起碼讓我學會了 Google Ads 和 SEO 的運作技巧。而向使用者展示卻收到負面評價,則是讓我轉變航向,重新思考我下一步該做什麼樣的業務。

回頭看,每個低潮都在教我關鍵一課,我才能在做 Inkling 和文字處理工具 Draft 時少走彎路。但同樣,在進行這些新計劃時,自然也會有低潮。

Scribd 的那個圖其實也很像人生,如果你聚焦看,常能看到很多低潮和跌落。這種時刻確實很嚇人,會讓人感覺事情就只能這樣了。但是當你縮放來看,你才能看到自己究竟走了多遠的路。

Alexa推出流量認證服務,台灣網站排名洗牌中

Posted: 22 Jul 2013 02:54 AM PDT

螢幕快照 2013-07-22 下午05.55.40

 

有在觀察 Alexa 排行榜的朋友可能會赫然發現 Alexa 的排行榜近來有不少網站的排行都有大幅度往前的狀況,尤其是痞客邦在近日發表新聞稿後,更是引起大家的討論。許多人會猜是因為灌水衝 Alexa Toolbar 、分析因為什麼行銷活動、其他暗黑作法的卓越結果,都是瞎猜與瞎講,實際上一點都不是這些原因。

原因很簡單的是,Alexa 在數個月前開始推廣 「付費認證」機制,只要你付了以 9.99 美金為起跳的方案,就可以把 Alexa 的認證碼塞到自己的網站裡進行流量驗證,就好像埋入 「Google 分析」的程式碼一樣,讓 Alexa 得知你整個網站的真實流量狀況,而 Alexa 再依照這個真實的數據進行排名。(方案請參考 http://www.alexa.com/pro/subscription

 

螢幕快照 2013-07-22 下午05.48.59

 

不是只升不降的排名,但你可以選擇

由於你進行了真實的排名認證後,會有兩種狀況,一種是排名大幅往前邁進,比如說 CK101、痞客邦、Citytalk、愛評網、愛料理(我硬要加:p)等網站都有類似的爆衝狀況(大家可以觀察前兩百大網站),另一種則是大幅的往後退,不過,網站主可以選擇要不要顯示真實的排名狀況,所以網站主是正常人的話,如果排名往後退,就不會顯示真實的排名。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所有網站主的選項變成是:「你為什麼不埋Alexa監測碼?為什嘛不顯示呢?怕比輸嗎?」,然後 Alexa 就這樣賺大錢了。

那麼,要如何的辨識是否有使用認證呢?很簡單,只要在頁面上看右上角是不是有 「CERTIFIED」的字樣,以及 Alexa Traffic Ranks 旁是不是有綠色的勾勾就可以辨識,由於從埋程式碼到生效起碼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所以請大家早埋早認證唷:p

螢幕快照 2013-07-22 下午06.35.15

Dear b&b 女性旅宿誌,從旅行前就開始享受

Posted: 22 Jul 2013 02:30 AM PDT

LOGO_Dear b&b-02

圖片來源:Dear b&b

對於民宿入口網站,您有何想像?幾張照片、千篇一律的短文介紹,再加上電話地址、收費等基本資訊,陳舊的網站設計,的的確確是「只用來查資料」的工具型網站。如果您已習慣這樣的風格,拜訪「Dear b&b」,應該會令您眼睛一亮,並且流連忘返,在心中大喊:我想去旅行!

Dear b&b 成立於 2012 年末,b&b 是指「bed & breakfast」,亦即提供床舖與早餐的民宿。Dear b&b「為妳精選的旅宿指南」,開宗明義就是為女性而創造的民宿資訊網站。但它不只是個收集女性旅舍的型錄,Dear b&b 從色彩到設計、從影像到文案,都散發濃厚的女性色彩,既是功能網站,也是內容網站,選項皆經精心設計,無處不像真人在與妳對話。它們出自兩位熱愛旅行,想把台灣美好民宿推廣給更多人的女生:Michelle 與 Rae。

被選進 Dear b&b 中的旅宿舒適安全是基本款,裝潢不一定高檔奢華,但都精巧別緻、饒富特色,共同點是適合「22 -- 35 歲未有小孩之女性」。與我們印象中簡樸的青年旅社、背包客棧並不一樣,這些精挑細選的旅宿價位偏向中高,最低者平日兩人房大約 3000 元。

設計與功能

Dear b&b_F

Dear b&b 首頁

打開 Dear b&b 網站,整體設計跳脫一般功能性網站的框架,一張張或視野遼闊或夕陽剪影的大幅照片、配上相稱的單句標語,相當奪目;但它不單是空有美麗軀殼的「eye candy」,兩位創辦人 Michelle 與 Rae 帶著筆電與相機,走訪全台各地探尋、攝影、採訪、親自與民宿主人深聊,紀錄下一間間旅宿故事,注入真摯溫煦的情感訴求,希冀在網路上營造雜誌般細膩的閱讀感受,當然,最重要的是,觸動女性芳心。

Dear b&b_民宿頁_Buka Villa

Dear b&b 民宿介紹內頁

精緻的圖文是 Dear b&b 的特色,但實用性並未因此而被忽略,搜尋功能除了一般的地點、價位以外,還可以按照人數、風格、環境等感性情境,無論是打算「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還是舉行狂歡轟趴,都能挑出理想的地點。點進旅宿介紹頁面,各種圖文元素以區塊方式擺放,點開才有詳細內容,照片多文章長,不過不顯凌亂。

既是為了女性而打造,兩位創辦人親自體驗,設計民宿的「三心(安心、貼心、歡心)允諾」評鑑機制,讓女生在選擇上有更具體的參考依據。而在今夏的改版中,也推出代訂旅館或規劃旅程的客製化服務。完整的訂房系統,預期將於明年問世。

翻開 Dear b&b,上路吧!

敲定旅宿,前往攝影、採訪撰稿的工程浩大(這可不是出去玩),但現有人力稀缺,Dear b&b 幾乎僅有兩位創辦人與實習生上山下海,開站逾半年共造訪了上百間旅宿,不過目前真正放到網站上僅有 81 間,後來有 10% 未達品質要求而不納入報導,未來平均每週將有 1-3 間旅宿上線。

Dear b&b 的目標對象大抵是經濟頗有餘裕、重視旅行品質的女性。或許由於客層較為狹窄,加上資訊累積得稍微緩慢,根據 Alexa 資訊,網站在台灣的排名大約位於 2000 多名。

不過,實際詢問 Michelle 與 Rae,七月 Dear b&b 流量攀升 20%,目前約有 20% 的旅宿每月會接到 4 -- 10 組因看到網站報導而前往的顧客。未來,隨著內容增加、功能齊全,Dear b&b 這本媲美實體的女性旅宿誌,期待吸引更多旅人翻閱。

為什麼是「Ok, Glass」,而不是「砰、砰、砰」呢?

Posted: 21 Jul 2013 10:56 PM PDT

google-glass-wallpaper-hd 拷貝-720

自 Google Glass 發表以來話題不斷,像是矽谷名人 Robert Scoble 說過 Google Glass 是自 iPhone 之後最有趣的產品,文中提及 Google 對於下指令的方式有特定的要求,在下任何指令前都得先說「OK, Glass」才能接著說 Take a Picture, Record a Video 等等的指令,那麼,為什麼是「OK, Glass」呢?Google Glass 行銷經理 Amanda Rosenberg 日前在她的 Google+ 揭露了「OK, Glass」的由來。

2012 年 4 月,Amanda 受邀與 Google Glass 產品經理 Mat Balez 和他的妻子共進晚餐,當時 Google Glass 尚未成立專門的行銷團隊,於是 Amanda 想著趁這個機會讓產品經理對他印象深刻並且賺得一頓免費的晚餐!如同預期,晚餐進行得很順利,根據 Amanda 描述,她在餐桌上展現其風趣一面,把 Mat Balez 和他的妻子逗得哈哈大笑而無法好好享用眼前的美食。

在離開餐廳的路上 Mat 告訴 Amanda 他們正在為 Google Glass 想一個熱詞 (hotword) ,也就是啓動 Google Glass 進入選單的指令。當下 Amanda 馬上想到「OK, Glass」,但 Amanda 決定先保留這個想法回家再好好想想別的指令選項。

回到家後 Amanda 極盡努力地想擠出除了「OK, Glass」以外的熱詞,至少讓寄給 Mat 的信件中能多幾個選項,但實在想不到比「OK, Glass」更好的,於是 Amanda 寄信給 Mat 說明她對 hotword 的第一想法 ---「OK, Glass」,一個禮拜後,Google Glass 團隊正式採用「OK, Glass」作為指令,再過一個禮拜,Amanda 成為 Google Glass 行銷經理。

如同許多人好奇的,除了「OK, Glass」以外,當初還有哪些選項可能成為 Google Glass 的指令?Amanda 向 Mat 詢問過後 Mat 回覆了下列的選項:

Listen up Glass

Hear me now

Let me use Glass to

Go Go Glass

Clap on

Device, please

3, 2,1…

Glassicus

Glass alive

Pew pew pew(想像小孩子玩打仗遊戲時模擬子彈發射的聲音)

其實要想出這些指令並不是最難的,難在要判斷指令的有效性。Google Glass 有一整個團隊會針對可能的選項進行測試 ,最後由簡單好記的「OK, Glass」勝出。

不過要是 pew pew pew 真的成為正式指令的話,想像一下,路上的人邊走邊發出 pew pew pew 的聲音好像也蠻有趣的!讀者對於「OK, Glass」有什麼想法嗎?或是有比「OK, Glass」還是 pew pew pew 更好的選項嗎?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語意分析技術,讓「哈利波特」作者羅琳改名出新書一事被曝光

Posted: 21 Jul 2013 10:50 PM PDT

jk-rowling

 

署名Robert Galbraith 的新作家寫了一本偵探小說。它受到了讀者和書評人的高度評價,但是其銷量卻極為慘淡,只賣了1500 本左右。如果不是一次意外轉折,它可能仍然不為大眾所知。英國的Sunday Times 發現,Robert Galbraith 原來是「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的化名。這個消息一經公佈,此書受到關注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它立刻升至亞馬遜暢銷書排行第一位。可以想像的是,其續集的銷量也不用擔憂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有許多感嘆。不過,關於作者身份如何被揭開的,多數人可能不會去深究,但其實這個故事是很有趣的,在揭秘的過程中,電腦再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根據nationalgeoprahic網站的報導,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Sunday Times的藝術編輯Richard Books的一位同事從Twitter上取得一條匿名消息,宣稱Galbraith就是羅琳。隨後,該帳號被刪除。為確定此消息的可靠性,Brooks的團隊首先上網查詢了一下,發現兩位作者的出版商相同,隨後他們找到了兩位電腦科學家,通過語言分析進一步確認。在確定Twitter上透露的消息準確之後,Brooks與羅琳進行了聯繫,隨後他從羅琳的發言人那裡得到證實。

這兩位電腦科學家是:牛津大學的Peter Millican 和Dunquesne 大學的Patrick Juola。Sunday Times 給了他們五本書,除了《Cuckoo》之外,還有羅琳的另一本小說《The Casual Vacancy》,以及另外三本英國犯罪小說。

Patrick Juola 使用了一個叫做JGAAP 的軟體。他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來檢測寫作的不同面向。其中一個測試是詞組的使用,因為不同的作者會使用不同的詞彙來形容某種東西,另一個測試是檢查某些常見詞彙的出現頻率。最強大的證據是單詞長度測試, Juola 說,從這個測試中發現了羅琳寫作的特色。全部測試的時間是一個半小時​​,所有測試都證明,《Cuckoo》與羅琳的《Casual Vacancy》最為接近。

與此同時,Peter Millican 也進行了測試。在上述的五本書之外,他又增加了幾本書,然後使用語言分析軟體Signature 進行了測試。軟體透過六個方面對書籍進行對比:單詞長度、句子長度、段落長度、單詞出現頻率、標點出現頻率,以及單詞使用情況。測試同樣顯示出Cuckoo 與羅琳所寫的書最為接近。在五個小時的測試之後,Peter Millican 寫信給Sunday Times,說他非常確信這是羅琳的作品。

對於Patrick Juola 來說,收到此類請求並非第一次,他曾多次參與語言對比測試,其中不乏古怪的例子。有一次,他證明了歐巴馬的書「Dreams from my Father」並非本土恐怖分子Bill Ayers 所寫,另一次,他曾確認報紙上的某位匿名政治批評家的身份,使此人得以留在美國,而不是被驅逐出境。

語言分析同樣有著商業上的價值。Patrick Juola 說,有些人會分析亞馬遜這樣的網站上的產品評論,從而判斷哪些評論是廠商所為,或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地域模式分析。

Juola 說,那位匿名提供訊息的人,刪除帳號是很聰明的。因為,「如果我們仍然能夠看到那個帳號的話,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句法,看看它是否能和某個出版社工作的人對應上。」

可樂如何拯救世界?

Posted: 21 Jul 2013 09:34 PM PDT

因為工作的關係,比爾蓋茲的夫人 米林達蓋茲常常到開發中國家去。不論到多麼遙遠的地方,她發現媽媽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對於孩子能夠順利長大成人並擁有一個成功人生的期望是一樣的。

遊訪世界各地也讓她看見許多貧窮的景象,有沒鋪磚的地板也沒有電和自來水的家庭。蓋茲夫人對於他們所沒有的東西感到驚訝,但也對於他們所擁有的一樣東西感到驚訝,那就是可口可樂。到處都有可口可樂。

Melinda-French-Gates-1
圖片來源:Biblical Geographic

當她造訪開發中國家時,她感覺到可樂的無所不在,所以在這過程中,她便思考當我們忙著發送保險套預防愛滋或是接種疫苗時,可樂是如何這樣廣泛地分布到這些地方?如果可樂可以做到,為什麼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做不到?

Melinda-French-Gates-2
圖片來源:Brand Manifest

地球上目前約有 70 億的人口,而可口可樂每天賣出17億瓶,就像是地球上的所有人每星期至少喝一瓶可樂。為什麼這件事情這麼重要呢?如果想要加快所設定的千禧年發展目標 (由聯合國所制定,預計於 2015 年達成),並且前進地比以前更快,我們就必須從這些創新者的身上學習。如果我們可以瞭解可樂無所不在的原因時,我們就可以把這些經驗用在公共利益上。經過分析,她發現有三件事情是我們可以從可口可樂身上學習的。

一、採用即時性資料

可樂採用即時性的資料,並立即地將資料回饋到產品上。可樂的底限很明確,他們必須對股東負責,賺取利潤,所以他們運用資料來衡量進度。他們有一個持續性的回饋機制,把從資料中學習到的,回饋到產品進而再回饋到市場上。

他們有個很健全的團隊叫「知識與洞悉」,就像其他消費品公司。若你為可口可樂經營耐米比亞的市場,你的通路遍及全國107選區,你會清楚地知道哪裡販賣罐裝和瓶裝的可樂、雪碧和芬達,不管是街頭小店、超級市場或是推車小販。若銷售額往下掉,負責的人員就可以確認問題並反映。

通常一般的開發計劃的評估綜是在整個專案結束後才開始。等到要評估的時候,才要運用蒐集的資料就太慢了。曾經有人形容這樣的情況像是在黑暗中打保齡球,「你把球滾出去,聽到某些瓶子倒下的聲音。在黑暗中,你無法知道是哪些瓶子倒了,有了燈光,才能看到所帶來的影響。」而即時性的資料,可以把燈光打開。

二、結合當地創業人才

可口可樂從 1928 年便出現在非洲,但大部份的時間,他們無法觸及遙遠的市場,因為原本的系統,跟已開發國家相近,是透過大卡車在街道上配送。然而在非洲,這個方法並不適用。可樂便注意到,當地的人們都是先大量採購再到難以到達的地方轉售。

在 1990 年的時候,他們決定要針對當地的創業人才進行訓練,給予小額貸款,把他們設定為小型通路中心。這些當地的創業人才會再去雇用銷售人員,騎腳踏車、手推車將這些商品賣出。現在有超過 3000 家這種銷售中心,在非洲雇用了 15,000 人。在坦尚尼亞和烏干達,他們佔了可口可樂 90% 的銷售額。

Melinda-French-Gates-3
圖片來源:Business Call to Action

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也必須結合當地的創業人才,因為當地的人知道如何到達那些難以觸及的地方和居民。他們也知道什麼東西可以激勵人們做出改變。衣索比亞政府因為發現許多人民距離診所非常遙遠因此籌辦了擴大健康計劃。他們到了印度去研究了一個類似的系統並加以修改。他們為此訓練了 35,000 名醫護人員以便直接照顧人民。在短短 5 年內,他們將一位醫護人員對三萬人的照護比例降到 2500 人。

這樣的推行讓孩童的死亡率數字字 2000 年到 2008 年之間降低了 25%,數十萬的孩童因為這個計劃而存活下來。那接下來該怎麼做呢?他們討論著「該怎麼讓醫護人員可以有自己的意見?該怎麼以他們在偏遠村落所得到的影響為基礎來激勵他們呢?」 那些就是如何結合當地創業人才以及開發潛力的方式。

三、很棒的行銷

可口可樂的成功取決於一個關鍵因素,那就讓人們「想要」可口可樂。這些微型創業者可以販售賺取利潤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必須賣掉推車裡的每一瓶飲料。就行銷層面而言,他們依賴著可口可樂。

而他們的行銷祕密就在於它具有高度的渴望性,並將產品與人們所期盼的生活方式做結合。所以即便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可樂的全球活動口號是「打開快樂」。他們將它在地化,而非猜測什麼東西讓人快樂。當他們到拉丁美洲去,他們瞭解到當地的快樂,是和家庭生活結合在一起的;而在南非,他們將快樂和社會群體的尊重結合。

可口可樂在 2010 世界杯足球賽時,選了由索馬利的西哈歌手 K’Naan 所唱的主題曲 Waving Flag ,他們並未停止過在地化,將它翻譯成 18 種語言。這首歌在 17 個國家的流行音樂榜上排名第一。在米林達的孩提時代也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叫「我想要教這個世界唱歌(I’d like to teach the world to sing)」,這兩首歌的共通點在於對慶祝和團結有著相同的訴求。

而健康和開發的市場狀況呢?則常常已避免為訴求,不具有渴望性。相信你一定聽過「使用保險套,就不會得愛滋」或是「要洗手,不然會腹瀉」等等警告性的標語,聽起來一點都不令人嚮往。這個本質上的錯誤就在於,我們做了一個假設,認為如果人們需要某種東西的話,我們並不需要去讓他想要那個東西。這是一個錯誤。

但有些跡象顯示這個情況正在改變。衛生設備就是一個例子。每年有150萬個孩童死於痢疾,主要的原因在於隨地大小便。有一個解決的方式:建造廁所。但是他們在全世界一再地發現,如果你建造一個廁所然後把放在那裡,並沒有人會去使用它。什麼樣的行銷活動才能解決問題?

你開始談論為什麼不應該在村莊裡隨地大小便,然後帶來西式的廁所,並把他定位成ㄧ個現代且流行的方便設施。北印度甚至開始有女性拒絕和沒有廁所的男性結婚,「沒有廁所,沒有我願意。(No loo. No I do.)」一個創新的行銷活動,不只幽默,更拯救了許多生命。

為什麼這一切如此重要?

當這三件事情集合在一起時的所產生的力量,小兒痲痹是最強而有力的範例。小兒痲痹從 2008 年的 35 萬病例,到 2009 年降至 1600 起,在 20 年之內減少了 99%。 印度,有超過 10 億的人口,但是有3萬5000名醫生回報小兒痲痹症,和 250 萬名疫苗接種員。

曾經在北印度發生過一起 18 個月大的男童感染病例,在發病後 15 天內確認感染。他們運用即時資料,在 5 天後到孩童居住的村落為兩百萬人接種疫苗。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從一起病例到一個針對性的疫苗接種計劃,後來那個區域只出現一起案例。這顯示出當人們手上有了資料後,確實是可以拯救生命的。

目前最大的挑戰仍在於行銷,過去 20 年來,世界各國對於小兒痲痹症的根治出乎意料的慷慨,但是現在已進入一個倦怠期,捐贈的國家不在願意資助小兒痲痹症。在通往目標的路上已完成了 99%,如果我們的行銷可以更具有渴望性,我們可以把焦點集中在我們做了甚麼,以及可以完全消除這個疾病,是多麼令人驚訝的。若是可以完成,那麼小兒痲痹證就會是有始以來第二個在地球上被消除的疾病。

如果可口可樂的行銷人員要米林達定義快樂,她會說她對於快樂的願景是一個母親在她的懷裡,抱著健康的嬰兒。對他來說那是種深切的快樂。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創新者身上學到一些東西,在未來我們就可以一起創造快樂,就像是全世界無所不在的可樂一樣。

撰稿:Nancy 楊雅琇

Pandora 創辦人:如果註定要撞牆,乾脆把它撞破

Posted: 21 Jul 2013 08:40 PM PDT

large_232832224

照片來源:Flickr

創業者們,您有強烈的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嗎?您很容易在意他人看法嗎?關於創業,我們的話題經常聚焦在策略、在投資、在人才、在競爭者等等外在挑戰上,已有許多創業家撰文分享他們在這方面的經驗。而 Pandora 創辦人 Tim Westergren 日前於 LinkedIn 發文1,則從個人內心層面出發,坦白在公司遭遇困境而需向外界求援時,經常受畏懼他人看法的思慮所縛綁,幸而終究克服心魔,度過危機。

我在 1999 年底跟兩個朋友創造了 Pandora,幾個月內我們募集種子資金,開始進行「音樂基因計劃」(Music Genome Project),那是段極令人興奮的時光。我們擠在一間小小藏身在公寓的工作室內,在白板上擘畫商業計劃,找來音樂家、工程師加入團隊,投資新產品,奮不顧身跳入新創公司的戰場。

好景不長,狀況開始變得困頓。我們面臨錢幾近燒光的窘境,為了生存,陷入漫長而艱辛的奮鬥,這歷經了大約整整 4 年的時間,我們轉換部分商業模式,並在 348 位投資者面前進行 pitch,才終於募得另一輪創投資金。到了 2004 年三月底,我們遲發了近 200 萬美元的薪水、累積了龐大的卡債、還得跟數不清的訴訟和驅逐通知作戰,所有年輕企業可能面臨的挑戰,我們大概都碰過了。這段過程猶如狂風暴雨,無論以什麼方式,我們都很難倖存。後來 Pandora 逐漸茁壯,但那段時日我總是永難忘懷。

人們討論創業時,焦點往往圍繞著外部挑戰:籌募資金、尋覓人才、攻克競爭、創造意識等等。這些毋庸置疑,都是橫亙在每家新創公司前的難關。不過,對我來說,最大的障礙卻是來自內心。頻繁打擾他人借錢,讓我掙扎不已,遑論經常碰壁。我覺得自己像隻水蛭,每年這種感覺都啃噬得更深。

tim

Pandora 創辦人 & 策略總監 Tim Westergren。照片來自 LinkedIn

剛開始向投資人 pitch 並不是件難事,那個時期無限的潛力以及飛快的投資速度,讓你可以向投資者展現無所畏懼的熱情。後來,除非你很幸運,否則當你的點子將與市場現實有所抵觸,速度隨之變得緩慢。成長的路途變得陡峭,突然間峰頂就從你的視線消失。這是身為領導者的真正考驗,當繼續投錢的理由不復存在,你要怎麼維繫支持者的信念?

我花了四年與之搏鬥,這是一段很長的時間。我不久便想通,解決的方法不是假裝狀況沒那麼糟、或者逃避之後總是可以再恢復元氣。某天有人給了我一個簡單且即時的忠告——別被自我意識困住了。

他的這番話有如當頭棒喝,一直以來我的確非常在乎別人的看法,但是強烈的自我覺察卻可能傷害創業家。熱情與自我信念是你的利器,吸引投資人與人們注意到你的目標與理想,當你每天試圖攀爬憂慮的高牆,它們是支撐你精神的泉源。倘若你的意志不再堅定,所有來自外部排山倒海的壓力與質疑,將壓得你喘不過氣。長期靠著朋友、家人以及無償工作的員工維持公司的運作,失敗的感受在我內心一天天加深,而以更專業的角度來說,遠遠落於他人之後。

這位朋友的金玉良言,幫我打破了這個連結。它提醒了我,新創公司邁向里程碑的路徑與獲利,跟一般的職業生涯並不一樣。假如我以相同的尺度衡量我們的進程,我注定不適合自己創業。事實上,新創公司是一個實驗,也是一場冒險,它們充滿各種怪誕,真見鬼了,我們當初甚至曾想過,乾脆把剩下的 2 萬 5 千塊(美元)清空,一了百了,去旅行吧!

當我領悟了他的觀點,我開始懂得處理自我懷疑,恢復信念與熱情繼續做該做的事。最終我認為投資人買到的,是信心與意念,是一種永無止盡的樂觀主義,但其中存在著機會。這五年來,我見過很多成功的創業者,創造新事物本來就難如登天,成功者屈指可數,並且難以用經驗法則論成敗(除非你處於新創公司聚集的樞紐)。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你必須放在心上,但不輕言放棄,有這樣的認知,可以為你帶來自信,而不是惱人的自我意識。

我經常與正在奮力突破困境的創業家會面,我對他們的焦慮感同身受,但是正確的洞察,能夠使慌亂的心智冷靜下來,並且享受其中過程,這是唐吉柯德式的混亂,我對不顧一切追尋熱情所在深信不疑——比唐吉柯德更唐吉柯德。人一輩子只活這麼一次,如果你注定是要撞牆,不如以時速 100 英里的速度衝向前去,它就這樣被你撞破也說不定!

在韓國可能造成問題的『臉部辨識支付系統』?

Posted: 21 Jul 2013 10:34 AM PDT

ec127c893a87f5f503c2b70f993c9f1c

密碼、指紋、NFC?在你知道Uniqul的計劃後,你會覺得那些東西都過時了。

根據FastCompany的報導,不是 Uniqlo,是Uniqul,它是一家芬蘭的新創公司,他們已經為完成測試unique支付系統申請好專利,減少消費者在商店內進行支付時的很多安全隱患。

在Uniqul的系統中,你的臉就是你的密碼,這家公司正準備盡快的在赫爾辛基地區鋪設它的裝置。事實上它的運行機制聽起來很簡單:在對交易進行確認支付的時刻,客戶僅需要把臉對著攝影機,等著他們的身份顯示出來,然後在平板螢幕上點擊『OK』便可完成支付確認。整個過程無需支付卡、錢包、手機,這代表該系統會把你的ID 以及你的支付方式等細節儲存到伺服器上。

Uniqul 說你可以用任何支付系統進行註冊,從PayPal 到傳統銀行卡,而且這些數據會以『軍事等級』的加密方式被保護起來。

談到盈利模式,Uniqul 將不會對他們的目標受眾『中小型商家』收費,他們會從客戶那裡收取費用,比如如果客戶想在1-2km 半徑範圍內的地區都能使用這項技術的話,需要每月支付0.99 歐元。每月支付6.99 美元的話,則可以不受距離限制地在任何地點使用這項支付技術,比如在你家裡,你也可以用攝影機來『刷臉』支付,以下是他的介紹影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