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怎麼報都是這些公司,能有些其他的嗎?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怎麼報都是這些公司,能有些其他的嗎?

Posted: 05 Jan 2013 12:42 AM PST

 

這是 TechCrunch 創辦人 Michael Arrington 近日在 TechCrunch 分享的文章「I’m Bored. What’s Next?」,主要的概要其實不脫之前PayPal 共同創辦人 Peter Thiel 所說的:「矽谷承諾給我們會飛的汽車,可是出來的卻只是 140個字」含義,我們過去幾年不斷的看到 蘋果與 Google 的大戰,或者是 Facebook 最近又怎麼了,但實際上這的確蠻令人無聊的,您是否最近也有這樣的感覺呢?(尤其是台灣);但實際上 3D 列印技術、無人車技術以及眾多令人眼花撩亂的技術還是令人有那麼一點期待感,不是嗎:)

以下為摘譯文:

賈伯斯為Macintosh上市,請來【銀翼殺手】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親自操刀其 "1984″廣告,以此抵抗一個只有IBM的未來。而兩年前,Google同樣為了抵制一個只有蘋果的未來,由其副總裁Vic Gundotra 推出了Android 2.2 “Froyo”。

只是,自打2007 年起,我們能看到的科技新聞和接受到的服務,似乎總離不開Google、蘋果、微軟、Facebook、Amazon、Twitter 這幾家公司。

2013 年才開始,我想說,我已略顯疲態了。

至少對於我科技部落格作者這一身份來說,是這樣的。相比之下,作為一個投資者,所面臨的情況也只略為好一點。人們對被過分高估的消費型創業公司的恐慌,使得目前的市場整體呈現疲軟勢態。

作為一個科技領域的消費者和觀察者,目前的情況給我的感覺一如2002 年。現在也出現很多市場緊縮的跡象,比如很多創業公司都在想辦法讓他們種子輪的融資撐得更久。不僅如此,目前我看不到幾年前那種新想法和創意橫飛的景象,而彼時的想法和創意,都是全新且有趣的。

好好好,行動端,我知道。現在但只要有點事兒,都要跟行動扯上關係。只是,這事兒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個IQ 測試題。如果你看到哪家信心滿滿的公司,所有的戰略部署都是圍繞桌面上的,你立馬就能明白他們沒有抓住重點,基本可以忽視它。

很多現存的行動領域產物,其實都是自打 iPhone 在2007 年發佈開始就有的。

是,iPhone 和Android 平台都很棒。但從2012 年的科技新聞標題匯總來看,蘋果、Google、Facebook、微軟.....這跟2007 年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

我再也不想讀到關於Facebook 不是透過收購而是直接去抄襲一個功能的報導;Twitter 本有意收購,卻因為最終被Facebook 搶去,而開始禁止某項功能;媒體對Google+ 並未失敗的原因分析;Android 和iPhone 平台的數據對比;三星的專利糾紛;Yahoo 在亞洲的收尾工作等等這些。

我完全不想就社群圖譜上的細微差別和我們是否該探尋一種將Facebook 好友高效率匯出這些問題,進行哪怕是一分鐘的爭辯。

我想看到大量的,全新且與眾不同的想法。一些挑戰我們對市場,甚至整個世界固定思維的事物,一些真正能夠啟發一批新型創業公司做瘋狂事情的東西。

我並非完全對當下的科技世界持有消極態度。在過去一年裡,實際上我也見證了很多魔法般的事物,我們甚至也投資其中一些,但這些都是早些時候的事情。

現在我們需要更多這種類似的事物和想法。儘管因為挑戰已有模式而帶來成功的機率幾乎為零,但這其實也不是壞事,至少你是「站著死的」,而非「跪著求生」,將來還很可以就此跟你的孫子們吹噓一番。

當然,如果你想要創辦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別聽我說的。聽Paul Graham和那些成功案例分析公司的。

只是,我也依然期盼「飛船」的出現,或者類似讓我印象深刻的東西。

在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裡,人們對科技的期盼都是指數型增長的,過往的經驗也是如此。現有的事物,對於幾十年前的人們來說,都是無法想像的。讓我們一起來加速這個進程吧,此刻,我真的很無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