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陸資來台搞創投,別有用心?”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陸資來台搞創投,別有用心?

Posted: 04 Mar 2015 01:10 AM PST

陸資來台搞創投,別有用心?

大陸互聯網領袖來台談創投,獵豹科技的傅盛一番「趨勢科技做十年,不如來獵豹做一年。」引發兩極討論。(資料照/虎嗅網)

本文作者胡一天,出處《風傳媒》〈胡一天專欄:陸資來台搞創投,別有用心?〉,Inside 獲授權刊登。

作者胡一天,旅居香港的金融觀察家與專業投資人,台灣大學電機法律雙主修、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工程碩士,擅長從產業趨勢、企業併購動態與資本市場數據分析解讀投資趨勢。

在一場兩岸互聯網人才雲集的大會之後,大陸互聯網企業領袖如阿里巴巴的馬雲、小米的雷軍、獵豹移動科技的傅盛等紛紛表達對台灣人才的高度興趣,除了放話在台大舉招聘之外,亦分別提出要成立創業基金,協助台灣年輕人趕上行動互聯網的大浪潮。傅盛更直言指出:台灣缺乏創業風氣,整體環境氣氛保守,所以想放點錢,引爆台灣年輕人對創業的期待。他甚至還說:「台灣人在趨勢科技做十幾年,不如來獵豹做一年。」此言一出,不出所料在台灣網路圈中引來批評。許多有骨氣的台灣網創新秀迅速反擊:陸資來台搞創投,別有用心,還要大家武裝思想,別輕易掉入統戰陷阱。

陸資來台顯然有政治目的,但傅盛那句聽起來有點刺耳的調侃,真的可以一笑置之。有錢有地位又想改變世界的陸資老闆,講些任性的大話很正常。再者,「在 XXX 做十幾年,不如來 YYY 做一年」這種話,為何陸資說就會在台灣被噓?自行代入關鍵字,YYY 可以是全世界任何競爭強、人才多的所在。打個極端比方,在成功嶺當十幾年兵,不如到阿富汗參一年軍。這句話合眾國聯參主席說可以,共和國總參謀長說就不行?傅盛一句玩笑話點出了不缺錢的台灣大企業經營心態保守,未能趁早鼓勵創新風氣,是事實,台灣不該因人廢言。

傅盛所謂的放點錢,是一億新台幣,這點錢,不客氣的說,是吃台灣豆腐。截自 2014 年第三季度,市值逾 24 億美元的紐約上市公司獵豹科技帳面淨現金達 2 億 8 千 4 佰萬美元。一億新台幣才佔其現金餘額不到 1.2%,很多嗎?反觀市值達 33 億美元的東京上市公司趨勢科技,帳面現金逾 11 億美元。要是比照獵豹的手筆,至少也該出個一千萬美金。再查趨勢 2013 年的財報,研發費用約 42 億日元,約佔其年營收的 3.9%,不算少,其中有多少是用於鼓勵內部創業,僅憑公開資料無從得知。但根據前趨勢科技員工的網誌,趨勢已經投入高達新台幣 100 億元在雲端資安科技,並且自 2010 年起就有舉辦 Trend Micro Codinsanity 程式競賽,鼓勵新一代軟體工程師。

媒體有報導,趨勢創辦人退休之後辦慈善創投做社會企業,亦是 GOMAJI 團購網的個人大股東之一,是否有意願繼續加強投資台灣年輕人與新創企業?不清楚。

投資決策是商業行為,每家公司的理念不同,各有各的作法,不應該也沒必要拿「企業社會責任」這頂帽子來上綱上線。但在台灣網創圈流行的另一種說法,是台灣的創投與企業家看不懂軟體網絡科技,也不知道如何評估新創企業,加上政策法規環境僵化,資本市場又不配合,導致台灣出現年輕人沒舞臺,資金無法投入高科技新創事業的惡性循環。是否真是如此?

近年來大行其道的行為金融學上有一個概念叫 certainty equivalent,簡單地說,假設兩種賽局,A 是 50% 機會贏 300 萬元,50% 輸 100 萬元;B 是 90% 輸 200 萬元,10% 贏 5000 萬元。A 的期望值雖然比 B 低,但實證上顯示,在只能玩一次時,人往往會選 A 棄 B。這個看似經濟學上非理性的選擇,從心理、生理或文化上怕痛、怕丟臉的角度觀察,其實非常合理。一旦大家都因為怕痛而不選 B,久而久之資金與人才就從 B 賽局流失,導致玩家信心更加低落,資金人才更不願參與的「通縮陷阱」。

若玩家們能進場玩很多次,短期之內選 A 或選 B 在創造財富上的優劣不見得明顯,但長期來看,只要玩家將贏來的錢重新投入賽局,選 B 的人會比選 A 的賺得多。因此,對一個把財富極大化,而不是風險極小化設為主要目標之一的社會而言,如何透過適當的制度設計,鼓勵人們多參與 B,以避免過多人因為厭惡損失而一窩蜂選 A 的「市場失靈」現象,非常重要。比如說,支持 B 賽局的投資人應該努力降低玩家進場的心理與實際成本,並透過其他配套措施,讓 B 賽局的贏面增加。這其實就是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的思維,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以後再來處理分配不均的問題。

創業投資就是一個風險與報酬分佈態樣屬於 B 類賽局的商業活動。台灣創投與大企業過去不敢在軟體網絡領域選 B,也許是手氣不佳,勝率過低導致心理厭戰。但所謂上一代創投「看不懂」軟體網絡科技趨勢云云,根本是藉口。試想:軟體網絡科技本質上是在全球市場競爭,哪家創投與大企業不是全世界尋找甚至培植投資標的?就算台灣因為種種限制造成軟體網絡科技業難以興旺,若真有心,北美、歐洲、中國大陸、日本、南韓這有多少間上市與未上市的軟體公司與網絡公司?公開資訊全部免費,上網一搜就有,國際投行分析與產業研究報告多到看不完;未上市公司或許資訊比較不透明,但在全球相關領域研究工作創業的華人那麼多,成功的創投與企業領袖人脈資源網中肯定都有認識專家,若真有心,大可出國設點,長期經營案源開發資源網絡,這麼多資源還搞不懂?倘使搞懂了卻還不敢、不願投資,那問題究竟在哪裡?

問題的癥結或許並不是風險與報酬的不對稱,而是台灣許多有權作投資決策的人,在組織架構與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下,心理與生理上已經很難選 B 不選 A,即使讓時光倒流二十年,在當時背景下看起來像 B 的新創想法,用今日的眼光看來也許只是 A。主導創業投資的業界與政界關鍵人物,很多都是在相對穩定可控的環境中起家的。在那個時代,產品好就有人買,在需求尚未滿足前,只要能解決生產瓶頸,用準軍事化方式 cost-down 大量出貨搶市佔率就有機會賺錢。但在社群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不等於商品,生產過剩又需求漸趨飽和的時代,無法 value-up 就沒人買單。而要讓社群相信你的商品有價值,就要深耕小眾市場,培養一群忠貞(甚至有宗教狂熱)的粉絲,不斷快速推出讓他們尖叫感動的商品與體驗。這種競爭,完全不是台灣現在各行各業的掌門人所熟悉的。他們可以駕馭正規軍,卻不一定能指揮遊擊隊。而一群有資源、有膽識、能快速反應的遊擊隊,才是帶領台灣走出創投通縮陷阱的新希望。

比賽變了,追究過去的勝利打法為何不管用沒有意義。觀察北美與中國大陸近年來在新創融資的規模,許多新創企業的估值很高,卻缺乏立即的營收與現金利潤,這不見得是泡沫,而是投資思維的典範,已經從收集立刻可賺錢的「資產策略」(如放款、保單、高息股票債券等),向累積未來盈利能力的「負債策略」(如以免費手段培養用戶習慣、累積用戶數據等)轉移。任何企業的價值都來自於其商業模式持續創造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的能力,不論時代怎麼變遷,自由現金流仍然需要創造,但是來源不僅僅是被投資的新創團隊,而需要將投資基金與新創團隊視為一個整合企業。也就是說,傳統上將投資基金與投資標的分為主體與客體的思維,在未來並不適用。

創投基金與個別新創企業的關係不僅是投資方與被投資方的商業往來,還需建立起生態系中「互利共生」(Symbiosis)的連結,以判斷力與執行力縮短新創企業自由現金流由虧轉盈的速度,持續加強生態系的競爭力與存續力。我們不需要每項投資都賺錢,我們只需要讓賺賠的機率從一賠九逐漸改善至八二開,甚至七三開。因此,創投在初始投資時就要用打造具競爭力的系統觀點,以前瞻眼光,有紀律的小額長期投資具創新專注力與執行戰鬥力的年輕團隊,逐次組建不同的「關鍵模組」企業。有些投資可能一開始不賺錢,甚至一直賠錢,但只要這項投資有發揮其關鍵模組的作用,那就該繼續投資,長期經營。

這個戰略思維,阿里巴巴有,騰訊有小米有,獵豹有,許多過去 50 年來興起的跨國高科技企業、甚至成立上百年的財團(例如三井)都有。台灣不能沒有。傅盛說得對,台灣人才中英文都通,科技進步大幅降低產品推廣成本,機會「好的一塌糊塗」。台灣要在行動互聯網時代創業人才大競賽中努力追趕,就應該在策略上真正做到由下而上的年輕化與去中心化。不只球員(創業家)要年輕,教練(天使)、金主(投資人)都應該年輕,用「公司在台灣」而不是「台灣的公司」的積極心態,主場也好,客場也好,屢敗屢戰,用新思維打一場不一樣的比賽。很困難,但今天不做,明天一定會後悔。

創業十全大補湯:從夢想到成功創業的 10 句馬雲經典名言

Posted: 03 Mar 2015 11:48 PM PST

創業十全大補湯:從夢想到成功創業的 10 句馬雲經典名言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於 3 月 3 日舉辦了「馬雲與青年有約-從夢想到成功創業」講座,自稱好為人師的他,除了分享其創業的經歷與要素外,也跟台下兩千多名學生精神喊話、鼓勵年輕人創業、創新。演講詳細內容請參考《馬雲來台分享創業心法:從夢想到成功創業》一文。

以下 10 句經典語錄來自馬雲在「馬雲與青年有約-從夢想到成功創業」演講中的內容,希望能成為大家在創業道路及人生旅途上的心靈雞湯。

圖片來源:Focus Taiwan

1. 「如果怕別人罵,你就別創業!創業,就是在創造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業。」

創業就是創新、創造、創意,太容易的事情,沒人會努力;大家都同意的提案,你才更應該警惕小心!當企業都不高興、老百姓在抱怨、大家都在罵的時候,就是你的機會來了。除此之外,馬雲自己也說了:「我是個不怕批評的人,沒有罵聲才我特別緊張!」

2. 「創業路上,每個錯誤都足以讓公司明天就關門。」

馬雲說,現在企業越做越大,資金越來越多,每天犯的錯儘管不多,但每個錯誤都可能很致命,足以這個公司走上末路,因此必須謹慎審核自己的每一步。

3. 「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過去失敗的經歷。」

在講座中,馬雲希望年輕人要多學習別人失敗的經歷,少學習別人成功的經歷。因為成功沒有什麼固定模式,沒有什麼「成功方程式」,成功很難模仿、很難複製,但失敗都是差不多的。

4. 「創業要以萬變應萬變,唯一不變的是使命跟價值觀。」

這個世界、環境、各行各業都一直在變化,每一代有每一代的職責跟機運,只要能夠接受這個世界的變化,這就是你的時代。因此創業者要以萬變應萬變,說好聽點叫「擁抱變化」,說難聽點叫「善變」。不過大部份的人都是「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5. 「創業路上,要學會左手溫暖右手。」

創業過程艱辛,創業路上,樂觀精神是創業者必備的,不樂觀根本支持不了三天。創業每個階段的痛苦抱怨不完,要樂觀積極,要相信自己明天會比今天好。

6. 「創業不是在找最優秀的人,是要找最適合的人。」

馬雲認為,創業最重要的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下一個決心跟一個期限。如果將各地的最優秀的人才、專家關在同一個房間,反而會吵半天也得不出一個結論,因此尋找擁有共同目標、共同理想的創業夥伴才是最重要的。馬雲還說了:「未來二十年,少聽專家,多用腦袋。」

7. 「失敗才能帶來成功。」

馬雲說自己成功的原因,就是因為過去不斷的在失敗,已經很習慣失敗。他過去曾找過幾十份工作都被拒絕,從來就沒招聘成功過,但他也不是很在意,馬雲說:「所有人都拒絕你很正常!」不斷的失敗沒關係,但要不停的嘗試,最後無數次的失敗帶來了一次成功就夠了。

8. 「創業者要有超越一般人的堅持能力。」

馬雲認為抗擊打能力、抗壓能力、堅持能力對於創業家、領導者非常重要。身為老闆,不用跟員工比技術,你請員工來就是因為他技術比你好,要比胸懷、比眼光、比抗擊打能力!就要比別人多堅持一刻、再支持一會兒!

9. 「只會說別人錯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馬雲認為只會將矛頭指向別人、怪罪別人的人是永遠不會成功的,一定要時時反省自己、檢討錯誤、修正計畫,才能夠在創業的路上越走越遠、讓企業越來越好。

10. 「創業者要像一匹狼,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People can't stop you!」

馬雲覺得創業者不一定要迎合市場需求,但一定要迎合自己的需求!好行業裡爛公司也很多,小市場裡機會也很多。就看你是狼還是狗,狼不管這個行業有多大,一進去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人阻止得了。(至於狗… 馬雲就沒特別解釋了XD)

其他馬雲趣語錄:

  1. 「有人說我很有遠見,我告訴他們:『十五年前哪有什麼遠見!這還不都是一直修正、一路修改過來的!』」

  2. 「我選人才不看履歷,我看的是『學習能力』以及『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六人之中一定有個領袖,七人之中一定有個混蛋,做的八件事情裡一定有件混蛋事情!這是有社會學根據的。」

  4. 「別人說東的時候,我總是在想『如果是西怎麼辦?』;大家都在談西的時候,我則是在想『東怎麼辦?』」

  5. 最後,給台灣年輕人的一劑強心劑:

  6. 「創業要找一個最能扎根的地方。年輕人,台灣的創業環境很好,希望你們扎根台灣、望眼世界。

軟體工程師從優秀到卓越的進化之路

Posted: 03 Mar 2015 11:24 PM PST

軟體工程師從優秀到卓越的進化之路

via marrisa anderson

本文轉自合作媒體伯樂在線〈卓越程序員和優秀程序員有哪些區別?〉。

「卓越(great)工程師和優秀(good)工程師有哪些區別?」這個問題來自 Quora。本文摘編了兩個熱門回覆。

Russel Simmons (Yelp 前 CTO & 聯合發起人)

對這個問題來說,我的答案不具有普遍性,但是我確實注意到在一些卓越的工程師身上有一些不凡的品質。

  • 能夠在完美主義和實用主義之間找到平衡——卓越的工程師既能夠做出熟練、快速​​但是劣跡斑斑的解決方案,也能用簡潔、優雅並且健壯的方法解決問題,他們能夠明智地選擇適合於所給問題的解決方法。一些稍欠火候的工程師看起來缺少對於必要細節的極致追求。另一些則被困在完美主義者模式中。
  • 樂意進行除錯與 Bug 修正——平庸的工程師經常對 debug 感到厭惡和恐懼,即便是他們自己的程式也是如此。卓越的工程師則會以丘吉爾般的堅韌潛入和深挖。如果最終證明 bug 在他們自己的程式之外,他們可能也不會對此感到高興,但是一定會找到它。
  • 良性的懷疑態度——一個優秀的工程師會得出一個看起來可行的解決方案後收工。但是一個卓越的工程師直到進行了大量的測試之後才會相信他們自己的程式。這在數據分析和系統管理中也很常見。普通工程師可能在看到一個看似無害的不符合之處時,並不在意。如果一個卓越的工程師看到同樣的東西,他就會懷疑這可能是造成更大問題的導火索,並且深入研究。卓越的工程師總是傾向於做更多的事。

Davin Lafon(Davin Lafon)

  1. 優秀的工程師會寫自己必須寫的程式,而卓越的工程師還會寫自己本不需要寫的程式。
  2. 從程式的行數來講,成為卓越的工程師並不是意味著他們可以多快地寫出一個程式庫,而是可以多快地在不丟棄功能和性能的條件下縮減其程式。
  3. 如果你開始跟他們爭論「最好的程式語言是什麼」這個問題,他們會微笑著還是看起來厭煩地換個話題?或者他們開始向你喋喋不休地講述?如果是最後一種,那他就不是一個卓越的工程師。
  4. 與程式或者語言無關。也與「痴迷」、「訣竅」、「天賦」或者其他任何假掰術語無關。很簡單地——他們是否對軟體工程的理解超越了程式的層次?他們是否對軟體工程的理解達到了架構級別?或者他們是否能夠深謀遠慮?他們能否在對問題的數學抽象和和軟體工程之間平滑地轉化?他們能夠和股東工作並且理解他們對於系統的需求嗎?還是他們開發出自己想要編寫的系統,然後認為這就是你真正應該想要的系統?有人可以成為卓越的駭客或者工程師,但那並不意味著他是一個卓越的軟體工程師。我這麼說並沒有用來價值衡量——一個卓越的工程師的確就是一個卓越的工程師…但是你畢竟不能讓一個天才焊接工去設計一座橋。
  5. 當其他人都在屋子裡迷戀某個解決方案或者新的東西時他們能否「發現缺陷」,更甚,他們是否能用他們能聽懂的方式向屋子裡的人解釋這個重要的缺陷。
  6. 能否傾聽?如果不能,那就不是卓越的軟體工程師。

還意猶未盡的讀者,也可以參考〈六大特質看出軟體工程師好壞〉。

馬雲來台分享創業心法:從夢想到成功創業

Posted: 03 Mar 2015 07:30 PM PST

馬雲來台分享創業心法:從夢想到成功創業

全球最大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集團執行主席馬雲,來台講述「從夢想到成功創業」,以下為馬雲演講摘要:

我自己因好為人師常常到各地演講,後來覺得應該來台灣分享創業經驗,所以我不怕被批評觀點,任何觀點都應該被評價,就看聽者如何解讀、吸收。針對這兩天媒體評論,阿里巴巴在中國被認為是外資企業,在台灣被認為是陸資企業,對阿里來說,努力及犯的錯誤超過大家想像,所以用過來人經驗分享,很多人以為等企業更茁壯應該就不會這麼辛苦了,但真正現實是更大挑戰、更艱辛不斷會出現,甚至犯錯後更足以讓企業馬上關門。我分享我自己為何走到今天的幾大因素:

  1. 語言的重要性:我11歲對英文開始感興趣,當時每天在杭州飯店找外國人練習英文,這持續了9年時間,所以我的英文是自學而非靠正規教育。有些詞彙發音很古怪,反而吸引老外來找我攀談,其實我不只練習英文而是吸收西方思維,他們談事情的觀點與中國教育的觀點差異很大,所以從當時我就會開始判斷別人探論的東西是否是這樣思考、如何發展,因為我懂英文,才能了解語言背後的出發點。

  2. 讀師範大學:我高考三年才考上杭州師範大學,第一天考進後就知道自己不要當老師,當時中國讀師範大學可以受補貼,我的英文口語表達比老師還好,所以反而花時間參加學生會工作,擔任學生會主席,與學生組織工作能力,理解別人學習合作方式。大學畢業這一天,我被分配到大學教書,當時校長對我說至少在大學待滿五年再離開。在大學教學兩年後,有跳槽機會但我拒絕了,因為我承諾過,所以一待就是六年。在大學擔任班主任的經歷受益匪淺,在大學教書希望學生能超越自己,反而很有成就感。這個習慣就累積到創業,到今天我就像是個老師,我希望員工能超越我,因為他們成功企業就能成功。

  3. 人生最大財富是過去的失敗經歷:我年輕找工作曾找了10幾個都沒被錄取,所有挫折別人不認為馬雲會成功,但我老婆曾對我說,希望我成為受尊重的商人,因為太多失敗,失敗反而很正常,但最終能嘗到成功甜果的感受會更加深刻。

  4. 與世界創業者交流:我有幸跟許多企業創業者交流,從比爾蓋茲到巴菲特,他們身上都有一種樂觀態度。我覺得我的本質不是樂觀,但因為失敗經驗太多,反而慢慢接受失敗,所以跟同事去拜訪客戶,總是被拒絕,有一個成功就很高興。創業者要懂得左手溫暖右手,不論台灣、中國、香港或美國,大家都覺得都沒機會,好的機會都被別人搶走,但我認為每一代有每一代的責任,可能10年後成功的人就是你隔壁的人,如果你現在還在抱怨,那永遠不會成功。每一階段創業都有其痛苦之處,樂觀相信。

  5. 檢視自己失敗原因:總是認為別人的錯,永遠不會反思自己的問題,多學習別人失敗經歷,成功很難模仿、複製,就像金庸的小說,要練武功可能很難遇到奇人。做企業就像打仗,活回來就是成功,所以創業者要知道哪些死門絕對不能去做,失敗因素都差不多,成功因素千千萬萬,所以把這些錯誤認真研究,你不去嘗試不去研究,下次就會重蹈覆轍別人的錯誤。

  6. 超越一般人堅持能力:一種激情去衝動,跟團隊互相鼓勵。夢想與理想是有差異,理想是有一幫夥伴去理解支持,理想才能成為現實,一步一步行動。夢想常常只是睡前的想法,隔天醒來就沒有作為。我剛始創業時,請23個人到我家開會談創業,22個人反對,只有1個人支持。所以有時大部份都能做到的事就是紅海,越多人反對越可能有創新,怕競爭、怕被責罵就不要創業。

  7. 現在是最佳創業時間:現在是世界變化最快的時間點,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美國發起,現在是第三次工業革命,靠人腦、大數據、互聯網可以創造許多過去沒想過的商業模式。互聯網是DT時代,現在社會越開放越好,整個思想觀念的變革,現在的時代是好時代,因為機會很大。傳統行業經濟下滑,即使沒有淘寶,一般零售市場也賣不好。現在是論價值,不論價格,現在的知識結構(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是過去累積的數倍,人類從簡單製造走向創新創意的時代。

沒有哪個時代創業是不辛苦,每個時代有其創業模式,但如果機會來了,別人都在抱怨、不看好時,但你願意把問題解決,未來20年少聽專家,用自己的腦袋思考,找共同志同道合的創業夥伴,這條路是所有創業者都走過的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