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當主管卻不懂交辦,當心「猴子」爬上身!” 與新的 1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當主管卻不懂交辦,當心「猴子」爬上身!

Posted: 17 Sep 2014 01:53 AM PDT

當主管卻不懂交辦,當心「猴子」爬上身!


照片來源:Joe Duty

原文刊載於《Cheers》雜誌第 157 期,作者李筑音,Inside 獲得授權刊登。

手上的事情交不出去辦不完,但任務還源源不絕從上、從平行單位、甚至從下而來?

為了不讓自己變成被「猴子」壓垮的經理人,你一定要懂得交辦任務的「乾坤大挪移」心法。

主管都曾遭遇這樣的狀況,一早走進辦公室,部屬迎面而來向你求救:「我面對客戶遇到難題,請問該怎麼解決?」

你站在走廊上耐心聽完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低頭思索了一會兒,然後說:「讓我再想一下,我告訴你要怎麼做。」

當心,這時候「猴子」已經從部屬背上跳到你背上了!

「背上猴子」(Monkey on the back)是由比爾.翁肯(Bill Oncken)提出的經典比喻。「猴子」暗指主管和部屬對話結束後的「下一個步驟」,當主管不自覺承接了部屬背上的「猴子」,形同自願成為「部屬的部屬」:一來,你從部屬身上接下了責任;二來,你還答應要給他進度報告。

想要扭轉這種「逆向管理」的窘境,小威廉.翁肯(William Oncken Jr.)進一步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刊登的〈管理時間:誰背著猴子?〉文中指出,管理者應該學習指派任務、交辦工作,與部屬協同照顧、餵養「猴子」。

「主管沒時間,部屬沒事做」很不可思議嗎?管理者由於缺乏交辦的技術,導致部屬「過度佔用自己時間」的狀況其實比比皆是。威廉.翁肯三世(William Oncken, III)在《別讓猴子跳回你背上》書中,將管理者的時間大致分成四大區塊。


圖片來源:Cheers 雜誌提供

「自己佔用的時間」,是指管理者用這些時間來完成本來計畫要做的事。一旦沒有把任務充分交付給部屬,讓愈來愈多「猴子」跳回自己背上,就會陷入時間永遠不夠用的兩難處境:

被老闆追著跑

「自行可支配的時間」愈變愈少,大部份又被部屬佔用,為了完成上司交代的事項,只能犧牲假日與家人的相處。

被部屬追著跑

「老闆,刪減成本的計劃案要怎麼進行?」、「老闆,我們的進度落後了,要趕快做決定,不能再拖下去了!」當主管收養了部屬背上的猴子,便成了被部屬「監督」的角色。

五大「自由量表」反映交辦的信心

想擺脫上述的惡性循環,首先要認知:主管幫忙部屬解決問題,他們的問題絕對不能變成是你的問題!

不妨參考威廉.翁肯三世在《別讓猴子跳回你背上》提出的「自由量表」,檢視團隊成員是屬於哪一種層次。下表列出五種不同層次,分別代表員工不同的自由程度。自由層次愈高,顯示主管愈有信心把工作交付出去。

圖片來源:Cheers 雜誌提供

當部屬的能力停留在層次 1 和 2 時,對主管而言,就猶如芒刺在背,因為你得花時間替他們做規劃,解決種種難題。達到層次 3 以上,部屬才具備自動自發的行動力,也才開始自我實現。尤其層次 4 和 5 是「爭取來的特權」,這種特權來自部屬平日培養出向主管推銷自己想法的能力,而逐漸累積出來的信任。

把握讓部屬獨當一面的原則

此外,獨當一面的行動力,也並非一蹴可幾,憑藉的是管理者平日的有效訓練,加上充分掌握指派工作的訣竅。

日本武藏野企業董事總經理小山昇在著作《主管的能耐是讓員工願意做不樂意的事》中提到,有關交辦工作的基本原則包括:

自己沒說清楚,就別指望員工會做好

假設是業務員,就要明確指示工作的地點、範圍,以及販賣商品的目標數、預算多寡等,釐清工作內容後,才能放手讓員工「照自己的方法去做」。不要把工作交代下去,就等著驗收成果;更切忌說出「交給你去辦」,工作內容卻交代不清,到最後還責怪員工:「我從來沒說過這句話!」、「虧我這麼信任你!」

用數字建立工作概念

分派任務前,先教導員工提升數字的概念,能使他們更認同組織的做法。例如把各家分店的集客數、營業額、淨利等過去只限於主管才知道的數字,全部做成圖表,公開讓員工分享、討論,無形中可產生團隊的力量,促使員工進一步思考:「想招攬更多客人的話,要怎麼做?」、「該用哪些方法讓回客率提升?」、「要怎麼做才能讓業績數字提升?」

盡力說動部屬願意做不樂意的事

作為主管,總會面臨逼不得已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時候,一開始遭到部屬反彈是正常現象,人際關係變差也是自然的事,這時候,更考驗主管交辦和溝通的能耐,因此不用刻意避開。當員工願意接受指派,去做自己不樂意的事,心態才能逐漸轉變過來,不再任性,也更能團隊合作。

不受教?是你沒有用對方法!

管理者遇到員工沒有做好交代的事項,往往先是責怪他們「辦事不利」,緊接著就是對他們「施加壓力」,最後卻還是得到反效果。不過,改從員工的角度反向思考看看:他們「不受教」,或許是擔任管理者「沒有用對方法」,以致於交辦工作缺乏進展。

《最困難的事,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作者史都華.懷俄特(Stuart Wyatt)認為,一般而言,員工接受指派的方式分為4種:

1. 直接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

這類員工能把重複性的工作做得很好,只要直接給予口頭或書面指示,通常可以順利完成交辦任務。

2. 我希望你先考慮我的意見,再決定我要做什麼

這類員工通常很有創造力,擅長尋找新方法解決問題,但如果主管沒有尊重他們的意見,他們就無法全力執行交代任務或目標。

3. 我想自己決定要做什麼

這類員工經常是立下最大汗馬功勞的人,而且幾乎不需要監督,但前提是你必須花時間和他們討論、解釋工作目標,並讓他們自己安排時間,心甘情願完成你託付的任務。反之,無法駕馭他們的主管,會認為他們無法接受指令,執行上司交辦的工作。

4. 大家共同討論、決定之後,我就很樂意去做

這類員工喜歡召開小組會議,追求團隊的共同利益,抗拒獨裁的領導方式。要讓他們有發言的機會,聽取並尊重其意見,他們將會成為團隊中重要的精神支柱。
針對不同的員工,選擇適當的溝通方式,交付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其實,「交辦」與其說是一項技術,倒不如說是一門做人的藝術。硬塞、強行說服是一種方式,找到彼此溝通的甜蜜點、順利託付也是一種方式,端看管理者的智慧。

交辦工作的三個大忌

累垮自己的得力助手

當你發現手下大將突然犯了平時絕對不會犯的錯,或是變得急躁、莫名其妙挑釁等異常行為,留意你可能指派太多工作給他了。這類員工任勞任怨、使命必達,對於交代工作永遠不會拒絕說:「我做不了這麼多。」當他因為極端壓力而表現失常時,千萬別斥責他,免得員工心生怨懟而離職,你也失去寶貴資產。

兩個上司喬不攏

如果一名員工得聽兩個老闆下指令,三個人都會變得很沒效率,也容易產生衝突。當主管的,都希望員工先做自己交辦的任務,假使其中一名主管交付的任務沒有完成,員工夾在中間不僅尷尬,兩名主管也會心生嫌隙。這個時候,主管與主管間最好先行協調,別讓部屬成為夾心餅乾。

把最困難的事,交給最有能力的人

多數主管直覺會把最困難的工作,交給最有能力的人,但工作難度和回收效益不一定成正比。最困難的工作,不代表一定能創造出最大的投資報酬率,反而會耗費人才最多的時間和精力。最優秀的人才,應該專注在能夠帶來最大報酬的任務上。換言之,指派艱難任務前,應先考慮:

  • 如果把這項任務分派給某人,會帶來不利影響嗎?特別是對團隊的整體表現是否會造成影響?
  • 怎樣的人與事搭配,才能為團隊帶來最佳表現?

資料來源:《最困難的事,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

2014 亞洲人才創新論壇

全球最大社群 Facebook 突破 12 億人,中國最大通信軟體微信 WeChat 擁有 6 億用戶,發跡韓國的 Line,三年內累積 4 億人…

全球社群時代來臨,「動手寫」比「開口說」更重要,無論個人溝通、組織連結、企業管理、品牌行銷,都面臨轉折與挑戰。

9 月 30 日,《Cheers》雜誌即將舉辦年度盛會「亞洲人才創新論壇」,以「社群世代‧創新溝通」為主軸,探討從溝通、品牌、管理、行銷乃至於人才等精采議題。包括 Facebook、Yahoo、騰訊、LINE、奧美等頂尖網路及社群媒體,都將提出最新的關鍵趨勢報告。現在購票享早鳥優惠,請點次購票 (購票包含:《Cheers》雜誌一年 12 期 +《天下》雜誌一年 25 期 + 會後授權之論壇學習資源)

論壇官網:asia.cheers.com.tw/2014/

以色列的創業氣魄——別人做的事,我全都可以做更好!

Posted: 17 Sep 2014 01:32 AM PDT

以色列的創業氣魄——別人做的事,我全都可以做更好!

本文作者鄒文翔(Aaron Tsou),不斷朝科技及新創產業努力邁進。擔任政大創新育成中心商業記者期間,提出「創業觀察系列」報導構想。獨自前往海外國家,訪談創新創業領域人士,並分享征戰國際市場的必要知識。希望運用自身專長,為台灣創業圈盡一份力。

「創業觀察系列」訪談國外的創新創業領域人士,包含政府官員、育成中心、企業主及投資人,分享在其他國家創業的必備觀念及知識,讓更多人瞭解,征戰國際市場前的準備。(閱讀本系列第一篇〈揭開奢華面紗,杜拜也是創業天堂〉)

「以色列國歌應該是:別人做的事,我全都可以做更好!」

以色列創投公司 Giza Venture Capital 合夥人 Yuval Avni 微笑地說。

今年暑期佔盡媒體版面的國家,是創新之國以色列。天下雜誌及遠見雜誌於 6 月,分別探討以色列的經濟及教育成就1。接著,3 位以色列青年的死亡,激化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的關係,進而引爆戰爭。當空襲警報響起,以色列的鐵穹系統(Iron Dome)攔截飛彈。碰一聲爆炸後,以色列人卻隨即回到工作崗位。一名住在特拉維夫的市民說:「戰爭無法阻止我們成長的動力,還是要繼續生活。」

論人口及面積,以色列比台灣還小,人口僅台灣的三分之一,面積約台灣的五分之三2。但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非美國公司,以色列卻只排在美國、中國,及加拿大等大國後,暫居第四3。據天下雜誌資料顯示,以色列企業研發佔 GDP 比重,為世界第一,每百萬人創業者領先全球,約美國的 2 倍之多。特拉維夫更是最適合創業的城市之一,僅次於矽谷4

得天獨厚的創業環境

為何以色列不同於其他國家,享有新創企業之國的美稱5?在地文化的顯著性,不容忽視。特拉維夫大學、StarTAU 創新中心的國際事務局局長 Carmel Sandlerm 分享,以色列人放肆、有魄力(chutzpah),較不注重禮節及師長權威,更容易創新。而且,當地創業圈的互助精神十分強烈。有經驗的創業家,常會分享創業歷程與知識。

以色列特殊的政治及軍事環境,也是成功的條件之一。以色列自 1948 年建國以來,面臨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及埃及等鄰近阿拉伯國家的敵意,促使全國實施徵兵制,男生服 3 年兵役、女生則約 2 年時間。不過,以色列的國防工業以高科技聞名,同時訓練軍人在科技領域的知識。Carmel 說:「有許多成功的以色列企業家,就是在頂尖的部隊中學習。」

此外,以色列人口雖少,但持續移入的新移民、多樣化的人口組成,反而促進創新創業的溫床。自建國以來,歐洲、俄羅斯、美洲、非洲及世界各地的海外猶太人相繼返回以色列,同時帶來不同的想法、生活習慣及思考模式。育成計劃 TheHive by Gvahim 計劃總監 Patricia Lahy 表示,充滿新移民的國家與其他地區相比,較容易激盪新想法,也因對風險的承受度高,人們更願意創業。

以色列的創業優勢

不過,在以色列創業究竟有哪些優勢?跟台灣行政院國發基金緊密合作、以色列創投公司 Giza Venture Capital 執行合夥人 Ori Kirshner 表示,當地的創業生態圈健全。網絡建設與金融體系完善、政府支持,還有眾多的人才庫與 IBM、微軟等跨國公司。

再者,在特拉維夫經營一家新創企業的成本,相對比美國還低。Giza Venture Capital 合夥人 Yuval Avni 表示,以色列的新創企業若要在美國達到相同成效,必須花 2 至 3 倍的精力及時間,才有可能。更重要的是,以色列人看待失敗,是一件稀鬆平常之事,容忍度較高。執行合夥人 Ori 說:「多數情況下,失敗過的企業家更容易成功,失敗並非世界末日。」

除此之外,以色列的機會更不只在創業。若公司欲設立高科技研發中心,不妨可考慮將據點放在以色列。Intel 以色列公司的發言人 Guy Grimland 表示,自從 1974 年在此設立分部後,員工從 5 人增長至現今的 1 萬人,速度驚人。以色列工程師更不斷以創新思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案。在《新創企業之國》一書中,即說明以色列團隊是如何改寫 Intel 總公司的決策,帶動 Intel 公司快速成長。

育成計劃與創業資源

上述優勢外,以色列境內也有許多育成中心及計劃,協助外國人及本地者打造新創企業。例如育成中心 Hub Tel Aviv、育成中心 Incentive Incubator、育成計劃 TheHive by Gvahim 以及 StarTAU 創新中心等,以下依序介紹。

Hub Tel Aviv 為全球網絡 Impact Hub 在海外的 50 多個據點之一,提供辦公空間及多種育成計劃。目前會員約 50 多位,每周則定期舉辦 1 至 2 次的創業活動及講座,與外界互動。不過,Hub Tel Aviv 不直接提供資金給團隊,而是協助尋找投資人。不論是個人或團隊,創業或工作中,皆可申請進駐辦公室。過去雖有篩選機制,但現今已取消。執行長 Yoram Lavi 表示,「希望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人,分享知識、一同創新,進而撼動整個世界。」

Incentive Incubator 則是聚焦在生技醫療產業的育成中心,通常開放給專攻 B2B 事業的團隊申請。計劃期間為 1 年半至 2 年,目前有 8 間新創公司進駐。除辦公空間外,育成中心提供團隊行政支援、策略顧問、商業開發及引薦投資人等內容。市場開發部副總 Danny Hadar 表示,我們更具備美金一百萬元(約新台幣 3 千萬元)的資金,可挹注給團隊。

TheHive by Gvahim 是 NGO 組織 Gvahim 底下的育成計劃。為期 6 個月的計劃,平均每年有 10 間新創公司實際進駐。除基本的辦公空間、課程工作坊、及每周聚會外,計劃更為團隊選定一位導師(通常是具經驗的創業家),指導及修正團隊的策略方向。不過,計劃不直接提供資金,而是引薦投資人給團隊。只要團隊組成良好、事業具創新及規模化(Scalable)等特色,即可申請。團隊只須付新台幣 5 萬元左右,即可涵蓋 6 個月的所有費用。此外,若團隊成功募集資金,計劃則收取第一筆資金的百分之三。總監 Patricia 表示,至今有來自法國、阿根廷、美國、澳洲、英國與以色列等團隊,成員組成多元。

2009 年成立的 StarTAU,至今則是以色列最活躍的創新中心。資源不僅提供給特拉維夫大學生,更開放給外界所有創業家。StarTAU 舉辦大量課程及工作坊、媒合創業者與投資人、為業者推廣本地及國際市場外,更舉辦全國最盛大的企業家活動,一年一度的特拉維夫大學創新日(TAU Innovation Day)會議。中心累計的合作國家超過 30 個,擁有至少 3000 位校友,300 位以上的天使投資人與導師。StarTAU 國際事務局局長 Carmel 雀躍地說:「以上業務仍持續成長。」

以色列的創業挑戰與建議

但,至以色列創業前,須瞭解本地市場小、離主要國際市場過遠等劣勢。育成中心 Incentive Incubator 市場開發部副總 Danny 表示,以色列離美國及亞洲等市場過遠,對創業者來說,造成不便。另外,多數以色列公司不是被跨國企業收購,就是面臨倒閉的命運。TheHive by Gvahim 計劃總監 Patricia 說,打造一家新創企業雖令人雀躍,但我們須學習如何讓這些公司留在以色列,茁壯成大企業。

StarTAU 國際事務局局長 Carmel 則強調,前往以色列的企業家,須想清楚自身需求,「如果是人才、商業網絡及經貿合作,那非常適合;但若瞄準在地消費者,則建議轉向其他國家。」此外,Giza Venture Capital 合夥人 Yuval 建議團隊最好在以色列待過一段時間,或是尋找本地的合作夥伴,「因為在以色列,每個人都認識每個人(Everybody knows everybody),」盡量融入當地社群中,才有機會成功。

不論在何處創業,過程難免會歷經挑戰及失敗。TheHive by Gvahim 計劃副處長 Noemie Alliel 表示,團隊經歷過失敗沒關係,繼續嘗試並更加努力即可,「因為以色列人深刻瞭解,成功需要你不斷跌倒,但永不放棄。(Part of the success is failing many times and not giving up)」

後記

採訪期間,恰巧逢以色列及加薩戰火最猛烈的時刻。當時筆者漫步在特拉維夫市區,空襲警報卻突然響起,只見在街上遛狗、騎著單車的民眾迅速衝進室內,隨即一聲巨響-「碰!」。以色列人又若無其事地繼續聊天、遛狗、散步及騎單車。後來,向受訪者們提及此事,他們皆平靜地說:「戰爭歸戰爭,但仍要繼續工作及生活。」

參考資料


  1. 《為甚麼現在要看以色列逆境找解答》,天下雜誌 2014 年 6 月第 549 期
  2. 《以色列,教育就是不一樣》,遠見雜誌 2014 年 6 月號第 366 期
  3. 《Population and Demography》,The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Israel)
  4. Companies by Region, NASDAQ.COM
  5. 《Startup Ecosystem Report 2012》,Startup Geno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