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Yahoo 春節搶攻影音廣告,攜手 LiTV 推出「瑯琊榜」線上看” 與新的 6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Yahoo 春節搶攻影音廣告,攜手 LiTV 推出「瑯琊榜」線上看

Posted: 28 Jan 2016 02:40 AM PST

Screenshot 2016-01-28 17.45.26(Photo Credit: Yahoo 台灣)

1 月 26 日起,Yahoo 影視聯播網將與 LiTV 策略合作,播出中國古裝劇《瑯琊榜》。《瑯琊榜》開播以來,曾創下在中國 50 個主要城市的電視台收視率冠軍紀錄,並贏得 35 億人次的網路瀏覽量。而後轉戰台灣在華視播出,達成 2.52 的收視率,成為華視近年戲劇類收視最高的節目,掀起了一股《瑯琊榜》熱潮。

武媚娘隨選視訊帶出長尾效應

去年 4 月 Yahoo 就曾與 LiTV 合作,播出中國連續劇《武媚娘傳奇》,成為台灣首家獲正版授權播出的網路影視平台,但當時由於網路播出進度較電視慢,曾引發「要看的人都看過了,這樣還有收視率嗎?」的質疑。根據台灣 Yahoo,經首頁編輯的精準推廣,加上名人娛樂頻道和 Yahoo 的整合宣傳資源,《武媚娘傳奇》仍締造了超過 1,800 萬觀看次數的成績,更讓午間躍升為熱門收視時段。而且在網路上的隨選影視內容,能不限時重複收看,因而發揮長尾效應,延續觀看熱度。

Yahoo 的數據分析,除了年齡性別外,更深入描繪追劇族群輪廓,作為廣告主精準鎖定受眾族群的參考資料。事後根據 Yahoo 的大數據分析顯示,《武媚娘傳奇》的網路收視群主要為 34 歲以上、具有高消費力的女性,多利用白天時間追劇,同時對流行時尚、美妝保養、投資理財、房地產有高度興趣。

本次鎖定春節檔期的《瑯琊榜》,藉冠名贊助或是投放影音廣告,吸引目標消費者目光,加上新年期間 Yahoo 首頁的跨螢宣傳和曝光,廣告成效如何,亦相當值得期待。

Screenshot 2016-01-28 17.24.41▲ Yahoo 影視聯播網含 Yahoo 與眾多策略夥伴,皆可推送「進廣告」 (Pre-roll AD) 

Yahoo 影視聯播網

為了搶佔影音市場在觀眾心中的地位,各家網路業者使出渾身解數,要獲取消費者黏著度。從 2014 年開始,Yahoo 策略性地聯盟各家影音內容供應商,成立「Yahoo 影視聯播網」,強調正版優質內容隨選收看,搭配跨裝置影音廣告聯播網,創造高度整合的廣告價值。

根據 comScore 台灣網路影音使用概況報告,2015 年 11 月 Yahoo 影視聯播網到達率為 87%,較 10月提升 12 個百分點,Yahoo 表示,這樣的結果幾乎要與 YouTube 並駕齊驅。

Yahoo 影視聯播網為廣告主提供整合型數位影音 OTV(Online TV) 服務,以 Yahoo 平台的流量優勢,紀錄並分析網友瀏覽行為,讓廣告主能針對目標族群精準投放廣告

2016 年,Yahoo 影視聯播網將持續簽訂更多國內外優質影音合作夥伴,增加到達率,讓廣告規劃結合傳統電視與數位影音,提升效益。

結合 comScore,提供免費報表

Yahoo 影視聯播網更進一步與 comScore 合作,量化網友網路影音使用行為數據,由 Yahoo 付費,提供線上收視率 (iGRP) 的衡量標準給廣告主免費使用,讓電視常用的指標,像是 reach 與 frequency 等,能直接使用在網路購買後(post-buy)報表上,幫助廣告主快速理解並評估線上影音廣告成效,做出最佳的媒體規劃與判斷。

除了提供更易於衡量的指標外,今年 Yahoo 影視聯播網的 targeting 功能也大幅改進。擁有豐富使用者行為軌跡的 Yahoo,將數據做了更有效的歸類,除一般的年齡、性別之外,更能鎖定行為族群、節目類型、硬體裝置與作業系統等面向,整合 Yahoo 本身與聯播網的數據,靈活提供廣告主不同需求,達到精準行銷的目標。

行動載具與網路的普及,改變了觀眾收視行為,在 OTT (over-the-top) 影音影響下,收看管道更多元,觀看行為版塊也逐漸向網路移動。從《武媚娘傳奇》的案例中,就看到許多電視收視族群轉往網路收看影視內容的現象。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吸金有術!LINE 2015 營收 1207 億日圓,成長達 40%

Posted: 28 Jan 2016 02:32 AM PST

m4a1Photo Credit: LINE 官網

LINE 的營收今年表現可謂相當亮眼,據最近官方公佈,去年 Q4(2015 10-12月)公司全體營業額達 326 億日圓(約 91.28 億台幣),與上年度同期相比增加了 26%,同時也讓去年整年度營收達 1,207 億日圓(約 338 億台幣),與 2014 年度相比一口氣成長 40%。

從個別業務收入佔比來看,遊戲為主的內容服務佔 41%、以貼圖為主收入的通訊服務則佔 24%、廣告 30%,其他類則是 5%。若把 LINE PLUS、LINE Business Partners 等子公司營收去掉,光看LINE 母公司的表現,Q4 營收可達 326 億日圓、整年甚至達 1,105 億日圓之收入規模。

JP_graph

▲LINE 近三年營收大幅成長,Photo Credit: LINE

貼圖、遊戲與廣告成營收三本柱

通訊服務的收入主軸就是為人熟知的貼圖。可讓使用者自行創作、販售貼圖的「LINE Creators Market」平台服務正在穩定成長中。在日本有不少創作者藉由其創作的高人氣貼圖角色,再進一步出版相關書籍,這也讓 LINE Creators Market 成為一個給創作者充分發揮的空間。這股風潮甚至在台灣與泰國有過之而無不及,促成許多作者紛紛舉辦線下見面會服務粉絲。

在內容服務則是以遊戲為主。去年 Q4 LINE 在全球總共發表了七個新遊戲系列。而舊有的「LINE Disney Tsum Tsum」、「LINE Pokopoko 決戰波兔森林」也屢屢在海外獲得佳績。不僅如此,與 SEGA 合作推出的全新動作 RPG「Fortisia SEGA×LINE」也相當受玩家歡迎,正向帶動使用者數成長。2016 年也將持續釋出多款休閒遊戲與益智遊戲系列,服務廣大玩家。

而在廣告領域中,主力為專為公司企業設計的「LINE 官方貼圖服務」,以及 LINE 免費 coin 等行銷服務收益,讓廣告在整體收入的佔比從 2014 年的 27% 成長至去年的 30%。去年 11 月 LINE 已開始在日本試驗即時競價的廣告模式,並由於成效頗佳,將可能經由審慎評估後開始大力推廣至台灣、泰國、印尼等熱門地區。最後則是提供給廣告主串連的商業服務「LINE Business Connect」在日本也有超過 50 間的企業引進。

除了上述 LINE 的主力營收業務外,在日本國內去年也公佈了新聞服務「LINE NEWS」、免費即時網路影片平台「LINE LIVE」等ㄧ系列服務。像是 LINE NEWS 在 2015 年 12 月就擁有 2,200 萬的 MAU,LINE LIVE 也在推出一個月後就迅速累積了 1,100 萬觀看人次。在台灣與泰國地區則是推出「LINE TV」,提供電視劇、電影或音樂 MV 等多元內容。

然而,使用者增長速率未見起色

固然 LINE 2015 年度表現的確亮眼,但從去年以來用戶成長逐漸趨緩的狀況也未見起色。依照 2015 年 12 月底的數據來看,目前全球約有 2.15 億人,跟 Q3 相比只成長了約 300 萬人;其中日本、泰國、台灣、印尼等主要四國,就約佔了約 1 億 4470 萬人左右。INSIDE 也曾專文介紹過,成長趨緩對國際性的通訊軟體確實將是一大隱憂。不只如此,若仔細比較去年八月份的統計數字來看,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QQ、WeChat 等前段班都有顯著成長,但包括 LINE 在內的後段班幾乎嘎然而止。未來 LINE 會持續加深「在地商業化」的力道嗎?或是重新調整策略,向新市場簡化產品?這就端看 LINE 營運方的智慧與抉擇了。

soapp▲全球社群通訊軟體前半端成長顯著,但後段班幾乎嘎然而止 (資料來源:Statista)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公關人注意!69% 企業危機 24 時內在社群媒體傳千里

Posted: 28 Jan 2016 02:19 AM PST

9533964635_f38e6fa3c3_zPhoto credit:Ervins Strauhmanis

文章原刊登於《董事會評論第十期》2015 年 10 月。作者為愛德曼公關總經理杜光凱,專長橫跨品牌、行銷、公關等領域,擅長商業策略擬定、推廣規劃、各類型活動行銷,曾為多家國內外公司提供議題與危機管理,以及制定危機準則與危機培訓,並提供大型集團整體媒體形象諮詢。在加入愛德曼公關之前,曾在萬博宣偉公關上海分公司與高誠公關台灣分公司服務過,也曾服務於台灣的金融企業與法國在台協會。

危機是每一個企業無法避免與逃避的現實,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何時發生,跟地震很像。根據哈佛商學院的研究,80% 的大型機構每四到五年就會面臨長達十天以上的危機,而其中 73% 將長期因此衝擊其商業經營,43% 則將永遠無法恢復昔日的名聲。另外,根據美國 EisnerAmper 顧問公司每年針對公司董事會成員所作的調查顯示,除了金融風險以外的十個風險中,「名聲風險」與「危機處理」分別位於第一與第五。因此,危機處理不但被企業視為一個棘手的問題,所涉及的層級更遍及第一線人員、公司經營者與董事會成員。

image001

危機產生的四個因素

回顧近年在台灣社會,大型危機接踵而至,週期也隨著拉長。分析危機日益頻繁發生的原因,可歸結於四個面向:

  • 新媒體的出現:過去處理危機只要跟各大媒體的總編輯聯繫,或者是以撤廣告來威脅,通常可以減少危機的衝擊。但目前還沒有一個人認識 Facebook 、PTT 或 YouTube 的總編輯。
  • 消費者意識抬頭:消費者不僅對於自身的權利(品質、安心)更加要求,越來越多人對於製造過程的道德表現也非常關注,例如童工、瀕臨絕種動物等等。透過智慧型手機錄音、錄影蒐證與爆料已經是尋常的危機來源。
  • 民眾期待落差:基於企業永續經營的理念,公司投入大量的資源在企業社會責任上,包含相關的基金會與宣傳也隨之出現。而民眾期待企業為社會付出更多的同時,危機的發生讓這個期待破滅了。
  • 各方加強監督:政府監督的資源有限,所以民間監督的力量逐漸崛起。例如 1980 年消基會的成立,到全球有名的綠色和平組織於 2010 年進入台灣。

不僅是危機發生的頻率增加,對企業的衝擊除了營收減少與股價下滑之外,所有的危機事件在多年後仍可以在 Google 上面查得到,因而影響公司長期的名聲。供應鏈中的廠商也可能為了切割關係,而選擇不再與聲名受損的公司繼續合作。這些負擔都是平常鮮少被討論的問題。

既然很難避免,企業該如何做準備?

危機處理的準備就像是買保險,保險不可能讓人不受傷,但可以在受傷之後得到一點補償、降低衝擊。保險也會因人而異,足球選手保險跟廚師保險就不同。

一般而言,企業首先必須整合內部資源,建立公司危機管理團隊並且分配工作職責;再來,長期監看可能導致危機發生的事件,如新法令、民情、社群媒體輿論等等,隨時掌握狀況,在危機還沒爆發之前就可事先處理。

但有這麼多潛在的議題要監看,哪些以及何時才需要啟動危機機制?企業必須清楚辨識所有可能發生的危機類型,再評估各種危機發生的機率,之後選出重大危機類型,並制定處理的相關SOP或者危機手冊。有了 SOP 之後,必須教育所有相關的部門同仁如何使用,並且演練,就像是消防演練一般。如此一來在危機爆發時,可以快速處理核心問題,以因應其他意想不到的問題。

被遺漏的一環 —— 社群媒體

面對危機時,多數人還是把重心放在傳統媒體,卻遺漏了社群媒體的內容很可能影響傳統媒體的報導。根據英國富而德律師事務所的報告,四分之一的危機在一小時、69% 的危機在 24 小時內傳播到國外。如此快速的傳播讓企業措手不及。報告中提到 50% 受訪的公關人員認為其企業並沒有足夠的回應機制處理社群媒體。之前韓亞航空在舊金山迫降的事件,航空公司在事故三小時後才回應媒體,但機上一位 Google 副總的 Twitter 照片已經傳遍全世界了。這個「訊息空窗期」越久,民眾相信企業內容的機會越小,因為他們已經被鄉民的訊息污染了。

只有全方位的準備才能使企業的回應能被民眾接受,也只有最快速的處理才能減少不正確的網路訊息影響傳統媒體體報導。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Facebook 每月活躍用戶 15.9 億、Q4 營收成長 52%

Posted: 27 Jan 2016 10:26 PM PST

12642814_10102621100061261_4894012145628812822_n

Facebook 昨天公布了 2015 第四季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Facebook 第四季營收 58.41 億美元,超過分析師普遍預測的 53.7 億美元,比去年第四季的 38.5 億美元成長 52%。Facebook 第四季度淨利潤為 15.62 億美元,和去年同期的 7.01 億美元利潤相比,同比成長了 123%。

另一值得關注的數字則是,在 Facebook 每月 15.9 億的活躍用戶中,有超過 60% 的用戶,也就是大約 10 億的活躍用戶使用社團。這意味著單單在 2015 年 12 月中,Facebook 社團的貼文上就有將近 100 億條評論,與超過 250 億次的按讚數。而就連 WhatsApp 也同樣沾上了「十億」這個好數字的邊,現已擁有十億用戶數。

Facebook全球每月活躍用戶超過10億 (1)

Facebook 執行長 Mark Zuckerberg 對此表示感謝,他感謝每一位成為 Facebook 社團一員的用戶,感謝大家一起共同幫忙連結世界,對於公司營收表現超出分析師預期、表現優異,他的聲明是,「2015 年對 Facebook 而言是偉大的一年。我們的生態圈仍然在成長、業務正在興旺發展。我們將繼續對更好的服務於生態圈、建構業務、連接世界進行投資。」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Flash 行動、網頁影片 2015 剩 6%,兩年內可能走入歷史!

Posted: 27 Jan 2016 09:22 PM PST

3068348417_43b41385f3_zPhoto credit:Martin Lopatka

如果你正期待 Adobe Flash 輝煌走入歷史的那天,The Verge 現在就想讓你知道,這件事什麼時候會發生。

根據 Encoding.com 發表的「2016 全球媒體格式調查報告」指出,Flash 格式的影片在行動和網頁上,從 2014 年占比 21% 降至 2015 年的 6%。因此,該公司相信,Flash 會在接下來的兩年完全消失。

那麼,你也許會好奇,接下來會是什麼取代 Flash?

截至目前,影像編碼格式 H.264 仍是影片編/解碼器最主要的運用,以線上影片來說,約有 72% 的比例都是 H.264。 然而,H.264 並非新格式,它已經存在了 13 年,因此若要談新一代的編/解碼器,「WebM」倒是最近逐漸興起的一種。

WebM 採免權利金授權,目前約有 12% 市佔率,是 Chrome 和 Firefox 主要的 HTML5 影片傳輸系統。且不論是 H.265 還是 HEVC,這兩種由 ITU(國際電信聯盟)選定作為接替 H.264 的格式,市佔率都只有 6%,僅是 WebM 市占的一半。

而他們之所以成長緩慢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如果想要使用,企業就必須支付權利金,這樣的做法完全迥異於其對手 WebM。不過隨著以更高的壓縮效率將 H.264 內容重製,以及支援 Netflix 4K 串流影片和 Apple 的 FaceTime 視訊通話,H.265 預期可以成為和 WebM 並駕齊驅的影像編碼格式。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Mark Zuckerberg 2016 給自己的功課——讓家裡有一個 AI 管家!

Posted: 27 Jan 2016 07:49 PM PST

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 sits for audience questions in an onstage interview for the Atlantic Magazine in Washington, September 18, 2013. REUTERS/Jonathan Ernst (UNITED STATES - Tags: BUSINESS SCIENCE TECHNOLOGY TELECOMS) - RTX13QIV(路透社)

Mark Zuckerberg 昨天在自己的 Facebook 塗鴉牆上表示,他給自己 2016 年的挑戰是建立一個初階的 AI,就像電影鋼鐵人一樣,建立一個能夠在家裡幫忙做事的 AI 管家 JARVIS。

他說,從這個月開始,他計畫每個月都會寫下一些有關他對如何打造 AI 管家的想法,以及他學到了哪些東西。以下節錄他對於 AI 發展的看法:

雖然人工智慧看起來像科幻小說裡的場景和情節,但其實現代人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服務,有一些都是靠著 AI 才能運作。舉例來說,你在手機上進行的語音搜尋、自動提款機的操作、健身追蹤器等,都是屬於人工智慧應用的一種。比較複雜的應用,則像是疾病診斷、開車、在太空尋找新的行星等。

那麼,AI 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它可以做哪些事?又有哪些是它做不到的事?

簡單來說,今天的 AI 較擅長於辨識,卻難懂人類社會的常理。

最早訓練 AI 系統的方式叫做「監督式學習」。這就像你拿了一本圖畫書給小孩子,然後告訴他在畫裡看到的每一個東西的名稱;以 AI 來說,如果你提供上千張小狗的圖片給機器,就可以訓練它認識什麼是狗。

而光這點,AI 就能做很多事了。像是當我們讓 AI 看過數千張的照片,它就能在你上傳照片到 Facebook 上時,幫你標註朋友;又或者當它聆聽上千個小時的演講後,它能夠進行語音辨識。

如果用在醫療上,它也能夠在看過上千的腫瘤圖像後,幫忙進行惡行腫瘤的診斷;另外,AI 也能夠開車並自動煞車,只要你讓它知道它在路上可能會遇到哪些障礙。

許多各種不同的問題其實都可以靠著 AI 的「辨識」模式解決。今年,我將讓我初階的 AI 能夠辨識我的聲音,這樣我就能用語音控制它,然後讓它認得我的臉,如此一來,每當我快到家時,他就可以幫忙開門。

當然辨識模式還是有很多地方是有侷限的,舉例來說,當我們教一個人學習新東西時,並不需要到教上千次,但 AI 需要,由此可見 AI 的學習速度還是遠落後於人類。

不過更重要的是,識別模式和懂得常理是兩件完全不一樣的事,以至於至今還沒人知道要如何教導 AI 有關常理這件事。

然而,在不懂得常理的狀況下,AI 系統是無法在不同的情景底下,自由得運用它所學到的知識。這意味著,他們並不能在遭遇新問題,以及面對意料之外的狀況時有效的做出反應,但這也正是人類稱之為「智慧」,並且每一天都在做的事。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目前推測比較好的方式可能是「非監督式學習」。監督式學習是指,我們直接告訴小孩子,圖畫書裡面的東西叫什麼名字;非監督式學習是指,給孩子圖畫書之後,讓他自行摸索接下來可以怎麼做。他可以拿起書,學習翻頁、讓書本掉到地上,然後撿起它。

非監督式學習和讓別人告訴你該怎麼做不同,它倡導的是讓人透過觀察和嘗試,自己學會認識世界運轉的方式。而這也是多數動物們學習的方式。它是幫助 AI 建立起近似於人類常理系統的關鍵,因為 AI 不再需要有一個人來告訴它,它已經知道的事情。非監督式學習能讓機器有能力預測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並事先掌握行動後所產生的影響。這種學習方式能讓機器有辦法進行溝通,或者計畫出一連串較為複雜的動作。

在 Facebook,非監督式學習是我們團隊長期關注的焦點,而它對於整個 AI 研究領域,同樣是很大且重要的挑戰。

有些人認為,AI 有一天將可能超越人類的智慧,這並不正確,因為我們根本還不懂學習這件事是如何運作的,這是一個尚未被解決的問題,而且也可能是本世紀或一千年來最重要的問題。而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是無法建立出一個可以取代人類所做的任何事的 AI。

我們不應該害怕 AI,相反的,我們應該期待的是,它能夠為世界做到哪些令人驚奇且很棒的事。像是它可以幫助人類診斷疾病、幫忙開車,讓交通運輸變得更加安全,甚至幫我們找到新的行星、了解地球的氣候變遷⋯⋯它可以做的,甚至可能遠超過我們今天所想像的。

想要擁有一個像 Jarvis AI 的道路還很漫長,而在接下來的時間,我們也無法解決多數有關於此的工程挑戰,不過我很開心能夠加入這一個領域,並盡我所能得推動人工智慧領域的前進。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併入Dell 前的準備動作?VMware 任命新 CFO、裁員 800人

Posted: 27 Jan 2016 04:44 PM PST

VMware CEO Pat Gelsinger addresses a news conference in Tokyo July 15, 2014. Silicon Valley-based VMware Inc said it will form a cloud computing partnership with China Telecom Corp, expanding in China at a time when many U.S. technology firms' businesses there are experiencing fallout from a cyber security squabble. REUTERS/Yuya Shino (JAPAN - Tags: BUSINESS SCIENCE TECHNOLOGY TELECOMS HEADSHOT) - RTR3YR20VMware CEO Pat Gelsinger 。(路透社)

日前《Fortune》雜誌引述未具名消息來源表示,VMware 可能最快在本周宣布最新一波裁員方案,預計將在全球裁員 5%,消息在其發布第四季財報中,於昨天獲得證實,VMware 確定裁員 800 位員工,且 EMC CFO 將會取代該公司的關鍵高層。

此舉,應與 VMware 母公司 EMC 和 Dell 併購一案有關。Dell 是在去年 10 月宣布以約 670 億美元的價格併購儲存設備大廠 EMC 的,而其中包含 VMware,此案成為 IT 史上最大規模的併購案,著實為產業界投下不小的震憾彈。

儘管如此,VMware 其實是與 EMC 分開營運的,它是一間獨立的公司,可以自行決定什麼時候裁員,以及其他公司相關的決策方針。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的 1 月 8 號,EMC 就已經宣佈裁員,而這兩家公司連日以來的頻頻動作,都不難讓人看出是與接下來迎接 Dell 併購一案有關。

VMware 股東對於這宗併購案,VMware 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充滿疑慮。在去年併購案宣布以前,VMware 股價每股約 82.09 美元,但自消息宣布以後,股價一路下跌,截至昨天,收盤價已低於 50 美元,約 49.30 美元。

TechCrunch 表示,看來,Dell 與 EMC 的這項交易進展甚快,而目前我們所看到包括 EMC、VMware 所做的種種舉動,彷彿就像是在交易之前預先進行的組織整理,也或者它們其實就是進行式。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