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10個提升效率的專案管理工具” 與新的 5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10個提升效率的專案管理工具

Posted: 21 Oct 2015 04:02 AM PDT

00-12

本文刊於歐斯瑞,Inside  或授權轉載

許多人都對專案的定義耳熟能詳,知道專案是為了產出獨特性的交付物,同時會有明確的開始跟結束時間。然而,專案結束之後,除了將成果交付給客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從專案中吸收到經驗。歐斯瑞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現並應用各式各樣的好用的專案管理工具來幫助專案進行更順利;現在,就讓我們藉著這篇文章來為大家介紹這些工具,希望能幫助更多朋友更有效率的快樂工作。

正式的專案的可以分為起始、計畫、執行、監控及控制、還有結束等五個主要的專案階段。我們把專案管理工具依照這些階段中重要的工作如:需求討論及功能設計、任務及時程管理、測試驗收等進行分類並介紹如下。

需求討論及功能設計

Cacoo

cacoo

簡介:良好的溝通是網站建置成功的第一步,使用圖形可以大大的幫助架構師跟設計師傳達概念給客戶。這個功能強大的線上繪圖程式,可以繪製流程圖、網站架構圖、Wireframe圖、電路圖…等,畫好的圖還可以輸出成PNG或PDF檔下載。

為什麼我們推薦他:免費、速度快,容易上手是我們喜歡這個工具的主要原因。

還可以更好的地方:免費版本的圖片張數限制有點不夠多。

Marvelapp

image086

簡介:這個線上App可以快速的把網頁或手機APP的設計圖轉換為模擬畫面。

為什麼我們推薦它:透過模擬的操作,可以在開始編寫程式之前先了解流程。除了方便改善設計之外,也能減少變動造成的損失。

還可以更好的地方:有的網頁特效仍舊難以百分之百模擬出來。

picpick

picpick

簡介:加強版的小畫家,提供許多幫助網頁製作的功能;例如:您可以使用滴管功能直接在網頁上或是其他程式中取得顏色的色碼、可以使用像素尺丈量網頁中的原件大小、您甚至可以像使用Powerpoint的白板筆功能一樣直接在其他網頁或是程式上留下筆記,再另存成圖片。

為什麼我們推薦他:這個工具讓前端畫面工程師可以快速的取得色碼、尺寸等重要元素。同時,在專案規劃階段時,可以使用這個工具快速的對各種參考網頁作筆記,對於規畫使用者介面相當有幫助。

還可以更好的地方:以取代小畫家為目標來說,目前沒有發現缺點。

evernote

image0116-2

簡介:老牌的筆記軟體,現在更開始跨足周邊商品,非常厲害。

為什麼我們推薦他:功能強大的筆記內容,此外還可以用一個帳號在多個裝置、平台上共享筆記內容。

還可以更好的地方:像是 MS 的 OneNote 這樣各有所長的類似的工具越來越多了,希望開發團隊能想出更炫的應用方式。

任務及時程管理

Asana

google_form

簡介:這個軟體跟瑜珈打坐無關,這個由臉書共同創辦人建立的網站提供一個包含專案任務計畫、分派、以及通訊方式的平台。

為什麼我們推薦它:提供團隊合作一個溝通管道,可以快速的設定工作內容及起始時間,也可以透過日曆功能了解人力資源的運用狀況。

還可以更好的地方:工作只會顯示預計的完成日期,如果可以顯示開始日期跟經過期間的話應該會更好。

相關文章:運用 ASANA 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Gantter for Google drive

gantter-2

簡介:可以跟 Google 硬碟整合的線上專案管理軟體,可以有效控管工作順序、時程、資源、以及風險。儲存的專案檔可以藉由 Google 硬碟的整合方式分享給專案團隊。

為什麼我們推薦他:免費、功能強大,在中小型專案中幾乎可以取代如 MS Project 或是 ProjectLibre 的軟體。

還可以更好的地方:連線有時候不太穩定、如果可以將工作匯出成 CSV 等檔案的話會更棒。

Gantt Chart

簡介:如果是希望使用甘特圖控管時程的話,可以使用這個工具。可以這個工具可以整合您的 Google 日曆,甚至跟其他也關連到Google日曆的應用程式。

為什麼我們推薦他:甘特圖可以幫您一目了然的了解工作的持續時間,整合 Google Calendar 的話就可以以甘特圖的方式依工作檢視您的行事曆,同時也可以利用 Google Calendar 的提醒功能幫您工作更有效率。

還可以更好的地方:如果可以直接在這邊新增/編輯工作內容或是起始時間,然後同步回 Google Calendar 的話會更棒。

producteev

producteev

簡介:類似 asana.com 的專案管理工具,可以設定、分派工作,可以快速查看資源可用性,提供多種行動裝置可用的 app 。

為什麼我們推薦他:可以快速的把專案討論的內容設為專案活動,並有效率的指派給專案人員、排定工作時程。

還可以更好的地方:網站如果可以採用響應式設計,則可以不需要下載 app 到手機。

ProjectLibre

projectlibre

簡介:老牌的專案管理工具,可以將專案檔案以本身的格式儲存,也可以存為MS-Project的檔案格式。

為什麼我們推薦他:這是一個以JAVA開發的免費軟體,由於不是雲端軟體,所以沒有網路時也可以繼續使用。

測試

Google表單

google_form-2

簡介:製作線上表單系統的工具。線上表單提供多種應用,例如: 線上問卷調查、報名表單、團隊編寫、檢查清單…等等;配合使用如cacoo.com製作的流程圖,可以設計出完整的測試流程,讓測試人員可以不會遺漏所有重要的測試項目並使用以Google表單製作的檢查清單記錄下測試結果。

為什麼我們推薦他:透過表單可以避免清單在共同編輯的情況下被更改,同時記錄下的資料會自動匯進Google的試算表裡,專案管理人員可以統計測試結果並進行問題追蹤等進一步動作。

歐斯瑞有限公司編寫製作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矽谷創投網羅 18 歲少女,獵捕青少年最愛的新創公司!

Posted: 21 Oct 2015 03:31 AM PDT

tiffany_zhong▲Tiffany Zhong (圖片來源:Tiffany Zhong on Facebook)

我們曾經報導過矽谷最年輕的創投,年僅 20 歲的 Ernestine Fu,不過現在這個紀錄被超越了。

在矽谷這個天才的地盤,像 Steve Jobs Mark Zuckerberg 輟學創業的年輕創業家比比皆是,年輕和早熟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但 Tiffany Zhong(鍾) 卻讓參訪創投公司 Binary Capital 的《華爾街日報》記者 Christopher Mims 刮目相看。

鍾小姐今年才 18 歲,她在 Binary Capital 的位子通常都是給 MBA 或公司創辦人坐的,而她的能力並不輸大她十歲還擁有豐富經歷的人。而且因為這份工作的關係,她的手機聯絡人各個大有來頭,包括 Slack 執行長 Stewart Butterfield、前 Windows 負責人 Steve Sinofsky 都是她的導師。

不過更重要的是,她和舊金山灣區新興的創業家們年紀相仿,而這正是她的優勢。

Screenshot 2015-10-21 17.38.26

成長環境息息相關

鍾小姐現在住在一間充滿年輕駭客的高價社區,據她本人估計,住戶大概都不超過 22 歲。《華爾街日報》指出,在 Binary Capital 之前,她在 Product Hunt 實習,這是一間匯集各家最新 app 和科技玩意兒消息的公司,在同學還在煩惱要上哪所大學時,她延後加州大學的入學,全心投入實習。在更早之前,她參與了數場駭客松,並在 Facebook 社團累積了現在的人脈。

Product Hunt 創辦人 Ryan Hoover 說,他覺得鍾小姐和他看到的一些年輕創業家很像。「現在的創業家就像 20 年前的藝術家、音樂家。」Hoover 說到,而這也是現在科技圈眾人皆知的道理。「現在建立新產品,就像以前 13、14 歲就會彈吉他一樣。」

儘管如此,風險投資人員現在大多還是有點年紀,而且門檻並沒有比以前低。但鍾小姐身為科技業 CEO 的女兒,從小在矽谷長大,高中進入名校 Menlo School 就讀,這樣的環境,促使她自動自發地了解現今科技產業的結構。

和科技人才交朋友

在充滿陽光的諾大會議室裡,鍾小姐對《華爾街日報》透露了她的投資哲學,其中一項重點就是要有自然的「網路效應」,她解釋道:「這個平台好用到你根本是強迫朋友下載,就像 Snapchat。」鍾小姐既有成人缺少的真誠,同時又有不凡的自信氣勢。

《華爾街日報》還訪問了鍾小姐的好朋友 Nikhil Srinivasan。在文青和科技宅聚集的咖啡店裡,他向記者表示昨晚熬夜寫程式,只睡了三個小時。「我不知道今天星期幾,我隨便吃一吃後就睡在辦公空間,」他用自信的聲音和微微心虛的表情說道。「每個人都得在我的行事曆上預約,朋友也一樣。」

Binary Capital 共同創辦人 Jonathan Teo 表示,鍾小姐擅長找這些有腦袋又全心奉獻的人做朋友。由鍾小姐代表他的公司,搶在更大的公司投資前找到下一個新星,Binary 就能專心處理業務,這就是他們的主要策略。

不可忽視的一代

《華爾街日報》認為,也許鍾小姐的世代被過於低估了。這個介於成人和年輕人,千禧年後的第一個世代,13 歲就上 Facebook,15 歲就有第一支 iPhone,他們有意識以來就在累積人際關係。

不過鍾小姐也感嘆科技的快速更迭。「現在回頭看科技進步了這麼多,實在很嚇人。」她說,用堅定的眼神,回味著仿若昨日的年少時光。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鋼鐵人馬斯克】被迫從 Paypal 離開,10年間創立三家卓越公司的創業故事

Posted: 21 Oct 2015 12:24 AM PDT

elon_musk-576x813

 

賈伯斯過世後,當時大家都在點名誰會是接下賈伯斯火炬的矽谷創業家,而馬斯克正是名列其中,在那之前,我們可能偶爾會看到媒體提到馬斯克的電動車、太陽能或者太空事業,但都不是台灣媒體的寵愛焦點;在此之後,可以說是伊隆馬斯克在台灣科技媒體經常露臉的高峰,不管是近來在脫口秀上說出要在火星上引爆核彈、加速火星暖化,主持慫恿他應該參選總統、與霍金等科技名聯署禁止工智慧武器或者是各式各樣SpaceX與特斯拉新科技,都一再刺激們對未來與科技的想像。

對應伊隆馬斯克的聲名大噪,台灣也有幾本關於他的書籍,都有幸在出版前後拜讀過,最大不同之處是這本【鋼鐵人馬斯克】不僅取得伊隆馬斯克週遭友、同事的敘述外,更是取得伊隆馬斯克本以及他兩任妻子的訪談同意,內容上都更屬於第一手的現場資料,對於馬斯克的個貼身觀察與形容更顯深刻。

在閱讀過這本書後,可以理解到馬斯克從小生長的環境、家族歷史、求學狀況、如何從南非到加拿大再進入美國、從網路產業起家、爾後開展三條極為困難與燒錢的創業戰線、走進彈盡糧絕的窘況,到近幾年的起死回生,再度成為媒體的寵兒,整本書就好像我們走進鋼鐵「東尼史塔克」的真實生中,了解他不僅是檯面上的新時代鋼鐵英雄,也是曾經受過無數打擊與挫折的血肉之軀。

我們常感覺到台灣流行的「酸民」、「不看好」文化、顢頇的大企業與無能政府、看不懂或者充滿算計的風投,用近十多年馬斯克的遭遇看起來,也都不是台灣獨有,光特斯拉的事業就已經花了超過十年,才達到眾稱道的境界,我們可以清楚的事後諸葛說,他還是硬派的克服了這一切不可能,獲得不少階段性的成功,儘管現在離他最終實現類移民火星的夢想還久,但我想就如同1960年代,美國甘迺迪總統所說的:「我們選擇要在十年內登陸月球並完成其他的事,不是因為很簡單,而是因為很艱難,因為我們願意接受這項挑戰,我們不願延期,一心戰勝這次挑戰」。

以下內文摘自《鋼鐵人馬斯克》第一章 〈程式設計〉,Inside 獲天下文化授權刊登。

超越矽谷

「你認為我是個狂人嗎?」

伊隆‧馬斯克約我在矽谷一家高級餐廳共進晚餐,就在快結束時,他提出這個問題。

馬斯克將手放在桌上,做出起身姿態,然後停住,眼睛盯著我,冒出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問題。這尷尬的一刻,讓我一時語塞,我要如何有技巧的回答?

一直到我與馬斯克相處多時,我才了解這個疑問更多是針對他自己,我說什麼都不重要。馬斯克顯然想知道我是否可信賴,他直視我的眼睛,然後做出了判斷。

馬斯克處理不可能任務的從容作風,使得他成為新矽谷之神,佩吉等企業執行長提到他時,總是充滿敬畏(佩吉曾直言,若自己死了,寧願把龐大財產捐給像馬斯克這樣的資本家來改變世界。他認為馬斯克把火星做為人類「第二家園」的想法意義深遠),初露頭角的創業家們就像當年人們模仿賈伯斯一樣,爭相「效法伊隆」。

我在特斯拉電動車的設計工作室對馬斯克進行第一次專訪,並開始認識馬斯克的說話方式和他獨特的商業模式。他是個有自信的人,但未必擅長展現這點。初見面,馬斯克可能顯得害羞且幾近笨拙。他還是有南非口音,但已不太明顯,最難以掩蓋的是他說話時特有的停頓模式。

馬斯克就像許多工程師或物理學者,會在尋找確切用詞時停頓,而且他往往會陷入複雜冗長、晦澀難懂的科學陳述,全程都沒有輔助說明。馬斯克期待你跟上他的思路。但這一切並不會讓人討厭。事實上,馬斯克會說很多笑話,可以十分迷人,只是他不是很容易跟人聊天的人。(結果我們在日後近三年、約三十個小時的專訪之後,馬斯克才真正放鬆下來,讓我得以進入他的心靈與性格的更深層面。)

「我想或許有太多聰明人追逐網路、金融和法律,以致我們未能看到更多創新。」馬斯克語重心長地說。

在第一波的網路狂潮破滅後,矽谷陷入深度蕭條,科技業不知如何自處。創業投資人停止資助新的創業公司,創業家們的宏大概念被最狹隘的想法取代,矽谷宛如集體進入戒毒所。數百萬的聰明人一度相信自己正在創造未來,然後……咻地一聲,打安全牌突然流行起來。

「在我的世代,最聰明的人想的是如何讓人們點擊廣告,」臉書數據分析團隊負責人翰莫巴契爾(Jeff Hammerbacher)說,「這真是太遜了。」

矽谷開始看起來很像好萊塢,而且它的消費者已轉向內心世界,沉迷於虛擬人生。

許布納(Jonathan Huebner)是率先提出創新停滯現象可能預示更大問題的人之一。他發表名為「全球創新有可能呈現大衰退」的報告,是對矽谷的控訴或至少是不祥的預警。

提爾(Peter Thiel)是PayPal共同創辦人,他以「我們想要飛行車,卻得到140個字元」做為他的創投公司創辦人基金的口號。他也在一篇名為「未來怎麼了」的論文中指出,推特及其140個字元訊息等類似發明,是如何讓大眾失望。

因網路創業(Zip2、PayPal)致富的馬斯克,汲取了矽谷大多數的精神,並利用矽谷精神來改良體積龐大、工序繁雜的機器與工廠運作,從太空火箭、電動車、太陽能發電到Hyperloop計畫,跨業打造出令人驚奇的產品,追求真正的突破性成就,這些有可能正是這一代以資訊科技創新為主的創業家所錯失的。

建立SpaceX大軍

2001年馬斯克滿30歲,這個生日使他深受打擊。PayPal已被奪走,交給別人經營。

馬斯克形容像是一邊吞食玻璃,一邊凝望深淵的創業人生,已經變老了,矽谷也是。有個念頭開始愈來愈吸引人,那就是離開矽谷。

馬斯克的整個人生都在追逐更大的舞台,而此刻的帕羅奧圖似乎比較像是一塊踏腳石,而非終點。他決定帶著潔絲汀搬到洛杉磯,在那裡建立他們的家庭,邁向人生下一個篇章。

吸引馬斯克的,不只是洛杉磯的華麗炫目和多采多姿,還有太空的召喚。

馬斯克被迫離開PayPal之後,開始重新思考童年時對火箭飛行器和太空旅行的熱望。他也開始認為,他可能有比開發網路服務更偉大的使命。

馬斯克是刻意選擇洛杉磯的,南加州溫和而穩定的氣候,使得洛杉磯自1920年代洛克希德公司在好萊塢成立以來,就受到航太產業的青睞。包括霍華‧休斯,以及美國空軍、NASA、波音在內,有許多航太業一流的人才和機構已經在洛杉磯及其鄰近區域,進行多項製造計畫和尖端實驗。時至今日,洛杉磯依舊是美國軍方航太作業和商業活動的重地。

馬斯克對太空的思考愈多,愈覺得大眾彷彿已經喪失對未來的雄心和期許。一般人也許會將太空探索視為浪費時間、精力與金錢,並因為他討論這個話題而嘲笑他,但馬斯克是非常嚴肅認真的思考星際旅行的可能。他想要鼓舞大眾,重新激發他們對於科學、征服未知和技術創新的熱情。

馬斯克的計畫在航太界流傳時,當時所有人都嗤之以鼻。大家只有嘆息:「喔,好吧!他本來可以花1,000萬美元把老鼠送上太空,但他現在卻要耗資數億美元,而且很可能像之前所有人那樣以失敗收場。」

不同於波音、洛克希德,或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發射的大型火箭,馬斯克的火箭會瞄準較低階的衛星市場,這種火箭很適合提供新崛起的較小有效酬載服務,近幾年來演算能力和電子技術大幅進步,促成了這些較小載荷的服務需求。

如果能夠大幅降低每次發射的成本,並能夠定期發射,將為商用和研究用酬載開啟一個全新市場。馬斯克非常喜歡這個引領潮流,成為太空新紀元主力的想法,他打算讓他的火箭事業直接切入這個新市場。

2002年6月,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低調誕生。馬斯克很快就按照他特有的工廠美學,將SpaceX辦公室改裝了:水泥地面鋪上了一層光滑的人工樹脂,一層白色新漆厚厚的粉刷在牆面上。白色的設計是要讓工廠看起來乾淨,並給人愉快感受。辦公桌散布於廠房四周,以便那些從常春藤名校畢業的電腦科學家和工程師,在設計機器時,能夠與建造硬體的焊接師傅和機械技師坐在一起。

這種做法是SpaceX的第一項重大突破:傳統航太公司偏好將不同的工程部門隔開,而且為了在不動產和勞工成本低廉的地點設廠,工程師和機械技師往往相隔數千里遠。

SpaceX企圖想成為美國火箭產業現代化的全新開始。馬斯克覺得太空產業已經有大約半個世紀沒有真正的進展了,航太公司之間很少有競爭,它們傾向於製造最高性能的極昂貴產品,為每一次發射建造一台「法拉利」,其實一輛「本田雅歌」或許就能達到目的。

馬斯克把矽谷的創業能力運用在SapceX上,並善用過去數十年來演算能力和材料科學方面的巨大進展,使得公司營運精簡又迅速。

讓車子變有趣

2012年中,特斯拉電動車讓那些自滿的車廠大為震驚,Model S轎車開始交車,這款全電動豪華轎車充電一次可跑超過480公里,起步加速0-96km/h僅需4.2秒。利用可選擇的配備,放置兩個面朝後的兒童安全座椅,這輛車可坐7個人,此外Model S有兩個行李箱,一個是標準型,另一個是「前行李箱」,就在一般汽車放置體積龐大的引擎位置。

這輛轎車的底盤是由電池組構成,它還有一個西瓜般大小的電動馬達位於兩個後輪之間,去除了引擎運作和刺耳的機器噪音,這意味Model S 跑起來很安靜,它在速度、里程數、操作和儲藏空間方面,也優於多數豪華轎車。

此外,Model S的車門手把是隱藏式設計,讓車身外觀更顯流暢,當駕駛靠近按下鑰匙開鎖鍵,銀色感應式門把會自動彈出,駕駛開門進入後,手把會再度收回。一坐進車內,眼前是一個17吋觸控螢幕,控制車子多數的功能,不論是調高音響的音量,或是手指一滑打開天窗,都由這個觸控螢幕控制。多數汽車有一大片儀表板來容納各種顯示器和按鈕,並保護人們遠離引擎的噪音,而Model S則是提供更大空間。

Model S擁有先進的無限網路傳輸系統,駕駛可透過觸控式的主控制台,聆聽線上串流網路音樂或顯示Google地圖來導航,啟動車子不需轉動鑰匙或觸碰按鈕,駕駛坐在椅子上的重量,加上形狀像是迷你Model S的感應鑰匙,就可啟動車輛。這輛車使用重量較輕、強度卻更高的鋁合金材質,安全評級是史上最高,車主可以在全美高速公路沿線裝設的特斯拉充電站免費充電;特斯拉公司計畫這些充電站日後將擴大至世界各地。

對於工程師和關心環保的人而言,Model S是高效率車廠的典範。傳統的汽車和油電車有數百個至數千個可動零件,僅有大約10-20%的效能會變成推進力,多數能量(約70%)會變成熱耗損、冷卻耗損與機械耗損。相較之下,Model S有約12個移動零件,電池組瞬間輸出能量到馬達,由馬達轉動輪胎,最後約產生60%的有效動能。

Model S還有一項顯著特點,特斯拉直接透過自己的專賣店和網站販售,顧客不用到經銷商那裡,跟促銷人員討價還價。它模仿蘋果設置自己的專賣店,通常選擇鄰近蘋果商店的高級商場。

這裡的展售人員不靠佣金賺錢,也不需要努力說服你購買一系列的額外配備或服務。無論你最後是在專賣店或網站上購買這輛車,都會得到備受禮遇的交車服務。

特斯拉還可以為Model S車主提供一種補救問題的方法,是大量生產的大車廠根本做不到的。特斯拉的工程師可在車主不用車的時候,透過網路連結進入車子系統,下載更新軟體,當車主要用車時,發覺車子問題解決了,感覺好像魔法精靈把它修好了。

除了修補錯誤的神功之外,特斯拉也開始為Model S安裝更新軟體,增加車子的新功能。很可能在一夕之間,Model S就多了在山路和高速公路駕駛的新摩擦力控制功能、突然充電速度變快,或是擁有新的聲控範圍。

特斯拉將車子變好玩,這是一種在你購買之後實際上功能會變得更好的設備。誠如最早的Model S車主之一、也是第一個解碼人類DNA的知名科學家文特(Craig Venter)所言:「它改變了運輸的一切,它是一部有輪子的電腦。」

第一批注意到特斯拉開始展現不凡成就的,是矽谷的科技愛好者。這裡有許多喜歡嘗鮮的人,他們不只願意花10萬美元在一種可能不會成功的產品上,也願意相信一家創業公司能為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好處。

馬斯克著手製造這輛全電動轎車,在技術與設計上有許多堅持都不容妥協。繼1925年克萊斯勒成功崛起之後,美國就沒再出現過任何成功的汽車公司,直到特斯拉創立。Model S上市一年後,特斯拉出現獲利,公司市值相當於馬自達汽車。

馬斯克創造了相當於iPhone地位的車子。底特律、日本和德國的汽車經理人,只能望著他們蹩腳的廣告興嘆,一邊思索這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讓員工主動創新的絕招

SpaceX團隊被磨練到能夠在三天內製造出一台火箭引擎,同樣這批人還被要求精通軟體。這群年輕機敏的工程師,本著冒險精神,願意挑戰跨學科任務。「這樣的經驗幾乎讓人欲罷不能,你才24、25歲,就被委以重任,這給了年輕人很大的自信。」

馬斯克不能容忍的是,藉口一堆和欠缺明確的解決計畫。許多工程師都是在面對馬斯克的招牌式盤問之後才認識到這點。「第一通電話是最糟的,某件東西出了問題,伊隆問我要多久才能重新運轉,我沒辦法立即回答。他說:『你一定得回答,這對公司很重要,所有事情都取決於此。你為什麼沒有答案?』他不斷用尖銳的問題轟炸我。我原本以為讓他迅速知道發生什麼事比較重要,但我學到了,更重要的是有全盤的了解。」

馬斯克為公司精挑細選各種必要人才,精心打造一支工程特種部隊。 SpaceX想要雇用的人是充滿熱情、具團隊精神,並有實際動手製造機械經驗的。「即使你的工作是編寫程式,你還是必須知道機械如何運作,我們要找的是那些從小就喜歡製造東西的人。」

能夠通過重重考驗、面試反應靈敏,又寫了一篇好論文的應試者,獎賞就是獲得和馬斯克面談的機會。在與馬斯克見面之前,每位求職者都會收到警告,被告知面試可能持續30秒鐘至15分鐘:

一開始馬斯克可能仍然不停的寫著電子郵件和埋頭工作,不太開口,別害怕,這是正常的;最後他會坐在椅子上轉過來面對你,但即便是那時候,他可能不會與你的眼神有實質的接觸,或沒有完全意識到你的存在,別害怕,這還是正常的。在適當的時候,他會跟你說話的。

從馬斯克開口的那一刻起,接受面試的工程師們,有可能感到冗長費解,或覺得談話內容宏偉深奧,每個應試者的經歷不一樣。他不是太在乎應徵者是否知道答案,他更看重的是應徵者如何描述問題,以及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

毫無疑問的,馬斯克已經精通如何讓公司員工發揮最大功效。

一般是經理人為員工設定截止期限,而馬斯克是引導工程師為自己的完成期限負責。他不會說:「你必須在週五下午兩點前完成。」他會說:「我需要這項很難完成的任務,在週五下午兩點前完成,你能做到嗎?」當你說:「我可以」,你努力工作就不是因為他的要求,而是為了你自己,你可以感覺到這種區別,你已為自己的工作做出承諾。

SpaceX花了四年時間設計天龍號太空船,這或許是航太史上同類計畫中完成速度最快的。這項計畫一開始由馬斯克帶領少數幾名工程師一起進行,他們大多數人不滿30歲。天龍號成本總計3億美元,其他公司的太空船計畫比它高出10至30倍。「我們自己採購金屬原料,進貨後將金屬攤開、焊接,並製造出所需物件,幾乎所有物件都在SpaceX廠房製造,所以成本可壓低。」

工程師戴維斯也曾被馬斯克要求去完成不可能實現的任務。當時SpaceX需要一個致動器來推動獵鷹1號第二節火箭的平衡環架。戴維斯這輩子根本沒建造過任何裝置,於是找了一些供應商,對方報價12萬美元。

「伊隆笑了,」戴維斯說,「他說:『那個零件不會比一個車庫門控制系統更複雜。你的預算是5000美元,去完成它吧!』」最後戴維斯花了9個月製造出這個致動器,成本只要3,900美元,後來隨著獵鷹1號一起飛上太空。

戴維斯說:「公司所有員工都有過類似經歷。伊隆就是能夠非常迅速做出重大決定,今日他的作風依然如此。」

瓦特森也證實這點。他之前在航太總署的噴射推進實驗室工作了24年,參與過各種專案,包括建造和測試能夠承受太空嚴酷環境的運算系統。噴射推進實驗室通常會採用經過特殊強化的昂貴電腦,這點令瓦特森很沮喪,他夢想製造出更便宜、但有同樣成效的電腦。當馬斯克面試他時,他了解到SpaceX需要的正是這種思維。馬斯克想要的火箭運算系統,成本不超過1萬美元,按照航太產業的標準來看,這是個瘋狂數字,因為一枚火箭的航空電子設備成本,通常超過1,000萬美元。瓦特森說:「在傳統航太公司,光是為了討論航空電子設備成本的會議,所準備的食物花費就不只1萬美元。」

最後,瓦特森真的達成這個任務,交出成本1萬美元的航空電子系統,第一個系統叫做CUCU,被放在國際太空站,與天龍號通訊。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手繪動畫累死人?微軟的新工具幫你自動完成

Posted: 20 Oct 2015 11:57 PM PDT

giphy

手繪動畫短短幾秒就得畫得要死要活,就算不用畫到上千張,至少也要畫個幾百張畫格,像老派的樂一通 (Looney Tunes )卡通或迪士尼早期白雪公主等電影都是如此。隨著時代演進,電腦動畫等工具讓創作過程變得更流暢,而且你可以在皮克斯眾多角色的臉上看到,電腦動畫創造了新的風格。

微軟和香港大學及東京大學合作的研究計畫,最近剛發表了一項概念性的科技原型,可以融合現在流暢又快速的動畫軟體,和老式手繪卡通的魅力。「自動完成手繪動畫」技術,在 Siggraph Asia 電腦繪圖會議上初次登場,它是一種互動裝置,會觀察畫家畫了什麼,接著預測下一格或下一筆劃。它還會聰明地連結兩張畫中的各點並自動填滿兩張畫之間發生的動作。顏色也是一樣,只要第一張填了某種色彩,系統就自動複製。

如果這項工具真的上市,可就成了血汗電影動畫師的救贖,其中受益最大莫過於皮克斯,他們製作電影前總是要下一番工夫研究。迪士尼贏得 2013 年奧斯卡獎的動畫 Paperman 顯示,這種懷舊手作風格可能有很大的市場,在這部動畫短片裡他們試用了叫做 Meander 的新軟體,用來混合老動畫的視覺感受以及現在的電腦 3D 動畫元素。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矽谷科技圈快問快答:「自拍棒」比「核武」更讓人討厭,Uber 是最被高估的科技公司

Posted: 20 Oct 2015 08:53 PM PDT

20378506903_16396a8d38_zPhoto credit:Jojit Dela Pena

《大西洋月刊》在最近邀請了矽谷 101 位 CEO、投資人和相關產業的專家,對未來科技圈的發展進行了一次投票,Inside 挑了18 個比較有趣的投票結果和評論,分享給大家。

Q1. 矽谷最被高估的科技公司是哪間?

最高票:Uber 23%

1

Photo credit:Uber

嚴格來說,沒有任何有形資產的 Uber,竟然已和當前通用、福特汽車的價值相當!-- VeriFone 技術長暨執行副總裁 Alok Bhanot

Twitter:14%

Snapchat:9%

Slack:6%

Q2. 我們是否處於科技泡沫中?

沒有:57%

僅和百年前的電力產業泡沫那時差不多。-- TED 技術長 Gavin Hall

有:31%

當然是泡沫,甚至比網路泡沫還可怕。已有太多錢被浪費在一些短期的投資中,不僅如此,許多軟體工程師們的薪資也都遠超過極限。-- Yahoo 科學技術資深副總裁 Jay Rossiter

或許:12%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具備天價估值的公司,正在努力證明他們的實力,以及可行的商業模式。-- 賽門鐵克執行長 Michael A. Brown

Q3. 哪家新創公司可能改變世界?

Tesla(及 Elon Musk 其他公司):7%

14155033430_c84083aba9_c

Photo credit:Steve Jurvetson

Theranos(提供平價血液檢驗的血液檢驗公司):7%

Slack(企業內部溝通軟體):5%

Q4. 哪一個美國大選議題,對你來說最重要?

不平等:18%

經濟問題:17%

移民改革:12%

環境變化與人口劇增:12%

對外政策:8%

財政政策:7%

國家安全:5%

教育:5%

我認為幾乎所有的議題,包括收入不平等、環境問題、水資源和食物短缺、地區政治衝突等,都與人口不斷成長這件事有關。我們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土地和資源了。而在這個「人口爆炸」的平台上,沒有人能活下去,也沒有人能贏。-- BlackBerry 營運總監 Marty Beard

Q5. 如果明天大選,你會把票投給誰?

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 Hillary Clinton:43%

2464038263_e3aa078f67_b

Photo credit:PROKeith Kissel

Bernie Sanders:11%

Jeb·Bush:5%

沒確定/不投:28%

誰都行,就是不投 Trump:5%

Q6. 如果矽谷打算選一個主席,你覺得誰最適合?

Tesla、PayPal 聯合創辦人 Elon Musk:16%

12271223586_23ccf7cf21_cPhoto credit:Tesla Club Belgium

從他靠 PayPal 賺的錢來看,Musk 心裡想的都是一些如何改變人類問題的事情,像是汙染、人類生存等。很難想像,要是他心裡想的是美國,我們會變什麼模樣。-- Cloudera 聯合創辦人暨策略長 Mike Olson

Sheryl Sandber:10%

Marc Andreessen:9%

Q7. 如果你可以收回某種發明,你最想收回什麼?

自拍棒:12%

核武器:9%

Facebook/Twitter:8%

Q8. 到目前為止,你認為寫得最好的小說是哪部?

《基地》系列:17%

《銀河便車指南》:10%

《星球大戰》:7%

Q9. 你害怕人工智慧機器人嗎?

不怕:78%

14696937320_c76e4b8646_c

Photo credit:Global Panorama

我寫了很多 AI 軟體,也有十幾項專利。在我看來,AI 只是數學好、善於做統計而已。若要說人工智慧對人類產生什麼威脅,還太早。-- Fountain.com 聯合創辦人暨執行長 Aaron Patzer

怕:22%

超級智慧的 AI,將是我們在未來的 100 年至 200 年成為人類的威脅,所以我們應該優先發展具同理心的 AI,如果我們希望人類能在 22 世紀平安生存的話。-- Unruly 聯合創辦人暨執行長 Scott Button

Q10. 你有 Apple Watch 嗎?

沒有:74%

2

Photo credit:Apple

不,我有 Pebble Time 了,而且我超愛!因為它讓我能夠邊騎機車,邊閱讀訊息!-- Reddit 聯合創辦人 Steve Huffman

有:26%

我家的產品副總裁有一個,他最近向我展示了他是如何透過手錶上的按鈕,訂購墨西哥捲餅,其實這功能蠻吸引人的。-- New Relic 的創辦人暨執行長 Lew Cirne

Q11. 現在最夯的科技詞是?

物聯網:17%

獨角獸:7%

Q12. 現在還有可能聯繫不到你嗎?

有可能:43%

我現在就在 Montana 的一個農場上填寫這份問卷。每周,我都會來這個沒有手機訊號、離屋子 20 英尺就沒 Wifi 的地方休息。-- Stitch Fix 創辦人暨執行長 Katrina Lake

不太可能:30%

完全不可能:27%

這份問卷是我在獨木舟旅遊的時候填的,你說呢?-- Autodesk 總裁 Carl Bass

Q13. 20 年後,哪些公司還活著?(多選)

3

Photo credit:The Atlantic

也許更有趣的問題是,哪些公司該加入這個列表。20 年後,我們將面對非常不一樣的挑戰,我期望屆時會有少一些的社群媒體,多一些的替代能源、合成生物學、地理工程學。-- 微軟美國新英格蘭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人員,同時也是 MIT 客座教授和 UNSW 副教授 Kate Crawford

人們高估了這些公司成功的速度,低估了他們滅亡的速度。其實比較重要的是,這些公司在未來和我們的生活還有多少關係。而像 Yahoo 這樣的公司,再過十年就和我們沒有多少關係了,公司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Autodesk 總裁 Carl Bass

Q14. Oculus Rift 這樣的虛擬實境頭戴式顯示器,會成為流行嗎?

會:36%

9084790214_8ec2a78586_c

Photo credit:Sergey Galyonkin

虛擬實境將在五年內取代螢幕,這也代表了你未來花費在螢幕前的時間,將會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虛擬中度過的。-- 21 公司執行長 Balaji S.Srinivasan

不會:29%

難道 Google Glass 已經成為流行了嗎?-- Casper 聯合創辦人 Philip Krim

或許:29%

我寧可說擴增實境會愈來愈流行:6%

擴增實境的應用已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型手機和電腦可以見到,而虛擬實境則需要外加一個頭戴式顯示器,但畢竟沒有人會喜歡帶一個頭盔,所以它肯定撐不了多久。-- Jawbone 創辦人 Yves Behar

Q15. 哪款 App 沒了,你會活不下去?

Google Map:10%

Uber:9%

Outlook/e-mail:7%

Q16. 請為科技圈內性別歧視的嚴重程度打分。最嚴重 10 分、最輕微 1 分。

4

Photo credit:The Atlantic

我在我們公司沒感受到任何性別歧視。-- eBay副總裁 Bora Chung(打了 3 分)

20 多歲時,我沒有感受到這種歧視,直到我當了媽媽之後,我開始感受到來自別人的偏見。-- Chartboost 聯合創辦人 Maria Alegre(打了 7 分)

Q17. 請為科技圈內種族歧視的嚴重程度打分。最嚴重 10 分、最輕微 1 分。

5

Photo credit:The Atlantic

整個行業因為這樣的理由而退步:「這是管道問題」、「我們現在要精英管理」,然而後一個理由更具危害性,因為精英管理本質上就是在誇耀白種人骨子裡就比其他民族優越。-- U.S. Open Data 總監 Waldo Jaquith(打了 10 分)

Q18. Sony 被駭,可能發生在你的公司裡嗎?

有可能:74%

不這麼想的人,肯定是在騙自己。-- MongoDB 主席 Dev Ittycheria

不可能:26%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10 月 21 日,我們真的「回到未來」了嗎?

Posted: 20 Oct 2015 06:40 PM PDT

原文來自:聯合新聞網,Inside 獲授權轉載。

電影《回到未來 (Back to the Future)》系列在第二集中演出自 1985 年前往 30 年後的 2015 年,當時編劇以當年科技水平想像 30 年之後的先進科技,而在對比現實中的 2015 年科技發展情況,或許可以驗證是否吻合當年人們想像,以及有哪些科技到目前維持還無法實現。

時光車

串接《回到未來》系列作品的時光車,就現今的科技技術依然無法讓人類回到過去,或是前進到未來世界,目前依然只能停留在「當運作速度超越光速時,即可產生時間倒流現象」,但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檢視,現實上的物體運作速度無法超越光速,因此也無法驗證超越光速之後,是否能讓時間倒流。

photo (1)

懸浮滑板

《回到未來》最令人深刻的產品之一,就是馬帝所使用的懸浮滑板 (Hoverboard),在 2015 年中已經由 Lexus 推出概念式產品,只是必須搭配磁浮軌道才能微幅在空中滑動,與電影中可隨處奔馳的情況差異頗大,但相信有朝一日一定能有重大突破 (握拳)!

居家能源反應器 (Home Energy Reactor)

在第二集的劇情中,布朗博士將垃圾桶裡的香蕉皮、瓶罐等廢棄物投入居家能源反應器,藉此作為以 DeLorean DMC-12 為雛形的時光車動力來源。以 21 世紀的科技技術發展來看,確實已經有類似再生能源製造計畫,不過實際推動動能還不足以讓一台汽車高速驅動。

22150617080_7095f3b5c1_z(圖片來源: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飛行汽車

在所有科幻電影中絕對不可缺席的飛行汽車 (或其他飛行載具),在《回到未來》第二集中自然也有登場,而且普及到有相關公共法則規範駕駛行為。在目前生活中,已經有包含 Terrafugia、AeroMobil 等航太載具製作廠商投入相關研究,就連藉由直升機升空原理的飛行摩托車也有研究雛形誕生,不過距離實際量產應用仍有相當長遠的距離,同時現行各國交通法規暫時還沒有辦法規範可乘載且飛空的個人載具。

可自動綁鞋帶的Nike球鞋

電影中,主角馬帝換上可自動繫緊鞋帶的 Nike 球鞋,其實在 2011 年便已經由 Nike 實際推出,不過並未加上電影中自動繫緊鞋帶功能,但設計團隊表示將會進一步實現電影中的此項功能 (是有沒有那麼懶惰?)

可隨穿著者調整大小的多功能夾克

電影中,主角馬帝除換上可自動繫緊鞋帶的 Nike 球鞋,還包含另一件可按按鈕自動調整尺寸大小的多功能夾克,另外還具備自動閃躲攻擊與自動烘乾等「實用」功能,但以目前 2015 年的科技技術,仍無法實現製作具備自動調整尺寸等功能的夾克,但可讓夾克容納更多隨身物品、具備隨身充電,以及具備防潑水等功能,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

超立體影像廣告

電影中出現馬帝被《大白鯊 第 19 集》的立體全像投影廣告嚇到,而在 2015 年的現今確實已經有類似技術,但還無法像電影中可直接在一般露天場景直接投放,僅能在滿足特定投影角度與條件之下實現全像投影效果。 (至於環球影業近期則是應景推出《大白鯊 第 19 集》惡搞預告影片)

指紋辨識系統

電影中有不少應用指紋識別鑑定身分的場景,例如用於開啟家門門鎖或是支付計程車車資等,在現今時候已經是一項普及應用的技術,包含門鎖、手機等都已經導入利用指紋識別身分的技術應用,另外也延伸包含瞳孔虹膜、臉部、聲音等生物識別技術。

體感遊戲

電影中所出現的體感遊戲,基本上與目前包含任天堂、微軟與 Sony 推行的體感遊戲內容相似。不過,電影中並未針對體感遊戲內容有太多著墨,因此無法確定是否有包含虛擬實境或擴增實境應用的假想。

智慧眼鏡等智慧穿戴裝置

《回到未來》第二集中出現可接聽電話、看見來電者影像等功能的智慧眼鏡,在目前生活中也有包含 Google Glass、虛擬實境眼鏡或微軟推出的 HoloLens 等產品,不過現階段暫時還無法像室內電話般普及,但智慧型手機與聯網服務普及化,也讓使用者能透過手機撥打視訊電話。

uwbmznekpbnxwu8vgyn9

視訊通話、傳真機

目前在 2015 年的現今已經相當普及,甚至已經成為眾人跨國開會必備功能。另外,劇中出現老馬帝被上司開除時,是直接透過視訊電話與傳真機傳遞訊息,在目前似乎有點類似透過行動通訊軟體傳遞訊息的模式,只是 1989 年的編劇可能無法想像傳真機在 2015 年幾乎甚少人使用。

自動加油機器人

機器人在傳統科技電影中也是相當重要元素,《回到未來》第二集中也在加油站出現由機器人取代傳統人力的場景,但在 2015 年的「機器人」主要還是定位在自動化系統,或工廠產線中常見的機械手臂,暫時還無法進展到具足人工智慧、可照應人類起居,甚至連目前常見的仿生機器人,都還有走路平衡上的問題等待解決。

自動蹓狗機器人

電影中出現協助人們外出蹓狗的機器人,在 2015 年的今天雖然還沒有類似產品,不過市面上已經有不少小型無人飛機載具普及化,同時成為現今生活中多項應用產品,同時也成為相關法令鎖定對象,不少國家地區已經開始制定小型無人飛機規範法令。

數位望遠鏡

在 2015 年的現今已經相當普及,甚至也出現超高望遠倍率規格。

聲控電視

《回到未來》第二集中出現以聲控方式取代傳統遙控器的電視產品,在現今的智慧電視其實都具足類似聲控功能,只是大家還是習慣用遙控器從第一台轉到最後一台。

精確到秒的天氣預報

目前的天氣預報基本上還無法精準預告到以秒計算的精準度,頂多能猜中上午或下午會不會下雨,但通常不會太準…...。

濃縮食品

電影中出現的濃縮披薩或許可放大看成是解決食物囤積空間的解決辦法,不過在現今技術比較多是用在速食麵等沖泡食品居多,同時還無法將一張完整披薩濃縮成僅有手掌心般大小。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