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Food52 以內容為食材,烹煮一場電商盛宴” 與新的 1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Food52 以內容為食材,烹煮一場電商盛宴

Posted: 08 May 2014 02:02 AM PDT

Food52 以內容為食材,烹煮一場電商盛宴

雖然我不太做菜,卻深深著迷旅遊生活頻道的烹飪節目,特別是英國女神廚師奈潔拉,舉手投足都散發迷人氣息,口音優雅、姿態隨性,灑一撮鹽巴、淋幾滴橄欖油,這種細微的小動作都能不斷刺激觀眾的口腹之慾。只是也許因為私事纏身,她已好久沒有出現在螢光幕前。苦尋不著與她氣質相仿的主持人,所幸仍在網路上發現一個一樣「美味」,而且宛如有著「人性」的料理網站,Food52

Food52 兩位創辦人 Amanda Hesser、Merrill Stubbs/來源:影片螢幕截圖

Food 52 的共同創辦人 Amanda Hesser 同樣來頭不小,她在《紐約時報》撰寫飲食評論十年,累積深厚的飲食文化底藴,2008 年一邊繼續寫作,一邊與同為飲食文字自由工作者的 Merrill Stubbs,開始一場從平面媒體轉戰數位世界的實驗。

他們嘗試在網路上募集各方料理達人,一連舉辦長達一年 52 周的食譜比賽,從鹽巴最適宜的份量到側腹牛排怎麼煎,素人廚師踴躍奉獻自己的祕訣。活動結束後將優勝的食譜集結成冊,成就第一本「群眾外包」食譜書。

食譜競賽帶來永久的價值與意義,他們敏銳地發現,自己創造了一個充滿熱情與快速成長的社群,擁有料理天賦的人們樂於在此貢獻與分享。實驗初步宣告成功,他們隨即成立 Food52,打造一個更加成熟的平台。儘管美國不缺食譜網站,Allrecipes、Food.com 都是從 web 1.0 時代就存活到現在、而且仍然名列前茅的常青樹,但是 Amanda Hesser 不懼與之競爭:

身為一名編輯與作者,我們深度沉浸在飲食的不斷進化之中,但是你在網路上很難找到真正反映飲食趨勢的資訊:一個所有熱愛料理的人都可以獲得高品質的食譜、詢問做菜碰到的難題、購買一組精緻碗盤的地方,一個不知準備什麼大餐歡慶週末時,能夠適時給你靈感的地方。

非典型食譜網站

而 Food52 就是 Amanda Hesser 心中的那個理想平台。

它看起來其實不是很像傳統的食譜網站,令人眼花撩亂的照片和內容熱鬧鋪張。Food52 的姿態反倒緩慢而節制,做菜既是享受,同時也得伴隨甘之如飴的紀律,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錙銖必較的細節。

承襲兩位創辦人專業的寫作背景,他們邀請多位料理達人分就不同主題撰寫圖文並茂的專欄。比如專門處理棘手食材的「Down & Dirty」,另外也有定期專訪料理界相關名人或書籍的「5 Questions」,還有給予網友滿滿靈感的「Menu Idea」。PTT 專門討論做菜的「cookclub」版,經常可以看到網友詢問「某某食材可以怎麼煮」,「Menu Idea」就提供了同種食材不同做法,或者「招待同事的 15 種點心」,適逢母親節即將到來,「10 個母親節大餐的點子」很受歡迎。

Food52 HOTLINE 功能/來源:螢幕截圖

近期 Food52 的「Contest」,邀請使用者以「核桃」為主題料理/來源:螢幕截圖

料理既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總會衍生無窮盡的問題,Food52 另外一個主要功能便是「HOTLINE」,五花八門的難題期待在此迎刃而解。此外,Food52 以「競賽」起家,至今依然每隔兩周舉辦一次,此刻的主題是「你最拿手的核桃料理」,核桃蛋糕、核桃沙拉、核桃烤雞⋯⋯大家無不大顯身手。

Food52 發表食譜的表單/來源:螢幕截圖

當然,使用者也能主動上傳食譜。但與多數含有 UGC(使用者生成內容)網站力求簡單的設計,企圖吸引愈多人撰寫愈好的策略不同,他們的表單嚴格縝密,連版面型式都有三種,選項繁多。而且還得保證自己的食譜絕對原創,源自他人的內容,也得詳細寫出「受到誰的啓發、自己又做了哪些改良或變化」,「否則就會收到我們寄出的一年份腐爛餐點」,以此過濾品質不佳的食譜或山寨品, 幾乎篇篇都是精品。

Holiday Recipes & Party Planning iPad app
提供適合感恩節、聖誕節等各式節慶的料理做法/來源:App Store

只是在行動時代,Food52 現在仍只有行動版網頁,僅有 HOTLINE 功能作為獨立 iOS 版 app 發行,以及名為「假期食譜與派對計劃」(Holiday Recipes & Party Planning)的付費 iPhone、iPad app,成績也都只能算是差強人意。而從底下這則由共同創辦人 Merrill Stubbs 親自回答的問題中,似乎也可看出 app 當時並不是 Food52 的當務之急(顯然至今也不是)。

建立在品味信任上的網路商店

歷經三年細火慢熬,Food52 孕育出一處每月 170 萬人次到此探尋料理的廚房。儘管仍然遠不及深耕已久的主流食譜網站,但是他們營造的氛圍與私人感,以及過去 Amanda Hesser 在《紐約時報》建立的形象,培養了許多忠實使用者,不只喜愛在上頭尋覓食譜,甚至渴望得到一只照片中的鍋碗或一把調羹。

Food52 陸續募得種子資金,又從 Bertelsmann Digital Media Investments、Vocap Ventures 等創投機構融資 200 萬美金。2013 年八月,他們終於在網站裡擺上商品,開闢「Provisions」,跨足電子商務,打通一站式服務的關鍵環節。

想做出如圖中般的漢堡料理嗎?方法、訣竅、工具、醬料、碗盤刀叉通通準備好了/來源:螢幕截圖

Provision 並不打算與亞馬遜等大型電商競爭,但它的表現非凡,於測試階段平均每張訂單價值比預期高出 50%。其所販售的商品包括廚具與調味品(但未包括生鮮食材),幾乎都是曾在 Food52 圖文內容或者影片出現過的產品,選擇性不算多,但都是精挑細選,另外也有些獨家商品,像是有著藍色印花的蛋糕模具,或者推出各種包裝成精緻禮盒的小工具組。商品文案「別再使用不美的器具烹飪」,宣告 Food52 不單只是一個普通的網路商店,而是販賣關乎品味的生活態度。

最容易讓人失心瘋的大概是他們以主題式「策展」概念,同時陳列產品與文章,比如漢堡所需的食譜、訣竅,和一切器具、醬料、餐巾、刀叉錯落放置在同一頁面,又或者各式各樣的辣椒、辣椒醬。

Amanda Hesser 認為,內容與電商的結合將為消費者帶來獨特體驗,當人們想送禮物給熱愛烹飪的朋友、或者參加婚禮贈與新人的禮物、或者需要準備一頓別開生面的晚餐⋯⋯在這些特別時刻,首先考慮的便是 Food52,同時他們也朝著讓 Provision 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前進。

目前 Provision 以主題、廚房、餐桌、戶外、獨家、食物儲藏、以及禮物等分類。Food52 從產品銷售中獲得 42% 的利潤,規模也將繼續擴大,未來計劃推出 Provisions 品牌的商品。他們期望電商收入能夠達到公司總營收的一半左右;另外一個部分的獲益則來自廣告。

創業實驗

Food52 共同創辦人 Amanda Hesser 曾任職紐約時報十年/來源:Wikipedia

對飲食的熱情,促使 Amanda Hesser 與 Merrill Stubbs 創立 Food52,這個理由非常美好,符合我們對創業,或創業者的綺麗想像。但是,背後其實有更現實的因素。Amanda Hesser 曾在 Food52 寫了一篇題為「給下一代飲食作家的建議」的文章,她說:

如果我沒籌辦 Food52,我不會當個全職作家。即使身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記者、還出版過幾本暢銷書,我所賺的錢還是入不敷出。

她進一步指出,十年前在媒體任職飲食作者年薪可達 8 萬到 15 萬,自由工作者每字可達 2 美金,但不出幾年行情嚴重下滑,年薪劇降至 35000 到 6 萬美金,一個字的價值不到 1 美金。《紐約時報》過去出支要她飛到巴黎帶回一些關於美食的故事,現在根本是天方夜譚。

以前的她態度傾向鼓勵有心成為飲食作家的年輕人,告誡他們這條路不好走,但是值得努力嘗試。然而,寫於 2012 年這篇文章提供的建議轉為「你依然可以試試投稿,但請儘量找份飲食產業的其他工作。」別誤會,她並不對媒體出版業悲觀,部落格、社群媒體興起,人們更加喜歡閱讀浸淫於產業者所寫的,貼近真實的內容。

創業是 Amanda Hesser 的選擇,也是她給的其中一項具體建議。

Amanda Hesser 年近四十才創業,然而從前《紐約時報》的光環、十年磨練出對飲食產業的敏銳觀察以及深度見解,無疑都是 Food52 經營內容的重要資產,也是她們敢於投入電商的其中一個原因。只是,前文所提 AllRecipes.com、Food.com 等食譜網站龍頭都沒有賣東西,而網路上販售相關商品的地方又多不勝數,如何說服使用者在 Food52 上購買昂貴的廚具?Airbnb 的共同創辦人 Brian Chesky 曾說過:

有 100 個「愛你」的使用者,勝於有 100 萬個「有點喜歡你」的使用者。

這是 Airbnb 的成功之道,也是 Food52 謹守的生存哲學。自小批信任他們品味的忠誠追隨者開始,宛如進行一場烹調實驗,Food52 正在繼續努力以內容為主要食材,料理出電商的盛宴。

本文參考來源:

〔邀稿〕Ultrabook 之外的選擇—商務平板 Samsung GALAXY Note PRO 12.2

Posted: 07 May 2014 10:27 AM PDT

〔邀稿〕Ultrabook 之外的選擇—商務平板 Samsung GALAXY Note PRO 12.2

 

假如你和我一樣,十多年來的工作檔案—無數計的簡報與文字檔都是用微軟的MS Office 撰寫與編輯的,相信在選擇平板時「能夠正常顯示甚至是編輯office檔案」會是很重要的考慮因素,因為實在沒有時間或精力一個一個檔案去調整像是字型或是字體之類的細節。再加上如果也想要兼顧遊戲與娛樂的需求,甚至希望和手機系統的軟體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例如愛用常用的App是否可以跨屏使用,特別是在有付費購買的情況時),那麼「PC 輕薄化」未必是最好的選擇,反而一個充分發揮平板電腦的特性—方便攜帶、強大的運算能力、多樣的App可供下載,甚至進一步針對Office 檔案的編輯與展示需求予以最佳化的平板,對於商務人士來說會是工作上的好搭檔。而在使用了Samsung GALAXY Note PRO一段時間之後,我認為對於經常會需要外出洽公提案的工作者來說,是蠻不錯的選擇。

大螢幕的好處—於公輕鬆作簡報,於私過癮看影音

有時在咖啡館和人談事情需要放投影片時,三四個人擠在一張咖啡桌上,把Notebook 攤出來打開用螢幕簡報難免佔據了一部分的桌面,加上桌上的飲料點心未必方便與會的人能做筆記(更難免會對飲料會否打翻損及電腦捏把冷汗)。偶爾也會看到有人自備小型投影機投在牆面上,但除了額外需要花預算添購(近萬元應該少不了)外,也多了一項設備需要攜帶。

 Samsung GALAXY Note PRO 12.2吋的螢幕加上750 g左右的重量,對於上述場合來說就是一個蠻適合的工具,輕鬆放入公事包裡不構成太大的負擔。

尤其是隨機預載的Hancom office Viewer(純瀏覽用)或是可到Samsung App下載的完整版 Hancom Office(提供完整編輯office檔案功能),讓日常工作仍以MS Office為主的工作者省掉些煩心事。不管是播投影片,看試算表,或者當做臨時的小白板手寫方便討論都很不錯。

也許你會說「還是會有到別人公司用投影機簡報的機會啊」,這也不需要擔心,只需要搭配一條Micro USB 轉VGA的線(通常需要另接電源,用行動電源即可)就可以順利接投影機做大螢幕的投影簡報了。

另外,現在越來越多人習慣用平板作為觀賞影音的工具—隨時隨地、不必和家人搶電視、內容來源多元。Samsung GALAXY Note PRO 12.2吋/解析度2,560 x 1,600的螢幕,P905 LTE 版本有支援4K影片播放, P900WiFi 版本沒有支援,但兩者螢幕都有2KHD等級(1080P < 2K < 2KHD < 4K)讓影像及影片呈現都十分令人讚賞。所以,如果你在找尋可以在高鐵/飛機旅程裡,有爽度的「移動電影院」,非其莫屬。

專屬S Pen與「感應快捷環」的捷徑介面讓平板充分發揮功力

平板的大面積特性之一就是便於書寫與繪圖,雖然不同廠牌的平板搭配觸控筆也可以發揮到某個程度,但是Samsung GALAXY Note PRO 延續過往Note系列的S Pen設計,以及「感應快捷環」的捷徑介面(可以在你使用任何App 時叫出此捷徑)。要小看這個設計,它讓隨附的專用筆不只是一支觸控筆可以寫與畫-而成為獨有的輸入介面,透過圈選範圍快速擷取圖或文字、影音作為筆記或是轉貼到記事中、或透過網路或e-mail分享,真的「筆」較不同—

透過將S Pen抽出,或是在畫面上懸筆點擊筆鈕的方式,就可以開啟「感應快捷環」,選取上面的五項功能:

「快捷Memo」:能夠讓我們隨手記事(筆跡/草圖),很像一般的便利貼(下圖,啊,字很醜被發現了)

 

「全能貼」:能擷取網頁上圖片、Youtube影片與原始連結,是蒐集資料的好工具(下圖)

「全能窗」:可以隨筆畫出浮動視窗、開啟其他工具程式,不需要切換畫面(下圖)

 

「全能搜」:能透過文字、符號搜尋Samsung GALAXY Note PRO內所有資料,是快速找到資料的重要工具(下圖)

「螢幕編寫」:除了迅速擷取螢幕截圖外,也可以在上面手繪標註(下圖,醜字再度出現 XD)



這幾項功能也符合了工作者在節奏快速的工作流程裡隨時需要把所見的資訊或衍生的創意,記錄下來或分享給夥伴的需求,以免靈感稍縱即逝就令人扼腕了。

另一項利器:自由擷圖

使用「S Pen」按筆鈕圈選擷取任意範圍圖形的「自由擷圖」功能在GALAXY Note PRO上也完整保留,同時更搭配「多重視窗」,快速進行畫面的擷取(除了可以用比較整齊的方形或圓形插入外,還具備有神奇的「自動去背」的功能,做簡報更漂亮)並拖拉到開啟中的其他應用程式中,大幅減少了操作時的繁雜指令。

多重視窗開啟,多工同時作業

PC 的使用者大多早就習慣同時開啟不同視窗與工作同時進行,或者在工作到一半臨時要開個檔案查個資料等,其他的平板未必能讓你方便這麼做,但是Samsung GALAXY Note PRO 的多重視窗開啟,同時可以開啟四個分割視窗,要快速打開常用的App時,只需要編輯好工具列,從螢幕右方往內側滑即可叫出,就可以迅速開啟App。


而這方便的設計也讓類似以下的使用情境可以很方便的完成--用個應景的例子:前一陣子因為服貿的話題,我們看到許多網友辛苦看影片整理各種新聞或活動現場發言的逐字稿,如果使用 Samsung GALAXY Note PRO,只需要同時打開影音來源視窗(如Youtube)以及文書編輯App(如Hword),就可以輪流切換視窗,簡單的完成工作了。或者是邊寫企劃邊傳Line、同時開不同的傳訊軟體與不同群組的協同工作者討論事情也同樣可以在一個畫面上完成,不再手忙腳亂。

另外,使用Hword寫文 或 Hshow做簡報時,可以即時拍照(或是使用儲存在Samsung GALAXY Note PRO中的照片)即時插入文件中,增添文件的內容豐富度。


還是習慣打字?大面板 三星輸入法一樣沒問題

既然是工作用,難免還是會有要輸入比較多文字的機會,手寫或一般智慧型手機使用的輸入方式未必合乎習慣,全新搭配在Samsung GALAXY Note PRO 的「三星中文輸入法」在按鍵的安排上與過去在其他三星手機、平板上的完全不同,完全比照電腦上的按鍵配置,只要稍微墊高底部或用三星皮套,加上因為面積夠大,字鍵大小與鍵距都是正常大小,還可以設定聲音與震動反饋,使用上就近似在電腦鍵盤上打字一樣,不會因為是平板而感覺很不習慣。


工作用平板和輕薄筆電的選擇

假如考量是不想攜帶太重的筆電外出工作,也許要考慮的點還是「輕薄筆電可以成為我的主筆電嗎?」以及「我在外工作時經常會做的事有哪些」,因為假如輕薄筆電只會是您的第二部筆電,而使用的情境也多半只是比較「輕」的工作如上網查資料、簡單編輯文書、做簡報,適時記錄創意與想法,與工作伙伴維持協同工作與聯繫等,那麼一部方便好用的工作平板也許是不錯的選擇。

感謝台灣三星電子(股)贈送Samsung GALAXY Note PRO及邀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