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ATOM」3D 列印機,舉牌加油小人創作者也喊讚” 與新的 4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ATOM」3D 列印機,舉牌加油小人創作者也喊讚

Posted: 07 Oct 2013 04:03 AM PDT

「3D 成型技術」是這幾年紅透半邊天的字眼,從義肢到衝浪板,從相機到胸罩,都可以直接「印」出來,今年的巴黎時裝周伸展台驚豔全場的不是香奈兒等主流奢侈品牌,而是實驗性濃厚的 3D 列印服飾與鞋子。只是,身在台灣的我們,似乎總是只聞其名,罕有機會親身體會自己輸出立體物品的奇妙感,3D 列印宛如一種觸摸不著的酷炫字眼。

其中一個可能原因可能是 3D 列印機索價不婓,動輒百萬的龐然巨物只侷限在工業用途。不過近幾年來隨著技術進步,價格已逐漸親民,只要台幣幾萬塊,人人都可在家當起「自造者」。而台灣今年也誕生了幾台國產自製 3D 列印機,這幾天在群眾募資平台 zeczec 嘖嘖引發熱烈迴響的「ATOM」就是其中之一,從 10/4 開始尋求至少 60 萬的資金,不到四天已經破錶達 150%。先透過影片來看看 ATOM 是怎麼運作的吧!

不若我們印象中四四方方或宛如鋼筋水泥外露的 3D 列印機,ATOM 的身形相當簡練優雅,三角柱的結構造就輕盈「身材」,重量只有 8 公斤。與市面上的 3D 列印機比較,在外觀上的確更具現代感。

asset_690_image_big

當然,ATOM 不是虛有其表。影片中的「頭像」是以 0.1 公釐層高印製,噴頭從零開始來回琢磨、層層堆疊出五官稜角分明的「人頭」。ATOM 非常講究成品的精緻度,列印層高可細微至 0.05 公釐。在小處精雕細琢之外,ATOM 打造的物體尺寸也可以很大氣——列印高度可達 31.5 公分,體積最大可達 8000 立方公分。

ATOM 的負責人李曜任遠赴英國就讀建築並於當地工作期間,結識了另外兩名分別為建築、工業設計背景出身的朋友,三人志同道合成立 ALT Deign 公司,2012 年在台北落地生根,ATOM 3D 印表機即為這支「混血團隊」與台灣人初見面的作品。

asset_688_image_big

要製作這台外觀雖簡潔利落,內裡實則精密複雜的機器,除了設計團隊反覆驗證修改之外,更重要的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利用開放硬體網路資源(open source hardware / reprap)整合原創設計,才製造出這麼一台結構與精度兼具,堪稱 3D 列印界的精品。

於「嘖嘖」開放預購期間,ATOM 推出兩種型態、四種價錢,分別為 DIY 自行組裝的版本以及組裝測試完畢的版本,最便宜的 DIY 版本 33000 早鳥優惠全數售罄。ATOM 目前募集到的金額已近百萬,相當受到設計師歡迎。先前因「舉牌加油小人」爆紅的設計師李翰也背書推薦,稱讚 ATOM 對於他往後製造周邊商品是「高度效率的武器」。

255753_429671393794826_433637132_n

EZ 3D Printer。照片來源:FlyingV

除了 ATOM 以外,今年 8 月號稱台灣第一台自產自製 3D 印表機的「EZ 3D Printer」才剛結束於 FlyingV 的募資,最終總共募得 77 萬台幣,同樣有超標的好成績,不過 EZ 3D Printer 稍貴。另外,旗下擁有仁寶電腦的金仁寶集團也在八月發表「XYZprinting」,首款機種將於 12 月上市,挾其企業優勢,一台 3D 列印機僅需 1 萬 5 千台幣。

國外喊了幾年的 3D 成型技術大未來,這股風潮今年終於吹到台灣。儘管我們的前首富說 3D 列印只是噱頭;但是 Wired 雜誌前總編 Chris Anderson 反駁,不若大規模量產,3D 成型技術是給普通人使用的,就好比網路,大量業餘人士一旦進入,本質就會發生變化。他說:

3D 成型技術不是技術革命,而是社會革命。

ATOM 的計劃說明更具體地勾勒出這個「願景」:

當某位家庭主婦不去五金行買掛鉤而是用 ATOM 印出來時,我們就會知道3D產業已經達到巔峰。

而現在,工具就在眼前,你已經準備好參與這波革命了嗎?

一張地圖群覽全球「網路帝國」版圖

Posted: 07 Oct 2013 03:16 AM PDT

Age_of_Internet_Empires_final

「世界各地最受歡迎網站」分佈圖,古典版

本文譯自《 Age of Internet Empires: One Map With Each Country's Favorite Website 》。以兩名英國研究人員規劃的地圖,來觀察全球「網路帝國」各勢力的配置。不過,第二張地圖南韓的占領者為百度,推測資料待修正。

日前有兩名牛津網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Mark Graham 和 Stefano De Stabbata ,以下面的地圖描繪出了全世界「網路帝國」分佈圖。這張地圖呈現了各個國家中最受歡迎的網站,也隨著國家的大小,反應當地網路使用者的多寡。

此地圖以簡潔且完整的方式,讓我們了解以地理學,以及綜觀角度來看全球的網路喜好與習慣。

TopSitePerCountry_InternetPopulation

Mark Graham 和 Stefano De Stabbata 所規劃的地圖
(編按:此圖韓國部分對應色為百度,但應為繪製者誤植)

Facebook ,這個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網站,在北非也拔得頭籌,且在幾個中東國家,以及太平洋岸邊的南美洲皆是。但在其餘國家, Google 則漸漸隱約的浮上檯面,Google 在北美、歐洲,以及南亞的幾個國家中,都是最受歡迎的網站。

而且即使 Google 不是最受歡迎的網站,還是有它的影響力,「 如果我們也連帶觀察第二瀏覽量的網站,Google 在網路上的勢力就顯而易見了。」Graham 和 De Stabbata 寫到:

在 50 個國家中, Facebook 被列為最多人造訪的網站,其中 36 個國家裡, Google 名列第二,而其他 14 個國家中的第二名為 YouTube (現為 Google 所有)。

那其他剩下的國家呢?百度在中國佔有壓倒性的優勢,雖然看起來蔓延到了鄰近國家,但研究者對於這部分資料的正確性尚待修正。另一方面, Yahoo! 在日本和臺灣都很成功,他們跟日本 SoftBank 有將近 20 年的合作關係,且在 2007 年收購了臺灣社群網站──無名小站。

其餘地方:像是在俄羅斯,最受歡迎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Yandex ,在哈薩克則是 email 服務 Mail.ru 領先群雄。中非國家的數據則無法取得,這讓我好奇這些原始資料,有沒有包括手機網路。(如果真是如此,Facebook 在那的表現應該也不錯)

但對我來說最有趣的,應該是巴勒斯坦的占領者,在那裡最受歡迎的是新聞網站 The Al-Watan Voice (一間「新聞」!)

Graham 和 De Stabbata 還把此地圖繪成了「地理大發現」風格,在本篇文章的最上方可看到。他們似乎對這個同質化( homogeneous )的數據帝國,其中所隱含的力量最感興趣。「我們好像仍在網路世紀帝國的最開端。」他們表示:

但是現在我們劃分出的領土,很可能對於多年後掌握我們溝通管道,以及資訊來源的公司,具有重要意義。

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戰國風雲

Posted: 07 Oct 2013 02:16 AM PDT

3396850719_8730e3f1f2_z

本文作者是黛博拉,本文轉載自她的部落格文章 〈 戰國風雲

NTT docomo 終於加入販售 iPhone 的戰局。大西宏以這件事為開場白,寫了一篇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勢力版圖還會再繼續變化,有趣得令人目不暇給的文章,最後導出的結論頗有意思。

NTT docomo 加入戰局,不需多說也能明白對蘋果而言,是日本市場營收的錦上添花。根據 IDC 的調查,今年第二季(2013 年 4-6 月)日本國內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中蘋果就占了 36.1% 之多,名列冠軍。若接下來高人氣機種 5s 的供貨順利,據估計年底前,iPhone 在日本國內的市占率要直逼 50%,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務。

不過,在看智慧型手機市場時,根據切入點為「OS 市占率」或「製造商」,對勢力消長的詮釋也有所不同。這也是智慧型手機市場有趣的地方。比方說,在 iPhone 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的日本,從 OS 市占率的角度來看,Android 手機才是過半的多數。以下是 2012、2013 年第二季(4-6月)以 OS 來區分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單位:百萬台)比較表,資料來源為 IDC。從表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Android 陣營從去年同期的 69.1% 成長至今年同期的 79.3%。相較之下,iOS 卻由 16.6%降至 13.2%,萎縮了 3.4%。光從這些數字來看,可能會覺得「iPhone就要完蛋了」。

deborah-戰國風雲-1

話說回來,若從製造商的角度來看,勢力版圖的消長又呈現另一番景象。實際上智慧型手機市場,與其說是 OS 的競爭,不如說是製造商對製造商、品牌對品牌的競爭。以下是 2012、2013 年第二季(4-6月)以製造商來區分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單位:百萬台)比較表,資料來源同為 IDC。從表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前三名依序是三星(30.4%)、蘋果(13.1%)、LG(5.1%),看起來的確是三星獨領風騷。

deborah-戰國風雲-2

不過,耐人尋味的地方在於,戰績獨走並不代表冠軍寶座坐得穩。雖然表1和表2的數字有那麼一丁點出入,但還是可以看出與去年同期相較,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膨脹了51-52%左右。說到底,兵家必爭之處其實在於各路英雄好漢的成長潛力(potential)是否跟得上市場的膨脹速度。不可否認,這些年來三星做到了。而第二名的蘋果雖然出貨量也有所成長,但 20% 的數字終究比不上市場膨脹率,因此市占率萎縮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三星超越了蘋果,但也成了其他人挑戰的對象。與市場的膨脹速度賽跑,就好比當年美國的西部大拓荒。誰追得上市場的膨脹速度,誰就贏了。且根據成長力道的不同,也拉開了價格競爭力的差距。看看第三名 LG 108.6%、第四名聯想 130.6% 的成長率,以破百的力道緊追在後,而三星則以 43.9% 的數字在主要 Android 製造商中被比了下去。從這裡便可以看出,三星冠軍寶座的基礎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堅若磐石。事實上較去年同期相比,三星的市占率也降了 1.8%。

把硬體當飯吃的 Android 陣營製造商,只有被迫服從工業時代競爭原理的份。衝量、爭市占率並生存下來的才有利可圖。走上衝量、爭市占率這條不歸路,到了這個節骨眼,成敗關鍵便在於誰拿下最有成長冀望的發展中國家市場。目前,中國與印度這兩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市場,產生了不尋常的變化。同樣在 2013 年第二季,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市占率雖以三星的 18.3% 為首,但與第二名聯想的 12.6%、第三名酷派的 11% 相去不遠,短兵相接、競爭激烈。附帶一提,從中國的消費水平來看價格有如天山雪蓮的 iPhone,市占率竟有 5%,排名第六。與中國移動合作後,預估在 2014 年可望成長至 10%。至於印度,2013 年第一季三星雖擁有 32.7% 的市占率,卻在第二季掉到 26%。相對地,印度本土的 Micromax 則從 18.8% 上升至 22%。

至於歐美市場,值得一提的變化是,根據 Kantar 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今年 5-7 月 iPhone 在美國的市占率達到 43.4%,較去年同期上升了 7.8% 之多。而有如三星囊中物的歐洲,也根據 Kantar 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今年 6-8 月 Windows Phone 的市占率在歐洲五國(英法義德西)市場創下新高,來到 9.2%

除了追趕市場的膨脹速度外,智慧型手機製造商還得應付來自換機需求的威脅。Android 手機用戶對於更換為其他品牌的 Android 機種並沒有太大抗拒,Android 陣營製造商之間的自相殘殺便有如宿命般的無可避免。另一方面,智慧型手機用戶從 iPhone 更換到 Android 機種時,不光是得重新下載 App,還有使用上的適應問題,因此這一類的換機情形發生機率不高。也就是說,三星面臨了必須在市場成長顯著地區與其他 Android 陣營製造商近身搏鬥,以及得極力防止用戶流失的腹背受敵狀態。而坐享其成的,是 Android 市占率愈高,口袋便愈麥克的 Google – 來自廣告與 Google Play 的營收。Android 陣營製造商只能從硬體牟利,且發展中國家市場的競爭愈白熱化,價格戰也會愈激烈。

大西桑的結論便是,這麼一來,大致上可想像得出三星未來的路應該不好走。相形之下,用戶包圍網的重要性在市占率之上,並得以避開流血競爭的蘋果策略,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賈伯斯的先見之明,實在不得不令人再度深深地佩服、玩味。

參考文獻:またまたスマホ市場の勢力図が変化しそうで面白い

(圖片來自 takato marui,CC license)

這也是三星模式:全年 130 億美金行銷預算

Posted: 06 Oct 2013 08:43 PM PDT

095138ukxk6kzkerryw9xx

本文轉自虎嗅網〈  全年130億美元廣告與促銷費用!這也是三星模式的一部分  〉。

分析師 Benedict Evans 不久前表示,今年三星行銷支出可能達到前所未有的金額,三星將花費將近 130 億美元進行廣告和其他促銷活動。 Benedict Evans 進一步預測,三星在今年第四季,在行銷上將會花掉 45 億美元。

130 億美元的規模,超過 Google 購買摩托羅拉的金額,是 HTC 市場總值的 3 倍。總之,除了蘋果之外,沒有其他任何公司可以拿出這樣一筆鉅款來推銷它們的產品。而蘋果還不會這麼幹。事實上,蘋果的行銷費用僅為三星的幾分之一。

三星一貫保持在行銷上的高調作風。

今年年初,韓媒 Korea Times 透露,三星在 2012 年的市場行銷費用就超過了 110 億美元,幾乎是公司研發部門經費的 10 倍( 10.6 億美元)。「三星對於市場行銷的重視是公司在去年如此成功的主要原因。」來自三星內部的匿名消息如此說道。

重金行銷,正是三星模式一部分

美國調查機構 Asymco 認為,三星的行銷管道成本高是主要原因。根據調查,三星很多行銷費用都以廣告形式投放到了電視、戶外、地鐵等付費管道上,比其主要對手、依靠口碑傳播的蘋果還要花錢多了。 iTunes 、 App Store 這些蘋果自建的生態系統,以及每一次新產品發佈前,就已經在社交媒體上議論紛紛的蘋果迷們,幫蘋果免費賺到了不少注意力,所以蘋果對於電視等付費廣告的依賴度低很多。「這就是一個知名品牌和正在知名的品牌的區別。」 Asymco 說。

此前,作者孫永傑的這篇文章已肯定了三星鉅額行銷的做法。他的主要觀點是:

1. 黑莓和 Nokia 的毛利率大幅高於三星,但三星大幅獲利,前兩者卻虧損。這是因為三星儘管行銷費用不菲,但憑藉出貨量上的大幅超越,仍在總利潤上勝出。

2. 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但要看到,重金行銷同樣有一個 ROI 的問題,不是說有錢就能砸出效果。要達到很高的 ROI ,需要好的創意、行銷的市場定位、時機的選擇把握等多種因素的結合,才能實現。從這個意義看,三星行銷對其業務的助推,不是只有高投入這麼簡單,裡面其實有不少經驗與 know-how 。

今年, HTC 上下皆發誓要擴大對行銷的投入,以彌補短處,為此,請來了小勞勃道尼做代言人,加大對廣告方面的投入。但是目前為止,效果並不顯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沒辦法透過與強大對手一樣的方式戰勝對手。三星已在行銷投入方面建立起了相當高的門檻。要跟已投入 130 億美元做行銷的三星比燒錢、比廣告,再請來 10 個小勞勃道尼,夠嗎?

程式界的 YouTube:Runnable

Posted: 06 Oct 2013 07:10 PM PDT

01

時至今日,程式設計師真正從零開始寫程式的已經很少了,大部分都是在網路上「搜刮」程式功能片段,再重新組裝。即使對於一些專家級程式設計師來說,為了同步最新的技術、功能和組件,他們也很難避免全網搜刮。但是,全網搜刮怎一個亂字了得。來自亞馬遜的幾位工程師就深諳其中之痛,於是創辦了程式片段一站式服務平台 Runnable,並稱其為「程式界的YouTube」。

Runnable 除了有搜尋框之外,還根據語言屬性,將程式片段歸類到PHP、Node.js、Python、JavaScript、 ASP.NET 等程式語言類別之下。目前擁有約 1000 條程式段,並預計幾個月將成長 10 倍。除了找程式,Runnable 還提供編寫程式的環境,讓程式設計師直接在本站就能測試運行。Runnable 團隊表示,未來還會側重功能優化,希望程式設計師在 Runnable 測試、發表程式就好像在 Medium 上寫文章一樣簡單。另外,Runnable 還提供程式儲存空間,讓程式設計師儲存自己感興趣的程式示例。

02

除了找程式,現今程式設計師的另一大困惑可能就是某種語言、API 的使用細節。Runnable 在這方面也顧慮周全,並同時提供前段和後端的服務。比如,你可以在 Runnable 上學習使用 MySQL、MongoDB、redis 等產品,也可以找到 Paypal API 的功能程式示例,並直接編譯運行。

對於未來,團隊希望能夠增加社區屬性。其中一個想法是增加評論系統。另外,團隊也會試著增添更多的語言和架構。

目前,Runnable 團隊已經拿到一筆小額種子投資。未來,針對開發者的公司若想在 Runnable 上曝光自己的程式片段,Runnable 可能會收取一定費用。

SOURCE: techcrunch.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