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上班族的雄心壯志:計劃在週末自我精進,結果⋯⋯”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上班族的雄心壯志:計劃在週末自我精進,結果⋯⋯

Posted: 06 Sep 2013 02:49 AM PDT

本文譯自 BuzzFeed 〈 Working Full Time: Expectations Vs. Reality 〉,為符合台灣流行文化,部分有所修改。

我計劃:每天早上都要自己準備午餐,為不小心多出的帳單未雨綢繆。

01結果⋯⋯樓下小七店員把我名字都記起來了,而且很驚訝今天我居然沒買 Dr. Tea。

我計劃:及早就寢,把鬧鐘設在六點鐘,隔天起床我一定精神煥發。

02結果⋯⋯10 點早早上床,隔天「小睡」了八次。

我計劃:一定要好好整理衣櫃,整整齊齊掛滿 20 幾歲職場得意的專業人士會穿的衣服。

03結果⋯⋯地板上皺巴巴的襯衫堆積如山。

我計劃:井井有條的安排我的工作,每天中午之前充滿戰鬥力。

04結果:花了一個小時檢查 email 最後面的簽名檔看起來有沒有問題。

我計劃:養成在週六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接著把房間整理好、把瑣事處理掉,完事後陶醉在迷人的小說裡。

05結果⋯⋯睜開眼睛,看了看手機,嗯,11 點了。
起床,烤些吐司來吃,打開電視,然後在沙發上睡著。

我計劃:我會好好利用週日時光精進自我,免得落後同事,而且也能減輕日後負荷。

06結果⋯⋯看了十五集蘭陵王。

我計劃:Friday night!下班見見老朋友、試試新餐廳。

07結果⋯⋯我 累 死 了 , 動 彈 不 得 。

我計劃:下班之後去健身,然後回家煮一頓美味的養生餐。

08結果⋯⋯一回到家我立刻脫掉衣服癱到沙發上希望可以這樣躺一輩子。

我計劃:長官快賦予我重責大任吧!我準備好了,戰鬥力十足!

09結果⋯⋯謝天謝地 Google 大神沒有對我搜尋的每個問題收費,不然我早就破產了。

Chrome Apps 將是 Google 送給微軟的特洛伊木馬?

Posted: 05 Sep 2013 09:17 PM PDT

56179469159f5b1e0c5e93a6ff666676

今天,Google 發表了 Chrome Apps,不同於之前 web app,此舉是要把 Chrome 瀏覽器升級為真正的 app 平台,將 Chrome OS 發展成一個成熟的作業系統,可以視為 Google 挑戰 Windows、OS X、iOS 乃至 Android 的一大動作。甚至有媒體認為,Chrome Apps 是一個取道 Chrome 瀏覽器入侵 Windows 和 OS X 的特洛伊木馬。

新的 Chrome Apps 兼有 Web 端和本機端程式的特點。一方面它採用了 web 技術且只能依靠 Chrome 瀏覽器運作,另一方面它可以像獨立 app 那樣在 Chrome 瀏覽器之外運作,並支援離線操作、跨裝置和作業系統運作。同時,它們也能夠使用電腦的 GPU、硬碟、視訊鏡頭、USB 和藍牙等等。Chrome Apps 目前僅支援 Windows 和 Chrome OS,Mac 與 Linux 版本也很快就會推出。Google 在 5 月份時就開始推廣一系列 Chrome Apps 了(當時叫 Packaged Apps)。7 月份,Chrome 通知中心登上 Windows 和 Chrome OS。今天,過去幾個月以來只向開發者開放的 app 啟動器也向所有使用者開放了。

此外,Google 表示此舉並非是要拋棄 Web 端,而是為了提供使用者提供更多選擇。Chrome Apps 專案經理 Rahul Roy-Chowdhury 表示,先在桌面端推出是因為桌面端有大量的 Chrome 使用者,但最終團隊想看到的是哪裡有 Chrome,哪裡就有 Chrome Apps。根據 StatCounter 統計,全球 42% 的 web 使用者都用 Chrome。這也為開發者提供了更多的開發環境選擇。」Google 說目前共有 50 多款 Chrome Apps 供使用者選擇,不過一些頂級開發者還沒有入駐該開發平台。Pocket、經濟學人、Wunderlist 和 Pixlr Touch Up 等則是已經推出。

a7c51a95f6217b299ddb30a40d4eed90

Chrome Apps 行動端布局是一項長期計劃,該團隊表示,短期內 Chrome Apps 不會推出行動版,相關跨平台的開發是個幾乎難以解決的難題。

負責 Chrome Apps 開發者工具的工程設計主管 Erik Kay 說:「做 Chrome Apps 不是要放棄 Google 建立的 web 標準,而是因為目前的 web 端系統與 Windows 和 OS X 競爭起來功能上有所欠缺,比如 app 存取硬碟和 USB 連接裝置上有障礙。我們要做的是一個真正在桌面上站得住腳的作業系統。」

雖然 Chrome Apps 已能脫離瀏覽器使用,但並沒有出現一個與 Photoshop、Apple iLife 甚至是 Microsoft Office 同等級的桌面程式。Chrome Apps 必須拿出一些標桿程式才成證明它是一個真正的平台。Chrome Apps 的野心和潛力很明顯,但培養開發者和消費者信任的路才剛剛開始。

來源:The Verge

Facebook 營運長邀請全體社會,與女性一同「挺身而進」

Posted: 05 Sep 2013 07:31 PM PDT

BCCF0239P+挺身而進(立體書)

Marissa Mayer 與 Sheryl Sandberg 大概是從去年到現在,科技圈最受矚目的兩位女子。 Marissa Mayer 入主 Yahoo! 大刀闊斧改革,以強韌的手腕與果決的行動,為垂垂老矣的紫色巨人換上嶄新面貌;而 Sheryl Sandberg 擔任 Facebook 營運長精準操盤,每年為它增加 600 億營收。

兩位女子在職場上散發耀眼光芒,社會為她們冠上「女強人」的稱號。尤其 Marissa Mayer 是在懷孕 28 週時,作出拯救老牌網路企業的決定,生產兩週後即刻開始執行任務,她超凡的意志力,相信令所有人都折服。然而,不是所有女性都如她一般如此毅然決然。 Sheryl Sandberg 也曾於懷孕期間接到 LinkedIn 擔任執行長的邀請,時年 37 歲的她,拒絕了 ——當時她覺得自己無法兼顧母親與職場領導者的角色。

2006 年的 Sheryl Sandberg 面對大好機會顧慮萬千; 7 年後, Shery Sandberg 寫了一本書疾呼:女人,在職場上挺身而進


Sheryl Sandberg 邀請所有女性與社會全體一同為更好的世界努力

不,她並不是後悔自己當初的抉擇(畢竟現實上後來 Facebook 營運長一職的邀約翩然而至),也不是要所有女人都該效法 Marissa Mayer 犧牲休養生息的時間,生完孩子立馬整裝戰鬥去。

我們可以脆弱,我們應當放棄兼顧一切的迷思,但是在職場上擁有企圖心的女性,我們必須突破自己的心理壓力,挺身而進。

女性與工作權,是個古老的議題,然而直到今天,男性與女性在職場上,仍有巨大的鴻溝。無論男女,誰敢大聲宣告,自己真正忠於自己的內心?尤其是想在家當奶爸照顧小孩的男性,渴望選上總統挽救國家的女性,其實,鮮少有人能義無反顧的擇己所愛。

做自己的主人,我們必須先從檢視自己的內心開始。

女人之難

1. 睜開雙眼,喚醒自覺


Sheryl Sandberg 於 2010 年發表「為什麼我們的女性領袖太少」演說。

Sheryl Sandberg 自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後,在職場打滾多年,從麥肯錫顧問、美國財政部長幕僚、 Google 營運部門副總裁,到今日擔任 Faceboook 營運長,顯赫資歷洋洋灑灑,氣勢逼人。然而不止成功的商業領袖,她更宏大的目標,是推動女權運動。 Sheryl Sandberg 將自己幾十年的經驗與所見所聞,寫就成書。她引述《財星雜誌》總編輯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論點是,當今職涯發展已不再是直線攀爬階梯,我們面對的是路徑更多元的方格架( jungle gym)。

我們最常用階梯來比喻工作生涯,但是這個概念,對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已經不適用。 2010 年,光是 18 到 46 歲的美國人,平均就換了十一份工作。

medium_9616519771Photo Credit:Justin B

雖然方格架大致而言對我們來說更有益,因為職涯發展多了更多選擇,視野也更寬闊,不是守著一條階梯,只能死瞪著前人的屁股緩步往上爬。女人的能力毋庸置疑,但要勇於在各種場域中「跳槽」,女性仍須破除自己的心理障礙。

Sheryl Sandberg 在本書前半部分點出諸多女性弱點,其中有些也是她自己曾經犯過的毛病。諸如女人太懼怕自己不被喜歡,所以寧可屈從,扭曲自己以符合男強女弱的社會框架;女人對自己沒有自信,產生冒牌者症候群:表現好是運氣,我們忐忑等待無能真面目被揭穿的那一刻。

有企圖心卻受到各種內外因素壓抑的女人,必須自己跨越一道道心理門檻。開會時,別躲在牆角,往桌前坐;在同儕熱烈討論婚姻、父母叨念終身大事時,不被左右;切莫隨時想著取悅所有人;不要老是想找長輩依靠;在自己有功時別等著人家主動為妳戴皇冠,主動敲開主管辦公室的大門,告訴對方自己更上一層樓的意願。

我相信 Sheryl Sandberg 的用意並非譴責女性,而是要我們對自己曾經的躊躇恍然大悟,並且發現自己原來並非隻身一人,這些都是很多女人共通的盲點。在方格架攀爬的過程中,我們得一同努力剷除這些無謂的自我懷疑,力爭上游。

large_2636960392照片來源:Steve Jurvetson

而面對方格架的挑戰, Sheryl Sandberg 建議訂下兩個目標:其一為長期夢想,其二為 18 個月計畫。長期夢想不需具體或明確,它是指引方向的概念。而後者則分別設定團隊與個人目標。比較值得注意的是 Sheryl Sandberg 鼓勵我們敞開心胸,把時間軸拉長,別因工作層級而錯失真正的大好機會。她加入當時還只是初出茅廬的新創公司 Google 之前,有很多成熟的企業可以選擇,但 Eric Schmidt 告訴她:

挑選工作唯一重要的選擇標準,就是「快速成長」。

如果有人給妳一個上火箭的位置,別問位子在哪裡,上火箭就對了!

Sheryl Sandberg 捨棄龐大穩重的郵輪,坐上火箭一飛衝天;後來加入 Facebook 也是一樣的道理。她認為,選擇穩定,可能犧牲成長的機會,「穩定」也包括選擇在同一家公司內部爬升,而不向外尋求拓展機會。 Sheryl Sandberg 指出:

待在同樣的專業領域、同一個組織中,會產生惰性,限制了拓展的機會。尋求多元的經驗,對有效培養領導力是很有幫助的。

別讓盲點以及惰性,遮蔽了自己的視線。

2. 我們無法兼顧一切

「兼顧一切」這個詞的發明,或許是有史以來對女人設下的最大陷阱。

「完美是我們的敵人」,別奢望成為神力女超人,Sheryl Sandberg 挑明了說。

即使戰勝了心理障礙,然而事業有成又已組織家庭的女人,卻很可能落入「完美主義」的陷阱。女性想要同時在職場上塑造俐落幹練的形象,帶著一身疲憊回到家中卻又奢望當個完美母親,於是搞得自己手足無措甚至備感挫折,反而弄巧成拙。我們畏懼聽到「有了事業忘了孩子」的流言蜚語(奇怪的是,這種苛責只會加諸在女性身上)。

女性必須拋卻兼顧一切的迷思,Sheryl Sandberg 建議,我們應當適時以一些無傷大雅的不完美,成就另外一部分的理想。她舉擔任醫學院院長的 Laurie Glimcher 為例:

她之所以能夠追求事業,同時養育小孩,關鍵是學會把力氣放在何處:「我必須決定什麼事情重要、什麼不重要,學會只在重要的事情上做完美主義者。」

如何「拒絕」兼顧一切,另外一位女性高階經理人說明得更具體——她讓孩子穿著隔天上學的衣服睡覺。不必事事要求完美,懂得適度設限,若想追求長久的成功,而非燃燒熱情曇花一現,我們就必須懂得「不要去滿足別人對我們的一切要求。」懂得拒絕,懂得取捨,是人生智慧的展現。如同當初 Sheryl Sandberg 決定婉拒擔任 LinkedIn 執行長的邀請一般——她瞭解自己當下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

女性無法兼顧一切,我們本來也就不必兼顧一切,別忘了家庭是由至少兩人共組。Sheryl Sandberg 奉勸有意步入禮堂、組織家庭的職業女性,在交往時什麼壞男人、瘋狂不羈、承諾恐懼症的可以來者不拒,但是「讓男人性感、有魅力的特質,不是成為好丈夫的特質」,別嫁給他們,妳應該慎選:

到了要定下來的時候,找個想要有平等夥伴的伴侶,找個認為女性應該聰明、有見解、有抱負的伴侶,找個重視公平,並且預期自己會分攤家務,甚至想要分攤家務的人做伴侶。時間久了,沒有什麼比這種男人更性感的了!

請全體社會,一同挺身而進

《挺身而進》多數篇幅著重女性的內心層面,要女人勇於打破窠臼做自己。但窠臼從何而來?是什麼原因造成男女的抱負落差?Sheryl Sandberg 認為,這是來自來自文化與社會塑造。因此,除了自我意識的覺醒之外,我們也需同時努力革除破舊的兩性觀念以及落後的職場環境,這才是根本。

就以影響力深遠的大眾媒體為例,媒體在勾勒女性成功者形象時,本應作為帶領社會前進的先驅,卻反倒經常以刻薄的語言強化兩性的刻板印象。Steve Jobs 對品質近乎苛求,媒體與眾人給予理所當然的讚揚與感念;然而當同樣極度要求品質的 Marissa Mayer 出頭,Business Insider 作者1卻以「宛如機器人般、高傲自大、對細節的癡迷不可理喻」來形容,類似的差別待遇多不勝數。

社會環境與「不同」為敵,女人即使事業野心多麼強大,無形之中便被壓抑,潛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可能連她自己也毫無察覺,於是就這樣白白葬送自己的天賦與才能。

除了社會排擠「叛逆者」,陳舊的職場環境也是女性退出職場的罪魁。Marissa Mayer、 Sheryl Sandberg 懷孕期間沒有人懷疑她們能否繼續擔綱要職,她們得到的是強而有力的信任,執行長的重責大任等著她們生完小孩去接;只是基層女性受到的待遇可能就不一定是這樣了。我們或多或少都曾聽過,年近三十未婚的台灣女性,經常因可能結婚生子而被僱主或面試者質疑,彷彿養育下一代是一種罪孽。

我們的企業對待孕婦的方式,是最直接明顯的例子。而 Sheryl Sandberg 在書中自承,她很幸運處在一家重視員工的企業,也很幸運擁有一名願意「平均分擔」的伴侶,只是,要所有人「挺身而進」,忠於自己的選擇,她得讓「幸運」變得「正常」。Sheryl Sandberg 最該呼籲的對象,或許是與她一般位高權重的男女,改變社會最能直接收效的鑰匙,掌握在這群人手上。

Sheryl Sandberg 鞭辟入裡的描寫現象,仍有一定喚醒女性自覺的作用,我相信她的提點的確可以瓦解女人的自我懷疑。已有許多女性主義者為兩性平權奮鬥,性別歧視早已被視為落伍。只是,從社會、媒體、大眾的諸多反應看來,要徹底根除千萬年幾乎紋風不動的破舊觀念以及職場環境,創造無所畏懼的世界,讓男女的自我意識不受任何壓迫,也不必再有人著書提醒,而能自然展現出來,還有漫漫長路得走,還得有更多人挺身而出,但願不需再等下一個千年。

她們挺身而進了,妳呢?

538207_427809120630738_1878904070_n影像取自Lean In

在閱讀《挺身而進》的時候,我腦中陸續浮現好幾名女性的面孔,她們都在以男性馬首是瞻的職場裡闖蕩出自己的一片天。首先當然是人氣始終高昂的 Marissa Mayer,還有我相當崇拜、挺身對抗華爾街的美國參議員 Elizabeth Warren,以及另外一名近日因 13 小時抗戰反墮胎法案名聲大噪的參議員 Wendy Davis。除了政界、企業界,還有紐約時報總編輯 Jill Abramson、不仰賴老爸名聲的導演 Sofia Coppola⋯⋯

就我們熟知的精英階層(本書處理的範圍也較偏向精英層面)來說,可以當作「挺身而進」典範的女性其實相當多,但與男性一比,只是零頭,《財星》五百大企業執行長中僅有 4% 是女性;更何況同層級女性的薪資硬生生少了一截。這是 Sheryl Sandberg 著書的目的,鼓勵更多女性爭取應得的位置,從上而下打造兩性平等的社會。已有很多 role model 正在試圖從自身做起,打破「玻璃天花板」,妳呢?

本書博客來購買連結:挺身而進

腦筋急轉彎式的問答不再,Google 面試更科學了

Posted: 05 Sep 2013 06:31 PM PDT

Googs 拷貝-720Photo Credit: The Internship

本文編譯自華盛頓郵報「An inside look at Google’s data-driven job interview process」一文,談 Google 少了腦筋急轉彎式的面試問答,面試過程更科學了!

面對眾多應徵者,Google 希望能在排除利益關係的情況下,保持客觀性。因此為了移除單一面試官的主觀性,首先,會有第一小組對應徵者進行面試,接著會有第二小組審查應徵者繳交的相關資料,並綜合第一階段的面試結果對應徵者進行整體評估。

Google 在面試過程中,有很大部份的決定因素來自於數據驅動(data-driven),過去 Google 著名的腦筋急轉彎式問答在分析後發現:在面試問答表現優異者與他在工作上的表現並無關聯,因此腦筋急轉彎的面試問答將被取消。

在 Google 面試時,下決定的可能不是你的主管

現在 Google 打算採取更科學的方法,以往在決定錄取對象前會舉辦多場面試,近來透過分析工具與方法的提升,Google 瞭解到錄取速度的重要性,發現用四場面試決定錄取對象最為合適。

儘管科學方法緊緊嵌在 Google 的招募流程中,但其中還是保有部分人性:「決定誰俱有『Googliness』的特質」,所謂的「Googliness」,正是那些天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慾旺盛、喜歡團隊合作並與人互動相處的人。也就是誰更符合 Google 文化、更適合在 Google 工作。

Google 讓員工對應徵者進行面試,正是要訓練員工對應徵者提出問題的能力。Google 人力與營運副總 Sunil Chandra 說:「應徵的過程是 Google 所有員工的工作,對 Google 員工來說是如同 DNA 般的存在」。

這正是為什麼在應徵 Google 時可能會有第五個面試官的出現,即使資料顯示四場面試是最完美的錄取點。第五個面試官是「影子面試官」,負責監督其他四場面試官的面試表現,對當下的應徵者錄取與否並不具有決策權。

Google:請放心,我們不會忽略你的履歷

排除轉介而來、職業博覽會等從外部接觸到的應徵者,Google 每年收到的履歷仍達兩、三百萬封之多。面對龐大的應徵者,想必會有許多被忽略、被遺忘,但 Google 說他們不會,Chandra 表示:「我們十分關注『false positives』和『false negatives』,我們花費許多時間仔細閱讀每一封履歷」。

為了確保他們不會錯失任何頂尖人才,Google 僱用了一個團隊全職負責篩選履歷,這個團隊有多少人?Google 沒有給外界答案,他們只告訴我們這個團隊規模相當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