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愛要怎麼做?「臉紅紅」教你” 與新的 4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愛要怎麼做?「臉紅紅」教你

Posted: 29 May 2013 05:22 AM PDT

螢幕快照 2013-05-29 下午6.42.10

臉紅紅網站首頁螢幕截圖

女性情慾網站「臉紅紅」約莫是五月初與女性網站「Womany」合作重金懸賞性愛高手1,開始受到矚目。性的慾望流淌在網站各個角落,無論是初嚐性愛滋味,或想在性愛技巧上更上一層樓的女網友,都能在這裡找到指點;當然,有心想在床上真正取悅伴侶的男人,以女性角度出發的「臉紅紅」搞不好比愛情動作片更具參考價值。

開啟「臉紅紅」的首頁,左側照片多帶有情愛隱喻,很明顯地揭示這個網站的目的;右側標題大多也都開門見山,內容很明確,認識身體,談性說愛。以文學名著《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描寫查泰萊夫人解放自我情慾的段落作為引子,「臉紅紅」是這麼介紹自己的2

我們專注於精選優質情慾性愛文章與討論,性,不是罪惡,慾,更是人之常情。我們希望能夠讓你盡情享受身體的美好、暢所欲言的討論、心無旁騖的閱讀。

螢幕快照 2013-05-29 下午6.43.24

臉紅紅文章專題

性說來簡單,做起來要歡暢淋漓卻很難,遑論還有人對自己的身體一無所知。「臉紅紅」的文章類型多元,既有健康教育類的認識陰道(至今可能還是有老師會跳過本章節,要同學自己回家看)或者如何自慰(學校不會教);重頭戲則是性愛導師類的文章,從前戲怎麼演、體位怎麼擺、G 點怎麼找、高潮怎麼來,連懷孕時期的做愛技巧,都寫得一清二楚。此外,也不乏較為深層的議題例如探討性愛分離以及自創情色文學。

螢幕快照 2013-05-29 下午6.49.55

臉紅紅討論區

當然,光是聽大師開示可能還是搔不到癢處,對於性或者愛,或者性愛,我們總有源源不絕的問題,但即使到了 21 世紀,性在很多人心中依然不是個太好啓齒的話題。「臉紅紅」開闢的討論區,全匿名的環境,大家暢所欲言,氣氛頗為熱烈,除了性之外,也有一些關乎愛情或婚姻的議題。

台灣以女性角度出發,專門探討情慾的平面或網路資源並不常見,除了 PTT 有專門討論板 feminine_sex,其它多為附屬於時尚雜誌或女性網站內的其中一個主題,「臉紅紅」算是少見的女性性愛主題網站。不過,才誕生約兩個月,「臉紅紅」卻也已經因為網站版面設計近似美國網站 Medium受到抨擊

臉紅紅網址:http://lianhonghong.com/

D11 Conference 科技大會,Tim Cook 大談 Apple TV、對 Google Glass 觀點

Posted: 29 May 2013 05:07 AM PDT

01
從 2003 年開始,華爾街日報旗下的 AllthingsD 網站都會舉辦 D11 Conference 活動,由 Walt Mossberg 訪談科技界重要人物,如此公開的近身訪談是每年不容錯過的盛事。今天凌晨開幕 D11 Conference,則由 Apple CEO Tim Cook 擔任首位嘉賓。

今年的 D11 Conference 依舊眾星雲集,Apple、Cisco、Facebook、Motorola Mobility、Sony、Google、Twitter 等科技公司,幾乎清一色都由執行長親自登場。首場訪談活動則由 AllthingsD 兩位主編 Walt Mossberg(以下簡稱 Walt)與 Kara Swisher(以下簡稱 Kara)專訪 Apple 執行長 Tim Cook(以下簡稱 Tim)。AllthingsD 也隨即在網站放出訪談影片,以下文字省略 Tim Cook 回答關於 Apple 近期稅務纏身的問題。

Apple 近期的低迷表現、Apple TV 新消息泄漏

Walt:去年蘋果發生了很多事,Samsung 與 Android 的成長、Apple 股價下跌,看起來 Apple 不像以前那樣酷了,Apple 陷入麻煩了嗎?

Tim:當然不是這樣,我們是一家產品公司,且致力於產品開發。單從數字面來看,今年度就賣了 8500 萬台 iPhone、4200 萬台 iPad。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喜歡這些產品,而全球智慧型手機與平板裝置的上網率,有 59% 都是由 iOS 裝置所貢獻。我們在去年也推出很多新產品,能有這樣的成績我覺得還不錯。

02

▲Apple 的股價從去年十月開始便如同溜滑梯一般下跌。

Kara:但對於 Apple 的股價暴跌,華爾街對此感到很敏感,尤其你們又多了新的競爭對手。(指 Samsung 與 Android 陣營)

Tim:一直以來,我們都有競爭對手,如 Microsoft、Dell 等等,但我們會一直戰鬥下去,我看不出現況與過去有何不同;我們只需要專注於做最好的產品即可。

Kara:那麼外界的看法不會對你造成困擾嗎?

Tim:從股價來看,它的表現確實令我們與投資者失望,但這並非史無前例,股價的波動都會有其週期性。我們該做的還是把注意力放回產品開發,只要做出好產品,後面的結果便會自然發生。

Walt:讓我們談談產品,Apple 過去一直被視為有能力改變遊戲規則的公司,至今還是那樣嗎?

Tim:是的,我們仍是那樣的公司。有一些難以置信的計劃正在進行,過去那些曾帶來 iPhone、iPad、iMac 的團隊依舊存在,我們仍有相同的企業文化。

Kara:去年你向大家談到了電視機,今年這個計劃如何了呢?

Tim:Apple 仍藉由 Apple TV 來探索電視領域,我們至今賣出超過 1300 萬台 Apple TV,其中有半數是在去年賣出的。這些經驗提供很好的觀點來切入電視機領域,我們認為電視體驗可以做得更好;但目前來說,我們只實現一部分目標。

Kara:其它公司似乎也有與 Apple TV 相似的產品,而 Hollywood(好萊屋)身為掌握版權物的一份子,他們似乎更有自信與你們打交道。

03

▲Google Nexus Q 是一項實驗性質濃厚的產品,其後繼機種在 Google I/O 2013 並未現身。

Walt:內容供應商(content holder)或 ISP 業者是否刻意把持,讓你們的電視計劃受阻?

Tim:我無法在這方面透漏太多,因為你已經快猜到答案了。當然我們對此領域依然有著極大的興趣,且不可否認,Apple TV 受歡迎的程度超乎我們想像。

Kara:所以你們打算怎麼改變電視領域的使用者體驗呢?

Tim:我不想說,那還只是一個遠大的願景。

Walt:今年會有什麼動作嗎?

Tim:目前沒有,但我保證你會第一個知道。

Google Glass、iWatch 與新產品計劃

Kara:我們談談穿戴式設備好了,你覺得 Google Glass 怎麼樣?

Tim:這產品有一定的優勢,能吸引特定的市場族群,但可能很難廣泛推廣給所有人。不過穿戴式設備是有趣的東西,這是個值得發掘的深度領域。

Walt:在後 PC 時代(post-PC era),穿戴式設備應該能超越目前的健身手環吧?

Tim:是的,我是這麼認為。我戴著 Nike 推出的 FuelBand 腕帶一陣子,Nike 推出了很不錯的產品,手環裝置與 iOS 合作無間。目前的穿戴式產品非常多,但卻還沒出現真正偉大的產品,我認為在這個領域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但這是個成熟的領域,大家都對此感到興奮,並有許多公司積極投入這個市場。

02-1

▲Nike FuelBand 能監測使用者的動作,搭配 iOS 程式可以量化每日的運動量。

Walt:Apple 會參與其中嗎?

Tim:我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但(穿戴式設備)極有可能會是 Apple 產品線的一部分。

Kara:眼鏡或服裝,你們對哪個比較有興趣?

Tim:我對好的產品比較感興趣!我戴眼鏡是因為我不得不戴,眼鏡對不少人來說是時尚或風格的延伸,因此從主流的角度來看,眼鏡難以成為穿戴式設備主流,手腕裝置比較合乎自然。我認為這個領域還有更多其他產品可以開發,尤其感測器的技術越來越進步,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會更清楚方向在哪裡。

Walt:我們談談 Android,Apple 成功推動智慧型手機市場發展,但 Android 如今卻迎頭趕上,比你們擁有更多的電信合作商,你們怎麼看待這件事?

Tim:對 Apple 來說,成功的定義不代表你擁有最多。我們做出最棒的電腦,卻不是推出最多電腦的廠商,在音樂播放器、平板與手機上都是如此。要評估一間公司的健康程度需要多種指標,拿北美市場來說,iPad 佔據了 80% 的平板裝置網路瀏覽量;且 iPad 在電子商務的交易量更是 Android 手機與平板的兩倍之多。我想說明的是 iPad 數量不到 Android 裝置的兩倍,但使用率卻遠遠超過它們。

Walt:談談 iPhone 與 iPad 吧,你們什麼時候會更新這些產品呢?

Tim:關於更新哪些項目、何時到來之類的問題我都不會回答;但不到兩週後 Apple 就會舉辦 WWDC,屆時將展示 iOS 與OS X 的未來,我們非常期待那天的到來。

02-2

▲WWDC 即將在 6 月 10 日於舊金山登場,Tim Cook 親自透露將有 iOS、OS X 得更多消息。

Kara:談談新的 iOS 好了

Tim:Jony Ive(Jonathan Ive)正在負責這項專案,去年秋天開始,我們把「硬體」、「軟體」與「網路服務」這三項關鍵元素結合在一起,便會有神奇的事情發生。Jony 多年來都能在設計上帶來 Apple 想要的感覺,我相信在軟體方面也能做的一樣好。

Kara:可以說說你的領導風格嗎?部分 Steve Jobs 時代的權力核心如 Scott Forstall(前 iOS 軟體高階副總裁)離職,是因為他不擅與人合作嗎?

Tim:我不想特別討論某個人,但我們的整體概念是為團隊上緊發條,就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開發優秀產品。7 個月以來,我們也得到豐碩的成果,Craig Federighi 專注在 iOS 與 OS X 上,Eddy Cue 則致力開發網路服務。

03-1

▲在 Apple 服務超過 15年的 Scott Forstall 於去年 12 月底離職,iOS 的一切就是由他一手打造。

Kara:那麼你是一位什麼樣的領導者?

Tim:我總是不斷提醒自己,要朝著對 Apple 最有利的方向前進;與其談論我自己,我比較想要別人來形容我。

Kara:你覺得你與 Steve Jobs 有何不同?

Tim: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樣,但對於最重要的 Apple 企業文化,我們倆抱持著相同的認知。

Walt:關於產品策略,Apple 曾大張旗鼓的擴展 iPod 產品線,你甚至曾經下令中止 iPod mini 的開發,將精力轉移至 iPod nano 上,但對於 iPhone 你卻還沒有這樣做。(編按:這邊 Walt 想問的是有無開發低價位 iPhone 的機會)

Tim:我們目前沒有(指低價 iPhone),不代表未來不會做。要做出一隻手機意味著背後有龐大的軟、硬體與網路服務配合,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我們專注於做正確的事,看看 iPod 產品,iPod shuffle 推出當時擁有同類產品無法相提並論的功能;iPod mini 則帶來更輕薄短小的隨身聽市場。產品應該與消費者的需求相呼應,回到手機的問題,我們該思考現在是做(低價 iPhone)的時機了嗎?

Walt:不少人喜歡大螢幕手機,他們在尋求手機與平板之間的產物,還能用觸控筆協助操作,這樣的概念是否呼應你說的消費者需求?

Tim:大螢幕意味著許多取捨,消費者在乎尺寸,但他們也在意螢幕是否能顯示正確的顏色?白平衡、反應速度、電池壽命這些要素都非常重要,我們所做的就是權衡這些並作出最好的決定,我相信 Retina 螢幕是目前最佳選擇。

Kara:我們來談談 Apple 的資產,你們有成堆的錢,Apple 有打算如何處理手中資金嗎?

Tim:從最近幾年來看,每年約有六間公司被我們收購,今年更收購了九間公司,但除非有必要,否則我們並不打算公開他們的資訊。

Walt:你們考慮過大金額的收購案嗎?

Tim:Apple 目前沒有適合的目標,但不反對這麼做。主要關鍵是收購的公司是否能幫助我們做出偉大的產品;當然,對方的企業文化也要能與 Apple 契合。

Kara:你們還缺乏哪些領域?社群?

Tim:我們做了不少關於社群的產品,包括 iMessage、Game Center。雖然我們沒有社群網路的平台,但我們充分與 Facebook 及 Twitter 合作,我從來不覺得 Apple 需要自己的社群網路;不過我們並不排斥相關的收購機會。

03-2

▲儘管 Apple 將 Game Center 定位為社群服務,但小編身邊的朋友幾乎都不關心 Game Center 所帶來的功能。

Walt:關於開放式平台,就我所知,Facebook 曾就 Facebook Home 與你們進行討論,不同於 Android 這種開放式系統,Apple 不會讓任何人進一步控制「鎖定螢幕」、「鍵盤」、「識別」等項目。Apple 至今是否有考慮過降低 iOS 的限制性呢?

Tim:當然,在一般狀況下,未來我們會開放更多 API(應用程式界面)給第三方使用,但不會深入威脅到用戶的使用經驗。使用者付費購買我們的商品,我們就有責任幫他們控管使用品質;但可預見的,我們會比以往更開放。

Q&A 時間

Q:Facebook 靠著行動廣告(mobile advertising)賺錢,Apple 目前的看法如何?

Tim:我們的目的是幫助開發者賺錢,而不是我們自己,這是最重要的部分。當然,假如行動廣告能幫助開發者賺錢,我們就會有興趣;目前看來,流動廣告還不足以列為 Apple 當前的目標。

Q:iCloud 目前不支援其他平台(Android、Windows Phone),是否有計劃能在第三方平台推出?

Tim:Apple 會把 iOS App 移植到 Android 上嗎?如果有需求,那麼我們就會這麼做,Apple 其它產品也是遵循這種原則,我們目前並不認為 iCloud有這種需求。

Q:孩子幾歲時才適合收到一隻 iPhone?

Tim:家庭教育是主要的關鍵,我喜歡孩子從小開始學習,科技本身並不會讓小孩子變壞,但家長應該控管孩子們的使用時間。

Q:一個好的產品都伴隨著優良的服務,Google 在搜尋、地圖等方面都相當優秀,Apple 如何維持用戶繼續使用 iOS 產品?

Tim:iMessage 平均每天傳遞 2 億則訊息、iTunes 提供令人驚訝的豐富內容、FaceTime 的使用率也相當高,這些服務都相當棒,但我們依然努力調整更多設定以得到最好的體驗,Apple 能在軟、硬體與服務上滿足各類消費者。

Kara:Apple 是否對以色列地圖 Waze 公司有任何收購案?

Tim:不,我們沒有。

Q:Apple Maps 現在如何了?

Tim:我們曾經搞砸了它,但現在比剛推出時好很多了,這是個正向的進步,不過我們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03-3

▲Apple Maps 推出時完成度極差,鬧出不少大笑話,也讓 iOS 版 Google Maps 創下推出後 48 小時超越 1000 萬的下載量。

Q:Apple 是否需要更多版權內容?

Tim:不,我從來都不認為我們需要自己經營版權內容,只要能合法授權存取,我們不必自行產出版權內容,而 iTunes 上的資料庫仍在持續成長中。

Q:Apple 捲入了大量的專利糾紛,似乎沒能有解決的一天。對於 Samsung,你曾希望他們能專注做出自己的產品,目前他們已經做出差異化了,做出一堆希奇古怪的產品,你的看法是?

Tim:我認為 Google 與 Samsung 以基本專利起訴我們,這是專利濫用的示範。

Q:但 Apple 主動對 Samsung 提出專利訴訟,你們希望 Samsung 怎麼做?

Tim:我不希望今天變成談判大會,一般來說,我不喜歡任何法律訴訟,但 Apple 不願見到抄襲的事件發生。

Q:在 Mac 上,iLife 是一項與眾不同的產品,是否會有類似的程式在 iOS 平台?

Tim:不少人把 iPad 當作消磨時間的產品,但我們也能將它作為一項生產力工具。iPad 上的 iWork、Pages 一直是受歡迎的付費程式,而 GarageBand、iMovie 等都是極具創意的創作工具,未來還有機會看到更多程式出現在 iOS 上。

郭家兄弟「好衣網」轉型「生活市集」,兜售壁貼、保溫瓶

Posted: 28 May 2013 11:21 PM PDT

8-15-27-01

「創業家兄弟」目前的所有成員:郭書齊夫婦與郭家齊夫婦

關心網路創業動態的朋友,應該對由郭書齊夫婦、郭家齊夫婦組成的「創業家兄弟」這個名號不感陌生。Groupon 買下他們創辦的地圖日記與團購網後,迅速投入多個電商網站,賣魚賣菜賣名片,經營模式常常引發討論。

1364132436

圖為「好衣網」,來源:KuoBrothers

不久前,也就是在今年三月初,郭家兄弟先是宣布關閉營運逾一年的舊照片掃描服務 Photo123,3 月 24 日馬上推出主打一件 T 恤 179 元、喊出以 0 毛利重新定義國民服飾口號的「好衣網」,不過,上線不到兩個月,旋即捨棄衣服不賣,快得連編輯都沒參觀過就收攤了,今天正式轉型成販售日常用品的「生活市集」。

「好衣網」並非郭家兄弟第一次進軍服飾市場,2012 年 6 月成立以「一天一件限時絕版」觸發消費者購買慾的「敗衣網」,但事實上他們真正想做的是市面上競爭已相當激烈的「國民服飾」,不過相較已經有聲有色的品牌能將 T 恤售價壓低至 260 元,這個價格對郭嘉兄弟來說似是天方夜譚因而暫緩,後來總算找到新的模式1

大約一個月前,我們找到了一個新的切入點。一個新的模式,讓這件事情忽然間又變成了可能。要達到更低的價格,我們幾乎需要砍掉絕大多數的管銷費用、壓縮衣服的製造成本、讓網站的行銷和管理成本接近 0、讓倉儲成本接近 0、甚至,非常可能的,我們也要讓這個網站的毛利也接近 0(或低於 0),也就是賣一件賠一件的窘境。當一切都「歸 0」後,我們計算出了一個新的價格點-「NT$179元」。

只是,他們「用更低的價格來創造競爭優勢」突破國民服飾市場的企圖,顯然不如預期。今天郭家兄弟於部落格撰文坦言2

因為我們發現好衣網的模式真不是普通的難做,而且它需要不少庫存,讓我們的辦公室堆滿了衣服。所以過去幾個禮拜,我們把公司內部的好衣網團隊轉型了。

螢幕快照 2013-05-29 下午1.21.07

圖為「生活市集」網站截圖

現在鍵入「好衣網」的網址,已經變成前述的「生活市集」。只是兜售壁貼、保溫瓶、衣架等生活用品亦是紅海一片,並不比賣衣服輕鬆。對於這次的再起,郭家兄弟似乎仍充滿不確定感,他們於文末寫道:

這很難,也不是我們想要跟別人競爭的方法,所以我們還在從這個模式摸索生活市集和競爭者可以存在那些顯著的差異點。

針對這次「好衣網」的轉型,酷米移動傳媒 CEO 許世杰於 Facebook 上的注解3,值得創業團隊借鑑:

我覺得這個例子

最值得所有創業團隊學習的是:裡子比面子重要,錯了就該當機止血
最值得所有創業團隊警惕的是:消費者不見得是可以一直重複實驗的白老鼠

智財局爭議修法引發網友寄信抗議,IFTTT 服務意外走紅?

Posted: 28 May 2013 09:55 PM PDT

ifttt-logo-large

最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擬修法封鎖境外侵權網站一事鬧得沸沸揚揚,甚至引起了國外媒體的注意1,昨日智財局在記者會上的發言也讓外界產生更多疑問2

智財局副局長李鎂今(28)日表示,目前規劃封鎖對象僅針對伺服器設置在國外,且內容「幾乎全為」侵權物的網站,但不涉及內容檢查,完全不影響日常接觸資訊的網站;經智財局決定封鎖後,還會再交由司法審理裁定。
- NOWnews

智財局此舉也引發國內眾多網路社群和科技網站的撻伐,許多網友們決定要寄信到智財局表達抗議,其中有網友想到利用 IFTTT 這樣的自動化網路服務,每天自動寄信到智財局3

IFTTT - 每天寄信給智財局意見信箱 by kengao

網路自動化服務好幫手

if_this_then_that

IFTTT 的意思是「If this then that」,是一個成立於 2010 年底,透過各家網站 API 提供自動化服務的網站,使用者先設定條件及相對應的動作,一旦某個網路服務滿足條件,就會觸發另一個網路服務的反應。例如使用者可以設定每當自己在 Facebook 張貼連結,就會被製作成筆記傳送到 Evernote;或是將 Gmail 裡標記星號的 E-mail 傳送到 Evernote 等等。

螢幕快照 2013-05-29 下午12.15.24
將自己拍攝的 Instagram 照片傳送到 Dropbox。

IFTTT 提供了各種網路服務的自動化流程,包括 Gmail、Facebook、RSS、Google Drive、Dropbox、YouTube、Instagram 和 Evernote 等等。(完整名單)這些網路服務彼此連結起來之後,可以產生更多便利的服務。大家可以發揮創意,思考一下有沒有哪些例行工作可以交由 IFTTT 來處理,或是直接採用網友們設計好的自動化流程(IFTTT 稱之為「Recipe」)。

目前對部分使用者來說,IFTTT 的缺點大概是沒有中文介面,至於公司行號則可以考慮另外一個「zapier.com」提供企業版的自動化服務(Zapier 與 IFTTT 無關)。

「物聯網」興起,IFTTT 還可以連上真實物體

SmartThings-1_1-720

隨著硬體文藝復興時期到來,越來越多「智慧型」裝置(例如 [Nest]、SmartThings4、Twine5 等等)可以連上無線網路,搭配感應器、攝影機、網路介面或 app 等等,提供許多過去只存在人們想像中的服務。「物聯網」正逐漸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螢幕快照 2013-05-29 下午12.39.23

IFTTT 也在這股風潮中搶占了先機,於五月宣布「gets physical」,推出了搭配 Jawbone 智慧型健康管理手環「UP」、飛利浦燈泡「Hue」和 Belkin 開關等自動化服務。

你願意在 Kinect 的監控下看廣告,並獲得獎勵嗎?

Posted: 28 May 2013 08:19 PM PDT

large_4724627094

圖片來源:Flickr

微軟 2011 年申請的一項專利顯示,微軟可能計劃以 Kinect 監視使用者看電視的行為,並衍生出「觀看電視廣告獲得獎勵」的商業行為。這仍只是一項專利申請,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微軟會把這項功能加諸在 Xbox 360 或 Xbox one。但是,這說明微軟專注於客廳電視體驗,並思考未來的方向何在。

目前,使用者已經可以通過 Kinect 和廣告互動;微軟一年前發布了 NUads 計劃,通過 Kinect 的傳感器,使用者可以在社群網絡上分享廣告,或者控制廣告的某些部分。關於隱私,微軟接受 The Verge 的採訪時說,「我們有嚴格的規定禁止以廣告為目的,收集、儲存或使用 Kinect 的數據。」

在專利申請中,微軟寫道「​傳統的電視觀看體驗是被動的,沒有給予使用者參與的機會。」微軟可能認為對看電視和廣告給予獎勵有助於提高使用者參與,特別是可以提高給廣告商帶來的價值。

「製造商、代理商或廣告商可以設定觀看的目標和達到目標觀看者所能獲得的獎勵,」申請書中寫道。這些獎勵可以是數位贈品或者第三方的促銷禮物,如優惠券或禮品。

Kinect 可監測動作、深度和聲音,事實上它在你關機後仍然可以監聽,所以觀察你如何看電視並不是難事。新的 Kinect 可以獲知你是在看著螢幕還是轉移了視線。同時,該系統還可以同時監視多個觀看者的行為,並生成一位或多位使用者的行為報告。

我們並不知道微軟是否會應用這項技術,在本月的 Xbox One 發布會中,微軟將重點放在展示 Xbox One 的電視功能,強調透過語音和動作與電視進行互動體驗。

人機互動,甚至機器控制人們的生活已經並不遙遠,希望當我們都被植入晶片的時候,不要讓我們的生活被科技主宰。

VIA: theverge.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