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求目擊、求真相,請上行車記錄器影片網站「我錄網」” 與新的 4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求目擊、求真相,請上行車記錄器影片網站「我錄網」

Posted: 16 May 2013 04:05 AM PDT

56rec圖片來源:我錄網

近年來許多駕駛開始利用行車紀錄器釐清道路事故糾紛,我們也常常能在電視新聞中看見行車紀錄器,例如 Makiyo 事件。但是這些透過行車紀錄器拍下的影片多為零散在 Youtube 上的影片,並沒有一個專屬於道路事故的討論平台,而「我錄網」就是要提供這樣的服務(註一)。

以下為我錄網的官方介紹(註二):

我錄網(56rec.com)是一個匯集各地行車記錄器錄像的網站,簡單的搜尋方式,讓社會大眾可以快速得到事故發生的資訊,還原事件過程。

我錄網的最大宗旨是鼓勵社會大眾都可以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凡是看到、錄到意外事故,都可以透過我錄網上傳或發佈到網路上供人取閱,達到社會互助的最大效益。

有天您需要行車記錄器錄像進行舉證時,可以輕易的在我錄網搜尋到對您有利的資料 ─ 這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我錄網除了提供一個上傳行車紀錄器影片的空間之外,還包括了國內外事件影片討論區、事件搜尋以及求紀錄影片或目擊者的功能。使用者除了可以在這邊上傳道路事故的影片之外,也能在這邊討論事故情形並給予評價。該網站還結合了 Google Maps,將事故的地點資訊與地圖做結合。

56rec 4
56rec 2

該網站剛成立不久,也一樣獎勵網友們回報網站問題(註三)。不曉得各位讀者對於這種平台類型的服務有什麼樣的想法?歡迎留言討論。

 

(註一)我錄網
(註二)關於我錄網
(註三)問題回報

Mobile App 七大 UX 設計經驗

Posted: 16 May 2013 03:27 AM PDT

leonlu 1圖片來源:uxpassion

投稿作者:Leon Lu(Leon.LLH@gmail.com)。新鮮活運動!喜歡研究軟體架構的美,雖然每次架構設計還是常有不足;喜歡專案管理方法論的妙,雖然每回專案時程還是常 Delay;喜歡與三五好友大談移動科技的樂,天馬行空是我們的樂趣!

產品使用的第一印象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使用者在意的是產品使用過程中是否和當初的 First Impression 一樣的令人樂不釋手。這觀念小編很是認同,因為 2012 年時我大部份時間都在進行 Mobile 相關的專案開發,當時偶然下拜讀了 Ivo Weevers 在他的 Blog 分享 Mobile UX 的設計觀點(註一),雖然已是一年多前的看法,但相較於現今的 Mobile 設計及市場發展其實大同小異。

Ivo 強調的是設計上的原則,而原則是基於團隊在開發 Mobile Product 的經驗累積,嚴格來說這些並不是 Design Guideline,但小編認為這些觀點很值得提供予 Mobile「產品開發」者自我省思,重新思考產品 UX 思維。

七大 UX 經驗法則

自過去四年來,Mobility 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e.g. UI、Screen、Processors 和輸入模式等)。但是 Mobile 產品設計的任務究竟是?相信就產品設計而言,建立產品與 End User 間的關聯性,從而推至對產品或品牌的支持,是大家一致認同的目標。然而最困難的就是如何滿足使用者的全部期待,因此確定產品特色中的 Key Driver 就顯得特別重要(E.g. Performance有助於品牌的差異化)。

讓我們來看看有著高度經驗的 Ivo 團隊,所歸納出來的這七項 UI 設計經驗,能否帶給我們一些不同的行動設計體驗。

經驗一:定義 UI 的品牌特徵(Define UI Brand Signatures)

一個 App 的 UI 應該優先反映出「品牌」,再進一步提高「忠誠度」和「滿意度」。首要工作就是確定 UI Layout 中哪些元素是最有助於品牌形象(例如:功能、視覺效果、字體或動畫)。再將這些「元素」統一收納到 UI 模組之中,將有助於後續相關 App 產品的 Reuse,延續品牌形象(例如:概念上類似軟體工程中的建構管理,進行 Configuration Item 的定義)。

但要如何定義 UI 的構成元素呢?要如何去發展產品的 UI 特徵呢?例如 Microsoft 的 Metro UI 字體、佈局和互動方式,就是一種明確的 UI 特徵。

leonlu 2圖片來源:Wikipedia

尋找您的 UI 特徵,有三種建議作法:

  1. 發現 -- app 的獨特性:也就是著重在 app 產品的主要訢求,加強產品的獨特性,例如「Path」這個 app 兼具 Instagram 的拍照特色以及 Facebook 的訊息功能,呈現出 UI 獨特性之「照片牆/訊息牆」。leonlu 3                       圖片來源:Path
  2. 呈現 -- app 的主要功能:假如您的產品是購物 app,則如何快速簡單的進行線上訂購付款,這個功能的重要性應該優於其他。
  3. 設置 -- app 的 UI 語言:UI 就像是文字語言一般,會建立起使用者的品牌意識,例如:Win8 的動態磚樣式,看過後很容易記住那個形態就是 Win8 的長相,故核心的代表元素是最直覺的,因為他們將不斷的被使用者在操作過程中體驗到。

經驗二:聚焦於產品組合(Focus the Portfolio of Products

簡單說就是在有限的開發資源及時間下,針對「優先矩陣」中最重要的部份先進行設計和優化,確定有效聚焦於這些功能上,才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最佳回報。

leonlu 4圖片來源:Ivo Weevers

「優先矩陣」的設定範例如上圖,主要在表達應該優先投入的設計工作。例如您預期客戶使用 An​​droid 手機為主,而競爭對手也以他們為目標時,優先投入這個 Android 客群,以具 UI 特徵及效能的 Andr​​oid app 進入市場,將優於把開發資源平均分配在每個行動平台上更有價值。

經驗三:確定主要使用情境(Identify the Core User Stories

每個開發團隊都面臨著同時進行多個專案的超人任務,要功能突出又要在時限內完成,這種場景應該是開發人員連做夢都會發生。但企業往往會忽視一個事實,即客戶其實只是在找尋方法,一種能幫助他們解決特殊需要的解決方案。

例如開發一個購物 app(無論是遊戲、音樂或優惠券),主要功能應該是讓使用者尋找和購買所要找的東西。雖然有著絢麗功能可以使購物更有趣,但是核心目標「尋找和購買」,千萬不能變成配角。要讓使用者能夠快速尋找和購買,是凌駕於任何功能之上。

如下範例中有兩個 Shopping app 的設計,左邊的 app 擁有進階的購物功能(如贈送、相關產品和評論),右側 app 則注重於購買行為以實現 User Story 為主軸。簡單來說在 app 的表現上並無嚴格的對錯,只在於是否已確定主要使用情境並且優化核心功能,後續改善再以不妨礙使用經驗為前提,進行功能的豐富化。

leonlu 5圖片來源:Ivo Weevers

經驗四:優化 UI 的流量和元素(Optimize UI Flows and Elements

使用者最無法忍受的就是等待,所以針對各畫面、流程、UI 元素進行優化將有效減少等待時間,讓使用者不會認為他們在浪費時間(例如:在 Google UX Principle 中也提出「Every Millisecond Counts」 的想法,也就是要把優化層次思考到毫秒)。

身為產品設計人員,我們充份了解「效能表現」是無法完全控制。因為網路可能是造成緩慢的原因之一,或是某些操作需要大量的計算等。所以設計的重心在於「性能感知」(Perceived Performance),也就是盡可能的讓使用者察覺到他們沒有失去過多時間,進而對 app 產生良好的印象。但如何具備「性能感知」 的設計?

  1. 第一步是識別流程中,可能會發生 Delay 的環節(例如:擷取後端資料、運行特定的計算等)
  2. 第二步是引入額外的步驟,使使用者認為這些程序是必要的,進而降低延遲的強烈感(例如:顯示資料載入的動畫、顯示這個步驟的提示等)。性能感知範例一:如下的 app 操作示意圖,是內容搜尋的步驟。

    leonlu 6圖片來源:Ivo Weevers

    主要情境是使用者先點擊「搜尋」按鈕,看到一個載入動畫,再顯示列表的第一部分(文字優先顯示),最後顯示列表中的全部資訊(文字和圖像,當然圖像可以被預 先儲存在 app 本身)。目的是讓使用者對於 Delay 的感受,經由少許的步驟而得到平衡,流程上將優於自「搜尋」點擊後直接跳到顯示全部列表資訊。

    性能感知範例二:當啟動 app 進行資料載入時,預先顯示 app 的佈局及圖片給使用者,將讓使用者對這個 app 有載入速度尚可或不錯的印象。若要再加快性能感知,可以思考在空白處添加簡單的進度通知。

    leonlu 7圖片來源:Ivo Weevers

  3. 第三步是優化個別的 UI 元素:任一個 UI 元素都有可能對性能造成影響,因此所有的 UI 元素應該一併考慮,主要方向是在螢幕上的元素數量和類型(例如:媒體元素包括音頻、影片、地圖等影響力將大於簡單的文字元素或靜態圖像等)。而圖像元素的 Resolution 及 Image Depth 也會影響 Drawing 時間;而其次是 app 的 UI 繪製技巧,也會影響在螢幕上的載入時間(例如:繪製在螢幕的整個背景,或是分解成小的區塊等等)。

經驗五:定義 UI 縮放規則(Define UI Scaling Rules

有些 UI 元素是極重要的,因為有助於彰顯品牌身份;而有些 UI 元素即使在某些顯示條件下被去除其影響相對小,這個原則如何拿捏可以自三個方向來思考:

  1. 品牌核心:產品的 UI 品牌核心是必須被保持的(例如:應用程式的標頭,如下圖的圖示一)。
  2. 替代品:有些替代性方式很實用而且不會造成性能上的負擔(例如:以不透明的元素來取代透明,如下圖的圖示二)。
  3. 選項:有些 UI 元素雖然可以增強使用體驗,但卻是可以被刪除以維持效能(例如:減少列表的搜尋結果,從 25 筆降為 10 筆,如下圖的圖示三)。

leonlu 8圖片來源:Ivo Weevers

經驗六:使用性能儀表板(Use a Performance Dashboard

良好的團隊溝通,對造就一個成功的產品非常重要。市場行銷人員,設計人員和開發人員對於期望的產品表現皆不盡相同。因此藉由 Performance Dashboard 來幫助衡量,監測和設置目標產品的當前狀態、期望和發展重點,是一個有用的溝通方法;而 Dashboard 內的 Key Factors 如下:

  1. 核心User Story:確保認知上的 User Experience 方向是一致的
  2. 比較基準:產品之主要競爭對手的比較數據
  3. 現況測量數值:顯示目前產品的執行性能數據
  4. 目標數值:設定產品的目標性能數據
  5. 效能狀態:目前產品表現相對於目標的狀態

leonlu 9圖片來源:Ivo Weevers;假設3G網路正常下以秒為單位

對於 Dashboard 上的數據,開發團隊可以進行主觀上的手動測量及記錄,或是客觀上的利用工具來測量呈現(例如:Android 的 TraceView)。

經驗七:專精的 UI 工程技能(Champion Dedicated UI Engineering Skills

優秀的 Mobile application 開發團隊,必須能編寫高性能的使用者體驗,這表示對於前端的程式開發及產品設計,要同時具備 Engineering 技能和 UI 設計的經驗,也因為要考慮的事很多,簡單提供兩個思考方向:

  1. 智能負載Smart Loading這個機制常見的方式是延遲載入(Lazy Loading),預載主體及輕量的內容,然後再繼續載入較佔用效能的內容。這種技術降低了使用者的等待時間,營造流暢的體驗感受。
  2. 背景加載Background Loading這是一個開發人員皆知的方法,重點在於應用上是否真的發揮效果。如果效能影響因子是在於一張背景圖時,那是要載入一個大的圖像,或是經由演算法去合併單獨的小圖像?其實最好的解決方法要視情況而定。

七大 UX 經驗分享,只是傳達一個設計思維,即產品設計的選擇將會影響效能表現,但不幸的是通常我們想要作產品改善時,早已造成部份使用者 UX 體驗的負面印象。小編記得 Yammer 創辦人 David Sacks 曾發表過一段話:「當我看到使用者界面上缺了東西時,會感覺像是商店地面上有垃圾。」他承認曾與一名工程師爭執,原因是畫面少了幾個像素。身為 CEO 的人卻極度重視 UX,恰好與一些產品經理們對 Mobile UX 的漠不關心,呈現出強列對比。

 

(註一)Seven Guidelines For Designing High-Performance Mobile User Experiences

社群行銷案例學習:用心經營的「桂格燕麥」臉書粉絲頁

Posted: 16 May 2013 02:24 AM PDT

quaker_facebook

本文轉載自廣告小妹的 〈 「社群行銷」Case Study: 用心經營的“桂格燕麥”臉書粉絲頁 〉。

今天下午閒來沒事掛在臉書上,不小心點入 Quaker Oats(桂格燕麥)的臉書粉絲頁,驚為天人(我走誇張路線 XD)。我從沒想過,一個燕麥品牌,會如此用心地經營粉絲頁。相較於這兩天的絕佳反面教材-Amy's Baking Company(他們根本就是瘋子來著),如果你想知道「得罪粉絲的最快途徑」,向他們學習就對了。反觀桂格燕麥,雖然旗下產品種類單一,發揮的餘地不多,但品牌小編十分用心經營粉絲頁,與粉絲互動良好,是品牌社群經營的模範生。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桂格燕麥臉書粉絲頁的經營訣竅吧!

1. 粉絲的每一篇留言都會一一回覆

quaker_fb_1

這是讓我稱奇的地方,無論有多少篇留言,桂格燕麥小編通通都會回覆。桂格燕麥的粉絲頁留言數量驚人,動不動就是上百篇,小編真是辛苦了。

ps. 小編回覆留言時還會親切地呼喚對方的名字喔!這樣能拉近小編與粉絲之間的距離,直接影響到粉絲對於桂格燕麥的品牌形象。

2. 回覆留言時會繼續提問,提高互動

quaker_fb_2

回覆留言也是一門大學問,不懂事或懶惰的小鬼就會直接打一個笑臉帶過(我自己中槍 Orz)。桂格燕麥小編不但以正面能量回覆留言(正面能量很重要!誰要和一個陰森森的小編互動啊?),並且還會繼續提問,例:

小編:請問大家吃桂格燕麥時,都會加什麼水果呢?
粉絲:藍莓!
小編:我也是呢!加藍莓最好吃了。請問除了藍莓之外,妳還會混搭其它水果一起吃嗎?拜託和我分享~
如此一來,不但讓粉絲覺得這位小編有在用心回覆留言,並且還「半被迫」地把話題繼續下去。一旦互動多了,該位粉絲的 news feed 便會時常出現桂格燕麥粉絲頁的新訊息。留言互動,是打敗臉書 Edgerank 的好方法。

3. 時常送好康

quaker_fb_3

免錢的好康,沒人會反感。不定期發送試用品、禮券、折扣券,能贏得粉絲的心喔!

4. 就算寫廢話,也要讓自家產品曝光

quaker_fb_4

許多粉絲頁小編喜歡分享一些笑臉圖,外加一句「希望今天的你能擁有好心情!」,試圖騙取點讚數。殊不知粉絲看久了,都產生了嚴重疲勞。拜託小編們不要再用此招了~ 桂格燕麥小編使用自家的燕麥產品,排了個笑臉,十分合理化地讓產品圖曝光。這才是貼笑臉圖的高手!

5. 跟上時事,並且不要忘記重要的日子

quaker_fb_5

這是我最崇拜桂格燕麥小編的地方。他居然用燕麥片排了個地球,慶祝世界地球日。此類原創圖,很容易獲得粉絲的按讚以及分享。不知小編在聖誕節期間會不會用燕麥片排一個聖誕老公公?

6. 自創遊戲,增加與粉絲的互動

quaker_fb_6

小編弄了個「燕麥口味尋字遊戲」,讓粉絲在留言中寫下他們找到的第一種口味名稱。這是個妙招,不僅留言人數暴增,也能增加品牌的趣味性。誰說食品品牌就非得貼食物圖不可?

7. 圖片類發文具備風格統一性

quaker_fb_7

Be consistent. 這是每位小編都要學習的。無論是發文的頻率還是發文的製圖與寫作風格,都應該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不難發現,桂格燕麥小編的圖片類發文,都會具備以下三大元素:同一個字型 family、桂格燕麥品牌 LOGO、深紅色背景。這些元素都必須來源於原有的品牌形象,如果要創新,也需從品牌設計的角度去考慮新元素。

8. 養成愛發問的好習慣

quaker_fb_8

這位小編很愛問問題,簡直就是個「十萬個為什麼」孩子。為何?因為發問才能確保一定數量的粉絲回覆。你不問問題,就沒有人想回覆。難不成要粉絲每一篇都回:「看起來好好吃!」(又不是每個粉絲都像我這麼愛跟小編哈啦)。

9. 設計一張漂亮的封面圖

quaker_facebook

我們都知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裝扮粉絲頁的門面是人氣旺旺的第一步。如今臉書允許我們在封面圖打上文字,那就用心設計一張圖文並茂的封面圖吧!

希望大家能從桂格燕麥的小編身上學到一些經營臉書粉絲頁的新心得。如果你也有十分喜愛的品牌粉絲頁,歡迎與我分享!我正在尋找下一個經營有方的粉絲頁來寫 Case Study 文 :)

2013 Google I/O 大會實錄

Posted: 15 May 2013 10:19 PM PDT

IMG_0014

Google 一年一度的盛會又開始了,你猜到 Google 今年的秘密武器了嗎?

今年的保密工作似乎做得不錯,但在 Google 真正開始演講之前,TheVerge 已經放出消息:在 Google I/O 上出現的 Android 系統會是 Android 4.3(註一)。而在這之前,Google 打算推出付費音樂服務的消息也早已流傳出來:消息稱 Google 已和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簽訂合作條款,將在 Google I/O 大會上發佈新的付費音樂服務,該項服務會分別在 Youtube 和 Google Play 中推出(註二)。另一個可以確認的消息是 Google 將推出 Google Play Games 平台服務(註三)。

剩下的我們一個個來看吧,他們究竟會不會出現?Google Babel、Google TV、Google Glass、支援 LTE 的 Nexus 4、升級版的 Nexus 7、Android 系統的智慧型手錶、回歸的 Nexus Q、Motorola 的 X Phone……

首先登場的是新上任的 Chrome、Android 負責人 Sundar Pichai。從平板、手機所點燃的創新、感測器盛行開始講起,提到了他所負責的兩個平台,期間他一直強調「平台」二字。「2011 年有 1 億的 Android 系統啟動,到了 2012 年就是 4 億,而到 2013 年,Android 系統已到 9 億。」但 Google 牢牢記得,這個星球有 70 億人口,Sundar 說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3 Google I.O 2

Hugo Barra 在這之後上台公佈了 Google Play 的資料:透過 Google Play 下載安裝的 app 已達 480 億次,僅在上個月就有 25 億次安裝。(編按:App Store 的下載次數已經達到 500 億次

今天是開發者的主場

本次 I/O 的主角是開發者,所以接下來給大家展示的是一系列開發者工具和服務。第一項是 Google Play 服務,包括 Google 用於建構 Maps 和 Google Now 的 API,現在已經完全對開發者公開了。除此之外還有三個全新的位置 API,第一個是混合式定位,可以利用所有感測器一起確定使用者的地理位置。第二是地理圍欄技術,第三是狀態識別,可以根據陀螺儀判斷使用者正在進行何種運動,走路、駕車或者是騎自行車。

2013 Google I.O 3

接著介紹的是 Google Play Games 平台服務,這個使用 Google+ 的遊戲平台將支援 Android、iOS 和 web 端,可以說將會和 iOS 的 Game Center 以及其他遊戲平台有直接的競爭(不過在展示多人即時遊戲時,現場一直沒成功)。

2013 Google I.O 4

此外,Google 終於著手版本碎片化問題了。下面介紹一款看起來很厲害的開發者工具 Android Studio,這款全新的開發環境支援在編輯更新代碼時立即呈現效果,你可以看到自己的 app 在不同尺寸裝置上的呈現形式,譬如多尺寸預覽,側欄查看顏色、效果預覽。簡報者在台上改動了字體代碼,app 也跟著即時發生了相應的變化。「Android Studio 日後還會有更大動作,我們會集結更多類似服務進來。」

針對開發者,新的 Google Play 開發者控制台來了。新控制台將有 5 個特點幫助開發者在 Android 平台上增加新的使用者、賺更多的錢。特點包括:改善的提示、app 翻譯服務(讓開發者可以透過控制台直接獲得專業的翻譯服務)、追蹤(讓開發者知道哪些廣告最有效,整合 Google Analytics 讓開發者知道 app 安裝到了哪裡)、收入圖表(開發者可以在控制台內看到 app 的收入,可以根據國家地區進行過濾)、Beta 測試及分階段部署(使用者可以對 beta 測試使用者做 app 的 alpha 測試)。

講完針對開發者的新特性,輪到 Google Play 的新特性了。Google 似乎對平板開始重視,改善後的 Google Play 會強調哪些 app 是特別針對平板進行開發的。而 web 版本的 Google Play 也將在未來數週內進行體驗改善。

Google Music

話鋒一轉,Google 的音樂服務來了。Google 成為 Spotify 的競爭對手,推出 Google Play Music All Access 服務。Google Play Music All Access 音樂訂閱服務有三大特點:按需求找歌、支援音樂電台、個性化推薦。每月 9.99 美元,可免費試用 30 天,服務首先在美國開放,並陸續登陸其它國家。(註四)

2013 Google I.O 5

音樂過後,台上展示了一個 Galaxy S4 介面,這款 649 美元使用原生 Android 的手機,和 Google Nexus 有同樣的體驗,將在 6 月 26 日的 Play.google.com 上開賣。

Chrome V5!

Sundar 回到主場,這次講起了 Chrome。首先是資料:2012 年中,Chrome 有 4.5 億的月活躍使用者,一年過去了,這個數字增加了 3 億。也就是說有 7.5 億的月活躍使用者。這當中的成長多來自手機和平板。回顧 Chromebook 的成績,三星 Chromebook 在推出 200 天以來,已經有 190 天在 Amazon 的 Notebook 排行榜上佔據第一。

Chrome 團隊做瀏覽器的三項指標:快速、簡潔、安全。過去一年來,V8 Javascript 引擎性能提升了 57%。WebP 格式圖片的優異特性在於:WebP 在同等圖片品質下比 JPEG 小 30%、WebP 支持動畫效果且可替代 GIF。新的影片格式 WebM VP9 在同樣的畫質下比 H.264 編碼小 63%。YouTube 會在今年稍晚支援 VP9。

而最新的 Chrome 內建付款機制彰顯了瀏覽器的入口優勢,讓原來 20 多步的付款可以被壓縮成 3 步。

面對開發者,再講講 Chrome 會帶來的奇妙效果。一款叫 Racer 的遊戲,可以讓在不同的裝置中打開的 Chrome 變成一個多屏組合而成的畫面,螢幕拼在一起就能玩遊戲了。Chrome 可讓所有裝置保持資料同步(聲音畫面同步)。

2013 Google I.O 6

「Web 是我們在生活中所能看到的最讓人驚異的軟體平台之一。」Sundar 回到主舞台了,嗯,就這麼給在場每人送了一部 Chromebook Pixel!

接下來教育工作者該注意了——Google 在教育領域上的事。Google Play 開始涉及教育領域,專門推出一個為老師和學生服務的 App Store,裡面的內容根據年級和科目分類。所有學生只要都有自己的 Google 帳號,老師就可以挑一個 app,瞬間在所有學生的平板上完成安裝。除了 app,老師還可以很方便的推送書籍和影片等教學內容。Google Play 教育版將在今年秋季推出,開發者可以在夏天開始提交 app。

最愛 Google+

Google+ 是 Google 平台野心的一個重要體現,它又有什麼改變?首先,UI 重新設計:Google+ 的資訊流會重新設計,使用者最多可有三個分流,照片和影片可以在不同的資訊流上呈現。

2013 Google I.O 7

其次是智能:Google+ 可以透過圖片識別技術替使用者自動給圖片打標籤,例如你拍了張埃菲爾鐵塔,上傳到 Google+,它就會自動為你的照片打上「埃菲爾鐵塔(Eiffel Tower)」。如果你不喜歡這個功能,可以在設定中把它關掉。

2013 Google I.O 8

後面還有更嚇人的:Google+ 擴充了照片雲端備份的容量,高解析照片 15GB,更小的照片則不限空間。主講人表示:「有些回憶,是不應該被壓縮的。」 而 Google+ 的照片服務驚喜之處在於它可以對你的照片進行自動智慧排序,機器學習演算法會根據使用者之前的照片進行更好的辨識。還能自動對照片進行美化,可辨識人的皮膚和臉,支援自動美肌。除此之外,使用者還可以透過這個服務自動創造 GIF 動畫圖、全景圖、高解析照片及更好的集體照。

總結一句,你只需拍照,Google 幫你選圖和 PS。

不過,說好的 Babel 看樣子是沒有了,代替它的是獨立 app Hangouts。介面設計上以一系列對話為主,連絡人反倒退居二線。支援 iOS、Android 和 web 端,今天正式上線。

2013 Google I.O 9

Google 搜尋:老本行的新功夫

Google 的知識圖譜 Knowledge Graph 開始支援中文。知識圖譜是 Google 去年 5 月上線的技術,當你搜關鍵字時,它可為你呈現結構化的相關知識體系,就像一張張知識卡片一樣。而現在,這個系統將更聰明,它可以基於圖譜的相關性做分析,預測你想問的下一個問題是什麼。

除了知識圖譜,Google Now 也有所加強。首先,Google Now 有了新的卡片,包括提醒、公共交通的通勤時間、以及音樂 / 電視 / 電影 / 書籍 / 影片遊戲的推薦。

2013 Google I.O 10

而這個去年讓大家興奮的技術還有了新的「咒語」:「Ok,Google」。在這句之後添上你想問的話,Google Now 即會在收聽到指令後回覆消息給你。從現場的展示看來,Google 可以對個人資訊進行識別。展示中詢問了「我的航班什麼時候出發時」,會出現個人的搜尋結果;如果你說,「發封郵件給『小麗』,說我會到城裡去;然後提醒我週三打電話給小麗」,Google Now 也會按你所說操作指令。可以說,Google Now 就像是在雲上、跨設備的 Siri。不過要完成這些操作,你的資料都得在 Google 裡才行。想用 Google Now 針對個人的服務,需要在 Gmail 實驗室裡登記。

新版 Google Maps

Google Maps 部分,大部分資訊和之前的報導類似,不過之前沒有透露出來的社群搜尋整合是個亮點。

根據之前的報導,Google Maps 的第一個亮點是新版的定位——最詳盡的地圖,只為你而生。這意味著新版地圖將隨著你的每次搜尋查詢行為而變化,也就是說了好久的個性化地圖。

2013 Google I.O 11

第二個亮點是「更智能的搜尋框」,它被放在全屏地圖的左上方,可以搜尋各種資訊,例如目的地、評分和室內地圖等。Android 版的地圖會長得更像 iOS 版,Google Offers 團購和優惠服務也被整合了進來(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新版地圖還整合了 Google Earth 的一些內容,例如海底世界和空中視角。

2013 Google I.O 12

為了做到為使用者而生,Google Maps 整合了 Google+ 的資料,可以將 Google+ 中的照片整合進地圖當中。例如你搜尋某家餐館,這家餐館的室內環境就會因 Google+ 的資料而變得完整。而 Google Maps for iPad 也準備出現,會在今年夏季登陸蘋果 App Store。

WOW!Larry Page

說完這些(恭喜你看到這裡),聲音柔弱的紅衣男子 Larry Page 出現了:「我總能聽見有人討論 Google 和其它公司的競爭,這有什麼意思呢。我們應該去做那些尚未存在的東西。新科技並不見得都是零和賽局。」

2013 Google I.O 13

最後我想吐槽的是,相較於去年 Brin 主導的 I/O 大會,今年這場在炫酷程度上實在要大打折扣(那些曾經被猜想會出現的軟硬體一個都沒出現,Android 4.3 也沒有在 Keynote 上出現)。嗯,Google 今年要練內功,好好伺候開發者,把平台發揮得更好。希望明年能帶來更多驚喜吧。

 

(註一)Android 4.3 confirmed by Google developer website
(註二)和Spotify搶生意?Google將在明天的I/O大會上發佈付費音樂服務
(註三)Google將推Google Play Games平台服務,發佈前夕洩露了個底朝天
(註四)Google正式推出下一代音樂服務Google Play Music All Access,Spotify有對手了!

Google 執行長 Larry Page:科技不是零和賽局,悲觀不是進步的方式

Posted: 15 May 2013 09:26 PM PDT

larry_page_on_2013_google_i_o
照片來源:Google

雖然人們為 Larry Page 的健康擔憂,但出人意料的,Page 出現在了今天發布會的最後環節。儘管過去一直十分低調,但他暢想了很多科技、電腦、社會的未來,並反思現狀,與聽眾進行 Q&A,表現出極其開放的作風。觀看 Google I/O 2013,我們發現 Google 正在致力於成為最龐大全面的網路服務、智慧電腦平台,Page 是這背後的締造者。

搜尋、智慧型手機改變了世界,這是科技的勝利。Page 以自己的故事起頭,他的父親熱衷於科技,為了參加機器人展,開車帶領全家人橫跨全國,這對 Page 影響深遠。而今天,科技一天比一天進步,智慧型手機可以做任何事情,搜尋同樣會變得更加聰明。Page 說道:

最完美的搜尋就是星際爭霸戰(Star Trek)中的電腦,它知道你要的是什麼。

Page 談到一些令人興奮的項目,比如無人駕駛。美國人每天得花 50 分鐘在上下班路上,如果有了自動駕駛,你可以空出雙手去做其他事情。低價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對於發展中國家的作用也超越想像,電腦正在以難以想像的速度​​發展。

Page 提到很多科技改變未來的場景。但同時也談及許多阻礙科技進步的因素。他覺得 Google 所做的只是滄海一粟,前進速度依舊很慢。

我看到很多關於 Google 的報導,都是在討論我們和其他公司的競爭,我並不覺得這有趣。我們應該去創造那些不存在的東西,並不是每個科技都是零和賽局。悲觀不是我們進步的方式。

比如 Android 與甲骨文專利一事。在提問環節,Page 覺得甲骨文把金錢看得比合作更重要,雙方很難再合作,只能在法庭上解決問題。而 Android 最終會很成功。

另外,Page 認為這個社會對於新科技的接納程度還很低,普及速度遠遠不夠。因為很多人害怕變化,政府機構去適應變化則更難,很多人還在用 50 年前的產品。儘管網路影響力很大,但依舊有很多人與此脫節。而醫療領域的科技也進展緩慢,這主要是政府體制問題,科技對體制幫助不大,科技只能做到1%。

Page 設想了一個可以不受法規約束的地方,可以嘗試任何新科技,由此推動科技真正的普及。

我們應該建立機制,允許廣泛的試驗,嘗試這些實驗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另外,Page 還談到了女性在科技產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Google 會加速招募女性員工。談到 Google Glass,Page 稱沒有具體上市時間,當前的目標是和開發者合作,帶來實用功能,有更多的 app,開發者的角色舉足輕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