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當紅炸子雞Buzzfeed:為什麼貓咪總是可以獲得流量”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當紅炸子雞Buzzfeed:為什麼貓咪總是可以獲得流量

Posted: 15 Apr 2013 07:39 AM PDT

cat-WTF

要論新聞網站的當紅炸子雞?Buzzfeed絕對算一個。

如果從流量數據來看,Buzzfeed 也許是全美國增長最快,最能吸引大眾眼球的新聞網站:每月的獨立訪客4000 萬人,網站估值2 億美元,40% 的流量來自行動端,內容被轉載到社交網站上之後,流量會增加34 倍。而如果從內容方向來看,Buzzfeed應該就是全美最具娛樂精神的網路新聞網站了。這個網站由於有著眾多輕內容和廣受美國青少年的歡迎,而衛報今天也採訪了網站的創始人Jonah Peretti,談及Buzzfeed的發展策略和對媒體的理解。到底這個網站是怎麼紅的?

首先,為了讓大家了然這個新聞網站的內容走向,我找來了幾個標題作例子:

  • 17 Most WTF Moments From The “Mad Men” Season 6 Premiere (廣告狂人第六季當中最有爆點的17個瞬間)
  • 31 Cats Who Have Seen Things You Wouldn't Believe ( 31 隻喵星人看到了你不會相信的事情)
  • 13 Types Of Facebook Couples You Should Never Become (你不應成為的13 種Facebook 情侶)

兩個原則:在Buzzfeed 上熱門的標題大多是“數字+吸引眼球”的關鍵字;內容都是多圖+少許文字註釋。而主打內容的偏向?我想看完標題你已經有概念了:萌寵,愛情,明星(當然科技類報導也十分多)。網站上面的內容,除了由僱用作者撰寫,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網友們的內容“貢獻”,完成之後由網站工作人員審閱和修改,就會安排上線。讓觀眾來評判,究竟是:“LOL”(很好笑)“Trashy”(沒價值)還是“Fail”(不及格)。

2013-4-15 下午 10-35-38

 

這樣的選材以及內容製作方式的確有別於其他的新聞網站,有些人將其作為『講吸引人的故事』內容製作新寶典,但每隔一陣子我們也會看到一些科技新聞網站對Buzzfeed內容的抨擊,Pandodaily最近還評論道,『Buzzfeed只是都展示怪誕、笑話、動物和流行文化內容』、『Buzzfeed使用的是一種奔放的講故事形式』。

而創始人Jonah Peretti 對這些批評的回擊則使用了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的橋段:

每當有人問我,Buzzfeed 上怎麼這麼多的動物內容,我總是問他們,到底是他們是連環殺手、反社交、還是機器人?

這部電影裡講的是調查人員如何區分未來的機器人和人類:問他們關於動物相關的問題,然後看他們的反應。Jonah Peretti 的意思是,人類天性就對動物有天生的喜愛和積極美好的想法,所以為什麼要質疑這些可愛動物的內容成為Buzzfeed 的“招牌”?

無論你對此是倒彈是讚,他們也被創投們所鍾愛。自2006 年成立以來,Buzzfeed 獲得了460 萬美元的融資,總估值達到2 億美元,目前他們有215 名作者,編輯,主要分佈在紐約、洛杉磯和倫敦。

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曾被大學同學評價為『實用主義而世故』的Jonah Peretti 在2005年創辦的赫芬頓時報,直到AOL 2011 年以3 億美元收購此站時,Peretti 才離開公司。而在2006 年,他就創辦了Buzzfeed。這個站的新聞理念是,新聞媒體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廣告和產品連接到大眾的唯一途徑,而他要打破這樣的壟斷,讓品牌可以直接面向公眾。另外,他本人的新聞觀也很特別:

人們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品質就是一切。真相是,品質有用,但是一堆高品質內容實際上也無處可去。("The truth is that quality helps, but there's a ton of high-quality things that don't go anywhere.")

不知道你怎麼看待Buzzfeed?如果你也喜歡他們的內容,可以看看  Francine Hardaway對其目標受眾的分析

Buzzfeed 的受眾是那些整天面對電腦工作又不太忙的人,也就是“工作無聊”(Bored at Work)一族。而他們正在電腦前尋找像小零食一樣的娛樂。

別誤會,這篇文章還是在讚揚Buzzfeed 的內容傳播度的,至少廣告主很喜歡。

手機介面設計案例學習:看 Foursquare 如何化繁為簡

Posted: 15 Apr 2013 02:14 AM PDT

簡約是手機介面設計趨勢,但是體現簡約卻是超級難事。QUARTZ 資深編輯 Zachary M. Seward 撰文解析 Foursquare 的演進歷程1,並稱讚它體現了化繁為簡的設計要素。

2009 年誕生於紐約的 Foursquare,是一個以「簽到」為賣點的 app,使用者能夠與朋友分享目前所在地點,在美國和印尼特別受歡迎。現在這個功能依然存在,不過為了拓展版圖,Foursquare 新增了幾個功能,立志運用豐富的真實生活數據,化身為數位指南。

app 開發者經常遭遇兩難困局:加上新功能等於增添複雜性,但又必須維持版面俐落。不過 Foursquare 成功化解彼此矛盾,產品更複雜的同時,視覺元素竟然變得更簡單,看起來更一目了然。

上圖展示的是 Foursquare 從 2010 年 9 月到本週最新更新版本的演進圖,最下排的按鈕從 5 減少為 3 個,到如今只剩 1 個,儘管實際上它的功能有增無減。Foursquare 最寄予厚望的新功能為「Explore」,它被放到哪裡去了呢?

在最新的版本中,「Explore」出現在螢幕頂端,取代原有的公司 Logo,這加強了使用者對 Foursquare 主要功能的印象:打卡(底部的「簽到」按鈕),或者,找店家(上方的搜尋引擎),其他功能完美隱身,整體產品比剛推出的 2009 年版予人更簡潔明快之感。

先前危機纏身的 Foursquare 終於完成 D 輪 4100 萬美元的融資,暫時消解投資人疑慮(雖然 Foursquare 稱使用者達 3300 萬,但不願透露活躍人數多寡)。Explore 是不是個正確的策略還未可知,不過就手機設計的觀點而言,Foursquare 大膽精簡畫面的這一步,已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虛擬」貨幣?

Posted: 15 Apr 2013 12:28 AM PDT

large_8337047208
照片來源:zcopley

本文作者為克羅迪斯特,原文 〈 「虛擬」貨幣? 〉 刊載於「埃西亞商會」。

比特幣(Bitcoin),或譯位元幣、國際通用代碼 BTC 是一種虛擬的黃金。

黃金跟鋼鐵、銅、白銀不同的是,由於其存量稀少且開發新礦的成本極高,因此價格得以維持在高檔,不若開採成本低的金屬可以快速大量生產。貴金屬因此得以靠稀有性產生價值穩定的幻覺,使人們願意用來當作貨幣。但這個稀有性亦成為一大問題:當經濟成長快速,經濟活動需要對應貨幣的使用需求也跟著快速成長,但總量固定的貨幣卻會造成貨幣供給不足的問題。貨幣總量穩定加上高成長的經濟體,得到的結果就是超通縮。

超通縮會形成嚴重的貨幣幻覺,讓財報數字變得非常爛、借錢消費與投資變得極不划算,最後就是導向貨幣囤積以及經濟活動衰退(囤積自然就不消費與投資了),而衰退的經濟重新讓貨幣需求下降、通縮緩和、然後繼續因為通縮消失而經濟成長、再度貨幣供給不足。再加上跨貨幣經濟活動的話,通縮將可能產生強大的升值推力,更加劇了衰退,這些劇烈難以調控的經濟活動波動,便是二十世紀前半讓地球不斷有金融災難的原因:金本位。

這是一般貨幣銀行學的常識-儘管還是有某些對安蘭德充滿崇拜的教徒,依然迷信金本位這種落後的錯誤制度。而現在這種教徒回來了,有趣的是,崇尚自由主義甚至無政府社會主義的駭客、資訊怪傑們,跟食古不化的茶黨保守主義者有著對黃金一樣的信仰——只不過他們決定自己來煉金。

比特幣就是人工煉成的黃金。透過設計的演算法,比特幣的貨幣供給很快就會枯竭到市場上的貨幣遠低於貨幣需求。超通縮已經是現在進行式;如果網路世界只能靠著比特幣來進行經濟活動,那網路世界的經濟活動恐怕要比大蕭條時代還要悽慘。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比特幣除了是該公司(即是一個可以煉金、然後發行純金貨幣的私有中央銀行)用來詐騙的圈套外,並不是一個有可能長久的機制,比如克魯曼。他文中也闡述了比特幣必然造成使用比特幣的經濟體系無法成長的金本位問題。

但比特幣不見得沒有未來、只是詐騙。在比特幣的滋生快要枯竭的現在依然有創投想要跳進去,這是因為比特幣確實有可能成為次世代貨幣,為什麼?

因為 Google 的存在。

不同於許多線上遊戲公司或是 Amazon、Naver(Line),Google 很早以前就投入在虛擬經濟體的經濟活動分析,以便為推出虛擬貨幣鋪路。Hal Varian 為首的經濟學家在前幾年的美國電信頻譜競標以及 Google 的 adwords 等廣告投放系統的設計上作出貢獻以來,一直以來 Google 打算推虛擬貨幣的傳言都甚囂塵上。但不怕死(其實應該說早就邁向死亡)的 Facebook 在去年終於放棄了斂財用的笑話(抽成的鑄幣稅太高)貨幣 Credits 後告訴我們,推虛擬貨幣然後用抽成來斂財的方式是行不通之後,推虛擬貨幣的動機變成一個問號。

對,為什麼要推虛擬貨幣?

首先說明國家為什麼要獨立發行貨幣。本國貨幣在現代的主要用途是可以作貨幣政策的調控。當景氣過熱時,緊縮貨幣供給;當景氣低迷時,加大貨幣供給。儘管現代的經濟成長理論已有共識不能靠貨幣政策改變經濟體長期的發展趨勢,但仍有部份派別認為在調節景氣循環上,貨幣政策或多或少是有用的(只是可能得付出代價)。現代貨幣並沒有貴金屬作擔保,事實上發行的本國貨幣在央行的帳上登錄是叫作發行貨幣,是一個應付項目,但實際上已經沒有應付什麼了——了不起拿新一點的台幣跟你換,可以說比特幣都比這些貨幣要真實,至少不會被亂印。在現代,央行可以「任意」發放、收回,便是發行本國貨幣的最主要目的,如果像某些中南美國家一樣用美金當貨幣,便是喪失了這種開印鈔機的權力,央行要調控貨幣必須先存一大堆美金起來放才可以。

Google 幹嘛發行虛擬貨幣?扣除 Facebook 的高額鑄幣稅歛財目的、Amazon 想要的交易安全機制(只用虛擬貨幣清算可高度自動化追蹤交易流程、提高安全性但又不需要侵犯用戶隱私),以及淘寶的訂單質押借款效果1以外,難道還有調節網路世界經濟活動這樣誇張的動機嗎?Google 並不是像淘寶或 Amazon 一樣是一個專營網路交易平台的企業,藉著網路的資訊流賺取廣告投放平台的利潤才是Google需要的利潤來源。

但 Google 掌握的資訊量已經成為絕對的王者:在 PC 裝置與行動裝置的搜尋引擎佔有率上,Google 都超過九成,只有在中國市場遜於百度-而事實上,百度的搜尋結果多數是直接抄 Google 的來用也早就不是新聞,也就是說,Google 已經可以靠著演算法分析人們丟到網路上的資訊,得以正確掌握多數人想著什麼。Google 的廣告收入以及一大堆跟網路活動相依的收入(安卓系統、APP)扣掉營業成本後早已超過地球上多數國家的 GDP。如果 Google 能成功發展虛擬貨幣、讓大多數參與 Google 經濟體活動的人使用這個貨幣,Google 便可以進行市場供需的調控。

Google 在此時便成為某些無政府主義者可以認同的所謂私人取代政府的角色。由於 Google 是一個私有企業、專注於經濟利益的擴大,可以避免公共體制造成的效率不彰問題,因此讓 Google 干預市場也不過就是一種市場行為罷了。Google 干預市場的目的將不是促進公平或者是無意義的景氣調控(灑錢的蚊子館公共建設),而是擴大自身利益。如果 Google的營收以及成本很大一部份靠虛擬貨幣支付,很基本地Google可以靠著貨幣市場干預來控制兌美元匯率,使其 EBITDA (至少稅跟利息應該要付真的貨幣,折舊跟攤銷則無法被改變)可以最適化。

Google 可以控制虛擬貨幣(兌美元)升貶值來調整其 EBITDA 以美元計算的價值、擁有合法操弄財報的權力:可以像央行干預匯市一樣、讓虛擬貨幣兌美元貶值,而提高網路世界以 Google 貨幣交易的消費量,然後波段操作在財報結算時讓貨幣升值;Google 可以進行有如財政政策般的造市活動,發送不用成本的貨幣投放給用戶可以用在本來就乏人問津的產品上以建立產品剛推出時要度過的陣痛期;Google 甚至可以擴大到讓自己的貨幣可以用來幫自己借錢-就像那些國家一樣。

一個不是由任何競爭對手、也不是合作夥伴 Amazon、更不是一個網路交易平台的獨立貨幣發行商所發行並且已經具有一定程度實質貨幣需求的虛擬貨幣,會成為Google沒有負擔跟發展壓力(像 Facebook 一樣早夭)、而能靠他們最多的美金來買下的虛擬貨幣發行權。Google 甚至不必承擔發行虛擬貨幣助長洗錢跟贓物買賣的汙名,他們只是買下一個代表虛擬世界的次世代貨幣。

但比特幣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貨幣需求跟供給量比起 Google 宰制的經濟活動量而言實在太低。金本位的設計使比特幣欠缺刺激(使用比特幣的)經濟體發展的速度,任何有鑄造限制的貨幣都不可能跟得上 Google 經濟體的成長速度。儘管比特幣已經靠著洗錢、交易贓貨、盜版平台的權利金使用(比如 Mega)有了基礎的貨幣需求,但還不夠大。可以想見的是,Google 若是買下比特幣,會同時修改比特幣目前的衰竭演算法,讓比特幣的發行量變成溫和成長,但為了避免通膨,將會建立更多使用比特幣的基礎需求:比如 Gmail 容量可用比特幣支付、AdSense 甚至 adword 可以用比特幣支付、Google Play 可以用比特幣支付——甚至到最後,就像你必須用台幣繳稅一樣,必須用比特幣支付。

如此一來,就算比特幣不再有有如黃金開採量衰竭的演算法來製造金本位價值的迷信,持續增長的貨幣需求依然可以撐住幣值,等到需求高漲到不可思議的時候,Google 就可以任意地調控貨幣供給來「刺激」網路世界的經濟活動,以及利用貨幣幻覺跟匯率干預來操弄他的財報(還有供應商、客戶)了。

這有可能嗎?如果比特幣能在爭取到更多貨幣需求有強烈的動機「必須」透過比特幣交易,而可以放寬演算法製造更多貨幣供給、使經濟體成長,那麼要賣給 Google,也就不是難事了。但迫在眉睫的是,如果貨幣體制崩潰、使得目前願意跟比特幣連結的網路交易平台退縮,那可就不妙了。

要是真有比特幣成為 Google 國貨幣的那麼一天,Google 跟政府最大的差異就如前所述——他是一個營利企業,他比起政府可以更有效率對網路經濟體的成長作出貢獻,並且不會因為所謂民主式的表決來造成經濟效率低落。比如,他大可不理會那些哭喊著要一人一信讓 Google Reader 復活的「網路左派」。

如果 Google 在乎的只是經濟效率、而且評估經濟效率的正是一群地球上最專門的訊息經濟學家,哭喊著要 Google Reader 復活,也不過就是跟要求高額社會福利的左派一樣罷了。


  1. 淘寶的訂單可以跟站方質押借款,對於有 Know How 但欠缺足夠資金的小型賣家而言,可以提高營運的資金槓桿,讓經濟活動更活絡,但網路公司進行常態放款業務可能有問題,虛擬貨幣就可以避免此一限制-我借虛擬貨幣給你,你在接受這個貨幣的體制裡清算掉你的交易就好,除非哪天政府把手伸進來連網路遊戲世界裡的借放款都搞成需要監管。

2013年03月台灣網路公司營收與累積

Posted: 14 Apr 2013 08:45 PM PDT

taipei

(photo by edwin.11)

本統計的主要靈感來源為瑞克梅添涼的 「線上遊戲公司營收與累積」表格,由於網路公司的定義其實大略可以分成狹義與廣義的分法,以廣義來說,電信業者、營收主力轉變成從網路來者或者是其他的資通訊業者(天曉得我有多討厭這個鬼名詞),都會是屬於這個定義,但主觀暫時先以狹義定,主要收錄的公司特色為:

  • 上市(興)櫃公司
  • 以網路服務(平台)起家的公司
  • 排除線上遊戲公司 (如前述,因為瑞克梅添涼已經整理)
  • 排除 SI 類型公司

說明事項:

  • 可能會有誤,再請來信告知 XD
  • 目前是以非常主觀的認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但歡迎留言討論新增或減少

下圖的 Google Docs 版可以<<在這裡看得到>>。

2013-4-16 上午 01-14-3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