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日本創投在東南亞市場的網路產業佈局”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日本創投在東南亞市場的網路產業佈局

Posted: 01 Mar 2013 06:03 AM PST

singapore

(photo by nattu)

本文轉載自 iFanr ,作者為胡月,待過電信運營商,創過業,2011年之前在上海,現在在台北求學。深信對於廣大胸怀大志的青年而言,需要的不是nb的創業神話,而是樸實有效的方法論。

311 大地震之後,日本企業對外投資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分別將很多工廠、公司轉移出了日本的本土市場。根據2012 年日本JETRO 公佈的數據來看,外流的資本投入增長幅度很大。先看此圖。

japan-outward-FDI

上圖(Source: JETRO)紅圈所示,為2011 年Equity Capital 的增長幅度,從圖中可以看到,這一比例創下了自09 年以來的新高,而如果再往前看的話,也已經超過了08 年金融海嘯發生前的鼎盛時期。

Equity Capital 增長背後的驅動力來自於哪裡?主要是三個方面:

  1. 日本企業的大規模合併和收購交易(M&A Deal)
  2. 新的海外辦事機構的設立
  3. 既有的海外運營據點的加強。像眾所周知的軟銀收購Sprint的交易案件就是一例。

對應到今天談的日本創投在海外市場的策略佈局來看,情況也是一樣,並且更加具體。例如,Cyber​​Agent 旗下的Cyber​​Agent Ventures 在短短幾年時間,於韓國、台灣、美國矽谷、越南、新加坡設立了辦公室。而Gree、DeNA 這些也是在將自己的觸角向外衍生的同時,旗下的投資基金也積極出動。另外,獨立的創投也都紛紛將眼光投向廣闊的新興市場,尋找獵物。

投早期,標的小

在這個大背景下,從日本創投的投資區域來看,越來越多的日本創投 前往東南亞市場。從2009 年到2012 年,對於台灣、新加坡、印尼、越南等市場,日本的創投機構都進行了重點的佈局。先來看一下近兩、三年的投資案例:

螢幕快照 2013-03-01 下午09.46.54

2012 年12 月,日本的GMO 新成立一個基金,此次募集的資金將主要專注​​於東南亞市場,聚焦在廣告、電子商務、行動支付、智慧型手機相關服務領域等。GMO VP Fund I 之前有投資於中國網路公司奇虎360,不過這次,他們的投資標的和投資階段會更早期,投資標的也會更小。

對於日本創投而言,這樣的早期投資,也非一家行為。從上面所列的這些日本投資機構來看,Gree Ventures 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的一段公開講話,具備一定的代表性。

“我們這一期的資金大約在2500 萬美金,其中東南亞市場計劃用到總金額的60%。作為Gree 的分支機構,我們不僅僅在遊戲產業投資,也包括了電子商務、廣告和其他的數位媒體服務。印尼的電子商務市場在快速發展,而對於我們而言正好是一個對產業鏈進行佈局的好時機。”

這些基金,主要聚焦在A 輪或者早期,投資金額一般都在50 萬到100 萬美金。在Gree Venture 所募集的GV1 的基金中,他們計劃在1 年的時間裡投資大約15 至20 家的企業。

依靠M&A 退出引進產業資本

如果翻看日本VC 在此前10 年的投資路徑,比如奇虎360 背後的GMO、土豆網背後的Cyber​​Agent 以及阿里巴巴背後的軟銀,基本上是透過將這些企業帶到美國NASDAQ 上市從而退出的模式。而這一模式,是否也會在東南亞的這些創新企業身上進行沿用呢?在談這個之前,先來看一下台灣愛評網的募資歷史:

螢幕快照 2013-03-01 下午09.31.03

檢視愛評網的募資過程,在早期依託於天使投資的個人資助,創辦網站。A 輪的投資者為Cyber​​Agent,投資金額為100 萬美金,估值為​​500 萬美金,佔20% 的股份。B 輪的投資者包括了日本的NEC 和大眾點評網(少數股權)。

根據披露出來的資料來看,對於日本NEC 而言,愛評網的價值主要在於未來可以與日本NEC 的硬體整合,包括與終端POS 機、手機、後端的企業管理系統以及愛評網累積的店家資料。而大眾點評網,​​此次媒體報導的曝光內容有限,但是可以預期的是,愛評網在未來可能成為大眾點評海外拓展的分支機構,從而幫助大眾點評網在台灣市場取得較高的市佔率。介於兩者的業務高度重合,不同的只是各自所佔市場差別,那麼基於水平整合的原理來看,大眾點評入股愛評網的行為算是自身拓展的一種策略方式。

從這樣一個交易模式可以看到,類似像Cyber​​Agent 的作用,從天使階段之後成為其A 輪的財務投資者,然後從A 輪到B 輪引進大陸或者日本的產業投資者,在這一階段就實現獲利,這樣的模式似乎是否可以被廣泛複製?

以目前在台灣發生的這種投資案例,放眼到整個環繞中國大陸市場為島鏈的東南亞市場,可以發現在當地找到某個產業的領先者,通過投資他們入股,接下來尋找大陸或者日本企業以海外擴張策略作為利益的誘發點,從而形成了買賣雙方對接的可能。而Cyber​​Agent 也可以從中全身而退,獲利豐厚。而這樣的投資模式中如果要得以運行,筆者大膽猜測,成功的邏輯可能仰賴以下幾點基礎:

  1. 東南亞市場整體人口數約6 億,但是單從各自國家的人口規模和市場總量來看,如果單純依託本土市場的發展,要想像美國、中國或者日本一樣產生超大市值的網路公司難度不小。
  2. 日本因為自然災害也好,產業轉移也好,大量的資本和企業在向外擴張,這是實際在發生的事情,對於東南亞市場而言這是很強的一種供給。同時這些新興市場正在崛起的對於網絡使用的需求旺盛,從而實現市場與資本的良性匹配。而日本在前10 年所累積的網路與行動網路的發展經驗,又可以作為東南亞市場未來發展的模型參考,從而降低未來可能的風險與不確定。
  3. 中國網路企業在過去的10 年,已經發展壯大。在很大程度上,國際化的發展,是這些在本土營運成功的企業發展到這個階段勢必考慮的一件事情。而東南亞,不論是從地緣遠近來講,還是對周圍的影響力而言,都會被企業考慮,不失為發展策略優先選擇的海外市場之一。

細數這些投資標的所涉及的業務種類,無論是在中國市場還是日本市場,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業務模式相同的本土企業。考慮到在地化的使用差別和網路文化,簡單的移植並不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這一點,在前10 年的中國網路市場的發展上,已經被驗證了很多遍。

正如Gree Ventures 投資總監Tatsuo Tsutsumi 在談到對當地市場看法的時候說道:

……儘管我們很早就進入了這個市場,但是考慮到學習經驗的累積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每一個地方的法規和流程又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因此我們需要時間來熟悉和學習它。

這一次,這些拓荒者們,會再一次地創造投資神話嗎?

當網路服務收山,個人資料可能跟著陪葬

Posted: 01 Mar 2013 02:55 AM PST

 

圖片來源:Flickr

還記得 now.in 關站鬧得沸沸揚揚嗎?還記得 Google 大刀闊斧清理門戶,Dictionary 等功能說砍就砍,引發眾人哀嚎嗎?還記得 Megaupload 被抄家,下班生活剎那間變得無比空虛嗎?或者,最近因機房失火,連不上 Google、Facebook,面對一片空白的網頁乾瞪眼,那種心焦如焚的感受,當時正在十萬火急趕報告的大學生還餘悸猶存吧?

我們活在數位時代,我們仰賴大大小小的網站服務工作與生活,我們的一切形諸照片或文字存放在網路之中,虛擬城牆似乎固若金湯,我們不曾起疑,我們感到安心,資料不會像鑰匙、手機或皮夾,一年可能總要掉個兩三次,也不若實體店面會惡性倒閉,導致顧客索賠無門。

有沒有設想過,倘若有一天,某個慣用的網站或功能突然停止服務,資料一夕清空,使用者該如何是好?

整合 Facebook、Twitter、Foursquare、Instagram、SoundCloud 或 Blog 等社群網站資訊的網路服務 Memolane,以 Timeline 呈現使用者整年在這些社群網站上的所有紀錄痕跡,於上週宣布關閉服務。ReadWrite 作者 John Paul Titlow 作為一名愛用者,為它寫了篇悼念文,並依此點出使用者應當意識到網路服務的生死無常(註一)。

網際網路發展愈趨成熟,然而許許多多服務熱烈開張的同時,也已有不少無預警應聲倒地。Titlow 發出警醒:我們的個人資料飛上雲端,但這些數據卻並非歸屬個人。我們將之全盤交予網路服務,幸運的話,會有「輸出(export)」功能讓你載回自己電腦,如此一來某種程度上,資料的保存與否,才真正操之在己。

Memolane 並不是個熱門服務,不過當它宣告關門大吉,還是令如 Titlow 的愛用者覺得頓失所依。他們或許每週或幾個月才去回顧自己的過往,但每次光臨,總能發現一些驚喜;說不定將來兒孫也毋須翻箱倒櫃挖出舊照片,只消按按滑鼠或滑滑螢幕,就能輕鬆看到爺爺的完整編年史。然而這些想妄全都隨著服務走向終途而灰飛煙滅。況且,Memolane 也無法「輸出」,幸好它只是個彙整服務,資料是都還好端端分別存在各個社群網站內,尚未並未消失不見。

網路服務收山的現象其實已存在好一陣子,而隨著網路不斷成長,這種情形會愈來愈司空見慣。原因可能像創業失敗,或者被科技巨擘收購,在商業考量下遭到移轉、整併或乾脆停止的命運,例如雅虎買下類 Pinterest 的圖片剪貼服務 Snip.it 後,旋即宣判它的死刑,又或者蘋果一將音樂串流服務 LaLa 納入囊中,馬上親手扼殺它的生命。

而就因為網路服務來來去去,造就 Posthaven 應運而生。Posthaven 的前身是為 Twitter 併購的網誌平台 Posterous,後者將於四月關閉,使用者得加緊腳步備份自己的紀錄。聯合創辦人 Garry Tan 不願見到類似的事再度發生,目前正著手規劃新服務─付費網誌平台 Posthaven,月付 5 美元,保證資料永久留存、零廣告,並且承諾這家新公司不會被賣掉(註二)。

網際網路的資訊存取唾手可得,各種功能簡便快速,只是當我們彈指之間即從 Wikipedia 複製文字資料,或將音樂創作傳上 SoundCloud 而不存任何疑慮的同時,最好警醒自己:儘管網路看似屬於個人,但實際上它並不真的掌握在我們手中;盡可能的分享,盡情享受網路衝浪的樂趣,只是,切忌過度依賴。

註一:Sudden Site Shutdowns And The Perils Of Living Our Lives Online
註二:Posterous is shutting down April 30th. I'd like you to move to Posthaven.

Dropbox 又讓使用者信箱外流?

Posted: 01 Mar 2013 02:45 AM PST

dropbox圖片來源:Flickr

最近國外有一些 Dropbox 使用者表示(註一),他們註冊 Dropbox 所使用的信箱居然收到垃圾郵件,讓 Dropbox 的資安問題又再一次浮上檯面。許多服務的註冊都要求留下信箱,甚至要求以信箱作為註冊帳號,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垃圾信件的攻擊對象。然而,如果信箱只為了註冊單一服務而存在,卻還是收到垃圾信件,那該怎麼解釋呢?

那些使用者表示該信箱除了用來註冊 Dropbox 之外就沒有其他用途,但卻在今年 2 月 19、20 日左右開始收到垃圾信件。由於在這個時間點之後才陸續有許多使用者反映,因此似乎不能歸咎於少數使用者的粗心大意才導致信箱外流。此問題在 Dropbox 論壇和 Hacker News 上引起熱烈討論,有人猜測事件發生的可能理由有三:

  1. 使用者的信箱被亂數猜出
  2. Dropbox 出售使用者的信箱
  3. Dropbox 的資料庫被駭客入侵

官方沒有針對任何可能性做出回應,不過一位 Dropbox 的員工作出了公開回應(註二),大意是:

「我們很嚴肅地看待這個問題並已經開始著手調查。在去年七月已經發生過資料外流的事件,然而目前我們尚未看到任何證據指出這是一個新的資安問題。但由於近日許多科技公司都發生資安上的問題,我們會隨時保持警惕。如果你的信箱有收到垃圾信件,且該信箱是只為了使用 Dropbox 而存在,請寄信到 support-securuty@dropbox.com 反映該問題並協助我們的調查。」

Dropbox 去年也傳出資料遭竊,導致許多使用者收到垃圾信件(註三)。當時是因為 Dropbox 一名員工在其他網站的帳號、密碼遭竊,讓駭客藉此登入該員工的 Dropbox 並取得 Dropbox 使用者的信箱,並散播垃圾信件。

Dropbox 的資安問題連帶在 Hacker News 上引起了網友對 Dropbox 客服品質下降的抱怨(註四)。而雖然筆者的信箱並非專為 Dropbox 而申請,不過在今早也收到了一封垃圾信件,甚至前幾天在手機上還收到了數則來自 Dropbox 的推播廣告。如果讀者對信箱隱私的顧慮很高,那麼把 Dropbox 換成專屬信箱似乎是目前最快也最能隔絕問題的方式。

dropbox spam

(註一)Dropbox users claim email addresses leaked to spammers, company blames 2012 security breach
(註二)Dropbox employee response
(註三)Security update & new features
(註四)Why was my email leaked?

Groupon 表現太差,創辦人暨 CEO 第一個被開除

Posted: 28 Feb 2013 08:28 PM PST

Andrew Mason圖片來源:Flickr

昨天 COO 才剛暗示要進行裁員,沒想到今天第一個裁掉的就是自家 CEO 兼創辦人 Andrew Mason(註一)。Mason去年 11 月便面臨著被開除的危機,當時的股價也非常不好──自 IPO 以來下跌了 80%。甚至當時 Mason 可能被開除的消息傳出後,股價便上漲了 5%。三個多月後,這真的發生了。

Groupon 在昨晚的公告中提到 Mason 已經卸下 CEO 的職務,並由執行董事長 Eric Lefkofsky 和副董事長 Ted Leonsis 開始尋找新的全職 CEO。而在前一晚 Groupon 股價還暴跌 23%,但 Mason 離開後便漲了 8%,顯然外界真的相當不看好這位 CEO。

而不只是外部,看來內部員工也同樣希望這位 CEO 走人:

andrew-mason-approval-rating圖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

以下是 Mason 寫給 Groupon 全體員工的告別信:

Groupon 人們:

身為 Groupon 的 CEO,我在過去四年半中度過了緊張而美妙的日子。我已決定要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這只是個玩笑—─今天我被開除了。如果不知道為什麼....那表示你一直都沒注意過我。從 S1(註二)中備受爭議的業績目標,到兩季業績均未能達到公司的預期,再到徘徊在上市時四分之一左右的股價,過去一年半中的所有事情都說明了一切。作為CEO,我應對此負責。

你們在 Groupon 的表現令人驚豔,應該讓外界給你們第二次機會。我在這中間是個阻礙,而全新的 CEO 會為你們帶來機會。我們已經在過去幾個月裡分享公司的戰略,董事會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作為一家全球公司,你們的工作效率是我看過中最好的。現在是時候給 Groupon 帶來一個出氣閥,讓公司遠離大眾的噪音。

對於那些關心我的朋友,請不必為我擔心,我熱愛Groupon,並為我們創造的過去感到十分驕傲。我對於這段旅程中的挫敗是OK的,如果說 Groupon 是遊戲「戰鬥蛙」,那麼我就像是破到 Terra Tubes 這關卡還沒丟掉半條命的玩家(註三)。我感到非常幸運有機會與你們一起讓這家公司走到現在,現在我將花點時間去減壓(僅供參考:我正在尋找好的減肥班,目標是 40 磅,如果有推薦的請告訴我),然後我會嘗試找出如何把這經驗轉化為某種具有生產力的方式。

如果說,在這段簡單的朝聖之旅中有什麼智慧能與你們分享的話:要有勇氣以使用者為先。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有時候我會由於缺少資訊而凌駕自己的直覺,選擇錯誤對顧客最好的事情,這次的領導權變更將給你們有些喘息空間以打破壞的陋習,並不斷的提供顧客幸福感,不要浪費這次的機會!

我會非常想你們。

愛你們的,

安德魯

People of Groupon,

After four and a half intense and wonderful years as CEO of Groupon, I’ve decided that I’d like to spend more time with my family. Just kidding – I was fired today. If you’re wondering why… you haven’t been paying attention. From controversial metrics in our S1 to our material weakness to two quarters of missing our own expectations and a stock price that’s hovering around one quarter of our listing price, the events of the last year and a half speak for themselves. As CEO, I am accountable.

You are doing amazing things at Groupon, and you deserve the outside world to give you a second chance. I’m getting in the way of that. A fresh CEO earns you that chance. The board is aligned behind the strategy we’ve shared over the last few months, and I’ve never seen you working together more effectively as a global company – it’s time to give Groupon a relief valve from the public noise.

For those who are concerned about me, please don’t be – I love Groupon, and I’m terribly proud of what we’ve created. I’m OK with having failed at this part of the journey. If Groupon was Battletoads, it would be like I made it all the way to the Terra Tubes without dying on my first ever play through. I am so lucky to hav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take the company this far with all of you. I’ll now take some time to decompress (FYI I’m looking for a good fat camp to lose my Groupon 40, if anyone has a suggestion), and then maybe I’ll figure out how to channel this experience into something productive.

If there’s one piece of wisdom that this simple pilgrim would like to impart upon you: have the courage to start with the customer. My biggest regrets are the moments that I let a lack of data override my intuition on what’s best for our customers. This leadership change gives you some breathing room to break bad habits and deliver sustainable customer happiness – don’t waste the opportunity!

I will miss you terribly.

Love,

Andrew

 

 

 

(註一)Groupon fires CEO, Mason admits "failure" in candid memo
(註二)S1
(註三)Battletoads – Terra Tube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