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阿里巴巴來了》電商產業重要的一天,阿里巴巴獲准百件發明專利” 與新的 6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阿里巴巴來了》電商產業重要的一天,阿里巴巴獲准百件發明專利

Posted: 12 Jan 2016 04:26 AM PST

17342643441_b21965db16_k-732x350Photo credit:Andrew Stawarz

原文刊登於智由博集,作者馬克思,Inside 獲授權刊登。

昨天(11日)很意外的在專利檢索過程中,發現了阿里巴巴在台灣所申請的專利數,已經很驚人的來到 500 多件(確切數字是 523 件)。老實說,這個話題從 2013 年末新聞一出,吵到今天已經是老梗一樁!既然是老梗,所以本來也沒再拿它來當作文章議題的打算。

但是(就是這個但是),一個數字的出現讓我深深地認為2016年1月11日這一天,是台灣電子商務產業相當重要的日子(對專利行業也是)。

阿里巴巴在台灣獲准了 100 件發明專利

12513517_1249060091774719_4466970192890691825_o-1024x390點擊看 100 件發明專利

針對阿里巴巴以鋪天蓋地之勢,在台灣大量申請專利的情況,還記得當時有許多網友們這樣回應:「怕什麼,人家只是有錢申請而已,不會過的!」這 100 件經智慧財產局審查後核准的專利,紮紮實實的打臉這些網友。

先來說說阿里巴巴在台灣獲准的這100件發明專利,有著幾個現象:

其一為『達成速度極快』。美國雅虎(Yahoo)在台灣的第1件核准發明專利是 2005 年 2 月 11 日拿到的,經過了 9 年又 1 個月(即 2014 年 3 月 11 日),第 100 件核准發明專利才出現。然而,阿里巴巴只花了 22 個月左右的時間便完成,幾乎以每個月平均核准 4.5 件發明專利的速度再增長!(註:日本樂天大概花了 14 年,沒有任何一家本土電商達到此目標)

其二為『多數經一次審查意見通知後,便予以核准』。提出發明專利的申請案後,會經過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實體審查,若審查委員有找到與專利技術相關前案,並認為申請案不符合專利要件而不能予以核准,便會發下審查意見通知。若申請案的內容與前案實在太相近,通常需要與審查委員來回溝通一次以上(即申請人要救第一次審查意見提出申復,審查委員有可能再發下第二次審查意見通知),甚至需要提出再審查之程序,方有獲准的機會。阿里巴巴這 100 件發明專利中,多數都是經過一次的來回,便讓審查委員發下核准通知書!直白的說,這些專利有著一定水準的質量。

拔旗就很難了,何況是推倒一面牆

一直以來,我都用『插旗容易、拔旗難』來形容那些企業積極申請專利(不管品質高低)的現象。雖說專利上到法院後,能真正成功主張權利的不多,多數會被無效掉。但想要讓一件專利權無效掉,你所要花的心力與成本,絕對比他申請那件專利來的高出許多!

實務上,的確常看到一些企業,常申請已是公知或已公開之技術的專利,其目的是用來打廣告(即藉由專利的印象,獲得供應商或消費者的青睞)。許多競爭對手為了遏止市場的流失,便試圖要讓該件專利無效掉,但聽到所需準備的前置事項後,包括如費用、專利內容的解讀以及時間(約需 1 年)等,大多是選擇打退堂鼓!

阿里巴巴的這 100 件專利,讓我想要把『插旗容易、拔旗難』這句話,改成『築牆不易、倒牆更難』!說實話,我自己光是看這一件又一件的專利就已經累了,何談要去找找有沒有其他前案,來讓它無效掉。

專利籌碼在手,話語權大增

常看到有許多國外企業,將專利戰作為一種商業競爭的手段。當然,除非真的那一件專利是標準必要專利,不然,通常情況下會在擁有一定數量的專利下,才會去發動專利戰(想想看,你用一件告別人,別人卻拿十件反訴你的窘境)。

雖說阿里巴巴是否真會對台灣電商業者採取專利訴訟的動作,還是個猶未可知的問題(問了一些業者的回答是:應該是不會吧)。但每當多一件專利在手,說話的聲量便大了一分,綜使在法院上勝訴讓業者退出市場不是最終目的,但以戰逼合(合作的合)卻是可能發生的。

可能只有我自己覺得『阿里巴巴在台灣獲准了 100 件發明專利』這件事很重要,亦或許是『100』這個數字還不夠多,但沒關係,我相信『200』這個數字很快就會來的。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直擊 AppWorks 座談現場,政委蔡玉玲:不用怕!先設成閉鎖型公司吧!

Posted: 12 Jan 2016 04:24 AM PST

ja1

今天 AppWorks 邀請到推行新創政策不遺餘力的蔡玉玲政委、經濟部胡美蓁專委與陳言博技正,為創業者舉辦「閉鎖型公司法講座」。由於公司法主管機關就是經濟部商業司,胡美蓁專委與陳言博技正兩位也是當初修改公司法的主要推動人,這次講座可說是催生者親自現身說法,格外令人注目。

首先陳言博技正簡述了「閉鎖型公司」推動的現況,台灣閉鎖型公司自去年九月實施後,目前為止總共有 31 間設立 (可以至全國商工行政服務入口網連結處,實際觀看登記家數與相關資訊) 。

ja2ffss▲閉鎖型公司法的實際催生者陳言博技正,為創業者解說相關現況

為什麼想推動「閉鎖型公司」的專章呢?蔡政委表示,台灣就跟許多國家一樣是以「中小企業立國」,但目前公司法的設計,其實是專為大企業與製造業的方向設計。閉鎖型公司出現其實就是為了符合晚近新創企業需富彈性的公司設計需求,參考國外法律 (特別是新加坡與香港之細節) 而生。

閉鎖型公司有哪些亮點?

陳技正為聽眾介紹了閉鎖型公司的五大亮點:

一、股權安排具彈性,保留創業主導權

股權安排極具彈性,一切皆以「股東間互相約定」可能就是閉鎖型公司專章最大的精神所在了。但陳技正進一步解釋,依照立法技術較嚴格的定義,「閉鎖型」還是算在股份有限公司的類別內,在他們看來,修法後最大差異在於「股份轉讓」的自由度上,給了創業者與未來投資者間最大化的空間

而在股東人數限制上,有許多民間聲音覺得現行的 50 人不太夠;但蔡政委則表示 50 人設計就是直接參考新加坡而來,如果超過50 人,會鼓勵直接設立股份有限公司。不過法律條文 (公司法 356 條之 1) 還是保留了主管機關經濟部未來調整的空間。

二、降低門檻,鼓勵新創與對外引資

舊有台灣公司法將信用或勞務作為資本之概念,只適用於無限責任公司,並要負連帶清償責任;但閉鎖型公司承認信用與勞務具有股份的價值,像是國內知名創業律師黃沛聲所設立的「必鎖」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以勞務出資為主的公司 (讀者有興趣可至全國商工行政服務入口網查詢)。

用勞務與信用入股來招聘,尤其對急需人才的新創公司格外具有吸引力。不過陳技正也解釋還是保留一定的大陸法系資本維持原則,讓公司需保留一定比例的非勞務信用資本額。(未達 3000 萬不得超過股數 50%;3000 萬以上,上限比例為 25%,得累進計算。)

另外無面額股票也是第一次引進台灣。陳技正特別強調,無面額與有面額的股票在會計處理原則的差異之處,面額 10 塊的股票以 15 塊交易,其中 10 塊是股本,另外 5 元收入就以資本公積計算;但無面額股票的所有售出,都是以股本計算。其精神是讓公司成長更具彈性,但也須特別注意的是,股票有無面額之間是無法轉換的。

三:多次分派盈餘,有助新創事業留才

閉鎖型公司改為公司每半年分派盈餘,以及對優秀員工發行新股等特點,對變化步調甚快的新創公司而言有實質的留才效用。

四:簡化公司治理機制,增加經營效率

陳技正也說明股東會可以用視訊會議進行,甚至如果章程自己明訂,就連書面行使,不用股東親自參與也行。使用科技招開會議,大大增加了公司治理與經營的效率。

五:兼顧保障少數股東與交易安全

這是本次修法中,民間有「未開放到底」聲音的其中一塊。目前公司包含勞務、信用的出資與資本額,還是必須要由會計師查核;並且股份轉讓時,也要給予受讓者完整的相關書面文件。蔡政委解釋原本立法是想做到「完全不用查核」,但基於國內還是發生不少相關糾紛案例,目前還是需要會計師查核資本的部分。

ja3▲經濟部「全國商工行政服務入口網」就有閉鎖型專區可供查詢

稅務問題,也盡量開放至「可處分」才開始課稅

在陳技正簡單為聽眾解說完閉鎖型公司的亮點後,不少聽眾想問更深一層的稅務問題。蔡政委強調,經由公司章程明訂,如果讓股東以勞務或信用出資取得股權,而該股權又有處分限制的話,那麼就可以從「可處分」當日才該開始課徵股東之所得稅

換句話說,如果公司章程裡面說清楚是「2年內不得處分」,假設 A 股東是 105 年 1 月 1 號取得股份,那麼他要等 107 年 1 月 1 號可以處分股份後,才開始計算所得稅。這對剛開始起步,不一定賺錢但又有股份需求的新創公司無疑是一大福音

那麼,如果兩年到了,但公司還沒賺錢,是否可用「修改公司章程」的方式延長可處分日期,達到延後課稅的效果呢?蔡政委表示,依她對法條的認識是可以的!不過由於新法上路時間還不久,還沒有夠多實例,這部分也還需跟財政部再次確認「可處分」的認定效果。蔡政委也另外補充目前「產業創新條例」已通過修法,讓員工獎酬與智財權入股 500 萬元限額內,可以緩繳所得稅達 5 年。

蔡玉玲:不用怕!先設成閉鎖型公司吧!

那修法半年來,閉鎖型公司專法實務推動上遇到了哪些困難呢?目前有許多新創業者表示由於極度缺乏前例,最大困難就是不知道章程怎麼寫。對此,蔡玉玲政委大聲呼喻「不用怕」!只要不違反強制原則,主管機關經濟部都會以最大限度開放的原則,讓新創公司以最快速度登記設立。如果真的不知道怎麼設計,蔡政委也建議可以依照經濟部的制式表格,先做陽春版的章程,等到投資者進來了,再依其需求修正章程也不遲

她並強調從數字上來看,目前台灣的股份有限公司約有 15 萬家,但上市上櫃只佔其中兩千家;站在從政者角度推廣便利性而言,應該鼓勵新設公司都先設閉鎖型,尤其新創事業的變動速度都很快,可能出場機制有很多種,這時候用閉鎖型也比較好處理,股東權益之間的轉換也比較靈活。若未來有上市上櫃需求,也不用特別擔心轉換上的問題。

缺乏實例固然令人心生膽怯,但主管機關會馬上處理

經濟部胡美蓁專委也補充,的確,現在不管是創業者、政府各級機關或是律師會計師方面,由於十分缺乏實例,讓大家對閉鎖型公司多半抱以觀望心態。畢竟新法最根本精神就是「完全由章程決定」,讓每個個案都有差異存在。以申請實務上來說,包括地方政府的登記機關與創業者,大家都是做中學。

不過這也正是他們當初這些實際參與立法過程的公務員,會站出來在第一線為創業者解說、服務的原因。只要在登記設立時,遇到地方政府不熟悉各項環節,只要直接聯絡經濟部商業司,他們都會針對每個個案,為創業者進行最詳盡的處理,慢慢再讓這些處理過程變成判例遍及各機關。

網路新創易受罰 蔡玉玲:推動「電傳勞動」專法

最後 AppWorks 林之晨提到,目前網路公司有很難分辨實際工時,以至於常被勞檢開罰的問題。蔡政委表示目前的勞基法是以製造業的前提所設計,所以不適用新型態的網路或傳播等行業。在立法技術上,應該是專為「電傳勞動」行業,設計新的專屬勞動法為宜 (在 vTaiwan 上有一系列的討論)。

她也表示尤其現在的新創業或網路圈,勞顧關係已不像傳統製造業差距甚大,例如兩三人的創業夥伴很可能其中有人還拿了房子出來抵押出資,當了負責人並變成傳統定義上的「老闆」,連帶很多不合實際現況的雇主責任。所以長久來看,未來立法與行政之大方向,要以建立新的勞資關係前進,而「閉鎖型公司」恰好是其中十分重要之一環。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透過網狀路由讓 Edsion 物連網發揮蝙蝠俠般的威力

Posted: 12 Jan 2016 04:11 AM PST

最近被問到要如何在 Yocto 上增加 batman-adv 。原本我將我的答覆寫成電子郵件準備寄出,但我發現郵件變得有一點冗長囉嗦 – 看來這應該要放在部落格裡;-)

選擇1 – 友善的請求他人協助

確認在 http://repo.opkg.net/edison/ 等網站上的貼文裡可利用的東西。在我們的實例之中我們可以於 http://repo.opkg.net/edison/repo/core2-32/ 找到prerequisite libnl,但是無法查詢到b.a.t.m.a.n* 〈現在已在這個部落格裡新增貼文〉。因此,我們可以在 https://communities.intel.com/thread/55692?start=0&tstart=0 友善的請求像 AlexT等人是否可以幫忙在 http://repo.opkg.net/edison/ 增加 kernel-module-batman-dv 套件和 Batctl 套件。如果幸運他也許願意幫忙,但這也是他必須自願。

這個套件可以透過"opkg install " 安裝。

選擇2- 在目標上彙整編輯

這會稍微困難一些,而且需要在英特爾®Edison rootfs上有足夠的空間。在目標系統上安裝核心程式碼並編譯模組。

選擇3 – 在Yocto的環境之中建設

要求:

 Linux x64 主機系統〈例如:Ubuntu* 12.04版本﹝雖然有聽聞在此主機系統上執行Yocto*會有一些問題,但說不定現在已經解決了﹞、Fedora*20版等等……〉
 最小50 GB的可用磁碟空間 〈編輯整個Yocto映像的最小空間〉

設定 Yocto

建立 kernel-modules-batman-adv 

輸入bitbake -c menuconfig virtual/kernel,會開啟新視窗執行適用於 Edison 的 Linux 內核配置

  • 配 置batman:在menuconfig會話中配置你想要在BATMAN category之中看到的b.a.t.m.a.n*選項〈Network Support→Networking Options→BATMAN category〉
  •  cp build/tmp/work/edison-poky-linux/linux-yocto/<你目前的內核 >/linux-edison-standard-build/.config device-software/meta-edison/recipes-kernel/linux/files/defconfig
  •  bitbake -c compile_kernelmodules virtual/kernel
  •  若你需要完整模組包:bitbake -c deploy virtual/kernel – you'd find the tarball under build/tmp/deploy/images/edison geschrieben
  •  或是:在目標上opkg 安裝 build/tmp/deploy/ipk/edison/kernel-module-batman-adv_.ipk

我將更改的配置:
螢幕截圖 2016-01-12 18.51.23

因為 libnl 已經更動它所包含的安裝途徑,所以我必須要修補 batctl 的 Makefile 。以下是我修補的:

 

螢幕截圖 2016-01-12 19.01.43

batctl

若要使用 batman,必須安裝 batctl。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 bitable 的方法。我使用了 https://github.com/openembedded/openembedded/blob/master/recipes/batctl/batctl.inc

方法如下:

 

螢幕截圖 2016-01-12 18.52.06

之後,你可以使用 bitable batctl

螢幕截圖 2016-01-12 18.59.22

完成上述程序之後,你可以在 build/tmp/deploy/ipk/core2-32/batctl_2014.4.0-r0_core2-32.ipk 找到套件。此套件可以用「opkg install」安裝在 Yocto*Linux 所執行的英特爾®Edison上。

安裝程序完成後再英特爾®Edison上測試

螢幕截圖 2016-01-12 19.04.20

如果你想要模組自動載入,你可以進入 /etc/modules-load.d/ 並鍵入:

螢幕截圖 2016-01-12 19.04.50

使用USB eth dongle:

螢幕截圖 2016-01-12 19.05.50

 

 

 

螢幕截圖 2016-01-12 19.06.47

更多精選文章.....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自己是沈默多數,反對者都是笨蛋?

Posted: 12 Jan 2016 02:48 AM PST

argue_fight_debate(Photo Credit: LaVladina

原文為《The “Other Side” Is Not Dumb》,刊載於刊載於 Medium,作者為 Sean Blanda,Behance 的 99u 智庫總監暨總編輯,Inside 獲授權編譯。

Blanda 提出人們總是認為自己代表多數,是正確的,但若不擺脫這種心態,討論就不會有交集。

我喜歡和好友玩一種叫做「爭議評論」的遊戲,規則很簡單:事後不能提起「爭議評論」遊戲中說過的內容,而且你不能「爭辯」,你只能問對方為什麼這樣認為。評論範圍從「我覺得 007 系列電影名不符實」到「我覺得川普會是位好總統。」都有。

玩到最後通常會有人說「天啊!我不知道你是這種人!」,換句話說就是「我還以為你和我是同一隊的!」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錯誤共識偏差」,我們常覺得其他人跟我們一樣,常見於收視排行(到底誰會看重返犯罪現場?)和政治(我認識的人都贊成嚴格管制槍枝,這些反對的都是哪來的鄉巴佬?)或是民調(這些投給 Ben Carson 的是誰?)

在網路世界,這代表我們更容易誤解朋友甚至整個國家的意見,時間一長,就會演變成潛意識認為朋友間意見相同,瘋狂的「另一方」意見是非常可笑的,他們只是還沒「搞懂」,他們沒有「我們」這麼聰明。但是這種社群媒體上凌駕對方的優越感會降低生產力,這種自我優越感將犧牲掉更細緻的討論,而要讓線上討論有意義,我們就得克服這點。

internet media vs people

這將導向最糟的回音箱效應,在回音箱內的人逐漸相信其他人都看法都和他一樣,而且這樣的意見佔了大多數,事實卻非如此。這就像發條一樣,發生一件事,你社交圈內的人看到不同圈子的意見會相當訝異,接著嘲笑另一方「資訊不足」或「愚蠢」。

我最喜歡的作者之一,Fredrik deBoer 曾在他的短文中探討過這個問題,他說:

(網路)鼓勵人們消除生活中工作、社交和政治的歧見。「嘿,那個和我看同一部電視劇的人也討厭不公不義,」到了後來就會變成「我能用電視劇來找盟友。」如果你能在蕾哈娜的影片裡看出政治隱喻,最後經由某種線上連結,就得到看不出隱喻的人非你同類的結論。

當某人說他們不是「我們這邊的人」,我們第一反應就是逃跑或把他們歸為笨蛋。澄清一下,仇恨或歧視言論還是不值得你浪費腦力,我這裡指的是在複雜議題上真心相信相反論點,而且有思考過各種理由的人。或者說,至少要和你的理由一樣好。

anger towards news

這並非「政治正確」的問題,這是根本上不接受有人可能和你有不同的感受,而且他們可能是對的。我們偏好把另一方當作廢棄厚紙板,而非現實中有智慧、能思考的人類。

現在真正有智慧的探討被一些容易分享的網站取代,這些內容主要就是創造來讓朋友間互相分享和取暖,同時嘲笑另一方用的。「看看另一方有多笨,不能像我一樣看清這件事!」

分享諷刺連結來嘲笑另一方不代表我們懂更多資訊,這只顯示出我們寧願當個自以為的混蛋,也不願思考其他觀點。這代表了我們寧願向朋友表現我們有多像,而非花力氣了解不同的人。

這樣子你很難參與社群媒體,也不能自詡為求知者。如果碰到意見不同的人便輕蔑地轉身,那我們也算不上有同理心。

如此一來,我們在 Twitter 或 Facebook 上,就只會分享我們所謂的「事實」,來累積同儕認同。我們忽略真實世界的樣貌,選擇性分享資訊或一些容易戳破的謊言。因為網路流言風氣太過氾濫,華盛頓郵報甚至關閉了破除網路流言的專欄,因為根本沒人在乎這些東西是不是真的。

揭穿網路假消息本來需要經過許多調查,現在只要簡單找找「關於」或「免責聲明」,以前會因為誤會或無知而相信傳言,現在卻不是這麼回事,像「在卡車內尋獲被肢解的 Casey Anthony 」這樣的頭條現在則透過信災樂禍和仇恨的心態散播。

⋯⋯

現今對權威機構的不信任高漲,認知偏見卻沒有減弱,受假新聞所騙的人通常只是在消費符合自身觀點的新聞,就算很明顯是假的也一樣。

deBoer 提出的解方就是,「你得放棄苦心經營社群媒體,加入與你不同的人。」換句話說,你得認清「另一方」也是真實存在的人。

但我想更進一步,我們面對每個問題都該試著考慮「也許這次我們真的錯了」的可能性。

像你我這樣的大量閱讀專業網站的讀者,難道沒有可能出錯?有沒有可能我們不總是對的?住在遙遠地方的人們會不會看你不愛的節目,讀你不愛的書,擁有另一種有價值的意見和信仰?也許你看不清事情的全貌?

覺得政治正確已經失去控制了嗎?多追蹤一些厲害的社會運動者。覺得美國對槍枝的態度匪夷所思?看看佔美國 31% 人口的擁槍者的報導吧。這並不是說另一方是「對的」,不過他們可能也有充分的理由「覺得」自己是對的,瞭解這些以後,才能開啟真正的對話。

辯論老手都懂得一個道理,如果你無法為對手辯護,就代表你沒有真正了解議題。我們可以盡情地譴責政治僵局和媒體煽動,但以個人而言,若不能理解和自己不同的人,就無法真的進步,而且不尊重他人的立場和意見,是無說服任何人的。

下次當你和別人爭論不同意見的時候,挑戰不要想「贏」,不要嘗試「說服」對方同意你的論點,不要在背後和同儕一起嘲笑對方。反之,試著「輸」,聽聽他們的說法,要他們認真地說服你。如果只是在你弟支持開採天然氣的發言下多問幾個問題,沒人會向你支持環保的朋友告狀。

或著下次當你在社群分享最近的事件時感到一陣厭惡,先自問你為什麼這麼做。是因為內容提到你沒想過的新資訊?還是為了表明你的立場,提醒圈子裡的朋友你不是「另一方」?

希望你能尋找相反的意見,當你聽到某人提出和你觀點不同的資訊,別急著否定。試著考慮一下,「也許他是對的?我應該查一查。」

因為拒絕了解與你相左的意見,是思考上的怠惰,而且通常比你控訴另一方的內容還糟。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新版「國民身份證」設計曝光,多卡合一晶片外加 NFC 虛擬卡片!

Posted: 12 Jan 2016 02:17 AM PST

內政部於一週前在國發會所提供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 眾開講」提供新版身份證的介紹以及相關的問答集,配合過去十年全面換發身份證一次的慣例,目前規劃預計 107 年開始換發到 110 年換發完成;規劃這張身份證將整合自然人憑證及健保卡,悠遊卡等其他證卡由民眾自由選擇納入,這將可節省民眾申請及換發各證卡之交通及時間成本。

 

id2

id1

 

開通網路身分驗證功能後,可作為網路身分證使用,可用來作為網路報稅、電子公路監理報繳規費、勞農保及健保網路查詢等,還可以申請「虛擬卡片」至具有NFC功能的智慧型手機,聽起來非常的方便;晶片內並没有儲存各證卡個人細部資料,該等資料儲存於各該主管機關之應用系統資料庫中,而各資料庫有不同的安控機制。

目前在眾開講上徵求公眾意見至 2016/2/5 ,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可以到這個網址上觀看並分享您的看法。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Yahoo Flurry 2015 App 年度關鍵報告:大螢幕手機、Emoji 表情符號夯、手遊退燒

Posted: 11 Jan 2016 09:11 PM PST

tumblr_inline_o0ma37d56f1sncpsk_500

原文刊登於 Yahoo 官方部落格。

大螢幕手機獨霸市場!Emoji 表情符號帶動個人化 App 使用量飆升 3 倍

Yahoo 出版產品事業部門資深副總裁 Simon Khalaf 在今年剛剛結束的 CES 中分享 2015 行動市場趨勢。根據 Yahoo Flurry 觀察,去年整體行動使用量1成長 58%。其中個人化 App 爆炸性成長達 332%、新聞和雜誌 App、以及生產力工具 App 紛成耀眼新星,成長率破百;而手遊 App 使用量連兩年下滑,去年負成長 1%。2015 年大螢幕手機(Phablet)稱霸!使用者在大螢幕手機花費時間相較去年飆升超過 3 倍,更成聖誕送禮的熱門首選!

手遊退燒!2015 年度四大類別 App 夯:個人化應用、新聞和雜誌、生產力工具、生活風格和購物類

全球領先的行動數據分析平台 Yahoo Flurry,每月追蹤全球超過 21 億台行動裝置,深入剖析全球 3.2 兆行動用戶使用行為,目前全球超過 20 萬名開發者使用、運用在 72 萬個 App 中。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行動 App 使用量成長 58%,較其他成熟產業發展仍相當驚人。過往當紅的手機遊戲 App 出現成長停滯狀態,顯示手遊市場邁入飽和;相較下 2015 年四大類別- 個人化、新聞和雜誌、生產力工具、以及生活風格和購物 App 異軍突起!(圖 1)

  • 個人化 App: 使用量三倍成長(332%),奪下冠軍寶座!這類包含 Android 螢幕鎖定(lock-screen)和 Emoji 表情符號鍵盤等 App,其中常應用在通訊 App 的 Emoji 表情符號類 App 為促使個人化 App 使用量大幅攀升關鍵。
  • 新聞和雜誌 App:大螢幕手機崛起,加快用戶從傳統電視及電腦轉移至行動裝置來瀏覽收看內容,驅使這類 App 使用量年成長 135 %,搶居第二名席次!
  • 生產力工具 App: 成長 125%,歸根於越來越多年輕人和學生利用行動裝置收發電子郵件和使用其他工具類 App,像是 Quip、Slack 和微軟 Office 等。
  • 生活風格和購物類 App: 2014 年高度成長(174%)的生活風格和購物類 App,雖去年成長率滑至 81%,但仍反應行動購物時代來臨趨勢,位居第四名。目前美國網路購物中超過 33% 是來自手機,而全球行動購物平均則高達 40%。

tumblr_inline_o0m9qfejuN1sncpsk_500▲ 圖 1:2015 年四大類 App 夯:個人化應用、新聞和雜誌、生產力工具、生活風格和購物。

大螢幕手機稱霸 2015 年,使用時間飆升超過 3 倍

Yahoo Flurry 預測:2016 Q4 大螢幕手機銷售佔比超越其他裝置奪冠

從 Flurry 數據發現,新聞和雜誌、運動、音樂及媒體和娛樂類App 在大螢幕手機使用量成長率遠高於其他行動裝置,特別是新聞和雜誌類 App 在大螢幕手機上的成長幅度超過 7 倍,為其他行動裝置的 5.34 倍,大螢幕手機儼然成為閱讀媒體類內容的主要媒介。(圖 2)

而從行動裝置花費時間來看,2015 年大螢幕手機成長 334%,相較其他裝置平均成長(117%)高出近 2.9 倍。隨著行動裝置使用時間超越傳統電視,大螢幕手機改變使用者接收媒體內容的習慣,對傳統有線電視產業產生極大威脅。(圖 3)

Yahoo Flurry 調查亦指出,大螢幕手機成節日送禮熱門選項!去年聖誕節近 3 成(27%)新開通的行動裝置為大螢幕手機,其中在 Android 手機中佔比更達 50%,相當於平均每兩台新開啟的 Android 手機即有一台為大螢幕手機!Yahoo Flurry 也預測,於 2016 年第四季,大螢幕手機銷售量佔比將達 46%,超越中型手機2成行動裝置之冠!(圖 4)

tumblr_inline_o0m9r46Yeo1sncpsk_500▲ 圖 2:新聞和雜誌類 App 在大螢幕手機上成長超過 7 倍,為其他行動裝置的 5.34 倍。

tumblr_inline_o0m9s2f4u61sncpsk_500▲ 圖 3:2015 年大螢幕手機成長 334%,較其他裝置平均成長(117%)高出近 2.9 倍。

tumblr_inline_o0m9ses0k41sncpsk_500▲ 圖 4:2016 年第四季,大螢幕手機銷售量佔比將達 46%,超越中型手機成行動裝置之冠。


  1. 行動使用量係指使用者打開使用某個應用程式的次數。
  2. 小手機(如多數黑莓機)係指螢幕 3.5 吋以下手機;中型手機(如 iPhone)泛指螢幕介於 3.5~4.9 吋的手機,大螢幕手機(Phablets,如三星 Note)係指螢幕介於 5~6.9 吋的手機;小型平板(如 Kindle Fire)泛指螢幕介於 7~8.4 吋的行動裝置;大型平板(如 iPad)係指螢幕超過 8.5 吋的行動裝置。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另類行銷方式,Netflix 執行長可以接受用戶彼此帳密共享

Posted: 11 Jan 2016 04:17 PM PST

netflix2

還記得 HBO 執行長曾說用戶可以共享 HBO GO 的帳號嗎? Netflix 似乎也支持這樣的論調。在上週的 CES,Netflix 執行長 Reed Hastings 表示,消費者共享 Netflix 帳號將是一件正面的事。

帳號共享在線上串流的世界來說,一般可以說是遊走在灰色地帶,人們往往不能確定自己有沒有違規或違法。但對提供串流媒體業務的營運商來說,帳號的共享,並非總是那麼讓人瞧不起,就如同 HBO 總裁 Richard Plepler 所說,他認為,共享帳號反而是很好的行銷工具,因為它可以讓用戶成為自家商品的愛用者,甚至它也是另一種曝光自家商品和品牌的管道。

而同樣的,Reed Hastings 也在 CES 上,支持這個論調,他認為,和別人分享帳號的用戶,在日後往往都會成為他們忠實的訂戶。他表示,他們歡迎大家一起分享 Netflix,無論是兩個人或十個人一起坐在沙發上觀看,這是一件極為正面,絕非負面的事。

他以家人相互分享為例表示,假使今天父母和他的孩子分享了 Netflix,等到他們的孩子長大了,他們的孩子自然也會成為 Netflix 新的訂戶。

比較有趣的是,其實 Netflix 早就推出家庭方案,提供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夠保有自己獨立的觀看紀錄和推薦清單,以及在不同的裝置上使用同一組帳號收看內容,但其執行長 Reed Hastings 卻仍舊表明,他們對於單一帳號共享的支持,而非鼓勵大家把帳號升級成為家庭方案。

因為 Reed Hastings 認為,對現代的年輕人來說,擁有一個自己的 Netflix 帳戶,就好比是年輕人成年的某種里程碑。他進一步解釋,現代的小朋友一旦當他們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收入、能夠更自主的掌控自己生活的一切時,Netflix 發現,他們比較喜歡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立帳號。

儘管 Reed Hastings 接著並未直接以案例說明有關非家族成員之間,像是朋友或室友之間,是如何從相互分享帳號,進一步各自獨立註冊擁有自己的帳號,但很顯然的,Netflix 更加著重的是,讓人們能夠因為在接觸了 Netflix 的內容後,逐漸沈迷、上癮,然後最終成為訂閱用戶這件事情上。

當然,也有可能是 Reed Hastings 認為現在還沒有遏止用戶密碼共享的必要,畢竟 Netflix 目前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尤其在它近來宣布進軍新的市場,包括台灣在內的逾 130 個新市場之後。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