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產地直送不稀奇,在家隨時觀察你的食物生長狀況正流行– RipeNearMe” 與新的 9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產地直送不稀奇,在家隨時觀察你的食物生長狀況正流行– RipeNearMe

Posted: 09 Feb 2015 02:23 AM PST

產地直送不稀奇,在家隨時觀察你的食物生長狀況正流行– RipeNearMe

先前筆者曾經介紹過從「產地」直接媒合配送食材的服務(美國產地直送媒合平台「Direct Local Food」),目前在歐美正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用戶使用,台灣也有越來越多產地直銷的購物平台出現,現代人對吃越來越講究,能夠吃到最新來自產地最新鮮的蔬果,已成為現代人生活追求的樂活方式與健康的來源之一。


圖片來源:RipeNear.Me on Pinterest

但若是你以為能直接從農產者手上收到一箱箱產地直送的新鮮食材就很滿足了,那麼可能你會更驚豔這項產品的idea,現在,你只要使用來自澳洲的RipeNearMe,就可以完全掌握你想要蔬果目前第一手生長的狀態!以往,我們從產地訂購農作物,在來回的運送路途,很有可能會讓原本就已經熟了的作物失去原有的新鮮風味,RipeNearMe透過網路平台,讓地方農夫可以自己上傳目前田中的照片、分享作物資訊與生長情況開放給大家知道,想要「幾分熟」再也不是難事,消費者可以根據這些圖片資訊觀察你所想要購買的作物下單,輕鬆配送上府直達家中!


圖片來源:RipeNear.Me on Pinterest

RipeNearMe的介面方式操作很基本,大大的地圖,使用者可以觀察搜尋畫面中的地圖小標籤,當這些小標籤還是綠色的時候就代表農作物狀態目前正在生長中,待標籤轉為「紅色」時,則表示已經成熟是食用最佳的狀態,這時候就可以直接訂購採收,挑選想購買的作物,RipeNearMe這樣的模式,也成功為栽種的農民帶來更不一樣的交易方式與服務!為使用者也帶來更多資訊與樂趣。


圖片來源:RipeNear.Me on Pinterest

RipeNearMe是由澳洲的Alistair Martin和Helena Martin所創立,契機是因為當初家中栽種的水果太多,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眼看著過多的果實掉落滿地,或是被鳥群吃光,吃不完形成浪費,這時候所構想到的點子,希望能透過網路的便利與互通性,加以有效的運用資源,讓大家可輕鬆建立起一個自給自足的蔬果作物供應圈,互相流通或購買彼此的農作物,減少資源的浪費!


圖片來源:RipeNear.Me on Pinterest


圖片來源:RipeNear.Me on Pinterest


圖片來源:直接跟農夫買


圖片來源:田田有機蔬果

創業思考點

台灣目前也有不少來自產地直送與有機蔬果的配送服務,不論是產地直銷或是有機配送的服務也越來越多,好消息是健康意識抬頭,消費者對於「吃」下肚的食材,把關越來越嚴格,也成功與農家形成一個良好互動生態圈,但是在創業模式與創新度來看卻略顯不足!相較於越來越多樣圍繞在農產品與網路的服務來看,國外目前更多的是走差異化路線,為產品帶來附加價值的平台,各自利用不同特性的服務來提供給大眾配送,各自抓取到喜愛或有需求的消費族群,這是台灣創業者所需要重新思考的地方,或許一些生活上的靈感將成為服務最具差異最大吸引用戶的賣點!可以創造出更多令人驚豔的創意服務推出。

為什麼台灣中小型手遊代理商的末日將近,大型代理商改當網路或金流公司?

Posted: 09 Feb 2015 01:57 AM PST

為什麼台灣中小型手遊代理商的末日將近,大型代理商改當網路或金流公司?

Photo by Nicholas Smale

作者簡介:宇宙人或稱Mulder,遊戲從業人員多年間,累積之趨勢、營運、行銷之觀察與心得,本文原載於其部落格「宇宙人的奇言幻想」。

手機遊戲產值爆發!

台灣手機遊戲產值眾說紛紜且差異甚大,最近比較可靠的數據是2014年產值為88億台幣,2015預估產值上看150億台幣(引用連結),以Google Play來看,營收榜排名第100名的月營收大約落在100萬的水準。我沒有興趣挑戰別人辛苦分析下來的結論,因此這邊只和大家分享這個事實:你千萬不要太過樂觀!

And...so what?

在這麼好的世道之下,真如小米雷軍所說:「在風口上,豬都會飛上天」;很不幸地,這不是對的。至於為什麼不對,真的很難像有人說的:「是不是大作,取決於行銷費用砸多少!」。

這違反了行銷學的基礎知識。只有對的產品,行銷費用才能使產品效益取得綜效,產品不夠完整、沒有正確定位、沒有策略、沒有謹慎的Roadmap,行銷砸越多費用陣亡的速度越快,這應該相當容易被理解,但許多人往往從「中段」看歷史,比方從「神魔之塔」、「刀塔傳奇」的營運中期開始觀察,會發現廣告極多、超廣,到電玩展看到超大攤位、在電視上看到一堆廣告、在網路上看到一堆banner、和超商龍頭7-11進行深入且成功的合作,甚至還辦眾星雲集的超大型實體演唱會,現在連大宇的招牌之一,「軒轅劍」IP都整合進「神魔之塔」的活動裡,卻忘了遊戲一出來,製作商根本不敢行銷,一來是創意「借」自日本,二來是台港澳沒有類似成功案例,大家出門工作都是為了混口飯吃,萬一輸到連碗筷和手都剁去典當,怕也只能吃空氣了...

行銷費用需要有一定的門檻,以2005年來說,公司準備台幣200萬的行銷費用可能拿去買一部車來炫耀比較划算,500萬可以買股票、外幣定存,800萬可以有基本的產品行銷聲量,1,000萬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曝光效果,若要不同行銷作為可以產生綜效,1,500萬行銷費用可能會是比較理想的一個基礎。


但你的公司有幾個1,500萬可以揮霍?這是比較大的問題了,這邊有兩個關鍵:

1. 公司內部的企圖心與膽識。

你的公司是否有絕對強大的企圖心可以面對全球市場的嚴峻挑戰?
台灣一年上線手機遊戲多到難以計算,競爭對手不是只有台灣大型遊戲代理商,你的直接對手來自中國、韓國、日本、美國、英國等任何你能在地圖上找到的國家發行的產品,都可能在一夕之間,將你的產品擠出排行榜外,導致「自然流量」瞬間下滑到一天只剩不到100次下載,評估公司的心臟和意志力有多強、「願意運用」的口袋有多深,這非但不是口號,更是有沒有生存機會(甚至談不上成功機會)的一個重要關鍵。

2. 公司打算用什麼策略來打仗?

很多公司是沒有策略的,表面上的說法是不想畫大餅,因為策略不被徹底執行沒有作用,因此很簡單,別人做啥就一窩蜂跟著做,反正「聽說很有搞頭」,「隨便一款」全民打棒球、神魔之塔、刀塔傳奇做起來,大家躺著數鈔票。
但追根究柢探究真正原因,往往就只是沒有想法、不知道如何擬定策略。
純代理是一種策略、找中國廠商聯盟合作是一種策略,甚至找門路專門做山寨遊戲也是一種策略。你的公司用什麼策略來面對這個市場?真金白銀硬幹?鎖定穩固的合作夥伴確保產品來源不虞匱乏/產品品質有所保障?做好各項防範措施/事先建立起防火牆,打點好所有可能被告侵權的疑慮來做山寨產品?
這些問題,至關重要,而且可能比你的想像還要重要。只要這問題一天不被正視且處理,員工每天工作往往有如無頭「蜜蜂」,即便每天學柯市長嗡嗡嗡勤做工,也無法產出足夠的蜂蜜來餵養蜜蜂(你該不會不知道蜂蜜其實是給蜜蜂吃的吧?),也就是很難餵飽公司員工,因此有企圖心的員工陸續閃了,想養老的員工開始混了,更遑論要達成企業的成立使命:獲利了。

但行銷不是關鍵,內容(產品)才是

大家都知道產品、行銷投入很重要,但真正能創造價值的是產品,不是行銷。沒有人可以把品質只有30分的產品,創造到月營收1,000萬的水準,如果有,請務必讓我知道,因為這個人絕對是業界未曾浮上檯面的奇葩,公司要花再多錢都應該對他挖角。


這邊提到的是「營收」,下載是另外一回事了,有下載不一定有營收,沒下載卻一定沒營收。以代理商而言,解決產品來源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原因有二,一是好產品難尋,二是好產品對台灣代理商來說,都是天價。

以手機遊戲代理來看,2015年可能是導致台灣手機遊戲代理商幾乎滅絕的重大關鍵,原因是前幾年大家預言的「手機遊戲媒體無國界、營運無國界」,在2014年逐漸成形,2015年將被徹底實現。

在這樣的情勢發展下來後,「純代理商」開始找不到立足點,台灣上得了檯面的平台只有Google Play、App Store,其他沒了(well...最多再加上一個Line的聯運平台,這現象絕對值得重視)。或許有人會想,我是台灣人哩..台灣市場當然我最熟,主場優勢總有吧?很不幸的,這個優勢並不存在。

原因是有「廣告代理商」這個角色。廣告代理商可以幫開發商做任何行銷相關事宜,舉凡下所有行動媒體廣告、網頁廣告、電視廣告、捷運廣告、公車廣告,甚至幫你在西門町找show girl辦Roadshow。論專業,遊戲代理商不會比這些廣告公司更熟廣告,論資源,也遠遠不如廣告代理商。遊戲代理商面對開發商,最常拿來說嘴的往往是自家「平台會員」數量,但這十之八九是無效媒體,原因是沒有社群。


遊戲代理商的社群特性非常低,因為缺乏共同的群聚理由(喜歡某代理商的A遊戲,所以也會喜歡該代理商發行的B、C、D遊戲,除非你的公司是品牌力強大公司,比如Disney、GangHo、Super Cell、SquareEnix,甚至連Sega都不能算完全具有此效應)。

舉例來說,Line有非常明顯的群聚理由,因為這是聊天平台、是網購平台,未來甚至是支付平台、叫車平台、看電視劇平台,遊戲平台依附在這些更有價值的功能上,才有價值。這邊的因果關係非常重要,大家玩Line的遊戲,並不是因為遊戲裡的強社交元素而來,否則先前風行的SNS遊戲現在不會退燒。Line遊戲的成功是依附在該App的核心價值-聊天功能的持續風行,這才是根本。

因此所有的遊戲平台都必須思考一個更高層次的問題:使用者需求。

對,不只是玩家,而是使用者,平台單純鎖定玩家,成功機率可能非常低,除非一開始就做全球,若平台只考慮「台灣玩家」,可能會餓死,除非你的公司是Line台灣分公司。如果你的公司堅持平台只想鎖定台灣玩家,那最好你的公司就叫「巴哈姆特」,不然平台效益可能無法支撐足夠的會員導入。因此,如果你的公司既不是Line,也不是巴哈姆特,請專心在產品上,別管平台了,那不是你該去玩的大型玩具。

所以...我是代理商,在這世道下,我到底應該怎麼玩?

  • 準備好機制,今年選個好時機退場,別玩了。獲利了結或認賠出脫,可能都是不錯的選項。
  • 策略合作。請盤點你的公司資產,假設有IP(不管是自創或兜來的),恭喜,趕快找中國開發商幫你開發一串套用中國手機遊戲架構的遊戲。有一點值得一提,已經成功的IP不易被後來製作失敗的系列作品傷害到品牌形象。最近的案例就是「Sim City Build It」,EA早在2009就已經有模擬城市App版,內容大失敗,但2014下半年推出的「Sim City Build It」在各國成績都算不俗。將IP大量活化,靠中國的遊戲架構賦與全新生命,有機會讓你的產品大幅延續生命。
  • 往研發方向靠攏。假設有機會,請轉研發,體質轉變可能有陣痛期,但至少前面還有路可走。
  • 往媒體端靠攏。假設有機會,請轉媒體,這條路很難拼過目前市面上的所有廣告代理商,但也和上面一點一樣,至少也還有路可走。

總結來說,2015年純代理商的角色將受到非常嚴峻的挑戰,光是efun、崑崙、完美、游族、中手游、搜狐暢遊、...這些中國前幾大「正規軍」對於產品取得成本、行銷費用的霸氣,都足以搞死台灣一堆中小型發行商,更不用提那些來自韓國、日本的「刺客」了。
台灣手機遊戲純代理商的輓歌恐怕已經響起。

從日本看台灣,華文電子書產業的「破」與「立」

Posted: 08 Feb 2015 11:28 PM PST

從日本看台灣,華文電子書產業的「破」與「立」

照片:董福興提供

本文作者周怡伶,出自《能力雜誌》2015 年 2 月號

自2010年「華文電子書元年」以來,台灣談電子書發展談了許多年,卻一直沒有明顯的獲利模式,不僅是因為台灣讀者的消費習慣尚未改變,某部分原因是由於產業生態鏈與電子書排版規格的不成熟所致。

相較於台灣,日本的電子書產業起步得算早,現今的市場表現也較為熱絡,其在過去透過政府主導所訂定的電子書排版規格,使得他們在作業流程上更為順暢。而事實上,打開台灣出版界常用的排版軟體,可見許多來自日文的影子,而非華文的排版設定;因此若欲談論台灣的電子書產業現況與突破方法,也許可以借鏡日本的電子書產業發展。

致力於發展EPUB電子書排版設計、現為汪達數位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的董福興,為華文電子書的排版規格問題奔走多年,近年來更以「邀請專家(Invited Expert)」的身分參與「全球資訊網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在美國、中國、日本、法國各地所舉辦的國際化工作坊與「技術大會及顧問委員會會議」(Technical Plenary / Advisory Committee, TPAC),與參會者共同協調未來中文應用於Web與數位出版的技術方向。透過他對國際公眾事務的參與,以及EPUB電子書製作的經歷與堅持,分享日本電子書的發展過程與成效,藉此反應台灣電子書產業的問題,並找出可學習之處。

政府主導,日本電子書跟上國際

董福興表示,日本的電子書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90年代時,日本開始將所謂的活字印刷、照片排版(日本稱之為「寫植」)轉向使用電腦排版時,有些電子產品公司與技術商同時推行電子書,稱為第一波電子書發展期;第二階段是90年代至2010年,此階段為日本電子書的沈悶期,但手機小說漫畫走在熱潮上,到2010年達到656億日圓產值,占電子書市場規模80%;第三階段則是2010 年至今,被稱為第二波電子書發展階段,為國家所主導的產業轉型。

日本由國家所主導的電子書產業轉型,是由文部科學省(等同於台灣的教育部)、總務省(等同於台灣的內政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經濟產業省(等同於台灣的經濟部)三部會聯合產業代表開會,其會議全名為「數位網路社會推動出版品流通懇談會」。

透過三部會聯合產業代表在此會議的討論,最終得出以下結論,並執行於日本電子書產業界:1.採用國際標準格式EPUB;2.技術上實現日本排版需求;3.保障方便性(Accessibility);4.讓書籍資料能夠共通;5.讓印刷與電子書產生綜效;6.整頓數位出版製作與流通的基礎。

針對國際標準格式EPUB這點而論,當時日本為了與國際接軌, 將過去常用的2種私有格式,即夏普(Sharp)公司的XMDF(eXtensible Model Data Format)格式及Voyager公司的dotBook格式,轉換為中間格式,以方便轉成EPUB3,而此時正好是EPUB3的制定期,直到2012年EPUB3規範全部制定完成,日本國內的電子書店紛紛趕著支援如:樂天Kobo、BookLive!等,而國際服務,如:Amazon、iBooks store、Google Play Books 也陸續支援,且拓展至亞洲,使得日本出版產業在與這些國際電子書店合作時,能夠將電子書上架、無縫接軌。

另外,董福興指出,針對排版文化,從傳統印刷出版到桌上出版 (DeskTop Publishing, DTP) 時代,日本有一份工業標準JISX-4051「日本語文書の組版方法」來加速排版數位化轉型;而從桌上出版到數位出版時代,日本的專家們在W3C也制定了一份包含直排文字等需求的JLREQ「日本語組版處理の要件」以便於CSS等規範制定,讓Web與電子書能達成日文書排版的需求。這些明文訂下的標準讓日本產業界,幾乎都能在1、2年內跟上國際進度。

再者,日本有公版書書庫, 即「青空文庫」。青空文庫的倡議者富田倫生,受到Voyager公司影響而開始做電子書,一開始也使用dotBook格式的他,後來決定重新以純文字作為青空文庫的標準,並且留下清楚的排版規範,因而使得青空文庫的內容可以被重新再利用、轉成EPUB 3格式。10年累積的1萬2千部公共領域作品,也加速了日本讀者接納電子書的速度。

綜觀以上,由於日本產業界有國際標準格式、明訂的排版標準,也有公版書書庫的文字,因此在電子書產業發展上更具有發展優勢。

剖析台灣電子書3大困境

反觀台灣。董福興表示,台灣政府其實早在2009 年就投入補助EPUB2,但由於EPUB2當時以支援西方文字為主,造成無法直排、指定字型等書籍排版表現不佳,影響讀者對於電子書的觀感,更遑論帶來實質收益,當然也無法投入更多資金持續研發,與國際市場的標準越來越遠。而2011年,資策會EPUB 小組解散,台灣遇到了一段空窗期,一直到2014 年一些台灣的電子書店才開始嘗試性支援EPUB3。

董福興認為,2015年對於台灣電子書產業而言,隨著本土電子書店在技術上的跟進,以及國際電子書平台進入亞洲,將會是第二波機會,台灣是否能掌握這次的機會,徹底改善電子書的產業環境,則有賴於現存問題的解決,並透過大型通路新服務進駐海外市場。董福興指出台灣的電子書困境有以下3點:

困境1:使用者體驗不佳

日本過去在制定電子書格式,如上述的XMDF、dotBook時,皆強調使用者的閱讀經驗,即關注紙本書在轉換成電子書之後的樣貌,例如︰dotBook已經可以做到日文直排與各種排版細節的呈現,讓電子書讀起來就像是紙本書一樣。董福興表示,不論是在日本或是美國,業者在製作電子書的當下,皆思考一個議題:「怎麼讓電子書排起來更像紙本書?」

董福興也指出,中文電子書第一不是沒有設計,要不就是花花綠綠,或者不重視細節,像是段落頭尾不對齊、加入不必要的段落間距、段首沒有縮排、全部使用黑體等。電子書的排版應該要從過往紙書的編排學習,雖然目前沒有人以科學實驗研究易讀性,但過去排版的積累,自然有其道理。這些細節若能做好,就能讓閱讀更為順暢,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讓讀者願意付費購買。這也不限於電子書,現在有不少印刷書反而照著網頁常見的排版,犯了相同的問題,這是整個出版業界都需要在意的事情。

同時也必須重視近用性(Accessibility) 問題,盲人不能閱讀印刷書,但EPUB電子書可以透過文字轉語音(Text to speech, TTS)等協助讓他們也能「讀」到內容。電子書讓無法閱讀的人不再是社會福利所「照顧」的接受者,而是與常人一樣的消費者。

BOX:解決方案:

針對華文電子書的標準排版方法,董福興正參與W3C的中文排版需求特別任務組(Chinese Text Layout Task Force),與其他專家共同撰寫「中文排版需求」(包含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等文字),預計於2016年底完成。

困境2:產製流程不合理

董福興指出,事實上不論是台灣或是日本,同樣都有這個問題:由於出版產業是成熟的產業,且出版社仍舊把紙本書視為首要,因此工作流程固定、不易變更。現在的編輯工作流程為,編輯透過word檔撰寫原稿(即具有編輯指示的結構化內容),接著經過美編編排成印刷用製版(即擁有內容與樣式的圖像化版面),最後再印刷成書。然而,在印刷成書後,這些原本有結構的內容,便成為無結構的圖像。雖然出版社都能提供印刷用的PDF檔案,但PDF不符合行動時代讀者對電子書的想像。而此時若欲把紙本書數位化做成EPUB,則必須重造結構,再運用CSS設計版面,成為電子書,不但耗時也無法節省校對與編輯成本。可想而知,這是一個不合理的產製流程。

BOX:解決方案:

董福興說明,真正理想的產製流程為,編輯不論在編輯原稿、網頁文章或是部落格時,就應該使用Markdown或HTML將內容結構化,並且將校對過程提前,原稿完成後便可在後端選擇排版印刷成書或是加上CSS設計做成電子書,當然也可以發表網頁,減少重作工的過程;而這需要透過職業訓練,成為編輯的必備技能,進而讓產業鏈上下產生連結。

困境3:資訊流通繁瑣費時

董福興舉例說明,一家出版社若有1百本電子書要上架電子書店,目前的做法只能一本本慢慢上架,等於要重複1百次相同的過程,此時若要再上架另一電子書店,則必須再重複做同樣的動作,勞神費時。而在電子書上架販售之後,也同樣要經過繁複的結帳過程。

而如何使用制式化的資料格式(metadata)跟供應方式,快速地將內容建檔、自動上架、結帳,對於出版社而言,才能相對節省人力與時間成本。

BOX:解決方案:

董福興提及美國經驗說明,EDItEUR組織\�訂定了ONIX (Online Information Exchange)標準,即線上資訊交換標準。出版社基於ONIX輸出書籍資料後,可以提供經銷商與書店直接輸入。ONIX檔案包含了許多商業交易欄位,就像是平常使用的經銷商表格,但更為共通、便利與數位化;先應用於印刷書,也應用於電子書。事實上,美國的亞馬遜(Amazon)與最大零售連鎖書店Barnes&Noble都利用ONIX檔案作為輸入資料的來源,只可惜台灣尚未走到這一步。

華文電子書的未來:擴大海外市場

不論是紙本書或是電子書,其存在於世上的意義是被人閱讀,因此它必須以知識保存與流通便利的前提下,被製作出來。在數位便利的時代,電子書是未來的閱讀趨勢,為了跟上國際的腳步,台灣出版產業除了必須解決現有的產業困境之外,還得製作出量多且符合數位閱讀習慣的電子書站穩本土市場,最終再以拓展海外華文電子書市場為目的。

董福興說明,國際性的電子書平台,如Google Play Books已經針對整個華語區開放,可以看見來自印尼、馬來西亞、澳門、香港等地的訂單,Apple的iBooks store雖然尚未拓展到東南亞,也有來自居住於澳洲、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且有富裕經濟能力的華文讀者所下的訂單,另外樂天Kobo也打算於近年拓展在東南亞市場的業務。

當這些國際性電子書平台的觸角可以延伸到世界各地的華文讀者時,過去以海外華文紙本書市場為重要業務之一的台灣出版社,便能再次透過這些國際性平台將華文電子書擴散出去,不僅提升海外讀者取得並閱讀華文書的便利性,更能夠減少過去因紙本書國際運送、退貨等問題所產生的成本。

另外,董福興提到,國際電子書平台能夠協助出版社、甚至是作者直接走出國際。例如:哆拉A夢作者藤子.F.不二雄的第二代與電子書製作商合作,申請日本國家協助數位內容走出國際的Cool Japan計畫補助,提供彩色化的數位漫畫,並將作品翻譯成英文、簡體中文等,直接在Amazon、iBooks store內販售,直接走出國際,不像過去得靠版權經紀尋求合作出版社,才能讓作品以其他語文在海外上市。

透過Cool Japan計畫,創作者將作品直接送上國際舞台,已經逐漸在日本發酵,未來台灣若能跨越產業門檻,也能讓數位內容廣為流傳於國際。當然這中間需要強力的電子書製作及翻譯團隊,台灣數位出版若要真正走出去,仍有待全產業鏈「動」起來改革。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5年2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空軍總部國有地保留,活化為創新創業總部!

Posted: 06 Feb 2015 07:46 AM PST

空軍總部國有地保留,活化為創新創業總部!

為了符合世代正義、為年輕人找出路,行政院今(6)日傍晚宣布,空軍總部國有地不做商業開發,應全區現狀保留,並採取古蹟活化的作法,作為孕育未來創新概念發想的基地。

有民間呼籲,文創需要跨界整合,提供年輕人更多發揮空間,且古蹟維護需要長期投入與健全的財務規劃。對此,行政院今日表示,上一代留給我們的文化資產必須妥善保存與維護,而公共空間的使用更需要合乎世代正義的原則。行政院指出,以往政府對於大面積國有土地的釋出,大多朝向商業開發為主,但隨著房價高漲,民眾對於土地開發產生鉅額利益,致使財富分配不均頗有不滿。擁有豐沛創意與創新能力的年輕世代,又苦無成長與發揮的園地。

面對此一現象,行政院表示,政府有必要重新思考大面積國有土地釋出或古蹟的活化運用,應以年輕世代及未來的需求為念。

各方所關注的北市原空軍總司令部的未來開發運用,行政院認為,如採逕行開發的想法,已經不符合這個世代的需要,特別是純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開發恐助長居住不正義的趨勢。行政院表示,由於目前有關創新創業的群聚空間不足,因此建議原空軍總司令部應全區現狀保留,並採取古蹟活化的作法,作為孕育未來創新概念發想的基地。

行政院指出,許多年輕人認為台灣應該成為、也可以成為新世代人文與科技整合創新的舞台,讓台北市原空軍總司令部成為這個舞台的亮點。不立即對這塊龐大的基地進行開發,就是保留給下一個世代選擇的權利,更符合跨世代正義。行政院指出,為落實此一構想,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已著手規劃其後續活化方案,遵守有關文化資產保護的相關規定,進行有限度的活化運用,在最短時間內,透過公開透明的方式,開放給社會各界具有關懷理念、創新理想與創業計畫的團體與人士共同使用。

巨量資料的時代,用「大、快、雜、疑」四字箴言帶你認識大數據

Posted: 06 Feb 2015 05:33 AM PST

巨量資料的時代,用「大、快、雜、疑」四字箴言帶你認識大數據

本文由 Yahoo 奇摩贊助。

你可能有注意到,「大數據(Big Data)」在我們的生活裡已經掀起滔天巨浪,繼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之後,儼然成為學術界跟科技業中最熱門的潮字(Buzz Word),似乎每家公司都在進行有關的研究,三句不離大數據。究竟大數據是怎麼出現,又代表著什麼意思呢?

大數據(Big Data),巨量資料爆炸的時代

大數據(Big Data)—— 或稱巨量資料,顧名思義,是指大量的資訊,當資料量龐大到資料庫系統無法在合理時間內進行儲存、運算、處理,分析成能解讀的資訊時,就稱為大數據。

“Big data is data that exceeds the processing capacity of conventional database systems.”

這些巨量資料中有著珍貴的訊息,像是關聯性(Unknown Correlation)、未顯露的模式(Hidden Patterns)、市場趨勢(Market Trend),可能埋藏著前所未有的知識跟應用等著被我們挖掘發現;但由於資料量太龐大,流動速度太快,現今科技無法處理分析,促使我們不斷研發出新一代的資料儲存設備及科技,希望從大數據中萃取出那些有價值的資訊。

「Big Data」這個詞最早由 IBM 提出,2010 年才真正開始受到注目,並成為專業用語登上維基百科1,算是「大數據」的正式問世。而在 2012 年時,《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The Age of Big Data2」更是宣告了「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值得一提的是,大數據並不是什麼新興的概念,事實上,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 (CERN)的科學家已經面對巨量資料的問題好幾十年了,處理著每秒上看 PB (Peta Bytes,註:PB = 1,024 TB)的資料量3

TED-Ed 的影片講解 Big Data 概念,簡單又好懂:

一般來說,大數據涵蓋的範圍很廣,定義也各家歧異,2012 年 Gartner 公司的分析師 Douglas Laney 給予大數據一個全新定義4:「大數據是大量、高速、及/或類型多變的資訊資產,它需要全新的處理方式,去促成更強的決策能力、洞察力與最佳化處理。」

"Big data is high volume, high velocity, and/or high variety information assets that require new forms of processing to enable enhanced decision making, insight discovery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於是大部份機構跟公司都將大數據的特性歸類為「3Vs」或「4Vs」–– 資料量 Volume、資料傳輸速度 Velocity、資料類型(Variety),以及後來提出的第四個 V —— 真實性 Veracity。以下整理了 4Vs 簡單的定義跟解釋,可以從這四點切入認識大數據。

Volume 資料量

Data volume: amount of data

以前人們「手動」在表格中記錄、累積出數據;現在數據是由機器、網路、人與人之間的社群互動來生成。你現在正在點擊的滑鼠、來電、簡訊、網路搜尋、線上交易... 都正在生成累積成龐大的數據,因此資料量很容易就能達到數 TB(Tera Bytes,兆位元組),甚至上看 PB(Peta Bytes,千兆位元組)或 EB(Exabytes,百萬兆位元組)的等級。

Velocity 資料輸入輸出速度

Data velocity: speed of data in and out

資料的傳輸流動(data streaming)是連續且快速的,隨著越來越多的機器、網路使用者,社群網站、搜尋結果每秒都在成長,每天都在輸出更多的內容。公司跟機構要處理龐大的資訊大潮向他們襲來,而回應、反應這些資料的速度也成為他們最大的挑戰,許多資料要能即時得到結果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因此也有人會將 Velocity 認為是「時效性」。

Variety 資料類型

Data variety: range of data types and sources

大數據的來源種類包羅萬象,十分多樣化,如果一定要把資料分類的話,最簡單的方法是分兩類,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早期的非結構化資料主要是文字,隨著網路的發展,又擴展到電子郵件、網頁、社交媒體、視訊,音樂、圖片等等,這些非結構化的資料造成儲存(storage)、探勘(mining)、分析(analyzing)上的困難。

Veracity 真實性

Data veracity: uncertainty of data

這個詞由在 Express Scripts 擔任首席數據官(Chief Data Officer, CDO)的 Inderpal Bhandar 在波士頓大數據創新高峰會(Big Data Innovation Summit)的演講中提出,認為大數據分析中應該加入這點做考慮,分析並過濾資料有偏差、偽造、異常的部分,防止這些「dirty data」損害到資料系統的完整跟正確性,進而影響決策。

大數據特性,謹記四字箴言:「大、快、雜、疑」

大數據資料量龐「大」(Volume)、變化飛「快」(Velocity),種類繁「雜」(Variety),以及真偽存「疑」(Veracity)。尤其在這資訊大爆炸時代,這些資料變得又多、又快、又雜、又真偽難分。

當然在「大數據」一詞像病毒一樣,侵入我們生活中的各個層面,也有越來越多人提出更多的「V」來解釋大數據,像是 Volatility、Validity、Value、Victory 等,這些分歧的意見在這就不多詳述,只要知道有這些說法、以後聽到別人說到「7Vs」時不要覺得驚訝就行啦!

一群瘋狂科學家,讓台灣在太空留名

Posted: 06 Feb 2015 12:01 AM PST

一群瘋狂科學家,讓台灣在太空留名

文●劉致昕,原文刊載於商業周刊 1421 期,Inside 獲授權刊登。

去年三月的屏東,300公斤重、兩層樓高、直徑40公分的火箭順利發射、劃破太平洋上空。除了加裝的感應器之外,其他全部由台灣研發製造,核心技術全握在「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以下簡稱ARRC)團隊手上。他們用極低的成本、全部自製的精神,讓全球太空專家驚豔。

團隊成員來自全台6所大學,跨工程、機械、資訊等領域的6位教授,率碩博士生共40幾人。雖是「大叔與宅男」的雜牌軍組合,卻敢與許多國家機構競爭。

曾服務於美國太空總署,現任美國航空與航太協會委員、國家太空中心資深研究員的陳彥升指出,在各國同類型混合式火箭引擎的團隊中,ARRC「是國際上最好的成果」。

ARRC主任、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吳宗信與ARRC成員,北科大電子工程系教授林信標、成大工程科學系副教授何明字,加上屏科大車輛工程學系教授胡惠文,在台灣正值解嚴時期,他們常討論美國科技發展、台灣的前途該往哪走,畢業後,都放棄在美國3、4倍薪水的機會,回台深耕。

台灣不是沒能力發展太空科技,但政府偏好透過購買、組裝,接著再委由美國發射火箭、為我國投射衛星,關鍵技術大多握在別人手中,就連地面測試的設備也都用買的。

本來,政府原定2012年發射探空火箭,展開太空科技應用布局,但計畫卻因不明因素在2008年突然終止。吳宗信等4位好友,原先都參與上述國家計畫,在計畫暫停,太空中心許多合作學者都返回校園後,他們卻選擇繼續奮戰。加上銘傳大學資訊管理系助理教授余仁朋、海洋大學商船學系副教授黃俊誠也留下,共同奮戰。

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場台灣不能落後的競賽。去年,南韓已躋身全球十大具備發射火箭能力並讓衛星入軌能力的國家,「韓國可以(自製火箭、發射)、日本可以,台灣應該沒那麼差吧?」何明字自問。

ARRC打造自有火箭系統,讓台灣廠商驚覺原來自己能做火箭,幾家廠商甚至自掏腰包相挺,10萬元零件也分文不取。精密機械廠、瑞領科技總經理李芳壽看見ARRC發射火箭的消息,主動上門拜訪,確認對方是玩真的之後,決定支持,不收任何費用。
「航太科技真的是科技發展的火車頭,」吳宗信說,3D列印、燃料電池、太陽能板、遙控系統等,都是1960年代阿波羅計畫以來,太空科技不斷發展的副產品。

資源少也要繼續做

盼台灣囝仔,永不停止做夢

2010年,ARRC首次大型試射成功,跌破眾人眼鏡,「我們開始相信 We can do something!(我們也可以做些什麼!)」吳宗信看見學生的眼淚,「你發現真的做得到,只是沒有人給他們這個機會。」

但即使有廠商義氣相挺,未來還有重重難關。錢,是最大的問題。設備要錢,人也要活。成員周子豪說:「常常問自己,台灣是不是真的太小?」已破全球學術圈紀錄的他們,讀到博士還靠工讀金過活,計畫還未定,繳不起學貸該怎麼交代?

陳彥升說,ARRC中的學生,個個有實作經驗,能設計系統、解決問題,在美國都是3、4百萬年薪起跳的人才,而他們留在這裡,為了火箭賠上青春。若不是民間單位去年捐了1千萬元,錢早就空了,人才也等不下去。

今年暑假,他們將挑戰飛行100公里的目標。為此,他們透過募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對外公開募資。這場發射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團隊會全力以赴,「我們只是想告訴大家,台灣不要忘記自己有做夢的權利,」吳宗信說。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她 20 歲時當上矽谷最年輕創投,4 年後創業又以 3000 萬賣掉公司

Posted: 05 Feb 2015 11:37 PM PST

她 20 歲時當上矽谷最年輕創投,4 年後創業又以 3000 萬賣掉公司

華裔移民第二代「矽谷最年輕創投人」Stanford 學生 Ernestine Fu 在年僅 20 歲就進入創投公司;去年,她領導開發的位置分享軟體 HelloWorld 被以超過 100 萬美金的價格收購。

去年八月,Ernestine Fu,參加了 Y Combinatorm 舉辦的駭客松 YC Hacks,她和 Michael Carter、Max Goodman、Jeff Himmelman 和 David Li 組隊推出了一個位置分享軟體 HelloWorld,HelloWorld 是一款能夠在地圖上釘上你的位置以及看到朋友釘的位置的程式,Ernestine 解釋,核心的想法就是「你在哪裡?你在做什麼?」

兩個月後,Ernestine Fu 以超過 100 萬美金的價格把位置分享程式 HelloWorld 賣給 Life360。她也隨之加入 Life360 繼續領導這項計畫,並且將有影響 Life360 超過一億用戶的機會。

Ernestine 分享她在 HelloWorld 的經驗和她對各產業的洞見

但 HelloWorld 不是 Ernestine 的第一次成功。

2011 年,Ernestine 正值青春年華的 20 歲,但她不是一個平凡的大三學生。這一年,她登上 Forbes 版面,被稱為「矽谷史上最年輕的創投人」,在創投公司 Alsop Louie Partners 負責在 Stanford 校園內尋找有潛力的人才,而在她加入公司後的兩個月內,Ernestine 便完成了一輪由她領導的投資,投資了 130 萬美金在由一群 Stanford 博士生創辦的 Qwhisper

真正的企業家會撿起那被萬人略過的璞玉渾金,並且把他雕琢冶煉成一間成功的公司

被問到尋找的企業家特質,Fu 說,企業家要有三個特質:熱情、彈性和樂觀。第一是有熱情,你必須投入並且感到興奮,愛你所做的非常重要,因為我認為這些人才能做出最棒的產品。第二是要有彈性,你必須要經歷創業的起起伏伏,扮演很多角色,你可能一下要充當清潔工,一下又要擔任 CEO 的角色;並且了解到你的商業模式可能會改變,有時你必須丟掉你最珍視的主意。第三是樂觀,創業可能要經過三到四年才會成功,因此必須不斷保持樂觀,設更高的目標。

Ernestine 接受 Forbes 採訪

在這同時,她在學校的表現也是相當傑出,身為高智商組織 Mensa 的成員,Fu 在進入大學時獲得超過十個獎學金;Fu 在 Stanford 大學主修土木和環境工程,在大三時就開始她的碩士學位,現在正追求她的博士學位。而在學期間,Fu 開了一門創業課程,並且獲得僅頒給表現前 10% 學生的 Firestone 獎章、榮譽在科學研究上作出重大進步的 David M. Kennedy 獎和 Terman 獎,並成為美國第一個工程榮譽學者協會 Tau Beta Pi 的成員。

Erenstine 在 Stanford 的生活

如果這還不夠勁爆,Fu 還是 Stanford 學生服務學習規劃部門主席、Stanford 學生會董事、保險公司 State Farm Insurance 服務學習獎學金的董事會成員,並且和前 Stanford 法學院院長 Thomas Ehrlich 合著了一本關於她們兩人公共服務的經驗的書——Civic Work, Civic Lessons

Fu 和 Ehrlich 談合著的 Civic Work, Civic Lessons

根據 HerCampus 的報導,她也非常致力於非營利事業。在她 10 歲時,Ernestine 集結了她的社區,進行慈善募款銷售會。15 歲,Ernestine 創立了非營利組織——Visual Arts and Music for Society,將音樂帶入年長者或身障者的生活;VAMS 之後更是從一個地區性組織成長到一個有規模的跨國組織。2010 年,她開始協助推行 Frugal Innovation Initiative 運動,一個專注於利用科技改善金字塔底端人民的運動。

我做了很多事,但我愛每一件我做的事!

「我認為她跟 Bill Gates 一樣傑出。」Stanford 工程與企業教授 Tom Kosnik 認為今年 24 歲的 Ernestine Fu,絕對是她教過的 6000 名學生中的前百分之一的人才,她告訴 Forbes,「如果她決定成為一個企業家,她會想出讓我們全部都驚艷的事情。」Fu 在接受 Her Campus 的訪問中提到:「我的高中期望學生能夠同時顧及許多事情,並且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你必須在 IQ 上贏過 99.9% 的人才能進去1,因此你被期望能夠在多個方面都能有優秀表現,那在我很年輕的時候就教會了我一件事——除了熱忱和智能外,愛你做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Fu 提到他給任何在考慮生涯規劃的人的建議是,「每天早上醒來並且為你正在做的事情感到興奮是非常重要的。」

Fu 給大學新鮮人的信

在一封寫給大學新鮮的人信中,Fu 鼓勵學生去探索未知,他說,如果你願意跨出去並嘗試冒險,在探索的過程中,你會得到對於你週遭的洞見,你會對你的潛力,以及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機會感到愈加興奮。Fu 特別指出,必要培養的特質是疑問的勇氣和道德的推理,並且保持懷疑,但不要變得憤世忌俗,而最重要的是,找出你自己的聲音,在觸及多樣的領域後,你會找到屬於你的獨特聲音,你必須要去找到一個能夠恰當詮釋你的身份的方式。Fu 說,大學並不是尋找自我的必需品,但是這個經驗能夠提供你將才能與精神導入到你能夠發揮到最大的機會。

  1. Fu 在高中參與的計畫 North Hollywood Highly Gifted Magnet 僅接受在智商測驗上屬於 99.5% 以上的 LA 地區學生

Vpon 台灣新辦公室落成,下週舉行開發者大會!

Posted: 05 Feb 2015 08:01 PM PST

Vpon 台灣新辦公室落成,下週舉行開發者大會!

 

 

Vpon威朋成立於2008年,在台北、上海、東京、香港設有辨公室,廣告業務覆蓋亞洲750多個城市,並在2014年7月獲得B輪千萬美金投資。Vpon 以大數據演算做到廣告精準投放,以創新技術實現廣告創意,並於2014年起,提供即時競價的需求方平臺(DSP)服務,是亞洲地區成長最迅猛的行動數據/行動廣告公司。

迎接新的一年,Vpon將在2/9日向各位開發者夥伴,分享2014行動廣告市場與未來趨勢,並介紹廣告需求方平臺(DSP)、廣告供應方平台(SSP)等系統。更重要的是,我們邀請到知名App開發者 : Sam Lu ( 創下台灣單一開發者App下載量破千萬)、謝綸 (電獺創辦人)與各位互相交流,分享App開發經驗及廣告收益提升的密技!有興趣者可以點此報名

【如果貴公司覺得辦公室比這個更棒,歡迎投稿給我們!】

 

GoGoVan進軍台灣接地氣,機車專人繳罰單、領掛號全部行!

Posted: 05 Feb 2015 06:35 PM PST

GoGoVan進軍台灣接地氣,機車專人繳罰單、領掛號全部行!

台灣 2300 萬人口,機車數量就超過 1500 萬輛,看準這樣的「機車文化」,2013 年在香港創辦、號稱「物流版 Uber」的 GoGoVan ,去年 12 月來台,主打機車快遞 ,用手機 App 提供了一個媒合司機與客戶的平台,以「一台機車就能輕鬆當頭家」、「順路就有財路」為口號,在人力銀行上招募兼職司機。只要符合「年滿 18 歲並擁有駕照跟機車」的條件,便能註冊 GoGoVan 並接受面試審核,開始接單賺外快。

延伸閱讀:各取得3億台幣投資的香港貨運版 Uber,GoGoVan 與 EasyVan 進軍台灣交戰

一呼百應,3000 名機車司機想順路賺外快

GoGoVan 台灣總經理許文忠原本預期約能招募到 1000 名機車司機加入,沒想到一呼百應,從去年 10 月 1 日開始登廣告,短短三個月號召到 3000 多名機車騎士。大多數人都是看準 GoGoVan 能自由接單、彈性兼差,而且司機不需要穿著制服,機車上也不用貼標誌,只要掛上 GoGoVan 發的司機識別證,就能在空閒時段利用時間賺點外快,出門約會路上也能接單送件,補貼一下約會開銷。因此註冊司機的人數暴增,GoGoVan 營運範圍也由原本預計的大台北地區開放為全台服務。

據了解,加入 GoGoVan 的司機會先在線上帳戶中得到免費贈送的 100 元儲值金,寄件費用則由客戶直接現金付給司機,其中司機拿八成 GoGoVan 抽兩成,GoGoVan 會直接從司機線上儲值金中扣除這兩成的費用。司機帳戶中儲值金用完則無法接單,需再儲值後才能繼續接單。

從 12 月中正式營運一個多月以來,GoGoVan 接到一千多筆訂單,網站上的顯示目前叫件回覆率 98%、送件完成率 96%、客戶滿意度 95%、司機密集度則是 65%,大台北地區司機人數就佔了全台註冊司機總數 65%。

不能取代傳統物流業者,但兼差有兼差的好

傳統物流公司台灣從來沒少過,需要快遞時,路旁轉角的便利商店就能夠提供這樣服務。大家愛用的黑貓宅急便、宅配通,人員訓練有素、貨品運送有保障,多年來建立了一定的口碑與信任。GoGoVan 在這方面無法與傳統物流公司相提並論,所以主打「機車快遞」是十分聰明的作法!這樣一來,雖然運送貨品的重量跟體積都有限制,但多數的訂單接送距離近、對客戶來說接送貨十分即時,既與傳統物流業沒有大衝突,又能夠吸引到一定的客群。同時在法規上,機車快遞爭議較小。

還有一點不同的是,對於快遞司機來說,在傳統快遞公司裡接單常會看資歷分配任務。某些好案子甚至好路線可能會優先給老鳥,菜鳥分配不到什麼好任務,但如果經由 GoGoVan 這樣的平台來接單,就避免了階層文化,大家一視同仁、不分資歷,只要有空都能接單賺錢。

對於客戶來說,傳統快遞公司由於一次運送大量包裹到各個地點,司機都在忙著挨家挨戶送貨,客戶很難與司機聯絡上、確認送達時間,寫在快遞單上的「注意事項」也可能被不小心忽略掉;至於賺外快的 GoGoVan 司機們多半是兼差性質,正好有空、人在附近就接個單打發時間,手邊只有這一件快遞需要處理,較能處理一些臨時的狀況。而且客戶在手機下單後,接單後十分鐘內司機會打電話來確認,可以在這時候跟司機溝通、交待事項。司機資料跟位置也會在 App 裡顯示,打開手機應用程式就可以掌握司機的動向。

台灣人並不「Cheap」,八成使用者主動給小費

不同於 Uber 的叫車費用會因應需求調漲,價格浮動,GoGoVan 則是選擇固定價格。只有在平日下午六點過後跟假日,送件費用會固定調漲 1.5 倍,除此之外,大台北地區分區計費,桃園以南則算公里數計價。以內湖區為例,接件跟送件地點都在內湖區內的話,價錢是 $80。

很好玩的是,App 裡下單時,計價處有「小費」的選項,讓使用者可以自訂小費金額。GoGoVan 表示當初放上這個小費功能,是考慮到在價格固定的情況下,使用者若有急件或特殊情況(例如塞車時段送件),客戶可以用小費來吸引司機接單,結果最後發現近八成的客戶都主動加上 20% 左右的小費來打賞司機,20、30 元的小費雖然不多,但這樣的心意可貴呀!

快遞變跑腿,為忙碌的上班族分憂

GoGoVan 雖然主打「機車快遞」,除了運送一些信件、物品、禮物之外,還能代購食物飲料、代繳費、幫忙寄信等,更像是「機車跑腿」服務。像是今天到期的帳單、過期欠繳的罰單、急著寄出的信件都可以委託 GoGoVan 的司機。總經理許文忠也說曾遇過一位阿嬤請 GoGoVan 司機幫忙領補助,身分證、印章就這樣交給司機,對司機全然信任,當然司機也不負阿嬤所託,順利達成任務。

也能從這點看出,事情繁忙的人們是很需要小助理隨時幫忙跑腿。真的忙到抽不出空時,把繳水電費、郵局寄信、幫小朋友送便當這些小事情分派出去,給一點跑腿費換得寶貴的時間,想想其實很划算。真的遇到緊急狀況抽不開身時,這種錢想省也省不得,比起自己搭計程車去趕郵局關門時間,倒不如把這個錢拿去找人跑腿(應該還有剩 XD)自己也輕鬆許多,GoGoVan 看來是發掘到了一個十分有潛力的市場啊。

遇到問題怎麼辦?還是只能相信人性本善囉!

至於大家最愛問的「出事誰負責」問題,GoGoVan 的服務條款裡有這一條:

簡單來說,跟 Uber 一樣,GoGoVan 只是中間平台,司機跟使用者發生問題的話,還是得自行解決。根據總經理許文忠的說法,營運至今沒有遇過什麼問題,雙方合作愉快。偶爾遇上客戶有些小問題致電請教,GoGoVan 也盡力解決,出了一些小狀況公司也會看情形吸收損失,不讓司機跟客戶為難。若是司機方面誠信操守有問題,則會立即停用該司機的帳號、禁止接單。

這樣的平台一推出,無論是想當司機賺外快的、還是想找人跑腿的,相信都有許多朋友躍躍欲試。各行各業裡都有不肖份子鑽漏洞,也一定會遇到「奧客」雞蛋裡挑骨頭,至於這樣的服務到底值不值得、方不方便,就要看個人評估啦!

值得一提的是,與 GoGoVan 性質類似的服務還有也同樣來自香港的貨啦啦 Lalamove(之前叫 EasyVan),號稱「全亞洲最大的全民物流平台」,提供機車、貨車快遞。在香港時兩家便是競爭對手,現在來台交戰搶市場,還看我們台灣的物流業者如何接招。

美媒:台積電技不如人,三星搶走蘋果 A9 訂單

Posted: 05 Feb 2015 05:20 PM PST

美媒:台積電技不如人,三星搶走蘋果 A9 訂單


(圖:AFP)

美國科技新聞網站《Re/code》週三(4 日)報導,iPhone 製造商蘋果(Apple)已轉向南韓對手三星(Samsung)負責生產下一代的行動裝置處理器 A9。現有 iPhone 6 手機採用的 A8 晶片主要代工廠台積電,則因技術不如人而丟失 A9 訂單。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蘋果之所以回頭依賴三星的晶片供應,是因為三星能夠將 A9 晶片的電晶體尺寸縮小至 14 奈米,亦即將更多的處理能力壓縮在更小的空間中,且能節省更多電力。但台積電的技術卻仍停留在 20 奈米。蘋果的新安排最早由南韓《每日經濟新聞(Maeil Business Newspaper)》披露。

報導指出,蘋果自 2011 年開啟與三星的專利權訴訟戰後,原本希望逐步擺脫對三星零件供應的依賴,因而如分析師指出,A8 晶片大部分改由台積電生產,僅少部分仍由三星製造。但現在三星又重新取得蘋果大單,主要拜先進的生產技術所賜。消息人士表示,三星正努力確保 A9 晶片有足夠的供應量。

報導補充,三星在晶片製造上的優勢,已經對同樣是高階智慧手機晶片大廠的高通(Qualcomm)構成壓力。據傳三星新一代智慧手機將改採自家的 Exynos 處理器,而棄用由台積電代工的高通驍龍(Snapdragon)810 晶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