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什麼是人性?” 與新的 1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什麼是人性?

Posted: 26 Jun 2014 03:16 AM PDT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什麼是人性?

如果你還記得網路時代剛蓬勃發展的時候,當時還是有線網路,速度慢得讓人沒有耐性,社群與社交媒體也還未興起。直到 21 世紀的來臨,網路改變的不只是時代的文化,連人的習慣都重新被建構且重組,科技的轉換速度過快,人們忙著學習新的習慣與新的知識,而朋友、情人早就被晾在一旁,聽與說不再是人與人的溝通方式,Line、Facebook 才是!

這真的是件很弔詭的事!每天使用 Facebook 就像與幾百位朋友連結,一瞬間與好多個朋友聯繫,看似完全不浪費時間的行為,卻潛藏很多人際危機,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真的能單靠科技聯繫與維持嗎?

抬頭看世界

近期的這支 Youtube 影片《LOOK UP》引起廣大迴響,片中的男主角說他有 422 個朋友,但他卻感到很孤單。因為這些朋友只是認識他卻不了解他!

人與人的交流情感,因科技的進步而轉變,分享的方式變成 Facebook 的動態發文,人們透過自拍把最美好且幽默的照片上傳,好像就只是為了多得一些讚;聊天的方式不再是約會時的四目交接,而是眼睛盯著手機螢幕的人名回覆短訊,這些小巧的智慧型裝置,就這樣默默地控制眾人的行為,如此快速的與眾多人連結或接受這些讚數後所得到的心理滿足,真的有讓人際關係更緊密嗎?

在片中直白的點出:「所謂的社交媒體,其實根本是社交的相反,當我們打開電腦就等於關上我們的門,我們擁有的科技不過是一種假象,創造虛幻的友情、社群與歸屬感,但當你從社群世界抽離,將會發現我們活在一個令人困惑的世界。」

事情的確如此,朋友聚會、情人約會的方式被改變,見面儼然變成麻煩的事情,即便是聚會,許多人也不忘隨時查看手機,與朋友分享、情人戀愛的方式轉變成「一起寂寞」的生活型態,如果智慧型手機真的能取代人際,那是不是以後出門旅遊都可以一個人呢?畢竟社群無國界阿!

別讓科技控制你

對於現代科技所養成的習慣,TED 講者 Sherry Turkle 認為科技正引領著我們,逐漸使人群分化,而虛擬世界影響了人的自我認同感,或許有人會納悶使用這些高科技產品聯繫有什麼不好,Sherry Turkle:「面對面交談是真實進行的,你無法控制要說些什麽。所以重點就在這裡,簡訊、電子郵件、po文這些功能讓我們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呈現自己,我們能編輯也就代表我們能刪除;我們能修改我們的臉、聲音、肌膚。」真實的情緒被人們藏住,情緒的交流容易退溫,試想,如果我愛你、我想念你都變成文字,在接收訊息的同時,那股暖流是否會被減退?

科技在人性最弱的點上展現致命的吸引力,或許是人們因為害怕自己不夠被喜歡、生活不夠豐富而讓對話變成文字,動態生活變成照片,我們向科技求助期許能多創造一些美好的樣子,但心裡那份孤單並沒有解決,過度地沉溺科技產品反而讓我們更隱藏自己。

Sherry Turkle:「我們感到孤獨,但又害怕親密,我們設計了不需要有友誼卻能給我們有伴的錯覺的科技。」

面對這樣的孤單,或許可以從幾個方式調整:

第一,當然是減少用智慧型產品。多用雙眼與他人交流,畢竟與朋友吃飯,重要的不是手機的訊息傳送,而是飯桌上的歡樂氣氛。

第二,乘坐交通工具時可以觀察他人的行為。讓自己開始學習留意身邊的事物,而不要一頭栽進手機。

第三,把獨處想成一件好事,專注地做一件事情。找一些方式來應證時間的寶貴是必須花在與自己或他人相處的情況。Sherry Turkle:最重要的是我們真該好好傾聼大大小小甚至於無聊的事,因爲只有當我們結結巴巴、猶豫或無言的時候,我們才是在跟對方顯示我們的真本性!

當然,科技的進步絕非壞事,要注意的只是我們的使用行為,畢竟科技始於人性,如果讓人被科技操控,那就不是創造科技的本意了!現在我們都該多關注各式各樣的新聞與各種芝麻大小事,運用科技將我們帶回真實的生活。

撰稿:Ying Pu Hua

Dropbox 實習生:我們家餐廳完勝 Google、Facebook

Posted: 26 Jun 2014 02:14 AM PDT

Dropbox 實習生:我們家餐廳完勝 Google、Facebook

前幾天有位網友在中國問答網站知乎提出「在 Dropbox 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的問題,目前正在 Dropbox 實習的 Zhu Jingsi 以豐富的圖文呈現他的工作經驗,博得熱烈迴響。本文經作者 Zhu Jingsi 同意轉載。

第一,這是一家溺愛員工到逆天程度的公司。

工作方面,公司給員工配置的是頂級的筆記型電腦(1T 的 SSD!),顯示器清一色的 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鍵盤可以選配 das keyboard 機械鍵盤。桌子是 standing desk,椅子是 Aeron。我在 Mailbox 組,八台 50 寸的三星電視實時顯示服務器狀態監控,像極了 Trading Floor(要知道我在 Instagram 時只有一台 22 吋的顯示器啊)。

答主的辦公桌。

@徐子殷 同學把吃的已經說的很完善了。Dropbox 的員工餐廳在矽谷無出其右。我在 Facebook 和 Google 的員工餐廳吃後感可以參考本文「比較 Apple、Google 和 Facebook 三家公司美國總部伙食,各有何特色?」,但到了 Dropbox 發現都是渣一樣。

Dropbox 的員工餐廳特點是,首先在食材上不吝惜成本,每天都能吃到牛排(通常是 Tri tip,極少數有 Sirloin)或者鮭魚。其次,不是自助餐式自己盛而是有廚師給擺盤給你,所以你吃到嘴的和圖片上看到的是一模一樣的。除了賞心悅目以外,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逼迫自己均衡搭配營養(答主在 Google 吃了大量的不健康食品),而且可以少吃一點(防止自己作死地盛三塊牛排)。另外,員工餐廳保證同一道菜不做兩次,每天都有新花樣。而且,說到做到。最後,食材一般均衡搭配營養健康,而且衛生評級得到了舊金山政府的滿分評價。

員工餐廳的官方 Facebook Page 是 歡迎大家圍觀

無圖無真相:

 

 

(注意到這個甜點的 Dropbox 形裝飾了嗎)

第二,這是一家新創公司氣氛仍濃厚的公司。

Dropbox 已經很大了(700 人左右),但公司仍保有很多新創公司的氣氛。公司許多員工都互相認識。內部笑話層出不窮,而且口口相傳給新員工。員工餐廳經常能看到一桌好友聊天到深夜。很多員工下班都很晚,而且不是因為老板逼迫加班。我的老板為了盡快做完產品,在他女朋友生日那天居然工作到了凌晨。

Dropbox 仍是一家快速成長的公司,所以每一位工程師仍有很大的責任。我上班的第二天就修了一個 Bug。我工作不到一個月已經交了三十多個 pull request。對於一個工程師來說可以快速地成長。

此外,公司的員工整體年輕很多,三十、四十多歲的工程師很少見,所以充滿了朝氣,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樓裡到處都是滑板和滑板車,會議室裡堆滿了樂高...

第三,這是一家擁有極為優秀工程師的公司,卻兼有工程師文化和產品文化。

Dropbox 能活到今天是一個奇蹟。雲端儲存、文件同步市場集中了這世界上最望而生畏的對手:Google (Google Drive),Microsoft (Skydrive),Apple (iCloud),還有 Box 一類的小競爭對手。Dropbox 的成功要歸功於其出色的產品策略和執行。

Dropbox 擁有一批極其優秀的工程師(和非工程師)。在對新員工的談話中,CEO Drew 明確說,hire the best talent(僱用最傑出的人才)是公司的頭等大事。即使今天公司的錄取標准也極高,我認識的許多很優秀的同學都沒有拿到工作。例如 Guido (Python 的發明人) 現在就在 Dropbox 任職。即使是實習生,今年不到六十個,卻大多來自 MIT、CMU、史丹佛、哈佛等頂級名校。

正因為此,公司有極強的工程師文化。比如每年都會有一周叫 Hack Week,公司所有員工放下手頭的工作來做想做的專案。公司的會議室命名也非常 Geek (Supply Depot? Back to the Future?)

但 Dropbox 的產品非常精致,設計十分人性化,與蘋果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和 Google、Facebook 粗獷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看就是工程師想出來的)。

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優秀的工程師使得很多瘋狂的產品設計能夠實現。比如在蘋果機下圖表上的小對號,這個 API 不存在(直到 10.10),但又至關重要。於是,Dropbox 把自己注入到了 Finder 進程裡,重寫了圖標渲染的函數...... 具體我就不多講了。Project Harmony 更是工程奇蹟。這個專案大家可能不熟,請參考四月份的發表會

如果說結論的話,Dropbox 是最像新創公司的大公司,最像大公司的新創公司新創公司。其工作文化充滿活力,工作條件幸福感爆表,對於工程師來說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最後,Dropbox 有一個官方的 Facebook Page 叫 Life Inside Dropbox,裡面有很多員工生活的細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