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老闆請聽我說,我們需要 Google-style 辦公室” 與新的 6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老闆請聽我說,我們需要 Google-style 辦公室

Posted: 03 Sep 2013 07:18 AM PDT

本文譯自 VentureVillage ,作者擅長撰寫企業深度報導,文中根據研究和設計師訪談分析了 Google 風格的辦公室與員工生產力的影響。

放有絨毛枕頭的蛋型會議室、擺滿了撞球桌的愛爾蘭酒吧風休息室、四條保齡球道上頭還掛著一顆 Disco ball,這些僅是其中幾個,你在點進去 Google 的「我們的文化」頁面可以瞥見的不尋常工作地點。

被 Fortune 雜誌連續四年評選為最佳工作環境公司, Google 的非典型辦公室是有跡可循的,在組織籌畫上無疑的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對新創公司來說,這就導致了一個疑問:採用設計精巧的特色化辦公空間,真的對建立「偉大的公司文化」這種難以捉摸的概念有幫助嗎?

Google-Zurich

  Google  位於瑞士蘇黎士的辦公室

只有少許預算和一長串的 to-do list ,經營者很容易會吝嗇在辦公室設計上花錢,迫不及待的想趕快讓公司開始運作。根據 Alex Haslam 教授在2010年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一個共同研究,「設計導向的工作環境所造成的心理影響」──人們在有植物和照片布置的環境下工作,相較於在精簡(無布置和功能導向)的環境下工作,還要多 17 %的工作效率。

Alex Haslam 表示:

「辦公室設計不僅決定了員工的背是否會痠痛,也有可能影響他們完成多少工作進度、對工作的主動以及整體的專業滿意度。」

「這種方式對任何規模的企業都有巨大影響,但雇主很少考慮這種空間管理方式所帶來的心理影響。他們更注重以最低成本來促進員工的健康和生產力。」

室內設計師進入新創世界

創意環境可以幫助激發靈感,並加強公司團隊文化,Google 並不是唯一抱持這種想法的公司,少數幾個頗有名氣的公司也從善如流。像是 Dropbox 、 Instagram 、 Path 、 Asana ,聘請了舊金山室內設計師 Lauren Geremia ,以當地藝術家和手創者的作品來佈置他們的辦公室。

所以這是怎麼樣的過程呢?

「我問他們如果有人來參觀,你們希望他們離開辦公室會說些什麼?像是這類的問題,我試圖了解他們的想法。」 Geremia 在 Onoffice 雜誌的訪談上這樣解釋。
「每間公司對於員工怎麼吃、怎麼工作、怎麼溝通,都有一個準則、結構和習慣。這些公司很多都夠年輕,我能在那裡貫徹自己的想法,和他們一起進步。」

她補充:「這些新創公司已經意識到,員工在公司所發揮的天賦,對他們公司的成功是多麼的不可或缺。老辦公室的小隔間和單調無趣的地毯,會讓你落後他人。」

對於網站架構公司 Jimbo ,新創公司的快速增長,讓他們在位於德國漢堡的總部增加了一個名為「 Captain Chaos 」的辦公室,那裡目前有許多良好的室內設計師,他們的主要職責是重整工作環境和營造愉快氣氛。

「我們相信工作環境的設計對於公司文化和團隊表現很重要。」 Jimbo 的共同創辦人 Matthias Henze 這麼說。「人們對於新創公司的彈性抱有期待,員工可以坐下來以他們喜歡的方式一起工作。」

jimdo-vernissage

Jimdo 的「 vernissage 」牆

讓公司位於德國的辦公室與眾不同的是它特有的 vernissage 區,白色的牆面使用馬賽克方式佈置上幾張插圖和幾張同時也是藝術家的 Jimbo 員工照。此構想是原本是來自一個慶祝新落成辦公室的方式, Henze 說這些藝術品現在都成了辦公室的永久設備。

使用藝術溝通是有價值的

位在倫敦都會區小矽谷的 Acrylicize ,是一間設計工作室暨藝術顧問公司,為客戶量身設計,其中有社群遊戲公司 King(知名作品 Candy Crush ),個性化內容推薦引擎 Outbrain 以及線上遊戲公司 Mind Candy( Moshi Monsters 背後的大腦)等等。

Acrylicize 的創意總監 James Burke 說:「我們每一個作品,基本上都描述了一個獨特的故事,擁有它的特色、價值和個性,作用是為了積極的將人們與他們所處的環境連接起來。」

Outbrain

Acrylicize 所設計的 Outbrain 辦公室

他補充:「我們的計畫變得更龐大,更有野心──我們最近設計了一個大圖像給一個搜索引擎,但公司名字我還不能提。」

在一項由 British Council for Offices (BCO) 與 International Art Consultants 所合作的線上調查,93.8 %的人認為藝術會讓工作環境變得更有歸屬感,60.8 %的人認為也會激發員工創意。

「人們花這麼多時間在工作上,我認為有一個​​充滿啟發性和誘導的工作場所是很重要的,空間會幫助人們靈光乍現和充滿靈感。」 Burke 這麼說。

這是筆多餘開銷嗎?

聘請一個室內設計師或藝術顧問美化辦公室,並在公司提供他們一個特別職位,這個方式雖然聽起來很吸引人,但它通常不是許多新創公司的首選任務──尤其這種塑造公司文化的苦差事,通常需要一些時間。

6026120603_757e787117

位於第八大道的 Google 辦公室

雖然「良好的企業文化」要如何實現,並沒有公認的通則,但這也不代表工作環境的設計,對塑造員工有重大影響被否定。根據另一個 BCO 的研究──「員工要的是什麼」,調查了 1168 位在英國的上班族,60 %的受訪者在非傳統的工作空間,生產力會提高。

「報告強調,員工的忠誠度、生產力、幸福指數,和工作環境都有關,這是所有工作環境的負責人都該知道的事。」 BOC 的執行長 Richard Kauntze 這麼說。

萬一你靈感沒了,不要忘記了才華洋溢的新創公司 Vooza 是這麼說的:「這不僅僅是一個辦公的地方,而是個生活體驗。

從小事開始披荊斬棘,成功就在不遠處

Posted: 03 Sep 2013 04:55 AM PDT

 本文譯自 ooomf.com 共同創辦人 Mikael Cho 的文章 Tinker your way to success ,從回覆 13 歲的粉絲來信,談到成功的背後,是一次次的失敗和放膽嘗試。

medium_71082193

照片來源: Flickr

我最近接到一封 13 歲孩子寄給我的 Mail ,他詢問我成為程式設計師的訣竅。

我還沒覺得自己是位開發者(火侯還不夠),但我想基於我在網路設計這領域所學到的事來提供經驗。

以下是我的回信:

喜愛你的野心,我還不知道怎麼寫好程式,但我已經嘗試過無數次了。

對我來說,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實際動手去做」,我想要自我發掘和學習。

舉個例子,有次我辭了一個固定工作,我自學一個禮拜怎麼設計網站,因為我知道我日後會需要一個個人網站。

我會建議你思考一下,無論你想架設和嘗試的是一個 idea 或是一個簡單的網站頁面,你會在失敗中學習,而這通常也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因為失敗會讓事情變得棘手...

在寄完這封信後,我想起一些當今成功的創業者是怎麼開始的。

拿 Mark Zuckerberg 當例子,我們看到臉書給他帶來的成功,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他就是個非凡的天才,他知道這世界要什麼,所以他就只是站出來,把它描繪給這世界。

雖然有報導指出 Zuckerberg 是過人的天才(他的腦袋是全球前 1 %的聰明),但臉書不是他開發的第一個產品。

在臉書之前他做了 Facemash ,而在 Facemash 之前他做了這個音樂應用程式。

Zuckerberg 在做以上提到的東西前,他還了一個簡單的程式,目的只因為他跟他姐覺得好玩。

這例子有趣的點在於,這說明了即使是像 Zuckerberg 這種公認的天才,在學習新事物的時候也是站在相同的起跑點──困難重重。

起步很可怕

在任何領域的一開始,你都不會是最棒的,而這也正是很多人為什麼遲遲不起步的原因,因為未知性會讓人不安。

當你坐下來寫你的第一篇部落格文章時,然而前幾段寫的感覺不對,你很有可能就會停筆了。

當你想基於自己的靈感給網頁寫一個新程式,你有一個起點,但你不知道如何繼續連下去,這些似乎看來都微不足道,你就會想放棄。

秘訣就是不停的嘗試去發掘。

即使你可能會失敗十次,你會學到為什麼事情無法順利進行,絕對比什麼也沒做來的好。

由簡而入沒那麼可怕

如果你有一個 idea ,你很想實踐他,即使你沒什麼經驗,試試看自己做出第一個版本。

如果你的夢想是有天在好萊塢拍預告片,那就從拍攝自己的影片開始,不必第一次就渴望拍出驚世傑作。

即使像是傳奇電影導演詹姆士卡麥隆,他的第一部電影也是個災難,但他持續增強自己的電影拍攝技巧。

在「食人魚二」的製作中,他被聘請為特效導演,在他被開除後這部電影也變成了另一個災難,但他留在那裡繼續協助拍攝。

之後有次卡麥隆食物中毒,做了個未來機器人要追殺他的噩夢,這夢最後成了「魔鬼終結者」,也是卡麥隆影涯起飛的開始。

一旦你的事情有了進展,成就感就會驅使你繼續向前,或是在下個計畫做些新嘗試。

在實際去做以後,你會學到許多你坐在場外旁觀不會發現的重要細節,且會加速你學習,讓你變得更好,更快速的捕捉靈感。

擁抱笨拙

每個人從事新事物的時候,都會很拙的開始,但最有效率的學習技巧,就是在實作中學習,和在不停的實驗下改善。

在持續的實驗中,有一個重點,就是要為了想改善而實驗。

這就是為什麼要從事你所愛的事物,因為這是你會找到解答,會加強你的動機。

你覺得你會想架個能解決你問題的網站呢?還是閱讀一本叫你架個「 Hello World 」網站來開始的書呢?

每個人學習的方式都不同,但我發現實際創造些自己的東西,會讓我更想持續前進。

給自己壓力才學得快

做你所愛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如果有某個東西在你計畫中進行的不順利,你可能會更想找到原因去改善它。

偶爾在我們公司 ooomf ,會發生一些鳥事。

舉例來說,當我們大約在新年發表這產品時,一篇 LifeHacker 的文章癱瘓了頁面。這感覺很糟,但我們了解到更多關於伺服器管理以及負載量的處理,這一天我們許多人學到的,比過去整個職業生涯中都還來的多。

即使你開發的下個東西,不會變成臉書接班者,重點在於持續做新嘗試。你不用在每件事上都「對」(且你很有可能會出師不利)。

Dropbox 的創辦人 Drew Houston 對這點掌握的最好,他說:

「別擔心失敗;你只要對一次就好。」

你所做的產品不會讓每個人都有共鳴,這不要緊,但是如果你持續在你喜愛的領域下努力,你自己一定會學到不少東西,和更快的儲存知識。

不要停止修修補補,看到你想解決的問題,試著去修好它,然後從簡單的事物開始著手。

許多現在的成功創辦人,都從小到微不足道的有趣應用起家,但這種初期實驗,往往在他們之後的大突破扮演了關鍵一角。

身為網頁工程師我學會的 8 件事

Posted: 03 Sep 2013 03:35 AM PDT

12 拷貝-720Photo Credit: The Social Network

本文編譯自群眾募資網站 RockThePost 的技術長 Jonathan Block 發表於 coderwall 的文章,談他在網頁工程師的職涯中了解到的 8 件事。

1. 沒有漂亮學歷也能當網頁工程師

過去 13 年,Jonathan Block 在沒有資訊工程學位的背景下,在 8 個公司取得軟體開發主管職位,其中他 99% 的技能是邊工作邊學來的。缺少資訊工程學位這件事僅在面試的時候帶來一些困擾,因為許多面試官都具備資訊工程學位,並且只專注於尋找同樣有資訊工程學位的人,因而忽視了網頁工程師本身的技能。

回顧過去,也有不少科技名人是在沒有資訊工程學位背景下闖出一番事業,像是 inside 曾報導過 Twitpic 技術長自白:「我人生中犯下最大的錯誤就是去讀大學」,或者行銷出身的 Instagram CEO Kevin Systrom 自學寫程式成為富翁的故事,歡迎讀者參考。

2. 工程師的薪水太高了

Jonathan Block 認為,縱觀各種工作類別,他實在不懂成天抱著電腦 coding 為什麼能得到 100k 以上的年薪,似乎有點太容易了,「從這方面來說,世界太不公平了」他說。這裡 Jonathan Block 舉了一個例子,當他在餐廳看到服務生忙著張羅各桌餐點,他認為餐廳服務生比任何工程師都要來得努力工作,於此同時,舊金山灣區正有個 24 歲的工程師坐在一張要價台幣 4 萬元的 Herman Miller Aeron 辦公椅上,正準備去打個乒乓球休息一下然後整天只需要上 Reddit 看推文就好。

這點在文章一出後便有不少網友反駁,其中一名網友的回覆如下:

螢幕快照 2013-09-03 下午4.57.10 拷貝-720
此回覆認為,工程師耗費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取得專業技能,這是許多人辦不到的。另外這是供需的問題,滿街大學生的現象製造出許多高成低就的服務生,但對寫程式的人總是大有需求在。

3. 科技圈裡沒有女性

以 Jonathan Block 在科技圈打滾 13 年的經歷,他只有跟兩位女性共事過,其中一位還非美國本地人。

然而 inside 昨天轉載 TEDxTaipei 「新技能時代來臨,未來15種職業多由女性主宰!」一文,提及 Sheryl Sandberg 是 Facebook 的營運長,她每年為臉書增加約 600 億新台幣的營收;戰地記者 Janine di Giovanni 因關注世界各地的人權、性別、種族議題而遊走世界。過去,我們或許會認為男人才是主宰世界的角色;但現在,有許多重量級的領域,正顯示女人正掌控一切。相信「科技圈裡沒有女性」的現象與論點很快就會有被推翻的一天。

4. 避免使用 SQL join 語法

減少使用 join 產生資料表與資料表的連結,盡量使用 CRUD-style(create, read, update and delete)操作資料庫,如此能避免資料庫產生 deadlock 的問題,也更能對大型網站進行規模化。

5. 好好對待員工,能與他們共事是全世界最幸運的事

Jonathan Block 談到在他待過的公司中,有半數以上「treated their engineers like shit」,他認為管理者應該要把工程師視為珍寶般好好對待,否則管理者應該要被解雇。另外偶爾帶工程師走出辦公室參加有趣的活動,給予他們彈性時間休息放鬆。大眾認可工程師的成就並鼓勵他們持續帶動產業成長,工程師是科技圈的主宰,但有 9 成的工程師不知道這點。在眾多職業中,工程師屬於佔上風的行業,值得更多的尊敬與更好地對待,否則他們可能調頭就走。

那麼要如何像 Jonathan Block 所說的把員工當作最重要的資產來對待呢?或許在他們進來公司的第一天好好歡迎他們,讓他們第一天開工就上手;或是給他們理想中的辦公環境吧!

6. 維持合理的工作時數

工程師要求完美專注細節的工作方式讓他們的工作時數無限延長,但要小心別賠上健康。正值 2、30 歲左右的工程師大概都做好要日夜加班的心理準備,但工作永遠在那,青春年華可不會。Jonathan Block 提醒工程師們要花時間參加聚會、認識新朋友,盡所能地參與社交活動,記住:比起工作,還有許多人事物值得經營。

7. 只加入有成長潛力的公司

Jonathan Block 談起舊金山灣區時說道,那裡彷彿所有點子都能得到資金挹注,當然啦也有許多數不清的爛點子。如果自認資質不差,不要加入零成長的公司,「Join a company that’s fucking kicking ass.」Jonathan Block 說。參加面試時,記得詢問對方公司的 KPI 以及公司成長的方式,運用如蜘蛛人般的「敏銳感官 spider sense」觀察公司的發展性。在高速成長的公司工作能帶給你往後的職業生涯重大影響。

8. 不要成為令人討厭的傢伙

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要比當個好人容易許多,人們多半記得你的為人而非你擁有的技能。Jonathan Block 談到,當他在僱用新人時,他只會考慮他願意與對方一起喝杯啤酒或是願意介紹給朋友認識的人。

上述 8 件事僅只是 Jonathan Block 個人觀點,讀者有其他想法、或者正是身為網頁工程師的讀者還學會了哪些事嗎?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台灣市場小嗎?日本 app 開發商不這麼認為

Posted: 03 Sep 2013 01:30 AM PDT

台灣市場真的很小嗎?在某些人心中或許是吧,但日本 app 開發商可能不這麼認為,除了 LINE 在台灣擁有 1700 萬使用者以外,日本「アプリマーケティング研究所」根據 App Annie 公布的最新數據,日本 app 於 Google Play 上,來自台灣的營收從 2013 年 6 月的第八名,躍升到 7 月的第四名。

ranking

而若以華文市場(中國、香港、台灣等以中文為官方語言的國家)來看,以 iOS 銷售排行榜而言,台灣僅次於中國;Google Play 表現更為驚人,從圓餅圖看,台灣幾乎占據了將近一半的銷售量(本表並未列出中國市場的數據)。

J02

這份報告也公布了 2013 年 7 月台灣 iOS 與 Google Play 前十名 app 發行商,分別列出如下:

iOS 平台

1.EFUN(中國)
2.MAd Head(香港)
3.com.digitalcloud(中國)
4.King(英國)
5.Supersell(芬蘭)
6.UcubeGames(中國)
7.LINE(日本)
8.Mooli Digital Marketing(中國)
9.ResAtoms(中國)
10.xingheng liu(中國)

Google Play 平台

1.MAd Head(香港)
2.King(英國)
3.EFUN(中國)
4.LINE(日本)
5.GAMEVIL(韓國)
6.Mobimon(中國)
7.CJE&M(韓國)
8.Zynga(美國)
9.DeNA(日本)
10.Koram game(中國)

從表中可以看出,中國、韓國與日本公司幾乎佔據了整個台灣 app 下載排行榜,特別是 iOS 平台中國就佔了六名,但完全不見台灣開發商的蹤影。

微軟以72億美元收購 Nokia的旗下裝置服務業務並取得專利授權

Posted: 02 Sep 2013 08:52 PM PDT

3347465868_d33f695f31_b

(Microsoft Way, photo by ToddABishop)

六月曾盛傳最後因價格而破局的收購計畫,就在剛才微軟於官網宣布將以 50 億美元收購 Nokia 旗下的設備和服務業務、22 億美元收購專利權 ,收購總金額為 72 億美元,此交易預計在 2014 年第一季完成。

新聞稿中提及在和 Nokia 過往合作的基礎上, 2011 年 2 月以來 Nokia 的 Lumia 手機的日漸成功。微軟的目標是通過此收購,加速利潤的增長以及更快的創新,並統一品牌和營銷策略。而對於 Nokia 來說,這項交易預計大量的增加盈收,加強其財務狀況,且對於業務的經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為未來的下一步投資打算。

在此次收購後,身為首位非芬蘭藉的 Nokia CEO Stephen Elop ,將重新回到老東家微軟擔任 Nokia 的裝置暨服務資深副總裁, Nokia 的 32000 位員工也將隨同併購案加入微軟。先前現任微軟執行長 Steve Ballmer 曾表示在一年內會卸下職務,在微軟找到新的執行長之後。
相較微軟先前以 85 億美元併購 Skype 、Google 以每股 40 元美金總計約 125 億美元買下 Motorola 的行動部門,微軟此次的收購價格值得討論。

 

以下是來自微軟官方的公開信件

全新的篇章:來自鮑爾默和艾洛普的公開信

 

Nokia 和微軟都胸懷偉大夢想– 我們曾夢想過每個人的桌上都應該有台電腦,每個人的口袋裡都應該有部手機,經過我們漫長的努力,今天這些夢想都已經逐步變成現實。

而今天代表著一個重新創造的新時刻。

Nokia 有150年的傳承、創新、卓越以及不斷革新,這一變革的DNA從芬蘭開始且不斷發展並遍及全球。從謙卑始於造紙廠到生產膠鞋和輪胎,然後到行動電話,創新存在 Nokia 的血液裡。
Nokia 將書寫下一篇章,專注於其在行動領域的網路、製圖和位置,以及先進科技上的領先創新。

微軟亦是如此,今天是邁向未來的重要一步,向著我們的新旅程一個大跨越:創造一系列設備和服務,愉悅消費者和協助各種企業。

在我們過去合作的兩年半裡,雙方用各自的強項建立了一個新的全球行動生態系統,取得了不起的成就:透過屢獲殊榮的手機和卓越的行動應用和服務, Nokia 的Windows Phones正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智慧型手機。

在此一成功合作的基礎上,我們今天宣佈重要新消息:微軟收購 Nokia設備與服務業務協議,為提供更多選擇、創新更快和更令人興奮的設備和服務給顧客。

這將加速 Nokia 設備和服務業務的發展趨勢,為更多人們帶來世界上最具創新的智慧型手機,同時繼續通過 Nokia 豐富的功能手機產品聯繫接下來的十億人。

微軟的承諾和資源將帶動 Nokia 的設備和服務業務繼續向前,我們現在能實現Windows生態體系的巨大潛力,為人們在家、在工作與之間的最完美行動體驗。

我們將繼續打造你們鍾愛的手機,同時投資於未來— 結合最棒的微軟和 Nokia 資源的新手機和新服務。

Nokia 和微軟都將全力投入這新的篇章。

我們將攜手重寫行動領域的邊疆。

艾洛普和鮑爾默

 

此宗交易預計在 2014年第一季完成,預計要經過 Nokia 董事會以及其他法令規範的核准,更多內容請參考微軟的新聞稿: here:http://www.microsoft.com/en-us/news/press/2013/Sep13/09-02AnnouncementPR.aspx

不是天方夜譚,順豐快遞真的在測試「無人機」送貨服務

Posted: 02 Sep 2013 08:01 PM PDT

81616bd527ad44da056a931038b43a70

今年 2 月份,新創公司「Linkall」已經研發出無人機原型 Smartbee,可以在小範圍內以無人機運送披薩,此外他們還準備了一整套結合地面基地站控制與空中無人機送貨的快遞解決方案。當時看來,以無人機送披薩似乎有點天方夜譚,但如今中國最大的快遞公司順豐也已經開始測試利用無人送快遞。

據順豐今天流出的「內部影片」顯示,順豐正在「無人機快遞」服務做內部測試,主要是為了解決偏遠地區的快遞配送問題。據了解,順豐「無人機」是由他們自主研發(可能採用了開源的硬體),內建導航系統,只需要提前設定好目的地和飛行線路就可以自動送貨。「無人機」飛行高度約在 100 公尺,可將誤差控制在 2 公尺內。

此前國外 Forrester 首席分析師 John Robb 曾設想過類似的方案,讓無人機 Dronenet 建立一個一小時送達的短途物流網絡。基本的模式是:

  1. 使用者將包裹放到家中的停機坪。
  2. 無人機抵達,取包裹然後飛走。
  3. 無人機將包裹投遞到指定位置的停機坪。

可能出現的情景是:

  1. 朋友把自己的 iPhone 掉在我家。我想還給他,可是他住在 30 英哩之外。
  2. 於是我用電話訂了一架無人機,將訂單填妥(要想簡單一點的話,我可以直接用我買的無人機點對點地把東西送過去。
  3. 10 分鐘後無人機抵達,自動取走貨物。
  4. 經過幾個中轉站之後,無人機抵達我兄弟的停機坪,卸下貨物並發送電子郵件或簡訊給收貨人。
  5. 成本大約是 0.25 美元 /10 英哩左右,那麼這次的運費就是 0.75 美元,時間則是 1 小時左右。

未來,無人機送貨服務很可能做到如上述情景般。(下方影片為順風快遞內部的測試影片)

日本人為什麼不流行創業?

Posted: 02 Sep 2013 07:25 PM PDT

Fujii-Yoshihiko-by-ifanr

本文作者為中國科技新聞網站 ifanr 黃龍中,照片由藤井義彥提供。

上週在日本的時候,隨一位友人去拜訪他在筑波大學留學時的老師。在行前,為了遵守日本「守時」的規矩,他只告訴我這位老師是那種「一小時掙幾萬」的厲害角色,我們不能遲到。

聊完公務之後,中午一起用餐,才慢慢了解到,這位叫藤井義彥、70 多歲的前輩是一位傳奇人物。他畢業於著名的日本私立大學——慶應大學(Keio University),期間作為交換生在史丹佛大學讀書一年。在史丹佛念完書後,在美國、歐洲、亞洲做背包客流浪了 7 個月,期間在中亞一個國家時,所借宿的家庭還希望把女兒嫁給他。目前他已經去過 65 個國家。

藤井義彥(Fujii Yoshihiko)跟中國也有頗深淵源,年輕的時候沿著絲綢之路一直走到吐魯番,去過中國多個城市。2007 年成為西北工業大學客座教授。藤井在中國出版過兩本書,《挑戰!哈佛AMP留學》和《獵頭——跳槽風雲錄》,前者講述他 1990 年(48 歲)前往哈佛商學院取得 AMP(高級商務管理)學位的經歷,後者描述他在日本著名化妝品公司佳麗寶(Kanebo)工作30年後對日本式企業管理哲學的思考。

藤井從中國回到日本後,擔任筑波大學客座教授,2010 年辭去該職,專心打理他 1998 年創立的顧問公司 GRI(Global Leadership Coaching),為企業高層進行培訓。

以上訊息是我在午餐中採訪他關於「日本人為什麼不創業」的問題後,發現他的開闊視野和思考問題的高度,才進一步了解到的。當初沒有想到,隨友人來拜訪的,竟是如此一位神奇人物。

關於日本人為什麼不創業的問題,藤井義彥作了兩方面的回答。

一是日本學生喜歡去大公司工作,而且進入大公司後,日本人對組織沒有抵抗感,比較順從公司意志,日本人比較信奉「滅私奉公」精神。中國人卻不一樣,中國學生想掙很多錢,都想當老闆,要爭第一。他認為中國的民族性格當中,也更有野心,更有闖勁,更願意往外看。

藤井做過一些隨機調查,發現 90% 的中國學生想創業,日本學生則完全相反,90% 的學生想進大企業。比如我這位友人,留學畢業後,在日本京瓷工作兩年,就回國創辦了一個語言學校,面向日語人群教授中文。我後來了解到,他創業的想法其實在留學生涯開始之前就已經想好。

二是日本缺乏小企業、創新企業成長的土壤。在日本,一個小企業或創業公司要成長起來非常困難。因為與歐美市場不一樣,在日本發布一個創新產品,日本人會關心創業者的背景、公司的背景,看重公司的信譽度。要知道,一個創業公司從無到有,一開始幾乎是沒有任何名氣和信譽度的,但日本社會卻很在意這些。

由於缺乏寬容的環境,日本人創業的成功率非常低,藤井說可能1000 個創業者裡只有1 個成功。而且日本民族精神裡講究「和」,不願意出頭拔尖,更擔心出格之後被孤立——日本社會往往把創業行為看作一種出格行為。

藤井還補充到,日本企業的「年功序列」也是日本人較少獨立創業的原因。所謂「年功序列」,即國內所說的「排資論輩」,一些管理職位,沒有在公司熬上多年的年輕人是夠不著的;另一方面,年齡較長的人,即使沒有很大的功勞,公司也不會輕易解僱,工資會隨著工齡的成長而增加。在渡邊淳一的《失樂園》小說中,男主人公和他的朋友就經歷過多次「職級降低薪水不變」的情況,降級雖然會使人受挫,但日本人較少就此離開公司或創業。

不過藤井義彥也強調日本社會也在發生改變。就宏觀方面來說,日本1995 年經濟泡沫之後,人們就開始認為要有創業精神,日本政府在政策方面也予以扶持。比較巧合的是,藤井義彥辭職發生在1995 年——工作30 年之後;自己所創辦的公司,則是在經濟泡沫三年之後。從這一點來看,他本人也是身體力行。

另一個變化就是「年功序列」制度的動搖。藤井說「年功序列」制度已經在40 歲年齡段發生變化,現在大公司裡40 歲的日本人,有職位高的,也有職位低的,「在以前不是這樣的」。日本年輕人對於「年功序列」開始存在不滿,為什麼工齡長就拿更多的工資,慢慢開始湧現更多創業。

不過即使有政府的支持,社會環境也在變得更寬容,日本年輕人走上創業道路的仍然不多,從日本創新企業在移動互聯網潮流中集體失聲就可見一斑。這可能要歸究於經濟環境。自1990 年代經濟泡沫以來,日本經濟一直在執行通貨緊縮政策,日本人實際上收入基本沒有增加。時代變化非常快,生活壓力也大,一些年輕的日本人就希望更穩定一些,這時候去大公司是比較好的選擇。這個時代與藤井年輕的時候是相反的,他說那個時候經濟整體向上,人們希望變化,希望求得更好的發展,「現在是經濟下滑,大家求穩定」。藤井提到日本學生為了更穩定的生活,現在出國留學的學生也在逐年減少。

藤井義彥本人一直在倡導日本年輕人增強自己的主體意識,不應該是「滅私奉公」,而應「活私奉公」。他認為企業有自己的價值觀,個體也有自己的價值觀,一個人在公司工作必須要有個人理想,要有自己的主體性。不過他不認為日本人應該顛覆傳統的「和」的團體意識,而是在現有民族意識上加上「主體性」意識。

這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和使命,藤井會在多個場合演講他的「活私奉公」倡議。不過他認為改變的關鍵還是在於日本人自己,「日本人總喜歡找藉口,說『失敗不可原諒』、『社會環境不寬容』,不敢創業」,藤井說,「但年輕人要有創業的勇氣,不要怕失敗。日本人有更多自己的主體性,日本社會就會變得更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