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比爾・蓋茲:聰明人應該解決更重大的問題” 與新的 4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比爾・蓋茲:聰明人應該解決更重大的問題

Posted: 29 Aug 2013 04:06 AM PDT

058914dPhoto Credit: Linkedin

本文編譯自比爾・蓋茲發表在 Linkedin 的文章「 We Need Our Brightest People Working on Our Biggest Problems

幾週前,比爾・蓋茲參加了微軟研究院高峰會(Microsoft Research Faculty Summit),研究院有許多成員想瞭解該如何助人對抗疾病與貧窮,於是比爾・蓋茲分享了以下方法,談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才能如何發揮專才幫助窮人。

1. 找到活用科技的方法以解決問題

對世界上最貧窮的 20 億人口來說,比爾・蓋茲認為健康與農業是最重要的問題,其中牽涉到電腦科學、基因、材料科學、能源等議題都得仰賴科技解決。

舉例來說,在健康方面,隨著電腦之疾病模擬技術發展,比爾・蓋茲樂觀地表示小兒麻痹(Polio)將在短期內找出根治的方法,瘧疾和痲疹也將找出更完善的治療方法。為了根治疾病,我們必須瞭解疾病的起因,隨機模型(stochastic modeling)技術能利用多台電腦同時運作,藉由操縱多種變數找出造成疾病的原因與解決之道。另外遺傳學家能透過科技找出更營養、抗病性強、耐乾旱的作物;金融方面像是數位貨幣的發展能減少匯兌成本讓大眾能以 5% 的年利率借款而不是 15%;熱衷於教育的人能開發軟體幫助學生學習與師生互動。

科技能運用的層面十分廣泛,但這些科技帶來的美好未來需要有更多聰明的年輕人投入才會發生,這也讓比爾・蓋茲提出第二個方法。

2. 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聰明人進入科技領域

比爾・蓋茲認為,我們需要持續地吸引新人帶著滿滿的能量與創新想法投入科技領域,同時這群人必須涵括不同種族、收入、國籍。比爾・蓋茲希望,富裕的國家能更致力於吸引聰明人投身於科技,透過結盟發展教育事業,提供年輕人出國教育的機會讓他們學成後能返鄉創業,同時還要鼓勵更多的女性投身科技領域。

當我們能帶領更多聰明學子投身於科技,就剩下最後一個步驟確保能讓他們對 20 億貧窮人口有所貢獻改善生活。

3. 讓不同領域的專家們看見科技能如何解決問題

回首過去,人類常常無法結合不同領域的專業以解決重大的問題。舉例來說,疫苗需貯存在低溫環境中才能維持效用,然而許多時候因為無法妥善冷藏保存而錯失治療機會,造成許多生命的喪失。有了科技的幫助,現在有個不需要能源也能保持疫苗處於低溫的方法正在發展當中。

科學家並不是唯一能解決問題的人,在商業、非營利組織、政府等不同領域都能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多少都還是需要金錢上的誘因吸引人才加入。政府和慈善組織能建立補助與獎金制度、成立基金會以確保這些為了解決問題而研發的科技會有人買單。蓋茲基金會目前有個「全球醫療保健計劃大挑戰(Grand Challenges in Global Health)」,讓各方專家能透過此計劃找到幫助貧窮國家的方法。

最後比爾・蓋茲提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願意發揮才能解決貧窮國家面臨的問題,「我相信運用我們的聰明才智專注於更重大的問題能拯救更多生命,並且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公平」。

在今年 5 月底 AllThingsD 的 D11 活動上,跨足網路、能源、航太和電動車等多項領域,提出第五種交通方式構想 Hyperloop 的現實版鋼鐵人 Elon Musk 也曾經提出與比爾・蓋茲類似的觀點,認為有能力的人應該把才能運用在更重大的議題上,以改善人類生活,Elon Musk 提到:

我覺得,如果我進入網路產業,對這個領域無法產生太大的作用,於是我把目標轉向能源和太空探索。

對於圖片分享之類的 App,我並不是看不起它們。有許多東西帶來少量的價值,有大量的人們在使用,如此便會以某種形式累加起來。和朋友、家人分享是很棒的一件事;但如果這就代表著一家公司有非常高的價值的話,那就這樣吧。但我認為真正偉大的是如果這些(做圖片分享的)人能夠進入其他領域發揮他們的才華。

矽谷創業教父「口音太重無法成功」引發爭議

Posted: 29 Aug 2013 03:57 AM PDT

Paul-graham

Y Combinator 創辦人 Paul Graham

昨天 Inside 刊登了一篇矽谷創業育成中心 Y Combinator 創辦人 Paul Graham 接受媒體採訪,暢談創業與投資的心得。有完整閱讀全文的讀者,不知道您是否覺得哪個地方似乎有些突兀?可能默默覺得自己中槍了也說不定…在訪談過程中,記者問及新創團隊的成功要素,其中一部分的答案,Paul Graham 是這樣回答的:

比如新創公司的 CEO 不應該有濃重的外國口音。原因大概在於,創業公司有大量細緻而微的溝通工作要做,濃重的口音是個很大的障礙。也許有些人會認為講地道英文的人成功的機率會更高。所以如果 CEO 口音太重無疑會傷害訊息的有效傳達。

稍微有點政治敏感性的讀者,應該都能察覺這種說法之不合時宜。沒錯,這段「口音說」一出立刻引發強烈反彈,負面評論迅速傳遍 Twitter 以及 Y Combinator 自家社群新聞網站 Hacker News。一名網友在 Hacker News 上表達對這種說法的失望,並且令他回想起過往的面試經驗──公司以「溝通技巧」之名做為測驗項目,實則規避就業歧視法律。

10 分是你不賴,9 分是英文帶有口音,8 分是有口音但沒重到聽不懂,7 分是有令人難以分辨語意的口音。

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批評,Paul Graham 調整了他的說辭,強調自己在意的是「難以理解」,而不是直接針對任何美式腔調以外的口音。

我們並未排斥投資外國人,事實上我們已經提供資金給非常多來自美國以外的團隊。但是 564 組團隊已經足以驗證,口音太濃厚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

我的重點是「無法溝通」。我所說的濃厚口音,並不是在說某個人的口音很明顯的透露出他來自哪個國家;而是指口音太重,重到你得打斷對話,確認他的意思。

Paul Graham 也以 Email 回應科技財經新聞媒體 Business Insider 的詢問,他表示:

問題不是口音本身,很多我們資助的成功創辦人都有口音。問題在於,口音太重導致旁人得花一堆時間來理解你,以我的經驗而論,那些創辦人的表現更糟糕。我並無法確定原因,但是口音變成新創公司的一個問題,應該不能算是毫無道理。

很多 CEO 的任務是販賣。不只是字面上對消費者的販賣,而是向現任的員工、未來的員工、投資者、以及媒體販賣自己的遠見。「銷售」的關鍵差異經常繫於細微之處,因此任何溝通困難都可能變成大問題,

在網路時代,話一出口,覆水難收,即使再多澄清也一樣。科技新聞網站印度裔美國籍 GigaOM 創辦人 OM Malik 在 Twitter 上指出,口音不應該是任何決策的重大考量因素;同時他也撰文表示:創新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他所認知的矽谷,並不存在口音阻礙成功的現象:Intel 傳奇創辦人 Andy Grove 來自匈牙利、昇陽電腦創辦人 Andy Bechtolsheim 是德國人,而赫芬頓郵報創辦人 Arianna Huffington 從希臘飄洋過海到美國,他們都有口音,而他們的耀眼無庸置疑。

FwdUsHomepage由 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領軍的 FWD.us,
致力於遊說美國國會改革移民法案,吸引外來人才留在美國效力,Paul Graham 也名列支持名單。

無論是哪個大人物觸及帶有歧視意味的話題,肯定都要被圍剿一番,而 Paul Graham 身在擁有 28% 亞裔人口的矽谷,且為倡導美國鬆綁移民政策、吸引更多「外來人才」的組織 FWD.us 的支持者,這番言論當然更顯諷刺。

除了 Paul Graham 的言論引起爭議,其實前幾週,Y Combinator 還有另外一個事件也引發軒然大波。YC 培育的「校友」Peter Shih 在 Medium 上發表命名為「我討厭舊金山的十個原因」的文章,內容指稱「舊金山女生自以為很漂亮,實際上很醜」並把遊民形容成「世界級瘋狂」,要大家「別再給他們錢,他們只會拿來買酒精和毒品,改天看到他們只要給一瓶伏特加和一包香菸就行了」,旋即惹來眾怒,Peter Shih 撤下文章並道歉,但已無法彌補傷害。

這兩個案例或許無法相提並論,畢竟 Peter Shih 是赤裸裸的張揚自己的歧視,而 Paul Graham 固然有他自己的一番說辭:溝通成敗,往往取決於細節之處。但很顯然,今日他的訊息傳達失效,並不在於口音問題。

 

GPS 拯救路癡的同時,也在製造路癡

Posted: 28 Aug 2013 07:37 PM PDT

medium_4225307113Photo Credit:William Hook

記得小學時候,有篇課文教我們野外迷路了怎麼辦。

在夜晚,我們可以依靠北極星辨別方向。白天呢,我們可以觀察樹的年輪和樹葉哪邊更茂密來確認方向等等。不知道在 GPS 導航盛行的今天,這樣簡陋的生存技能還需不需要,小學課本裡不知道還有沒有保留著這篇課文。

類似的情況還有,在手機還沒流行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牢牢記住幾個不會遺忘的電話號碼,而現在,不翻通訊錄就能說出來的電話號碼沒幾個了吧,我現在只能記住兩個了。

現在,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了方向指引上,GPS 導航和手機地圖為我們提供了便捷的指引,依靠這些,正常人基本上是和迷路說再見了,同時,我們也不需要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建一個意識中的地圖了,一切交給電子產品就行了。

空間記憶是比數字公式記憶更具體的記憶類型,《波士頓環球報》近期報導了一系列的研究,以證明 GPS 等科技在提供準確便捷的導航的同時,卻也侵蝕著人們的大腦功能。

概括地來看,這些研究表明,我們腦海中的「意識地圖」功能因為缺乏實際應用而正在退化,這也影響了我們與外部世界的互動。

早在 2005 年,一個實驗顯示了司機在使用了導航之後,很難記起他經過的路線和沿途環境細節,而使用紙質地圖的司機則要好一些。之後東京和美國也相繼做了類似的實驗,都顯示類似的結果。

而來自德國的研究則顯示,人們在跟隨 GPS 裝置訊號後,顯示的地圖總是以個人為中心,以前進方向為方向,這樣確實容易到達目的地,但同樣的,他們不記得自己路過了什麼。

麥吉爾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的研究更深入,他們發現在使用 GPS 之後,我們的大腦發生了變化。那些經常使用導航的人的大腦海馬組織中有著更少的腦灰質。相比之下,那些每天都在進行並運用空間記憶的計程車司機在海馬組織中有著更多的腦灰質。簡單來說,海馬組織負責空間記憶和暫存訊息,是學習記憶的關鍵部位,如果訊息被多次使用,那麼這些訊息將被固化記憶。

這不僅僅是說,在用久了 GPS 之後,我們會變成路痴。更糟的情況是,海馬組織中的腦灰質數量影響著跟我們的健康狀況,儘管這種相關性還不好理解。比如,腦灰質變少,意味著我們會有更大的風險患上失智症和創傷症候群(PTSD)。另外,空間記憶跟其他能力也是有關係的,強大的空間記憶能力也有助於學生學習、旅行者旅行、經理人追蹤多任務等等。

除此之外,我們對環境感知也變遲鈍了。文藝一點的說法就是,連停下腳步細嗅薔薇的意興都闌珊了。

導航固然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可以救路痴於水火之中,但是,反過來,導航也在培養路痴,這種人和工具的矛盾還真是個千古難題啊。

小米宣布延攬前 Android 副總裁 Hugo Barra(更新)

Posted: 28 Aug 2013 07:30 PM PDT

hugo-barra

根據 AllThingsD 報導1,Google 旗下主要負責 Android 產品管理(product management)副總裁 Hugo Barra 已經向 Google 遞出辭呈,此消息已獲得 Google 官方證實。AllThingsD 聲稱消息來源告訴他們,Hugo Barra 即將加入的公司是中國手機品牌——小米。

Hugo Barra 在 2008 年 3 月加入 Google,是近期 Google Android 相關發表會中最常露臉的人物之一,最近一次則是在發表會中上台介紹新款 Nexus 7。

根據 AllThingsD 透露的消息顯示 Hugo Barra 本次離開 Google 並非如先前謠傳,是因為和另一位 Google 員工的「辦公室戀情」有關,早在這些謠言開始散播之前 Hugo Barra 就已經有了離職的打算。

Hugo Barra 並非是最早離開 Android 部門的高階主管,早在今年年初的時候 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 就離開了 Android 開發團隊(但並未離開 Google)。AllThingsD 也質疑他們兩位先後離開 Android 部門後,Google 欲將 Android——這個世界上市佔率最高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帶往哪個方向。

若最後證實 Hugo Barra 是加入小米,那麼某些程度也表示下週將舉辦發表會的小米,不僅聲望隨著估值水漲船高(據說最近一次的募資讓小米的交易前估值達到 100 億美金),實際的表現也足以讓這個品牌進入國際人才的視野中。

更新

大約 50 分鐘前,小米的共同創辦人林斌已在個人微博上宣布 Hugo Barra 加入的消息:

和大家分享好消息:谷歌Android全球副總裁Hugo Barra將加盟小米,出任小米副總裁。2008年Hugo加入谷歌,出任谷歌英國移動產品部門經理,2010年Hugo出任Android團隊產品總監,後升任全球副總裁。Hugo加入小米後會負責小米國際業務拓展,以及與谷歌Android的戰略合作。歡迎Hugo同學!9月5日見!

螢幕快照 2013-08-29 上午11.30.52
來源:微博

10 種常搞錯的英文介面用字

Posted: 28 Aug 2013 07:50 AM PDT

large_4171629278
照片來源:Camil Tulcan

牛津線上辭典最近新增了多個數位/網路相關的用語,像是 digital detox(數位排毒)、phablet(phone + tablet,平板手機)、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TL;DR(Too long, didn't read. 太長了,沒看。或是作為長篇文章的摘要開頭)等等,都是這波新增的詞彙。1然而網路上其實有很多無論是開發者或使用者都常常會接觸的英文用法,雖然由來已久,我們卻不一定知道該怎麼用。

上週 Georgina Laidlaw 在 SitePoint 發表了一篇文章 〈 10 Interface Typos You Don’t Even Know You’re Making 〉 ,指出人們在設計網站或 app 介面時常常搞錯、誤用的文字。雖然我們接觸的大多是中文網站,但相信各位讀者之中也有人經常造訪,甚至參與製作英文版網站,還是有必要注意一下。

1. Login vs. log in

最常見的介面文字錯誤大概就是這個了吧。

首先,「login」在網站上大多是作為 call to action,但是當你要請使用者輸入帳號密碼已登入網站時,要用「log in」。

Login 是名詞,每個使用者都有獨特的 login(登入帳號);而 log in 則是動詞形式,指使用者「登入」網站的行為。

2. Signup vs. Sign up

跟第一個一樣,兩者形式不同,常常被搞錯。

Georgina Laidlaw 說,她注意到使用者越懂技術的網站,就會用「log in」;反之則用另一個同義詞「sign in」。

但是,不管用哪一個,都別把「sign in」跟「sign up」搞混,後者是「註冊」、「加入」的意思。

3. Setup vs. set up

這也是一個名詞/動詞混用的例子。

「Setup」是一種情境、一種情況。如果你希望使用者去「設定」他們的帳號,要用「set up」。另外,「sign up」一個新網站,我會預期只需要一下子,但若是 set up 我的帳號,可能就要多花一點時間。

4. Right-click vs. right click

若是作為介面中的指示,「right-click」中間要加連字號,其他像是「top-right(右上方)」、「bottom-left(左下方)」、「left-hand(左手)」等等都是。

在這樣的規則下,連字號很有幫助。也許你會覺得告訴使用者「Then right click on the file icon.」跟「Then right-click on the file icon.」沒什麼差別,但後者可以確保使用者知道要「點擊滑鼠右鍵」而不是「立刻點擊」或「正確點擊」。

5. Free vs. for free

「for free」是口語的用法,並非「正確」的英語。

「Buy one, get one free.(買一送一)」要比「Buy one, get one for free.」常見。

6. Everyday vs. every day

如果你要講的是「每一天」都會發生的事,請用有空格的那個。沒有空格的「Everyday」是形容詞。

7. Instore vs. in store

同上。這是「offer instore specials(提供『店內』特價)」與「have great specials in store(店裡有特價)」之間的差別。

8. Through vs. thru

這個倒是沒什麼特別,thru 只是「through」的簡寫,你跟朋友傳簡訊,可能不會花時間完整的打出「through」(例如 clickthrough,點擊),但是當你在跟客戶溝通時(例如使用者介面或是電子郵件),千萬別這麼做,請完整打出「through」的每一個字母以示尊重。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大多數有簡寫的文字。

9. Discount vs. discount off

這個也很容易混淆,Discount 就是折扣,但 discount off 的用法並非雙重否定,而是根本不對。

您的標價會是從某個正常價格改來的「特價」(discount from the normal price),而您的客戶下一次購物可以「打折」、「享折扣」(get discount on their next purchase)。但是沒有「discount off」這種用法。

10. Email、eBook 以及其他

哪個才是對的?Email?eMail?Ebook?eBook?如果「iPhone」在句首該怎麼辦?「i」要大寫嗎?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照那些品牌或商品名稱的寫法。Apple 說 iPhone 的「i」是小寫,那麼不管它出現在句子的何處,「i」都是小寫。

但是像 email 或 ebook 這類通稱,嚴格來說都不是正確的名詞,所以第一個字母無需大寫——除非他們出現在句首,就像英語世界的文法告訴我們的那樣。

所以不是「eBook sales have soared.(電子書銷售上升)」而是「Ebook sales have soared.」,email 也是一樣的用法。

你或許會在「e」的後面加個連字號「-」,但是這些通稱用的名詞還是要遵守大寫規則。

確認再確認

請仔細確認您的網站和寄給客戶的信件,看看有沒有文字上的錯誤。如果有的話,請告訴網站或 app 的開發者,至於該怎麼跟他們說,請參考這篇 〈 負責產品內容的人該怎麼與開發者合作?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