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充滿愛的越級打怪,邱慕安的 GitHub 冒險之旅” 與新的 7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充滿愛的越級打怪,邱慕安的 GitHub 冒險之旅

Posted: 15 Aug 2013 06:53 AM PDT

github-logo

GitHub 章魚貓 Logo

前陣子,大家應該玩舉牌小人玩得不亦樂乎,這是插畫家李翰的創作,而讓我們輕鬆打字就能命令小人舉牌的幕後功臣,是位今年 24 歲的女生,邱慕安;如今她有了另外一個身份:GitHub 的設計超級英雄!

成立於 2008 年的 GitHub,是一個大型程式專案平台,奠基於開放原始碼文化,供程式設計師協作與版本控制,口號是「social coding」,簡單來說,就是工程師的社群網站,但產出的不是碎念囈語,而是大家合作寫出程式碼,不必老闆指揮、收電子郵件、開無意義的會,便能完成工作。三個月前,白宮也將「開放資料政策(Open Data Policy)」政策草案放上 GitHub,讓社群力量一同決定政策走向。

初次見到慕安,一身古著打扮,覺得像極在創意市集或現代藝術展覽裡會看到的女孩,酷酷的、靜靜的,但古靈精怪、藏著一堆有趣的鬼點子。她形容自己「超害羞」,卻在陌生之地美國加州找到夢幻工作。談到成為 GitHub 的一員,她眼睛發光,語調也高昂輕快了起來:「這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

慕安變身「設計超級英雄」的過程,宛若一場冒險,從今年四月她的 24 歲生日送給自己的禮物——勇敢踏入 GitHub 於倫敦舉辦的活動開始。

在進入慕安的冒險旅程之前,我們先快速回溯她的學生時代。慕安是 100% 台灣製造的女孩——沒錯,她是 GitHub 第一位台灣人。11 歲開始自學 HTML、CSS 架網站,她跟電腦相談甚歡,但大學念了半年人類的語言,卻覺得好無聊。嚮往爆肝生活的慕安,獨闖英國進入傢俱設計的領域,為什麼不念資工?她說:寫程式是興趣,所以選擇比較難靠自己獨立學習的工業設計,閒暇之餘仍幫朋友寫寫網站練練程式(這真證明了發自內心的興趣與熱情真的很強大,以及,時間用力擠還是會有的⋯⋯)。

越級打怪?不,這裡充滿愛與和平

OCTOCATS

 GitHub 章魚貓:我愛作怪,我很善良

畢業後,慕安搬到倫敦,陸續加入兩間新創公司,離職後一面找工作,一面繼續進行自己的專案,誕生於 2012 年 2 月的「zeczec 嘖嘖」,便是她與另外兩位朋友共同創辦的群眾募資平台,讓我們為之瘋狂的舉牌小人就是兩者合作的結晶,而它,起源於 GitHub 這座程式設計師的寶庫。

也就是在這個時間點,一向不涉足社交場合的慕安,生日當天,一股不知從何而來的勇氣,獨自一人敲開 GitHub 於倫敦舉辦的派對大門,開啟一段歷時兩個月的「越級打怪」大冒險。

但這場冒險裡頭,缺少反派角色:沒有扮黑臉的主管、咄咄逼人的考題,也無須苦惱刁鑽的腦力急轉彎,從頭到尾,就是閒話家常。

她先是在派對上與兩名 GitHubbers 聊開,宛如小粉絲般問了他們一堆有關設計、程式,還有 GitHub 的問題。幾個小時聊不夠,透過電子信箱繼續往來,爾後慕安開始與其他人通信或視訊,所有內容都是宛如新朋友般隨意聊,當然,設計師或工程師的話題和笑點外人可能霧煞煞,但對他們來說真的只是話家常。比方說她習慣的設計流程、她多熱愛 HAML、她喜歡和討厭的預處理器(preprocessor)⋯⋯對話來來回回,她既開心,又緊張。

特別是假若電子郵件晚了幾天,那種不安的感覺,曾迷迷茫茫找頭路的你我一定都體會過。不過,GitHubbers 人真是好得不得了,無論如何,一定會先發封短信告知會稍後再回覆,或者在下封信解釋遲到的原因,讓慕安放下心中大石。

這段過程中,慕安也寄了自己的 Dribbble、GitHub 頁面給遠在舊金山的 GitHubbers。不久,大西洋那端寄來機票,以及六個晚上的 W Hotel 房間。

請妳親自飛過來,我們聊聊吧!

當我們請某個人飛過來,就是來真格的了。——語出 GitHubber Coby Chapple

飛抵舊金山後,GitHub 特地留給慕安幾天的時間調時差、找朋友,接著在「面試」的前一天,幾名 GitHubbers 邀她共進晚餐,又是聊天的時刻,餐桌上他們聊的是雞塊或公寓(這不是什麼代號術語,就是你吃我住的食物和空間)。

隔天重頭戲登場,一天下來慕安陸續與十位 GitHubbers 談話,設計師、開發者,還有最令她詫異的:會計師!所有與談者彷彿都已認識慕安,看過她的專案,知道她是在倫敦唸書工作的台灣人⋯⋯當天一如以往,輕鬆聊。

「面試」尾聲,慕安與兩名設計師實際就某項專案進行討論與實作,這是唯一真正考驗技術的階段,她好奇 GitHubbers 要如何判別自己的程式程度,兩位「考官」一一列出慕安過去於 GitHub 執行的專案,分別說明從這些專案中,能夠看出她的何種能力。

「哇」,慕安在部落格上這樣寫道。相信這句驚嘆,的確反映了她當下的情緒。不止簡歷,他們認真仔細檢視了自己過往的所有作品與經驗,不是看都沒看或隨便瞄幾眼。您可能發現了,慕安未曾與任何「人資」接觸,所有 GitHubbers 自己決定自己未來的新同事:在內部網站裡為每位應試者建立個人檔案,放入作品連結,GitHubbers 在上面你一言我一語發表意見,一旦錄取,這份檔案便會刪除。

muan-fast

每位新加入的 GitHubber 都會有一張這樣的動畫圖片!

github-nh

另外一位 GitHub 新人 Charlie Somerville,XD(順道一提,他才 19 歲)。
按這裡看更多歡樂的 GitHub newbies

返回倫敦過沒幾天,慕安正式收到 GitHub 的 offer,面試大冒險終於結束,而「設計超級英雄」的旅程才正要開始。

我想當一輩子的 GitHubbers

無論是在部落格,或與 Inside 聊天的過程中,慕安一再強調「他們(Githubbers)人真的很 NICE!」GitHub 的開放與平等的氛圍,讓慕安徹底鬆懈心防,生性害羞的她在剛進去前兩週,竟然就已認識了八十個人,甚至從以往的被動者變成主動說 HI 的角色,因為她能感受到,每位 GitHubbers,都真誠的想要認識這位新同事。

慕安依然害羞,但她自然而然的融入 GitHub 的環境裡,這兩個月中,當她提到自己使用的工具、習慣的作業方式,經常會得到「我們也是這樣欸!」的回應,她骨子裡,其實就是個 GitHubber,這是慕安分析自己一路順利過關的原因。

與 GitHub 天生一對的先決條件是,慕安是一位「會寫程式的設計師」。她說,GitHub 並不僱用沒有程式能力的設計師,「如果不懂 JavaScript 或 UI,那你的 CSS 一定要強到爆」,不過 CSS 強者能有幾人?因此她建議台灣設計師:最好訓練自己寫程式,「最好幹掉開發者 XD」。另外,大家應該也很好奇,該不會所有 GitHubbers 都像她這樣從參加派對開始?其實很多 GitHubbers 是靠著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推薦,慕安不也是先在派對上認識了 GitHubbers,才有接下來的機會嗎?建立在「真誠友誼」上的人脈,威力無窮。

很幸運的,慕安在第二個星期就體驗了 GitHub 一年兩度的派對活動「Summit」。GitHub 只有 30% 的員工待在舊金山,其他 70% 都是遠距辦公,所有 GitHubbers 與其家人就在此刻齊聚舊金山(不用說,機票食宿當然由公司全包)。捨棄死氣報表,公司這一年來的營運狀況,也透過輕鬆歡樂的 Lightning Talk 在此刻呈現。

螢幕快照 2013-08-15 上午11.55.50

GitHub「Passion Projects」未來的講者,期待有一天慕安也會出現在上頭: P

雖然一如科技公司,GitHub 的男女比例也有點懸殊——199 名員工中有 30 位女生,但女性意識並未因此奄息,每個月 GitHub 都會舉辦「Passion Projects」,邀請科技領域的女性演講,鼓勵更多女子踏入這個領域。

本來就是 GitHub 重度愛用者的慕安,從單純閒聊、視訊通話、親臨面試,到真正上工,親身感受 GitHub 立基於開放原始碼精神塑造而出的文化,每個環節都更加深她對 GitHub 的熱愛:「這裡就是個充滿了愛到中毒的地方呀。」讓我們祝福慕安,「中毒」愉快!: D

訪問後記

upup (1)

慕安的這段歷程,聽來有點像令我們「嘖嘖」稱奇的電影情節,羞澀安靜的女孩突破心防,夢寐以求的工作就這樣從天上掉了下來。其實並不,慕安堪稱「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的最佳印證,再加上勇氣推了一把,才讓偶然的巧遇變成美好的機遇;若她只是個兩光的孩子,GitHub 這種非制式化的「聊天」找人,反而更容易露出馬腳,所以別再相信「嘴砲最強」這種沒根據的說法了。除此之外,善用網路社群發表作品,如同慕安提到的 GitHub、Dribbble 網站,或者最便捷的部落格,平時在上頭點點滴滴的累積,終有一天,會有對的人看見。慕安成為 GitHubber 的歷程獨一無二,無法複製,但她的故事,無非已給所有想到世界闖蕩的年輕人,滿滿的勇氣。

24 歲的超級英雄,現在已在地球另外一頭與章魚貓共同執行任務,祝她順利!

社群媒體案例學習:紐約時報網站掛點改用 Facebook 報新聞

Posted: 15 Aug 2013 06:04 AM PDT

螢幕快照 2013-08-15 上午1.01.40

昨天晚上(美國週三中午)紐約時報網站及 app 突然連不上,1這是相當罕見的情況,而且時值本週最重大的新聞——埃及政府安全部隊執行暴力鎮壓行動之際。2很快紐約時報便在 Twitter 宣布因為網站遇到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導致讀者們無法連上網站。

之後紐約時報又發了三則推文:

雖然網站掛點的時間並不長(大約一個半小時),但卻是正中午,而且當時有重大國際新聞發生。紐約時報聲稱網站掛點是因為內部問題,後來又說是定期維護失敗3(這點實在可疑,誰會在當地時間正中午安排維護?何況紐約時報還是新聞網站)。紐約時報網站的故障也波及了國際先驅論壇報(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也就是紐約時報的姐妹報,該報將於今年秋天更名為國際紐約時報(The 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作為紐約時報的全球版本。

Fox Business 稱他們的消息來源說紐約時報的網站遭受網路攻擊(過去紐約時報也曾遭受網路攻擊4),科技網站 Venturebeat 認為原因是紐約時報那篇實驗性質的 〈 The Jockey 〉太受歡迎所致5,該文與更早的 〈 Snow Fall 〉 都是紐約時報實驗意味濃厚的特別報導,相當值得一看。

改用 Facebook 報導新聞

根據 Alexa 網站的排名,紐約時報是美國排行第 35 名的網站,居所有報社網站之冠(赫芬頓郵報排行第 25 名,但他們並沒有發行實體報紙,是單純的網路媒體),網站在正中午掛點絕對是一大損失,特別是在有重要新聞發生的日子。

nyt

然而很快地紐約時報就採用了一個臨時作法——改用 Facebook 的「網誌」功能來張貼重要新聞的報導全文,該報在 Facebook 上擁有超過 330 萬的人按讚。

跟許多媒體一樣,紐約時報在 Twitter 上有好幾個帳號,而且光一個 @nytimes 的帳號在 Twitter 上就有九百萬的 follower,但 Twitter 或許在突發新聞上的即時性佔有優勢,但訊息的字數限制卻比不上 Facebook 的「網誌」功能在網站掛點時來得有用。

暴露 Facebook 網誌功能不足

螢幕快照 2013-08-15 下午8.57.28
▲ Vadim Lavrusik 是 Journalism Program 經理。

Facebook 當然很高興紐約時報這麼做,但不知道他們是否也發現了 Facebook「網誌」功能的諸多限制,撇開排版不談,連超連結功能都很陽春(只能直接顯示網址),文章貼出來時也只會從頭顯示,無法另外撰寫訊息(例如報導摘要,像各位讀者在 Facebook 上看到 Inside 粉絲團訊息那樣)。

此外,紐約時報並未將網誌文章配上圖片,這樣做的結果也直接影響了了訊息的散佈,我們可以觀察紐約時報在網站出問題之前於 Facebook 上分享的訊息作為比較,會發現這段以 Facebook 網誌取代紐約時報網站的時間裡,除了一則埃及安全部隊鎮壓行動的新聞之外,其他五則以「網誌」代替紐約時報網站全文連結的訊息其擴散效果顯得很普通(這可是中午精華時段),另一則引發比較多反應的訊息則是一段 YouTube 影片。

網站倒了該怎麼辦?

除了一些擁有超強團隊的網路公司,一般網站大概都無法保證時時刻刻運作順暢,像新聞媒體這類的網站,絕不會希望在重大新聞發生時出現網站掛點的情況,紐約時報這次的處理方式正好讓我們思考:當網站「倒了」之後,除了搶修之外,還有沒有別的應急之道?我們有 Facebook 粉絲團嗎?有 Google+、Twitter 或是噗浪帳號嗎?平時有沒有在經營?與粉絲的互動如何?

各位媒體,你們有 B 計畫嗎?

uitox 網購六小時到貨服務,首推五月天阿信潮牌

Posted: 15 Aug 2013 04:00 AM PDT

螢幕快照 2013-08-15 下午6.56.02

STAYREAL 購物網站,黃色購物車即為 uitox 的快速到貨服務

只要你住在大台北地區,現在上五月天主唱阿信的服飾店「STAYREAL」網站買東西,不用 6 小時,就會有送貨員到你家按門鈴。這不是阿信「軋車」幫你送貨,而是與電商集團 uitox 合作推出的網購服務,大台北地區 3-6 小時、全台灣 24 小時內到貨。

談到網路購物快速到府服務,大家首先聯想到的應該會是 PChome 24 小時購物。沒錯,這家 uitox 即是由 PChome 前營運長、同時也是 PChome 24 小時購物的推手謝振豊 2012 年成立的新創公司,根據工商時報報導,該公司已獲得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及華威國際創投等機構投資。

與 STAYREAL 的合作是第一步,uitox 未來計劃進軍全球 100 個城市,一樣提供 3-6 個小時到貨服務。除了與商家品牌合作,提供「金流」、「物流」、「倉儲」一條龍的寄倉銷售模式,也將成立自己的購物中心,十萬火急出任務,直接與 Yahoo! 購物中心、PChome 網路購物正面對決。

超飆速宅配服務,費用有沒有比較貴呢?根據 Stayreal 官方網站,目前優惠推廣期間,一般宅配為 80 元,滿千免運,活動宣傳期結束之後,運費應該就會調回原價。

台灣金石堂書店也於去年在台北市和部分新北市地區,推出 3 小時快速到貨服務,不過服務時間僅限 9:00-17:00。

2013 年 Q2 Vpon 台灣行動市場數據報告

Posted: 15 Aug 2013 03:57 AM PDT

編按:此一報告由行動品牌廣告平台 Vpon 所提供,完整檔案請參考「2013 年第二季 台灣行動市場數據報告

台灣智慧型手機/平板市場現況

由於 iPhone 今年尚未推出新機,加上 Android 各廠牌手機持續推陳出新,Android 行動裝置在台灣的市佔率從上一季的 73.9% 到本季增加 2.2% 達到 76.1%。

螢幕快照 2013-08-15 下午4.03.15圖一:台灣市佔率前十名 Android 行動裝置(附產品尺寸)

Android 行動裝置在台灣的主流廠牌為 Samsung 和 HTC,目前在台灣市佔率前十名的 Android 行動裝置如圖一,值得注意的是新 HTC One 是唯一一款進榜的 2013 新機,而 Samsung 2013 年度旗艦機 S4 並未進入排行榜前十名。另外,比較產品尺寸可以發現,4.7 吋以上的大螢幕手機非常受歡迎,5 吋以上的大螢幕裝置有 Samsung Note 2、Note、Tab 2 和 HTC Butterfly。

5.3 吋螢幕以上的大螢幕手機的第二季增幅頗大,上一季僅有 14%,本季有 20.8%,另外平板的使用者上一季是 6.4%,到了第二季開始逐漸增加。

螢幕快照 2013-08-15 下午5.26.23圖二:Android 系統的使用者比例

關於 Android 系統的使用者比例如圖二,Android 4.x 版本已達 77%,4.0 Ice Cream Sandwich 較上一季減少 10%,其中  4.1 版本已成為主流,2.3 版本則逐漸式微。

螢幕快照 2013-08-15 下午5.31.48圖三:iOS 手機/平板現況

在 iOS 系統中,iPhone 5 在台灣上市半年之後,成為最多人使用的 iOS 手機,iPad 2 是最多人使用的平板,另外 iPad mini 比 iPad 4 有更多使用者,與 Android 平板相同的是 iPad 和 iPad mini 的使用者有增加的趨勢。

iOS 系統的使用者比例有 89% 使用 2012 年 9 月 20 日推出的 iOS 6,仍有 10% 使用 2011年 10 月 12 日推出的 iOS 5 ,iOS 使用者透過 iTunes 或 OTA 更新的狀況極好。

台灣使用者行為分析

在台灣,不重複行動上網(3G / Wi-Fi)使用者數已達 930 萬,其中行動上網用戶集中在北北基、桃竹地區,北部行動裝置佔全台 62.5%,中部佔 19.8%,南部佔 15.5%。

  • 中華電信仍是台灣最大的電信業者,目前上網用戶佔 35.4%,遠傳電信有 29.8%,台灣大哥大有 28.1%,三大電信上網的用戶比例達 93.3%,另外亞太電信開通 EVOD 上網服務用戶有 2.8%。
  • 平均每人每天使用 3G 行動上網的時機比例達 51.8%,有 48.2%的時間是使用 Wi-Fi 無線上網。
  • 遇到週末時,上午 11 點之後,隨著出遊人數增加、3G 上網用量也增加,到了晚上 9 點回家後 Wi-Fi 用量才開始超越 3G。
  • 週間時,上班使用 3G 上網非常頻繁,尤其中午 12 點休息時間是高峰,到了晚上 8 點下班回家,開始使用 Wi-Fi 上網的人數超越 3G。
  • Android 手機在中午 12 點、晚上 6 點之後使用非常頻繁,其中晚上 9 點到 12 點是使用高峰。
  • 早上通勤時間為 iPhone 使用高峰之一,用來瀏覽新聞、查詢交通,中午 12 點也是另一波高峰。
  • 上午以手機為主,晚上回家後使用 iPad 而不再是開電腦,因此晚上 5 點後 iPad 使用量增加,可見平板已經改變使用者在家裡的使用習慣 。
  • Android 用戶每天最常使用的 App 中,使用影音、教育、娛樂、生活和新聞 App 有 55%,有 41% 經常使用社群 App。
  • iPhone 每天最常使用的 App 有 63% 為查詢旅遊、瀏覽影音、生活資訊和新聞媒體,另外有 32% 經常使用社群 App。
  • 用 iPad 大螢幕瀏覽影音達 34%,幾乎是手機的 2-3 倍,有 34% 經常使用社群 App,使用行為與手機不相同

特殊節日分析:端午節、清明節、墾丁春吶

  • 端午節使用手機的時間是平常日的 1.3 倍,即使端午節沒有連假,當天的手機使用時間仍比平常多。
  • 清明四天連假,適逢五天墾丁春吶音樂祭,使用手機的時間是平常日的 1.5 倍。

螢幕快照 2013-08-15 下午5.42.37 拷貝-720

 圖四:清明連假與墾丁春吶假期手機使用情形

 

夠了吧,別再濫用大數據

Posted: 15 Aug 2013 02:09 AM PDT

dave fowler 拷貝-720Photo Credit: Chartio

近年來,與大數據有關的話題不斷,從找人才搶救生育率,幾乎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與大數據有關,在此同時,也有人開始質疑大數據被過度炒作,過去 inside 曾發表過一篇文章「 大數據即將泡沫!?台灣似乎還沒開始炒熱呢?」文中提到大數據正處於新技術廠商炒作週期和使用企業預期的頂峰,文末更點出「2013 年將會看到更多有關大數據無用的負面報導。不過希望仍在,2013年下半年將會出現有效的大數據分析工具,2014年大數據將在重回榮景。」

本文編譯自 Dave Fowler 的文章「Put a fork in'big data' — it's done.」,Dave Fowler 是企業數據分析工具 Chart.io 的共同創辦人,曾任職於 IBM 並且擔任過 TechCrunch 分析員,分別在 2011 年與 2012 年連續入選富比士公佈的 30 位 30 歲以下科技先驅者(30 under 30 Technology Pioneer)名單。

Dave Folwer 認為,「大數據」一詞已被過度使用,是時候該呼籲整個產業停止再打著「大數據」的名號作為宣傳,因為到了最後,問題不再於「你的數據有多大?」而是「你如何處理運用你的數據?」。Dave Folwer 表示,並不是只有他自己支持這個論點,許多知名的數據產業人士也抱持同樣論點。

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領域的數據分析大師 Stephen Few,認為「大數據」已成為行銷活動,他提到:「大數據已被過度炒作而超出其本質,剩下錯誤的定義與濫用。」

O' Reilly Strata 大會主席 Edd Dumbill 同樣對大數據模糊不清的定義提出質疑,早期 Edd Dumbill 致力於推廣大數據的觀念帶到整個網路產業,但他認為失敗了,因為不能有效提供使用者真正能解決商業問題的產品,Edd Dumbill 還提到,強力推廣大數據是有害的,很多時候問題只是被包裝起來了。

現實生活中,許多企業會被大數據的過度炒作混淆,有時還會為了保護過多的數據而浪費許多資源成本。過去 Dave Fowler 曾在他認為大數據處於炒作頂峰時寫過一篇文章,文中他引用微軟 2012 年的調查報告,指出微軟與 Yahoo! 內部濫用大數據的情形令人感到意外,同時調查還發現對 Hadoop 的濫用。Dave 認為,調查報告人員最終想表達的是,對於小量的資料數據來說,用到大數據的處理技術是矯枉過正的行為。當然,這樣的情形也可能會發生在其他公司身上。

Dave Fowler 認為,事實上,只有 Facebook 和 Google 擁有並且需要「大數據」,至於我們其他人,大數據不過只是行銷炒作和網路行話罷了。縱觀所有關於大數據的言論,它們都很容易忽略一個最基本的事實:「無關大小和數量,而在於你怎麼運用它」,最後, Dave Fowler 說:「Let's all agree to put a fork in big data.(=It's done.)」

捕捉精彩光影瞬間,2013 iPhone 攝影奬出爐

Posted: 14 Aug 2013 11:18 PM PDT

螢幕快照 2013-08-15 下午2.16.36

輕輕一按,我們用智慧型手機紀錄日常,拍煙火,拍食物,拍晚霞,拍寶貝兒子,拍作怪表情,拍演唱會,⋯⋯通常我們拍得隨意,不在意技巧,也不花時間後製,只是純粹用鏡頭封藏某些時光。不過,有些人看世界的視角特別不一樣,用簡單的 iPhone 相機功能也能捕捉到美麗的光影瞬間。

iPhone Photography Awards(IPPA)公布 2013 年 iPhone 攝影獎,IPPA 允許使用某些攝影 app 如 Hipstamatic 後製,共分成動物、建築、孩童、花卉、食物、景色、生活風格幾類。馬匹的眼睛、超夯的 Color Run、床上熟睡的小孩、巨大的樹影⋯⋯獨特的角度加上適當的濾鏡,就能成就一張讓人印象深刻的照片,來看看這些獲獎者吧。
ippa01

ippa02

ippa06

ippa05

ippa04

ippa03

正如 iPhone 廣告所言:「愈來愈多照片,自 iPhone 誕生」,愈來愈多美好的照片,自智慧型手機誕生。想看更多獲獎照片可點此到 IPPA 的官方網站觀賞(IPPA 與蘋果官方完全無關。)

逆境刺激創新,Juliana Rotich 為非洲打造的網路連線科技

Posted: 14 Aug 2013 07:55 PM PDT

在資訊大量且快速流動的社會,我們習慣隨手可得的網路資源,不論是便捷的手機行動上網,或是咖啡館、公共場所提供的免費 Wi-Fi,身在台灣的我們是否還記得二十年前上網需要數據機的時代?在非洲肯亞,人們依然仰賴數據機撥接上網,且上網的品質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斷電導致網路訊號不穩,以及高昂的通訊費用都帶來許多不便。為了穩定網路連線品質, Juliana Rotich 研發了一種彈性轉換連線的連接方式。

「『住在非洲就像是住在邊陲地帶』這不單是比喻,也是事實。」Juliana Rotich 表示,2008 年前的通訊品質 雖然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大為躍進,但是非洲就像被屏除在外。一開始是因為海運,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而到現在的數位革命。然而,這些革命的影響力並沒有均衡地擴及各大洲的各個國家。

Juliana-Rotich-1

這張是海底光纖電纜分佈圖,非洲連結世界其他地區。非洲正在突破本身的地理限制,和世界其他地方以及自己內部建立聯繫。雖然通訊情況已經大幅改善,但是仍然存在某些阻隔。

在肯亞,供電問題是連數位革命的大躍進也無法解決的。每天都要處理這令人沮喪的事,可以說是非常麻煩。「想像一下,當你坐下來準備工作,突然所有供電都中斷了,你的網路連線也跟著中斷 然後你要找出問題:數據機在哪裡? 怎麼重新啟動?」Juliana Rotich 表示,在肯亞這種事不時地發生,非洲其他地區也是如此。

另一問題是高昂的通訊費用。打電話到美國、加拿大或中國需要花五肯亞先令或者六角美元;然而打電話到盧安達、迦納和奈及利亞的費用是 30 肯亞先令,比非洲內陸的通話費貴了六倍。而且,在非洲旅行時還須根據不同地區的通訊營運商來改變設定,非常不便。

數人以科技決定功能,我們以功能推動科技

Juliana Rotich 笑著說:「在非洲行得通的,在哪裡都行得通了。」如果可以藉由解決網絡連接和電力供應不穩定的問題 從而減低通訊成本呢? 或許可以善用雲端技術和其他科技在跨國旅行時的達成更有效的網路資源轉換呢?

Juliana-Rotich-2

因此 Juliana Rotich 從網際網路中重要的基礎建設:數據機 著手。她認為,為甚麼我們正在使用的數據機,是為了一個有著無所不在的網際網路和不會斷電的環境而造?「我們希望重新設計數據機,使其適用於發展中的國家、適用於我們的環境,使我們的網路連線更加順暢。」

Juliana-Rotich-3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Juliana Rotich 發明了 BRCK 作為網際網路的後援。當電力中斷時它會執行故障轉移,並連結至最近的全球行動通訊網路。行動網路在非洲十分普及,很多市鎮都有3G網路,何不善用這技術?另外,當電力中斷時 BRCK 的內建電池能續航 8 小時,因此人們可以繼續工作而不受影響。對於住在郊區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他們主要取得網路資源的方式。

每當使用者開啟網路後援,就能選一個最快的網絡。透過多重 SIM 卡功能讓使用者能同時插入多張 SIM 卡,哪個網路較順暢就連到哪個網路。如果網路運行速度緩慢就切換到另一個。「我們的想法是 讓你在哪裡都能上網 靠著負載均衡技術這是可能實現的。」

Juliana-Rotich-4

身處逆境可以刺激創新,我們該如何協助肯亞雄心勃勃的編碼師和設計師,在基礎設施狀況百出的環境中隨機應變呢?首先是要解決肯亞內部的問題。Juliana Rotich 認為,數位經濟的基石就是連繫力和創業精神。「為了讓非洲人民能與世界保持聯繫,並幫助他們搭上全球數位革命的列車,BRCK 就是我們所作的努力。」可靠的網路連接可以降低連接的成本,如果能為當地市場解決問題,影響的不止中小企業,更希望能進而促進非洲各國共同合作。

撰稿:Tricia

十家美國科技公司的人才策略

Posted: 14 Aug 2013 06:38 PM PDT

google

 Google 愛爾蘭都柏林辦公室

本文轉自〈來看看Google、Facebook等10家科技公司的人才策略比對〉。

不久前,Google 的一紙人才福利改革,直接浮出了新一輪人才爭奪戰的海底冰山一角。

Google 新福利是:如果員工不幸去世,其配偶還能在未來 10 年享受到去世員工的半數酬勞;他們未成年子女還能每月收到 1000 美元的生活費直至 19 歲成年。除了半數薪酬,配偶還能獲得去世員工的股權授予。

再看 Google 的環境、制度、飲食等等,以及由此構成的整體文化。公司要為最優秀的員工提供最好的工作環境。為他們的發展,提供最好的支撐。

Google 奢華的工作環境幾乎舉世公認:舒適寬闊的員工工位、人性化的休息室、完備的遊樂場,還配備了常年運轉的健身房、瑜珈室、按摩室、沐浴室……Google 大樓每一層一般都會設置一個巨大的休息室,裡面提供按摩椅、撞球、遊戲機。另外,用心排列的零食陳列架囊括了所有的主流零食,擺滿了可樂、雪碧、柳橙汁等飲料,冰箱裡則有各式各樣的冰淇淋、優酪乳⋯⋯

按摩可以隨時預約,餐飲常常就是五星級酒店大廚的手藝。

在工作​​區,各種裝飾品琳瑯滿目,人們可以自由的展示自己,大頭貼遍布房間的每一個角落。Google 的空間通常會被命名為各種中式的名字。在這裡,一台列印機也可能貼上一位古代名人的字號。員工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放到座位旁,甚至可以帶著寵物上班;Google 特意為每一位員工提供了 20% 可以自主支配的時間。Google 還經常會為最有創意的員工頒獎。此外,員工能夠擁有公司股票,讓每個人充滿希望。

奢華的條件,相對自由的時間支配,支撐的卻是一種更深厚的文化,人們更喜歡自己的工作,不再輕易放棄工作中每一個機會。

一代梟雄,一家全球最具實力的網路公司就此奠定。只要留住人心,戰爭勝負就已分!

人才戰爭的背後是公司理念的較量,公司實力的角逐,亦是公司管理運營哲學的集中體現。除了​​Google,這些科技公司的人才福利也很誘人:

第一家:Facebook

0001

吸收了蘋果的精髓。極力降低人才的流失風險,設立了相當嚴謹的內部人才建設規劃,入職後,從做技術人員、寫程式、做普通工作等等展現的能力安排工作。

所有人都以成績說話,只要完成一個重要項目並且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目標數據,公司立即對項目成員進行加薪和晉升。

Facebook崇尚技術人才,一線員工是公司地位最高的,而管理者往往是為員工服務,做後勤工作的。

一流的企業,要有一流的人才,更要有一流的回報,在這裡不是擁有比 Google、Apple 更高的薪水,就是隨時被裁員,不能有一絲的懈怠。

打造頂尖企業獨一無二的「駭客核心文化」(TheHackerWay),並發揮到極致:努力將 Facebook 打造成優秀人才施展才華的最佳平台,以期對世界帶來重大影響。

1、「駭客」意味著快速開發,或是挑戰力所能為之界限。並且充滿理想主義情操,希望對世界做出積極貢獻。

2、「駭客」是一種持續改進和衍變創新的做事方法。駭客們認為,優化無止境,產品無完美。

3、強調「完成優於完美」、「產品勝於雄辯」,並希望通過長久努力打造最佳服務。

4、「駭客」意味著親身實踐、積極進取。

5、「駭客」意味著極度開放和精英為王。

6、每隔幾個月就會舉行一次「駭客馬拉松」(hackathon)大賽,個人完全依照自己的創意開發原型產品。保證所有的工程師都融入駭客文化

7、愛表現、不安於現在、敢於用事實反對權威。

曾有數據顯示,在 2011 年矽谷人才競爭中,Google、微軟、蘋果、Yahoo!和 Linkedin 五家公司的流失人才全部流往 Facebook。

第二家:Twitter

0002

在最近的一項調查中,Twitter 給出的薪水在行業內位居最高,達到 11.5 萬美元,這是對人才最直接最古老的吸引力。

不僅薪水高,工程師們明白正在這裡參與一款改變世界的產品。

Twitter 的工作文化很好,有各種標準小福利,如免費午餐、晚餐,每人一台 MacBookPro,彈性工作時間,以及換團隊和項目比較容易,有令人滿意的工作環境。

員工越是成功越是受公司歡迎。用心對待老員工,不用虛空的榮譽頭銜和獎勵,而是選擇把老員工們提升到有實權的崗位。Twitter 正在實踐成為一個由工程技術人才驅動的企業。

目前,Twitter 註冊使用者為5億多人,是使用者人數第二多的社群網站,其中近 1.5 億是美國使用者。這也讓 Twitter 員工充滿自豪:「世界和產品都已定,現在只需要大力去改善它、完善它」。

在2011年的人才競爭中,Twitter 每離開 1 人後,公司從其他公司雇用近 11 人,獨具吸引力。

第三家:IBM

0003

IBM 現在也非常注重環境選擇與打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培訓、福利、高薪、地位外,IBM 骨子裡對人才的尊重與重視是重要原因。如果你要學習,IBM 肯定非常歡迎。IBM 的培訓是最有吸引力的。公司具有前瞻性,走在最前沿,引領社會發展新潮流;IBM 是制度化的公司,不會因為某人職務的改變而改變;員工有適合自己成長的發展空間;公司有非常人性化的制度來配合員工的一些意外需求。

有興趣才能將工作做好,將興趣與工作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最大化的發揮自己的潛能,既保證了個人工作的成就感,又保證了對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實現員工與公司的雙贏。

第四家:Amazon(亞馬遜)

0004

看重創意人才,亞馬遜的貝佐斯與微軟的比爾蓋茲極為相像。從其他各大公司的離職、辭職員工、自由派藝術家、大學學者、搖滾音樂家、甚至職業滑冰、賽車選手等等,無論什麼背景,只要你自信、富有創意,就可以成為亞馬遜重要一員。

貢獻創意和對公司有信仰,相信自己正在創造歷史。

同時,亞馬遜的「未來利潤分享制」,把所有員工,包括倉庫員工、公司職員以及最高主管、行政經理,全部納入公司的認股專項計劃。用股票給每個員工一個美好承諾。

第五家:惠普

0005

用人:尊重人、培養人、鍛煉人、各盡所能,人適其位。

1、對每個員工絕對的信任與尊重。公司尊重每一個員工,把員工都看成是公司的「博士」,讓員工充分釋放能量。每個員工的尊嚴與價值是惠普價值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2、文化多元、包容,平等、親切。各部門的全體職員,都在一個大辦公室里辦公。大家同等待遇,營造了一種平等、親切的氣氛,使得每個人都能夠自由自在地無拘無束地發揮作用。

3、「決不輕易辭退」。人才=財富,鎖住人才,也鎖住了利潤。給員工幾乎完美的工作保障。甚至在全國性的經濟危機中,大量的科技人員成了失業者時,公司也沒有裁人。

4、大力培養人才。自己培養的人才是公司主力,是中堅力量。進行各種培訓,培養一流人才、提供最佳客戶體驗。把吸引和培養一流人才放在第一位。

第六家:Apple

0006

為最優秀的員工提供最好的工作環境。

這是蘋果公司的理念,Steve Jobs 曾用超過 1/4 的時間用於招募人才。不僅僅公司外在環境綠色整齊美麗,令人嚮往。從寬廣環形的前台、幽深宜人的木色地板長廊、舒適寬敞富有個人特色的員工辦公室、翠草環抱的籃球場、內部特色的蘋果標識商店、溫馨寬廣的自助餐廳、碩大的富有情趣的休息室、娛樂室……你會感覺不一般,奢華,不僅僅是可以穿著拖鞋上班,可以帶著寵物工作,是公司為員工準備的游泳池和巨大的室內球場。

第七家:微軟

0007

微軟的工作環境家喻戶曉,美輪美奐。用人理念和具體實施規則正成為行業公認的典範。

富有特色的是他們強調平等文化,從最普通的員工到比爾.蓋茨,穿著與辦公環境均無差別。創新、開放尊重以及多元包容是微軟的企業文化,非常自由,正直誠實、開放尊重、樂於挑戰、熱愛工作、勇於負責、自我要求,成為身體力行的準則。

第八家:Linkedin

0008

公司是許多優秀人才的多年努力和創新的歷程。

目前,針對企業資源分散、貪多嚼不爛的弊端。篤信「做得更少、做得更好」的哲學。

將員工注意力轉向「下一場比賽」,透過尋找對使用者更具吸引力的站點,來錘煉員工的競爭力和發現提升他們自身的價值。員工持有 LinkedIn 股權,已經成功將股票變現提​​升自身的收入。

第九家:Yahoo!

0009

不怕輸,即使失敗,也有重新來過的勇氣。這是 Yahoo! 精神的精髓所在。或者說「只要在終端前,就能統治全世界」。

公司目前首要任務:在目前乃至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必須首先創造一個適合創新和新理念成長的健康的工作環境,再去切實吸引招募儲備一批專業的技術人才。

實行高補貼離職政策,確保那些相信公司使命,願意跟公司一起走的人,踏踏實實地留下來,同時讓那些猶豫徬徨的人自行離開。

Yahoo! 網站每月訪問使用者近 2 億人,擁有全美最大的使用者群體之一的基礎上,加大對公司各項業務專業團隊的投入,還將持續不斷地吸納培育新人。公司採取各種措施來不斷創新,著力變得與眾不同,讓所有人在 Yahoo! 工作、生活、發展「感覺很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