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準備好,與世界一較高下——2013 APEC 創業加速器領袖高峰會” 與新的 6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準備好,與世界一較高下——2013 APEC 創業加速器領袖高峰會

Posted: 14 Aug 2013 04:09 AM PDT

OLYMPUS DIGITAL CAMERA

APEC 創業加速器領袖高峰會,評審與獲獎者合影

APEC 創業加速器領袖高峰會(APEC Start-up Accelerator Leadership Summit 2013)第二天,來自世界各地的團隊在舞台上展現自我,並與評審過招。優勝者可前往加州柏克萊大學參與「Intel Global Challenge at UC Berkeley 2013」,與全球創業隊伍一同競逐,取得更高的榮耀,當然更實際的,拿到獎金與曝光機會。

今天共有 31 支團隊,分成「早期階段(Early Stage)」與「成長(Growth)」兩組,前者為資金募集少於 25 萬美金的團隊,後者則高於 25 萬。本文分別介紹上午場的 7 組早期階段與下午場的 8 組成長隊伍。

早期階段組

Visionaries(印度)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為了幫助印度 1100 萬視障人口(low vision,喪失部分視力但非全盲),Visionaries 研發了一款可讓事物變得更清晰的眼鏡,目前正與當地視力保健中心合作測試可行性。一副眼鏡預期售價為 270 美元,相較其它協助視障者的醫療用具,可說便宜不少。

Memofun Corp.(台灣)

中文名為「優惠多」,與廠商合作,提供優惠方式,在「優惠多」網站上曝光,請網友分享優惠訊息到 Facebook 上,就可以折扣價購買商品。目的在於刺激網友線下消費,將網路活動實際轉換成商家收益,並透過社群分享,擴增使用者,最佳成果為三個小時賣出一千張優惠券、3900 則分享、三星期內 799 人因此親臨實體店面消費。目前較知名的合作廠商有蘭芝、喫茶趣、亞藝影音等。不過倘若 Facebook 也推出類似的服務,Memofun 的模式恐怕難以招架。

NoLimit Indonesia(印尼)

社群資料瞬息萬變,NoLimit 蒐集、分析、產出報告,提供社群媒體監控與分析服務,讓客戶精確掌握社群互動狀況。目前在印尼當地已與微軟、Nokia 等大型公司合作,利基主要在於對於當地文化的理解較深,例如跨國企業辦活動時,NoLimit 能夠更精準的判斷當地人的反應與評價。然而如何面對全球成千上百家數據分析公司的競爭,可能會是未來的挑戰。

Japan Connexx Systems Corporation

致力於研發突破性的能源貯存系統,與京都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皆有學術合作。代表性產品是由鐵礦粉末(iron powder)產生能量的「Shuttle Battery」,標榜下一代的高能量貯存系統,安全不起火且售價不昂貴,能夠運用在汽車、家電上,正在與 Toyota、GE 等企業洽談合作。

Wegentech Inc.(菲律賓)

研發風力渦輪機以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提供消費者更清潔與符合成本效益的電力,理想是觸及到無法享有電力資源的偏遠地區,並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Clipick(台灣)

CliPick 是專屬網購服飾的搜尋引擎,捨棄傳統關鍵字搜尋,而改以條件式搜尋。CliPick 的圖像辨識功能,能夠快速找出具有相似特徵的服飾,使用者也能透過多重條件篩選更精準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衣服;除了網站之外,也正開發 app,讓使用者拍下照片就能直接搜尋相似衣物。CliPick 靠著向服飾商收取月費作為主要營收來源,預期今年底將達 5 萬美元。

Sullivan’s Voice(韓國)

Suillvan 是海倫凱勒的老師,再加上「Voice(聲音)」,我們很容易猜到,Sullivan's Voice 是幫助視障者的服務,而且跟聽覺有關。沒錯,視障者能夠指定自己想要「聽」什麼,Sullivan's Voice 分派給志工朗讀,視障者便可透過智慧型手機「聽」書。評審問創辦人,若只能選一個,目前他們最需要的是錢,還是跟你一樣瘋狂的人?他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人。

其它早期階段團隊:

IDT International JSC(越南):提供人道主義的產品與服務
Waygo(美國):實時翻譯 app
CINEPAPAYA(秘魯):電影資訊與售票服務,曾獲 500 Startups 投資
Arterex Ltd.(泰國):建立內容社群網站,特別是醫療與教育兩方面
Clarinox Technologies Pty Ltd(澳洲):無線嵌入式系統解決方案
Gogolook(台灣):「Whoscall」來電過濾 app
Soft Solvers Solutions Sdn Bhd(馬來西亞):企業雲端解決方案

成長組

Veronica(秘魯)

雖然我們的生活中佈滿監視器,但當真的有事發生也錄到嫌疑犯,卻總是抓不到人。曾是犯罪事件受害者的 Irina Rymshina 與其他人開發建立於雲端的實況回報系統,並可自動觸發警報,標準的監視錄影系統皆能與 Veronica 結合。目前 Veronica 正與秘魯當地的肯德基、星巴克、必勝客等店家合作測試原型系統。

4Free WiFi Corp.(台灣)

與商店合作提供 WiFi 熱點,消費者使用時跳出的連線視窗,可以張貼商家廣告,並且可以提供消費者周遭附近吃喝玩樂的去處,讓他們有更多選擇,更藉此增加店家的曝光,WiFi 是一項工具,資訊曝光才是重點。

Coherence Web Concepts Ltd.(香港)

Clipick 是衣服的搜尋引擎,而 Timable 是活動的搜尋引擎。使用者根據地點或分類找演唱會、展覽或節慶活動等等,每個月共有 40 萬不重複訪客,麥當勞、Yahoo 香港、Sogo 百貨都是合作夥伴。他們鼓勵活動主辦單位到 Timable 登錄活動內容,商家可付給一定費用獲得更大的曝光。由於文化與地域親近性,Timable 也準備進軍台灣。

8villages(印尼)

8Villages 也是一家社會企業,他們建立的社群平台不需智慧型手機,而是透過 SMS 簡訊、語音等最傳統的手機功能聯繫,因為他們服務的對象是當地農夫,幫助他們與買家以及其他農夫更直接的溝通。農夫可在上面寫短文、分享自己的農產品優點、農業技術,也可以參與專家提供的現代農務訓練。

Hypejar(加拿大)

社群網站呈現的是過去與現在,而 Hypejar 則想讓使用者建立未來的慾望清單。在 Pinterest 瀑布流的頁面上,全是「即將上市」的產品,比如說 Play Station 4 或阿姆的新專輯,或者 Kickstarters、Indiegogo 等群眾募資網站上募資成功的產品。這樣的做法可能有助於商家提前發現使用者行為,而能及早修正行銷策略。

Funwish Corp.(台灣)

捨棄 QR Code,Funwish 推出「UR Code」,讓店家自行上傳商品影像,消費者可直接對準有興趣的圖像,即時顯示商品資訊、評論等,使用上較為直覺。比較獨特的是,UR Code 提供線下辨識服務,商家可選擇商品是否能讓消費者線下辨識。

Windphony(新加坡)

提供素人自主發行音樂的平台,向上傳歌曲的作者收取一定費用,作者可自訂販售價格。

Roam & Wander(香港)

曾獲美商中經合集團與 TMI 創意工場 A 輪投資,Roam & Wander 瞄準的是兒童市場,但並非又一款兒童手機遊戲,他們深知小孩沉溺電子裝置,於是先投其所好,設計遊戲待他們完成任務,寄送真正可以粘貼的貼紙(不是手機貼圖)。他們的新產品絨毛兔子玩偶「TuTu」,小朋友可以透過 app 與之互動。這款產品已在 Kickstarters 募資成功,一隻兔子玩偶加上完整的 iPhone 遊戲 app 售價 35 美元。

其它成長組

Golface(台灣):高爾夫球資訊 app
ShuR Co., Ltd.(日本):「為聽障朋友而生的科技」,提供視訊傳譯服務
Thailand Computerlogy:提供企業高品質服務
Air Bridge Technology(天橋科技):app 開發公司,近期主打記帳軟體 MoneyCare
Perples, Inc(韓國):數據溝通技術
MusikWiz(菲律賓):推廣菲律賓音樂
Y Us Sdn Bhd(馬來西亞):活動組織網站
LongGood(台灣):為年長者設計體感復健系統。
CTW Project(韓國):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一連串專案

頒獎典禮

  • Intel APEC Challenge Winner -- People's Choice Award:IDT International JSC(越南)
  • Intel APEC Challenge Winner (Growth Stage Award):Roam & Wander(香港)
  • Intel APEC Challenge Winner (Growth Stage Award):Cinepapaya(秘魯)
  • Intel APEC Challenge Winner -- Host Economy Award:Golface(台灣)
  • Intel APEC Challenge Winner (Early Stage Award):ShuR Co. Ltd(日本)
  • Intel APEC Challenge Winner (Early Stage Award):Connexx Systems Corp.(日本)

小結

今天的參賽隊伍中有不少是專為身心障礙人士所設計的服務,其中一位評審每聽到這類服務就說一次:「我很感動」(鍵者也是)。「第一世界煩惱」的解決方案聽得太多,這種產品的出現當然意義非凡,還有再生能源的運用,以及協助農夫的社會企業等等。不過誠如另外一位評審所言,我們都很感動,但是別忘了自己是新創「企業」,因此商業模式也是萬萬不可忽略。畢竟錢,仍是永續發展、繼續把夢做大進而實現的先決條件。

亞馬遜 CEO 貝佐斯:歡迎來到新世界(下)

Posted: 14 Aug 2013 03:53 AM PDT

Jeff-Bezos

在亞馬遜 CEO 貝佐斯上週宣布以 2.5 億美元收購美國重量級報紙《華盛頓郵報》後,多位華盛頓郵報記者,包括Peter Whoriskey, Brady Denns, Kimberly Kindy, Holly Yeager, Cecilia Kang 以及 Alice Crites 共同撰寫了這篇文章。此文為文章下篇,欲閱讀上篇請見:「亞馬遜 CEO 貝佐斯:歡迎來到新世界(上)

開啟亞馬遜帝國

亞馬遜的起源像傳說一般,充滿傳奇色彩。而很多事情外界可能不清楚,貝佐斯和亞馬遜一些早期員工曾發生過分歧。某些早期員工認為,他們想要建立的是一家平等而獨立的虛擬書店,而不是去衝擊現有的實體書店。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早期員工甚至說道:「直到今天,無論何時當我走進自己喜愛的實體書店,我都會感到十分羞愧。」而另一位早期員工Nicolas Lovejoy 更是提出質疑:「亞馬遜是否把『成為網路上的 Walmart』當成自己的使命」

他們還提到,貝佐斯一直以建立龐大的零售帝國為自己的目標,並且近乎偏執地為這個目標努力。據亞馬遜第五名全職員工 Tom Schonhoff 回憶:為慶祝單日交易額達到 5000 美元,一名員工希望舉辦一次烤肉活動,而貝佐斯冷冷的回應:「我們不會辦這種活動。我們需要變得更大、更好,為用戶提供更多。」

另外,貝佐斯似乎非常熱衷於招募那些被公認充滿智慧的人,他甚至還曾詢問過 Schonhoff 和其他人的 SAT 分數。Schonhoff 說:「貝佐斯渴望非常聰明的人才。他的員工中有人獲得過 Rhodes 獎學金,還有人是全國拼字大賽冠軍,甚至還有一名火箭科學家……據我所知,還有一名客服代表好像擁有生物工程博士學位。貝佐斯希望招募這樣的人,讓他們發光發熱。」

儘管一些早期員工並不認同亞馬遜的遠大抱負,但他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商業帝國確實為社會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其中一名早期員工回憶:「很多人給我們發來感謝信,感激我們讓他們足不出戶也能買到任何書。其中有一位女士住在中西部地區,離她家最近的書店都在 200 英里之外,甚至還有一些常駐海外的軍人也寫信表達了感謝之意。對此公司上下都非常開心高興,能讓人們無阻礙的買到自己想看的好書是件相當偉大的事情。」

雖然說這些早期員工都曾經在那個關鍵時期目睹過貝佐斯的工作狀態,但和這位創始人相比,他們卻有著迥然相異的觀點。亞馬遜第一位員工 Shel Kaphan 和第二位員工 Paul Davids 便是如此。

身為軟體工程師的 Kaphan 將自己稱作是 60 年代的人,並將貝佐斯稱作 80 年代的人。Kaphan 說:「他(貝佐斯)顯然知道如何駕馭一個組織,也知道如何照顧自己。我見過他有好幾次徹底毀掉了一些人。」Kaphan 在自己的職責受限後離開了亞馬遜。

談到貝佐斯對《華盛頓郵報》的收購時,Kaphan 則表達了自己的反感:「這讓我感到相當噁心。我討厭看到報紙變成一家企業宣揚自由主義的喉舌。」

同樣身為軟體工程師的 Davids 並未對此置評,但他提到他曾在一家網站上發表評論,為貝佐斯對報業的興趣辯護。Davids 寫道:「如果有人真的認為貝佐斯是為了貪婪,或是增加自己的財富……我確實無法證明你是錯的,但我會說,我想你被欺騙了。將近 20 年的巨富生活可能扭曲了他的潛在動機和品行,但我認為這些動機和品行基本上仍與 1994 年時一致—積極進取,能夠走出道德困境,而且總是專注於自己的目標與遠大計劃。」

當年羽翼未豐的亞馬遜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一飛沖天,一方面源自自身的超高效率,另一方面也源自網路泡沫的推動。創立短短幾年,亞馬遜就實現了幾百萬美元的營收,儘管利潤仍舊為零。但後來,網路泡沫破裂,很多曾受科技熱情推動的企業在一夜之間跌落。

一天之內,亞馬遜的股票市值蒸發了 30 億美元。分析師將亞馬遜戲稱為「Amazon.toast」、「Amazon.con」、「Amazon.bomb」,以諷刺它的窘境。

在公司內部,員工的擔憂與日俱增,有些人甚至主動請辭。貝佐斯在參加知名脫口秀節目「Charlie Rose」時回憶說:「當我們被人稱作 Amazon.toast 時,我們大概有 150 名員工, Barnes & Noble 公司則有 3 萬人。當時有人還寫文章說,亞馬遜風光了兩年,但現在『王者』歸來,他們將會以壓倒性優勢擊垮它。」

於是,貝佐斯召開會議向員工說:「你們每天早晨都應該帶著擔憂與恐懼從睡夢中醒來。但無需擔心我們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們永遠不會為我們帶來財富。讓我們集中精力擔心我們的消費者吧。」

對外,貝佐斯也保持了相同的冷靜。當《BusinessWeek》的記者拋出有關亞馬遜缺乏利潤的問題,並質疑該公司的商業模式時,貝佐斯的回答很簡潔:「我能用一個字回答你嗎?胡扯。」

事實上,在這之後貝佐斯早已讓否定自己的人瞠目結舌。亞馬遜迅速成為產業龍頭,不僅擁有超過 9 萬名員工,去年的營收超過 610 億美元。不過,它最近幾季的利潤相對較低。

創造性破壞

亞馬遜的高速發展讓員工和消費者都獲得了利益,但如同其他在網路時代迅速崛起的企業一樣,亞馬遜也遭遇了經濟學家所謂的「創造性破壞」。有出版商認為,亞馬遜迫使他們陷入低價困境。而零售商同樣在抱怨,亞馬遜透過規避營業稅獲得不公平的優勢,儘管這個優勢很快將透過立法來改變。

亞馬遜還成了媒體抨擊的對象。不斷有報導指出:亞馬遜不惜以犧牲員工利益為代價來追求效率。2011 和 2012 年,《Morning Call》和《西雅圖時報》連續數週曝光了亞馬遜位於賓夕法尼亞、亞利桑那、華盛頓和肯塔基四個州的惡劣工作環境。

amazon

亞馬遜員工對記者透露,他們被迫高強度工作,工作環境有時還悶熱難耐。甚至在最熱的時候,亞馬遜會在賓夕法尼亞的倉庫門口專門安排救護車。醫生因此呼籲聯邦監管者將亞馬遜的倉庫定為「不安全工作環境」。內部員工還提到,亞馬遜會對所有員工的工作效率嚴格記錄並進行考核,如果達不到目標,就意味著員工得捲鋪蓋走人。

另一方面,亞馬遜高層主管拒絕接受《Morning Call》的採訪,也沒有對書面問題給予回覆,同時拒絕他們參觀公司的倉庫。曾在 2011 年秋天寫過一系列有關亞馬遜報導的《Morning Call》記者 Spencer Soper 說:「我打過電話給亞馬遜,也發過郵件,後來,在我們的第一篇報導刊發前,我還發郵件給亞馬遜確認所有的事情,所以我相信他們收到郵件了。但他們始終拒絕討論此事。」

就在新聞發佈前幾週,Soper 收到亞馬遜回覆的三句話。在回覆中,亞馬遜宣稱他們的工作環境是安全的。

即使當 Soper 準備報導亞馬遜的正面消息時—他聽說亞馬遜安裝了空調,並改善了倉庫內的空氣流通狀況—亞馬遜依然沒有為他提供任何細節訊息。Soper 說:「我當時不得不找一些建築工程師幫我分析。結果發現情況的確大為改觀,但我卻是靠自己的力量調查出來的。」

就在《Morning Call》的系列報導刊發後的幾個月,《西雅圖時報》也因為類似的問題與亞馬遜取得了聯繫。這次亞馬遜的回應似乎開放了一些。一位記者獲准參觀兩處倉庫。亞馬遜高管還回答了有關倉庫營運和空氣調節裝置的問題。但當時的報導稱,亞馬遜方面拒絕對具體的投訴發表評論。亞馬遜指出,據美國聯邦政府的統計數據,亞馬遜的倉庫比其他同類倉庫和零售商更加安全。

0a9397639710da6ca9065783c4747522 拷貝-720

曾經撰寫過未經授權的傳記《amazon.com 的秘密》(One Click: Jeff Bezos and the Rise of Amazon.com)的 Richard Brandt 透露,貝佐斯不喜歡報紙的記者,而是與幾本高端雜誌的商業和科技記者走得比較近。他會在發佈新品等重要時刻接受這些記者的採訪。

「他會挑選記者,而不會讓記者挑選他。」Brandt 說,「其他記者很少有機會與他接觸。」

亞馬遜不代表貝佐斯的一切

當《華盛頓郵報》的收購交易宣布後,貝佐斯可能會比以前更加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僅從投票情況來看,他似乎並不熱衷於政治。自 1996 年註冊為華盛頓州國王鎮的選民後,他在 27 次投票中只參加了 8 次。

但另一方面,貝佐斯卻在某些具體議題上投注大量精力。在一位前員工請他捐獻 10 萬美元支持華盛頓州同意同性戀婚姻時,他和妻子捐出了 250 萬美元。他還捐款 10 萬美元對抗針對高收入人群的所得稅徵收提案。另據《西雅圖時報》報導,他曾在 2004 年出資 10 萬美元支持一項特許學校的發展計劃。

作為亞馬遜CEO,貝佐斯還要應對一些與言論自由相關的議題,最引人關注的或許就是對維基解密託管服務的處理方式。2010 年 11 月,維基解密開始利用亞馬遜的網路託管服務揭露成千上萬份美國國務院的外交密電。但在收到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局和政府事務委員會的電話後,亞馬遜在 24 小時內突然終止了與維基解密的合約。

亞馬遜在當時的聲明中表示,之所以驅逐維基解密,是因為他們違反了協議條款,與政府的要求無關。亞馬遜表示:「當有企業或個人存取大量不屬於自己的文件,並在無法確保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發布這些數據時……就違反了我們的服務條款,必須要另選其他管道來營運。」而維基解密當時在 Twitter 上說,「如果亞馬遜這麼受不了(美國憲法) 第一修正案,就乾脆別賣書了。」

今年 49 歲的貝佐斯,早已從充滿好奇心的少年,變成了生活豐富多彩的富豪。他的妻子 MacKenzie 是一名廣受讚譽的小說家。他們共同養育了 4 個孩子。於此同時,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貝佐斯已經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滿足他強烈的好奇心。

透過他的太空探險公司 Blue Origin,貝佐斯希望增進人類對太陽系的探索—相較之下,太空探險帶給他的滿足感, 或許遠遠超過在網路上販賣商品。軟體工程師 Ratajak 回憶起 1996 年 2 月與貝佐斯的一段對話:「我問傑夫,他為什麼要創立亞馬遜。他說:『我對空間探索很感興趣,但這還需要過幾年才能實現。在這段時間裡,我覺得亞馬遜也未嘗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他還投資了「萬年鐘」計劃,這是一種號稱能工作 1 萬年的機械鐘錶,是由貝佐斯的朋友 Hillis 設想的。Hillis 想開發一種一年只會走一下的鐘錶,上面的「世紀針」每 100 年才走一格,而裡面的布穀鳥則要每過1000 年才出來一次。Hillis 說,這個項目是為了「給當今不斷加速的文化提供對照,讓長遠的思考變得更加普遍。」

「他提議要實現我的夢想」Hillis 說,「為朋友做這樣一件事情,實在是有趣極了。」

今年春天,貝佐斯的好奇心促使他加入改變新聞業的行列。今年4月,他進行對 Business Insider 總額 500 萬美元的投資。這家財經網站的領導者 Henry Blodget 在擔任華爾街分析師時曾經十分看好亞馬遜的股票。幾乎就在同時,他開始悄然洽購《華盛頓郵報》。本次交易完成後,《華盛頓郵報》將從 Kaplan 教育部門等母公司的其他部門裡分出來。

「有沒有貝佐斯,《華盛頓郵報》都在改變。」Blodget 在周六的電子郵件中提到,「新聞的格式和傳輸方式都有可能發生變化—數字與印刷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媒介—但服務讀者的承諾肯定會繼續下去。」

自從宣布收購《華盛頓郵報》以來,能夠找到貝佐斯電子信箱的該報讀者便開始寫信給貝佐斯,而貝佐斯也延續了他在客服領域的一貫作風,一一地回覆。

《華盛頓郵報》發行人 Katharine Weymouth 表示,過去一周裡,有很多人寫信給貝佐斯,「他回覆了所有信件」。

有一個花了好幾百美元刊登結婚啟事的人,對《華盛頓郵報》的服務十分不滿。他在郵件裡對貝佐斯說:「謝天謝地!你終於出手了,你才是理解客戶的人!」

Weymouth 給此人回了信,但「兩秒鐘內」,貝佐斯也回信了:

「感謝你的回饋,歡迎你繼續提供寶貴的意見!」

亞馬遜 CEO 貝佐斯:歡迎來到新世界(上)

Posted: 14 Aug 2013 03:48 AM PDT

ab4ba3e165ff9ed4b2032f2f444f9117 拷貝-720

在亞馬遜 CEO 貝佐斯上週宣布以 2.5 億美元收購美國重量級報紙《華盛頓郵報》後,多位華盛頓郵報記者,包括Peter Whoriskey, Brady Denns, Kimberly Kindy, Holly Yeager, Cecilia Kang 以及 Alice Crites 共同撰寫了這篇文章。

很久以前的一個夏天,年少的傑夫・貝佐斯坐在他祖父的車上,默默地進行一個計算:抽煙將會減少祖母多少年的生命?

他曾聽說過,每吸一口煙將會減少大約兩分鐘的生命。隨後他將這個數字乘以每根煙所需要吸的次數,再乘以每天吸煙的數量,最後,將得到的數字換算成小時,再換算成天數,最後得到了年數。

在確定計算無誤後,他輕輕拍了一下祖母的肩膀說道:「按照每吸一口煙將會減少兩分鐘生命計算,抽煙已將你的生命縮短了九年!」他原本預期將會獲得大家對他算術技巧的讚賞,相反地,祖母哭泣起來,在貝佐斯的回憶中,之後大家沉默了好一陣子。

他的祖父將車開出高速公路並停了下來,告訴他:「傑夫,有一天你將會明白,善良比聰明更難。」

這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後來創立了亞馬遜——一個傾注了他決心與智慧的線上零售帝國。如今他早已成為億萬富翁。在前人的基礎上,貝佐斯在做線上零售時更專注於低價、網頁設計和先進的庫存管理技術,同時向客戶提供最好的售後服務。

螢幕快照 2013-08-14 下午4.42.00 拷貝-720

事業上的成功,已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他不止一次成為各種全國性雜誌的封面人物,而且還接受了知名脫口秀節目「Charlie Rose」的四次採訪。哈佛商業評論還將他列為最佳現任 CEO。

但在上週,隨著傑夫・貝佐斯宣布用2.5億美元以私人身份收購華盛頓郵報的消息曝光,他再次被推到了舞台中央,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華盛頓郵報的董事長兼 CEO Donald E. Graham 曾多次表示:「報紙不僅僅是一門生意,更是『公眾的信任』」。換句話說,一個報紙的社會責任遠比帳目上的盈虧重要。而貝佐斯的政治影響力與公正性也可能會經歷更嚴峻的考驗。

而在一封給員工的信中,貝佐斯也提到了這一點:「郵報的價值觀並不需要改變。一份報紙的責任在於對讀者負責,而不是成為其擁有者獲取私人利益的工具。」不過,他為何要收購華盛頓郵報,以及他收購後的計劃,幾乎都還是個謎。

目前,我們只能從他過去的行為來對這次收購的動機進行猜測。透過採訪貝佐斯人生各個階段的不同朋友以及同事,再結合貝佐斯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到貝佐斯內心宏偉計劃的輪廓。他是一個堅韌的商人,對不合格的員工和競爭對手毫不留情,並且樂於接受挑戰。

成功所帶來的爭議

貝佐斯曾毅然決然放棄在紐約金融機構的工作,回到西雅圖郊區的車庫中創立了亞馬遜。作為一名對太空無比狂熱的少年,貝佐斯還曾接受過當地媒體的採訪,設想了人類的太空旅行。目前,他已成立了自己的太空公司。他還參與投資在西德克薩斯山建設一座能運行 1 萬年的大鐘。

作為貝佐斯的朋友,加州的發明家、未來學家 Danny Hillis 說道:「貝佐斯考慮事情總是看得很遠,這是他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對於如何改變世界,如何使世界變得更好,貝佐斯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

不過在這一連串過程中,他大膽、冒險、偏執的風格引起了很多爭議。儘管亞馬遜吸引了一批忠實使用者,但一些發行商將貝佐斯視作惡霸,認為貝佐斯以不公平的方式,利用亞馬遜的規模剝奪它們的利潤。身為競爭對手的零售商則指稱,亞馬遜利用稅率優勢使他們無法生存。

在亞馬遜公司中,幾位曾與貝佐斯共事的前員工表示,貝佐斯幾近偏執的高要求有時會演變成對員工的攻擊,甚至讓員工感到被羞辱。亞馬遜倉庫的員工表示,貝佐斯對於效率總有著無止盡的要求。有一次,媒體爆出亞馬遜倉庫的氣溫超過攝氏 37.8 度,亞馬遜當下並沒有直接作出回應,而是很快地為倉庫安裝了空調系統。

df18690847cdb7d584da4125ef717b5a 拷貝-720

亞馬遜的某些支持者則給了更複雜的描述。亞馬遜早期員工、軟體工程師 Ellen Ratajak 表示,貝佐斯會在會議中嚴厲地責罵下屬,她認為貝佐斯的這種行為可以被稱作「非理性固執」。不過她補充道:「我能真切感受到貝佐斯的內心,他不只是想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或是建立忠誠度,他還想讓消費者由衷的感到愉悅。」

不過貝佐斯有時也會回想起爺爺的訓誡。三年前,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上,貝佐斯稱,奶奶留下的眼淚至今仍「歷歷在目」。最後,他還以一系列的問題作為結尾:「你會墨守成規,還是勇於創新?遇到困難時,你會選擇放棄,還是毫不猶豫的迎難而上?你會是一名憤世嫉俗者,還是一個兢兢業業的建設者?你會不計手段證明你的聰明,還是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青春時代的回憶

在孩提時期,無論在德克薩斯州還是邁阿密郊外,貝佐斯在周遭人眼中總是有些特立獨行。貝佐斯的母親舉了個例子:她在無意間發現,當時還在蹣跚學步的貝佐斯,已經開始嘗試拿螺絲刀拆開自己的嬰兒床。貝佐斯還喜歡在車庫中研究一些新奇古怪的小玩意,例如用錫紙和陽傘製造簡易太陽能炊具。

a879fff7ec9eb38eedccf52a90c8a96f 拷貝-720

貝佐斯還是《星際迷航》的狂熱粉絲,曾和好友一同扮演劇中場景。在電影中,貝佐斯喜歡扮演 Mister Spock, Captain Kirk 甚至還有電腦等角色。貝佐斯回憶:「上小學時,我花了大量時間去觀看原版《星際迷航》,除了觀看,還會進行角色扮演。其中扮演電腦非常有趣,因為人們會問你『電腦?』而你要用機器人的聲音回答『正在工作』。」

高中時期的一個夏天,貝佐斯在麥當勞辛苦的打完工後,他和女友決定為喜歡科技的兒童開辦為期兩週的夏令營,並收取 150 美元作為報名費。貝佐斯將這個夏令營稱作「夢想研究所」。參加夏令營的兒童閱讀了《格列佛遊記》、《沙丘》和《海底沉船》等小說的節選,還研究了黑洞,並利用蘋果電腦編寫了簡單的程式,讓自己的姓名在螢幕上滾動。

現年 41 歲的 James Schockett 在 9 歲時參加了那次夏令營。他認為這個夏令營「影響了他的一生」。他說:「想像你和貝佐斯整天待在一起。他是一名充滿智慧、知識淵博的人,可以與他天馬行空的聊著各種話題。」Schockett 的個人履歷上到現在都還有這麼一段話:「在傑夫・貝佐斯的帶領下認識了電腦。」

當時,貝佐斯立志要成為高中的佼佼者。他高中時代的好友 Joshua Weinstein 提到:「他不是書呆子,他可以從容地遊走於不同社團組織,但他始終專注於成為我們班的第一名。」當時,班上還有一些人也在爭奪第一名的寶座,但貝佐斯「毫無疑問是其中最有競爭力的人」。最後,貝佐斯高中畢業時還被選為畢業演講的代表。

隨後,1982 年貝佐斯在接受《邁阿密先驅報》採訪時更是語出驚人,他說他希望能將 200 至 300 萬人送上太空軌道,並建設太空旅館、遊樂場等設施。貝佐斯還補充道:「整個理念是為了保護地球」,最終目標是將人類疏散,而地球將成為一個公園。

Weinstein 曾是《邁阿密新聞時報》和《波特蘭新聞先驅報》的記者。和其他人一樣,他也對貝佐斯收購《華盛頓郵報》的決定感到驚訝。不過他下了這樣的解釋:「如果貝佐斯發現一些事情很酷、很有趣,那麼他就會去做。」

在普林斯頓大學,貝佐斯一如既往地取得許多成就,同時也繼續自己極客(geek)式的探索。他是「太空探索和開發」俱樂部的主席,並被選入 Phi Beta Kappa 和 Tau Beta Pi 兩個榮譽團體。最後,他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他的年鑑條目中引用了經典科幻小說《華氏451 度》中的段落:「宇宙對我們說不。而我們反擊並大喊『是的!』(The Universe says No to us. We in answer fire a broadside of flesh at it and cry Yes!”)」

但在大學中,年輕的貝佐斯必須接受一個殘酷的事實:至少在他所選擇的的領域中,他不再是班級中公認最聰明的學生。他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領域,然而在學到量子力學時,他發現有人已經開始超越自己。他回憶道:「普林斯頓大學教會我最重要的一課,以我的智慧,還不足以成為一名優秀的物理學家。班上有三、四名同學,他們的頭腦非常聰明,能將高度抽象的概念很好地組織起來。」最後,貝佐斯從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獲得了學士學位。

貝佐斯的同學—康乃狄克州眾議院民主黨議員 Andy Fleischmann 表示,貝佐斯非常活潑而友好,並極具好奇心。他表示:「30 或 40 年以來,一個普遍的看法是,對電腦感興趣的學生通常是書呆子,只願意討論寫程式和 coding。但在我看來,貝佐斯並不是這樣的人。他對許多事感興趣。」

在畢業後的某次聚會上,Fleischmann 曾與貝佐斯從餐廳聊到分子料理。Fleischmann 感嘆道:「Bezos 知道所有一切。他仍是一名外向而有求知欲的人。」

在另一次聚會中,Fleischmann 和貝佐斯談到工作。Fleischmann 說:「我告訴他我加入了康乃狄克州議會。而他的反應是,『wow,太棒了!』我笑著跟他說,『我認為,這取決於你用什麼觀點去看。』他也大笑著告訴我,我加入公共服務行業是一件多麼好的事。」

在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的第一年中,貝佐斯顯得很浮躁,換了很多工作。他先加入了一家創業公司,隨後進入紐約一家金融機構。他和女友結了婚,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完全可以滿足於這樣的狀況。不過,網路帶來許多可能性,而網路的快速發展更是激起貝佐斯創業的熱忱。他渴望能加入這場革命。

閱讀下篇請見:〈 亞馬遜 CEO 貝佐斯:歡迎來到新世界(下)

Tile:將「失物搜尋」外包給全世界

Posted: 14 Aug 2013 03:22 AM PDT

Tile - Hero Shot - Flat

您常常為了找不到東西而煩惱嗎?最近一個叫「Tile」的小裝置在網路上掀起一陣討論。

說起失物搜尋,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 GPS,但 GPS 在電力與成本方面不夠理想,引此 Tile 採用藍牙 4.0 技術,該技術低功率、低耗電的特性可以讓內建電池的電力維持一年(到時候 Tile 會提醒我們該買新的了 XD)。

Tile - Lifestyle - Keys

Tile app 會記錄最後一次感應到 Tile 的位置。當綁著 Tile 的鑰匙掉在家中某處,我們可以開啟 iPhone 上的 Tile app 在家中四處走動,螢幕上會顯示訊號強度,代表我們與鑰匙的距離,等到距離夠近了,還可以用 app 讓 Tile 發出聲響。(Tile 與 iPhone 的感應範圍大約是介於 15 到 45 公尺,視環境而定)

螢幕快照 2013-08-14 下午4.20.32螢幕快照 2013-08-14 下午4.20.13

結合 app 之後,這個小裝置還有一個妙用,就是共享車鑰匙或單車這類物品的位置,我們可以將鑰匙的位置共享給家人或朋友,讓他們知道這些共用的東西位置在哪裡。

以下是 Tile 的介紹影片:

但 Tile 的「失物搜尋」可不是只有這樣,他還能結合雲端,讓大家一起幫你搜尋失物。

全世界都會幫你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書中有句話:

當你真心想要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

Tile 沒那麼厲害,但是所有安裝 Tile app 的人都可以一起找尋失物。使用者只要用 app 將 Tile「掛失」,系統就會將這個訊息推送給其他使用者,請他們打開 app 協尋,一旦有人就在失物附近,就會回傳物品的位置。

然而正如設計者所說的,他們希望將來能有夠多的人使用 Tile,才能發揮社群的威力,而且不光是人多,同一個地區的密度還要夠高,這顯然會是 Tile 最大的挑戰。

寵物與高齡商機

國內也有人想到酷米移動傳媒創辦人暨 CEO 許世杰博士則提出更進一步的可能性。1他在一份「BOLO:Be On the LOokout」的簡報中寫道,除了原本的硬體與 app,如果能釋出 SDK 讓其他開發者使用,將可擴展這項產品的可能性,例如寵物社群類的服務就可以結合這項服務讓社群的人共同協尋走失的寵物。同樣的概念也能應用到老人(防走失)、汽車(防失竊)等方面。許博士更在簡報中暗示他們的計畫會比 Tile 快,而且「可能」握有專利。

事實上 Tile 這個產品也是將近五萬人參與的群眾募資成果,開發出 Tile 的 Reveal Labs 在網站上表示訂單金額已經超過 250 萬美金。第一波產品將在今年底或是明年初開始出貨。目前 Tile app 還只有 iOS 版,Reveal Labs 在網站上說明這是因為 Android 對藍牙 4.0 支援度的問題,一旦這個問題解決,Reveal Labs 便會著手計畫 Android 版 app。

現在市場上已經有越來越多軟、硬體結合的服務,這些「Smart X」很有可能在我們的時代顛覆過去的許多認知與概念,Tile 這個產品之於失物協尋即是一例。

比起金錢,app 開發者更想要的是成就感

Posted: 13 Aug 2013 10:43 PM PDT

web_Segmentation 拷貝-720

在 app 為王的時代,開發者已成為各大公司爭相搶奪的對象。那麼,開發者選擇某一平台的動機是什麼?金錢、名聲、樂趣?專門分析行動平台的 visionmobile 網站以最新的調查為基礎,對開發者進行了全新的歸類,並且得出下列結論:對於開發者來說,首要的驅動力是成就感,而不是金錢。

此次調查共涵括 115 個國家,6000 多名開發者。在調查中,visionmobile 網站發現,科技公司對於開發者的爭奪越來越激烈,採取的手段也很多,包括促銷活動、組織開發者會議、宣傳各家 API 和工具集的優勢等等。但是開發者的注意力仍集中於極少數的公司。因為學習一個新平台需要數個月的時間,投入大量的資源。因此,開發者在作出選擇的時候,是非常謹慎的。目前,開發者的專注點集中在三個公司:Apple、Google 和 Facebook。

在對開發者進行分類的時候,許多公司會採用傳統的方法,例如根據技術、工作類型、公司規模、app 類別、B2B/B2C 或者地區性因素。但是這樣的區分方法是錯誤的,因為它忽略一個基本的問題,也就是開發者在面對一個新平台時,如何做出投資決策。開發者選擇平台的時候,年齡、工作類型、客戶或者技術背景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根據哈佛大學教授 Clay Christensen 提出的「Jobs-to-be-Done」理論,visionmobile 網站提出了新的開發者分類方法。他們將開發者分為八種類型:

  • 業餘選手(the Hobbyists)
  • 探索者(the Explorers)
  • 獵人(the Hunters)
  • 傭兵(the Guns for Hire)
  • 拓展產品者(the Product Extenders)
  • 數位出版商(the Digital Content Publishers)
  • 淘金者(the Gold Seekers)
  • 企業 IT 部門開發者(the Enterprise IT Developers)

The-eight-developer-segments 拷貝-720

從上圖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結論:

  • 探索者和業餘選手追求的是學習、樂趣和自我提升。此兩類開發者的人數比例是 33 %,但從收入來看,他們只佔總體的 13 %。這些開發者較喜歡 BlackBerry 10 和 Windows Phone。
  • 獵人和傭兵追求的是金錢。人數比例是 42 %,從 app 收入看,他們佔的比例是 48 %。這類開發者更喜歡 iOS 平台。
  • 拓展產品者、企業 IT 部門開發者、數位出版商、淘金者追求的是對現有生意的擴展。他們的人數比例佔 29 %,從收入來看,他們的比例為 39 %。這些開發者更喜歡 Android 和 HTML5。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得知,收入並不是開發者的唯一驅動力。只有 50 %的開發者以金錢為目標。因此,試圖以金錢作為吸引開發者首要方法,並不是很有效的。

開發者的動機不是單一的,因此,上述的區分也只是一種觀點。visionmobile 另外製作了一張開發者動機圖。

Hierarchy-of-developer-motivations 拷貝-720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金錢佔 28 %並非主要驅動力,位於最底層佔 53 %的是創造力與成就感,佔 40 %的則是開發 app 時的樂趣。因此可以歸納出,金錢並非主要驅動開發者的因素,對於許多的開發者來說,創造力和成就感、樂趣都是非常重要的驅動力。

Google 再度重新編改搜尋引擎規則

Posted: 13 Aug 2013 08:11 PM PDT

seo

解決搜尋引擎的「問題」是 Google 總是在談論的議題,但是一直到了最近,他們才開始真正有了實際的作為 – 重新編改搜尋引擎規則。

而隨著搜尋引擎的改善,搜尋引擎優化(SEO)專家如果想在這場遊戲中繼續生存的話,那就必須學習並遵循新的劇本規則。

追溯搜尋引擎優化戰爭

glevers

在 2011 年 1 月,由學者 Vivek Wadwa 帶頭的一群網路使用者抱怨 Google 的搜尋引擎被黑帽搜尋引擎專家操弄、導致搜尋結果表現不佳。這群黑帽搜尋引擎專家就使是運用可疑的技術去改善搜尋結果的人;利用 Google 搜尋演算法的弱點,這些人物降低了搜尋結果對我們的助益。

追溯更早,其實在 2009 年,就有人專門針對有關 Google 提供「地圖結果與針對上述搜尋結果情況的解決方案」寫了一篇文章

即使是改變方向、提供解決方案,還是不足以終止 Google 與搜尋引擎優化專家之間持續引發的戰爭,正如我們在 2012 年早期的這篇 CNET 文章中所描述的,結果將變成是解決方案會比廣告更容易獲利,而這也是 Google 逐漸地轉向社交策展的理由之一。

在過去幾年裡,Google 已經展開一波演算法的更新,包括 Panda、Panda 2、及 Penguin,而且也更新了 Quality Deserved Freshness 等現有的機制。此外,Google 更新的搜尋演算也讓人更難以去瞭解人們正在使用什麼關鍵字進行搜尋。

種種演算的更新已經有效地讓許多黑帽搜尋引擎優化技術難以執行,像是複製內容、連結框框、及關鍵字堆砌等。但這並不意味著那些技術都不能生效,有人觀察到像是「高利貸」或「威而鋼」等垃圾廣告或郵件卻仍然是有效;不過就大部分而言,使用搜尋引擎魔法去一個建立內容網站再也不是一個可行的長期策略。

搜尋引擎優化新規則

所以搜尋引擎優化要結束了嗎?事實並非如此,搜尋引擎優化的重要性一如往昔,想要在 Google 搜尋結果上維持排序,首先瞭解 Google 的政策、並不魯莽違反這些政策都是相當重要的。

隨著這些最新的改變,搜尋引擎優化專家現在將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一個網站可能會不小心被 Google 懲罰的多種理由,同時也要知道如何更好地創造出一個可收拾並避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才能讓網站在 Google 搜尋引擎中繼續活躍。

以下提出建議,是進行搜尋引擎優化現在需要關注的幾個要點:

  • 簡潔、整齊結構的網站架構:網站應該採用清楚的 URL 結構,創造出整齊層次感及適當的內部連結,而所有的網頁、區塊、種類都有適切的標籤。
  • 實用的網頁:網頁應該簡單、清楚、提供獨特的價值、且能夠符合使用者普遍瀏覽網站的理由;Google 想要提供的是能滿足使用者搜尋意圖的結果,而不希望看到用戶參訪後,過不久卻點擊返回鍵並選擇下一個結果之差強人意的搜尋表現。
  • 趣味性內容:除了可回答使用者的直接事實外,Google 希望還能提供更多可以上述搜尋結果以外的有趣內容,因此網頁不能僅僅顯示天氣資訊或一項體育分數而已。
  • 沒有隱藏的內容:Google 有時會認為隱藏的內容意味著有操弄系統、從中獲利的意圖,因此在處理這些使用者可切換關閉的隱藏項目或創意頁面時要十分謹慎小心。
  • 良好的行動體驗:Google 現在會針對那些沒有清楚、迅速、及完善行動體驗的網站進行篩選,一般桌面網頁原封不動地移到行動裝置上已不可行!
  • 複製內容:你所想到的複製可能會是將一個網頁或網站的內容進行複製,但其實那並非唯一的複製方式;像是一個分析使用不同參數的 URL、可列印的頁面、及標準規範議題等,都會產生傷害網站的複製內容問題。
  • 標記:複合式摘要結構化的數據標記將有助於 Google 更好去理解內容,而且也能幫助使用者知道網頁內容及搜尋結果相關性的原因,這有助於網站獲得較高的點擊率。
  • Google 找出並排除違規的內容:這對網站內容創造者來說是個相當大的機會,從網站初建到網站維護的階段,創造良好的內容並進行搜尋引擎優化就是最好的方式。
    可別認為 Google 的改變對持續行走的搜尋引擎優化戰爭是另一波的攻擊;如果操作得當,每個人都將從這次的改變中漸入佳境。

其實搜尋引擎優化的方式並沒太大的改變,也許 Google 只是想藉著調整規則,讓網路蟑螂找不到漏洞可鑽,一般的網站經營者只要乖乖的做好搜尋引擎優化動作,在這波規則更新中應該不致於受到太大的衝擊。

(文章來源:Techcrunch,圖片來源:topseopicks

創業家都說眼光要放遠,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

Posted: 13 Aug 2013 07:35 PM PDT

Danielle Morril - Seattle 2.0 Awards
Danielle Morrill(照片來源:randy stewart

本文作者是 Danielle Morrill,她的名言是:I can see the future, because I live in it today.

「一夕成名」這個詞我們已經聽了快十年了。

最近,一位朋友告訴我,他們公司的一個重要指標是保證每週能夠成長 4%。他提到 4% 時神情沮喪。他說公司目前正在打造另外一款產品,以便下一輪融資時更有競爭力。

聽他這麼講,我很驚訝。

要知道,這個 4% 的成長基數(base number)超過十億,並且他們還沒有做任何的市場行銷和推廣。他們找到了人們生活中會碰到的問題,同時也提出了一套漂亮的解決方案,然而他們並沒有告訴所有人他們的解決方法有多棒。

他們並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推廣這套解決方案上,取而代之的是開始打造新的相關產品。新產品並沒有經過市場驗證、還伴隨著巨大的風險以及自以為是的情緒。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 A 輪融資。

過去,我也曾見過類似的做法,但據我所知,凡是這樣做的,鮮有好結果。

Paul Graham 曾寫的關於成長的文章,對於新創公司創辦人來說,真的很有價值,比如這一個:

在 YC(Y Combinator)的公司中,每週保持 5% 成長算好,如果是 10%,那就是優秀。但若只有 1%,那表示你還沒有搞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說這句話的背景是,大部分 YC 出來的公司,都會在從 YC 出來後才正式發表產品。

新創公司從 YC 「畢業」之後,通常會發現一個痛苦的事實:想要保證每週 10% 的成長是非常困難的。被 TechCruch 報導,歷經一波成長高峰之後,即便距離 Demo Day 已經三個月的時間了,你依然還沒開始打廣告,理由是 _____________(請在空格處填入一個理由)。

那些在 Demo Day 展示會上給投資人看的傲人成長曲線已經一去不復返。六個月過去了,投資人的錢依然放在銀行裡,讓他們再次投資的時機早已過去。

每六個月的危機

儘管創辦人們會告訴自己,募資並非最重要的事。但他們真正能夠做到知行合一的還是少數。通常來講,募資也是公司經歷幾個月的成長之後,首次獲得來自外部的肯定。募資也會讓你的情緒升高到一個最大值,而六個月前之後,你會發現,你又得開始四處尋找類似的刺激了。

你要有心理準備,因為相較六個月前前,你現在的基數要比以前大的多,因此數據翻倍的日子已經離你而去了。你發現你已經控制不了這台你親手打造的「機器」,你得依靠其他人來幫助你「餵養」它。時間也開始變得不夠用。你的確是個通才,但現在你需要專業人士。

事情變了,只是這也沒什麼。

打造一個企業與創辦一家公司是完全不同的。當「新創公司」的光環逐漸褪去,到了將它打造成一個企業、一筆大生意的時候,你開始發現,這不再是發現一個新的市場,然後去填滿它,而是開始為了趕流行去打造一些產品。如果你沒有抗拒新的、各種帶來誘惑的事物和選擇,你會變得跟其他很多公司一樣,想法開始變得越來越多,卻很少被執行,最終你會被想法撐死。

漸進性

很多進步都是潛移默化的、漸進的,它們很微妙,你可能根本就不會意識到。當經驗老道的 CEO 們舉杯,為了新一輪融資、收購、簽得一個大單而慶祝,說著更艱難的路在前頭時,他們心理其實都清楚這並非真正的進步。

在你討論所有的遠見、野心、以及對未來的願景時,員工可能會感覺他們離你的宏偉藍圖非常的近,但當偉大的理想遇到實際生活中的一個電話、一次挖角、一次解雇時,從感覺上講,這一切都離所謂的偉大航道太遠了。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你得對員工有所保留。

平庸是那麼的輕鬆、容易,且誘惑很大。

現在,你的銀行裡有錢,手頭也有專業的團隊,你感覺你可以做任何你所設想的事,你感覺你比任何人都了解目標市場,也知道目標使用者的確實需求,你急著想要成為他們的英雄。

但,請你停下來,仔細想想。這種自以為是的情緒會最終毀了你。

長遠考量

想要成功打造一家公司,你就得學會拒絕沿途的各種誘惑。你可以動用手頭的資源,打造任何你想要的產品原型,去填滿那個你所設定的市場。發現未知的市場,並搶得先機,在公司創立之初,也就是六個月前,這些想法和觀點是那麼的正確,那麼的神聖,現在,這一切也都如同預期的發生了。但這並不表示你已贏得了這個市場,你就好像一個渴望打勝仗之後能夠衣錦還鄉的士兵。你開始被各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分散了注意力,你不再關心怎麼打贏這場戰爭,而是想著如何贏得更多的勳章。這樣做的結果必定會讓你死在戰場上,甚至,你自己都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死掉了

拜你所賜,投資人、咨詢顧問、還有其他的人都透過你所勾勒的美好藍圖,看到了「美好的未來」。於是,他們便會在你這一場戰役還沒有真正拿下時,就開始商量你的下一步計劃。

拒絕他們,給自己的一個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