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從 iPod 到 Nest,Tony Fadell:我始終是個設計師” 與新的 5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從 iPod 到 Nest,Tony Fadell:我始終是個設計師

Posted: 23 Jul 2013 05:26 AM PDT

large_8244726488
照片來源:Kmeron

若不是幾乎所有的聚光燈都投向賈伯斯一人,Tony Fadell 或許是那為數不多幾個能夠站在蘋果前台的人物。身為「iPod 之父」,Tony Fadell 不但精於技術,還工於設計,他創立的 Nest Lab 推出的恆溫器產品 Nest 因為技術與設計的完美結合而名噪一時。

螢幕快照 2013-07-23 下午8.23.43

最近 Tony Fadell 在紐約時報道出自己不為人知的早年經歷,他認為無論是家喻戶曉的 iPod,還是近作 Nest 恆溫器,自己始終是一個設計師的身份。

螢幕快照 2013-07-23 下午8.18.52
Nest 甚至內建了水平儀。

由於父親做的是銷售工作,出生於底特律的 Tony Fadell 兒時生活處於不斷變遷之中,15 年間一共轉了 12 所學校。不過一到暑假,Tony Fadell 便回到底特律的祖父家中,這位高中老師在退休後經常教 Fadell 兄弟修理東西、創造物品。

讓 Tony Fadell 著迷的是電腦,上小學時,Tony Fadell 曾花了一個夏天的時間學習程式課程,當時用的電腦是那種穿孔卡片的機器。後來 Tony Fadell 的祖父幫他買了一台 Apple II。「對我來說,那是一個重要工具,就像他的錘子和鑽孔。」到高中時,Fadell 和朋友開了一家名為 Quality Computers 的小公司,他們在朋友家中的地下室裡編寫程式。

1987 年,Tony Fadell 進入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電腦工程學系,然而,學校的課程無法滿足 Tony Fadell 對電腦的濃厚興趣,於是他再次創業,其中一家公司專門開發教育軟體,另一家為 Apple II 設計電腦處理器。

1991 年畢業後,Tony Fadell 來到矽谷追尋夢想中的工作,他加入了 General Magic,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參與製造了第一代麥金塔電腦。在 General Magic 的四年裡,Tony Fadell 負責為製造個人手持通訊裝置開發軟硬體,包括 SONY 的 MagicLink。後來因為一件手持產品,飛利浦(Philips)的 CEO 看上 Tony Fadell 並將其招至麾下開發 Velo 和 Nino 個人數位助理。當時飛利浦希望擴大美國市場,於是任命 Tony Fadell 為副總裁負責管理公司數位音樂戰略和投資。

後來 Tony Fadell 去了一家消費電子公司 Fuse Systems,2001 年網路泡沫破滅,這家公司隨之倒閉。同年 Tony Fadell 以企業顧問的身份進入蘋果公司,參與設計蘋果 iPod 數位音樂播放器。「電腦加音樂加蘋果,這是另一場夢想之演。」

加入蘋果公司的八週,Tony Fadell 向賈伯斯提出了初代 iPod 概念,自此開始組織、領導開發團隊。「從一個 iPod 衍生出另一個,最終誕生了 18 代 iPod。」

當時 Tony Fadell 的妻子也在蘋果就職,希望花更多時間陪伴兩個孩子的 Tony Fadell 最終選擇了離職,當時他已經位居 iPod 部門高級副總裁的職位。談及賈伯斯,Tony Fadell 表示:「他對我思考如何將產品推向市場產生了難以置信的影響。」

離開蘋果後,Fadell 希望在加州 Tahoe 湖打造一個「綠色」家庭,在研究加熱和冷卻系統時,他意識到恆溫器是「成熟的創新」,於是便創辦 Nest Labs 打造擁有學習能力的恆溫器,希望在人離開的情況下,感應器依然能夠自動調節溫度以節省能源。

螢幕快照 2013-07-23 下午8.20.15

或許是兒時祖父「工匠」身份的影響,Tony Fadell 有意為恆溫器設計了 DIY 安裝的形式,每個包裝甚至配備了一把螺絲起子。「我想我祖父會喜歡它的。」

血拼舶來品的新選擇:SPEX eShop

Posted: 23 Jul 2013 04:25 AM PDT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華美航運總經理特助彭俊燊、藝人李蒨容、華美航運董事長特助彭俊哲

「什麼都運,什麼都不奇怪」,看準台灣人喜愛美國貨,以 B2B 物流起家的華美航運切入代運市場,推出「SPEX eShop」美國集貨網站,標榜「首磅 560 元、續磅 130 元」的優惠運費,以及安全無虞送抵家門的「一站式服務」,希望在國內代運市場搶得先機。

SPEX eShop 運用本身物流優勢,使用者於美國購物網站下訂單,將商品寄送到該公司位於洛杉磯的物流中心,由該地員工寄回台灣。在這段過程中,使用者需支付的是國際運費(如首段所述)與關稅兩項費用。

簡單來說,SPEX eShop 就是作為代收地址,再將物品於 2-4 天內安全送達消費者手中,不用擔心沒有直寄台灣的選項,也不必再經個人代買或請朋友代寄,省卻繁雜的購物流程、降低購買風險,且過程中皆有客服以中文隨時更新資訊,讓消費者能掌握購買物品的狀況。

此外,SPEX eShop 也有 14 天免倉儲費的服務,消費者可等待 A 公司、B 公司、C 公司等等購買的東西全部送達後,再請當地員工幫忙整併包裹寄回台灣,14 天內皆為免費。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李蒨蓉稱手上的 NIKE+ FuelBand 手環便是透過 SPEX eShop 代運而來

SPEX sShop 事實上已經悄悄營運 2 年,不過先前並沒有任何宣傳活動,直到網站改版確立,解決技術性問題,才於今天正式公開,並邀請愛用者時尚名人李蒨蓉站台,她笑稱,自己手腕上的 NIKE FuelBand 手環便是透過 SPEX  eShop 代運而來。

開站 2 年間,SPEX eShop 訂單量破萬,流量也達百萬之譜,今天正式問世後,預期半年內增加 2 萬會員、5 萬訂單;未來一到兩年內也計劃將代運版圖拓展至日、韓、中三國。

華美航運總經理特助彭俊哲表示,物流是電子商務的最後一哩路,而他們已經有了這個最難的專業,要做的便是往前將網站、配送、客服等機制串接起來,提供完整的代運服務。

讀者可能對華美航運這個名字感到陌生,這家公司已成立逾 40 年,並且是日商 OCS 國際快遞的台灣代理商,主要營運項目為 B2B 快遞服務,而今進入代運市場,直接面對個人消費者,為了因應未來的購物潮,彭俊哲指出,增加客服是當務之急,因此洛杉磯與台灣辦公室都將擴大編制。

報名開始!2013 Inside Salon:消費性 app 的成長與募資經驗分享,以 Cubie 為例

Posted: 23 Jul 2013 02:26 AM PDT

inside_logo-500-square 拷貝

久違了的 Inside Salon 即將再度舉辦!這次的活動將由 Cubie Messenger 共同創辦人暨 CEO 馮彥文(Tempo)分享如何從台灣走向世界、募集足夠的國際種子基金(Seed Fund),以及如何定位自己、找到 Traction;並分享加入世界級創業加速器(Startup Accelerator)500 Startups 的經驗。(活動報名網址

1082408_10151762279058447_85915950_n
▲ Cubie Messenger 共同創辦人暨 CEO 馮彥文(照片提供:馮彥文)

以下是 Tempo 在部落格多篇關於新創公司募集種子基金的心得:

cubie 拷貝-720

Cubie Messenger 是一款由台灣團隊製作的即時通訊 app,結合塗鴉、貼圖等功能,全球使用者人數在今年四月突破 650 萬,並於去年 11 月加入矽谷知名的創業加速器機構 500 Startups。

2013 Inside Salon 活動資訊

講題:
消費性應用程式的成長與募資經驗分享,以 Cubie 為例

演講者:
馮彥文,Cubie Messenger 共同創辦人暨 CEO

主持人:
Fox

日期:
2013 年 8 月 3 日 19:00-21:20

地點: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 96 號 10 樓(南京 56 講堂)

檢視較大的地圖

流程:
19:00 入場
19:20 開始
20:40 休息
20:50 Q&A
21:20 結束

* 本場活動贊助票可在活動開頭介紹投影片中置入一頁廣告,包含公司 logo 與文案;並可多帶一人入場。
** 本活動不接受退票。

各位讀者可以直接由下方報名,或是至本活動網頁報名

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 Facebook?你可能也患有「社群焦慮症」

Posted: 22 Jul 2013 09:43 PM PDT

SocialNetworkAddiction

本文出處為 Dimension 〈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 Facebook?你可能也患有「社群焦慮症」〉。Inside 獲 Dimension 授權轉載。

現今最受歡迎的社群網站可能會讓網路使用者有上癮的問題,也可能引起所謂的「錯過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FOMO),你能想像一整天不打開電子郵件信箱或不看 Facebook、Twitter 嗎?

隨著科技進步、行動裝置的普及,這種「社群焦慮症」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一則由 MyLife.com 發表的研究報告揭露 56% 的人害怕一旦離開社群網路,就會錯過重要的事件、新聞及朋友的狀態更新

有許多人藉著其他的癮頭來轉移這種恐懼 — 約有 26% 的人表示會藉著其他嗜好、電視、或抽煙(聽起來像是另一像壞習慣)來轉移成天黏在社群網路上的症頭。

同樣的道理:大約 51% 的人表示他們造訪或者登錄的間隔比兩年前更為密集,許多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機?)察看 Facebook 或 Twitter 更新:大約 27% 的受訪者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上社群網站。

社群網站帳號註冊量持續攀升,每個人平均有 2.6 個電子郵件信箱

大約 42% 的受訪者有多個社群網站帳號 — 這個比例在 18 至 34 歲的年齡層之間更是高達 61%。另外,相較於去年每個人管理 2.6 的電子郵件帳號,今年每人平均管理的電子郵件帳號增加到 3.1 個。

雖然 52%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去年有考慮從社群網路「放個假」,但是只有24% 的人表示真正做到,背後的原因當然是「錯過恐懼」。

從以下的資訊圖表讓我們了解,網路世代使用社群媒體以及管理多個平台的狀況。

SocialMediaAddictionInfographic

LINE 全球使用者突破 2 億,貼圖限免下載中(更新)

Posted: 22 Jul 2013 09:12 PM PDT

line01

圖片來源:LINE 部落格

LINE 今日於部落格公布,全球使用者數量突破 2 億,5 月初以來多出 5 千萬註冊量,6 個月內增加 1 億,成長曲線狂奔。LINE 台灣團隊於部落格中提及,除了日本與台灣兩地外,也已在泰國、中東、西班牙、印度、南美等地取得亮眼表現。

line02

圖片來源:LINE 部落格

此外,LINE 在 Google Play 中也已累積到 1 億下載量,是少數非 Google 本身開發而能達到如此成就的 app 之一。

為了歡慶 2 億註冊數量捷報,LINE 特別推出連續四檔付費貼圖限時免費下載活動,詳細時程如下(7/23 17:00 更新:為錯開全球下載時間,免費貼圖放送時間已有更改,下為更新過後的時間):

line03

圖片來源:LINE 部落格

  • Day 1. 熊大&兔兔(約會篇♪) 7/24. 13:00~7/25. 12:59
  • Day 2. 兔兔(粉領OL篇) 7/25.13:00~7/26.12:59
  • Day 3. 饅頭人(火冒三丈篇) 7/26. 13:00~7/27.12:59
  • Day 4. 莎莉(特別篇) 7/27. 13:00~7/28. 12:59

內行人經驗談:捧紅 app 的九個技巧

Posted: 22 Jul 2013 08:19 PM PDT

main

雖然行動市場很火熱,但是對於開發者來說現實卻很殘酷。把 app 開發好,通過 app 商店審核,成功上架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這個擁擠的市場跟好萊塢很像—少數幾個成功的巨星可以給追星族帶來巨大希望,但是更多的演員命運要取決於星探(app 市場相對應的是內容編輯)。

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毫無疑問,讓 app 得到大量下載的最有效方式是成為精選。但是要想在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卻極其困難,更不消說每天還有近 2000 款新 app 誕生。但是成為精選的效果也很可觀:每天能為 app 帶來 5 萬 -- 10 萬 的下載量。

當然,俗話說酒好不怕巷子深。 app 品質夠好夠獨特是不是就不用發愁了?根據行動 app 顧問, IM Creator 的創辦人 Jonathan Saragossi 的經驗,這種說法在 app 市場很難成立,酒再好也要會吆喝。為此,他提供了以下一些建議:

1、引人矚目、標新立異

這一點還用說?!但是這恰恰卻是最容易犯錯的。開發團隊很容易落入俗套,形成「集體思維」,使出的招數都​​是別人用過或僅僅比別人好一點點而已,這樣的 app 是無法成為精選的。

你可以試試「酒吧測試」:拿你的新 app 到酒吧給周圍的人看看。他們有沒有馬上就想上手的衝動?上手後把玩有沒有超過 30 秒鐘?設計和功能獨特的 app 的成功機會要高得多。找出你 app 的獨特品質,讓其成為核心體驗的一部分。

2、會講故事

大家都喜歡產品背後有一個好故事,app 也不例外。故事容易讓使用者迷失在你的 app 世界裡,甚至產生情感依附。你應該把開發背後的故事告訴使用者?這個故事應該具有娛樂性且與眾不同(就像憤怒鳥與那群豬史詩般的戰爭故事一樣……)

即便你開發的不是遊戲也需要一個故事—為什麼要做這個東西,靈感從何而來。在所有地方分享這個故事,包括你的網站、 app 的描述頁並把它作為公關的一部分。

3、把握時勢

app 的發表是為了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以及造勢的一場活動。預期應該能獲得大量的關鍵受眾,因此最好把所有東西都同步起來:應同時出現在公關、橫幅廣告、部落格等地方。在各種場合同時曝光能夠產生放大效應,被 app 市場內容開發者注意到的機率就會大為提高。

4、網站

這是很多開發者忽視的又一個重要元素。給你的app 安個家,一個可以不受 app 市場描述頁面限制,自由闡述你的 app 精彩之處的地方。

網站還可以讓你運用橫幅廣告、SEO 以及連結交換等傳統網站行銷技術。就經驗而言,這些仍然是創造穩定的下載流最有效的管道。網站應該簡潔高效,設計得當,具備獨特的登陸頁面。帶有巨大的下載按鈕的單頁面網站就已足夠。(可參考:想要提高網頁轉換率?試試這 16 個 UI 祕訣

sunrise

圖為 Sunrise,一款結合 Google 日曆與 Facebook 行事曆的 app

5、橫幅廣告

找出潛在受眾喜歡逛的部落格和小眾網站。透過廣告網絡或直接找部落閣主買下那裡的橫幅廣告位。國外的建議到 buysellads.com 去尋找相關廣告欄位。

如果價位太高,則可以嘗試找網站站長直接購買。傳給他們螢幕截圖,把你希望放置橫幅廣告的位置標示出來。最好是一個他們還沒有用過的新位置,這樣橫幅廣告看起來就會像是網站的一部分,從而能帶來更多的流量。

6、公關

找專業人士或者自己動手來。草擬一份新聞稿,列出螢幕截圖、專題故事、網站的URL 以及 app 下載的鏈接。給博客主發送個性化電子郵件,並向更大的媒體目標提供專稿。

7、人際關係

認識決策制定者總是好事。此處的決策制定者就是 app store 編輯。當然,拉關係最好是在你的 app 已經進入精選列表之後。如果希望再次入選精選,你最好把 app 的進展情況跟內容編輯分享,一旦有新版本推出優先讓他們知道,虛心接受他們的觀點和意見。

editorschoice

8、Stumbleupon 的付費發現

Stumbleupon 的「paid discovery」是一個不為人知、未受賞識的流量來源。付費發現(paid discovery)的機制是只用為登陸頁的實際瀏覽付費(所以有一個網站很重要),其價格是 0.05 美分/訪客,這個價格是大多數 AdWords 和 Facebook Ads 的 10%。

這種方法能讓你每天以較低的開銷獲得數百訪客。如果網站做得好且 app 出色,這一來源大約每天能貢獻 100 左右的下載量。

9、免費

app 初問世的時候可以免費形式推出。沒理由給下載再製造一個障礙。 app 可以標價,但是可以做出發表的促銷提供免費下載。促銷本身就是新聞,然後就會有部落格網站會報導這些促銷信息。

VIA: thenextweb.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