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沒有鋼鐵人的盔甲別失望,我們有智慧型 T 恤”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沒有鋼鐵人的盔甲別失望,我們有智慧型 T 恤

Posted: 19 Jul 2013 04:31 AM PDT

Omsignal

可穿戴裝置,無論是手環、手錶還是眼鏡,都需要一定的使用場合。對於我來講,這些裝置的時候越是能夠和自然生活的情境融合就越有吸引力。而比起額外買一個手環,或者是硬生生帶上一個讓我不斷翻白眼的眼鏡。如果一件 T 恤能夠做到檢測身體情況的效果,還會有多少人再去專門買一個額外穿戴的手環和手錶?

OMsignal 今年將會推出一款可以監測人的心率,呼吸和不同活動的 T 恤。外形就跟普通在健身房裡面穿著的運動衣一樣,但可以將收集的數據傳送到 app 上,還包括壓力水平和心情狀態。使用者可以選擇將數據跟喜歡的人分享,還能在自己壓力過高,處於不安狀態的時候進行提醒。

以下大家看到的這張圖片的藍綠色位置就是心率監測的裝置。很讚的一點是,OMsignal 的心率監測感應器並不是使用夾子或者膠水黏合的方式嵌入衣服當中,因此並不會影響穿著體驗。

011

嵌入衣服纖維中的感應器是可洗的,但是在洗衣服之前,需要把一個黏在衣服上的小盒子摘掉。因為這個小盒子裡面含有數據和互動訊息的原件。最貼心的一點是,這個記錄數據和盒子還可以在不同的 OMsignal T 恤中轉換著使用,這樣使用者就不需要每天都洗同一件衣服了。

012

據OMsignal 的工作人員稱,衣服檢測心率和壓力的準確度會比可穿戴的手環要高,而且他們正在邀請更多的開發者來為這些「智慧型服裝」進行開發,相信很快就會有根據身體的情況來進行提醒的各種新互動方式。

題圖來自:plasticmobile.com

獨立開發者的孤獨——Mou 作者羅晨專訪

Posted: 19 Jul 2013 02:52 AM PDT

mou_logo

Inside 前兩天刊登了部落格平台 Logdown 團隊專訪的系列文章,其中 Logdown 團隊提到多次「Mou」這個 Markdown 編輯器,剛好我也是 Mou 的愛用者,還很幸運地採訪了 Mou 的作者羅晨。

chenluo
Mou 作者羅晨(照片為羅晨本人提供)

在進入採訪正文之前,先簡單地介紹一下 Mou 這個編輯器,這款 Markdown 編輯器介面非常簡潔,沒有文字編輯軟體常見的工具列,但是各種功能的快速鍵一應俱全(這樣設計的原因羅晨在後面會解釋)。使用者要做的就是:啟動軟體,開始打字。

螢幕快照 2013-07-19 下午5.32.34

Mou 的另外一項特色是兩欄式介面,左側為編輯區,右側為即時預覽區域。之前在 Kickstarter 上募資成功的部落格平台 Ghost 也提過他們編輯器的兩欄式設計正是受到 Mou 的啟發1。使用者也可以選擇兩個欄位同步捲動。此外 Mou 也支援直式編輯。

Mou_Screenshot_4

以我個人而言平常的使用習慣是單欄編輯,只有在完成文章的時候才需要打開預覽做確認,再將文件輸出成 HTML 格式,直接張貼到 Inside 後台,最後配上圖片即可。

除了可以直接將文件輸出成 HTML 檔案(支援 Responsive Design)之外,Mou 也能將文件格式轉換後輸出成 PDF 檔。

IMG_6258
▲ Mou 的文件轉成 HTML 檔在 iPhone 上看起來像這樣。

Mou 的版型自由度很高,內建的編輯區版型有 11 種,預覽區則有 4 種;使用者也可以自己修改參數,調成自己看起來最舒服的樣子(Mou 的預覽區版型其實就是用 CSS 調整)。而且 Mou 還有一個非常方便的功能:如果在文章的開頭打上 H1 標題,按下存檔時,標題會直接成為預設的檔案名稱。

Mou 是 Mac 專用的軟體,目前還是測試版,所以免費(Mou 下載連結),大家如果喜歡的話也可以透過 PayPal 樂捐,屆時推出正式版後羅晨會贈送一份軟體授權給捐獻者。

好了,簡單介紹完 Mou,我們來跟羅晨聊聊開發 Mou 的故事,以及他身為一名獨立開發者這些年來的感受吧。

請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背景。

chen-luo

羅晨,曾有志成為一名 Web 前端工程師卻半路開發起 Mac 程式的全景攝影師。

2005﹣2009 年就讀於太原科技大學,主修通訊工程,工學學士。2006 年開始自學全景攝影方面的知識,並於 2008 年建立團隊,完成我的第一個完整全景漫專案目﹣「太原科技大學虛擬校園」。

大學畢業後並未找工作,而是回到家自學 Web 前端方面的知識。先後於 2010 年 7 月和 8 月完成了 resizeMyBrowserResize 兩個專案。

2010 年 8 月開始自學 Cocoa 寫程式,自此開發起了 Mac 程式。2010 年 12 月完成 Smaller 1.0;2011 年 9 月末釋出 Mou 的第一個公開測試版(0.6.0);2011 年 11 月釋出 Toau 1.0。此後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 Mou 的開發上,直到今天。

翻看時間線,轉眼間我已經畢業三年多,就這麼不知不覺的成為了一名獨立 Mac 程式開發者。

請問您從事獨立開發的時間有多久了?為什麼會選擇開發 Mac 程式?

兩年多。從事 Mac 程式獨立開發是個意外。由於對傳統通訊產業不感興趣,畢業後我原本是這麼打算的——先不找工作,在家學習一下 Web 前端方面的知識,等學得差不多了,找份「Web 前端工程師」的工作。

在學習 Web 前端優化的過程中,我瞭解到可以用 YUI Compressor 對 CSS 及 JS 文件進行壓縮,以提高頁面初次下載速度。但 YUI Compressor 是個命令行工具,實踐中我感覺用起來不太方便,想著如果有個 GUI 就好了。而在當時,Mac 平台上還沒有一款 YUI Compressor 的 GUI,找到的幾個全是 for Windows 的。

無奈,只好下決心自己寫一個。不懂 Cocoa 怎麼辦?學吧!只要能提高自己將來 Web 前端工作的效率,豁出去了。(編按:Cocoa 蘋果電腦作業系統 OS X 的 framework。)

於是我開始學習 Cocoa,四個月後,我居然成功了。2010 年 12 月 22 日,Smaller 1.0,Mac OS X 系統上第一個 YUI Compressor 的 GUI 誕生!

為什麼會想開發 Markdown 編輯器?

偶然在 Twitter 上看到有人提到 Markdown 語言,看了一下語法感覺很簡潔,用它來寫文件會方便不少。雖然當時在家沒有很多寫文件的需求,但想到以後開始工作後,作為一名 Web 前端工程師,應該經常需要寫文件吧。

既然對我以後工作有幫助,於是我開始學習 Markdown 語法,但是,只花了半個小時就全記住了,出乎意料的簡單,我想這正是 Markdown 的魅力所在。

熟悉了語法,接著就要開始選擇編輯器了,我當時的需求很簡單:

  • 簡潔的介面。
  • 支援對中文字與符號。
  • 即時預覽。
  • 提供一系列快速鍵快速輸入 Markdown 既定語法元素。
  • Markdown 語法 highlight。

然而,這麼簡單的需求,在當時卻沒有一個編輯器完全符合。只好自己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 Markdown 編輯器了。

為什麼要叫做「Mou」?

在取名的時候,我想把第一個字母設為「M」,與 Markdown 的第一個字母一致。

然後我想這個名字要盡量簡潔,容易記住。然而單一字母不太像一個 app 的名字,兩個字母太單薄,三個字母感覺最合適。羅列 M 加兩個字母的組合,最終選定「Mou」。因為這種組合看起來比較美觀,且恰巧是漢語拼音,容易記憶。

如果以我的讀法為準,給「Mou」指定一個官方發音,我會告訴你我是按照漢語拼音來讀的,即發「某」的音,但是要發成四聲「mòu」。這樣讀起來會與英語中的「more」發音有一點點接近。Mou = more,有著 Mou 將來會有更多功能的寓意。

我們從您的部落格得知 Mou 第一個公開測試版在去年 9 月 30 日釋出,那麼 Mou 開發至今花了多少時間呢?

總共花了多少時間難以估計。這一年來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 Mou 的開發上了,長長的 Release Notes 能夠告訴你我付出了多少努力。

在開發的過程中有遇到哪些困難嗎?最困難的是什麼?

遇到問題不要緊,只要知道自己哪裡不會,現用現學就可以了。最困難的是有時候遇到問題,卻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去查哪方面的資料。這種情況最苦惱了。

可以跟我們聊聊 Mou 在設計上的取捨嗎?

Mou 在設計上採取的是簡潔風格。不會考慮加入工具列(Toolbar),我認為能用快速鍵完成的事情沒有必要再增加一個做同樣事情,而且還佔用螢幕空間的工具列。

您為 Mou 設計的產品網頁很早就開始支援 Retina Display,這點連許多專業軟體網站也未必有做到,怎麼會這麼快就支援?

可能是我比較勤快吧。讓網頁支援 Retina Display 其實很簡單。只是對一張圖片,現在需要準備兩個尺寸,小的在普通螢幕上顯示,大的在 Retina Display 上顯示。

Mou_Screenshot_1-1

Mou 網站的第一張截圖來說,在普通螢幕上顯示的是 1014×726 的圖,在 Retina Display 顯示的則是兩倍大小 2028×1452 的圖:

mou_ui_2x
▲ 後面的是 2028×1452,前面的則是 1014×726 的圖

當然,為了獲得這兩個尺寸的截圖,你需要截兩次,一次在普通螢幕上,另一次在 Retina Display 上或在普通螢幕上開啟 HiDPI 模式。

準備好兩個尺寸的圖片後,再交給 Retina.js 就可以了。

您都用 Markdown 做什麼?

寫文件,答採訪稿 XD

Jeff Atwood 先前寫了一篇 〈 The Future of Markdown 〉,對於他倡議為 Markdown 定下一個標準的計畫,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

標準 Markdown 語法功能有限,比如缺少表格。而對附加語法的定義實現各家都略有不同,造成了當前 Markdown 版本眾多的局面。如果能有一個新的標準,解除目前這種混亂的局面,當然再好不過啦。

只是,這事兒能不能成功,關鍵還得看 John Gruber 吧。(編按:John Gruber 即是 Markdown 的創造者)

可不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您常用的軟體,以及開發環境?

Mac 開發:Xcode

Web 開發:EspressoMouForkLiftSmallerImageOptimPochadeResizeTextExpander

全景攝影:PTGuiPano2VRPhotoshop

有沒有特別欣賞的 Mac 程式?為什麼?

Espresso 我最愛的文件編輯器,主要用它來編輯 HTML/CSS/JavaScript。用起來非常舒服,它的 X-ray 模式,在編輯 CSS 時很實用。

請跟我們聊聊獨立開發者的甘苦。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體會也不一樣。我的體會是,開發前期很枯燥,釋出成品後很有成就感,後期維護就比較悠閒。

近年 Apple 開始將 iOS 裡的某些概念導入 OS X,請問您有什麼看法?

只要它不把「只能透過 App Store 安裝軟體」這個限制引進 OS X,就可以容忍。
(編按:其實目前的 Mac 預設不能安裝「來路不明」的程式,不過可以在系統偏好設定中改掉這項設定。)

將來有什麼宣傳、行銷的計畫嗎?

沒有。好的軟體,使用者覺得好用,自然會推薦給別人,一傳十、十傳百,不需要進行刻意宣傳吧。

未來會踏入行動版 app(iOS app)開發嗎?

有可能。只是目前還是專注在 OS X 上,畢竟 Mou 還沒有完成。

Mou 預計何時會推出正式版呢?會在 Mac App Store 上銷售嗎?

我也不知道,一步一個腳印的來吧。我現在就可以把 Mou 的版本號直接改成 1.0,但那樣做沒有任何意義。

我看重的是功能上的完善和性能上的改進,而這都需要時間去一點點的改進,所以我並不急於把它「變成」正式版。

有在 Mac App Store 上線的計畫,不過那也只能是在正式版以後了。

Mou 將來會支援 iCloud 嗎?您對 Apple 的 iCloud「單層式」檔案系統設計有沒有什麼看法?

如果要支援,也只能是在正式版發表之後。

因為 Apple 限制 iCloud API 只有在 Mac App Store 內發表的軟體才能使用。所以 Mou 如果想支援 iCloud,必須要在 Mac App Store 內發表才行。但 Apple 又限制測試版軟體不得在 Mac App Store 上架,而 Mou 目前還是測試版。

由於還用不到,還沒有對 iCloud 進行深入的瞭解。

您有沒有什麼話想對有志投入獨立軟體開發的人說呢?

我從來就沒有想成為一名獨立軟體開發者的志向,只是在學習 Web 前端知識的過程中,想寫一些軟體自己用,提高以後的工作效率,卻在不知不覺中讓重心偏移,成為了一名獨立軟體開發者。

這幾年在家很自由,但同時也會很寂寞。如果你想成為一名獨立軟體開發者,你首先要問自己:能不能耐得住寂寞?

我都有些耐不住了。回想這幾年,除了寫程式就是寫程式,在家裡,自然不像在學校或者公司,周圍沒有同學或同事可以交流,生活很枯燥,也很寂寞。

我在重新思考今後的計畫:

關於是繼續在家進行獨立軟體開發,還是出去工作的問題,現在我更傾向於後者。因為在家實在是太寂寞了,在公司,周圍有同事們,那多好。

關於做什麼樣的工作,三年前我是想成為一名 Web 前端工程師的,但現在不一樣了。經過這幾年白天晚上寫程式枯燥的生活之後,如果要找工作,我更希望找一份與寫程式無關的工作,換下思維。白天忙工作的事情,晚上倒可以寫寫自己的程式作為消遣。

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如何抉擇,我在思考,你呢?

英國海灘上出現巨龍骨骸?影音網站的聰明行銷

Posted: 18 Jul 2013 09:46 PM PDT

9307004934_59e9efa6e5_c
照片來源:TaylorHerring

Dragons are fire made flesh. And fire is power.

—— Quaithe

上個週末,如果有人去了英國侏羅紀海岸 Charmouth 海灘,會發現那裡出現了一頭上長角的巨龍骨骸。或許你會想:嗯,這是侏羅紀海岸耶,發現幾個恐龍化石應該很合理吧?

9307004166_9b6455642b_c
9306959516_ecd9a7b3b2_c 9304176701_2dd965a387_c
9307004476_33be13bf02_c
照片來源:TaylorHerring

blinkbox

當然,那不會是什麼考古界的重大發現,逼真的龍骨其實是英國大型連鎖超市 TESCO 旗下的線上影片網站 Blinkbox 為了慶祝 HBO 自製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第三季上架所做的宣傳活動,是個聰明、不吵鬧的行銷噱頭。

Blinkbox 邀請了一個由三位雕刻家組成的團隊,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進行設計與製作這個長 12 公尺、寬 2.4 公尺、高 2.7 公尺的模型。這個靈感是來自於劇中 Arya Stark 在地牢中發現的巨大龍骨。

9304299957_5a474e2fe0_c 9304299667_d4d76e6e5e_c

Blinkbox 也將照片放上了 Flickr,大家可以去那邊看更多的照片。

這樣說或許有點失禮,但 Blinkbox 這招真的比什麼粉紅鎖管小醬好多了。

201306241607202
照片來源:基隆市政府網站

完美執行任務的兩個法則

Posted: 18 Jul 2013 09:23 PM PDT

large_2201551442

照片來源:Flickr

編者註:本文作者是 Sam Altman,原文題為〈How things get done 〉。

我聽過很多種關於「如何完成事情並且做好它」的方法,我自己對這個議題也非常感興趣。在眾多方法之中,我認為最好的一個是:「專注 + 人脈」。這是 Charlie Rose 先告訴 Paul Graham,然後他再轉告我的。

這個方法非常精準。我自己其實就有很多想做,但不知何故總上不了待辦事項列表的事情。反過來說,那些被我排上日程的事項,我總是能確實執行。小型創業公司是有能力同時做三件事情的,這些事情通常都是其 CEO 所專注的。當然,對於一個時間和精力都有限的創業公司來說,任何不被列在優先級第一第二的事情都是很難被完成的。

大部分早期的創業者在「專注」這件事上做的並不好,他們並不會讓公司只專注在一兩件,或者三件事情上,他們喜歡追逐花俏的新東西。這並不意外。創業者們普遍都會喜歡做一些新的嘗試,而不是保持嚴格的專注。但如你所知,拒絕誘惑,一心一意的專注是非常重要的。

覺得某個小專案並不費時,所以決定去做,這樣的決定通常都很輕率。其所導致的結果,不是浪費了大量時間,就是做出來後發現根本就不值得花費這麼大的精力。創辦人們知道該做什麼,但是很少知道他們不該做什麼。

Y Combinator 所指的專注是「寫好程式然後跟使用者交流」。創業公司的人和需要專注的事情一般都不多,大部分事情其實都是在浪費時間。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很多創辦人都喜歡花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擔心公司的組織構架、將公司的帳目盡量做的好看等等。所有假裝自己是在開一間公司的思慮,實際上反而造成阻礙。最好的創業公司會在辦公司花上好幾個小時的時間討論他們的產品,如何推進、怎樣變得更快、對應使用者需求而打造的新功能振奮異常;而最糟糕的公司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執著於其他無關緊要的事。

人脈上,大部分人會發現光靠自己去打造非常好的產品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你要顧慮到的問題太多。成功的創業公司通常也會意識到,招募其實是他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要「招募和提攜優秀的人」,同時也要與你共事的人保持良好的關係。

我一直都在盡力去找優秀的人才,我看中的點除了有趣和好玩以外,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將事情很俐落的完成。這群人是我想要共事的夥伴,相信對其他很多人來說也一樣。我也覺得同你的好友共事是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聰明的人總是願意與聰明的人合作。這當然不算裙帶關係。我聽說或者眼見的最成功的招募案例,錄取的通常也是朋友的朋友。

最後,花時間在人脈上似乎與專注不符,但這是個例外,何況其過程還很有意思。當你同時具備了極度專注和出色的團隊之後,等著看,奇蹟會發生的。

VIA: blog.samaltma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