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2013 年第一季手機使用行為調查報告出爐” 與新的 2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2013 年第一季手機使用行為調查報告出爐

Posted: 24 Apr 2013 04:11 AM PDT

圖片來源:Flickr

LBS 行動廣告平台 Vpon 今日公布「2013 年第一季台灣行動市場數據報告」,內容包含台灣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市場現況、使用者每日行為分析、與特殊節日行為分析三個議題,Inside 節選幾個較有趣的數據羅列如下,完整報告可按此下載 PDF 檔

台灣智慧型手機/平板市場現況

 ▲那⋯⋯Windows Phone 呢?

 ▲與 Android 使用版本呈現破碎化,仍有 28% 使用舊版本的現象相比,高達八成 iOS 使用者都已升級到最新的 iOS 6,顯然後者對於開發者開發軟體上較為有利。

▲Android 平台仍由三星稱王,hTC 靠 One X 擠進前五名,而目前台灣最多人拿的 iPhone 機型是 4S,iPhone 5 緊追在後,3GS 則已漸漸淡出市場。

▲iPad 平板仍大勝 Android 平板,而 Android 使用者真的對大尺寸手機情有獨鍾。

使用者每日行為分析

▲影音、社交、娛樂 app 三分天下共佔整體使用行為 76%,接著才是新聞和生活類 app。

2013年第一季 台灣行動市場數據報告(已拖移) 1

▲我們應該對週末極極極少數仍孜孜不倦勤用手機學習的人致上最高敬意。

▲從星期一玩到星期日,隨著愈近週末愈玩愈 High。

▲週四開始大家身心放鬆,開始頻繁上社群網站約人或瀏覽新鮮有趣的東西。

▲今天星期三,再忍一天就是禮拜五了!

▲當然,抵達目的地之前在車上能幹嘛?低頭看影片。手機也是選擇宅在家裡躺在床上者的最佳良伴。

特殊節日分析:元旦跨年、春節過年、WBC世棒賽、反核大遊行

2013年第一季 台灣行動市場數據報告(已拖移) 1

▲看來過年都不過年了,難得返鄉團圓,仍忍不住低頭用手機。除夕當天中部、南部、東部與離島地區,手機使用率增加 82%。

2013年第一季 台灣行動市場數據報告(已拖移) 2

▲一邊喊口號,一邊傳照片,一邊打個卡,還要記得準時看棒球,有手機真好。而當天於台中洲際棒球場開賽,台中手機使用人數增加 11%。

Google 收購擅長自然語言處理的新聞摘要服務 Wavii

Posted: 23 Apr 2013 09:26 PM PDT

wavii-web

我們知道 Yahoo! 上個月才收購新聞摘要服務 Summly,現在 Google 也做了類似的收購——TechCrunch 報導 Google 已完成收購擅長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新聞集成/摘要服務 Wavii,根據他們的消息來源指出,這起收購案價格高於 3000 萬美金,據說這件收購案中 Google 的對手是蘋果。

Inside 曾在去年四月這篇 〈 Facebook 版的 Google 新聞?新一代個人新聞頻道「Wavii」beta 版公開測試 〉 介紹過 Wavii 這項服務:

剛開放 beta 版公開測試的 Wavii 跟時下許多網站一樣,它註冊即是與 Facebook 做連結,取得使用者同意後分析使用者 Facebook 帳號裡的資料,例如你的興趣、按過的讚等等,再以此為根據建議使用者該關注哪些議題,打造出個人化的新聞動態訂閱(personalized feed of news),Wavii 提供的訊息來源可不是只有大家在 Facebook 上分享的消息,而是來自整個網際網路,它會搜尋新聞、部落格文章、推特(Twitter)上的訊息或是影片等等。

與傳統新聞網站不同(否則也不會在同一天被華爾街日報、BBC、WIRED 等媒體報導,BBC 甚至直接用了「game changer」這樣的字眼),Wavii 提供給使用者訂閱的議題並非傳統的「科技」、「財經」、「政治」…… 而是「誰被捕了?」、「誰過世了?」、「哪個名人結婚了?」、「併購消息」、「新 app 發表」、「歐巴馬的相關消息」、「Google 的最新消息」…… Wavii 相信他們能夠提供給使用者最相關的即時新聞。

目前由 25 人組成的 Wavii 團隊將會加入 Google 的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部門。

享受吧!失敗的滋味

Posted: 23 Apr 2013 09:04 PM PDT

圖片來源:Wikipedia

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格言雖然有點老掉牙,但誰真有勇氣擁抱挫折?Robyn Morris 從自由接案的設計人再到擔任 Facebook 產品設計經理,對此體會甚深。以前他強求自己當個不容許失誤的魔術師,但最終成果往往一蹋糊塗,來到 Facebook 這個強調勇於失敗的環境後,他在過程中大膽犯錯即時修正,反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本文譯自他於 Medium 發表的〈How I Learned to Become a Failure〉。

我到 Facebook 工作之前,是個到處接案的自由設計師,這段期間,我經常給自己找麻煩,其中最辛苦的大概就是施展「設計魔法」這檔例行公事。

通常我和客戶來回開過幾次會後,便會建立簡報說明,只要我覺得我獲得了完整的資訊,就會消失幾個禮拜,我去哪了呢?我去找魔術高帽裡的小白兔了。

「交給我吧。」我以英雄般的口吻說道,「不久我就會帶著答案回來。」

這種狀況通常運作得頗為順利,我很自豪能夠仔細傾聽客戶需求,然後獨自絞盡腦汁,很少來回溝通,就算有也微不足道。客戶對我生成的概念相當驚艷,也對它奇蹟般的誕生嘖嘖稱奇。

不過回顧過往經驗,我發現那種方式根本行不通。尤其是以這種方法跟知名客戶合作時,想在第一回合就揮出全壘打,既會釀成災難,也可能扼殺創意。我施加給自己的壓力 —— 非得在自己吹出的小泡泡中生出完美方案,通常以破滅收場。最糟糕的是,這一切其實都可以避免,只要我能建立不同形式的工作關係。

與其以悲劇收尾,不如犯幾個小錯

設計師最需要的莫過於允許任何嘗試的環境,這個環境裡所有人都能接受「失敗為成功之母」的道理。找尋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失敗」是無可避免而且其實價值非凡的階段。

所有失敗經驗裡頭一定蘊藏著成功因子,別那麼牽掛工作,也不要因為始終想不到好點子而心煩意亂,這些只不過是成功道路上的訊號而已。所以倘能及早且常常經歷失敗,將會加快我們的學習速度,並且逐漸掌握並適應這場「遊戲」。

「但是,失敗的感覺很難受!」

沒錯,我知道你的感覺,人們天生傾向避免犯錯。除非實在走投無路,才會承認失敗。不過如果你能暫時擺脫這種本能反應,其實回歸初學者的心態正是讓你豁然開朗的要訣。有時候在解題練習中,幼稚園小孩不斷打敗成人就是靠著這種無畏失敗的模式。

盡情失敗吧!

失敗兩個字在 Facebook 工作環境中從來不是禁忌,反而受到鼓勵。辦公室牆上就張貼著「用力失敗」( FAIL HARDER )的海報。當然這個標語背後的涵義不如字面上那麼簡單,而是一種避開兇險的指標,所謂兇險不是失敗,而是畏懼失敗。這種心態與開放的文化,促使設計團隊人人都樂於分享點子,即使它們還未臻成熟。

如果是在自由設計者的範疇裡,設計師想與案主建立容許前期失敗的關係,就棘手許多。首先你得確定客戶瞭解你不是隨時都能讓他們滿意。放棄「設計魔法」的習慣不是那麼簡單,但是再怎麼傑出的設計師都非萬能。優秀的設計師應該具備的是探索的精神,而且能夠坦然接受「最終結果可能出乎意料之外」。

為了給予自己更多空間失敗,試著打破原有流程,將其拆解成一個個更細緻的步驟且反覆斟酌。與其強求自己在開會時展現完美概念,不如在計劃正式擬定之前,多試著做出幾個原型。總之最重要的是,儘快親自動手做,並且不斷來回揣摩。

等到呈現某些概念的時機到來,盡速拍幾張照片傳給客戶,告訴他們自己這些構思是個方向。客戶可能會在這個階段感到詫異,但是此時他們提出的意見比起原始簡報還要珍貴許多。如果你跟我一樣,你會發現,構思這些早期概念時靈感宛如泉湧,因為它們不若「最終定案」或甚至「第一輪」概念背負太大的期待壓力。所以,把你引以為傲的高帽和斗篷擺一邊吧。你就是個單純的設計師,如此而已。

開心的接受失敗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