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一名記者的分手宣言:為何我成為新聞逃兵” 與新的 5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一名記者的分手宣言:為何我成為新聞逃兵

Posted: 27 Mar 2013 07:18 AM PDT

圖片來源:Flickr

編按:很多人說,網路是殺死平面媒體的元凶,不過曾經懷抱滿腔熱情投身報社,如今卻成新聞逃兵的前記者 Allyson Bird,認為平面媒體走向衰落是咎由自取。她從一介小記者的角度出發,寫下她從太愛新聞,到愛得傷痕累累的心路。本文節譯她於「Medium」發表的〈Why I left news〉:

圖片來源:Allyson Bird, writer

我從 2005 年開始進入新聞業,當時正接近傳統新聞業輝煌時日的尾聲。第一年工作時,一家佛羅里達報紙要我飛往墨西哥邊境,撰寫一篇關於古柯鹼謀殺案的報導。我們不計代價訂了首班飛機,比調查人員還早抵達當地。當今的日報是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的。

我不認為網際網路殺死報紙,而是報紙自取滅亡。

很多人稱,印刷媒體無法順應網路趨勢,但那只是部分原因。新聞業主管屈從不知感恩的閱聽大眾,餵食他們喜愛的雞毛蒜皮;記者編輯屈從不知感恩的上司無理的需求,儘管後者從來沒有認真閱讀內容。我們落入全盤皆輸的窘境。

大家把 CNN 的 24 小時直播新聞視為理所當然,要求每家新聞台都起而效尤,就連地方報社也得跟著賣命。新聞台對這種要求點頭如搗蒜,立刻付諸行動,卻沒給負荷加重的員工任何實質承諾,反而期待他們自動自發隨時隨地收發信件,還得不時在社群媒體上跟網友互動。

在報社超時工作是常態,從來沒有八小時下班這回事,當然也不會蠢到要求加班費。吊詭之處在於,公司行號一旦有剝削勞工的形跡,一定登上頭條版面。但當矛頭指向自己,看門狗(watchdog,新聞媒體代稱)頓時垂下頭來,悶聲不吭。

我辭職後一個多月,到西嶼(Key West)參加朋友婚禮。返家途中,我坐在駕駛座上突然如夢初醒,我有多久沒好好休假了,有哪次旅行途中沒接到編輯打電話來要我順便生出一篇稿。還記得幾年前我走在紐約第五大道上,我緊握貼住耳朵的手機,泣不成聲,睫毛膏順著淚水滑到我的兩頰。電話那頭編輯說,他認為我之前寫的那篇關於癌症小女生的新聞,應該要更賺人熱淚一點。

新聞沒有歇止的時刻。你浸泡在一則新聞內,直到更重要的事件爆發,這行唯一可以確定的事是激烈分泌的腎上腺素。就算當天整個世界平靜無波,沒新聞也要在截稿之前擠出新聞來填塞版面。

從事新聞產業看似新鮮刺激,其實記者個個心力交瘁,下班兩個字不存在這行。睡夢當中電話鈴聲隨時可能大作,長官要你趕去犯罪現場,看看能否從倖存親屬口中套出話來。凌晨 3 點你突然驚醒渾身冒冷汗,想起自己好像拼錯了某個市議員的名字。

工時長,事情多,掙到的是微薄的酬勞。最後,自食惡果。

最高法院健保裁決,新聞權威的報導錯誤百出,康乃狄克州小學槍擊案,記者錯把嫌犯的弟弟當真兇。如果新聞媒體也採取了「搶快優先,有錯事後修正」的策略,那不比部落客好上多少。他們沒有資金打官司,他們沒有發行量足以讓讀者對其產品產生信賴感。

許多人對新聞業懷有憧憬,甘願為它賣命灑熱血,換來一張勉強餬口的薪水單,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工作,他們相信它的開明自由,他們與弱勢站在同一陣線。但是,不斷緊縮的薪資已到臨界點,讓我不禁懷疑,今日哪些人還會想要就讀新聞系?

我接受減薪,從佛羅里達搬回南卡羅萊納州,但期望趕快調回原本的水準。不過我放棄了這個奢求。我在 28 歲時辭掉報社工作時,薪水比我 22 歲還少。

我提出辭呈的那天,最後一項任務是關於酒精禁制的訊息。跟我一起工作的攝影師並沒有針對我的決定發表什麼看法,他唯一說的話卻讓我心碎了:「你天生就是做這一行的。」

我也是這麼想的。很多人曾經問過我,如果我的名字出現在下一輪裁員名單,如果追討不回我的薪資,我該怎麼辦?

我在深夜花了好幾個小時在網路上找尋其他吸引我的事物,但是,新聞報導是唯一我想做的事,新聞報導是唯一引起我想像的事。

我 16 歲時就開始為地方報紙寫新聞,我大學時做過七份實習,無非就是渴望畢業後踏入新聞編輯室。我提早離校,學校給了我充裕的獎學金,讓我對家裡有交代。所以我可以在 21 歲時和新聞緊緊相依,獨自待在報社裡處理耶誕節犯罪案件,我甘之如飴。

新聞人離開新聞,轉而投入公關或行銷領域,時常被形容為「走向黑暗面」。我離職的消息在新聞室一傳開,「黑暗面」三個字不斷鑽入我的耳畔,同事對我笑笑,對我眨眨眼。我好憎恨他們,但我只能一次次抬頭擺出我最迷人的微笑,而不是真的向他們伸出我懸在鍵盤上的中指。

現在我為一家公立醫院募款部門寫作,認為這是走向墮落的人毫無道理。有些前同事在我的離職告別派對上,悄聲問道:「他們那邊還有沒有缺人啊?」

我認識的日報同業裡面,沒有誰不曾想過要離開。我不確定這對產業來說意味著什麼,但的的確確,我一點也不想念那種不安全感。

新聞從來沒有這麼灰暗、老得這麼有氣無力。對我來說,新聞更像年輕時的愛戀,那膽大妄為、不顧後果的吸引力,榨乾耗盡你的一切,直到有一天,猝不及防之間,你從迷戀的漩渦清醒,領悟了分手才是上上策。我脫離新聞圈,並不因為我不夠愛,而是我愛得過頭─而我知道,這場戀愛將會毀滅我。

Y Combinator Demo Day 值得注意的七家新創公司

Posted: 27 Mar 2013 04:22 AM PDT

y_combinator

由矽谷知名新創公司育成機構 Y Combinator 所舉辦的冬季 Demo Day 剛落幕,矽谷的媒體、投資人紛紛選出自己心目中最有潛力的新創公司。過去有許多知名的團隊都曾參與 Y Combinator 的育成計畫,例如 Reddit、Heroku、Dropbox、Airbnb、DISQUS 等。而參與 Demo Day 的團隊也期望自己能夠成為下一個 Dropbox 或下一個 Airbnb。

去年 8 月我們報導過 Y Combinator 的 Demo Day 活動,〈 Y Combinator Demo Day 結束,9 家備受矚目的新創公司 〉提到的新創公司像 9GAG 不但成功募得資金,今年初更因為回香港高薪徵才成為新聞話題1,而 BufferBox 則是在 Demo Day 結束三個月後即被 Google 收購 2

這次我們為大家選出 Demo Day 中 7 家值得注意的新創公司:

Thalmic

相信有些讀者已經透過這篇 〈 神奇護腕 MYO——透過感應肌肉活動變化識別手勢 〉 認識這家公司,該公司設計的「Myo」護腕可以藉由偵測手臂肌肉的變化情形來辨識不同手勢,控制對應的裝置,例如用手臂動作控制無人飛行器的飛行,他們開闢出另一套有別於 Kinect 或 Leap Motion 的體感解決方案。Thalmics 目前已經售出 25000 組 Myo,營收達 370 萬美金。

如同 Y Combinator 創辦人 Paul Graham 說過:「屬於硬體的文藝復興時期已經來臨」每一屆的 Y Combinator 都有專注於硬體、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司,而且這類公司的表現通常更為突出,去年是 Double Robotics,Thalmic 會是在今年大放光芒的新創公司嗎? >> Thalmic Labs

Semantics3

Semantics3 - APIs for Products Data

Semantics3 意圖透過網路為產品和價格等各種資訊建立最完整的資料庫,他們希望能夠將全球電子商務的產品資訊集中起來,然後再將資料與 API 授權給電商(或是 app 開發者,例如開發比價 app 或是查庫存的 app 等),讓他們得知自己應該賣什麼商品、賣多少商品、還有誰也在賣跟他們一樣的商品…… 該公司聲稱他們的收入正以每週 20% 的速度在成長。>> Semantics3

Meldium

螢幕快照 2013-03-27 下午7.11.47

最近企業和政府網站頻頻遭到網路攻擊,尋求更安全的方式來管理 IT 設備無疑成了首要任務之一。Medium 與企業網站系統整合後,便提供員工單一登入服務,無需牢記密碼,即可自動登錄公司的網路應用程式,不需要擔心權限或安全漏洞了。>> Meldium

Goldbely

golbely

Goldbely 宣稱要做「飲食界的 Fab」,他們想要把上千家小餐館和商店的餐點或商品直送你家,無論你現在身處地球何處。Goldbely 透露其銷售額逐月翻倍,50% 的客戶曾多次使用他們的服務。Goldbely 也宣布將與 Facebook Gifts 結盟,意思是未來現做美味餐點也可以當成熱騰騰的禮物送到朋友家了。大牌餐廳並非 Goldbely 的合作對象,他們致力於協助不懂在網路行銷的小商家。>> Goldbely

FlightCar

FlightCar 是一家奠基於共享精神的新創公司,提供點對點租車服務。車主駕車到離機場 5 分鐘車程的 FlightCar 據點,停車並由 FlightCar 接送回機場。FlightCar 成為租賃中心,主人不在的這段期間,車子就被當成出租車來用,多少補貼點旅費。就算沒人租車,也享有免費停車、洗車的服務。據稱,Flightcar 是舊金山機場周邊最便宜的租車地點。>> FlightCar

Wevorce

Changing divorce for good | Amicable divorce experts

離婚已經讓人夠煩悶了,跑法院處理繁冗程序更像在傷口上灑鹽。Wevorce 透過六個步驟簡化離婚程序——離婚規畫、子女監護規劃、子女教養協議、財務協商、離婚協議。Wevorce 稱他們目前服務的 110 對客戶中有 109 對從頭到尾沒因離婚上過法院。Wevorce

Watsi

Watsi | Fund medical treatments for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Watsi 是 Y Combinator 歷史上第一家非營利組織,他們追尋的不是投資,而是捐款。The Next Web 形容他們是「a Kickstarter for healthcare and medical treatments.(醫療保健版的 Kickstarter)」,他們為每個需要醫療協助的人成立專案向大眾募款,捐款流向將會 100% 透明呈現在網路上(文件連結)。

Watsi 收入並非來自每件專案捐款的抽成,組織運作的費用將由其他管道負擔,包括使用者(選擇性的)額外資助。這不禁讓我們想到台灣新聞經常會報導需要協助的案例,也往往因此收到過多的資助,反而得呼籲大家停止捐款,會不會台灣也很適合這樣的平台發展呢?>> Watsi

比起前兩次分別多達 65 與 75 家新創公司,這次 Y Combinator Demo Day 只有 47 家新創公司登台,不過 TechCrunch 贊許 Y Combinator 在創業氣氛高漲的時刻提高標準、將規模縮減的作法,稱這是「更精實」、「更強大」、「更適中」的 Y Combinator3

當然,想知道這些公司未來成功與否,時間會告訴我們。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番外篇─為什麼線上外送平台做不起來】

Posted: 26 Mar 2013 08:53 PM PDT

圖片來自 Flickr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上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中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下篇】 〉

作者簡介 Peter Chou ,午餐王 與 17Life 共同創辦人,信奉九把刀說的 “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即使跌倒了,姿勢也會很豪邁” 。因此創業近10年還在苦苦掙扎,努力追求不知道能否實現的夢想中。 現為鄉村廚房-精緻小火鍋店的校長兼撞鐘。部落格為:Peter Chou 胡思亂想

從我開始有線上外送平台想法起的2005年,一直到現在的2013年,不知道已經聽過、看過多少的線上外送餐飲平台。

最早期在新竹有一個「土豆e食網」,2006年的午餐王、Foodex,2007年的「外食網」、「外送網」,appWorks團隊的「甲蝦米」、「172168」,或是去年挾外資大舉開站的「foodpanda」。

除了台灣,大陸也是從來沒有間斷過的,不斷有人要嘗試這個模式,上班族每天在公司都要吃飯,拿著店家的DM傳閱訂餐,或是下午訂個珍奶、雞排、滷味,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行為。

也因此,把這樣的流程與行為電子化,幫商店爭取線上訂單的商業模式,看起來是非常有商機的。但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卻沒有一個平台成功呢?

別說台灣,就連網路市場很發達的美國或是中國,都沒有發展出一個眾所週知的成功平台,這是為什麼呢?

這些年來,我常常在想這個問題,也看過一些資料與報導,在此綜合提出一些個人的淺見。

平台、餐飲業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成本差異

平台運作所需的成本,與餐飲業者或消費者願意付出的成本,兩者有相當的差距。

常常我們想一個商業模式的時候,其實需求都是存在的,但是相對於這個需求,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卻往往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我很喜歡這個東西,但是我只願意付出很少的代價,或是我期望是免費的,那麼這個模式就無法長久運營。

午餐王過去跟廠商收取10%,對很多餐飲小店來說,已經是不小的負擔,他們會覺得我的淨利率才20%要分你一半,很痛。因為這些廠商在定價的時候,會考慮租金成本、考慮人事成本、考慮原物料成本等等才訂價,但是沒有考慮過要從原來的成本結構中去支付網路平台的行銷成本,也因此,業務洽談的難度升高,廠商也常常設法藉機想要跳過平台,有些廠商會告訴消費者,下次你打電話來就好,不要用午餐王訂餐。

但是,就算是10%,對於一個平台運營來說,也是不夠的。過去天真的認為有一天這樣的模式可以透過自動化的系統完成,在大幅壓低人力成本的情況下,那就可以有獲利的空間,但是離網路很遠的一般餐飲店家老闆,要跟他們推自動化的系統與流程,也是相當有難度的一件事;同時,要大幅佈建自動化的系統到每一個店家,也是負擔相當龐大的支出。

記得看過一篇分析,講到大陸的攜程上市後,很多人想撮合旅遊交易都能上市了,那麼撮合每天都要吃的便當應該更有賺頭,不過兩種撮合交易完成一筆交易的運營成本可能雷同,不過訂個飯店、機票一筆交易營業額上百上千,一個便當卻只有8塊10塊(人民幣)。

而且,消費者對於中午訂便當的要求可能要求更高,因為如果攜程一兩個小時處理好你的機票,你可能就覺得服務很好,但是便當如果晚到個30分鐘,就可能被罵翻了,因為可能午休時間就過了,然後你開始有很難處理的客服問題要解決…所以,成本結構上先天上的限制,很根本的限制了這個模式的發展~~~

PS.我做不起來並不代表別人做不起來,時代一直在變,過去做不起來也不代表未來做不起來,我只是在談個人的淺見與經驗,我不是大師,以上所有的論點不一定正確。

就算店家願意支付合理的比例給線上外送平台,一切問題就解決了嗎?當然不是!!因為這個商業模式的問題其實不只是收費結構的問題而已,還有:

平台服務沒有絕對的必要性

平台所提供的服務對於一家實體餐飲店來並說,沒有非用不可的絕對性,也沒有解決很重要的問題,也就是說有不一定很好沒有也沒差。

在我們洽談餐飲店的過程中,有幾種店是幾乎無法洽談成功的:

  • 生意已經很好的店(我自己的單都忙不過來了你給我的單還要抽成免了吧!)
  • 生意還可以但沒有野心很怕麻煩的店(我穩穩的做就好了,還要弄傳真要接單太麻煩)
  • 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

而一個店家之所以願意跟線上外送平台合作基本上不出兩個誘因:

  • 平台實際轉訂單給店家也就是實際的營業額
  • 平台幫店家做了免費的廣告宣傳

但是,就算是線上銷售業績最好的店,平台銷售的業績也頂多只能占該店全部業績的10%,因此就算沒有這10%店家也活的好好的,活不下去的店家也不會因為這10%的訂單而起死回生。

所以,平台所提供的服務對於這些實體店家來說,根本上來說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服務。

生意本來就很好,東西本來就好吃,他可以多做一些生意,但是沒有跟平台合作也不會活不下去;生意本來就很差,東西本來就難吃,加入平台可能會多拉一些沒吃過的消費者,但是一吃就離去。

平台跟店家的連結度並不深刻,所以也無法發展出很深刻的核心價值。

美國的第三大外送披薩PapaJohn's,是三大外送披薩裏最早開始開發網路訂購系統的,他們花了五年透過網路賣出10億美金的pizza,然後只花了兩年賣出第二個10億美金的pizza,他們改良了原本透過電話接單的一些缺點,實際上讓網路接單更有效率,也能夠提供一些本來的電話接單所無法提供的服務,發展網路訂購接單的八年後(2008)透過網路訂購的訂單已經占全部營收的40%,所以網路線上接單已經不再是可有可無的服務,而是公司成長中很重要的核心能力。

對於整個餐飲業的流程來說,從接單→生產→配送→收款,只是轉訂單給店家這件事無法形成核心的競爭力,也因此只能成為店家一種可有可無的服務…But…

九把刀說人生最厲害的就是這個But,對消費者來說,尤其是對那些每天要幫公司很多人訂便當、訂飲料的人來說,平台的確解決了他們很多問題節省了很多時間,也因此,即使午餐王已經沒有更新、沒有新商店,上架兩年多後,每天還是有數十張訂單在集單,消費者利用平台自己建立商店利用平台來詢問公司其他同事要訂購的項目,然後再透過最傳統的方式-打電話去完成訂購程序。

所以,我其實還是相信這個模式的未來的,其實消費者還是想要也需要這樣方便的集單與訂購平台,只是這種twomass的商業模式少了一方就無法成功。

因此,在我的想像中,如果是一家原生於網路的餐飲店,或是來自網路上的訂單占了80%以上的一家餐飲外送店,如果平台跟店家的接合點不僅只是轉訂單過去而已,而是能夠發展出更為深刻甚至改變流程的核心能力與價值,很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我期望未來,不論是我或是誰,可以讓這個想法成真~~~

PS.

有時候我會想在網路時代來臨的過程中,舊有世界的霸主擁有最多的資源,照理說應該也很有機會成為新世界的霸主,但是結果卻經常不是這樣,所以現在台灣網路上賣書賣最好的是博客來,賣衣服賣最好的是Lativ。

舊有世界的霸主,始終有著過去成功所附加的包袱,對於是否投注資源在新的服務上,也總是會有更多考量腳步,也會更慢。所以先發展網路訂購的是本來在美國排第三的PapaJohn's,而不是PizzaHotorDominos。

因此,我將會一直期待新的網路餐飲霸主的誕生~~

而最後一個我認為線上外送平台做不起來的原因是:

線下負荷超過想像

一個Two mass營運模式的平台要達到的所需的經濟規模,其必須付出的資源超過我的想像。特別是線上外送平台需要線下工作的比例過重,peak time太集中,其難度更高所需資源更多。

在離開17Life時,我跟自己說短期內我不會再做平台,以一個想要個人創業的網路平台來說,同時要打兩端的戰線其所需的資源,根本不是幾個沒有背景沒有資源的個人可以做的。如果沒有足夠的消費者店家參與的意願就不高,如果沒有足夠的店家消費者來的意願也就會不高。

建置一個平台基本上要有10個店家,跟要有1000個店家其所需投入的研發成本差不了多少,所以平台其實很難先小小做然後再慢慢擴大。而且尤其在台灣這樣的市場,市場天花板相對低,要做到相當的程度才可能獲利,但是就算做到了,他離天花板也不遠了,也因此要吸引創投之類的資金也困難,這兩者之間形成一種矛盾。

過去午餐王在找資金的時候,就遇過這樣的問題,你要有大陸計畫我才會想要投你,但是你又要先證明在台灣可以獲利,我才會真正投你。

不過我就是因為需要資金,才能夠擴大規模到可獲利狀態,我才會找上創投啊。也因此最後我們並沒有找到創投願意投資午餐王,站在創投的立場,我可以理解這就是我面對的市場現況。

當然,不同的平台所需的資源也不太一樣,不應該一概而論。對於線上外送平台來說特別有三個大問題:

  • 線下活動占資源比重過高。因為需要有很多業務一家一家拜訪,辛辛苦苦談下一家店,完成所有的上架程序,卻不一定賣的好。甚至有些店把跟我們的合作視為死馬當活馬醫,上架沒多久就倒了也形成資源的耗費。
  • 商店端的資訊化程度太低。像是PChome商店街這樣的平台商店端的人自己上架,自己在網路上接單,自己回應客服。但是線上外送的餐飲商店大多數不在線上,因此我們的聯繫透過傳真、電話,這些都是成本,但又因為消費者端在線上,我們同時也需要負起線上客服的責任。
  • 線上外送訂午餐的時效要求很高,訂單又過於集中在同一時段。訂餐往往有時效的問題,尤其是上班族的午餐,如果我訂12:00要到,但是你12:30才訂到餐,秘書早就被罵翻了,因為午休時間已經要過了。

PChome的24小時到貨受到很多好評,也具體的讓pchome購物中心轉虧為盈,有時候明明知道它比較貴,但是因為快速,我還是願意在上面買。但是線上訂餐拼的往往是1小時甚至30分鐘到貨,80%的訂單集中在同一個時段,餐點太早做好會冷掉,太晚做會來不及外送,送餐到辦公大樓可能來付錢取貨,要是晚了10分鐘,那麼後面的所有訂單就全部延遲10分鐘。

對於系統來說,也都必須以最高訂餐時段的負載作為考量。午餐王做活動時最高一天可以接800多張訂單,我們配置了64線的傳真,才讓所有瞬間湧入的訂單,都在30分鐘內透過傳真傳送給店家。

所以,業務與客服成本的居高不下配送時效與過度集中的peaktime,也都讓線上外送平台成功的可能性變得更低。

不過,我始終相信世界一直在改變,因為有著夢想因為有執著,所以會不斷地去嘗試去找方法去找突破點去改變現在的世界。

我依然相信,網路帶給人們的改變會是更生活化的,我也相信未來有一天,我想像中的區域生活網一定會出現,所有的食衣住行育樂所有的實體商店都會有一個分身在虛擬網路上,透過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還是要重複一次,我做不起來並不代表別人做不起來,現在做不起來也不代表未來做不起來。我只是一個嘗試過努力過經歷過這一些事情的人,就個人的觀點提出小小的見解與看法供大家思考與討論,我的午餐大王夢這個系列就到此結束了。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上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中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下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番外篇】 〉

>> 〈 Peter 的早餐大王夢【上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中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下篇】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下篇】

Posted: 26 Mar 2013 08:51 PM PDT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上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中篇】 〉

作者簡介 Peter Chou ,午餐王 與 17Life 共同創辦人,信奉九把刀說的 “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即使跌倒了,姿勢也會很豪邁” 。因此創業近10年還在苦苦掙扎,努力追求不知道能否實現的夢想中。 現為鄉村廚房-精緻小火鍋店的校長兼撞鐘。部落格為:Peter Chou 胡思亂想

創業人生,上沖下洗

2008 年 9 月 22 日星期一的下午,我寫了一封 email 給 PayEasy 的協理,告訴他我們雙方要合作 SSN 已經製作完成,看他們決定要何時上線。

當天晚上,接到金主電話後,我又寫了一封 email 給他,告訴他:午餐王要倒閉了。

由於周一他休假,因此當他周二早上一進公司,連續看到我的兩封信件,第一封說可以上線了,但是第二封卻是告訴他我們要倒閉了,協理緊急聯絡了人在上海的 PayEasy 總經理 Bill,告訴他午餐王的情形。但是,最快要下周一 9/29 Bill 回到台北辦公室才有辦法進行洽談。

說實話,我是不抱任何期望的。過去這半年多來花了這麼多力氣,最後連一毛錢也沒有拿到,也因此,我想我們只是盡盡人事,還是打起精神準備了資料,但是心裡根本覺得不太可能會有錢可以進公司。我們幾個股東討論後,決定就營運到 9/30,發完 9 月的薪水一切就歸零了。

又一次,我又要跟我們的員工宣布,我們的公司要倒閉了,謝謝大家這些日子以來的努力。但是我們已經燒了好幾百萬,無力再支撐下去了。

而與此同時,我個人感到很抱歉的是午餐王的技術長 wei,他是我在美國認識的朋友,也是我所認識的人裡頭唯一一個會寫程式的人,所以每一次我有網站的創業想法都一定會找上他,事後回想他是被我騙進來的。午餐王 1.0 上線後,我們就積極的在找技術夥伴加入,Wei 當時在國內知名的大企業華 X 上班,不過一直有計畫要回美國去。

我先是請 Wei 當我們的顧問,幫我們看看外包的網站有甚麼問題,然後一步一步引誘他內心裡的創業小魔鬼,終於在2007年10月,他離開了華 X,加入我們一起領很低很低的薪水。一年來很長的時間裡都只有他一個人在負責開發午餐王 2.0,結果,辛苦做出來的東西上線不到,半年公司就要倒了,領到的薪水也都變成股本投進公司內了,我又一次拉人下水但是最後卻沒能有好的結果。

當然,對於建能、巧芬、欣辰、育佩等等所有其他所有午餐王的夥伴們我也感到很抱歉,那種感覺實在是很不好受,我卻在這三四年間經歷了好幾次。不過,這一次我已經沒有淚水了~~~~~

後記:

後來的這些年陸續有跟當年午餐王的夥伴們聚餐過幾次,每一次看到他們我都會想起那時候在永和的辦公室,我們每天中午一起吃便當的時光,想到每天中午會播的土地公傳奇,Wei 在被我拉下水多年後,現在終於可以照原定計畫回美國去了,不過很遺憾是最後還是沒能有好的結果,希望他在美國一切順利!

我以前總是常講等公司賺錢了,要帶大家去坐阿拉斯加郵輪,不過當然這些夢想最後並沒有成真,可是我還是一直相信,相信總有一天,我終究會帶著我的夥伴們抵達我要去的那個地方的……

在 KTV 相約再會啦~心愛的好夥伴

原本約好的 9/29 星期一早上 9:00 要去 PayEasy 做的簡報,因為一個颱風假而延誤了。我坐在家裡的沙發上,無意識的看著電視,心中一直想著,下一步呢?是繼續創業?還是去找一份工作呢?

老婆說會支持我繼續創業下去,但是能做甚麼?要做甚麼?說實話那個時候根本沒有打算。我之前根本沒想過要是這樣的結局。

然後,我無意間看到了奇美電視的廣告「為了理想往前衝,是幸福,為了所愛往後退,是奢華的幸福」,我一個人坐在沙發上哭了起來,過去的這幾周我沒有哭,但是好像在那一刻突然淚水決堤,想到這兩年來的很多事情,大哭一場。

接著我下定決心,打開了我六年多來沒有開過的104開始更新資料,開始找新工作,有家人的支持的我,是很幸運的。但是五年創業的過程以來,家人不僅僅拿出資金來協助支持我,同時在心理上也承擔了壓力,物質上也多有犧牲。我賣掉了爸媽幫忙出頭期款的房子,開始跟老婆四處租房子,我們期待有一天投資能夠有回報,但是現在卻像把錢投入水裡一樣,而我的青春也不再了!

我已經35歲了,當年想如果失敗了可以回頭,現在很可能是回頭的最後機會,如果更老了,想要回到職場去找一份工作,可能會越來越難了。

雖然跟 Bill 的會議延到隔天周二早上 9:00,我們還是準備好了跟會員說明的信件,感謝各位會員兩年來的支持,午餐王資金告罄要倒了。我們也訂好了9/30晚上在KTV要唱歌,要辦一場午餐王的 Farewell Party。明天過後,歌唱完以後,12個人將各奔東西,午餐王將會是我們人生中的一段回憶~~~~~

後記:

每次想起這一段過去,就會有一種很想哭的感覺,又一次跟大家分享這個廣告:

回到原點

2008/9/30 早上 9:00,距離午餐王預計關站前8個小時,我跟Elton來到位於中山北路一段的 PayEasy 。那個時候的心情,其實就像是「星星知我心」一個患了絕症的媽媽把五個小孩一一送給適合的人家的故事。

那一天,其實我準備好的劇本,就是把午餐王送給 PayEasy , PayEasy 有業務、有客服、有技術人員,如果有一天午餐王可以好好的活下去,可以長大成人,那我們也會與有榮焉,因為那是我們的小孩。不過,這一切並沒有照我的劇本走。

Bill很直接的說,午餐王不能關站,付不出下個月薪水的問題他會幫忙解決,他也會用最快的速度上報董事會投資午餐王,他希望我們繼續經營午餐王,條件是我跟Elton跟Wei三個人都必須要留下來。

我還記得那天早上開會沒有很久就出來了,我趕快打電話給Wei,他隔天就要去華x報到了,這一年來他原來的老闆都還一直希望他回去,事情急轉直下,是一個我們沒有預料到的結果。

那天晚上我們還是去了 KTV 唱歌,但是唱完歌後隔天還是一樣要到公司,一切如常。過去這一個多禮拜,好像做了一場夢,然後一切又回到原來的情況…

不過說一切如常,也不太對,我們11月從永和搬到 PayEasy ,從一個沒有招牌的藏身在一般大樓中的小辦公室,搬到有五層樓辦公室的 PayEasy ,我們的業務模式也做了一些調整,所以本來的業務並沒有跟著到 PayEasy ,並且需要新應聘一些新的夥伴,一樣登廣告在104,來面試的人變多了。我們有可以免費吃喝視野超棒的交誼廳,那年 PayEasy 的尾牙在晶華三樓,跟前一年的土雞城尾牙有天壤之別。

我們其實在做一樣的事情,但是以前約不到的一些較大連鎖餐飲體系,現在起碼都願意跟我們碰面聊聊談談合作的可能。2009年5月,新版網站上線,午餐王也正式更名為17Life,因為實在太多人以為我們只賣午餐,所以我們換了一個名字,一開始的slogan是「一起生活,省錢團購」。我們在 PayEasy 的照顧下,繼續嘗試我們的區域生活網計畫,公司是一個區域生活網,社區是一個區域生活網,學校是一個區域生活網,同一個生活網內的人,有共同的需求,所以一家公司裡的人會一起團購東西,可以折扣或省運費。

我們換了一個身分,繼續往夢想的方向前進~~~~~

後記:

Bill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貴人,當年如果不是他,我想我應該就會回到工作職場的老路上,也許一輩子領著薪水,不甘心的懷抱著我的創業夢一直到老。他即時的拉了我們一把,把我帶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我一輩子都感謝。如果我必須要有一個老闆,那麼我會很願意他是我的老闆,感謝他這些年來的指導,也期望 PayEasy 的未來一切順利~~

電擊後,等待奇蹟

2009 一整年,我們努力的在調整整個網站的方向,我們嘗試了化妝品的團購,也試著去洽談一些知名團購商品的上架,網站改了版,陸續簽下了近40家的連鎖總部。

終於在 2009 年 9 月,我們決定再做一次大動作的宣傳,因為這一年來,我們的使用人數與訂單數一直無法有顯著提升,當然這跟我們停止洽談區域小店有關係,我們一直期待藉由連鎖店的效應,能夠讓消費者習慣使用我們的平台,我們希望17life能夠更廣泛的被全台灣的人所使用,而不會受限於過去很有限的六、七個台北市的行政區。

而宣傳的方式,我們決定採用跟去年鬍鬚張類似的手法,17life 與都可茶飲 CoCo攜手合作,推出 7 元買 CoCo 的活動,那次的活動算是很成功。在 PayEasy 的公關同仁大力協助下,媒體曝光很多,最高單日訂單數破 800 張,比起鬍鬚張活動時的單日訂單數160幾張,還多了很多倍,也因為這樣,我們陸續也跟八方雲集、85度C做了一些活動。

但是我們慢慢的發現,這樣的活動好像是電擊器,電一下,訂單就衝起來,但是沒有電擊的時候,就馬上回到平常的水準。況且,連鎖總部的合作洽談往往耗時較久,要一直持續這樣的活動也有困難。我們去深究為什麼消費者不再回來?其實理由很簡單,我們看似把服務的區域擴大到全省了,但是對於每一個區域的人來說,他進來 17life 可能只有一兩家店可以選擇,不是 CoCo 就是 85 度C,比起我們過去一定要達 30 家各類型的店家才開放某一行政區的做法,現在的方式看似廣,但是卻淺得多。

2010 年年初在電擊效果越來越差的情況下,我們很清楚餐點外送這條路已經快要走不下去了,來到PayEasy後增資的資金又快要用罄,最多只能撐到 6 月。若以現有的情況來看,要 Paye]Easy 持續投資的理由也很薄弱。如果我們找不出其他方法,我們也只是又多活了一年半,又要再一次陷入倒站的危機,這一次,會有另一次的奇蹟出現嗎?

後記:

現在回頭去看過去的自己,其實想的不夠、做得太多,很拼命的一直往前衝,一味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給自己無知的瘋狂力量,結果才發現方向其實有點偏差。現在想的多了,會去認真的思考下一步呢?下下一步呢?下下下一步呢?寧可多想自己現在的這個動作到底是為了甚麼,也不要冤枉花了資源與時間,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這是所謂的知難行易嗎?

午餐王落幕,脫胎成團購網

2010年年初,在午餐王又多活了一年半之後,我們再次陷入危機,所有過去想過的方式都嘗試過,但是以當時的營運規模來看,實在無法把這種模式擴大到可能可以獲利的狀態,我們嘗試過一些其他的方向,開了一些次分站,想讓公司可以繼續生存下去,但是均告失敗。

最後,我們把最後的生存希望放在一個2009年美國新興的商業模式上,2009年美國的Groupon在網路界大放異彩,每日一個交易專門銷售不需要實體配送的課程或是餐券,據說才半年就損益兩平,他們用五折的低價,迅速的吸引消費者的眼光,把虛擬世界的用戶帶到實體商店或是教室去進行付費體驗式的消費。

我們其實也沒有其他招了,只是這樣的方式很像我們過去跟鬍鬚張、CoCo等等做的活動,只是過去我們每個月做一次,可能還要自己補貼行銷費用,但是他們竟然可以每天都做,而且還可以跟商店收費,於是,2010年我們開始如火如荼的進行新站的開發。

2010/4/12,我們的新分站「17p好康」上線,是台灣第一個dailydeal的網站。

第一檔商品是伊士邦健身中心的課程,我們當時只有一個業務,加上Elton跟我也才三個,連行銷主管也跳下來談業務,每天都要上檔的壓力很大,況且市場對這樣的模式還很陌生,我們需要花很多心力去教育這個市場。

但是,過去午餐王單月的營收最高只有10萬元(賣了100萬的便當飲料收10%),而17p好康從上線的當月開始,營收從30→60→130→250萬→450萬,每個月幾乎都是兩倍的成長,在那一個瘋狂成長的年代,整個世界好像也瘋了。

大陸據說是千團大戰,台灣少說也有30、40個大大小小的團購網站,因為我們最早開始,規模也還一直小小的領先,我們以為我們成長的夠快了。而且,在2010年的9月我們收到了一封來自美國groupon的email,要我們在2010.10.11的某個時間到香港的某個飯店會議廳,他們希望可以面試我們這個團隊。

這一切有點像是在作夢,我們又一次從即將要關站,走到另一個小小的高峰~~~~~

後記:

坦白說,午餐大王夢在我們開始轉型做每日團購的時候等於已經結束了。雖然我們一直還懷抱著相同的夢,一直認為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資源以後,一定可以回頭去支援最初的那個夢想,讓所有的消費者可以在線上訂到 30 分鐘後想要吃的東西。

不過,當我後來經歷了越多,懂得了越多,越是發現這跟資源投入多少無關,而是這個模式本身有問題。我們後來一直沒有把 17life 底下的餐點外送關掉,是因為一直還希望未來有一天有機會可以重新再做。不過,就在 2012 年 12 月,17life 已經正式將餐點外帶外送平台關閉了,午餐王也真正的走入歷史了,一點也不留了。

也許未來有一天,我會用另一個模樣讓它重現吧~~~~~

40 歲之前,重新開始

我還記得那一天是 2010/10/11 星期一,早上我跟老婆搭機飛往上海,準備要在上海開啟「瘋台灣」的計畫,在我們的團購平台上線後2、3個月後,我一方面擔心這個模式的天花板很快會來到,也很希望可以將雷同的模式放到其他的市場上,所以那時候提了一個讓大陸同胞可以團購台灣商品的平台,用類似的平台,但是我們做的是實體需配送的台灣商品。

我們在台灣找到好的供應商,比如說某家鳳梨酥,本週在上海團購、下週在蘇州、下下週在杭州、接下來是南京。我們在大陸先完成接單,台灣接著才出貨。我一直覺得,團購的一個很重要的優勢是先收錢取得訂單,然後才出貨,比較不會留下庫存問題。

但是同一天,另外兩個夥伴 Elton & Wei 飛往香港,Groupon 找了東南亞台灣香港等等多家正在做daily dea l團購的網站到香港的某飯店面試,他們準備透過投資,直接將版圖擴到亞洲,那天下午剛抵達事先租好的宿舍,才正準備要去申辦家用的網路時,就接到Elton用手機從香港打給我的電話,要我馬上進 PayEasy 在上海的辦公室收Termsheet並且開會討論事情。

我望著我剛從台北寄到上海的近 20 箱行李,還有辭掉工作跟我一起到上海的老婆,人生啊~~~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啊~~~~~不過後來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總之,我們不是最後被收購的團隊。也因此,在一兩個月內,我們被改名為台灣 Groupon 的百萬網友團購網,以及一開站就在雅虎首頁開頻道的 gomaji 狠狠的超越,一下子從市場第一變成第三。

隔年2011年,經過一年的大混戰,雖然 17Life 依然只能是市場第三,不過比起去年的自己,又成長了近 10 倍,公司的人數也從十幾二十個,迅速擴充到近200個人。我們開始進入 ARO 百大電子商務 30 強。

以前,我們的餐點外送業務常常要去拜訪店家、求簽約,但是現在幾乎每天都有自己寫 email 來的店家,問我們要如何上架?雖然我一直不想要放棄餐點外送,中間也曾經試著找了人來維護處理這些餐點外送商家的需求,也曾試著要重新再開一個分站,來讓這些便當飲料店可以融入團購這個模型內,不過終究資源有限,也只能集中在我們現有的戰場上。

一個我本來出來創業的時候沒有意料到的每日團購戰場上,2011年的年底隨著許多年度考核的進行,我也更加認真的思考了自己過去的這一年的經歷,我很感激有這個機會,能夠體驗這一年的許許多多很瘋狂的事,但是對我來說這些事情就是少了些什麼,讓我無法提起我全部的熱情,每天都在瘋狂的解決發生的問題,但是自己卻無法真心的喜歡去處理這樣的事情。

2011/12/31,我決定要重新開始,用另一種方式,重新做午餐王,重新做區域生活網。在自己40歲之前,再給自己一次機會,重新開始。

我的午餐大王夢到這裡是暫時告一段落了,這一個結局並不完美,從 2006/09/01~2011/12/31,我投注了五年多的歲月,要把這一切歸零並沒有那麼容易。不過,在老婆的支持下我還是做了,很感謝這一路上許許多多的朋友,我要離開了,也將會重新出發繼續去尋找我想像中的那一個世界~~~~~

後記:

從去年七月開始比較認真一點的寫Blog,也不知道怎麼的就開始回憶起過去的很多事情,就是做一個整理吧!也回頭看看過去的自己,我其實更想分享的不是過去的事情,而是現在正在發生、正在創業ing中的諸多感受。不過還是希望對於過去做一個回顧,也希望過去失敗的經驗,對於未來的成功有多一些些的幫助。

我的午餐大王夢的故事是結束了,不過接下來還是會回頭去檢討,到底這個許多人前仆後繼的商業模式,有什麼問題?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上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中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下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番外篇】 〉

>> 〈 Peter 的早餐大王夢【上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中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下篇】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中篇】

Posted: 26 Mar 2013 08:50 PM PDT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上篇】 〉

作者簡介 Peter Chou ,午餐王 與 17Life 共同創辦人,信奉九把刀說的 “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即使跌倒了,姿勢也會很豪邁” 。因此創業近10年還在苦苦掙扎,努力追求不知道能否實現的夢想中。 現為鄉村廚房-精緻小火鍋店的校長兼撞鐘。部落格為:Peter Chou 胡思亂想

台版車庫創業

午餐王在我們正式開始運作後的第 10 個月,我們才開始租了辦公室。我一直都覺得,在還不知道商業模式可否運作的情況下,應該儘量用最小的資源去嘗試,那時其實沒學過也沒聽過甚麼「精實創業」的理論,總之就是覺得應該要這樣。實際上其實就是沒多少本錢,所以總是會朝能省則省的方式去做。

我們的第一個辦公室在永和,在離我跟Elton的家都不遠的地方。我們沒有門牌,其實就是隱藏在民宅裡的一家小公司,兩房兩廳那種,還有一個中古的沙發,有一台中古的 CRT 電視。中午的時候我們都會一起叫便當,坐在沙發前的那個長桌子一起吃飯,然後中午會看三台的連續劇,我現在特別記得的是「土地公傳奇」,那時候的客服巧芬每天中午必看。

如果我們在美國,我們說不定會在車庫裡創業,我覺得那就是網路創業的精神。而永和的辦公室雖然不是車庫,但是我一直都記得那個辦公室內的樣子,那就是我們剛剛草創的樣子,我們請了幾個業務,早上大家一起待在公司當客服人員接訂單、處理訂單,下午業務就出去拜訪客戶,去簽回店家。

2007年的下半年是午餐王很順利的半年,我們陸陸續續開發了內湖、大安、信義、松山、中山等區,我們騎著機車一棟大樓一棟抄大樓的名稱,而消費者只要在我們的首頁告知他們所在的大樓,下一頁就會跳出可以配送到該大樓的所有商店。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怎樣,後來這些年來大陸各地陸續出現的許許多多類似的訂餐網站,都是這樣的邏輯,一直到 Google Map API 廣泛的被使用為止。

那是一段很熱血的日子,我們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訂單數和會員數都穩定的增加。雖然我們並不知道跟別人比起來我們的表現是好是壞,但我們就是很穩定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不過現在回頭看,也是在那個時期,我們犯了影響重大的幾個大錯誤,主要有三:

  • 跨足實體通路經營
  • 過度期待改版過度優化午餐王
  • 戰線拉長而未能深化原有的作戰地盤

擴張愈來愈快,資金愈來愈少

這些年來,我不知道回想過多少次,如果當時有哪一個決策不一樣了,是不是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這就是人的成長,以當下的智慧與經驗,其實也就是那樣的判斷,再來一次,可能還是會一樣。

但是多年以後的現在,以現在的腦袋回去想當時的想法,就覺得有非常多值得改善的地方,其中之一是當時跨足實體店鋪經營的決定。

那個時候,夢很大。我並無法很精確的計算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只是很執著的往那個方向去前進,也因此,我一直很相信午餐王終究應該要擁有自己的通路。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會跟店家提這樣的想法,由我們來協助建立連鎖的制度,建立可以擴大經營規模的餐飲店。

那個時候為了這樣的想法,公司內部成立了餐飲事業部,所以有很多的時間,我跟Elton其實沒有把重心放在網站的經營上,反而在跟很多老闆在談實體通路的擴張。最成功的例子應該算是大直的林文必涼麵,我們跟林老闆一起改了CI搬了店面,把本來的林記涼麵麵攤改成了林文必涼麵餐廳。

不過,這樣的成功其實是投注非常多的心力的,但是卻無法一直複製。與此同時,午餐王的網路事業卻在等待改版中一天一天的喪失了一開始的成長動能,我們接收了許許多多忠實會員的建議,我們也努力的想要符合所有人的期待,但是我們卻相對沒有放許多的資源在這一塊,花了很多時間也只依靠技術長一個人在寫午餐王2.0…。

此外,我們也沒有正視舊有的區域業績沒有繼續提升的原因,我們只是一區一區的開,然後期待每日訂單數增加,但是卻沒有繼續深化原本已經開區的區域。就這樣,我們的戰線越拉越長,業務範圍擴張了、網站企劃與技術複雜了、開放的行政區變大了,但是我們的資源(現金)卻是越來越少。

而也在同一個時間點,兩通電話都在2008年1月出現,一是某位熱心的大陸電子商務公司高層的來電,二是某位PayEasy高層的來電。

到上海賣午餐?

2008年1月午餐王正式上線並開始擴張半年後,由於Mr.6的介紹,也讓更多網路圈的人認識了我們。那時平面媒體、電視媒體也跟進報導,第一次上媒體的我們,說實話是很雀躍的,我們以為我們已經有了小小的成就,我們以為我們已經有了小小的成功。

而且那時,我們接到了兩通很特別的電話,第一通是來自大陸某EC高層的電話,他是台灣人,看到了我們的介紹,趁著回台灣休假的時候來跟我們聊聊。他很鼓勵我們去大陸,尤其是去上海看看,思考是不是可以直接將這個商業模式帶往更大的市場。

也因為他的邀請,我跟Elton二月去了一趟大陸,我還記得我們在上海城市規畫館,看著擬真模型的大上海地圖,有好多好多大樓,如果每天每一棟都有一張訂單進來,我們真的就發了。

回來台灣以後,我們開始很認真的去洽談許多的創投、天使、金主,告訴他們,我們需要錢去上海發展。那時候我們甚至已經跟上海某一個做類似模型的網站談好了,我們一帶錢過去,不久就可以上線運作。

然而一家一家的創投談來談去,不外乎要我們先在台灣證明可行,但是又說台灣很小,因此很喜歡我們有中國計畫。那時候的我很不理解,不就是因為台灣市場太小,所以才要我們有中國計畫,但是要去中國之前,又要我們在台灣證明自己可以獲利?

就這樣談來談去,幾個月過去了,每天都在燒錢。別說去大陸了,就連留在台灣,可能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可以繼續運作下去了。

那幾個月,我大概因應不同的創投、不同的天使、不同的金主寫了不下100個版本的企劃書,有的是大陸的、有的是台灣加上大陸的。到後來都只剩下台灣的,但是還是找不到資金。

我們前半年的數據還不錯,但是隨著我們不斷分散資源(談創投也花了很多很多很多時間),我們的成長曲線開始停滯了。

午餐王2.0上線後,也沒有出現如我們所預期的大家都因為改版而上來訂餐,我們被迫開始面對其實再過幾個月資金就要不足以支持網站的氣氛之中。

後記:

現在回頭去看當時那段瘋狂的找錢去大陸的過程,其實是很浪費時間的,如果你能夠把網站經營的很好,其實錢會自己上門的。但是如果你不夠好,拼命找、拼命推銷、拼命寫符合對方喜好的BP是沒有用的。

所以我認為,一開始有機會認識一些創投當然很好,但是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有用的一兩個就夠了,最重要的還是回歸到自己的事業上,在自己公司的損益表上。我想以前我們都聽了太多,只有一些IDEA就拿到很多錢的故事了。要不是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就是在台灣根本不會發生。這是事實,也是現實。

不過,也許就是因為經歷過,所以才會特別感觸良多啊~~~~~

午餐王與 PayEasy 的初相遇

2008年1月的另外一通電話,是來自國內三大電子商務網站之一─Payeasy。接到他們打來的電話,我真是有些受寵若驚。協理來到我們位於永和的小辦公室,想洽談合作方式,任何形式都不排斥。

他另外安排了一場跟PayEasy總經理Bill的餐敘,這一切有點像是在做夢。半年多前我們根本只有兩個人,懷抱著一個不知道是否能夠成真的夢想,租了一個永和的辦公室開始搞網站,現在跟這些網路界的大前輩一起吃飯。

Bill聊起PayEasy一路來的過程,從0開始到一年營業額可以近40億,然後我們介紹我們自己的理念與想法。聊到後來切入重點,是否能透過Single Signon(編按:單一簽入技術)的方式,讓PayEasy的三百萬會員可以使用午餐王?

這樣的概念很棒,但是PayEasy要什麼?午餐王可以付出什麼?

然後…Elton講了一句話在當時聽起來不太好聽的話,整個氣氛就整個轉變了~~~~~

Bill直接就說先離開了,只留下協理下來打圓場,那一次的碰面,基本上是在不歡而散的氣氛中結束~~~~~

後記:

知道後來故事的人都知道,後來在午餐王很危急的時候,是Payeasy是Bill投資了午餐王,之後我們聊起當年第一次見面時的餐敘,那時候的我跟Elton其實真的是很不知道天高地厚的。

不過,如果我們當時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可能我們就根本不會出來創業了,就會留在原本的大公司,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但是,時至今日回頭去看我相信我們都沒有後悔當年的決定,人總是要自己經歷過不是嗎?

面臨倒閉危機

現在回想起來,2008年的上半年是很混亂的,公司的方向有好幾個,一方面網路訂餐持續擴區,一方面實體通路也在運作,又有大陸的計畫還有午餐王 2.0 的改版,以及許許多多跟創投金主天使的會面。但是事實上,公司的營運情況並沒有特別的起色,我一直認為只要把規模做更大就自然會達到規模經濟,就有機會可以找到賺更多錢的方式,不過現在能夠拿出去的財務報表不夠好看,也難有金主願意下來賭一把。

好不容易在八月我們找到了一個遊戲公司的老闆對這個案子有興趣,他也給了我們一些具體的建議,我們應該要在行銷上著墨更多,同時 Elton 耕耘了一段時間的鬍鬚張也終於談成,這是我們第一家簽下的大型連鎖餐飲。

我們在2008的九月初辦了一個活動,叫做「午餐王與鬍鬚張一起搞三八」,我們跟鬍鬚張買了一萬個便當,每個在網路上賣 38 元,我們客製了便當盒找了網路漫畫家畫了四格漫畫,四種便當分別叫做「不知道」、「我都好」、「跟你一樣」、「慶菜(台語的隨便)」,加上公關公司的操作還有自己拍的宣傳短片。

那幾天,傳真伺服器爆了電話線也爆了,我們第一次感受到了訂單滿載的強度,但是也暴露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活動本身算是成功,在每日限量的情況下依然在13天內賣完一萬個便當,我們以為我們算是在金主面前繳出一張還不錯的成績單,但也在我們投注了最後的現金砸在這次活動之後不久,我還記得那天是9/22,我們接到了原本說會投資的遊戲公司老闆的電話,他說因為雷曼兄弟所引起的金融風暴暫時決定不投資了。

才剛剛達到一個小小高峰的午餐王,不到一週馬上就陷入必須要關站的危機之中……

後記:

我還記得第一天爆單忙完所有事情後,我坐在我的位子上,開始覺得之前自己的估算是完全有問題的。一天還不到200張訂單,我們本來的半人工接單流程就完全無法負荷了,如果不走自動化接單,根本無法運作更大量的訂單,因為不同於一般網站接單的時間可以分散,訂單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很大量的湧進,因為搶購的關係,早上九點馬上衝入 100 張訂單,所有的流程也都被打亂了。但是自動化接單所需要的設備、與店家所需的配合,一想到這些,心就越來越冷了……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上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中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下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番外篇】 〉

>> 〈 Peter 的早餐大王夢【上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中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下篇】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上篇】

Posted: 26 Mar 2013 08:43 PM PDT

800px-Bento0001

作者簡介 Peter Chou ,午餐王 與 17Life 共同創辦人,信奉九把刀說的 “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即使跌倒了,姿勢也會很豪邁” 。因此創業近10年還在苦苦掙扎,努力追求不知道能否實現的夢想中。 現為鄉村廚房-精緻小火鍋店的校長兼撞鐘。部落格為:Peter Chou 胡思亂想

楔子:

早餐大王的夢碎了,但是創業的熱情並未熄滅,我從一個餐飲的門外漢,開始看見一點點行業內的世界。我總覺得,網際網路的日益盛行,勢必會改變每一個行業,截至2005年底為止,我看到賣書的行業改變了,我看到旅遊的行業改變了,那餐飲業呢?餐飲業會怎麼改變呢?

午餐大夢起飛

在 Peter's House 經營不善岌岌可危的時候,我一直在想要如何透過更便利的方式來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店或訂購我們的產品,那時候開始有了電子夜市的想法─在網路上集結各類的店家,吸引消費者到這裡來逛,來決定要吃甚麼,就像是夜市一樣。

本來是想要透過自己的每一家 Peter's House 來作為集單收單及配送的中心,但是當我的店關了之後,想法反而不會被限制住,如果我就單純做一個讓消費者可以訂外送的平台,幫這些有提供外送服務的餐飲店接單,然後我就是這些店家的 Sales,他們不需付我底薪,只要付我佣金,店家一定會買單的。

我想起之前還在會計師事務所的時候,常常中午要邊吃便當邊開會,然後都要請秘書出去幫大家買便當,那時候的會計師講了一句話:「怎麼沒有可以直接在網路上訂便當的網站呢?」

由於之前自己是上班族,很清楚公司每天中午、下午經常需要訂餐,我覺得這一定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商機,如果每一天每一個台北市上班族中午吃的便當、水餃、牛肉麵,下午喝的紅茶、奶茶、咖啡,都有一點點錢會跑到我的口袋裡頭,那該會是多大的一筆財富啊!

而且我同時也解決了小商店所面臨的問題,就像我之前面臨的問題一樣,沒有足夠的行銷預算,沒有宣傳的管道,如果我可以專心幫這些店家做業務拉訂單,他們就專心做出美味餐飲,外送給客人,這樣豈不利己利人?

那時候很直覺的想到了「午餐王」這個名字,查了網域,沒人註冊。在我還不知道我會不會做這件事之前,在一切都還只是想法的時候,我註冊了「www.lunchking.com.tw」。

「Peter's House」長安店關店後,我一個人跑到金山租了一個小房間,帶了一大堆書,在哪裡住了一個禮拜,我每天就是想著接下來要幹嘛,最後我決定要來把這個想法做出來。

但是,坦白說剛剛從一個大失敗走出來,我覺得我無法獨力一個人去完成這件事,我需要一個夥伴,願意出錢,也願意出力,這樣成功的機會應該會大一些,所以我一定要找到夥伴才能夠開始。

我不想再一個人去面對這麼多的問題了,於是,我開始逢人有機會就開始講午餐王,講給朋友聽,講給朋友的朋友聽,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不買我的帳,都狂潑冷水。

我不會寫網站,也沒多少資金,在長安店關店快要滿一年的時候,終於有一個人願意辭掉工作來加入這個新的事業,他是Elton,在廣告公司當AE,我當兵時的學弟,我最好的朋友。

他在2006月9月1日早上9點,來到了我當時位於中和成功南路的家,也從那一天開始,我的另一個大夢─午餐大王夢,開始起飛~~~~~

怎麼辦?訂餐網站早就有人做了!

坦白說,那個時候的我們,對於網站的經營與運作是完全沒有概念的,我們兩個都不會寫程式,所以我們很積極的去尋找一個會寫程式的夥伴,但是同樣的,通常別人對我們的計畫不感興趣,只對我們的網站有多少預算要外包有興趣。

沒辦法,我們還是必須要先有一個網站,所以透過朋友的介紹找了一個據說功力還不錯的工程師,以外包的方式要作出第一代的午餐王,我們用Excel 畫出想像中的網站頁面,買了幾本跟網站有關的書,每天不是在我家就是在他家討論每一個功能與頁面。

現在回頭去看那個時候的我們,是很無知的,但是卻充滿信心與熱情。有時候常常要討論到半夜,卻也不覺得累。

不過,當我們還沒有把手上的企劃給外包的技術人員前,就發現已經有人跟我們在做一樣的事情了。

六個台大資工的在9/17推出「美食快遞」(www.foodex.com.tw),之前就有聽台大的朋友說他的一些學弟在做跟我想的很類似的網站,等我看到網站後,靠,根本不類似,因為根本就是一模一樣啊!都是要做一個平台,然後找商店來上架,並且可以讓消費者線上訂購外送的餐點啊!

不過我們頭都洗了,沒道理還沒開始就退縮。我們還是完成了企劃,並且在10月發包出去,中間經過與美術設計與程式設計的諸多來回修正,終於到了年底,網站即將上線。

但是,上線後如果沒有商店在上面,哪會有人來訂呢?因此接下來的重點任務就是要開始洽談店家。

雖然我心裡認為我們收的10%是非常合理的佣金,我也認為站在一個店家的角度,有賣才給佣金的方式實在沒道理拒絕,我也試算過了這樣的佣金比例是有利可圖的,我們的成本費用應該可以控制在5-6%左右,但是真的要出去做陌生拜訪,洽談業務,心裡還是很恐懼的。

畢竟過去都是穿西裝打領帶拿一個007公事包,偽裝成一個專業人士的形象到處去查帳,但是現在突然要變成一個要去陌生拜訪開發客戶的角色,實在很緊張。

買了一本書叫做「業務第一次就上手」,看完了就準備要上場了,但是我跟Elton在內湖285巷附近走來走去,鎖定了第一家店,卻在外面抽了30分鐘的煙還不敢走進去。我想最後應該還是Elton推開了門,我跟著走了進去,就這樣開始了我們兩個掃遍內湖300家店的業務之路~~~~~

脫掉西裝跑業務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是專著長袖襯衫、背著電腦,想要展現專業的樣子在老闆面前,但是過沒多久我們就發現,其實這樣的裝扮是很格格不入的。

而且,其實老闆對於電腦的簡報興趣不大。有的時候他會很直接的說「幾趴(編按:%)?」,而有的會說,不知道已經來了第幾個了,如果你半年後還在的話,再來找我吧!不過當然也有很熱情的老闆,很阿莎力的答應我們,還說如果賣得好,過年要給我們紅包。

中間當然也會遇到一些小尷尬,比如說我跟老闆說明天我們會有專業的攝影師來店裡幫菜色拍照,然後隔天去的時候又是我跟Elton,老闆會說,怎麼又是你們,那我會說,Elton之前都在廣告公司啊~~~

我們就這樣一樣兩個人負責拍照與錄影,然後我回家再剪輯成三分鐘的介紹短片。此外,通常老闆都會要求我們要把做出來拍照的飲料或餐點都吃完,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去拍了一家現打水果果汁店,拍了十幾杯,我跟ELTON在現場就每人喝了三杯,其他的還外帶回家,結果是回家後肚子受不了瘋狂腹瀉~~~~~

那的時候的我,很執著的相信自己在做的事情,遇到老闆潑冷水,我總是會很生氣很激動的回應,雖然碰到的挫折多,但是總也是有個幾家店願意合作。

2007年1月底網站驗收、商家上線,我找了一個在內湖上班的朋友,請他幫忙訂個下午茶做測試。那天下午,我們接到訂單後,就在內湖全程看老闆做飲料、並且外送。

老闆送完外送回來後,很開心的跟我們說謝謝,那個當下,真的是非常感動啊!如果我做一件事情,可以自己賺到錢,而要付我錢的老闆們都還跟我說謝謝的話 ,那這真的是一份太幸福的工作了~

雖然那時候談定的店家只有八家,也很靠近過年大家都想休息的氣氛,但是我們還是決定要開始試營運。一切準備就緒後,Elton開始早上上班前帶著工讀生去內湖大樓發DM,我則在家裡監控訂單、傳真、處理客服,午餐王就這樣正式踏入江湖~~~~~

消費者和你想的,很不一樣

其實那個時候可以上線的店家只有8家,不過我一直覺得,這麼好的網站,消費者一定會捧場。

等我們有了更多的實際銷售的數字,我們就一定能夠談到更多的店家。

在 Elton 發了 DM 之後,坐在電腦前的我也看到了陸續加入的會員,但是很奇怪的是,很多會員明明填寫了資料加入了網站,卻不實際下訂單。

過了幾天,我打了幾通電話去做訪談,發現幾乎所有的會員都跟我說,因為裡面的店家看起來很少,我以為他們起碼應該要把8家都訂過一輪再來跟我們抱怨,沒想到他們其實一開始就因為店家少而懶得開始使用我們網站。

試營運沒幾天,又遇到過年,過年期間很多老闆都無心談生意了,所有的廠商店家都瀰漫著一種過年的氣氛

於是,我們決定暫停行銷活動(其實就是發DM啦),還是重新開始洽談合作店家。我們給自己又一個月的時間,我跟Elton幾乎拜訪了了內湖科學園區周邊所有的店家,最遠甚至跑到東湖去。

終於在清明節前,我們累積了34家的餐飲外送店,我們也訂下了 4/6 也就是清明放假回來後的第一天,做為我們網站正式開站的日子。

那時候我跟Elton約定,我們就看這一個月的結果,如果成,我們就增資擴大營運規模,如果不成,那我們就把過去的八個月當成一場夢,回頭去找工作!~~~~~

(心得插播:很多時候,我對於消費者的憶測其實都是錯誤的,因為眼中只有自己的那條看似光明的路,所以也天真的以為別人也這麼認為,不過如果不是這樣無可救藥的樂觀,或者說偏執,我也無法一直堅持這麼多年吧~~~~

準備大幹一場

不知道是運氣很好還是其它原因,上線後訂單就真的開始陸續進來了,不過當然也開始產生很多問題,本來用了中華電信的傳真系統來幫忙傳送訂單,但是後來發現早上常常會塞車,當我打電話去店家確認訂單的時候,常常都還沒傳到,後來我們在家裡裝了10條電話線,買了好幾台傳真機,每次收到訂單,我就列印下來,接著傳真給店家,打電話給消費者說:「系統已經自動將訂單傳送給店家了哦!」

那時的我,一直覺得只要先確認市場有這個需求,未來自動化了,就一定可以降低人事客服的成本,而現在這樣貼心的幫秘書小姐訂餐,有任何問題我們都會主動電話聯繫,也可以多多了解消費者想要的,也可以建立初期的忠實客戶,也沒錯。

等到我們5/1在建國南京路口的伯朗咖啡館開會時,我們單日的訂單數單單內湖園區,就已經達到最高每日25單,我們幻想著如果我們接著開遍台北市12個行政區,然後內湖其他的店也都陸續加入,我們的訂單一定會繼續突飛猛進。

於是我們兩個人決定繼續增資,開始找辦公室、招募員工,我們要開始大幹一場了~~~~~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中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下篇】 〉

>> 〈 Peter 的早餐大王夢【上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中篇】 〉
>> 〈 Peter 的午餐大王夢【下篇】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