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Twitter的新App『Vine』被FB封鎖並被發現大量色情影片” 與新的 2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Twitter的新App『Vine』被FB封鎖並被發現大量色情影片

Posted: 28 Jan 2013 08:34 AM PST

2013-1-29 上午 12-29-55

去年10月份,Vine還沒上線就被Twitter收購,直到今年1/25正式上線這個分享6秒鐘影片的應用程式,不過一上線就發現,Facebook拒絕讓其使用撈取朋友的API,所以現在在Find People的頁面裡,只看得到Twitter 以及聯絡簿上的朋友。

Vine在其官方部落格是這樣介紹自己的:

we want to make it easier for people to come together to share and discover what's happening in the world. We also believe constraint inspires creativity, whether it's through a 140-character Tweet or a six-second video.

我們想讓人們更容易的分享和發現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我們也相信限制可以激發創意,無論是140 字的推文,或者6秒鐘的影片。

目前只有iOS 版本,可以讓使用者錄製最長6 秒的影片,然後會轉成Gif格式播放,目前 Vine的影片可以直接在使用者 Twitter 的時間軸上播放。你可以到 Twitter 創辦人 Jack 的頁面上看到他剛拍的巴士影片

照片

在今天稍早,Vine 也被爆出編輯推薦裡居然出現色情影片,直到現在如果您到App裡頭搜尋 Porn 之類的關鍵字,仍然可以看到相關的影片,而就算是舉報該影片,上面也只出現WARNING 字樣,仍然可以點開來看,有趣的是,許多網友打趣的說,六秒鐘的色情影片不知道可以幹嘛用:P

而另外,大家在觀察的是蘋果官方的反應,因為過去這樣的狀況,通常蘋果會毫不留情的閃電下架,目前 Vine 仍然在架上。

Vine iOS 版下載連結:點我

Google 的設計革命

Posted: 27 Jan 2013 08:27 PM PST

google_design.002

做為一個以數據(data)為本的公司,Google 在設計上有著不怎麼輝煌的過去。公司的第一位視覺設計師 Douglas Bowman 就因無法忍受這種文化而離開。不過,自從 Larry Page 擔任 CEO 以來,公司的設計出現了令人贊賞的突破。從 web app 到行動 app,Google 似乎漸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視覺語言,並且開始以統一的風格來打造使用者體驗。在此前的一些報導中,我們已經了解到,這是 Larry Page 在公司內部推動產品重設計,以及各部門設計師合作的結果。The Verge 最近深入 Google 內部,與他們的設計師們進行交流,得到了更多的內幕資料。

根據 Google 搜尋首席設計師 Jon Wiley 的說法,Larry Page 就任 CEO 後的一個命令就是重新設計所有產品。Jon Wiley 有兩個月的時間把 Google 搜尋改頭換面,並且開始從整體上思考 Google 的整體風格,「我們必須使所有產品變得漂亮」。

Jon Wiley 將這項計劃命名為「Kennedy」,公司的資深設計師們聚一起,定下了一些設計上的原則,同時還得到 Google 創意實驗室的協助。Google 創意實驗室集合了公司紐約辦公室的頂級設計師,做了絕佳的產品行銷而廣為人知。

「Kennedy」計劃影響了 Google 的一系列產品。在 Larry Page 擔任 CEO 的三個月後,Google 發表了全新版本的 Google 搜尋、Google 地圖、Gmail 和行事曆。接下來,Google 發表了 Google Now 以及一系列 iOS 應用(Google+、Youtube Capture、Chrome、地圖)。這些產品都遵循了「Kennedy」計劃產生的設計理念。Jon Wiley 說,曾經的布朗運動已經變成了設計理念的流動溪流,雖然路上會有分支,但都流向一個統一的方向。對此,Android 使用者體驗主管 Matias Duarte 說,「Google 正在經歷一場設計革命」。

在這次採訪中,The Verge 網站了解到,Google 仍然沒有一位總設計師。不過,公司有統一的流程來貫徹設計理念。「Kennedy」計劃中誕生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團隊:UXA。團隊的成員是紐約的一些設計師。Google 並不公開提到 UXA 團隊,這使它顯得有些神秘。UXA 是一個小團隊,但是它和 Google 重要產品的頂級設計師們進行日常合作。它的任務是「設計和開發一套真正的 UI 框架,將 Google 應用轉變為對使用者可用的漂亮、成熟、易接近和統一的平台,」並將這種理念貫穿到所有的產品中。

關於設計師們的交流,Jon Wiley 說,「我們走到一起,我們吃午餐,我們不停地交流」。Google 地圖行動版首席設計師 Darren Delaye 說,開發 iOS 應用的設計師們會討論產品獲得的反應以及設計上的一些嘗試。

要了解 Google 的設計流程,Google Now 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Android 的產品主管 Hugo Barra 曾經告訴 The Verge 網站,它開始於一項 20% 計劃,結果變成了更加龐大的計畫。

「當談論設計、設計文化的崛起以及 Google 的設計流程時,Google Now 從許多方面來說都是是一個很好的例子」,Android 使用者體驗主管 Matias Duarte 說。Google Now 團隊需要將 Google 不同的服務融入一個界面之中,而且「看起來是 Android 的自然延伸,同時不失去 Google 風格」。為此,Android 團隊采用了與「Kennedy」計劃一樣的流程,在整個公司內部進行合作。

「我們和 Jon Wiley 的搜尋團隊緊密合作,因為他們構建的是 Google Now 的一大部分——知識部分。我們和倫敦的 Android 團隊緊密合作,他們開發的是語音部分。在 Moutain View 的 Android 團隊可以了解你的位置訊息。我們聚在一個很大的作戰室,攪拌,混合,重新開始,試圖創造出最簡單的體驗。」

Duarte 強調了字體的重要性。Google Now 使用了大量的空白,而不是人工的分割。「我們真正想要的是大膽的字體、空白和大圖片帶來的強調作用、風格和層次感,並呈現在我們給予你的卡片上」。這是 Google 的新風格,並且會在整個行動產品中推行。

Google Now 關鍵的設計隱喻正是他以前在 webOS 上使用過的卡片。它完成了形式和功能的統一。Google Now 的設計完全有可能影響整個 Android 設計。Duarte 說,Android 的設計指導 Holo 是非常靈活的,它可以處理 Google Now 提供的設計線索,因為 Holo 不強迫視覺和感覺上的一致。

Google Now 的卡片,以及」Kennedy「計劃產生的理念,為 2012 年的所有重設計定下了調子:一種現代的內容框架,它拋棄了笨拙的人工陰影,代之以乾淨的線條、生動的顏色和高度可讀性的字體。卡片影響了搜尋結果上的知識圖譜、Google+ 的賬號界面以及 iOS 上的 Google 地圖。

Jon Wiley 說,Google 風格應該介於蘋果的擬物化和微軟的 Metro 設計之間。新的 Google 有深度,但並不浮華。

對於設計師來說,最大的挑戰是設計一個跨平台的界面,同時保持原生感。Gmail 的首席設計師 Jason Cornwell 說,Gmail 重設計的目標是「使 Gmail 在網路、Android 和 iOS 上有統一的視覺感,但是要找出這些平台的特別元素,將其和 Gmail 推行的整體風格融合起來。」

Gmail 的 iOS 版經過了多次重設計,才找到了正確的方向。應用上有一個表示新內容加載的「spinner」動畫,其靈感直接來源於 Google+ 上獨特的下拉動畫。從這個小細節裡,可以看到 Google 不同產品設計團隊的合作。

Google 地圖 iOS 版是新設計理念的實踐。Google 地圖行動版的首席設計師 Darren Delaye 說,這個全新起步的產品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我們可以試驗、起步,做出全新的東西」。Google 地圖 iOS 版結合了「Kennedy」、Google Now 和 Google.com 的許多元素。許多人認為 iOS 版的地圖甚至超過 Android 版,對此,Darren Delaye 說,這兩個應用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反映的是不同時間段的 Google。他說,地圖的成功之處並不是它的界面,而是你操作步驟是否足夠簡單。

Google 地圖 iOS 版最完整展示了 Larry Page 的願景:簡單、有用、賞心悅目的設計。它展現出 Google 的一種新趨勢:跨平台、跨團隊和跨產品的合作。「每個人的工作都基於 Google 最新的做法」,Daleye 說,「當產品中出現了新的或有意思的東西,而且可以被廣為採用的話,我們就會把它們放入整體的設計語言中」。他說,這是「我們開放文化的一個特性」。

在採訪中,每一個人都會重復這樣的話,「一個簡單、漂亮、有用的 Google。」Jon Wiley 說,不同團隊開發的應用,都是「Google 化」的,「這只是通過彼此交流做到的,而不是跟隨嚴格的設計規則。」

Android 使用者體驗主管 Matias Duarte 說,「我們正在 Google 整體內部緩慢構建一個真正的設計文化。團隊是獨立的,但是交流、友情和合作正在不斷成長。」

與 Eric Schmitt 擔任 CEO 不同,Larry Page 更樂意讓人來做出設計決定,而不是數據。不過,Google 的設計過程仍然是自身文化的體現,Larry Page 並沒有進行微觀管理,他讓員工處理具體的設計過程,同時用核心的設計師進行指導。對於 Google 的設計革命,The Verge 所下的總結是:

如果說 Eric Schmitt 時代最為人所知的是「不作惡」,或許 Larry Page 的 Google 很快就會以「不醜陋」來定義了。

噗浪宣布獲得中經合創投首輪投資,並推出匿名貼文

Posted: 27 Jan 2013 09:55 AM PST

plurk_logo.001

創辦於 2008 年,曾在國內掀起「微網誌」風潮的社群網站「Plurk(噗浪)」宣布獲得中經合創投首輪投資,然並未透露具體的投資金額與細節。在這次的增資之後,噗浪也將推出「匿名訊息(Anonymous Plurk)」此一全新功能,允許使用者以匿名方式(不標記作者名稱)在自己的社交圈發表訊息。

目前噗浪平均每位使用者每日停留時間超過 40 分鐘、發表 15 則訊息,每天總共產生超過 300 萬則訊息。以台灣來看,根據 Alexa 的排名1,目前噗浪排名為第 40 名。

plurk_alexa

 

「我們希望建立的不只是一個好的網路社群,而是提供使用者更接近實際人際關係建立的社交體驗的平台。我們的使用者重視隱私,我們不強迫使用真名,他們完全可以決定對話的對象,這些對話有時、很八卦,有時很可愛,也時常會有很激烈的爭吵跟討論…。裡頭有更多其實我也難以一一說明的社群發展,但我們將致力於持續提供一個好的網路社交環境,協助使用者對話、建立關係,發展出真正符合使用者社交需求的環境。」噗浪創辦人雲惟彬表示。

美商中經合集團(WI Harper)合夥人Edward Liu 表示「噗浪促成了相同興趣的網路使用者透過其平台對話、交換資訊及建立社交關係,噗浪的管理團隊同時強調將持續在注重使用者隱私的政策下,推出符合需求的新功能及內容服務。過去幾年,噗浪以極快的速度在包括台灣、日本、東南亞等地迅速竄起,到目前為止,使用者透過其平台產生累積超過80億則訊息,每天持續以超過 300萬則的速度增長,展現持續的成長動能。我們很高興能與噗浪一起合作,協助推廣到更多國際市場。」

噗浪計畫將此資金全數投入於技術研發,創新其產品及擴展公司,並且計畫將服務延伸至更多城市及國家,招募有意投入國際市場及技術開發的團隊。噗浪目前已經藉由其草根社群的協作,提供超過 30 種以上的語言版本。

噗浪創辦人雲惟彬日前曾加 WebConf 2013 中,發表演講「錯失過的機會」(如下),此次獲得投資後,是否能夠再重新掌握機會,相當令人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