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馬雲:傳統零售業與網路的競爭,就像在機槍面前,什麼拳都沒用” 與新的 4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馬雲:傳統零售業與網路的競爭,就像在機槍面前,什麼拳都沒用

Posted: 24 Jan 2013 07:00 AM PST

 

 

螢幕快照 2013-01-24 下午01.26.05

(Photo by World Economic Forum

本文轉載自虎嗅網,王健林、馬雲私下激烈爭論,“1萬億交易額還是銷售額?”零售的天是誰的天?

CCTV年度經濟人物典禮上,王健林(註:中國四川省人,大連萬達集團創始人、董事長,2011年,為富比士中國富豪榜資產排名第十位。資產達到450億元人民幣)。和馬雲就傳統零售業和電商未來的市占率設下「1億賭局」,但在隨後的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內部沙龍上,馬雲和王健林就此話題再次展開爭論,馬雲說,「天變了」,王健林說,「基於中國2000年歷史和美國的現狀,電子商務非主流」,虎嗅摘錄爭論核心觀點,這是傳統行業與網路行業大佬對未來中國商業格局的判斷,不得不讀!

馬雲:「在機槍面前,什麼拳都沒用」

世界在變。天已經變了。這一萬億(註:淘寶和天貓今年交易總額超過1萬億元)只是剛剛開始,零售業將會面臨致命的打擊。這不是一個玩笑,做網路這麼多年,我一直堅信,創造性地破壞比破壞性地創造要重要。

我告訴大家,以後的體驗跟你今天想像的體驗完全不同。傳統零售業與網路的競爭,說難聽點,就像在機槍面前,太極拳、少林拳是沒有區別的,一槍把你崩了。今天不是來跟大家危言聳聽,大家都是朋友,網路對你的摧毀是非常之快的。

淘寶實際上建立了一個新的生態體系,由五個部分組成:

  1. 信用體系。線上的信用體系比線下的信用體系要好太多。會員在淘寶上最在乎的是什麼?信用。如果你比別人多了一顆星,都會贏得其他人的尊重,你的生意也會好上去。
  2. 金融體系。我沒有對外公佈數據,支付寶現在有八億註冊會員。「雙11」交易筆數達到1.05億筆,其中第一分鐘最難處理,就這一分鐘衝進來1000多萬人。你們知道1天1億筆交易是什麼概念? 鐵道部去年春節賣票,140萬筆交易,全癱瘓了,這跟設備、錢一點關係都沒有,完全是用技術、用軟體解決問題。 
  3. 社會化大物流體系正在逐步成型。今年,中國的快遞包裹是57億,其中37億是我們做的。「雙11」時,17,800萬個包裹居然給運出去了,而且沒癱瘓!中國做快遞的主要是浙江省一個村里的村民,那是很土的一幫人,但是他們支撐了中國65 %的快遞市場。現在中國從事快遞行業的人數接近100萬。我們所做的,就是把中國現有的物流體系利用起來,而不是自己建一套物流體系。中國未來會需要1000萬快遞人員,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管理100萬以上的員工去做快遞。快遞是很苦的行業,快遞最早就是鏢局,押貨的,直到今天為止他們還是這個風格。網路公司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如果一家公司什麼都幹,這家公司肯定幹不長。電子商務公司是一個社會化的大配合。
  4. 小企業的工作平台。我們用最便宜的共享平台為所有小企業服務——設備、設施、工程師、CRM,這套系統使得很多小企業的“根”留在我們這裡。
  5. 大數據系統。訊息時代和數據時代是有很大變化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訊息的出發點是我認為我比別人聰明,數據的出發點是認為別人比我聰明,訊息是你拿到數據編輯以後給別人,而數據是你蒐集數據以後交給比你更聰明的人去處理。

 

王健林:「說傳統產業要消亡的,你只是第三個」

我表示對馬雲的尊重。理越辯越明。舉個例子,說傳統產業要消滅,比較有名的,這400年來你算第三個。第一個有名的人是造蒸汽機的瓦特。蒸汽機出現後十幾年,就有人做了斷言,除了蒸汽機是新興產業,其它傳統產業都將消亡。後來20、30年的發展,蒸汽機再怎麼牛還是要有利潤才行,後來其它產業也沒有消亡。第二位是美國線上(AOL)的老闆,他斷言除了網路之外的傳統產業都要消亡。馬雲算是第三個最有名的人,斷言除了電商以外,零售行業要死掉。

馬雲:「我是說死掉一大半」

我絕不是在危言聳聽:世界在變,天已經變了。這是一個巨大的變革,我找不出任何理由相信傳統的零售會勝過我們。這個變革是連鎖反應,這10年來我們做的是消費流通領域,未來3年數據化以後進入生產製造,然後再由生產製造到生活方式的變革,這是循環的。零售行業的好日子將不會回來。

什麼道理?淘寶、天貓這1萬億對於廣東所有製造業意味著什麼改變? 例如在廣東造電視機的人,原先生產100台電視機,腦子裡首先想到的是95台賣到了國美(註:中國大陸的實體電器通路商),5台補充一下電子商務。今天倒過來了,他們認為100台電視機當中有50-60台要被放到網上,20-30台放到線下店裡。這是什麼概念?製造行業的行為發生了變化。

我再告訴大家,有些數據沒有對外公佈,今年929日,海爾在我們這裡賣出了12,000台洗衣機,一天拉斷了海爾的幾條流水線,而這只是我們「聚划算」(註:團購優惠服務)做的一個小小項目而已。

可以想見,今後的商場會出現什麼結局? 我可以保證二三十年後,我們的孩子是不可能拉著手去逛商場的,不可能!我都不去!但是他們會去看電影、吃飯、看戲、交流,這是所謂的體驗,絕不是買件衣服試一試。

天變了。零售行業的改變必定導致生產製造行業的變革,沃爾瑪最偉大之處不是1年賣2.7萬億人民幣,而是通過零售改變了整個生產製造,大規模的採購導致這個世界出現了集裝箱、規模化、標準化、低成本。沃爾瑪帶來了B2C。今天倒過來了,網路帶來了C2B,消費者數據引導生產製造的變革,這個變革是巨大的。

今天你還在想“Made in China”,完了,因為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後叫“Made in Internet”......

王健林:「我不這麼悲觀」

首先,馬雲能出來,他自己有本事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中國缺乏大的零售企業,這給他製造了機會。美國電商發展30多年,現在占美國零售總額9%左右。中國電商的比例還很小,1.5萬億跟20萬億比,還差得遠。為什麼美國沒有馬雲出來?因為美國辦電子商務公司都是前10大零售企業。 

美國零售企業過500億美金、1000億美金,自己的物流系統都是非常好的。但是中國過千億的零售企業很少,而且具有強大配送能力的一個都沒有。中國物流配送不健全,加上大的零售企業沒有出現,所以淘寶出來之後確實把大家打得稀里嘩啦,對於一般的零售企業的衝擊是非常大。 

其次,電商永遠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人的消費行為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叫做「炫耀心理」,就是人超過80%的消費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向別人炫耀,為了體驗。宅在家裡上電商,這肯定是相當一部分人的行為模式,但不要忘了,人的社會屬性才是第一位的,我就斷定人一定要去公眾場合,一定還要去人多的地方去玩、去轉,這樣就可以讓零售終端和零售渠道繼續生存下去。

當然,有一部分零售渠道一定會極其困難,也許最後就消亡掉了。尤其是完全標準化的產品,例如電器、圖書、家具......

第三,中國的電商起步太晚,比重太小。在起步期間你的空間是非常大的,但當電商市場份額達到10%左右的時候就會逐漸減緩速度,出現瓶頸。絕對不可能一個淘寶,或者一個電商在中國零售平台中佔據主流。 

我已經做了預備,防備你(指電商)把我幹掉。你的衝擊不是對我,而是我的客戶,因為我是收別人租金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會衝擊到我的客戶,間接就會影響我的租金,我要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我認為在競爭當中,一定會各自調整自己的位置和打法,最終還是競爭並存,不會是誰把誰幹掉。

馬雲:「你們不會再有機會了」

我一直堅信,改變成功者是最困難的,因為每個成功者都有一大堆理由。為什麼傳統行業做不了網路?很難做,因為你要革自己的命,這是非常難的。在座各位要想做網路,不是你們做不了,最艱難的是你們要革自己的命,也就是你要把原來的行業砸了。淘寶現在還在做無線淘寶,另外一場革命就是無線,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消滅淘寶!就是我們給他一切資源,你只要把淘寶打敗,我們就認為你過關了。

很多人做電子商務,都說「電子商務是傳統模式最好的補充」,補個鬼啊,人家已經比你強了。很多人輸就輸在,對於新興事物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跟不上。

很多人走過的路就是這樣的。「電子商務不可能滅掉傳統行業」,這句話一定是對的。我只是覺得整個行業的變革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現在很多人打拳都很厲害,覺得我把肌肉練得再強一點子彈就打不進了。我告訴你,還是能打得進。因為成本概念、模式概念影響的不只是你,影響的是整個製造業,影響的是後面所有的參與者,特別是影響我們90後的孩子們。

我同意王總說的,吃飯、喝茶、看電影——那當然,(體驗或消費)是必須的。但是有一點我必須提醒你:我們發展起來確實是因為中國的零售行業不夠強大,但是我們今天的增長速度讓零售行業失去了強大可能。

總結語 

王健林:「其實我也用淘寶買東西,但我相信無論十年還是二十年後,中國實體店的比重仍會大大大於電商。我是根據美國推算的,現在美國電商大概是9 %”。」

馬雲:「對你這個觀點,我只有一個擔心,你的判斷是基於美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今年淘寶的交易額比eBay全球和亞馬遜全球兩家加在一起還要大。為什麼我們能夠發展得那麼快?我看也不是因為我們做得好,而是因為中國的商業基礎設施太差。中國這十多年的發展,你去看看有多少超市和百貨大樓能夠遍布全國各地?本身就是支離破碎。第二他們跟客戶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建立起來,純粹是在賣貨,而網路一旦發展起來,先是跟客戶建立體驗關係。」

王健林:「我是基於過去2000年的歷史。十年、二十年後電商肯定不會成為主流。2022年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超過50%,我就敗了。我敢跟你賭1個億。我再說一下,交易額不是銷售額。交易額1萬億大概相當於銷售額3000。」

馬雲:「你要搞清楚,淘寶上的1萬億,是賣出去的貨1萬億——交易額大概是1.5-2萬億。」 

王健林:「淘寶交易額1萬億算不算統計局裡說的那個零售總額,要把這個搞清楚。請教一下統計局!」

行車記錄器 vs 行樂記錄器

Posted: 24 Jan 2013 05:52 AM PST

 

DCIM100GOPRO

 

(圖片來源:GoPro 官網)

愛比有一群松鼠,愛設計、愛網路、愛產品。美國、日本、台灣,社群、網路應用、蘋果、手機、電腦、相機。有人愛蘋果,有人愛 Google, 有人捍衛宏達電,有人捍衛自由軟體,有人擁護尊重使用經驗的蘋果。愛比官網:http://www.ipevo.com.tw ,愛比松鼠部落格:http://blogs.ipevo.com ,本文轉自行車記錄器 vs 行樂記錄器一文。

 

從一項產品的熱銷,就能看出一個國家的文化風氣。

台灣這兩年最具話題性的熱銷產品,恐怕非行車記錄器莫屬。自從女藝人酒醉毆打計程車司機的行車記錄器畫面透過媒體反覆播送,行車記錄器成了犯罪紀實的最佳利器,不僅計程車隊視其為基本配備,前後左右都要安裝一支,一般駕駛人也搶著裝,因為誰知道哪天路上會發生什麼事?

行車記錄器vs.行樂記錄器

車禍責任釐清、檢舉違規,這些字眼跟行車記錄器畫上等號,行車記錄器就像是一個「等待不幸發生的保險」,反映出台灣橫衝直撞的用路文化與抓耙子行為。

但是,市面上這麼多家公司在做行車記錄器,卻沒有一家能成為領導品牌。香港朋友來台想買行車記錄器,問我哪個牌子的產品最好?我卻說不上來。

行車記錄器這幾年會流行,跟CMOS感應器、鏡頭及影像壓縮技術進步有關,降低了製作行車記錄器的技術門檻與成本,於是許多廠商多半抱持著一種「這個市場還不錯,既然我們可以做,那就快去賺一票。」的短期想法。一堆品牌做出使用方式、規格都非常相似的產品,最後只能打價格與規格戰,殺得血流成河,誰都賺不到錢。

同樣的技術與零組件,在美國卻產生出截然不同的「行樂記錄器」。90年代美國聖地牙哥一個熱愛衝浪的大學生Nick Woodman,為了跟同伴們去衝浪時,不用再留在岸邊當「指定攝影」,於是開了一家叫做「GoPro」的公司,他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研發出可以戴在手腕上,防震、防水又輕巧的GoPro Hero攝影機和相機,讓玩家可以輕鬆拍攝自己玩樂時的豐功偉業。

GoPro在極限運動愛好者間掀起風潮,恰逢Social Media興起,GoPro贊助許多玩家,讓他們拍下影片後上傳到YouTube,成為最佳廣告。GoPro再研發出可以戴在胸前、夾在安全帽、滑板、腳踏車、越野車的專用腳架,成功打敗許多大廠牌推出的可攜式相機、攝影機,去年在美國賣出400萬台,成為全世界成長最快速的錄影器材公司。

人們不會花太多錢在「保險」上,只要「夠用就好」,但人們會願意為自己鍾愛的事情,付出比其他方面更多的金錢與努力。GoPro從自身真正的需求出發,滿足玩家「Be a Hero」的心態,並且根據這個需求提升產品品質,因而打造出一個「Only One」的獨大市場,相較於台灣的行車記錄器,人人都是「Me Too」,不僅缺乏想像力,更沒有發展未來。這兩種使用同樣技術的相反應用,就好像用同一袋麵粉,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蛋糕。

 

註:關於 GoPro 可以參考 inside 前文「GoPro創辦人因為富士康收購,成為新科億萬富翁

美國的 Open Data 年度最佳應用

Posted: 24 Jan 2013 04:57 AM PST

open feature圖片來源:Flickr

開放資料(open data)指的是一種經過挑選與許可的資料,這些資料不受著作權、專利權,以及其他管理機制所限制,可以開放給社會公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版使用(註一)。

開放資料在許多先進國家都受到支持,並有著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大力推動,如美國政府。根據 The Atlantic Cities 的報導(註二),美國在 2012 年最好的幾個 open data 應用如下:

費城的犯罪情形

費城自 2006 年 1 月至今的所有重大犯罪紀錄,包含殺人、搶劫、攻擊和偷竊等。而雖然芝加哥早已在 2011 年時將十年犯罪紀錄建檔並公開(註三),但費城則有些不同,犯罪紀錄是以地圖的方式呈現,且每天都即時更新。

best open data 2012 phila 圖片來源:The Atlantic Cities

波士頓的單車共騎

波士頓的 Hubway 單車共騎系統公佈大量的使用者騎乘歷史檔案,然後邀請單車愛好者和開發者參與一項挑戰─將這些資訊轉變為有用的視覺化資訊(註四)。下圖便是獲得最佳分析獎的 Ari Ofsevit 所製作的圖表,圖中呈現出各條單車路線的平均速率。

hubway bike route speed圖片來源:The Atlantic Cities

亞特蘭大的大眾運輸即時資訊

美國許多地方的大眾運輸即時資訊只開放給 Google 而非大眾,然而亞特蘭大則是一個著名的例外。有關當局(MARTA)於去年十月將該地區的大眾運輸即時資訊開放給大眾,讓任意開發者都可以使用該資訊去開發 app、地圖、旅遊規劃或是其他利用即時資訊的工具。

舊金山的行人意外事故

舊金山的公共衛生部門發布了大量地圖型式的資料,其中一項資料是行人發生意外事故的地點分布。除了指出每個發生意外的地點之外,這份地圖還指出一半以上的事故都集中在 5% 的地區。

sf ped injuries圖片來源:The Atlantic Cities

芝加哥的綠屋頂

這座城市有 359 座屋頂被植被所覆蓋,總面積約五百萬平方英尺。芝加哥市政府將這些綠屋頂的地點、面積和衛星空照圖都公布出來,下圖是芝加哥市政府的屋頂。

chicago green roof圖片來源:The Atlantic Cities

檀香山的海嘯警報器

檀香山政府將海嘯警報器的位置公開後,協助美國公共服務改進的組織 Code for America 便開發一款 app 讓居民可以對自家附近的警報器進行「認養」。就如同認養消防栓的計畫一樣,這個認養的目的在於避免警報器遇到意外而無法發揮功效,也可以請居民協助進行警報器聲量維護測試並回報問題。如下圖所示,幾乎一半的海嘯警報器都已經受到當地居民的認養(綠色為已認養)。

tsunami sirens in honolulu圖片來源:The Atlantic Cities

正如 Inside「開放資料 (Open Data) 的迷思」一文中所提到的,開放資料在世界各地都是政府及網路圈的顯學,先進國家無有不戮力推動,上面幾個例子只是 open data 的一小部分應用。然而,台灣的 open data 進展十分緩慢,其實並非當局刻意抗拒,而是絕大部分都根本不懂 open data,或是如先前的實價登錄事件(註五),其實都可以看出台灣 open data 的觀念還有許多不足和迷思。歡迎讀者留言討論。

延伸閱讀:「【客座】開放資料 (Open Data) 的迷思」、「[投稿] 資料開放,商機無限 ?

 

(註一)開放資料 Wiki
(註二)The Best Open Data Releases of 2012
(註三)City of Chicago Releases Ten Years of Detailed Crime Data
(註四)Hubway Data Visualization Challenge
(註五)和人民做朋友真的這麼難?民間版全台實價登錄網站的哀歌

蘋果本季營收成長約 20%,但獲利卻幾乎零成長

Posted: 24 Jan 2013 01:37 AM PST

apple cover圖片來源:Flickr

蘋果今天公佈了 2013 年 Q1 財報,營收達到 545 億美元,獲利 131 億美元。iPhone 和 iPad 的銷售量則分別達到 4780 萬、2290 萬台,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 iCloud使用者數達2.5億,使用者在 iMessage 上每天發出 20億則訊息。

但某些數據沒有達到預期,像 Mac 電腦相較去年就出現大幅下滑,iPhone 約 4800 萬台的銷售量也低於華爾街 5000 萬台的預期。這些讓資本市場呈現負面反應,蘋果股價出現近年內最大一次跌幅(10%)。

下面我們透過圖表來看看 2013 財報年度蘋果 Q1 的表現(以下部分圖表來自 TechCrunch):

(編按: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蘋果去年調整了會計年度,導致 2012 年 Q1 為 14 週,2013 年 Q1 為 13 週)

營收與利潤比較:與去年同期相比,儘管營收從 463 億美元成長到現在的 545 億,但獲利仍為 131 億美元保持不變。

apple 2013 Q1-1

Mac 電腦銷售量比較(圖中單位 B 應為 M:Million):相較去年而言,Mac 電腦的銷售量出現大量下滑,從 520 萬台到現在的 410 萬台,也僅僅比上一季多 10 萬台。

apple 2013 Q1-2

iOS 裝置(iPhone、iPad、iPod)銷售量比較:除了 iPod 出現較大幅度下跌外,iPhone 和 iPad 的銷售量仍有大幅成長。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不過還是低於華爾街的預期。

apple 2013 Q1-3

蘋果零售店表現

apple 2013 Q1-4

蘋果的現金在這季達到 1371 億美元,比惠普公司一年的營收或者越南一年的GDP都高,惠普在 2012 年的全年營收為 1240 億美元,而越南 2012 年的 GDP 為 1236 億美元

apple 2013 Q1-5

而 SplatF 的 Dan Frommer 則用一張圖表來比較近一年蘋果的財務資料表現(由於蘋果 2013 年的財年是從 2012 年 11 月開始計算,Dan Frommer 用 2012 年 12 月來表示 2013 財年的 Q1,以此類推):

apple 2013 Q1-6

其實這張圖更能看出蘋果整體的成長和各項業務的變化情形,iPhone 依然佔據蘋果整體營收的大半江山,達到 56%。但 iPad 的成長非常快,已經成為其第二大營收來源,達到 20%。而隨著 iPod 和 Mac 電腦營收出現大幅下跌,iPad 未來肯定會佔更多營收比例。

不過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投資人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因為 iPhone 和 iPad 正遭遇其它競爭對手的挑戰。而除了這兩項產品,蘋果目前還沒有其他產品可以給投資人信心。

而下一個重量級產品會不會是蘋果電視目前也還無法判斷,但是從這次公佈的數據來看,市場對蘋果電視的反應非常好,這一季蘋果電視賣了 200 萬台,比去年同期成長了 60%。蘋果 CEO 庫克在財報發佈會上也特地談到了蘋果電視,他說過去幾年蘋果一直在用視訊內容拓展人們的客廳空間,未來會繼續在這個領域投入更多資源,但是他沒有透露更多細節。

另一個要提及的是,蘋果在財報中第一次加入了大中華區(包括大陸、香港和臺灣)的資料,大中華區營收 68.3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了 67%。

apple 2013 Q1-7

2012年「年度十大精選行銷類微電影」發佈,看微電影如何為品牌加分

Posted: 23 Jan 2013 07:33 PM PST

微電影1

 

 

上週應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之邀,擔任了以2012 年台灣地區行銷類微電影作品為評選對象的「年度十大精選行銷類微電影」之評審,從114部共239支(幾乎快等於每一個工作天就有一支發表)影片裡挑出十部作品,嘗試在2012年的微電影行銷熱潮中找出一些值得參考與分析的好案例。

從中國大陸開始崛起的微電影熱潮(請參考Inside之前發表的「內容行銷」新趨勢 –漫談微電影),在2012 年也延燒到台灣,從政府單位各地方縣市到企業與非營利組織、藝人等紛紛以自己的方式投入微電影的拍攝與行銷方式,拍攝預算從每支三萬元到一千萬元皆有。但由於對微電影的認知與觀念仍在起步階段,也造成許多拍攝單位事倍功半浪費行銷資源,市場資訊甚為混亂,呈現的成品與效果也參差不齊。而格式上甚至於有長達數十分鐘的微電影(似乎不能算「微」了)或者連續數集劇情前後連貫無法獨立觀看的系列(應該稱為「微網劇」?),也讓五位評審在評選時頗費了一番功夫。

先來看結果吧—2012年度十大精選行銷類微電影(依主題筆劃次序排列)包括:Google《齊柏林-高空捕捉台灣之美》、花旗銀行的《一或一起》、Lativ《代課老師》、全家《永遠都想你管我》系列、合庫《我的失智父親,最卑微的願望》、客委會《客家好愛你》、特力屋《悄悄佔據你》系列、全家《康健霓小姐的愛情微電影》系列、曼秀雷敦《蛙式女孩》,以及櫻花《愛在家-大人的家庭作業》。

其中全家《永遠都想你管我》與《康健霓的愛情微電影》和特力屋《悄悄佔據你》都是以系列微網劇方式拍攝;《Google搜尋故事》以及台灣櫻花的《愛在家系列》則以同一創意概念發展系列獨立數支影片的型態,彼此之間沒有情節關連性,系列中個別影片可以獨立觀看而不致於影響理解;《客家好愛你》有系列八集,各自獨立但兼具微網劇特性,總評以七分多鐘的完整版為主。

當天評審會議的討論中,五位評審對於「什麼才算是微電影?」有深入的討論,討論過程彼此因為專業背景的不同,角度也略有差異--貝立德媒體實驗室所長張羿文表示,站在商業行銷角度,達成品牌目的,製作呈現以及在新載具與新媒體的播放,都是微電影行銷時重要關鍵要素;資深廣告人「文案達人創意事務所」創意總監唐崇達指出,微電影重點在「微」,作品須具備有以小見大的意涵,同時反映生活與人生面貌,台灣可透過微電影展現多樣風情。導演吳凱蕙則強調,微電影仍須具備有電影的執行框架,即使小成本製作,仍應注重故事的結構以及畫面之專業呈現,發揮電影的敘事吸引力;文大助理教授徐振興指出,能否自然置入品牌精神與產品特性是微電影製作時的挑戰。

筆者的角色因為本身為社群經理,因此在評選時特別會從「社群傳佈與溝通效果」考量,認為微電影要有「梗」才能引起網友共鳴與分享。另外也根據壹電視本身的影音節目在web與行動app被瀏覽的經驗來看--微電影不宜過長,13分鐘以內會是比較適當的長度。

本次活動的發起單位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祕書長賴麗雪表示,此次評選方式由協會主動收集了2012 年在Youtube與Yahoo!奇摩等平台播放之政府單位、企業與非營利組織,有行銷目的之作品,總計共有114部,由於部分的微影片每部由多集或系列組成,因此數量多達239支。一般非行銷目的的微電影則不包含在本次評選中。若以一支微電影平均製作成本100萬元粗略估算,2012年單就台灣行銷類微電影的製作商機即已破二億元新台幣。據保守估計,廣義的整體微電影產業,包括所有類別的微電影、媒體行銷微電影廣告預算、政府相關微電影產業補助計劃,以及藝人代言和軟硬體設備交易等,從政府單位到企業與非營利組織不約而同投入微電影的預算,今年可預期至少會有2倍以上的成長。

您也正在計畫要為您的企業或產品/服務拍攝微電影作為行銷嗎?可以注意--

  • 微電影既然名為電影,因此雖然小成本製作,但是仍應維持電影敘事的完整性,不是拍一段影片就算是「微電影」
  • 如果是行銷目的的微電影,品牌、產品或服務必須巧妙的融入故事當中,絕對不是秀一下Logo或產品就算數
  • 考慮到透過網路社群與行動裝置的轉推與觀看,微電影長度在13分鐘以內為宜,太長的影片除了成本高,傳佈與瀏覽效果也將受到影響

微電影評選

 

 

圖說: 年度十大精選微電影評選由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祕書長賴麗雪(前排左二)主持,邀請(後排左至右)貝立德媒體實驗室所長張羿文、壹電視網路社群總監李全興、(前排左至右)導演吳凱蕙、文案達人創意事務所創意總監唐崇達和文大傳播所助理教授徐振興共襄盛舉.(圖/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