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過度自信是創業者的通行證” 與新的 5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過度自信是創業者的通行證

Posted: 21 Jan 2013 03:03 AM PST

passport圖片來源:Flickr

編按:原文刊載於學而時嘻之,作者為同人于野。根據作者的解釋,「學而時嘻之」的意思是希望能透過寫這些文章以及從讀者的討論中學到東西,並讓讀者從這些文章中獲得樂趣。

我有時候看《非誠勿擾》(編按:中國的交友節目),會覺得似乎每個男嘉賓都想創業,但他們很可能高估了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據統計,中國大學生第一次創業的成功率只有 2.4%。我沒有辦法查到這個統計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是公司能盈利就叫成功?還是公司能上市才叫成功?但不管怎麼說這個數字都太低了,要知道買福利彩票(編按:中國類似樂透的遊戲)中獎的機率都能超過 6%。不過就算在美國開公司,失敗的可能性也大於成功。統計顯示,美國的一家創業公司在五年後還繼續生存的機率是 48.8%,而十年後還繼續生存的機率則是 29%。有趣的是,這個生存機率幾乎不隨時間改變,也就是說不管這個公司是在上個世紀的 70 年代成立的,還是 90 年代成立的,不管你成立的時候正好是經濟繁榮還是衰退,你未來的生存機率都是固定的。

至於那些「時勢造英雄」的新興產業中的公司,因為一窩蜂的進入市場,失敗率可能更高。按照 Tim Harford 的《調適:為何成功總是源於失敗》這本書的說法,汽車工業剛剛興起的時候,美國大約有兩千家汽車企業,其中存活下來的只有 1%。

所以如果你要創業,儘管我內心充滿了祝福,但我的理性預測卻是你會失敗。

創業者最重要的一個特質,就是明明知道很可能失敗卻還要做下去。這些人成功不是因為他們善於計算機率,而是因為他們過度自信。馬克思曾經引用過 P.J. Dunning 於 1860 年的《Trade’s Unions and Strikes》一文中的一段話,他說:

如果有 20% 的利潤,資本便活躍起來;如果有 50% 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 100% 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法律;如果有 300% 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下一切罪行。

馬克思說的是非常高水準的資本家,若是有點穩定收入的一般人,是不會為 50% 的利潤而鋌而走險的,這也是為什麼一般人談創業只不過是葉公好龍而已。

心理學家對人性有一個基本認識,叫做「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人們在面對機率相同的選擇時,相較於獲得,往往更看重、更在意損失。它甚至可以被推廣到更普遍的情況:我們對失敗的恐懼超過對成功的渴望。在《快思慢想》這本書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Daniel Kahneman 介紹了一個經典的實驗:

我們簡單地透過拋硬幣來決定輸贏。如果正面朝上,你就輸給我 100 塊錢;如果反面朝上,你就贏了我 150 塊錢。你願意賭一把嗎?

我們可以想想這個賭局,輸贏的機率分別是 50%。你如果決定要賭,預期收益將是 -100 × 50% + 150 × 50% = 25元。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連賭一萬把,你可以預期贏得 25 萬元,非常不錯的買賣。然而現在的問題是只賭一把,一旦輸了你就會輸掉 100 元錢,當然贏的話可以贏得更多,然而你畢竟面臨輸錢風險。如果按照資本家的思維方式,這個賭局等同於你拿 100 元投資,其平均獲利率是25%。有多少資本會像馬克思說的那樣為了這個利潤「活躍起來」呢?

世界各地的心理學家曾經找不同的人群做過無數次這個實驗,或者這個實驗的變形,結論都是一樣的:絕大多數人不願意冒這個風險。事實上,想要說服大多數人願意去賭,你必須把贏的報酬提高到 200 元。也就是說在人們的心目中,損失 100 元就好像贏得 200 元一樣重要。這還是一、兩百元的小錢,考慮到心理學家通常沒有多少經費,他們大概沒做過賭注是 100 萬元的大規模實驗,但我們可以想見人們會要求一個更高的報酬率。人們很樂意花一、兩塊錢買明知道中 獎機率很低且預期收入為負的彩券,但是賭注一旦增大,哪怕預期收入是正的,也只有亡命之徒或者資本家才願意玩。

現今中國經濟快速成長,很多人樂意把手裡的錢透過房地產或股票的方式投資,哪怕冒一點風險也無所謂。但我們完全有理由擔心這個局面不會長久,因為亞裔的本性似乎是非常不喜歡風險的。例如大前研一《低智商社會》中介紹的,現今的日本人就非常不願意冒險,可能因為是受到 1980 年代經濟泡沫破滅的打擊。日本人,尤其是年輕人,只知道存錢而不敢投資,哪怕日本銀行實行零利率,人們還是存錢。可能在某些人眼裡看來,銀行實行零利率是對老百姓智商的侮辱,但日本人明明知道外國銀行的利率更高,也不願意把錢轉出去存。

我曾經看過幾集江蘇衛視的《非常了得》,幾個演員分別說出自己的事蹟,而節目來賓的任務則是擔任參賽者,判斷他們說的是不是真的。如果說對了,可以獲得一個旅遊的獎勵。最低檔的旅遊是去香港,再來是普吉島,更高檔的可以去到歐洲和杜拜。在我看的這幾集中,所有連過兩關的參賽者全都選擇了放棄下一關,直接去普吉島了事,而理由則是「我已經去過香港了」。在這些參賽者看來,過了一關還要過需要理由,而過了兩關但不想再闖了則不需要理由。美國的類似過關節目中,參賽者通常都是勇往直前,如果最後不是輸贏涉及幾十萬美元,他們很少放棄,從來沒見過才過兩關就放棄的。所以我認為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裔,和西方人相較之下是更不愛冒險的,也許是土地文化與海盜文化的區別吧。

人的一生面臨著一個風險理論和抉擇:如果你一輩子謹慎小心,什麼事情都謀定而後動,你的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而如果你勇於承擔風險大膽嘗試,你可能失敗並輸的很慘,但也可能非常成功。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更冒險一點好,還是更謹慎一點好呢?

diverge圖片來源:Flickr

根據 2011 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答案是冒險更好。生活中有自信的人、不自信的人和過度自信—高估自己能力的人,過度自信的人會嘗試去做一些比他們更有能力的人都不敢做的事情,但卻往往能夠僥倖成功。而且平均而言,他們比能正確評估自己能力的人更成功。

在這篇論文中兩個政治學的研究者,英國的 Dominic D. P. Johnson 和美國的 James H. Fowler,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他們設想出一個每個人憑自己能力爭奪資源的世界,假設每個人都有一個「能力值」,以及一個自己對自己能力的「評估值」,那麼過度自信的人的自我評估值顯然大於實際能力值。在這個世界裡的遊戲規則如下:任何一個人面對一份資源時,都可以選擇是否「爭奪」這個資源。

  • 如果你選擇要搶這個資源,而剛好沒人跟你爭,那麼這個資源就是你的了,你在進化中的「適應值」就會增加 r。
  • 如果你選擇搶,而有另一個人也選擇搶,那麼就會產生衝突。衝突的結果是每個人都會損失適應值 c,但那個能力值高的人將會獲勝並因為獲得資源而增加適應值 r。也就是說在衝突中取勝的人獲得的適應值是 r-c,而失敗的人白白損失適應值 c。
  • 每個人根據對自己能力的評估值和對周圍其他人能力的判斷(這個判斷也可以與其他人的實際能力不同)來決定是否參與爭奪。

整個遊戲被設計成進化模式,那些獲得更高適應值的人將會有更大的存活和生育機會。研究者進行了幾十萬次實驗,結果發現只要獲勝獎勵一定程度的大於衝突代價,也就是在 r/c > 3/2 的情況下(正是馬克思的引用中的 50% 利潤!),那麼在進化中活到最後的全是過度自信者。

這個結果是可以理解的。過度自信者的競爭策略就是不在意結果先做再說。如果恰好沒人跟你搶,不就直接贏了嗎?就算有人要搶,也許他們還不如你。當那些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還在苦苦地計算得失機率的時候,過度自信者已經捷足先登了。這個模型充分解釋了為什麼有那麼多美女最後落在各方面條件非常一般的男生手裡,也許還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在歷史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輸給蠻橫的少數民族。

這樣說來,這個世界屬於愛冒險的人,它的運行規律適合那些不會瞻前顧後的人。那些過度自信的人的失敗次數也會比一般人更多,如果要死的話會死得非常快。但是只要他們沒死,只要他們還在繼續嘗試,那麼他們最終成功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賈伯斯小時候第一次開公司要賣電路板,他的合夥人沃茲尼克表示反對,因為他合理地判斷根本沒有那麼多人會買,公司不可能賺錢。但是賈伯斯說:「好,就算賠錢也要開公司。在我們一生中,這是難得創立公司的機會。」換句話說賈伯斯的創業決定根本不是精心計算出來的,而是為了創業而創業,為了冒險而冒險。這種玩法居然沒死,這似乎不能用來解釋賈伯斯目光遠大,而是證明了他的運氣。而運氣,本來就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Mega,叛逆與網路自由的領導者

Posted: 21 Jan 2013 01:49 AM PST

mega cover圖片來源:Mega

要說到國外最近的熱門人物和產品,Kim Dotcom 和他的雲端儲存服務 Mega 肯定算是其中之一。你到處都可以看到關於 Mega 的消息。就算只是光看 Kim Dotcom 的 Twitter,你都能感受到那種...... 喜氣洋洋的氣氛。

Mega 可以看作是 Kim Dotcom 的「反擊之作」。去年年初,MegaUpload(Mega 前身)涉嫌侵權,並因造成版權持有人 5 億美元損失而遭到美國聯邦局指控。而 Kim Dotcom,作為該網站的創辦人在案發後被拘留,MegaUpload 也被關閉。當時美國聯邦局的指控理由是 MegaUpload 有意儲存盜版內容且鼓勵分享,並直接從中獲利。

作為重生的角色,Mega 有什麼不一樣?Kim Dotcom 表示,Mega 是完全合法的產品:

這個網站上的每一個細節,我們都排除了任何潛在和非潛在的法律嫌疑。我們有天賦凜然的律師團隊,他們都是智慧財產權法和網路法律方面的專家,跟我們一起創造了 Mega。

Kim Dotcom 想強調的是 Mega 在加密方面的努力。使用者的檔案會在上傳至 Mega 伺服器之前就完成加密,除了上傳者和拿到「金鑰」(由上傳者持有)的人,包括 Mega 公司在內的任何人都無法得知或者獲取檔資訊。

要知道,先前 MegaUpload 遭殃就是因為涉嫌鼓勵盜版內容傳播並從中獲益。而現在 Mega 的意思看起來就像是「我連使用者上傳什麼東西都不知道,這下你能說什麼?」Kim Dotcom 則表示:「這不是針對美國政府或者好萊塢」。

Mega 的首頁上寫著「The Privacy Company」。對此,Kim Dotcom 也有自己的一套見解

隱私是一項基本人權,但現在要做到「私密交流」越來越困難,越來越多公司在收集你的資料。網路服務業者在監控你傳輸的資料,網路託管公司會賣掉已經「退休」的服務和產品,問題是你的資料還在上面。隱私是一種避開監控的人類需求,這需要在個人與國家之間尋求平衡。

利益衝突者有另一套說法。美國電影協會 MPAA(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表示:「我們仍在評估(Mega)這個新專案將如何運作,不過我們都知道 Kim Dotcom 的生涯和財富都是透過偷竊創意作品所累積來的。」

MPAA 的指控是否成立暫無定論,但 Kim Dotcom 絕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網路精神」擁護者。Kim Dotcom 在「Mega 發佈會」上說:

網路不屬於任何人、任何產業、任何政府。無論你遊說了多少政客、在國會上放了多少份 SOPA,你都不可能控制「我們的網路」。

有怎樣的領導者,就有怎樣的公司,也就有怎樣的產品。Kim Dotcom 的身上彌漫著一股叛逆、特立獨行的氣息,而在他領導下所誕生的產品上,你能找到同樣的感覺。

Mega 在開放註冊後 1 小時內突破 10 萬名使用者,在 14 個小時內突破 50 萬(編按:且在一天內突破 100 萬名使用者)。有人認為免費提供 50 GB 雲端儲存空間的 Mega 將會是「Dropbox 殺手」,對此 Kim Dotcom 認為:「雲端儲存領域可以有很多的競爭者,有些人並不需要也不在乎『加密』功能。我不想把自己看成任何東西的『殺手』,不過我們希望公司能夠在紐西蘭上市。」

從產品角度來看,這兩者的重點並不一樣。相較於這種問題,Kim Dotcom 另一個重量級神秘產品 Megakey 其實更值得關注,讓我們期待他的後續動作。

CyberAgent Ventures 的投資理念與哲學

Posted: 20 Jan 2013 11:56 PM PST

螢幕快照 2013-01-21 下午06.27.17

圖片來源:CyberAgent Ventures

編按:原文刊載於科技與創投新聞網站 e27,作者 Joash Wee,原文標題為「CEO of CyberAgent Ventures China shares his investment philosophies」。譯者林大涵,現為 flyingV 團隊成員,目前正在籌備群眾募資協會。

昨天,來自日本的創投 CyberAgent 宣佈投資國內美妝社群網站「FashionGuide」,剛好 e27 的編輯在前幾天採訪了 CyberAgent 的海外投資CEO Nobuaki Kitagawa 北川伸明,以下是這位CEO對於投資理念的分享,也是他進行決策的依歸。

CyberAgent Ventures 是眾多在東南亞尋求投資機會的創投公司之一。在雅加達、胡志明市和河內都設有辦事處,經營團隊積極在尋找下一個消費者網路的巨星。當與 CyberAgent 的海外投資總經理北川談話時,我(原文作者)希望可以了解更多他的投資理念,以及他如何帶領這家日本創投公司搜尋亞洲頂尖的科技創業團隊。北川是 CyberAgent Ventures 在中國的 CEO,同時也負責日本之外亞太地區的所有投資行動。

在尋找投資機會時,北川特別重視符合 CyberAgent 專長領域的創業團隊,也就是消費者網路以及線上廣告這兩個 CyberAgent 的業務項目。此外,北川與他的團隊通常著眼在兩個地方:當地市場夠大嗎?創業團隊可以贏得這個市場嗎?

為什麼特別關注當地,而非全球呢?根據 CyberAgent 的營運經驗,北川認為跨國擴展業務是非常困難的。儘管東南亞是個六億人的龐大市場,但新創團隊想將自己的服務推出國外並不容易。北川和他的團隊認為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市場特性,這不代表他們否定全球化的市場規劃,但了解全球化的困難所在的人,能比較合理的表達團隊的發展重點與市場展望。

在了解這個前提後,我們就更能了解為什麼 CyberAgent 在中國大陸、台灣、越南、印尼甚至泰國等國家搜尋投資標的,但卻暫不考慮新加坡,這是因為新加坡的市場規模還沒有達到他們設定的標準。在評估一個投資時,團隊首先會試著找出該國家裡有強大機會的投資項目,當確定該項目有投資空間之後,他們將會開始尋找合適的公司。這是一個很繁瑣的過程,因為投資團隊必須先了解該國的環境。

但是,正如北川所說,他們將每一筆投資都視為長線的操作,也因此建立一個嚴謹的投資評估標準是很合理的。

CyberAgent 投資在東南亞的另一個原因是考慮到東南亞的資訊發展程度。雖然資訊基礎建設的缺乏是這些國家的新創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但北川認為這是正確的進場時機。他相信這些問題將會隨著時間解決,而且早期進場的創投將能獲得更具優勢的機會並從中獲利。

在中國大陸,新創企業們彼此激烈的競爭市場佔有和其他的資源。相較於中國大陸,北川認為印尼的市場雖然沒有這麼大,但環境卻更適合新創企業。

近期在CyberAgent Ventures 在台灣投資的相關新聞:

也看統一超商與商業周刊的下架爭議

Posted: 20 Jan 2013 08:58 PM PST

對戰

 

 

上週四,發生了一件可以說在通路、媒體、社群、公關的領域都可以作為案例的事件--商業周刊與統一超商因為商周當期報導內容因而不上架的衝突。

如果您對於這起事件還不是很清楚,建議可以參考這個懶人包
當然當天與之後也有許多朋友或媒體發表了對於這起事件的評論與觀點,以下則是想整理一些我自己的看法作為備忘。我並不打算從「新聞自由」或「通路壟斷」的角度切入(因為已經有許多其他朋友的探討),純粹想從商戰的角度談談--

1. 雙方都是輸家

假如這次的事件可以稱為是一場衝突,那麼很清楚的是,事件的雙方都是輸家,統一超商固然因此被許多網友認為是「仗勢欺人」傷害了品牌形象,但是商業周刊因為此次直接與統一超商宣戰,對於其接下來的發展也埋下了負面的因子,試想統一超商如果不是赤裸裸的以下架相脅,而是以逐步減少鋪貨量、取消多期不下架(有時你會在統一超商同時看到二至三期的商周)的優惠待遇、拒絕商周的任何促銷提案(例如以門市處理困難等理由拒絕商周bundle 贈品促銷,不給特殊陳列或宣傳位置)、不下廣告預算在商業周刊...。這些對商周來說都非正面的效應,但商周與外界也很難具體指責統一超商的「刁難」。所以才說,雙方都是輸家,甚至商周也許受的內傷更重也說不定。

2. 是誰錯估形勢?

我相信統一超商大概沒想到,以他強勢通路的姿態(而這類的「處置」之前早有多起先例),竟然商業周刊會直接反擊叫陣。以及之後竟然還有來自於員工的爆料揭穿其「物流作業因故延遲」的說法與事實不符。這對統一超商來說自然算是一個教訓--如果太過仗勢而為,在這個社群時代太過粗魯的作法很容易因為一切透明無所遁形因而傷害自身品牌。

但是商業周刊如上述,也算不得是贏家。因為直接由總編輯具名透過網路與社群的發聲,固然逼統一超商恢復當期雜誌上架,但是同樣的也讓關係的修補難度增加,畢竟當高調發動社群公關攻勢之後,如果再要放低姿態,難免又會遭「被摸頭」或「利益仍是優先考量」之譏。也許比較適合的方式,只需要由社群經營者把實際情況透過社群散佈即可,為接下來的談判爭取些籌碼,但又不致於難以談和。

3. 不戰而勝才是高手

這次的事件,統一超商的處置已經算是明快,中午就已經在粉絲團以「物流作業延誤」的理由宣布下午就會讓當期商周上架,很快的止血且把難題丟回給商周--你既然高調指控我是故意下架,那麼我這麼解釋,你商周要如何因應?但是卻沒想到竟然有內部員工把內部的溝通文件透過社群曝光(我自己也有接到朋友用手機傳來他在超商門市拍到的同份文件),讓統一超商的解釋立刻被網友批評為公然說謊,又一次重傷。

但是商周大概也很難控制社群輿論的走向,如果有網友因此事件在社群繼續發動對統一超商的抵制或批評,雖然看起來好像是站在商周那一邊,但反而也許會影響兩家企業後續化解干戈的進度,對商周來說未必是好事,但他也無可奈何。

所以要提醒的是,兩方對陣,在透過網路社群的傳佈之後,也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展以及無法預期的網友行動,常常會因而「騎虎難下」,不得不審慎。

所以當天我的感想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慎乎」,如同電影「一代宗師」裡八卦掌宗師宮寶森要隱退與詠春葉問的最後一戰,比的不是拳腳功夫的高下,而是想法與對武學之「意」的領悟與境界,不需出手傷人也可以比出高下。這一次事件反觀另一本同樣有報導統一超商人事大變動且篇幅更大的天下雜誌,既沒有因而被停止下架,也仍然維持其報導內容未受影響。雖然不知道其與統一超商的溝通過程,但比起商周,顯然是較無損失。

4. 如何從中借鑑

如果要從這次的事件中借鑑,我的想法是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社群媒體的擴散效果固然既大且快,但是其間難以預料的發展以及雜音亦多,當企業要運用社群媒體炒話題或達到特定目的時,必須先做好沙盤推演,把可能發生的情況與應變方式都先設想好,避免發生「騎虎難下」的結果。
  • 社群時代因為訊息來源幾乎是全民皆可參與,企業務必要以「誠實不欺」作為對外溝通的最高指導原則,才不會發生不確實的說法被踢爆後的又一重傷害。
  • 因為社群媒體傳佈的速度有可能極快,因此應變的速度也必須相對提昇,避免問題發展到不可收拾的狀態。

 

相關連結

[懶人包] 從 7-11 抵制《商業周刊》,看通路壟斷與網路社群影響力

 

 

 

WebConf 演講小記:打造愛料理開發及營運團隊

Posted: 20 Jan 2013 08:08 PM PST

WebConf Taiwan 是專為網站開發者舉辦的大型研討會。網站開發是個很複雜的議題,從前端的美術設計到後端程式設計、資料庫、資訊安全、資訊法律等議題牽涉非常廣泛。WebConf Taiwan 除了介紹網站開發相關的技術之外,也會在美術設計、介面設計、使用者體驗等各方面分享相關議題;除了網站建置,網站經營也是其重點項目。 本站 Inside 為 WebConf Taiwan 之媒體夥伴。本文為會議講者 Richard Lee 在分享後的經驗分享。

上週末很高興能夠參加 WebConf 並且和台灣的網路業朋友們分享一些自身的經驗。

WebConf

logo

WebConf 顧名思義,便是專為網站開發者舉辦的大型研討會,在 1/12 和 1/13 兩天在中研院舉行,內容不只包含了硬邦邦的程式設計主題,也有許多設計、使用者經驗以及資訊法律、資訊安全等相關主題。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這次活動的主題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涵蓋了幾乎所有相關的議題,所以相較於其他傳統的開放原始碼社群活動來說,與會的群眾也比較俱有多元性,可以看到很多設計師或者是非技術人員的參與。實際上與會的狀況也可以觀察得到,設計相關主題所在的第二會議室幾乎場場都是爆滿的狀況,可見得近年來網路產業對於使用者經驗以及界面上的重視。

這次很多的議程投影片都已經上線,可以在社群維護的懶人包中找到議程表以及對應的投影片連結,推薦每一位網路從業人員都可以看看、相信一定會有不少收獲。

打造愛料理開發及營運團隊

704879_394000580690200_1985463556_o

而這次我在活動中分享的主題是:「打造愛料理開發及營運團隊 」(投影片、影片後續應該也會被放上網路),這個講題主要描述我們產品上線一年多、不管是在營運或者是在開發團隊的建制上面,都有一些跌跌撞撞所累積出來的經驗。

其中提到了一些雲端的服務,以下分別介紹給各位讀者參考:

Campfire

campfire-logo-for-fluid

相當老牌的線上聊天室服務,是知名網路服務公司 37signals 的產品之一。Campfire 是我們目前工作的中心,大多數的線上討論都是在 Campfire 上面進行。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 Campfire 有提供 API、所以我們許多網站的營運狀況以及程式碼的品質監控都會透過 API 將相關的紀錄發佈上去,只要隨時掛在 Campfire 聊天室上就可以掌握網站的脈動、以及開發的進度。

Exceptional

exceptional-fluid-icon

Exceptional 是一套錯誤的收集工具,如同投影片裡中所描述:

使用者遇到 Bug 難免、但得有辦法事後知道問題在哪邊

而透過 Exceptional 便可以有效的掌握使用者的錯誤訊息,支援的語言相當廣泛、包含 PHP / Ruby / Python / Node 都可以使用。

Papertrail

Papertrail

Papertrail

Papertrail 所提供的服務是將網站上面所有的 logs 記錄檔案彙整在同一個界面上呈現,並且提供了便利且強大的搜尋功能。

舉例來說,假設我們把所有站上的瀏覽記錄都透過 Papertrail 儲存,那就可以搜尋特定網址來知道使用者的瀏覽情形以及瀏覽量。

另外是,Papertrail 也提供將較舊的 logs 檔案儲存到 S3 作為備份、相當的方便。

Librato Metrics

Librato Metrics

Librato Metrics 是一套線上的圖表服務,當網站開始成長、必然需要記錄下成長的一些軌跡以利後續的分析,Google Analytics 等服務雖然可以提供網頁的分析,但是內部的商業邏輯,還是得靠自己進行數據分析才能夠得到好的 insight。

使用上也相當簡便,除了提供 API 可以將網站上的一些數據資料送到 Librato 作為圖表分析之外,也提供了上述的 Papertrail 服務整合,可以直接將搜尋結果的數量送到 Librato Metrics 作分析。

台灣的創業成長

實際上這次分享中提到的一些團隊成長的經驗和服務的整合,幾乎都是自己一個人靠著國外的資源摸索出來的,很少有機會在國內可以和其他的朋友交流這一類網站維護營運的經驗,以及如何讓新創公司持續成長。

藉由這次的分享、也期待可以看到的更多創業團隊可以互相多交流、提供資訊,讓我們就一起把環境變的更好。

作者所屬公司 Polydice 正在徵求對打造、營運網站產品有興趣的工程師加入,徵才訊息:http://tw.polydice.com/jobs/

延伸閱讀

熱門遊戲 Temple Run 開發夫妻檔的故事

Posted: 20 Jan 2013 10:40 AM PST

KeithNataliaKirilSmall

 

圖片來源 Imangi 官網,從左至右分別是 Kiril, Natalia 與 Keith)

在 Temple Run 2代上架後,挾著前代的威力,很快就在世界各地的 App Store 進佔到排行榜前十名,以下則是 FastCompanyAllThingD 近期在 Temple Run 2 上架後所進行的一次訪談摘譯。

對 Imangi工作室的 Keith Shepherd 和他的妻子/創業夥伴 Natalia Luckyanova 而言,愛情就是談論行動遊戲應用程式。Shepherd 在談到自己與妻子Luckyanova的合作夥伴關係時說:「當我們說,我們是夫妻,又是同事的時候,這真是非常兩極化」。

2008年,這對夫妻創辦行動遊戲開發公司Imangi工作室,他們的遊戲 Temple Run 目前已經有超過1.7億次下載,近期又推出了續集。「事情總是這樣,要嘛是"哦,這太棒了",Shepherd 在談到玩家對這款續集遊戲的回應時說,要嘛是,"哦,天哪,這簡直是我聽到的最糟糕的消息"。」對於33歲的Shepherd 和31歲的Luckyanova來說,他們聽到的主要是讚美之聲。

的確,如果這對商業夥伴沒有成為一生的伙伴,他們不知道能否走到這一步。兩人在華盛頓認識,當時都是軟體工程師,五年前結婚時,他們發現自己都在盤算如何自己創業。當蘋果向外部開發者開放App Store的消息傳出之後,他們決定冒險嘗試。

或者說,他們是留有後路的。Shepherd 辭掉自己的工作,但Luckyanova仍然保留著工作,就像是買了一份保險一樣,這同時也意味著Shepherd要在醫療等方面依賴於她。「結婚的最大好處就是,」Shepherd說,「你置身於一個安全網裡面。我們知道,在某項事業中,如果我們其中一人可以支持另外一方,那麼風險就會比自己行動要低一些。」Luckyanova 則表示,他們從來都不是那種孤注一擲的企業家。她說:「相反,我們非常不願意冒險,我們很害怕。」

2008年7月,他們推出了第一款應用程式,一款名為Imangi的單字遊戲。第一個月,這款遊戲為他們賺到 5000美元。Shepherd回憶說:「我們當時是這樣的,"耶,這真酷,我們可以從中賺到一些錢"。」10月份,他們推出第二款單字遊戲,賺到類似的錢。之後,他們更加信心滿滿,推出一款3D雪橇遊戲「Little Red Sled」,他們希望在聖誕節推出這款遊戲。事實上,他們直到第二年2月份才推出,當時候雪已經開始融化。這款遊戲沒有能夠收回成本。Shepherd回憶說:「我們當時的想法是,"哇,我們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這就是扼殺很多初出茅廬的企業家的時刻。但Shepherd和Luckyanova可以相互依靠。「我們一直與對方討論,尋求心理支持與意見。」Shepherd表示,「我認為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他們經常深入交談,分析計劃的失敗原因和成功經驗。在這個本來應該是低潮的時候,這對夫妻搭檔反而將他們的投資加倍。他們了解到,儘管遇到挫折,但他們還是取得兩次成功,並且學到了很多。Luckyanova決定辭職,全心全意與Shepherd共同創業。

Luckyanova坦誠地說:「回顧我們當時的財務狀況,我認為我們那樣做有點瘋狂。」他們回憶說,部分原因是他們對此充滿了興趣。Shepherd說:「Luckyanova不可能在自己保留不喜歡的工作的情況下,讓我繼續獨自奮鬥。」Luckyanova的辭職後來證明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他們的下一款遊戲《Harbor Master》爬升到蘋果App Store裡付費應用程式榜的前五名。2011年,他們推出了一款令自己在App 界聲名大噪的遊戲《Temple Run》。如果你沒有玩過這款遊戲,你可能會對成千上百個盯著這款遊戲螢幕的路人感到不解。

Shepherd還記得第一次發現自己的遊戲引起轟動時的情景。當時他正在前往華盛頓Kojo Nnamdi廣播節目接受一個關於行動遊戲採訪的路上,看到華盛頓地鐵上兩位年輕女性把手機傳來傳去。她們玩的正是《Temple Run》。「當時我想,"哦我的天哪,這是我開發的遊戲!"我幾乎害羞得什麼話都說不出來了。」在採訪結束回去的路上,他看到地鐵上另外一個陌生人玩這款遊戲。

不久之後,Luckyanova在機場看到一個女孩正在用iPad玩這款遊戲。她回憶說:「我太興奮了,我與她拍了一張非常親暱的照片。我當時臉上的表情太瘋狂、太興奮了。」

最近,這對夫妻搭檔從華盛頓特區搬到了北加州Raleigh,他們在那裡買了間住宅。他們並沒有透露《Temple Run》遊戲的具體營收數字,營收主要來自於應用程式內購買(IAP),不過他們表示營收應當以"數百萬美元”來計算。他們還迎來家庭新成員,一個女孩,並且非常謙虛地向鄰居介紹自己只是應用程式開發者。他們的巨大成功也吸引迪士尼與Pixar的關注,這兩家公司與他們簽定了開發電影「勇敢傳說」版的《Temple Run》的合約。《Temple Run 2》主要由Shepherd負責,還有幾支小的團隊也參與開發,而Luckyanova過去幾個月則把主要精力用於孩子的撫養。

他們承認,在這種雙重身份下,作為夥伴並不總是一帆風順。Shepherd和Luckyanova也曾有過分歧,Luckyanova曾經認為遊戲裡追逐英雄的「邪惡猴子」太過嚇人,但事實證明她是錯的。Shepherd表示,如果你們所有的時間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時候就很難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分界線。

AllThingsD首先,你們是基於何種考量來開發這款遊戲的續作?

Keith Shepherd:我們已經通過數次改版為《Temple Run》做完我們所能的一切(從2011年7月27日的1.0版本到2012年9月19日的1.6版本),前作的開發團隊非常之小(Shepherd 和Luckyanova夫妻檔,加上遊戲美術 Kiril Tchangov),我們從未想到這款遊戲能夠風靡全球。這款遊戲自最初的設計階段就沒有考慮向其他平台移植或是在未來數年中持續進行更新。我們打算透過2代重新開始。

AllThingsD:既然你是從草稿階段開始為《Temple Run 2》重建一切,你是否順便修正一些在前作中犯下的錯誤呢?

Keith Shepherd:《Temple Run 》的初代作品是通過我們自己研發的引擎完成的。但我們想要實現的是更富有活力、更豐富的環境,還要有山巒起伏和更出色的畫面,因此我們改用Unity引擎重寫這款遊戲。行動平台硬體的改朝換代相當迅速,性能越來越強,靠自製引擎很難一直處於(畫面表現)的頂點。Unity有一直規模龐大的團隊專注於引擎的開發,

AllThingsD:你如何看待免費模式(freemium model)?如果你早在2011年就預料到這款遊戲會風靡全球,你是否會更想讓這款遊戲收費0.99美金?

Keith Shepherd:我們最初正是以0.99美金的價格上架了《Temple Run 》,但它並沒能以0.99美金的價格流行起來,後來轉型免費的版本和最初的收費版本確實是同一款遊戲。

AllThingsD:抱歉,我還以為它一直都是免費的。

Keith Shepherd:很多人都不知道《Temple Run》曾經收費過。人們一直把它當成是一款免費遊戲,但我們確實曾以標價0.99美金的方式上架過。在此之前我們從未做過免費發行。如果你曾把一生中的五個月時間投入到什麼東西上,那麼把它免費發佈將會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在免費發佈之後,這款遊戲透過病毒式傳播如同滾雪球般越來越大,透過應用程式內購買(IAP)獲得的收入超過我們透過直接出售遊戲獲得的收入。

AllThingsD:去年,AllThingsD曾採訪過 Doodle Jump 的共同開發者Igor Pusenjak,他表示他們不會再做其他遊戲,而是全心全意放在Doodle Jump上。因為這款產品的表現實在是太出色了。你們是否打算把更多時間投入在《Temple Run》系列上,或者只打算暫時如此?

Keith Shepherd:在產品取得成功之後,你會發現有如此之多的愛好者會對遊戲提出更多要求。我們的團隊規模很小,這意味著我們不能同時進行很多計劃。我們確實樂意做一款新遊戲,但目前我們只能完全專注於《Temple Run》

AllThingsD:你打算繼續讓Imangi Studios維持這樣的小規模嗎?

Keith Shepherd:《Temple Run 2》的核心團隊只有5個人(Imangi為開發新作而增加開發者Jeff Ruediger和美術Pete Parisi),我們打算維持這樣小的規模。Natalia和我做出了理智的選擇:這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真心熱愛遊戲的製作和開發。如果我們擴大團隊規模,變成一家大公司,我們就不得不去做那些我們並不喜歡的事——例如管理團隊,使得跟遊戲的關係越來越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