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美國遊戲大廠THQ聲請破產” 與新的 4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美國遊戲大廠THQ聲請破產

Posted: 20 Dec 2012 07:43 AM PST

根據路透社以及彭博等媒體報導,北美第三大遊戲製作與發行商THQ已經申請破產保護,並將於未來和私人投資公司Clearlake集團達成資產出售協議,以解決財務問題。

THQ是世界頂尖的遊戲開發商,同時也是北美第三大電子遊戲製作與發行商,其開發的遊戲軟體大多是與動漫,電影的同名遊戲。1994年之前,該公司以生產家庭用玩具為主,之後轉型成為一家以電玩遊戲為主的製作發行商。

THQ發行的知名遊戲有「黑街聖徒」(Saints Row)、「英雄連隊」(Company of Heroes)、「戰鎚 40k 」(Warhammer 40,000)、「赤色戰線」(RedFaction)與「末世騎士」(Darksiders)等。

目前,THQ破產保護申請已交由美國德拉瓦州破產法院來進行處理,未來該公司旗下的遊戲項目和開發工作室也將被出售。

根據業內人士分析,由於產品長期延遲上市且遊戲類型在市面上的銷量銳減,使得THQ的經營狀況不斷惡化。破產成為THQ的唯一選擇,回頭看以前曾經輝煌一時的眾多遊戲公司,許多已經被收購或消失。

稍早的消息中,美國納斯達克宣佈將從24日起,把遊戲公司藝電(EA)從納斯達克百大企業名單中剔除,也許在可預見的5到10年裡,還會消失一批過去曾經非常優秀的遊戲公司,而台灣或許也殷鑑不遠了?

亞馬遜AWS簡體中文站上線,順手改個正中版還擋得住嗎?

Posted: 20 Dec 2012 05:23 AM PST

亞馬遜今天推出亞馬遜網路服務系統(Amazon Web Services,簡稱為 AWS) 頁面的簡體中文版,繼Kindle 電子書登陸中國大陸後,即可能代表雲端運算龍頭亞馬遜的 AWS 將很快進入中國大陸,以及華文世界。現在看到的簡體中文頁面內容並不多,許多內容仍維持英文內容,而以原本英文版本的開發者帳號登入,仍可以看到許多教學內容。

AWS是由亞馬遜公司所建立的雲端運算平台,提供許多遠端Web服務。Amazon EC2與Amazon S3都架構在這個平台上。在2002年7月首次公開運作,提供其他網站及客戶端(client-side)的服務,對於新創團隊來講,其好處在於可以隨時以量計費,對於新創網路公司來說,即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來建置基礎設施,使用的彈性極大。

亞馬遜網路服務所提供服務包括:亞馬遜雲端虛擬伺服器(Amazon EC2)、亞馬遜簡單儲存服務(Amazon S3)、亞馬遜簡單資料庫(Amazon SimpleDB)、亞馬遜簡單佇列服務(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以及亞馬遜CDN (Amazon Cloud Front )等。

在其關於頁面裡的介紹

Amazon Web Services 在雲端提供高度可靠、可擴展、低成本的基礎設施平台,為全球190 個國家/地區內成百上千家企業提供支持。數據中心位於美國、歐洲、巴西、新加坡和日本。讓各行各業的客戶都能獲得低成本、靈敏性和即時彈性、開放、靈活與安全的優勢。

一般認為這是亞馬遜為進軍中國大陸的先遣準備,您認為會成功嗎?對台灣的網路產業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WhatsApp iOS 版免費下載大放送

Posted: 20 Dec 2012 01:55 AM PST


圖片來源:WhatsApp 網站

全世界目前最紅的通訊 app 之一「WhatsApp」宣布原本要價 0.99 美金的 iPhone 版 app 現在開放免費下載。(下載連結

通訊類 app 競爭越來越激烈,Facebook 即時通為了爭取使用者,現在放寬成沒有 Facebook 帳號也能使用,日本行動遊戲大廠 GREE 則是在最近加入戰局,推出了自己的通訊 app「GREE Messanger」。台灣的部份,LINE 的使用者已經突破 1000 萬,WeChat 請楊承琳和羅志祥代言,台灣大哥大也在最近請 S.H.E 來為旗下 M+ Messanger 站台。

而 WhatsApp 正是這個領域當中的佼佼者。WhatsApp 有多強勢?他們過去在 App Store 上一直是付費 app,現在是美國 App Store 付費排行榜的第三名,只輸給 Angrybirds Star Wars 等兩款遊戲。八月的時候 WhatsApp 宣稱其伺服器每天收到 40 億則訊息,發出 60 億則訊息,每天總訊息量已超過 100 億則。而八月底時根據數據分析公司 Distimo 的分析報告,身為付費 app 的 WhatsApp 即便拿來與免費 app 相比,下載數也能擠進前十名(第七)。

WhatsApp Android 版本是免費下載,第二年開始收費(一年 0.99 美金),而 iOS 版本過去曾多次開放限時免費下載。面臨 Facebook 即時通微信(WeChat) 等 app 的競爭,他們在聖誕節前開放免費下載,某種程度上也顯示出他們決心加快成長的腳步,犧牲短期的收益爭取更多使用者的目光。而如今各大通訊類 app 大多已是免費的,也意味者他們必須從其他管道創造營收。

情色影片網站流量驚人,六年來觀看總時間長達 120 萬年

Posted: 20 Dec 2012 12:40 AM PST

圖片來源:PornWatchers

情色影片搜尋引擎 PornWatchers 最近發表一篇針對 YouPorn 和 xHamster 兩大情色影片網站的報告(註一)。根據這份報告,使用者在這兩個網站上觀看的色情影片總時間相當於 120 萬年。

YouPorn 和 xHamster 是兩個知名的情色影片網站,有色情界的 YouTube 之稱。以下就是 PornWatchers 公佈的關於這兩個網站的驚人統計資料:

  • 這兩個情色網站共有 73.5 萬個影片,影片加起來的總時間長度相當於 16 年
  • 平均每個影片被播放的時間為 11 分鐘,平均播放次數為 12.7 萬次
  • 兩個網站共收到 1.58 億次評分,其中 63% 的評分為正面評論
  • 兩個網站每個月新增約 2.2 萬個影片
  • 自 2006 上線以來,這兩個網站已被瀏覽 930 億次,相當於地球上每個成年人瀏覽 1.5 萬次
  • 自上線以來,使用者在這兩個網站上觀看的色情影片總時間長相當於 120 萬年

更讓人吃驚的是,以上僅僅是兩個情色網站的資料,不排除還有其它同規模或甚至更大的情色網站。但其實,人們應該不會對此感到意外,網路的快速發展和日趨成熟為色情影片的傳播提供了一個最佳管道。

然而,最讓人吃驚的莫過於 930 億的瀏覽次數,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就算把當今最流行的幾個大網站的瀏覽量加起來,可能也達不到這個數字。

 

(註一)Internet Porn Statistics, 1.2 Million years of Porn -- PornWatchers.com

Instagram 的爭議絕不會是 Facebook 最後一次侵犯隱私

Posted: 19 Dec 2012 08:50 PM PST

圖片來源:Flickr

編按:本文轉載自虎嗅網。關於 Instagram 新條款的內容與回應,可以參照 Inside 的「Instagram 修改使用條款,可以任意賣你的照片!」和「Instagram 正式回應:不,我們從來就沒打算賣你們的照片」兩篇文章。

Instagram 於 12 月 17 日公佈了新的隱私政策和服務條款,允許廣告業者能更靈活地在廣告中使用照片、使用者名稱和肖像。根據 Facebook 的計劃,新政策將於 1 月 16 日正式生效。此舉遭受全球使用者的普遍抗議。持反對意見的使用者宣稱,倘若不進行調整,他們將會離開 Instagram。由於新政策的最低適用年齡僅為13歲,也引發了青少年隱私保護人士的擔憂。

在引發使用者不滿後,Instagram 創辦人 Kevin Systrom 在新條款公佈隔日,又宣佈新條款將移除可以將使用者照片用於廣告的敘述。

Instagram 這次的隱私條款調整,反應的是更多 Facebook 的意志與思維。因為 Facebook 長期以來就是靠收集使用者資料,並將這些資料運用於行銷活動來維持其商業模式。在隱私政策上,Facebook 一直都是一家有爭議的公司。

隱私條款的爭議

我們來看一下 Facebook 不長的歷史中,就使用者隱私條款與使用者之間產生的摩擦。基本上,Facebook 會進一步、退半步。

2007 年 11 月,Facebook 推出了 Beacon 服務,允許使用者與好友分享線上購物資訊。但由於會將私密購物行為分享到公開資訊流中,引發了使用者不滿,Facebook 被迫於 12 月 5 日宣佈允許使用者關閉此功能。之後,Facebook 於 2009 年關閉了 Beacon,並投資 950 萬美元創立了一個名為「Facebook 安全顧問委員會」的非盈利基金會,專門為 Facebook 的線上安全問題提供諮詢。

2009 年 3 月,Facebook 在未知會使用者的情況下擅自更改使用條款,宣稱使用者上傳的資料即使刪除,Facebook 仍然具有完全的使用權。這引起使用者的普遍抗議。Facebook 被迫收回成命,並根據使用者的意見重新擬定了條款並交由公開投票。重新擬定後新條款獲得了 60 多萬投票者中 70% 以上的贊成,但投票率遠遠低於原先規定的 30%。

2011 年 1 月,Facebook 允許合作廠商 app 和網站獲取使用者住址和手機號碼。這個新的服務是為了方便使用者在網路上填寫註冊資訊,但卻有可能洩露使用者隱私,再遭抗議。後來,Facebook 放棄了住址分享計畫,卻表示今後將以更嚴格的隱私控制標準重新發佈這一功能。

Facebook 的「讚」是一個特別有利於品牌商廣告業者進行行銷活動的功能,使用者點了此按鈕,意味著向相關廣告方出示了自己的資料。此功能在美國還 OK,但在歐洲某些國家卻並引為隱私「惡疾」。2011 年 8 月,位在德國北部的什列斯威霍爾斯坦,規定 9 月底前架設在當地區域的網站都必須全面移除網站內的「讚」的按鈕,一旦違反就必須面臨高達 5 萬歐元的罰款。因為「讚」會將資料傳回到 Facebook 的美國伺服器上,這違反了德國和歐盟的資料保護法。

隱私爭議的再爭議

但是,Facebook 一定是錯的,一定是邪惡的嗎?

事實上,Google 等大型網路公司也從未逃脫過隱私爭議的漩渦。以這次 Instagram 的新條款來說,公司的本意是可以利用對使用者照片的分析,進行相關廣告的投 放,這跟 Google 利用使用者在搜尋框、Gmail 裡的關鍵字輸入分析,在頁面投放相關廣告在本質上又有什麼不同?為何 Google 可以,Instagram 就不可以?是因為圖片比文字更具私密性?還是在社群網站裡,資訊都涉及隱私,而在開放網路上,資訊就不涉及隱私?這兩個問題,顯然都不能斷然答是。

另外,隨著更多使用者伴隨網路長大,他們對隱私的定義與敏感度,也可能與傳統主流人群與觀點不太一樣,對網路公司利用自己資訊的寬容度或許會更高。以一個 Blogger 的言論來舉例,他就說:「我 Facebook 上的所有內容都是公開的,我不擔心隱私問題,因為越是分享有關自己和我感興趣的內容,Facebook 就越能替我帶來我所想要的內容。是的,不少人因為在 Facebook 上發表言論而失去了工作,但是你也可以在 Facebook 上找到工作,並搭建起各種偉大的聯繫,前提是你分享了你的激情。」

當然,無論如何最終說了算的不是公司,而是使用者。所以當使用者強烈抗議時,Facebook、Instagram 以及 Google,都不得不高度重視,做出相對應的行動。

網路的隱私共識,就是透過網路公司不斷試探使用者底線、與使用者不斷摩擦與談判中逐步成形的。現在這個過程還未結束,只不過是進入某種穩定的狀態。作為全球最大的網路社群王國,這次 Instagram 新條款帶來的爭議,想必絕對不會是 Facebook 侵犯隱私話題的最後一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