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歐巴馬募款網站的製作過程” 與新的 4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歐巴馬募款網站的製作過程

Posted: 19 Dec 2012 08:20 AM PST

轉載自 阮一峰的網絡日誌原譯文網址

1.

Kyle Rush是一個網站工程師。

2011年6月,他加入BarackObama.com,負責設計2012美國大選的歐巴馬官網。

(圖為2011年6月的歐巴馬官網)

除了宣傳,官網的主要目的就是募款。

上一次大選,歐巴馬籌到了6.9億美元。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由於過去4年美國經濟一直沒有起色,本次大選勢必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團隊內部估計資金需求將達到創紀錄的10億美元。

一個募集10億美元的網站,歷史上從來沒有過。Kyle Rush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但是他很清楚,如果籌不到錢,奧巴馬沒法贏得大選。

2.

2012年美國大選現在已經結束了,歐巴馬有驚無險地擊敗了羅姆尼。他最終籌到了11億美元,成為歷史上籌款金額最高(也是花錢最多)的總統候選人。(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羅姆尼,他也籌到了10億美元。)

這11億美元之中,實體募到4.1億,線上募集到6.9億。單單BarackObama.com一個網站,就創造2.5億美元的捐款。

在6個月的時間裡,BarackObama.com共有

* 17,807,917個不重覆訪客,81,548,259次瀏覽

* 4,276,463次捐款

* 捐款轉換率24%(每四個造訪者,就有一人會捐款)

這樣輝煌的成績,是如何取得的?

3.

製作一個超大流量的、體驗良好的、能夠說服人們捐款、並能安全快速處理這些捐款的網站、絕非易事。

最近,Kyle Rush寫了一篇文章,披露了許多內幕,從技術角度總結了BarackObama.com的製作心得。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奧巴馬的技術團隊是怎麼做到的。

 

(圖為2012年5月的歐巴馬官網)

網站的製作班子,從2011年下半開始組建,Kyle Rush是第一個加入的前端工程師,負責網頁的外觀和使用者體驗。

一開始,網站放在團隊自購的伺服器上,運行和捐款都還算平穩。但是,隨著競爭不斷加劇,局勢變得令人擔憂了。到了2012年5月,羅姆尼當月的籌款金額第一次超過了歐巴馬。

競選總部決定,網站必須改版,盡一切可能爭取捐款。於是,技術團隊開始大規模的擴充,全職的前端工程師從1個人擴充到了14個人,其中6人專門負責製作募款頁面。

4.

技術團隊做出的第一個決定是,使用靜態網站生成器Jekyll,用靜態網頁取代動態網頁,加快網頁打開速度。網站的打開應該越快越好。有研究稱,打開速度每慢100毫秒,Amazon的銷售額就下降1%。

第二個決定是,將全部網頁放上CDN,使用的服務商是Akamai。它是世界最大的CDN供應商,共部署了50000多台伺服器,美國各地都能獲得理想的造訪速度。奧巴馬芝加哥競選總部,可以在20毫秒內載入官網的HTML網頁。

第三個決定是,將捐款的後台做成API控制。這是因為有23%的訪客使用行動設備,所以必須部署多種前端(Web端和行動端)。使用API,可以讓不同前端以相同方式與後台溝通,彼此之間用JSON格式傳遞資訊。

第四個決定是,後台用PHP語言開發,放在Amazon的EC2平台上。

第五個決定是,為了避免當機,開發兩個後台。一旦一個系統停止工作,立刻自動切換到另一個。這點很重要,因為當機不僅影響士氣,而且金額損失龐大。因為捐款每分鐘都在湧入,最高記錄是一小時300萬美元,你不能讓它停下來。

5.

新網站初步完成後,使用webpagetest.org進行測試,結果令人鼓舞。

原版頁面4秒鐘後還沒載入,新版只用1秒就可以看到。整個平台的訪問速度上升了60%,捐款轉化率增加了14%。

接下來,就是微調頁面的各種細節,一共進行了240次a/b測試,也就是說,至少迭代了240個版本。

調整後的頁面,視覺效果和使用者體驗都有了巨大的提升,捐款轉換率因此又提高了49%。

隨著歐巴馬的當選,BarackObama.com共進行了1101次前端部署。

6.

事實證明,整個開發方案非常成功,順利完成募款任務,沒有一分鐘當機。

Kyle Rush感到有必要總結,留下記錄。除了上面的開發過程,他還提到前端團隊使用的工具:版本控制Github,a/b測試管理Optimizely,代碼編譯CodeKit

Kyle Rush最後總結說:

"我百分之百肯定,這是我經歷過的最好的開發環境。我們不斷調整,捐款轉換率的提高令人難以置信。整個團隊感到無比滿足。但是,最高興的還是看到,2013年1月21日歐巴馬依然是美國總統!"

立委們注意了,我們正在看著你——第一款公民監督 app「國會Online」正式發表

Posted: 19 Dec 2012 01:43 AM PST

(電影劇照:門當父不對)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於 12 月 18 日舉辦「國會Online」立法院監督 app 發表會,提供國會最新消息、會議週報、立委評鑑和立委通訊錄等功能,是國內第一款國會監督 app。目前 Android 版本已在 Google Play 上架,iOS 版本則還在審核中。

「國會Online」app收錄了立法院現任 113 位立法委員評鑑成績,同時與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歷屆立委評鑑資料庫連結,內容囊括出席率、法案提案數、提案內容等基本資料,讓使用者隨時查詢。

以下是「國會Online」主要功能:

監督國會:讓民眾認識立法院(例如何時開會)以及立法院最新消息。

 

會議週報:立法院每週都會公告會議訊息,「會議週報」會將每星期的會議訊息做簡單扼要的整理,讓民眾快速了解每週有哪些議題正在被討論、哪些法案或預算正在進行審查。

 

立委評鑑:公民間讀國會聯盟自從第七屆起,開始在立法院每個會期結束後舉辦立委評鑑,每半年一次,至今已進行過八次。評鑑方式乃是邀請學者專家、公民團體、媒體代表、公民代表等,針對立委的問政表現進行評量。不管是立委的出缺席、發言情況,到法案提案、預算把關、陽光公益法案的推行,都是立委要接受評鑑的指標項目。

 

立委通訊:詳列出每一位理委的聯絡方式,讓使用者從「姓名」、「委員會」或「選區」等分類搜尋。

 

可惜的是,由於目前的資源有限,「會議週報」的部份只能提供未來議程,會議記錄的部份還沒辦法直接在 app 上呈現。

立法院資訊不透明、資料取得困難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之所以推出這樣的 app,自然是希望利用台灣日漸普及的智慧型手機(根據 LINE 公布的數據,目前全台灣已經有超過一千萬使用者,而我們知道只有智慧型手機才能使用 LINE)來推動、鼓勵民眾關心立法院議事進行的情況,未來有可能會在 app 加入議事實況直播的功能。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施信民表示,立法院資訊透明程度一向令人詬病,民眾即便關心政治,總是不得其門而入。日前更發生立委阻止民眾至委員會旁聽,關心法案的事件。施信民認為,透過「國會Online」app,民眾可以更容易獲得立法院的資訊,甚至能一通電話,打給立委辦公室,以進一步監督國會。

公督盟顧忠華常務理事指出,利用科技工具促進國會透明是世界各國的趨勢,公督盟很高興在歷經三個月的開發之後,能夠推出這款監督國會 app。公督盟常務理事陳建甫認為,除了智慧型手機的便利外,立法院應儘速推動國會頻道的設立,讓民眾可直接透過電視,收看立法院議事實況。


照片提供: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相關連結

逐漸抬頭的東南亞新創公司與日本的關係

Posted: 18 Dec 2012 11:43 PM PST

本文標題原為 〈逐漸抬頭的東南亞新創公司與日本的關係 [Global Brain Alliance Forum(GBAF)talk session] 〉,轉載自 TMI 台灣創意工場部落格

來自日本的創投 Global Brain 於 12 月 7 日在東京舉辦了第六屆 Global Brain Alliance Forum (GBAF)。Global Brain 與他們的有限合夥人 Nifty 於會中接露了他們未來的投資策略。此外,有日本當地以及來自其他亞洲國家共九間網路新創公司,在這次活動中對與會的天使投資人、日本當地媒體及其他創業者發表了他們產品。

特別以「逐漸抬頭的亞洲投資企業」為題作為討論,與談主持人是 Global Brain 的James Chen (陳亮宏),與談者包括 Gwendolyn Regina TanSGE.io 的 Co-founder,新加坡)、James JungbeSuccess 的co-founder,韓國)、Mark Hsu(許安德先生,TMI 台灣創意工場的合夥人,台灣)、Mohan Belanie27 的 co-founder,新加坡),和 Willis Wee (黄心泉先生,Tech in Asia 的 founder,新加坡),新創公司也很熟悉的亞洲科技媒體聚在這裡一起討論接下來東南亞與日本的發展。

亞州的多樣性,發展中的國家們

首先從跟亞洲有關的討論開始,TMI 台灣創意工場的 Mark 說「亞洲很大,不同的國家有不一樣的觀點,無法只用東南亞一詞概括。」其中,以經濟指標–—GDP 來說,相對 緬甸 5500 萬人口平均一人一個月 70 美元,2.4 億人的印尼月人均收入為 300 美元。藉由人口及生產率可以測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情況,Mark 還特別提及,泰國的經濟成長相當顯著。

Mohan 也相當注意泰國,「泰國網路基礎建設與成長率在東南亞中相當高、許多的名人使用 Instagtam,網路環境也相當成熟。be success 的 James 說:「韓國的網路普及率達 91%,行動裝置普及率也有 70%。」Tech in Asia 的 Willis 對越南相當有興趣,也提及了印尼的 Facebook 與 Twitter 的高使用率、中國發展後下一個就是印尼了,建議可以往印尼投資。與此相對,SGE 的 Gwendolyn 提及了緬甸的可能性,「基礎建設雖然不足但是投資者眾多,人們一點一點聚集起來,在未來很有可能快速成長。」從各種角度來看,東南亞各國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亞州圈的基礎建設,以及線上付款的問題

主持人 James Chan 提到基礎建設及 payment 的話題。對於東南亞日漸熱絡的電子商務市場,線上付款的問題是必須考慮的。

還有很多國家的人只使用非智慧型手機,接下來來賓各自提出可能遇到的問題。

與會多位來賓都提到,很多人的付款方法都還是匯款,持有信用卡的人並不多。相反的,Mark 提到「台灣的便利商店從 10 年前開始就很發達,但是現在 EC 已經超過便利 商店與百貨公司,你還是可以用信用卡支付,不過大多都是便利商店付款便利商店取貨,有一套獨特的系統。」泰國等國雖然不能用信用卡,但是因為有銀行帳戶的 關係也有很多是用 debit card 支付的,Mohan 說到。

現在已經可以看到東南亞的EC市場快速成長,銀行也積極投資基礎設施項目。東南亞中有無高速網路對於國家的市場機會也不同。Willis 說「高速網路的國家有一個特徵是不會隨身攜帶筆記型電腦,而是帶著行動裝置,分析這個市場的差異可以幫助企業家解決問題。」

亞州的創投將會蓬勃發展

接下來的話題轉到了投資。

James 說韓國的天使投資人有五百人以上。韓國的新創公司生態與美國關係密切,美國的企業會尋找韓國的新創公司,投資的動作也很大。新加坡與韓國一樣,政府對於新創公司投入相當大的支援。

Mohan 說新加坡的創投還沒有那麼成熟,「雖然有企業的支援但是天使投資者還是很少,因此有很多創投提供軟體面的支援而非金錢」這是對於初期的新創公司支援對策。

Mark 也說,與新加坡相同台灣的天使投資者很少。「台灣的技術人才很多卻都沒有被發掘。但是這幾年像是 CyberAgent 的日本創投積極接觸,日本企業也正在關注台灣的動態。」提及台灣與日本的關係,Gwendolyn說「的確還需要一些時間,對一個市場整體 還不發達的地區,出口之類的經驗對企業家來說可能是個動機。」亞洲的出口模型尚未建立。當然,他建議,對出口除了預期也不要低估了對社會的影響,這也是產生很多企業家的動機。跨國公司收購的情況在亞洲發生的可能性很高。

東南亞各國有很多可以向日本學習

經過了亞洲的多樣性、基礎建設、創投等話題,最後是東南亞與日本的關係。

一開始討論的是不應偏重矽谷的意識而是著眼亞洲的市場潛力。東南亞擁有美國兩倍以上的人口,如果將亞洲統合起來可以產生巨大的交易業務合作。亞洲若有團結意識的話,憑著巨大的市場發展經濟所造成的影響,對此來賓們都有各自的看法。

Mohan 提到日本帶給東南亞的可能性。企業家與經濟發展,以及 IPO 最適合的場所。Gwendolyn 提到學習日本創新,「大多數的日本人是鼓勵拓展海外商務的。」「有些事情可以從日本學習,而且希望可以跟更多人分享。」James 也提及了通訊市場的可能性,「KakaoTalk 在世界上有 7000 萬的使用者,日本也有 Line。若是這兩者合作的話,他們的資料庫所提供的商業機會非常巨大。

Willis 提到日本企業與東南亞市場的親和性。「日本好的產品在東南亞的效果相當的大,同時從日本企業家的思考與知識學到的東西也很多,而且日本企業在海外商務的成功也能學到很多東西,日本的金融意識也能幫助東南亞更加發展,為此希望建立出更良好的合作。」

餐廳評論網注意,Facebook「附近」來了!

Posted: 18 Dec 2012 09:47 PM PST

在Facebook 上,每月有近2.5 億條狀態更新是附有地理位置資訊的。在昨天最新發佈的Facebook 應用程式中(包括iOS 和Android 平台),新增「附近」(Nearby) 功能,正式將這些龐大的數據利用起來。透過「附近」,你可以查看附近你朋友去過或是推薦過的酒吧、超市、餐廳等。

「附近」怎麼用

Nearby 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在Facebook 的側欄選單裡,打開「附近」,你會看到一個分類顯示的頁面,上半部分是基於地圖的生活商家推薦,下半部分則是在你附近的餐廳、電影院、酒吧的評價,當然,這些評價,都來自於你Facebook 上的好友。你也可以點擊打開附近地點,Facebook 會給你提供一個分類列表(如下圖),搜尋結果也會同樣以分頁的形式呈現。

   

當然,你也可通過「附近」來簽到,並對你去過的地方打分,做出評價,分享給好友。

真的有用嗎?

可以說,「附近」的體驗非常流暢,由「附近」得到的推薦,相較其它發現類應用,也更為準確。比如,你跟你的朋友都喜歡去酒吧,那麼透過他們在Nearby 上的簽到和推薦,你不僅可以了解到哪些地方適合你,而且還能透過朋友評分,知道哪些地方非常值得一去。

Facebook 擁有的使用者資訊,可以給你的日常需求,提供更為有效的幫助。除此之外,Nearby 還能在旅途中使用,你可以查看你朋友們到過的地方、住過的旅館、去過的餐廳,以及查找他們給的評價,這些意見,相較陌生人的來說,都更據參考價值。

這將會減緩 Facebook 的痛處嗎?

截至目前,「附近」中並沒有廣告。但可以肯定的是,Facebook 已經有多種形式來插入廣告。Facebook 可以給商家提供競價排名系統,「你的商店本應該排在第四,但你只需要支付一定費用,Facebook 就可以讓它排第一」。而人們在手機端並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做細微的比較,只要能出現在搜尋結果頁面上,排行第幾位,差別其實並不大。而這對於商家來說,Facebook 可觀的流量無疑是個賺錢的好機會。

這會是Yelp,Foursquare類地點發現應用程式的終結者嗎?

這個可能性非常大。人們已經在Facebook 上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如果在Facebook 裡能解決的問題,何必要新開一個App 呢?而地點發現類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賴於會員資源,目前Foursquare 只擁有3000 萬用戶,相較Facebook 每月2 億5000 萬基於地理位置的狀態來說,Facebook 在會員資源方面,可謂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與Yelp的區別則在於,「附近」中的推薦,都來自你的朋友,而非陌生人。而隨著更多的人使用「附近」,相信用不了多久,它便會滿足你日常的搜索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附近」同時也是facebook在搜尋領域的一個大膽嘗試。在一次Disrupt大會上,Mark Zuckberg提到Facebook在解答人們一些可能的疑問上,具有獨特的優勢。
他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你朋友在紐約過去六個月裡去過並喜歡的壽司餐廳有哪些?」而現在,Nearby就能給出回答。

最關鍵的是,這些推薦都來自你信任的人,而不是陌生人。這些人跟你品味相近,也都是你的朋友,通過「附近」,也可以幫你發現他們眼中的世界。

Instagram 正式回應:不,我們從來就沒打算賣你們的照片

Posted: 18 Dec 2012 07:41 PM PST

(Photo by LeWEB12

 稍早, Instagram 修改使用條款,被一般認為是擁有出售會員照片的權利(請參考Instagram修改使用條款,可以任意賣你的照片!),且不用付任何錢給會員。這項消息在昨晚引起軒然大波,一般認為剛剛改新版的 Flickr 可以漁翁得利,不過 Instagram 創辦人 Kevin Systrom 立刻在官方部落格上進行澄清,標題為「感謝您,我們正在傾聽」(Thank you, and we’re listening)。在文中,Kevin表示 Instagran從來都沒打算賣會員的照片,之前媒體報導的解讀是有誤解的。

以下是Kevin 在文中對於使用者條款的三點解釋:

  • 關於廣告:新版的使用者條款是為了告訴外界,我們正在嘗試恰當的新廣告模式,但是由於措辭不當等原因,使得條款被解釋成 Instagram 要出售使用者照片。我想在這把話說清楚,我們從沒打算出售您的照片。我們真正想做的是,藉由使用者在Instagram 上的數據為品牌廠商提供更精準的行銷服務。比如某個品牌希望在Instagram上進行行銷活動,來取得更多粉絲,我們會對可能對該品牌感興趣的會員進行推薦。此時透過分析會員關注的人中還有誰關注了該品牌,就能有效的提升品牌推廣的效果。有不少會員擔心新條款會讓自己在Instagram 的照片成為廣告的一部分,我們絕無此意,所以會馬上將引起爭議的語句刪掉。Instagram 不希望會員看到類似廣告橫幅這種傷害使用者體驗的東西,我們要做的是在幫助會員發現有趣內容的同時,能夠構建一套完善的商業體系。
  • 關於照片所有權:Instagram 的會員對其照片擁有所有權,Instagram 絕不會插手,這一點絕不會變。我們尊重 CC 協議,也尊重你對自己照片的所有權。
  • 關於隱私設定:如果您將自己的照片設為私密,Instagram 就只會將這些照片分享給您授權瀏覽的人。這一點也不會變。我們希望簡單的隱私權設置能方便大家決定如何處理自己的照片。

Kevin 在最後一段再度表示,非常感謝大家的回應,這說明你們都很愛這個社群,我們會認真考慮政策的變更,因為這些都跟你們息息相關。新版的使用者條款之所以設在30 天之後才生效,也是因為我們希望聽到大家的反應再做決定。你們已經這樣做了,我們聽到了,真心感謝各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