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這就是大家夢寐以求的翻譯蒟蒻嗎?iLi 穿戴式翻譯機讓你跟外國人溝通不再有障礙” 與新的 5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這就是大家夢寐以求的翻譯蒟蒻嗎?iLi 穿戴式翻譯機讓你跟外國人溝通不再有障礙

Posted: 07 Jan 2016 05:32 AM PST

Mainvisual_encn

上帝造了巴別塔,自此人類被以語言隔閡開來。哆拉 A 夢的翻譯蒟蒻一直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道具,在 CES 展上,日本團隊 Logbar 實現了大家的願望,它們推出的產品 iLi(譯利),可以把你所說的話吐出變成對方能夠理解的語言。ili

iLi 設計成吊飾般的模樣,形似 iPod Shuffle,使用者能夠掛在頸子上,用它在日文、中文與英文之間互譯。使用者按住按鈕對著 iLi 說話,接著放開按鈕,它便會自動將句子翻譯成指定的語言,「說」給對方聆聽。iLi 不需要與手機 app 配合,在旅行時隨身攜帶,離線模式也能使用。

iLi 主要鎖定旅人,計畫今年初與日本旅行社或飯店合作進行測試原型。 倘若正式上市,單價可能設定為 200 美金(6600 台幣),電池續航力約為一天。同時 iLi 也有新增法文、泰文、韓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阿拉伯文等語言的計畫,但都沒有具體時間表。

只是,在 CES 會場上 Logbar 並未向與會者展示 iLi,沒有人知道真實的效果如何。Logbar 去年在 Kickstarter 上推出「宛如魔戒的 Ring」,以手指比劃指揮手機,成功募集到 88 萬美金。不過出貨之後卻讓贊助者大失所望,甚至有媒體評為「史上最糟產品」,連帶質疑 iLi 的可行性。但若 iLi 真的問世,打破語言的高牆,成為跨國溝通者的福音,商機肯定無限。

iliWearable Translator 『ili 譯利』世界第一台穿戴式翻譯機在CES 2016全球初次公開!Logbar團隊最新產品讓世界不再有語言的隔閡!http://iamili.com/詳情請聯繫Logbar台灣團隊twservice@logbar.jpRing Zero台灣限定優惠活動:http://www.getringzero.com/

Posted by Ring_Taiwan on Wednesday, January 6, 2016

iLi 的宣傳影片找了一位高加索男性在日本街頭利用 iLi 隨機向女性索吻。觀察社群反應,很有趣的現象是,先前有台灣女子到歐洲索吻背負排山倒海的罵名,但這回白人男子在亞洲索吻倒是不見有人駁斥。也許最該優先被翻譯的是,「平等」兩個字。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當機器人吞噬了你的工作:自動化的未來,將演變成經濟災難?

Posted: 07 Jan 2016 02:27 AM PST

本書出自天下雜誌出版《被科技威脅的未來》第八章〈失落的消費者與經濟危機〉,作者 Martin Ford。

長期危險:被壓扁的消費者與科技封建的未來

我在二○○九年出版第一本探討自動化主題的著作後,幾位讀者寫信給我,提醒我忽略了一個重點:機器人的確可能導致薪資降低或失業,但效率更高的生產也會使產品及服務變得更便宜,因此,就算你的所得降低,仍然能夠繼續消費,因為你想購買的東西價格也降低了。這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有幾點必須注意。

沒有收入,再便宜的商品也買不起

最明顯的問題是,許多人可能失業、沒有實質收入,這種情況下,產品與服務價格降低並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再者,家庭的平均支出預算中有些重要項目不會因為科技進步而降低價格,至少在中短期的未來不會,例如土地、住屋,和保險的成本受資產價值的影響,資產價值又取決於整個生活水準。這也是某些開發中國家(例如泰國)不開放外國人購買土地的原因,准許外國人買地可能導致土地價格上漲,致使本國人買不起房子。

短期內自動化科技恐怕仍難以攻陷醫療產業,醫療成本不太可能降低。自動化可能對製造業和提供非必需品的服務業(尤其是資訊和娛樂服務)的成本構成最直接的影響,但這些東西在家庭的支出預算中占較小部分,大的支出項目如住宅、食物、能源、醫療、交通、保險等,較不可能在短期內出現成本降低。家庭極可能在所得成長停滯(或下滑)和大支出項目成本繼續升高的擠壓之下,變得更為拮据。

即使科技最終能使物價普遍降低,仍然有一個重要問題。經濟繁榮的途徑向來是薪資上漲率高於物價上漲率,一九○○年的某人如果穿越時空,造訪現代的超市,一定會被高價格嚇到。但是,相較於一九○○年的人們,現代的我們花在食物上的所得比例明顯較小;儘管現在的食物標價明顯變高,但實質價格其實較便宜,因為所得升幅更高。

來想像相反的情境:所得降低,價格下滑得更快;理論上,這意味購買力提高,應該可以買更多東西,但實際上通貨緊縮是很糟的經濟情境。首先,通貨緊縮的經濟循環很難擺脫,如果你知道未來的價格還會更低,又何必現在購買?消費者將等待更低的價格,買氣不佳會導致廠商再次降價,產品與服務的產量也會之減少。再來,僱主在實務上通常很難降低員工薪資,他們通常選擇裁員,因此通貨緊縮常伴隨失業率上升,最終導致許多消費者完全沒有收入。

第三個大問題是,通貨緊縮常常使償債能力降低。在通貨緊縮的經濟中,所得可能降低(假設你夠幸運而仍然有收入的話),房子的價值可能下滑,股市可能下跌,但房屋貸款、汽車貸款、和學生貸款不會縮減,名目債務固定不變,因此在所得降低情況之下,債務人的可支配所得相對更少。政府同樣也會陷入麻煩,因為稅收減少了。若情況持續下去,繳不出貸款的人可能會增加,銀行體系就會陷入危機。通貨緊縮絕不是我們希望出現的經濟境況,歷史顯示,理想的經濟狀態是溫和通膨,所得成長率高於消費者物價成長率,讓我們更買得起想買的東西。

這兩種情境——家庭在所得成長停滯和生活成本上升之間被擠壓,或是通貨緊縮,不論哪一種,最終都可能因為消費者縮減非必要支出而導致嚴重經濟衰退。

如前所述,科技性顛覆破壞也可能改變消費者的行為,愈來愈多人合理地擔心長期失業或被迫提早退休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通常應付經濟衰退的短期財政政策(例如增加政府支出或一次性退稅)可能不會特別有效,這類政策希望藉由注入立即性需求,「發動經濟成長馬達」,期望能催生經濟復甦、提高就業率。

但如果自動化科技使企業能夠在不需僱用大量員工的前提下應付市場需求加,政策的降低失業率成效恐怕會令人失望。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也會遭遇類似問題:為刺激景氣而印更多鈔票,但在未能增加就業的情況下,沒有機制能夠把購買力交回到消費者手上。簡言之,傳統的經濟政策可能無法直接遏止消費者對長期所得不均的憂慮。

人民的負債最終會壓垮銀行

另一種潛在危險是,家庭愈來愈無法償還債務時,可能爆發新的銀行與金融危機。就算是相當小比例的貸款壞帳,也可能對銀行體系構成很大壓力,例如,二○○七年,大批次貸貸款人繳不出貸款而違約,便釀成了二○○八年的金融危機。

雖然,次貸在二○○○年至二○○七年期間激增,但即使在高峰時期,次貸額也僅占美國銀行體系新貸放的抵押貸款額的一三.五%,金融風暴有相當程度得歸咎於銀行本身,銀行使用複雜金融衍生性商品擴增了這些次貸違約的衝擊力。

這種潛在危險並未消除,美國及九個已開發國家的銀行監管者在二○一四年發表的調查報告指出:「金融危機的五年後,大型金融公司在因應金融衍生性商品的風險方面只作出了一些改進,且參差不齊,整體而言,改進成效差強人意。」換言之,潛在危機是,哪怕只是局部性的貸款違約增加,也很可能釀成另一次的全球危機。萬一全球經濟體系最終都成功適應新的現實,恐怕才是最嚇人的長期情境。在最乖戾的破壞性創造過程中,目前作為經濟成長動力的大眾市場產業將被專為超級有錢人生產高價值產品與服務的新產業取代,絕大多數人形同被市場漠視、權利被剝奪。經濟流動性將不復存在,富豪隔絕於有柵欄與警衛的高級社區或精英城市,搞不好是由自動化的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機當守衛。我們將重返類似中世紀盛行的封建情景,只有一個差異:在中世紀封建制度中,農奴是必要的存在,因為他們提供農業勞力;未來世界則是自動化封建制度,也不需要農夫了。

9228 Days Later 劇照

二○一三年發行的電影《極樂世界》(Elysium)中,富豪們移居地球運行軌道上一個猶如伊甸園的人造世界,傳神地呈現了這種未來的反烏托邦世界。有經濟學家已開始憂心這種情境,撰寫知名經濟學部落格「Noahpinion」的經濟學家諾亞.史密斯(Noah Smith)在二○一四年貼文描述一個可能的未來:「在保護精英權貴群的門外,擠滿了衣衫襤褸、瀕臨餓死的無業遊民,不同於史達林或毛澤東的專制政權,這個由機器人捍衛的專制政體將在大眾意見中屹立不搖,下層民眾可以隨心所欲發表思想,但槍桿永遠握在機器人統治者手上。」這個想像世界出自憂鬱科學*(dismal science)的專家之手,著實令人感到絕望。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品牌說故事,四個非用動態照片 Cinemagraph 不可的理由

Posted: 07 Jan 2016 02:26 AM PST

flixel-pizza-hut-hed-2015▲圖為近來 Pizza Hut 所拍攝的 Cinemagraph 電視廣告。

在視覺行銷的時代,什麼樣形式的廣告最有機會贏得消費者的目光?廣告行銷代理商 XenoPsi 總裁 MichaelAaron Flicker 認為,局部動態攝影照片(Cinemagraph)雖非新東西,但在 2016 年,它還是一個值得品牌善用的說故事方式。畢竟現在的影像,已經不再有還得靠人手動按下播放鍵,內容才能夠被看見的門檻。

Cinemagraph 一詞是由 cinema(電影)和 photograph(靜態相片)所組成,它使圖像介於影片、照片之間,意即在同一張照片中,可以看見部分動態影像,也能看見部分靜態影像。若你現在到 Instagram 上搜尋 #cinemagraph,其實就能馬上看到許多品牌有趣的運用。

Your phone's best travel accessory. #spglife

Starwood Preferred Guest(@spg)張貼的影片 於 張貼

Cinemagraph 以技術上來說,其實就是一種 GIF 的格式,但以美學的角度上來說,如果運用得宜,它將能夠傳遞出比靜態圖像或短片更深、更具衝擊性的意涵。而這將有機會能為品牌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形象。

在社群平台像是 Facebook、Instagram,開始支援影片自動播放的功能後,現已有愈來愈多品牌開始運用 Cinemagraph。而且根據 XenoPsi 自家的調查發現,使用 Cinemagraph 圖片所帶來病毒式傳播效果良好,其自然觸及率比起一般的靜態照片高出 71%。

當然 Cinemagraph 也非適合所有的品牌,目前較常使用的品牌類型包括酒類、時尚、旅遊等。事實上,Cinemagraph 這個詞和技術始於 2011 年 Jamie Beck 和 Kevin Burg 兩位攝影師為了拍攝有關時尚生活風格的照片而誕生。

MichaelAaron Flicker 為此提供四個品牌為什麼需要善用 Cinemagraph 的理由:

  • 保持簡潔、愉悅、有意義

Cinemagraph 最能吸引眼球的關鍵在於,它捕捉到了畫面中最簡單的動作的那瞬間。而透過該動作的循環播放,像是由一陣風吹起的裙擺飄動、一個為朋友倒酒的動作,都可以在那個動作的當下、那一個短短的瞬間,替品牌傳遞出無限而有深意的故事。

  • 一張 Cinemagraph 勝過 1000 句話

Cinemagraph 動態的畫面,擁有引發情緒、促動情感的優勢。因為它能讓觀者彷彿真的就坐在圖像中的咖啡廳裡,手上的攪拌棒還一邊正攪動著眼前正在冒煙、熱騰騰的咖啡。

  • Cinemagraph 效果美觀

Cinemagraph 圖像可以讓已經完美的商品照添加光澤,使其更具立體感、更有質感。像是緞綢製的衣料、皮夾克等,在 Cinemagraph 中,都會比起一般的靜態圖像呈現效果顯得更好。

  • 更低的製作成本

比起拍攝影片,兼具動態和靜態圖像特色的 Cinemagraph 更能在每一次的行銷活動、行銷內容產製上,更加節省製作成本。

最後 MichaelAaron Flicker 也提醒,雖然 Cinemagraph 魅力無窮,但它也並非適用於所有的情境,品牌不能因為一時的流行就濫用,這樣反而會創造出許多沒有敘事價值或詭異的動態動作在圖像中。反之,如果運用得宜,Cinemagraph 肯定會是品牌說故事一個很好的利器。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學生團隊打造 TapPay 手機支付新技術,三大學生商圈每週可達近 3000 筆交易

Posted: 07 Jan 2016 02:08 AM PST


TapPay head(Photo Credit: TapPay 首頁)

去年台灣第三方支付及行動支付專法通過後,便陷入百家爭鳴的狀況,市面上已有包含智付寶、歐付寶、以及 PChome、Yahoo 拍賣及玉山、永豐銀行的代收付機制、還有 GOMAJI 支付、PChome PiLINE Pay 等,而行動支付作為延伸工具也隨之興起,結合線上和線下,讓消費者在網路和實體都能以手機支付。

行動支付目前常用的技術包含 QR code、NFC 以及超音波感應。 現在台灣有一群學生開發了 DBST 技術,目前正在申請專利,並符合 PCI-DSS 國際安全認證及金管會的安全檢驗,更創立了喬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 TapPay 手機支付服務,要提供第三方支付及電商平台行動解決方案,希望推動台灣行動支付的普及。

TapPay 要改革台灣支付方式

2015 年的最後一天,兩個大男孩踏進了 Inside 辦公室,TapPay 的行銷業務經理李志浩和陳宥廷,同時也是政大和台科大的研究生,經營公司的同時還要面對期末評量,沒有時間為晚上的跨年補眠。

TapPay 核心成員有 8 名,加上實習生約 15 人,創辦人暨執行長是交大電機研究所的莊凡頡,本次受訪者為行銷業務經理陳宥廷和李志浩。團隊成員分別來自政大、台科大及交大,在時代基金會的 YEF 創業競賽中認識並成為組員,以精準戶外廣告專案參賽,雖然後來沒有晉級,卻因此結交到一群有創業熱忱的夥伴。當時就讀交大的莊凡頡想要將感應技術商業化,用行動支付彌補現金交易的不便,而陳宥廷和李志浩則是看中行動支付異業結合的商業潛力,便加入了 TapPay。

不同於各家行動支付 app 多作為第三方支付服務的延伸,TapPay 看中的是以更方便快速的交易方式促進現金流與電商發展,將目標放在打造最順手的工具。

TapPay 業務行銷經理陳宥廷認為,好用的工具可以橫跨多平台而不被單一服務綁住,現在各方注重的多是第三方支付服務,行動支付的使用流程本身是一個被忽略的缺口。

TapPay team▲由左至右分別為 TapPay 行銷業務經理李志浩、 共同創辦人莊凡頡、行銷業務經理陳宥廷、共同創辦人呂柳竹

聲紋加密,快速又安全

店家和顧客只要安裝 TapPay app,不必額外安裝機台,也不必對著 QR code 掃半天,感應後輕按螢幕就能由 Visa、MasterCard、JB 信用卡或金融簽帳卡扣款,雖然專利細節不便透露,但是 TapPay 是透過聲紋加密完成認證並付款,使用體驗「嗶一下就可以完成,」李志浩說。

李志浩細數市面上常見的行動支付技術, NFC 雖然方便,但店家需要安裝機台,硬體成本高,手機也要支援 NFC,再加上目前 iPhone NFC 只開放給自家 Apple Pay 使用、Samsung 也意圖跟進,原本就不普及的 NFC 支付未來不能通用,將更難推廣。而 QR code 需要掃描較費時,條碼本身又容易透過截圖或照相取得,有安全上的疑慮。超音波則易受周遭噪音干擾,需要在安靜的地方,如販賣機感應口等環境使用。

TapPay 的店家端則是在店家自己的平板或手機安裝 app 即可,可以自行輸入價目也可以另外結合其他 POS 系統自動結帳。

相較於市面上行動結合第三方支付,往往需要額外安裝機台,流程也不直覺。陳宥廷表示 TapPay 的技術不限於有資源的高級餐館或連鎖店,更適合地方店家,希望能透過便利的工具來推動行動支付普及,讓手機付款比現金更方便。

經營公司和課本上不一樣

TapPay 團隊成員都還在學,學生身份帶來不少優勢,也少了出社會的包袱與壓力,學校及校友資源唾手可得,機會很多,不過資金和經驗較缺乏,常為此傷腦筋。

TapPay iOS 及 Android 軟體於 2015 年 9 月才剛上線,初期的資金來源多為補助金與比賽獎金,科技部創新創業計畫提供了數十萬,在宏碁的龍騰微笑創業競賽得到一百萬的獎金,另外也有部分資金來自天使投資。陳宥廷表示最花錢的是行銷和實習薪資,也體認到人事上不論是雇用、薪資、解雇,都不容易,「我們提供實習生薪資保障,不過發現從無薪變有薪後,反而產生『拿多少錢,辦多少事』的反效果。」李志浩也有感而發,「怎麼跟管理學課本不一樣?」

在行銷推廣方面,最大的關卡在下載和註冊,「只要下載就會用,只要有第一次消費回客率就很高,」陳宥廷說團隊一開始就推下載送電影票,已經準備花大錢,卻發現反應冷淡。後來發現要漸進,先從按讚抽贈品引消費者進入粉絲團,再藉由粉絲團推送訊息,一步步導引至實際消費。

各大學的行銷策略也不同,交大和台科大店家集中,多在校內所以能統一宣傳,快速拓展,政大則多是分散的校外店家,必須集中火力,與人氣店家合作宣傳。

「最有趣的就是從無到有的過程,」陳宥廷說。

TapPay(Photo Credit: TapPay 首頁)

台灣傳統支付很方便,第三方支付應該要更直覺

陳宥廷認為在美國某些地區治安不佳,中國則是金融系統不受信任,第三方支付結合行動支付才能直接打到消費者痛點,但在台灣傳統支付安全有保障,反而形成阻力,讓行動支付無法立即產生有感的優勢。陳宥廷認為,台灣第三方支付想要實現實體或線上小額付款,提供更方便的收款方式是吸引升消費者接受度的好方法,「像支付寶在台灣只有中國遊客能使用,卻讓大眾了解行動支付的優點,替我們創造了夜市行動支付的需求。」陳宥廷說。而 TapPay 選擇與銀行和電商合作,對商業客戶而言,和 TapPay 合作新的支付技術也省去高昂的開發成本。

TapPay 所面對最大的質疑莫過於如何跟資源豐厚的大公司競爭,但他們選擇與這些業者合作,將 TapPay 技術融入其他系統,一起推廣行動支付。陳宥廷也表示,「法規不是最大的問題,法規通過到底有沒有人用,怎麼養成市場習慣才是重點。」

最難的是說服商家

現在 TapPay 在政大、台科大和交大周邊店家試營運,下載數近 6 千,每週經手近 3 千筆消費,金額可達十幾萬,其中 75% 來自交大。最終目標是作出示範成果來說服合作廠商。「店家很容易接受大型團購網合作,畢竟我們(規模)比較小,」李志浩說。「但團購網的支付在學校小吃店成效很差,主要客群還是如東區餐廳等信用卡較風行的店家。」,陳宥廷說。他們認為校園小吃對行動支付而言是最艱難的環境,「學生沒有信用卡、淡旺季明顯、人多、網路環境不佳,」陳宥廷說,他們的系統通過重重考驗,能適應各種店家。李志浩補充,「最重要的是,店家真的能拿 TapPay 來當生財工具。」李志浩形容合力推廣行動支付「就像打群架的概念。」

未來一年目標將積極接觸各大平台,可能會從本身沒有行動支付系統的電商平台開始,目前正和 2 -- 3 家廠商接洽中。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GOMAJI 與中國電商新美大合作,搶攻 400 萬人旅遊團購商機

Posted: 07 Jan 2016 12:20 AM PST

Basic CMYK

國內最大團購網 GOMAJI,將於 1/11 掛牌上櫃,今年度三大目標為繼續深耕餐廳服務、發展 GOMAJI Pay 行動支付,以及 O2O 服務市場,而根據新美大酒店事業群戰略總經理鍾永健,去年中國來台的 150 萬自由行遊客之中,有 80 萬人打開新美大 app 尋找附近餐飲娛樂。今天 GOMAJI 宣佈與中國最大 O2O 電商新美大合作,讓中國遊客也能以相同價格買台灣團購券,助店家搶攻中國遊客市場。以下為 GOMAJI 提供的新聞稿:

看準每年約 400 萬人次的中國遊客商機,GOMAJI 夠麻吉團購網 (8472-TW) 今日正式宣布與中國最大生活服務電商龍頭新美大公司合作,將 GOMAJI 團購服務中的餐廳及旅行內容導入新美大平台中。未來,中國遊客可在來台灣旅遊前,直接在新美大平台以人民幣刷卡購買台灣各地優質的團購優惠劵。GOMAJI 期待透過此次合作,協助台灣在地店家行銷、搶攻中國遊客財。

攜台灣在地上千店家,用 GOMAJI 團購優惠劵行銷進中國

2015 年年底,中國遊客來台人數占整體觀光客的四成,而在消費力度的部分,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中國遊客平均每人單日消費約 232 美元。看準中國遊客來台旅遊商機,GOMAJI今日(7 日)宣布與中國最大的生活服務電商新美大合作,兩岸最大 O2O 電商一起合作,令人期待!

台灣市占率第一的GOMOJI團購商品與服務將導入新美大平台,緊密連結中國遊客與台灣店家,不僅提供中國遊客最優惠的台灣吃喝玩樂團購劵,更創造了台灣賣家與中國遊客行銷的管道,協助台灣店家搶攻中國遊客商機大餅。對此,GOMAJI 夠麻吉行銷副總陳麗蓉指出:「GOMAJI 成立以來,已協助超過上萬間店家運用團購劵行銷,透過行銷專案與平台曝光為店家招來更多新客源。很開心與新美大公司合作,讓中國遊客可直接在新美大瀏覽台灣各個縣市的餐廳及旅行類別的團購劵圖文資訊,搭配 GOMAJI 平台上消費者的使用後評價,規劃省錢、有特色、接地氣的台灣之旅!」

中國覆蓋率達 95%、年交易額超過 1,700 億人民幣

新美大為中國美團及大眾點評於 2015 年 10 月合併並成立,為中國最大的生活服務電商平台。新美大在餐飲、外送、電影、酒店旅遊及休閒娛樂等產業皆位居市場前茅,且在中國 2,800多個市縣區中服務覆蓋率達 95%,2015 年單日活躍用戶達 3,500 萬人、購買用戶達 1.8 億、交易額超過 1,700 憶人民幣,擁有黏著度強、覆蓋率廣、流量大三大特色。新美大酒店旅遊事業群總裁陳亮表示:「希望此次與 GOMAJI 夠麻吉的戰略合作,可以為前往台灣遊玩的中國遊客提供更好的在台期間的吃喝玩樂服務,同時為 GOMAJI 的合作店家帶來更多生意。一直以來,新美大秉承建平台、建生態的發展戰略,我們希望與全球各地,尤其是華人世界的各類夥伴共進共贏,一起服務好華人遊客在世界各地旅遊期間的吃喝玩樂需求。」

GOMAJI團購劵行銷進中國!店家期待後續商機效應

依據觀光局委託相關單位所做的調查指出,2014 年來台台外籍旅客主要集中於台北 (85%) 及新北市 (59%),其中,中國遊客團更多集中於固定的旅遊景點與路線上。對此,GOMAJI 行銷副總陳麗蓉指出:「透過新美大的合作,希望除了持續推廣雙北市的吃喝玩樂的特色景點外,更透過 GOMAJI 的平台資訊,將台灣各地的美食、美景與特色住宿讓更多中國遊客知道,帶動全台各城市的中國遊客觀光動能。

針對此合作,台灣知名連鎖酒店力麗哲園指出:「力麗哲園於全台觀光景點皆有據點,盼藉此次 GOMAJI 與新美大合作,聯合曝光哲園品牌形象,除帶動中國遊客來台自由行商機外,同時推廣台灣花東之美。」此外,谷關溫泉飯店巫副總也分享:「非常期待兩岸電商的合作,讓台灣店家可以省去跨境行銷的力氣,專心做好本業服務,以吸引更多兩岸的客人。」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拖延症患者必看!時間不是擠一擠就有的海綿,是要細嚼慢咽的蛋糕

Posted: 06 Jan 2016 10:25 PM PST

ImageGen

本文原文刊登於 Medium,作者 Basecamp 共同創辦人 DHH,tech2ipo 編譯。

在我創業十五年,中間還不停歇地寫作時,而這是大眾問我次數最多的問題之一。

你是如何平衡創業和生活的?

大概他們是覺得我藏著什麽秘密法寶,或者掖著什麽訣竅不肯說:是不是暗地裏我每天只睡五個小時?是不是我月月日日都工作 12 個小時以上?諸如此類。

人人都有個感覺,高效率人士比普通人更專注、更努力。再說難聽點,他們個個更像畜牲一樣工作。每天從清晨開始,開足了馬力到深夜。而媒體也喜歡渲染這些事情,什麽企業家比普通人更有耐力更有決心。

反正我不是這樣的人。我每天必須要保證 8.5 到 9 個小時的睡眠。至於工作方面,我很傳統地遵守每天 8 小時,每周工作 40 個小時的界線。而且也真的沒有那些充足「馬力」去加班、加班、加班。

但我還是有效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說真的, 如果我真的藏著效率的什麽秘密,那可能是我每個小時的效率更高。但我也不像 90 年代興起的時間管理學說那樣,全力壓榨 60 分鐘裏的每個時間的毛孔,然後要求每一秒都物盡其用。

其實以我個人觀點認為,你只需要以小時為目標,然後規定自己這個小時做什麽就可以了。當然,你要確定這一個小時的時間,你的狀態是遠離壓力、打擾、瞌睡或者疲憊。因為如果你有以上四個情緒裏的任何一個,那麽這個小時內就絕對無法達成計劃。只要你感到有壓力、打擾、瞌睡或者疲憊,就不存在什麽高效和什麽目標。這個小時的時間最終會像一個垃圾桶,你把什麽髒東西倒進去,然後會有其他髒東西流出來而已。

一周 40 小時就夠了

我認為,一周 40 小時的工作時間是非常科學的,世界上繁重的工作都能在這期間圓滿完成。但如果這 40 個小時的工作時間裏,充斥著會議、什麽所謂的「多專案並進處理」方法,或者有時候你連自己要忙什都沒想好——那確實。你有大把的時間浪費,而且你浪費完後不得不去加班。

雖然說每個人都有生理上的極致,而我認為大多人搬出這個藉口的原因只是在偷懶。

「我為這個專案付出了一切!雖然沒有完成,但你不能怪我!」「我已經在過程中花費了自己每一分的時間,但是依舊沒有做完這些事情!」

他們這麽說,把自己懶惰的屁股遮掩在成果上,指望別人來原諒自己。但這實際上是缺乏效率和野心的托詞。對這些員工,離職和辭職才能逼迫他們去珍惜時間。

你需要做的,是細化時間。你不僅需要以積極地態度去工作,並且還需要提高你工作時間的效率和質量。

以下,是我運用到管理時間的訣竅:

1、記住,重要的事情從不出現在行程表上

諷刺的是,當你把一件事情放在「必須緊急處理」的欄目表裏,這也說明它還沒那麽緊急。這只是代表此事很重要,你最好盡快處理完。或者是,當你下次想到要做什麽事情,最先要想做它而已。

有些事情在 24 小時內必須處理,因為明天就會出變故。要刻不容緩地處理。但是這一般都是很少量的情況。大多數的問題都有「緩存期」,在幾天內,一周內,甚至是一個月處理完畢就可以。

但你拖延的時間越久,你其實也越痛苦。而讓你痛苦情緒發酵的時間,都是你毫無意義消磨的時間。

2、請自問:我真的需要去參與一些活動嗎?

每個人都以為懶惰是拖延的罪魁禍首,但其實好奇才是。對的,好奇。

請管住你的好奇心。好奇心不僅僅害死貓,而且是吞走你時間的饕餮。回憶一下吧,是好奇心讓你忍不住加入一場討論、參與一個決策、甚至卷入一個事件。但原本所有這些,都不幹你事。而你的參與,也不是這些事情的必要甚至是重要組成部分。

管住好奇心這件事,確實很難。尤其是當你篤定你的見解和經驗會對其他人有用的時候,更是很難不讓自己不去參與一件事。但坦白說,當你的經驗只對別人有用的時候,那也是在浪費你自己的時間。你覺得這項買賣划算嗎?

因此,忽略那些擾亂心扉的郵件,關閉那些無聊的會議提醒。別為那些會分散你注意力的事情,花一個鋼镚兒。要知道,去為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廢寢忘食,並不會讓你在正經工作上得到提升。而團隊工作只有在少數事情上才會比單打獨鬥更有效率。

3、不東盼西顧,不拖延

只有拋棄錯的,正確的才會向你走來。錯誤對待工作的方式是你浪費時間的根本。拖延時間而造成的苦果,絕對比你預想的最壞情況還苦澀三倍。這還不算上你為了拖延而做的補救,要至少比你開始堅持下來要努力三倍才奏效。

因此,一定要學會放棄那些無關事由,這樣才會為你的正事留下大量有效時間。沉沒成本不止是賭徒才要考慮的問題。

4、要順勢而下,不要逆流而上

每個人的情緒和動機在一天內都會有高有低,就像人在潮水裏游泳。順潮而游是一個非常省力並高效的方法。

舉個例子,如果本週我的寫作欲望高漲,那麽這是完成一篇文章的最好時機。而不是我決定把這事推遲到下周。如果我現在突然有個念頭想改程式,那麽就不妨立刻去更改一個網站上已經存在很久的錯誤。而不是試著用這份激情去做點別的,比如接受採訪什麽的。

應對不同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案。有的時候,你需要適當「拖延」以供更深入地思考,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但還有的時候,你只需要跟著你的熱情,立刻著手執行就足夠。

5、工作中的倦怠情緒

當然。我也會承認,即使是最聰明理智的人,對自己的時間以每個小時做出精密規劃,但事情通常也不能盡如人期。你並不總能找到你想要的事情,你沒有什麽做事情的欲望,再或者,你發現本周內的工作都是老生常談的重覆活。

但我要說,這種情況發生在每個人身上。

即使一個人是億萬富翁,是跨國公司的高級總裁,他也會遇到這種情況。而這種情況,他可能遇到次數比你想得次數多的更多。但這並不代表時間管理沒有意義,你必須要精心打磨自己的每個工作小時裏的有效時間。而隨著你越來越嫻熟,你會慢慢發現在工作上更有效率。

不僅僅是短期效益,你還能從時間精純管理中得到長遠效益。你會掌握自己的工作,也會在工作時遠離壓力,更不會再因為時間強度問題而搞糟一件事。你不會再為一些垃圾東西浪費時間。而再隨著時間推移,你會慢慢發現那些垃圾的工作不再找上你。

比起你面目猙獰地把時間當海綿,想用力擠擠擠擠出多於的東西。不如把時間當蛋糕,細分你有的那些,然後思考怎麽能把他們發揮到 200%-500% 的價值。一旦你打磨時間,時間就是你忠實的朋友。你不需要氣喘噓噓地追逐它,反過來,它會回頭來欣賞你,幫你認識你自己。高品質的運用四個小時,比渾渾噩噩地在幾天內來回拖延猶豫更有效。這才是實實在在的時間管理。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