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直擊 hTC Vive 三創試玩現場,體驗 VR 未來可能性” 與新的 9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直擊 hTC Vive 三創試玩現場,體驗 VR 未來可能性

Posted: 17 Dec 2015 03:36 AM PST

IMG_883201

隨著正式上市腳步逼近,hTC 最近在各國都如火如荼展開現場體驗活動,而在台灣從 2015/12/15 到 2016/1/3 在台北三創展開「hTC Vive 體驗之月」。INSIDE 本日特地在三創營業開始第一時間就至 4 樓攤位進行現場體驗。

流暢的體驗

現場準備了四個行程總共六個遊戲,分別是機器人修復《Apecture Robot Repair》、殭屍射擊遊戲《Arizona Sunshine、深海體驗《TheBlu》、VR 繪畫《Tilt Brush》、魔法解謎《Secret shop》以及辦公室遊戲《Job Simulator-Office》。我們這次選擇較動感並具有射擊要素的《Arizona Sunshine與《TheBlu行程來體驗。

一開始工作人員會協助你戴上 Vive 本體、耳機,並確認兩隻體感遙控器。在開始正式遊戲之前,會進入有斗大「Steam」標誌的全白測試空間,這時可以看見左手體感遙控器出現了繽紛色彩,玩家可以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吹出虛擬氣球並推動它,也有空酒瓶可供射擊。

在深海體驗《TheBlu裡,玩家是站在深海的沉船上,四周被魚群所圍繞;不一會,就有隻大鯨魚緩慢地像你游來,並用它的大眼打量玩家,鯨魚的軀幹、魚鰭與尾巴可謂栩栩如生。而殭屍射擊《Arizona Sunshine中,玩家要在美洲荒野上,靠著雙槍迎擊步步逼來的殭屍大軍。

htca▲本次體驗的《Arizona Sunshine》殭屍射擊遊戲

整個體驗過程大約十分鐘,在流程中工作人員都會用耳機親切的隨時確認玩家狀況。頭盔的重量比想像中還輕一些,男性玩家應是不會感覺過重,兩隻具有 Wii 影子的體感遙控器重量也剛好,同時大拇指的感應靈敏度還不錯,食指類板機按鈕的回饋感也頗具彈性,很適合射擊。由於 hTC Vive 有 Valve 公司的強力支援,在視覺的精細與運行流暢度都相當完善,維持與上次 INSIDE 報導一樣的良好體驗。

但 VR 發展現階段還是大哉問

但雖然體驗本身感覺不錯,INSIDE 還是從中看到了幾個 VR 發展現階段的問題:

  1. 穿戴易用性仍須優化:其實這也算是目前 VR 裝置共同的大問題。這次體驗在戴上頭盔後,已經沒有足夠的視角去拿兩隻體感遙控器,必須要工作人員主動才能順利握在手上。的確,VR 裝置最大的特色就是「全視角」體驗,但在提供全視角之餘,在提供「帶上頭盔還能順利找遙控器」上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另外更佳的無線化也是必然的發展方向,這次體驗後面還有一條很粗的訊號線連結在後方,不僅影響體驗精緻度也容易被絆倒。
  2. VR 還是屬室內的「深度體驗」:即使許多科技業對 VR 都抱以厚望,但跟本質就是帶著走,並具有「炫耀財」性質的手機相比,VR 畢竟不是讓人戴著走在街上,而是人必須好好站在或坐在安全的室內,帶來「深度體驗」的裝置。簡單來說,目前 VR 起碼在使用空間、時間上受到限制,改變人們生活影響力無法像智慧型手機一樣深遠。
  3. 目前「遊戲性」突破不高:回到最基本的遊戲用途上,雖然裝置的細膩度與影音表現都很不錯,但坦白說遊戲性與現今的「大型機台」相差沒有很多。以《Arizona Sunshine為例,本質就是 360 度的光線槍射擊,而且很可能相比的開發成本不成比例。當然,遊戲性方面開發者可以用更豐富的劇情文本、多人連線機制與更具創意的遊戲規則來彌補改善,但目前為止在眾家裝置規格尚未統一時,相對遊戲開發的成本與難度也會隨之上升。

若從產業面來看,其實就如本站曾所刊《VR 值得大舉投入了嗎?可能再等一兩代才是一文所提, 軟硬體的市場與技術成熟度,現階段可能還是太低。這並不是指 VR 不值得投入,但在「還不是一個產業」的狀況下,起碼一兩年內還不會普遍流行。但即使如此,在不錯的遊玩內容與服務下,hTC Vive 在三創的現場還是很值得親臨現場體驗一番的。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金手指網路獎數位論壇,品牌 O2O 行銷容易遇到什麼麻煩?

Posted: 17 Dec 2015 02:01 AM PST

S__10854402

第 16 屆金手指網路獎頒獎典禮將於明天登場,而率先在今天舉行的數位論壇,上午以電子商務為題,邀請 PayEasy 康迅數位整合總經理林坤正談「我為什麼要賣米——台灣農業電商」、九易宇軒產品長李昆謀談「品牌電商線上線下整合全通路經營實戰分享」。

PayEasy 不畏天貓賣米爭議,再推大甲鎮瀾宮「平安米」

PayEasy 成立十八年,賣過美妝保養品,當時曾以達人行銷的方式,創造出 EPS 超過 10 元的亮眼成績,可惜後來在前進大陸時,與牛爾的理念相佐,雙方合作關係被迫中斷,PayEasy 業績一度陷入低潮。

所幸後來林坤正在南投信義鄉遇到了晨軒梅創辦人王貴香這對夫妻,意外開啟了 PayEasy 跨入農業電商的這條路。林坤正說,起初他們僅是想幫忙販售滯銷的青梅,但因企業認購踴躍,隨後中寮鄉的柳丁、魚池鄉的紅茶也紛紛成為他們的合作對象。

2008 年,林坤正遇上由翁良材創辦的台灣稻農公司。這是一家由一群稻農為了實現各自理想,組織而成的公司,他們主要期望能跨過掌握通路的一般糧商,售賣自己種的米。

台灣稻農公司當時的主張是,產品絕無混充外國米,全為自種的台灣米,但也因為如此,產品成本昂貴、價格高,銷售成果不如預期;但後期在 PayEasy 的協助下,成立「我的一畝田」企業認養平台,同樣創造銷售佳績。

就這麼一路,PayEasy 默默從美妝跨足到了農業電商,面對上個月引發的天貓國際台灣米下架風波,林坤正說,自己並不會因此放棄賣米事業,目前他們正與台中大甲鎮瀾宮共同合作推出「平安米」,以試用、禮品為概念,期望開拓台灣米客製化送禮市場。

從事 O2O 行銷,品牌容易遇到哪些問題?

協助品牌建置 App,實踐 O2O 行銷的九易宇軒產品長李昆謀則分享了他們在和品牌合作時,在零售業中幾個有趣的發現。

  • 其實不管線上優惠券還是實體優惠券,消費者兌換率都僅有 1%。
  • 對於推廣品牌 App 下載,或推廣使用線上優惠券,門市店員意願通常不高,因為線上業績與他們無關。
  • 顧客可以為了當下的折扣優惠下載 App,但一走出店家,可能會立刻刪除 App。
  • 品牌除了推出行銷活動、優惠好康,容易造成 App 流量瞬間暴衝之外,像是 Kevin 老師參加電視節目,App 流量同樣會爆衝,形成另類形式的電視購物。
  • 類似 Facebook 的廣告平台對品牌來說很重要,因為其再行銷的功能,容易成為顧客回購的關鍵,是跨裝置行銷重要的一環。
  • App 下載量與品牌知名度成正比,與其努力衝 App 下載量,不如先經營品牌。
  • 每逢晴朗的週末,民眾一窩蜂出門踏青,造成交通雍塞、風景區出現排隊潮等現象,反而容易促使行動購物的比率升高。
  • 品牌經營電商,可善用數據,做到分群溝通與精準溝通。

李昆謀表示,面對消費者優惠券兌換率低的問題,他建議品牌可以透過 LBS 手機訊息推播,發揮網路即時的特性,讓早已經出門在外的民眾,可以稍微移動腳步到附近店家,就能兌換使用;而非針對離該間店面很遠、甚至根本人在家的顧客做行銷。

面對實體門市店員擔憂業績跑到線上,而不願大力推廣品牌 App 的「政治問題」,九易宇軒則推出線上業績歸戶系統,讓店員可以將該顧客無論在線上或線下的業績進行歸戶登記,以技術解決這個「政治問題」。

有關顧客為了優惠而下載品牌 App,走出店門立馬解除安裝,李昆謀提出兩種解決方法,其一為仿效實體門市會做的事情,在顧客離開門市前,先寄出新的優惠券提供下次使用;另一招,品牌則能把 App 做為會員卡的使用,上頭可以提供顧客檢視其消費歷史、金額等,讓顧客因為有需要、好用而保留 App。

而由於現代人經常有使用跨螢裝置的習慣,所以如何善用其他廣告平台進行再行銷,達到真正的行銷目的,將是行銷人員重要的功課;另外數位行銷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即時紀錄下每一位顧客在網路上的行為軌跡,這將有助於品牌做分群以及更加精準的溝通。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企業版 LINE」Team+ 客戶達 3500 家,明年第一季進軍海外、目標營業額突破 5 億大關

Posted: 17 Dec 2015 01:12 AM PST

teamplus
互動資通創辦人郭承翔(中)宣示2016年team+目標用戶突破100萬

面對矽谷估值 28 億美金獨角獸 Slack 來勢洶洶,2011 年就瞄準團隊組織行動通訊應用的台灣互動資通創辦人郭承翔,胸有成竹。2014 年正式推出「企業版 LINE」 Team+,已經攏獲包括華航、群創、奇美、台灣高鐵等 3500 家客戶、20 萬註冊使用人數,今年營收一舉衝破 5 倍,未來要繼續以重視資安的企業內建私有雲,開啟「企業第三次溝通革命」。

自從智慧型手機誕生,公私之間不再有界線,LINE 或 WhatsApp 成了唾手可得的溝通工具,雖然不用重新適應,但作為工作用途缺點多不勝數,諸如與私人訊息混雜不清,先前台北市府員工才因錯傳股票訊息造成軒然大波,還有難以搜尋、保存、何況還有資安外洩的疑慮。

預計明年拓展海外,企業私有雲營收突破 2 億

郭承翔表示,Team+ 跨手機、電腦裝置,無縫整合即時通訊、企業社群、工作管理、網路電話、雲端儲存等功能,並透過 API 與客製化彈性服務,能將企業文化與內部既有 ERP、POS 等系統融入「私有雲」中,對話訊息與檔案文件都儲存在企業內部伺服器,資安措施相對嚴謹,目前共有 300 多家企業採用付費方案。

今年互動資通宣布獲得 450 萬美金 A 輪投資,「不過一毛錢都還沒啟用,服務的獲利已足以讓我們再投入研發」,郭承翔說。明年互動資通除了希望台灣客戶數成長到 10,000 家,付費客戶達到 800 家以上、註冊使用者達 100 萬,更準備運用募資資金,拓展中國與東南亞海外市場,營收預計成長 300% 突破 5 億大關,且其中 2 億來自私有雲收費服務。

成為開放平台

近兩年互動資通投入 2 億台幣研發 Team+,據稱可大幅節省 25% 工作時間、增加 20%-25% 工作生產力,明年將進一步引入更嚴密的資安機制,更將循開放趨勢,發展更完整的 API 串接機制、並引進第三方開發者擴充 Team+ 功能。

就在前天,擁有 200 萬日活躍使用者、57 萬人付費的Slack 也才剛宣布推出第三方 app 商店「App Directory」以及開源框架「Botkit」,並與創投合作成立 8000 萬美金的基金支援開發者。企業通訊軟體可否成為下一代新興平台,Team+ 又將怎麼突圍,值得觀察。

以「私有雲」迎戰世界

根據 Gartner,因應指尖辦公與遠距工作,2018 年企業內將有 50%  團隊溝通是藉由行動協作應用程式進行。Slack 儼然成為眾多新創團隊通訊不二選擇,「email 殺手」名號不脛而走,在此之前澳洲 HipChat 曾風光過,日本也有類似服務 ChatWork,韓國 Jandi 亦在台灣設立據點。誰能打下龐大的企業市場?郭承翔認為,Team+ 以「私有雲」為最大賣點,相信能夠受到大型企業的青睞,這也是他們主要瞄準的目標市場。

已有十年歷史的互動資通以互動簡訊平台起家,至今 EVERY8D 簡訊平台協助客戶累計發出 40 億則以上的企業簡訊,營收較去年成長 10%。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無人車、物聯網,15 年後塞車將成過去式?

Posted: 17 Dec 2015 01:10 AM PST

9544541664_b43ec6c183_z(Photo Credit:  JD Hancock)

本文作者為 1830 採訪團隊 / Inside Mia。原文刊載自 1830網站

從古至今,每當談到對未來的想像,總是少不了能夠上天下地的新型交通工具,可見移動的不便是人們永遠的痛,現在各大科技公司也正埋頭進行各種方案,科技與交通工具的進步將降低地理隔閡,可望解決跨國工作、人口集中等問題,或提供更低成本的物流方案。我們就以現在的科技為底,看看 15 年後是交通是否不再傷財又傷神,甚至讓通勤成為更加愉悅的體驗。

google auto drive(Photo Credit:  Steve Jurvetson)

無人車

Google 的無人車計畫正穩定發展中,與 Bosch、Continental、LG 等公司合作,Google 主要負責開發軟體,開始測試的六年來,Google 每個月都會更新測試報告,跑了超過 180 萬英里(約 290 公里),僅發生 11 起擦撞事故,而且根據 Google,事故皆為人為因素影響,系統本身表現良好。

Google 透露未來將與汽車製造商合作,並以公共交通方向發展,未來的公車或計程車甚至如 Uber 等服務可望與無人駕駛技術結合,除了節省人力成本,並避免重複且長途的疲勞駕駛,也能配合大數據及物聯網技術,達成更有效率的車流規劃。

另外也有猜測特斯拉此次新款 Model X ,各種看似花俏的功能可能是在為無人車硬體鋪路,日本今年 10 月也推出了無人計程車,預計明年上路測試。

drone(Photo Credit:  DFSB DE)

無人機

談起未來趨勢,天上飛的總是比地上跑的更加誘人,無人機應用方面,目前仍舊以小型、載物用無人機為主,不過德國也有人研發了載客用無人機

亞馬遜的送貨無人機對推起這股無人機風潮功不可沒,他們早在 2013 便開始測試無人機貨運服務,未來送貨不再依賴人力,24 小時到貨輕而易舉,機動性也更高。

娛樂方面開始流行遙控空拍機,從前需要出動大型吊臂甚至搭乘直升機才拍得到的高空畫面,現在能以更低價簡便的空拍機達成。甚至在戰場上出現無人轟炸機及偵察機,這些可能導向無人戰爭的趨勢,科技將完全。相對於其他工具,無人機因獲取門檻較低而快速普及,因應無人機大規模的成長,美國近期研議立法規範。

 

IoT(Photo Credit:  amyx McKinsey)

 

物聯網

物聯網的應用重點在於物件搭配聯網、運算能力,以及雲端資料庫,就能達到不經真人,物與物間就能互相「溝通」,並進一步自行動作。根據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在 2013 年的統計,具備物聯網特質的事物約有 91 億件,到 2025 年將進一步增加至 500 億。

當自動駕駛結合物聯網,價值才能發揮到最大,自動駕駛能比真人駕駛更安全,除了感應器和快速判斷以外,若前後車輛皆為無人車,甚至能同時煞車,避免追撞。

此外,物聯網還能做到自動調度及配速,自動規劃路線及行程,有效舒緩城市中惱人的塞車問題,甚至過程中收集的數據也可作為道路建設參考,讓城市規劃達到最有效的配置。

無人機則由於飛安問題,更需要物聯網協助規劃路線,才能避免翱翔天空面成噩夢一場。

hyperloop▲Hyperloop 的概念圖之一 (Photo Credit:  Design Milk)

Hyperloop 超級高速鐵路

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設計了一款位於加壓且近乎真空的管道中,形似膠囊的超高速大眾運輸列車 Hyperloop,理論上可以達到近乎音速,不過馬斯克當時也明白表示無意開發,並將設計圖公開讓有志之士參考,一舉引爆話題,引起數家廠商爭相著手開發 Hyperloop。馬斯克今年 1 月推翻原本不插手 Hyperloop 的立場,宣布明年夏天將舉辦設計比賽,並打算興建測試管道。

可回收火箭

日前貝佐斯的 Blue Origin 大張旗鼓宣傳首次成功回收火箭, SpaceX 也不甘示弱表示他們早就已經完成這項挑戰,可望大幅降低未來民用太空梭的成本。

近 20 年間美國出現了許多民營太空科技公司,如伊隆馬斯克的 SpaceX 便是其中的指標,而他聲稱建立太空公司是為了將火星建置成適宜居住的星球。

民營的太空科技公司已開始建造具尖端技術的火箭,而目的也將面向大眾,不同於官方太空科技以科學研究為主。也許未來太空旅行也不再那麼遙不可及。

5878471656_a45c0e5e2e_z(Photo Credit:  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法規與道德爭議

已經相當普及的小型遙控無人機及空拍機已開始出現影響飛安,侵害隱私等問題,在台灣,曾經發生過無人機撞擊 101 的意外,交通部也承諾將立法規範。另外,儘管無人車理論上比較安全,還是難免發生事故,若碰到故障,周遭都是車,那麼系統該如何選擇,撞人或是犧牲自己?在無人駕駛汽車普及的未來,發生事故該如何咎責?這些都是自動駕駛技術衍生的問題

當法規碰上日新月異的科技,常陷入無法可管的窘境,尤其智慧型裝置化身交通工具四處跑,甚至可能影響大眾安全,在科技自由與安全間的拿捏不可不慎。

未來的交通藍圖

超級高鐵和火箭現在還只有模糊的輪廓,不過可望在時間和空間上大輻改善人類的移動方式,將來的一日生活圈將遠遠超過台北到高雄的路程。

物聯網、大數據加上無人載具,能成為各縣市規劃交通建設的得力助手,也能更有效率地共享交通工具,節省資源,如 Ubike 或高雄前陣子引進的租用電動車

雖然現在汽車本身還不夠智慧,不過全球已經有 1000 多個城市使用智慧道路,在公路及新車上安裝感應器,以東京為例,只要車主同意,政府就能獲取大量行車資訊,並透過電子看板或車上的裝置,提醒駕駛人交通壅塞或注意行經死角的車輛。在台灣,汽車排放的一氧化碳占國內一氧化碳排放總量的 66%,是空氣汙染的主要元凶,利用物聯網,避開車流,快速找到停車位將變得輕而易舉,不僅省時,也能節省更多能源。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一位消費者的獨白:我不願使用行動支付的 5 點原因

Posted: 16 Dec 2015 11:05 PM PST

An Apple iphone 6 with Apple Pay is shown in this photo illustration in Encinitas , California June 3, 2015. Interviews with analysts, merchants and others suggest that Apple's forecast may be too optimistic and that many retailers remain skeptical about the payment system. Photo taken June 3, 2015. To match story APPLE-PAY/ REUTERS/Mike Blake - RTX1FA2C(路透社)

原文刊登於 VentureBeat虎嗅網編譯。Inside 獲授權轉載。

當蘋果首次在 2014 年 9 月發佈 Apple Pay 時,我其實是非常期待這一新的支付方式的。各大科技巨頭也都在爭先恐後的推出自家的新一代支付技術,認為這種結合了行動支付和生物識別的技術前景非常廣闊。或許的確是這樣,但目前來看,這項技術還存在著諸多缺陷。

1. 這不是什麼新鮮事

首先,這項橫空出世的「新技術」其實一點也不新,只不過是將一些早已成熟的技術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 磁條/晶片金融卡以及 Touch ID。好吧,「在無聊面前,連上帝也要偃旗息鼓」,即使是蘋果也無法成為這特例。至少和其他的支付方式相比,它能夠更方便一些吧。於是我耐心地等待著提供 Apple Pay 功能的更新到來。

16627515576_b44bb02514_b(Photo Credit: downloadsource.fr)

2. 安全等級無從得知

在等待 Apple Pay 的過程中,我決定詳細瞭解一下這項新技術的相關細節。但事實證明,蘋果並沒有為用戶提供一個對於蘋果支付組件較為細微的技術描述,這也導致了外界對於該支付方式安全等級的猜測和擔憂。例如,我們目前仍然不清楚到底自己 Apple Pay 的帳號編碼是多少,或者我們的密碼是否有被儲存在設備上。

Man poses in front of on a display showing the word 'cyber' in binary code, in this picture illustration taken in Zenica December 27, 2014. A previously undisclosed hacking campaign against military targets in Israel and Europe is probably backed by a country that misused security-testing software to cover its tracks and enhance its capability, researchers said. Picture taken December 27, 2014. REUTERS/Dado Ruvic (BOSNIA AND HERZEGOVINA - Tags: SCIENCE TECHNOLOGY CRIME LAW TPX IMAGES OF THE DAY) - RTR4JEYI(路透社)

3. 手裡所有常用的金融卡都不支援

2014 年 10 月 20 日,Apple Pay 終於正式啟用。我在嘗試把金融卡綁定到帳號的時候卻發現,我手裡的所有金融卡蘋果都不支援。事實上,蘋果到現在也仍然沒有支援我平常經常使用的這些金融卡。不管了,我趕到了最近的雜貨店,希望 Apple Pay 的便利性能夠在我付款的時候真正體現出來。

credit card burn(Photo Credit: frankieleon)

4. 大多數商家都不支援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我試遍了各種方式方法,這家店的支付終端始終無法識別我的手機。收銀員也忍不住問我到底想要幹什麼。我向她解釋之後,她似乎還是不太懂。最後,我還是從口袋中掏出了金融卡完成了支付。但是我並沒有死心,我繼續前往了另一家商店,然而在那裡我碰到了同樣的情況。

原來,大多數商家都沒有 —— 現在依然沒有 —— 支援 Apple Pay 的設備。最後,我還是終於找到了一個能夠讓我使用 Apple Pay 支付的地方。嗯,效率確實滿高的,很流暢。

Employees place and sort vegetables at Crimean Farmstead, Russia's first specialized grocery which sells products from Crimea, in the Moscow suburb of Khimki(路透社)

5. 可靠性無法得到保障

然而,在我嘗試第二次和第三次使用 Apple Pay 進行支付的時候,又有問題出現了 —— 我的交易被拒絕了 —— 第二次的嘗試並沒有成功。收銀員告訴我,我的帳戶裡沒有足夠的錢支付。但是這不可能啊,因為我的 Apple Pay 已經綁定了一張金融簽帳卡啊,卡裡明明有錢的。

我開始擔心:難道是我的金融卡被盜了?

幸運的是,因為在大多數商店都不支援 Apple Pay,所以我仍然隨身攜帶我的金融卡。於是我嘗試用這張綁定在 Apple Pay 上的卡去刷卡付款,結果成功了。我當時還以為這只是一個意外,是機率很小的事件,蘋果很快就能夠修復這個問題。但是,當我幾天後試圖再用 Apple Pay 進行支付的時候,又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這也是我最後一次嘗試使用 Apple Pay,我不希望總是被收銀員懷疑帳戶裡並沒有錢。

現在,我更加確信:諸如蘋果的 Apple Pay、Google 的 Android Pay 和三星的 Samsung Pay 等只不過是「冒牌的新技術」,事實上只不過是一個由多個舊機制而建構成,複雜的上層技術而已(這也導致了其不可靠性),最終必定會由全新的事物而取代。例如,以比特幣概念而形成的,更加支援銀行和支付行業的加密貨幣技術,或許就能夠成為真正適用於支付系統的全新事物。因為比特幣並不像金融卡和行動支付那樣,在安全性上是能夠得到保證的 —— 因為它有著強大的加密保障,並且至少在理論上不會出現單點故障。但是,這是我們未來才會去討論的話題了。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Facebook 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MBA 在科技產業一點都不重要!」

Posted: 16 Dec 2015 10:51 PM PST

Photo Credit: 路透社

科技產業到底需不需要 MBA 的知識體系呢?在矽谷這一直是爭論多年的問題。根據彭博商業的報導, Facebook COO Sheryl Sandberg 昨天在問答網站 Quora 上發表了「MBA」無用論。即使本身是哈佛商學院碩士畢業,她表示從自己的工作經驗來看,MBA 教的最多只是一些基本概念而並不適用日新月異的科技產業。「在 Facebook 這些基本商業概念比起真正的技能都是次要的,Facebook 要的是真正有創造力的人。」

創立 PayPal 與 Palantir 並撰寫《從0到1的 Peter Thiel 更是對商學院體系抱怨連連。他甚至在 MBA 學生的畢業典禮上公開表示過,商學院人士所聲稱的「創新」,其實都只是「風頭正夯」的項目。1989 年 MBA 人士們瘋狂投入垃圾債卷時,正好是「垃圾債卷教主」Michael Milken 入獄的前一年;而在 1999 上一波高科技產業崩潰之前,MBA 根本對矽谷產業不屑一顧。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成為下一個 Peter Thiel 或 Sheryl Sandberg 本人?面對這個問題,Sheryl Sandberg 認為在技術上不應該去刻意考量 Facebook 的需求,她表示:「Facebook 並不會刻意找一個特定的職缺或技能,包括 Facebook 的管理階層跟 Instagram 的 COO Marne Levine 在用人時,都是先找夠強的人進來,再好好培養訓練。」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Google 演算法延至明年更新,快趁現在調整 SEO!

Posted: 16 Dec 2015 10:35 PM PST

The Google logo is spelled out in heliostats during a tour of the Ivanpah Solar Electric Generating System in the Mojave Desert near the California-Nevada border(路透社)

很多公司都對 Google 最近發表的搜尋演算法更動, Google Penguin 4.0 非常緊張,但結果是,這項變動明年才會發生。

根據 VentureBeat 的報導,Google 發表的這項變動,將大幅影響企業在搜尋頁面上的表現,根據 Google 網路管理趨勢分析師 Gary Illyes,在 Twitter 上的發言,在 2015 年底就會實施。

Search Engine Land 得知,這項變動要到 2016 年才會更新。「假日即將來臨,看起來企鵝(penguins)們在明年前是不會出發了。」Google 的發言人表示。Google 解釋,Penguin 開始執行後,並不是突然就會改變所有的搜尋結果,它會即時在某個詞語被搜尋時改變,Google 刻意讓這個演算法一點一滴的變化。

Google 的演算法更新主要是為了和詐騙連結宣戰,上一版本的 Penguin 3.0 是在 2014 年 10 月更新,而更早之前 2012 的更新讓許多企業的搜尋排名往下掉,引起業界震盪。

google search(Photo Credit: Bhupinder Nayyar)

小知識:Follow link 是指張貼在一般網站上,連到你網站的超連結,no-follow link 則是為了防範廣告及垃圾連結而加註的語法。透過「Nofollow」標記,網站管理員可以指示搜尋引擎「不要前往此網頁上的連結」或是「不要前往此連結」。

這一次各公司有更多時間重新調整他們的 SEO。「首先最簡單的就是,檢查到你網站的外部連結,」Blue Fountain Media 的行銷長 Yoni Ben-Yehuda 說。「看看連結都是從哪過來的,follow link 還是 no-follow link。」Ben-Yehuda 說,「Follow link 的分數較高。」「檢視連進來的網站,它們的網域提供者和他們是否為垃圾廣告網站,就可以大略得知 Google 會不會覺得他們有問題。」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誰說年輕人不愛培訓?線上、影音學習大受歡迎

Posted: 16 Dec 2015 08:17 PM PST

Jules Stassen, an unemployed Belgian, uses a tablet to take notes as he attends the French pizzaiolo school in Cap D'Ail, near Monaco September 18, 2013. People follow a four-week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urse in view of a career change or following a job loss. Photo taken September 18, 2013. REUTERS/Eric Gaillard (FRANCE - Tags: EDUCATION FOOD BUSINESS EMPLOYMENT SCIENCE TECHNOLOGY TPX IMAGES OF THE DAY) - RTX13ZHU(路透社)

原文刊登於 Inc. ,36 氪翻譯,Inside 獲授權轉載。

本文作者 J.T. O'Donnell 是職業發展平台 CareerHMO 的 CEO,她介紹了為千禧世代(1984 -- 1995年出生)提供職業培訓的重要性。

在過去的六個月內,我參與了 「工作中的千禧世代」的討論,這是一個熱門話題,如今公司都在努力瞭解並擁抱年輕人。同時,千禧年畢業生的失業率達 26%,如果考慮到不充分就業(沒有大學畢業證書,但是也能找到工作),這一數字還會更高。他們在網路上花費大量的時間,不難看出他們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滿意。

為什麼這麼多的千禧世代沒有準備好而失業、不開心?

在普渡大學和 Lumina 基金的支持下,Gallup 市調在美國發起了首次全美國有代表性的大學畢業生調查。該樣本旨在調查就業的品質以及生活品質。

這次調查與之前不同,這次調查並沒有問 「你是否已經就業?」、「你的薪資是多少?」 之類的問題,Gallup 根據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品質如何,對這些大學畢業生進行了分類,研究發現以下六種體驗可以預測未來是否會有一份好的工作和生活。

  1. 教授可以讓你對學習感興趣。
  2. 教授對你比較關心。
  3. 導師會坐下來和你一起思考未來的發展。
  4. 你對課外活動非常感興趣。
  5. 你負責的專案需要花費一個學期或以上的時間。
  6. 在課程中所學的知識能否應用到實習崗位和工作中。

這些看起來都是很普通的事情。但是當問及有此類體驗的大學畢業生佔多大比例時,只有 3% 的大學畢業生表示有過以上 6 種體驗。

簡而言之,97% 的千禧世代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前並沒有接受必要的職業培訓。

class startup(Photo Credit: James Emery)

千禧世代並不主動尋求培訓,但他們期待培訓

很多千禧世代沒有接受職業培訓的一部分原因是他們不知道自己需要進行培訓。他們參加的活動中,培訓是專案的一部分。不管是體育活動還是演奏樂器,千禧世代習慣性地認為培訓是軟弱的象徵,而不是變得更加強大的途徑。他們認為如果我需要職業培訓,那麼公司會為我提供職業培訓。

這就導致了我們現在的問題。

公司認為他們不應該在培訓他們的同時還要向他們支付費用。他們想讓員工立刻就能接手工作。可悲的是,如果沒有培訓,千禧世代會走得很艱難,很多人得不到升職,或者因為懶惰被解雇,結果,失敗的痛苦促使千禧世代主動尋求培訓。

Old School(Photo Credit: Duncan Hull)

千禧世代不相信 「老派」 的資源

出於同樣的原因,千禧世代在尋找可替代性的資源,他們也不斷尋找新途徑提升自我。千禧世代的普遍的做法是:

  • 主動躲避嘮叨,老式的嘮叨讓他們覺得像專橫的家長。
  • 略過大學就業中心,並責怪學校沒有為他們提供職業培訓。

然而,他們尋求的培訓資源是:

  • 免費的或者便宜的,由於預算的關係,通常採用訂閱模式。
  • 線上的、24 小時都可以使用的,影片最佳。
  • 由成功的同齡人或產業專家製作或發表的。
  • 有可以與同齡人交流的社群。

很明顯:千禧世代想要一個職業培訓平台,發揮他們的強項。

grow money trees(Photo Credit:  ImagesMoney)

千禧世代的忠誠度 = 未來的搖錢樹

在未來十年,千禧世代在工作中的比例會佔到 75%,未來誰能抓住這世代人對職業培訓的忠誠度,誰就能抓住機會,當這世代人收入增加時,他們購買加值服務的能力也會不斷提高。例如,人力資源行業。

如果公司想吸引或留住千禧世代,一定要有競爭力優勢,建議將職業培訓作為員工福利。這可能是你做出的最明智的決定。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dobe 訂閱制大成功!最新財報年收 1500 億,七成以上來自訂閱

Posted: 16 Dec 2015 06:40 PM PST

An Adobe logo and Adobe products are seen reflected on a monitor display and an iPad screen, in this picture illustration taken in the central Bosnian town of Zenica July 8, 2013. Picture taken July 8, 2013. To match Special Report TAX-BIGTECH/ REUTERS/Dado Ruvic (BOSNIA AND HERZEGOVINA - Tags: BUSINESS SCIENCE TECHNOLOGY TPX IMAGES OF THE DAY LOGO) - RTX11VP8(路透社)

科技業老牌大廠轉型不容易,不過根據最近公佈的財報,Adobe 從套裝軟體轉移到雲端訂閱,似乎做得還不錯。

本季 13.1 億美元(約 430 億台幣),年增率 22%,年收 48 億美元 (約 1574 億台幣),重要的是,訂閱產生的經常性收入佔了 Adobe 事業的 74% ,而且數位媒體的年度經常性收入低於 30 億美元(約 984 億台幣)。

這間公司光是第四季的經常性收入就增加了 3.5 億美元(約 115 億台幣), Adobe 報告指出,此增長來自於企業應用及 83.3 萬新的個人及團體的 Creatve Cloud 訂閱。

Adobe 沒有等到走投無路才做出改變, 2013 年 5 月,Adobe 就發出驚人的新訂閱制 Creative Cloud,而非套裝的 Creative Suit 7。而這一切僅發生在 Adobe 宣布訂閱計畫的 2.5 年內便完成了。

creative cloud(Photo Credit:  Creative Tools)

抓住市場,掌握先機

根據 TechCrunch 報導,Adobe 做了其他公司遲遲不敢做的,將整個商業模式翻新,並且一舉轉變成訂閱制而非以盒裝軟體作為配套,同時銷售。在其他公司如微軟還在舉棋不定,同時提供盒裝及訂閱軟體的時候,便搶得先機。

根據 TechCrunch,Adobe 也是做過一番市場調查,而初期使用者好評如潮給了他們信心,

訂閱制最大的不同是, Adobe 原本賣的套裝軟體並不便宜,從 1200 美元至 2500 美元不等 (大概在 3.6 萬台幣到 7.5 萬台幣之間),而得到的是每年初一次新版本的軟體,現在用訂閱制,一開始就不用花那麼多錢,而隨著每個月付款,便可以時時得到更新。

Adobe 成功背後的啟示

TechCrunch 認為,這對 Adobe 的影響可以從幾個層面來談,首先很多使用者不願,每隔兩三年重買一套增加了一些用不到的新功能的軟體,訂閱制讓它能獲得一批持續的重複性收入,就算對研發者的角度而言,定期添加新功能比拉長開發期更容易。而對使用者來說,定期付出固定價格便可經常得到最新最棒的更新,形成雙贏局面。

Adobe 的成功之處,在於大膽地採用新商業模式,而且不只做半套,而是全轉為訂閱制,在 2.5 年內,他們訂閱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比率就達到了 3:1 ,市場變化是不等人的,而 Adobe 將值得許多對轉型猶豫不決的大廠借鏡。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Facebook 與 Uber 合作,用 Messenger 幫你叫車!

Posted: 16 Dec 2015 04:27 PM PST

messenger-uber-request-ride

FacebookUber 將合作,讓使用者可以透過 Messenger app 叫車。根據 Facebook 發表的消息,在美國有提供 Uber 的城市,使用者將可以直接透過 Messenger ,而 Facebook 和 Uber 將限時提供,初次使用此功能最高 20 美元(約台幣 600 元)的補貼。

「這個新功能讓你不用另外下載 app,也不用離開對話,就能叫車,」Facebook 產品經理 Seth Rosenberg 說。「這非常簡單,而且不會打斷你和朋友及家人的計畫。」

UberMessenger2

使用者只要按下對話內的地址連結,或者「更多」中新出現的汽車圖示,就可以叫車,確認地址及車輛種類後,對話中的其他人也會收到使用者已經訂了一輛 Uber 的訊息,讓他們能看到使用者的預計抵達時間,而且會推薦他們一起訂車。使用者也可以選擇尊榮或菁英 Uber 車種。

messenger-uber-more-button

使用者也可以在 Messenger 內追蹤路程及付款,司機狀態及收據會集中到你和 Uber 的私人訊息裡,讓使用者能時時檢視搭乘紀錄。

新功能將包含在 Messenger 下次更新,此服務將會支援更多地區,除了 Uber 也將新增更多合作夥伴。Forbes 報導,根據相關人士指出明年一月 Facebook 可能會和 Lyft 合作推出類似功能。

Messenger 除了聊天,似乎也能成為生活小幫手,整合了位置與路線分享,現在更延伸到直接叫車。根據 Re/code 去年的報導,新功能似乎醞釀已久,而且當時 Messenger 產品主管 Stan Chudnovsky 還提示了未來產品的發展可能,將讓你預定餐廳、叫車、付款、購物,整個行程通通一次搞定,也許未來還會和不同類型的服務合作。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