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為難民上群募捐款小感動帶來的大災難”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為難民上群募捐款小感動帶來的大災難

Posted: 22 Nov 2015 02:31 AM PST

Fj5e1ZYO2bCsyY7HbW0iVi_-Osmh

本文出自: huffingtonpost《Crowdfunding Sites Can Be A ‘Mixed Blessing' For Refugees》,tech2ipo 翻譯

近年來敘利亞戰亂不斷,導致數以百萬計敘利亞難民湧入周邊中東國家及歐洲尋求庇護,為了幫助他們網上也發起了不少愛心捐贈活動,其中就有群募平台的身影。例如 GoFundMe 、 Kickstarter 及 Indiegogo 就通過聯合紅十字會及聯合國等機構將網友在群募平台籌集到的錢款用以援助部分難民。

由於對傳統非營利機構的不信任,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將目光轉向網路平台,試圖採取群募的方式來幫助世界各地無家可歸的人們。

前美國慈善導航網 Charity Navigator 執行長 Ken Berger 表示:「這種新興的捐贈方式,影響好壞參半。」慈善導航網專為慈善組織的發布訊息並評估慈善組織信譽。

來自挪威的一位網路工程師 Gissur Simonarson 曾在今年夏天為一個敘利亞難民家庭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群募。但他當時選擇群募平台集資時並不知道會發生後來這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他也說,「對於個人而言,群募網站並不是一個最佳的籌款平台。」

八月的時候, Simonarson 在 Twitter 上看見了下圖這張照片:一位男子站在黎巴嫩貝魯特街頭售賣圓珠筆,肩上趴睡著一名小女孩。

FshUDcZ1SFfANnrzy0_-CZTsLurg

於是他追蹤了他們最後確認了其真實身份:單身父親 Abdul Halim 和他的其中一名女兒 Reem。然後他在 Indiegogo 上為他們發起了群募,人們可以在 Indiegogo 上為這個可憐的家庭捐款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一個月不到 Simonarson 就為這個家庭群募到了 19 萬美元,最後 Halim 一家用這筆錢買下了一間麵包店用以維持生計。

然而在整個過程中,將群募資金如數送到受捐贈者手中卻不是一件那麼簡單的事情,他們並沒有拿到全部 19 萬的捐款。首先, Indiegogo 收取了 5% 的活動發起費用,其次,付款過程中 PayPal 也收取了一定比例的手續費用。最後 Simonarson 發現,「 Indiegogo 和 Paypal 的所有費用相加有將近 2 萬美元額外稅款。」(所以如果想要在 Indiegogo 發起活動做慈善,可以考慮 Indiegogo 新發布的慈善平台 generosity.com ,在這個平台發起的活動將不會收取任何活動費用。)

「捐款比想像複雜。」 Simonarson 補充道,「你也不能用個人名義去設立一個銀行帳戶來接受捐款,如果訊息洩露,可能導致一些安全問題。」

Indiegogo 的執行長 Slava Rubin 表示一般那些普通民眾為難民公開發起的捐款活動,一旦集資金額過大,很容易令受捐者置於險境。捐款的同時不僅需要把錢實實在在落到難民手中幫助他們,還必須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

Simonarson 的案例也帶來了更深層的問題:怎樣使用群募公平地援助到其他難民?因為在這些平台發起的活動必然會反映出使用群募平台人們某種程度上的「偏心」。

「這些群募活動顯然只針對能在這些平台上出現的難民,例如那些震撼人心的照片,所以他們幸運地能得到幫助。」 Simonarson 說。

現在全球有千萬人因戰爭或其他紛爭而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聯合國難民署稱敘利亞連年的戰亂,光其國內就有近 650 萬難民流亡遷徙,其他有近 400 萬難民逃往鄰國避難。除此外還有幾十萬敘利亞人去往了歐洲各國申請政治庇護。

聯合國難民署預計今年冬季將需要 2.36 億美元用以資助 250 萬敘利亞難民及 70 萬伊拉克難民。但目前得到的捐助資金還遠遠不夠這個數額。

白宮於今年十月六日呼籲公眾及高新科技公司幫助難民,群募平台 Kickstarter 隨後響應並破例發起了一項慈善活動。最終這次慈善群募有 3 萬名支持者參與,為聯合國難民署共籌集了 170 萬美元的善款。即使美國政府公開要求民眾通過群募來進行人道主義援助,但依然無法解決龐大的捐款資金缺額。我們知道那些來自前線撕心裂肺的照片能驅使人們參與捐贈。不過一旦熱度消減,捐款也會隨之減少。

Berger 認為群募會讓這種刺激循環更加惡化,因為群募活動時效很短,並且會導致所有發起的活動越來越偏向於捐助具體個例。

「科技發達的現在,我們通過群募網站或者發短訊就能迅速參與捐助,這種情況下人們也更容易成為衝動情緒化捐贈者而非理智的捐贈者。」

原本善意的在群募網站為這場難民危機開展群募活動,卻在無意中給更多的難民帶來最不良的後果。如果愈來愈多的人選擇為社群媒體上濃墨重彩過的個案進行捐助,他們參與一般人道主義機構捐助的意願將更薄弱。

更不樂觀的是,如果公眾對傳統慈善機構,例如紅十字會的信心持續被動搖,如果捐助款項仍不斷被證實管理不善,一旦傳統機構信任值不斷下滑,那麼現實情況將更加慘淡。

現在問題在於即使在 21 世紀,依然只有聯合國、政府機構和軍隊才有能力應對和處理大規模全球性災難,無論是人禍還是天災。如果公眾不向這些機構施壓要求其改革,本文的矛盾依然會長期存在。

「每個顛沛流離的家庭都讓人心碎不已,但如果只關注這種特殊的個例,我們很難從全方位了解戰爭究竟給所有受難的人們帶來了怎樣更深的苦痛。」 Berger 表示, 「群募和許多其他小型的捐助活動都有其自身價值和影響力。但如果我們放棄紅十字會,無論好惡一併捨棄,人類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駭客組織匿名者的一腔熱血,真的有助於打擊ISIS嗎?

Posted: 22 Nov 2015 02:05 AM PST

6857174987_0dbdd98090_b(photo by Pierre (Rennes))

原文來自:theverge《Is Anonymous' war on ISIS doing more harm than good?》,虎嗅編譯。

就在暴力襲擊巴黎的幾天后, ISIS 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民間反恐運動目標。在一個廣為流傳的視頻中,一位戴著面具的男子公開向 ISIS 宣戰,聲稱“全世界的匿名者都不會放過你們”。事實上,早在今年1月份查理周刊恐怖襲擊事件之後,匿名者就已經將 ISIS 視為攻擊目標,並發起了 #OpISIS 運動。而本週一以來, Pastebin 上就湧現了越來越多的反 ISIS 運動,其中有 #OpExposeIsis 、 #OpIceIsis 、 #OpPrayForParis。

但是,當越來越多的人受到鼓舞而參與到這場運動中來的時候,我們不禁想問,這樣做真的有用嗎?還是說不過是攪混水?各大政府情報機構希望能在網絡上追踪到 ISIS 恐怖分子的下落,而匿名者卻打算將這些人從網路上全部清除掉,至少就這一點來看,雙方的目的雖是一致,但行為方式卻完全相反。

目前來看,網路反恐運動基本就是在各種曝光 ISIS 恐怖分子的 Twitter 帳號、網站、IP地址。通常情況下,曝光的結果不過就 Twitter 、 Telegram 或是某個憤怒的站長將這些數據刪掉。若是單說刪數據,那這項運動倒確實挺成功的: Telegram 本週已經蓋掉了 78 個與 ISIS 相關聯的頻道,而從今年 1 月份開始反 ISIS 運功的 CntrlSec 組織則已經發現了 72,000 多個可疑 Twitter 帳號。

如果目標不過是要清除掉恐怖組織的網路行為,那這效果似乎還挺不錯。但是有些組織卻顯然有著更深遠的目標。比如一家叫 Ghost Security Group 的公司,他們跟美國情報機構有著長期合作的關係——這家公司將蒐集到的信息,通過一位叫 Michael S. Smith II 的情報顧問,提交給美國情報機構以幫助更大的組織來抗擊恐怖團伙。據 Ghost Security 自己披露,從今年年初到現在,他們總共幫助情報機構阻止了 6 起恐怖襲擊並追踪到了 450 名目標嫌疑人。

很顯然, Ghost Security 並不願與匿名者為伍。而 Smith 本人也刻意與這場喧鬧的運動保持距離,在他看來,這些運動正在毀掉更加重要的情報工作。 「倒也不是想潑冷水,我也希望人們來關注這些問題,但是真行動起來,還是要多想想的。」

在某種意義上,扔掉匿名者標籤也是必要的政治手段:如果你想要讓 FBI 重視你提供的信息,那麼你就最好摘下 Guy Fawkes 的面具。但與此同時,他們卻不得不面臨著匿名者清除 ISIS 成員帳號行動給他們工作帶來的困難。雖然 Ghost Security 並沒有直接對這些運動提出指責,但它卻明確表態,比起在網路上清除掉這些人,他們更在意對這些人的追踪。「挖掘數據是我們成功的關鍵。 Ghost Security Group 也能出於數據收集的目的通過社群媒體和其他平台滲入到軍方通信中。」

每一個在 #OpISIS 行動中被清除掉的 Twitter 帳號,對於 Ghost Security 這樣的機構來說,就相當於少了一個可追踪的資源,那些被曝光的網站也是一樣。對於大部分的情報工作室而言 ISIS 網路的存在是一個潛在的訊息金礦,他們能夠在上面找出恐怖分子最近的動向。所以在很多時候,美國情報機構都會要求通信服務供應商不要刪除 ISIS 相關帳號。甚至有些時候,美國務院還會在 Twitter 上與 ISIS 交涉。

此外,有跡象顯示, ISIS 也可能正依循網路打擊運動來修正其網路通信行為。最近,就有 ISIS 相關成員向組織追踪者提供了新的指示:不要打開任何未經確認的連結,要「經常」更換IP地址,並且不要在 Telegram 上或 Tiwtter 私訊中跟不認識的人交談。而這則會勢必加大情報機構滲入該組織的難度。

當然,倒也不是說平民在這場抗擊 ISIS 的「正義之戰」中就毫無用武之地了。正如 Smith 說的那樣,反恐工作永遠需要藉助外部支持,永遠不是某一個機構就能搞定的事。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Google 人力副總裁:成功團隊具有的五個關鍵要素

Posted: 22 Nov 2015 01:39 AM PST

8755184025_26238d1d37_k(photo by JD Hancock)

本文來自於:linkedin.com《The five keys to a successful Google team》,36氪翻譯

是什麼成就一個高效的 Google 團隊?我們 Google 的人力資源團隊致力於借助數據和嚴謹的分析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現在我在這裡將我們的研究分享給大家。

在過去兩年多來,我們對 Google 員工進行了 200 多次訪談,並觀察了 180 多個 Google 活躍團隊的 250 多個特性。我們信心滿滿地覺得我們能夠發現一流團隊的成員都具備哪些特性和技能。一名羅德學者(羅德獎學金) + 兩個外向型性格的人 + 一名懂 Angular JS 的工程師 + 一個擁有博士學位的人, Duang ,完美的團隊就這樣誕生了,對不對?

但我們發現這是一個大錯特錯的想法。團隊成員如何互動交流,團隊如何組織隊員的工作,如何衡量隊員的貢獻,這些都比一個團隊擁有哪些隊員更重要,它們正是成功團隊的神奇秘訣。

我們發現, Google 的成功團隊之所以比其他團隊出眾,在於五個關鍵的要素:

  • 心理安全:我們能不能在這個團隊放下顧慮,而不會感到不安或尷尬?
  • 可靠性:我們能不能依靠隊員按時完成一份高品質的工作?
  • 結構 & 清晰度:我們團隊的目標、角色以及執行計劃清楚嗎?
  • 工作的意義:我們所做的工作對我們個人重要嗎?
  • 工作的影響:我們真心相信我們正在做的這項工作有意義嗎?

google_team1

對於上面這五個問題,如果你的答案都是 Yes ,那麼恭喜,你正在一個高效的團隊裡。如果沒有,也不要灰心喪氣。你可以利用這五個關鍵要素幫助你找出團隊的哪些地方需要重點關注,團隊如何可以做得更好,你也可以利用這五個關鍵要素系統地和你的隊友交流工作。

我們發現心理安全是五個要素中最最重要的一個,同時也是其他四者的基礎。為什麼呢?你可能會覺得在團隊成員中放下顧忌很簡單。但回想一下你最近做的一個項目嗎?你覺得你會去問項目的目標到底是什麼,而不用顧慮自己是否聽起來是唯一不知情的人嗎?或者你會選擇沒有弄清楚繼續前進,以免被別人察覺到?

事實證明,我們都不願意去做那些可能會影響別人怎麼看待我們的能力、意識和積極性的事。儘管這種自我保護意識是工作場所中的一種本能策略,但它不利於構建有效的團隊。在另一面,如果團隊成員們彼此有更多的安全感,他們就更容易向隊員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即使改正。我們通過觀察發現,心理安全幾乎會影響 Google 員工的每個重要方面。在團隊中具有較高心理安全的個人不太可能離開 Google ,他們更會吸取他們隊友的不同思想力量,他們會創造更大的收益,被高管肯定的機率是平時的兩倍。

Google 很喜歡數據。但我們不會只坐視數據,我們還要採取行動。因此我們開發了一個團隊建設工具。這個工具會要求團隊進行一個 10 分鐘的五項要素檢查,並提交一份團隊如何工作的報告,此外我們還會通過現場談話來討論結果,通過這些措施幫助提高團隊的效率。

在過去的一年裡, 300 個 Google 團隊中的 3000 多名員工使用了這個工具。那些採用了新團隊規​​範的團隊,在心理安全評級上提升了 6% ,在結構&清晰度的評級上提高了 10% 。這些團隊表示,他們此前並沒有這些專注團隊效率的框架,也沒有被要求討論這五個要素,但是現在這些東西都變成了他們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分。

從柏林的銷售團隊到山景城的工程團隊,我們發現這個框架可以幫助所有類型的團隊來改善工作。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潮水退了?可穿戴設備廠商Jawbone宣布裁員15%

Posted: 21 Nov 2015 10:41 PM PST

jawbone

(Photo Credit : Jawbone 官方粉絲頁)

日前,可穿戴設備製造商Jawbon宣布關閉紐約辦公室,原因是公司正面臨著行業整合。總部位於舊金山的Jawbone 已裁減約60 名員工,佔其員工總數的15%,同時也減少位在加州Sunnyvale 和賓州匹茲堡等地的營運活動。Jawbone 旗下產品有無線音箱、耳機和健身手環。但最近幾年,該公司面臨來自競爭對手Fitbit 和蘋果的競爭。

據市場研究公司IDC 的估計,Jawbone 在今年第二季度售出約50 萬台運動追踪設備。蘋果同期銷售360 萬隻Apple Watch,Fitbit 則銷售了440 萬台設備(包括記計步器、手環、手錶)。

目前,可穿戴設備的類別越來越多,也有一些競爭對手願意出售旗下業務。據華爾街日報的消息,上週二全球第三大腕錶集團Fossil宣布斥資2.6億美元收購可穿戴設備初創公司Misfit,以搶占智慧手錶市場份額。而在去年,英特爾收購智慧手錶製造商Basis Science,不過具體收購金額並沒有透露。

GGV Capital(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Jenny Lee 認為,可穿戴設備市場很可能將由能夠處理特定任務的、更專業的可穿戴設備主導,這其中也包括一批低成本的競爭者。到目前為止,Jawbone 已融資約5.31 億美元。該公司最近一輪融資於2014 年初完成,當時估值為33 億美元。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